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主要以什麼農業為主

韓國主要以什麼農業為主

發布時間:2022-05-12 01:38:15

1. 朝鮮半島的農業經營模式

朝鮮半島有朝鮮韓國兩個國家,農業概況也不盡相同,由於朝鮮相對封閉,所以資料較少。

朝鮮農業概況: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和玉米,占糧食產量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小麥、小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比重不大, 主要有棉花、亞麻、煙草、甜菜等。高麗人參馳名世界, 是傳統出口產品, 主要分布在開城地區。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韓國農業概況:
韓國位於亞洲北緯34-38°的朝鮮半島南半部,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與日本隔海相望。 總面積9.848萬平方公里,陸地9.819萬平方公里,1986年農用土地(214.1萬公頃)中耕地199.1萬公頃,多年生作物佔地15萬公頃。此外,永久性牧場8.4萬公頃。全國森林面積650.5萬公頃,占陸地面積的66.2%,農業區主要在慶尚北道與慶尚南道。地形特點是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平原則以西部和南部居多。韓國三面環海,海岸線長而曲折,河流大多注入黃海和南海。韓國海岸線總長為5259公里,東海岸總長415公里,海域廣且深,潮差小,水產資源豐富,冬季不封凍,便於航行;西海岸總長為2600公里,曲折蜿蜓,海灣深,潮差大,海面島嶼密布;南海岸總長2244公里。 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夏溫差較大,夏季8月平均氣溫25.4℃,最冷1月零下4.9℃。降水1259毫米。
1、小規模家庭經營佔主要地位, 韓國農業屬於小農體制下的家庭農業。1949年實行土地改革,土地回到了農民手中。但長期以來,經營規模小的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據統計,1992 年農業人口為570.7萬人,農戶164萬。耕地面積207萬公頃,平均每個農戶1.26公頃。其中,約80%的農戶的經營規模在1.5公頃以下。 以前,農戶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現在逐漸向蔬菜、水果、花卉等經濟作物及畜牧業發展。1994年,在155.8萬農戶中,以水稻收入為主的農戶為91萬,占總農戶數的58.4%,比1993年減少了10.3萬戶;菜農為24萬戶,占總農戶的15.4%,比1993年增加3.2萬戶;果農13.3萬,占總農戶的8.5%,比1993年增加4000戶;從事畜牧業的農戶有12.9萬戶,占總農戶的8.3%,比1993年增加5.8萬戶。
2、重視農業科學技術,成功推進了綠色革命。1967年韓國科技人員用粳型和舢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種,它比一般品種增產約30%,引起了政府的極大關注,並由此在全國掀起了以普及新稻種為中心的大米自給運動,開始了"綠色革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新品種及其栽培技術迅速普及。加上政府提高了大米的收購價格,調整了生產結構,支持發展經濟作物,農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顯提高。綠色革命的實施,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969~1977年間,韓國水稻產量從409萬噸增加到601萬噸,單產從每公頃3.5噸上升到4.9噸。1975年,韓國實現了大米自給的目標。目前韓國的水稻單產在世界上也處於領先的地位,1992年為每公頃6.3噸。
3、開展新村運動,促進農村綜合發展。新村運動於1970年,幾乎與綠色革命同時開展起來的。60年代未,韓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為了改變農業與經濟發展的不協調狀況,政府決定通過開展新村運動帶動和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新村運動的前10年是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中心展開的,後來逐漸擴展到全國各條戰線。綠色革命是通過農業科技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而新運動則是通過改變農村面貌,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民思想素質,培養勤勉、自強、團結、奉獻的新農民來促進農村綜合發展。 新村運動之所以得到迅速發展,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根據農民迫切要求,確定了把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提高農業生產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目標。新村運動使韓國農村和農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成功經驗得到世界很多國家和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關注,曾先後有120多個國家派有關人員參觀學習。
4、農業出現衰退,農產品自給率下降。韓國經濟的騰飛,是與美國的大量援助分不開的。在1946~1976年的30年裡,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總計高達127.4億美元,其中包括通過"480公法"提供的剩餘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和棉花。物美價廉的進口農產品大量湧入,無疑對日趨弱小的韓國農業來說猶如雪上加霜。

