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到底中國和韓國誰更發達
要看從哪個角度來比較了,從綜合國力來說當然是中國更強,但韓國在電子技術、來料加工、汽車工業等方面還是比我們稍強,而且韓國的人均收入更高。
Ⅱ 韓國有多大,大概跟我們國家哪個省的面積比較接近哇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其餘三面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面積9.96萬平方公里.。
韓國比我國地理面積最小的寧夏回族自治區(6.64萬平方公里)略大一點,比遼寧省(14.69萬平方公里)小許多。
Ⅲ 韓國是發達國家么和中國比誰更發達不要復制的。
GDP總量肯定是中國高,但人均就是韓國高了。
國民幸福感就不好說了,因為版本很多,據朝鮮的官方統計,中國名列前茅,韓國排得很靠後。但是實際咱就呵呵一下了。
重工業什麼的中國比較強,但消費品方面韓國比較強,有一些很優秀的民族企業,但主要是輕工上的。
軍事實力中國絕對強過韓國,但韓國有美日撐腰,真搞起來中國也沒啥好。
Ⅳ 寧夏回族自治區跟韓國哪個面積更大些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為66400平方公里
韓國的領土面積為99262平方公里
面積當然是韓國大.韓國也就比我們中國一個省大點而已了.可笑的還老是把大韓民國掛在嘴邊.我們中國這么大,都沒把大中國整天掛在嘴邊啊!
Ⅳ 甘肅和韓國,誰的經濟發達人均GDP差多少百分之
那不是一個檔次的地區,韓國比甘肅的經濟發達太多了。甘肅1220億美元的GDP總量,是韓國1.65萬億美元的十三分之一。而甘肅人均GDP700美元,更只有韓國31345美元的44分之一。沒法比。
Ⅵ 韓國和中國哪個發達
現在來講當然是韓國更發達,不過中國的發展潛力不是國小地狹的韓國所能比擬的。韓國是在2005年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上被聯合國認定為新發達國家的,這使其成為了繼日本、以色列和新加坡之後第四個亞洲發達國家。對發達國家的認定標准有很多,除了經濟以外,教育、人文、科技、民生、工業體系等等都是考核的標准,所以那些海灣石油富國一直不能被列入發達國家。而從中國的發展趨勢來看,成為發達國家只是早晚的事情,只不過我國體量太大,綜合考評太吃虧了些。
Ⅶ 韓國面積有多小哪個省更接近
韓國的領土面積為10萬平方公里。是東亞地區面積最小的國家。
如果用國內的省份的面積與韓國比較的話,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省份的面積都比韓國大……
比如,山東省面積15.5萬平方公里,比韓國大了1/3。
比如,遼寧省面積14.8萬平方公里,比韓國也大了將近1/3。
仔細算下來,國內的省市之中,除了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之外,只有寧夏、海南、台灣三個省份、自治區的面積小於韓國。剩下的都比韓國大。
至於與韓國面積相近的省份,有2個……一個是江蘇,一個是浙江。……這兩個省份的面積,一個是10.26萬平方公里,一個10.18萬平方公里,與韓國的面積相比,幾乎是一樣的……只是大了一點點而已……
從面積上看,情況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說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的話,與韓國相近的省份就不多了……畢竟韓國三面環海,環境還是比較獨特的……
Ⅷ 中國最富十個省
01北京
需克服兩方面弱點,迫切鞏固龍頭地位.新經濟指數位居第一。在我國新經濟發展中獨占鰲頭、獨霸頂級,各項指標中,知識就業、向數字經濟轉型、創新能力的強勢尤其突出。這種格局是由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特別是全國的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地位以及總部相對集中、人口受教育水平高來決定的。
然而,北京新經濟發展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弱點。首先,由於北京地處沿海地區的「內地」和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地位,相對上海、天津、廣東等省市來講,改革開放處於後衛,全球化和經濟動態則相對較弱。其次,與上海周邊地區新經濟相對發達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北京周邊地區新經濟發展差異巨大,緊鄰的河北省新經濟薄弱,形成京畿地區新經濟的低谷。
未來北京發展新經濟應從戰略上重視幾個方面。首先,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都要注意發揮北京在全國新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注意把這個龍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升我國新經濟在全球中的地位。北京2000年人均專利擁有量僅為美國1997年各個州中最高水平的1/25。單從這一點來看,鞏固和加強北京新經濟龍頭地位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其次,從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戰略定位出發,高度重視和應對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地區之間展開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激烈競爭,進一步突破行政隸屬關系,堅決從屬地關系出發,抓住我國深度融入WTO和2008年北京奧運的戰略機遇,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政治中心、特別是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功能,大力發展首都高科技經濟、首都教育經濟、首都文化經濟以及具有全球影響的總部經濟、金融和廠商服務經濟,做大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朝外CBD以及金融街,使之成為中國新經濟連接全球新經濟的CBD體系;第三,樹立發展周邊地區就是發展自身的戰略思想,實施首都新經濟圈戰略,按照優勢互補、發揮整體優勢的原則,積極開展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02上海
