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和朝鮮的李姓和中國的李姓是同宗同源嗎
不是的!
基本上朝鮮民族公認的始祖是在商(中國的朝代)亡後,由商朝移民遷移過去的,即朝鮮所說的"簊子朝鮮"
他們同當地(朝鮮半島)的人通婚後產生的後代就是朝鮮民族,而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保留了先民無姓氏的傳統(一如日本民族及中國上古時平民無姓氏)----除了掌握權力的貴族.
這金,李在朝鮮屬於貴族姓氏,推斷應是朝鮮在臣附於中國王朝時,由中國皇帝所恩賜的姓.
至於平民百姓的姓名大概是從唐(中國的朝代)以後,中朝之間的往來(遣唐使),及儒家文化的傳播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基本上和中國人無關(即:並非是中國的某姓氏族遷移的朝鮮而形成的)
研究朝鮮姓氏要了解東北地區的民族構成,通古思民族語言大量山河林姓氏等音譯成漢語讀音很具代表,比如中國滿族的老姓漢譯音成為了滿洲族東北人群同化的代表.朝鮮民族在遠古時用名不用姓,這在人類歷史上很普遍。
中國的使用姓的制度無疑在行事居民管理上有很多優點,所以古朝鮮從中國引進了使用姓的社會管理方式。
開始時只有皇家與上層貴族,官吏給姓的稱號,後來由上至下,勞工,平民也使用姓。很多姓與自己的主人相同。
所以朝鮮人多同姓, 同時當時的姓是一個是地位的象徵, 同時借用了很多漢姓, 所以與漢人雖然同姓, 但毫無血緣關聯。
在姓氏制度形成後, 姓與血統的延續的關系才建立起來。
在韓國有如此眾多的姓金, 就是上述原因, 金是比較流行的姓, 而眾多的金完全不是同宗的
金姓有幾個來源,第一來自新羅國王金閼智,第二來自伽耶國王金首露。朴姓來自新羅國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羅國王雖然是同一家族,卻有朴、金兩個姓)。這兩個姓都屬於來自神話傳說的姓氏。濟州島的高、夫、梁三姓也來自神話傳說。百濟國王扶余氏和高句麗國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還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國皇帝或者韓半島三國國王賜姓(比如新羅國王賜的金海許氏、中國皇帝賜的甘泉文氏)、自己創氏改姓(高麗滅亡後,王氏王族紛紛改姓玉、全、田等)。百濟義慈王之子扶余隆在亡國後去中國唐朝學習,被唐高宗賜姓曰徐。新羅第三代儒理王在將全國劃分為6個部落後,給每個部落的酋長都賜姓,比如俱禮馬賜姓為孫,蘇伐都利賜姓為崔等等。
還有國王給「亂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麗太祖給百濟遺民起的牛、馬、象(後改為尚)、獐(後改為張)、豚(後改為頓)等姓氏。還有一些來源不詳的古代姓氏,比如從箕子朝鮮傳下來的鮮於、徐,辰韓傳下來的蘇姓,百濟時的「八大姓」——沙、燕、解、國、真、苗等
Ⅱ 為何韓國很多姓氏與我國都是一樣的,比如李,趙,金
這是因為,韓國從古時候開始,就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所以很多姓氏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在看韓劇或者是去韓國旅遊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韓國很多人的姓氏都和中國人一模一樣,比如說占韓國人口比重最大的金和李。尤其是李姓,多少任韓國總統都姓李,而且古時候統治韓國的君主也姓李。
再比如說,明末時期,天下大亂。曲阜孔家也有跑去韓國那邊避難的,所以就把“孔”姓也帶去了韓國。同理,還有南宋時期,朱熹跑去韓國避難的後人,將“朱”姓也帶了過去一樣。所以說,韓國的姓氏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一是因為古時候我國的君王給他們賜姓的緣故,還有一個就是各路我國避難的人員帶過去的。
Ⅲ 韓國的姓李和中國的李是一樣的嗎、
我找了點關於朝鮮李姓的資料:
-----朝鮮李姓,朝鮮歷史和文化悠久,從古代起就同中國有友好往來。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與唐朝有密切聯系。據朝鮮著名地理學家李重煥《擇里志》載:「自新羅末通中國而始制姓氏,然只仕宦士族略有之,民庶則皆無有也。」936年建立高麗王朝後,「始仿中國民族,頒姓於八路,而人皆有姓。」於此可見,古代朝鮮的姓氏,是仿效唐朝的姓氏而制定的。由於中國與朝鮮為唇齒相依的鄰邦,關系密切,長期以來有不少中國人移居朝鮮,其中就有李姓。據說李氏朝鮮的創建者李成桂,其先祖為遼東李氏的一支,後因躲避戰亂而遷至朝鮮。李成桂出身貴族,本為王氏高麗將領,參與軍機中樞,1388年舉行兵變,廢舊王禍,立新王昌,次年廢昌立恭讓,獨掌大權。1392年,逐恭讓王,即位,改國號朝鮮,都漢城。李氏朝鮮歷27王519年,曾於1897年改國號為大韓,至1910年朝鮮被日本侵佔,李氏朝鮮滅亡。李氏在統治朝鮮的500多年時間里,曾下令將王氏高麗所賜的王姓一律恢復其原姓,同時採取「賜姓」的辦法以加強統治,賜予許多人姓李,因而使朝鮮李姓人口急劇增加。明末清初,又有明將李如松的子孫及明廷遺臣李氏等一批李姓人避難遷入朝鮮。如今,在朝鮮常用的143個姓氏中,李姓為第二大姓。
越南作為以前中國的附屬國,也和朝鮮有相同的特點,還有現在小日本的琉球
Ⅳ 韓國的李姓、金姓等跟中國的李姓、金姓是不是同源的
不是的!