2. 韓國的農業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韓國農業資源稟賦非常稀缺,現有耕地面積1835.6千公頃(18.4%是農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韓國農產品因此較多依賴國外進口。除了大米和薯類能基本自給外,其他糧食85%需要進口。另外韓國60%以上的牛肉、魚貝類,20%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完全自給。

韓國政府對農業一直採取保護扶植政策,農業補貼占韓國GDP的4.7%,居世界前列。韓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許可制和高關稅制以保護本國農業發展。韓國的農產品價格比國際農產品價格平均高2.85倍。不過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韓國也不得不逐步開放農業市場。這使得相應的國內生產大幅度地減少。韓國農民經常組織遊行示威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此外,韓國農民還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勸誡韓國人要吃本國米、水果、肉等,以抵制外國農產品。

3. 韓國歷史上曾是農業國自古就以大米為主要現在的韓國料理包括各種蔬菜和肉類海鮮類等而泡菜海鮮醬大醬等

朝鮮半島新石器時代很漫長, 自古沒有成熟的農業,是刀耕火種旱田,漢代以前 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東部人口大量流入朝鮮半島,建立了一些小邦國以後,農業開始發展,後來就有能力種植水稻了,水稻需要大量的田間管理。朝鮮半島多山,有山就有溪流水源,所以能夠大面積種植水田,

更早的新石器時代,都是旱田的,因為人口稀少,東北地區濕地沼澤太多,人們都選擇高地乾爽而且有溪流飲水的地方定居村莊,耕作農田,吉林省城我家附近的周邊的一些濕地,清代才完全徹底開發成農田。(那時候還有沼澤地的危險呢,現在這些沼澤地也是瘴氣橫行不適宜居住),東北地區其實是很濕很濕的。

正經的原產於 哈爾濱 牡丹江 吉林 四平 松原 一帶,逐步向外擴散,口味也逐步變差

4. 韓國的主要工業是什麼

韓國主要工業有汽車、造船、鋼鐵、電子、石化等。

1、汽車產業,韓國汽車產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2005年至2015年汽車產量連續11年排行全球第5,主要汽車生產企業有現代起亞集團、通用大宇汽車公司、雙龍汽車公司和雷諾三星汽車公司四家。

2、造船產業,1999年,韓國接收造船訂量首次超過日本,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主要承攬大型集裝箱船、LNG船、海洋工程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設備。

3、鋼鐵產業,2007年韓國浦項公司鋼鐵產量達到 3278萬噸,世界排名第4位,為全球最大的鋼鐵製造廠商之一,每年為全球超過六十個國家的用戶提供二千六百多萬噸鋼鐵產品。

4、電子產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韓國將電子工業的生產重點從民用電子產品轉向附加值高的工業用電子產品,三星公司有近20種產品世界市場佔有率居全球企業之首。

5、石化工業,韓國石油化學工業所需原油全部依賴進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麗川為韓國最大的石化工業中心,其次是蔚山、台山。除滿足韓國國內產業需求外,還對外出口。

(4)韓國主要以什麼農業為主擴展閱讀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同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創始國之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

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大企業集團在韓國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業集團有三星、現代汽車、SK、LG等。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韓國經濟明顯下滑。韓國政府迅速採取包括大規模財政刺激等一系列政策,金融市場全面回暖,實體經濟企穩回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不斷增強,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率先走出谷底的國家。

5. 簡述韓國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徵。2分析韓國在馬達加斯加租地發展農業的原因。

水稻種植業:小農經營;單產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高,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1、韓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
2、韓國經濟發達,具有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
3、馬達加斯加人口較少,經濟落後,馬達加斯加地區土地租金低;
4、馬達加斯加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水熱充足;
5、兩國均位於世界主要航海線上,可利用廉價的海運來運輸糧食。

6. 簡述韓國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徵。

1。韓國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季風水田農業 特點:小農經營,單產較高,對水熱要求較高2.由於韓國本地陸地面積少,加之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地租上升,不適宜大力發展種植業,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的南部,勞動力充足,地價較低,東側為雨林氣候,適宜發展種植業