與北京相比,創新能力、知識就業處於劣勢,但區域條件優越
上海僅次於北京,獨霸我國新經濟發展第二級。各項新經濟指標中,與北京相比,上海全球化、信息網路建設相對突出,但創新能力、知識就業相對處於弱勢。這種格局反映了上海作為一個地理位置適中的沿海港口城市,其在我國經濟和貿易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門戶和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反映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市場化進程超前,經濟競爭和新陳代謝相對激烈。上海的另一特點是周邊地區新經濟相對發達,其中浙江、江蘇在新經濟指數排名中分別位於第6和第7位。特別是,如果將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一個單獨的統計單元,這種地位會更加突出。它表明上海新經濟發展具有相對優越的區域條件。
未來上海新經濟發展應當發揮優勢,從戰略上首先要在進一步發揮全球化優勢的同時,大力提高區域的創新能力;其次要積極響應周邊地區融入上海的戰略思維和行動,從建設東亞國際經濟、貿易、金融中心的戰略高度合理地確定上海在周邊地區分工中的角色,形成區域性的協同發展新經濟群落的格局。
03廣東
教育相對落後,成為新經濟發展最大障礙
廣東新經濟位居全國第三。其中全球化和高科技產業優勢突出,但是相對於北京、上海而言,創新能力以及知識就業處於弱勢。這種格局反映了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和九十年代以來全球高科技製造業基地發展的態勢。同時也反映了廣東與北京和上海相比教育相對落後、科技人才相對稀少的現實。但是應該看到的是,廣東內部新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新經濟各種要素相對集聚在珠江三角洲,若把珠江三角洲作為一個獨立的統計單元,其新經濟地位將更加突出。
未來廣東新經濟發展應該一方面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把教育、人才和知識創新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來,吸引國內外教育、科研和開發機構,大力提高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知識生產、傳播及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為了充分發揮集聚優勢,發展新經濟要進一步強化珠江三角洲在全省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動粵港澳以珠江三角洲為結合部的新經濟圈的形成和提升。
04天津
未來發展首先要處理好與北京的分工協作關系,合理定位
天津緊隨廣東之後。首先作為首都圈的門戶,天津各項新經濟指標中全球化相對突出。同時,知識就業以及科學家和工程師、專利等反映創新能力的指標也很是突出,排在廣東的前面。但經濟數字化處於相對弱勢地位。
未來天津新經濟的發展,首先要處理好與北京的分工協作關系,合理定位,發揮在首都圈中的全球化優勢,同時積極爭取加入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新網路,培育和推動京津高科技產業帶和首都新經濟圈。其次應該推動經濟的數字化。
05福建
生產服務、專業技術服務以及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下導致在新經濟中處於劣勢
位居全國第5位,全球化、數字化、創新能力水平相對較高,而知識職業相對薄弱。福建省的國外直接投資比例全國第一,出口指標位居前五,高科技產業和民間研發投入處於相對強勢地位,體現了福建作為國際高科技製造基地的優勢。但是生產服務、專業技術服務以及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導致在新經濟中福建在知識職業方面處於劣勢。同時,福建省的創新能力水平盡管較高,但是其中人均擁有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以及專利數量卻拜於下風,因此其產業有待進一步提升,向高附加值產業鏈努力。
06浙江
人口受教育水平與上海和江蘇相距甚遠,科學家與工程師數量及民間研發投資亦遠遠落後
浙江居於全國第6位。其知識就業、向數字化經濟轉型方面均居國內第五,成為浙江的優勢所在。其中,浙江在生產服務以及專業服務方面優勢顯著,美中不足的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與上海和江蘇相距甚遠。另外,在數字化方面,信息網路建設是相對弱項。
浙江省的全球化水平排第七位,創新能力相對較低。在創新能力方面,僅有高科技產業比例略高於上海和江蘇,專利數量水平略高於江蘇,而科學家與工程師數量以及民間研發投資都是遠遠落後這二者。
07江蘇
信息網路建設、專利比例及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尚需加強,生產服務業及從業人員專業技術化水平相對過低
江蘇在新經濟中排名第7。該省的全球化、創新能力以及經濟數字化方面相對來講具有一定優勢。其中江蘇省外國直接投資較浙江省還高;科學家和工程師比例佔有很大優勢,民間研發投資也不弱。但是在信息網路建設,專利比例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方面需要加強。
同時,盡管江蘇省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但是省內生產服務業以及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化水平相對過低。
08陝西
新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知識和人才「東南飛」
陝西2000年人均GDP排在全國第29位,但新經濟指數卻排在全國第8位。這種格局反映了陝西關中地區長期作為我國大西北科技教育和經濟中心以及我國軍工科技基地的地位。事實上,如果我們把關中地區看作獨立單元進行考察,這種地位將會更加突出。目前陝西新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知識和人才「東南飛」。
陝西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首先要以關中地區為依託,努力創造有利於人才保持和知識創新的區域環境,創造軍民結合的、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紮根當地的、開放的區域創新網路和高科技產業。其次,大力推進經濟向數字化轉型,把經貿活動最大可能的轉移到數字空間上來,規避由深處內地造成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高昂的空間交易成本,促進經濟全球化。第三,要立足大西北與中部地帶的結合部,大力發展廠商服務以及文化產業等區域性高級服務經濟。