基本上朝鮮民族公認的始祖是在商(中國的朝代)亡後,由商朝移民遷移過去的,即朝鮮所說的"簊子朝鮮"
他們同當地(朝鮮半島)的人通婚後產生的後代就是朝鮮民族,而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保留了先民無姓氏的傳統(一如日本民族及中國上古時平民無姓氏)----除了掌握權力的貴族.
這金,李在朝鮮屬於貴族姓氏,推斷應是朝鮮在臣附於中國王朝時,由中國皇帝所恩賜的姓.
至於平民百姓的姓名大概是從唐(中國的朝代)以後,中朝之間的往來(遣唐使),及儒家文化的傳播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基本上和中國人無關(即:並非是中國的某姓氏族遷移的朝鮮而形成的)
研究朝鮮姓氏要了解東北地區的民族構成,通古思民族語言大量山河林姓氏等音譯成漢語讀音很具代表,比如中國滿族的老姓漢譯音成為了滿洲族東北人群同化的代表.朝鮮民族在遠古時用名不用姓,這在人類歷史上很普遍。
中國的使用姓的制度無疑在行事居民管理上有很多優點,所以古朝鮮從中國引進了使用姓的社會管理方式。
開始時只有皇家與上層貴族,官吏給姓的稱號,後來由上至下,勞工,平民也使用姓。很多姓與自己的主人相同。
所以朝鮮人多同姓, 同時當時的姓是一個是地位的象徵, 同時借用了很多漢姓, 所以與漢人雖然同姓, 但毫無血緣關聯。
在姓氏制度形成後, 姓與血統的延續的關系才建立起來。
在韓國有如此眾多的姓金, 就是上述原因, 金是比較流行的姓, 而眾多的金完全不是同宗的
金姓有幾個來源,第一來自新羅國王金閼智,第二來自伽耶國王金首露。朴姓來自新羅國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羅國王雖然是同一家族,卻有朴、金兩個姓)。這兩個姓都屬於來自神話傳說的姓氏。濟州島的高、夫、梁三姓也來自神話傳說。百濟國王扶余氏和高句麗國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還有一些姓氏是古代中國皇帝或者韓半島三國國王賜姓(比如新羅國王賜的金海許氏、中國皇帝賜的甘泉文氏)、自己創氏改姓(高麗滅亡後,王氏王族紛紛改姓玉、全、田等)。百濟義慈王之子扶余隆在亡國後去中國唐朝學習,被唐高宗賜姓曰徐。新羅第三代儒理王在將全國劃分為6個部落後,給每個部落的酋長都賜姓,比如俱禮馬賜姓為孫,蘇伐都利賜姓為崔等等。
還有國王給「亂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高麗太祖給百濟遺民起的牛、馬、象(後改為尚)、獐(後改為張)、豚(後改為頓)等姓氏。還有一些來源不詳的古代姓氏,比如從箕子朝鮮傳下來的鮮於、徐,辰韓傳下來的蘇姓,百濟時的「八大姓」——沙、燕、解、國、真、苗等
Ⅳ 韓國李姓和中國同宗嗎
有一部分李姓韓國人是中國李姓人遷入韓國的,其它不是
Ⅵ 韓國的李姓和中國的李姓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是翻譯過來是李
Ⅶ 韓國有哪些姓氏跟中國的一樣嗎
【韓國姓氏】
가(賈) 간(簡) 갈(葛) 감(甘) 강(康) 강(姜) 강(強) 강(剛) 강(疆) 개(介) 견(甄) 견(堅) 경(景) 경(慶) 계(桂) 고(高) 곡(曲) 공(公) 공(孔) 곽(郭) 교(橋) 구(丘) 구(具) 구(邱) 국(國) 국(菊) 국(鞠) 군(君) 궁(弓) 궉( ) 권(權) 근(斤) 금(琴) 기(奇) 기(箕) 길(吉) 김(金)
나(羅] 난(欒] 남(南] 낭(浪] 내(乃] 내(奈] 노(路] 노(盧] 노(魯] 뇌(雷] 뇌(賴] 누(樓]
단(段) 단(單) 단(端) 담(譚) 당(唐) 대(大) 도(道) 도(都) 도(陶) 돈(敦) 돈(頓) 동(董) 두(杜) 두(頭)
마(馬) 마(麻) 만(萬) 매(梅) 맹(孟) 명(明) 모(牟) 모(毛) 목(睦) 묘(苗) 묵(墨) 문(文) 미(米) 민(閔)
박(朴) 반(潘) 반(班) 방(房) 방(方) 방(龐) 방(邦) 배(裵) 백(白) 범(范) 범(凡) 변(卞) 변(邊) 복(卜) 봉(奉) 봉(鳳) 부(夫) 비(丕) 빈(彬) 빈(賓) 빙(氷)
사(史) 사(謝) 사(舍) 삼(森) 상(尙) 서(西) 서(徐) 석(石) 석(昔) 선(宣) 설(卨) 설() 설(薛) 설(雪) 섭(葉] 성(成) 성(星) 소(蘇) 소(邵) 손(孫) 송(宋) 송(松) 수(水)
수(洙) 순(淳) 순(荀) 순(舜) 순(順) 승(升) 시(施) 시(柴) 신(愼) 신(申) 심(沈] 신(辛) 십()