7. 韓國的農業現狀

韓國由於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主要糧食作物是大米、大麥、小麥、薯類、玉米。朝鮮戰爭後其糧食的自給率還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韓國國內市場的開放,糧食自給率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56年的92.1%下降到2008年的28.3%。變化較小的是大米和薯類,目前保持基本自給狀態,而小麥、玉米、豆類的變化很大,現在基本以進口為主。

在韓國,家畜飼養業是僅次於水稻生產的第二大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有豬、牛、羊、雞等。受國土狹小等因素限制,除了雞肉和雞蛋基本上可以保證自給外,牛肉、豬肉和牛奶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了肉類 進口的增加,自給率也在逐漸下降,到2008年韓國肉類自給率為78.6%。國內畜產品消費對進口的依靠程度較高。

8. 朝鮮和韓國的工農業有哪些發展

朝鮮農業已實現水利化、電氣化、機械化和化學化,水稻是主要作物,朝鮮的蘋果很有名。

韓國的農業較發達,耕地佔全國面積1/4,主要種植水稻。

韓國工業以石油化工、機械、造船、電子為主,工業主要分布在漢城——仁川。

9. 韓國的地理位置,礦產資源,氣候特徵,氣候類型,經濟作物,農業地域類型

地理位置:韓國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領土面積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9。

礦產資源: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氣候特徵: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
相當短。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韓國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乾燥,時而下雪。
韓國各地區之間溫差較大,平均溫度為6℃至16℃。在全年最熱的8月份,平均溫度為19℃至27℃。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則在零下7℃至8℃。

氣候類型:北部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

經濟作物:韓國農業生產結構中種植業特別是大米的比例較高,而畜牧業等的比重小。不過糧食作物的面積有減少的趨勢,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積在種植業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經濟附加值的作物
高麗參和芝麻占韓國農業生產的1.6%。
韓國政府對農業一直採取保護扶植政策,農業補貼占韓國GDP的4.7%,居世界前列。韓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許可制和高關稅制以保護本國農業發展。韓國的農產品價格比國際農產品價格平均高2.85倍。不
過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韓國也不得不逐步開放農業市場。這使得相應的國內生產大幅度地減少。韓國農民經常組織遊行示威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此外,韓國農民還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勸
誡韓國人要吃本國米、水果、肉等,以抵制外國農產品。

農業地域類型:1。韓國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 季風水田農業 特點:小農經營,單產較高,對水熱要求較高2.由於韓國本地陸地面積少,加之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地租上升,不適宜大力發展種植業。

10. 韓國經濟特點 韓國的主要經濟類型有哪些

國家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韓國作為一個小國,經濟實力卻位居世界前茅,這與韓國本國所重點發展的經濟產業類型有非常大的關系。
韓國經濟特點
韓國經濟是市場經濟模式,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創造的經濟繁榮被稱為--「漢江奇跡」。1963年韓國人均GN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韓國的主要經濟類型有哪些?
農業
韓國農業資源稟賦非常稀缺,現有耕地面積1835.6千公頃(18.4%是農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韓國農產品因此較多依賴國外進口。除了大米和薯類能基本自給外,其他糧食85%需要進口。另外韓國60%以上的牛肉、魚貝類,20%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完全自給。
韓國農業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隨著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在韓國GDP的比重不斷快速下降。1970年農業在GDP的比重為20.7%,而到2004年這一比例就已經下降到4.0%。韓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農業勞動力流失和老齡化問題嚴重。1970至2000年間,韓國農業就業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韓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較高,人均年收入1.35萬美元(2005年)。城鄉收入差距小,農民與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是0.84:1。
韓國農業生產結構中種植業特別是大米的比例較高,而畜牧業等的比重小。不過糧食作物的面積有減少的趨勢,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積在種植業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經濟附加值的作物高麗參和芝麻占韓國農業生產的1.6%。
韓國政府對農業一直採取保護扶植政策,農業補貼占韓國GDP的4.7%,居世界前列。韓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許可制和高關稅制以保護本國農業發展。韓國的農產品價格比國際農產品價格平均高2.85倍。不過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韓國也不得不逐步開放農業市場。這使得相應的國內生產大幅度地減少。韓國農民經常組織遊行示威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此外,韓國農民還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勸誡韓國人要吃本國米、水果、肉等,以抵制外國農產品。

閱讀全文

與韓國主要以什麼農業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