09遼寧
沒有形成專業素質較高的比較龐大的生產服務隊伍,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利於新經濟的發展
遼寧位居全國第9。創新能力、數字化和全球化均具有一定優勢。遼寧省無論在科研創新還是互聯網路的應用以及信息網路建設上都具有較強優勢,而且作為東北三省的臨海門戶,進出口聯系較為旺盛。
但是要看到,盡管遼寧省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較高,但是在知識就業方面,並沒有形成專業素質較高的比較龐大的生產服務隊伍,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利於新經濟的發展。在未來新經濟的發展中,應該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主動融入大首都新經濟圈。
10山東
高科技就業比例、辦公室職業在國內的位次甚低,反映出高科技產業及廠商服務業是新經濟發展的最薄弱環節
山東位居全國第10。山東作為環渤海地區的人口大省,處於以北京為首的大首都圈中。該省的新經濟指標特點是在全球化、數字經濟、創新能力以及知識就業四個方面中均有一個高點出現,從而提升了整體新經濟態勢。這四個高點均在國內第6名上下,分別為:專業技術人員,國外直接投資,商業網站數量,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就是說山東省的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高,國際經濟聯系相對較多,同時重視對互聯網的利用,而且知識專家較多。
不過山東的高科技就業比例、辦公室職業在國內的位次甚低,反映出高科技產業及廠商服務業是山東省在新經濟發展中的最薄弱環節。同時山東省的信息網路建設和人口受教育水平也比較落後。其中網路建設近年來有所改善,而其他各項如人口受教育水平等則需要長期努力才能見效。
山東省的內部差距很大,未來一段時間新經濟的發展需要採取點簇式集聚發展戰略,提升維護和提升重點地區在全省和全國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Ⅸ 韓國有中國的一個省大嗎
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僅比中國的寧夏,海南,台灣,四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大。其他省面積都比韓國大。
中國各省面積: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面積166萬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區 面積122.8萬平方千米)
3: 內蒙古自治區 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4: 青海省 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5: 四川省 面積48.14萬平方千米
6: 黑龍江省 面積45.48萬平方千米
7: 甘肅省 面積45.44萬平方千米
8: 雲南省 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
9: 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23.6萬平方千米
10: 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11: 陝西省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
12: 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
13: 吉林省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14: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15: 廣東省面積18萬平方千米
16: 貴州省面積17.6萬平方千米
17: 江西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17: 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19: 山西省面積15.63萬平方千米
20: 山東省面積15.38萬平方千米
21: 遼寧省面積14.59萬平方千米
22: 安徽省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23: 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千米
24: 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
25: 浙江省面積10.2萬平方千米
26: 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
27: 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28: 台灣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
29: 海南省面答3.4萬平方千米
30: 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31: 天津市 面積1.13萬平方千米
32: 上海市 面積0.63萬平方千米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1101平方千米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面積25.4平方千米
Ⅹ 韓國和中國誰更發達
無論人均還是綜合 都是韓國發達
從GDP上講
韓國09年 每人每年創造17085美元的價值,
中國09年 每人每年創造3300美元價值。只有菲律賓的一半。
中國支柱產業,是礦產資源,金屬冶煉,紡織業和農業,裝備製造組裝行業,輕工業
韓國支柱產業是IT電子行業,汽車行業重工業,電子IC行業。
中國的人均收入都不到韓國的5分之一。
中國目前經濟排名世界107位,37 South Korea 19504韓國排名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