아(阿) 안(安) 야(夜) 애(艾) 양(襄) 양(梁] 양(楊) 양(梁) 어(魚) 엄(嚴) 여(呂] 여(余) 여(汝) 연(連] 연(燕) 연(延) 염(廉] 영(影) 영(永) 영(榮) 예(芮) 오(吳) 옥(玉) 온(溫) 옹(邕) 옹(雍) 왕(王) 요(姚) 용(龍] 우(禹) 우(於) 운(雲) 운(芸) 원(元) 원(袁) 위(韋) 위(魏) 유(劉] 유(柳] 유(兪) 유(庾) 육(陸] 윤(尹) 은(殷) 음(陰) 이(伊) 이(異) 이(李] 인(印) 임(任) 임(林]
자(慈) 장(章) 장(庄) 장(張) 장(蔣) 저(邸) 전(傳) 전(全) 전(田) 전(錢) 점(占) 정(程) 정(丁) 정(鄭) 제(諸) 제(齊) 조(趙) 조(曺) 종(宗) 종(鍾) 좌(左) 주(朱) 주(周) 준(俊) 지(池) 지(智) 진(晉) 진(秦) 진(眞) 진(陳)
차(車) 창(倉) 채(蔡) 창(昌) 채(菜) 채(采) 천(天) 천(千) 초(楚) 초(肖) 초(初) 최(崔) 추(秋) 추(鄒) 춘(椿)
탁(卓) 탄(彈) 태(太)
판(判) 팽(彭) 편(扁) 편(片) 평(平) 포(包) 표(表) 풍(馮) 피(皮) 필(弼)
하(河) 하(夏) 학( ) 한(漢) 한(韓) 함(咸) 해(海) 허(許) 현(玄) 형(邢) 호(鎬) 호(胡) 호(扈) 홍(洪) 화(化) 환(桓) 황(黃) 후(後) 후(候) 흥(興)
강전(岡田) 남궁(南宮) 咸悅(익산] 독고(獨孤) 동방(東方) 망절(網切) 사공(司空) 서문(西門) 安陰(안의] 선우(鮮於) 소봉(小峰) 어금(魚金] 제갈(諸葛) 황보(皇甫)
【與中國相比】
韓國人本來沒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國時期,高勾麗國在公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在韓國人的姓氏中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即「本」。人們在相互介紹時,不只說出姓什麼,還要說出各自的「本」來。所謂「本」,即指該姓氏的始祖源出於何地,也就相當於中國人的籍貫。比如說姓金的,雖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廣州金氏、安東金氏、義城金氏、慶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韓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為同一宗氏。在韓國,到處都能看見××地××氏宗親會的牌子。這種宗親會組織負責管理本姓宗親的事務。如祖墳、家廟、宗祠的修整;每年兩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饗;三十年一次的族譜修訂工作及幫助宗親解決各種問題等等。
在韓國,有的姓氏只有一個「本」,有的姓氏有許多的「本」。「本」最多的當屬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個「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個「本」。其它如朴、崔、鄭等姓的「本」也都超過一百個。韓國人的絕大多數都在朝鮮半島境內,但有些姓的「本」卻在中國。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和韓國就是緊鄰,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國人移居到朝鮮半島並帶去了他們自己的姓氏,逐漸融入了韓國,成為韓國的姓氏。
在韓國,每個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譜。族譜記錄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統中各門派系的出處、各世代人的官職、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為妻、本家族女子嫁與何地何氏男子為妻等有關資料,非常詳細。韓國人非常重視族譜,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訂一次,各個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譜,世代相傳。哪怕是遠走海外,也要世代相傳,保留族譜,否則一旦回國認祖歸宗時拿不出證據就麻煩了。
Ⅷ 韓國的李姓和中國的李姓有關系嗎
中國的李有些是本身就姓李 而有的是皇帝賜的姓.而韓國是因為當時唐朝比較繁盛別人比較羨慕.李是唐的國姓.韓國人什麼都想要所以就把李姓冒用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