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語中國語是什麼意思

韓國語中國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14 03:10:11

A. 漢語與韓語有哪些明顯區別

漢語和韓語的區別有語法不同、使用廣泛度不同、歷史發展不同等等。

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和官方語言,韓語是韓國古代世宗大王所創立的語言。他們的區別有很多方面,具體如下:

1、所屬語系不同。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是漢族的語言,是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而韓語,也稱為朝鮮語,屬於語系未定的孤立語言,是朝鮮半島的原生語言。

在韓語發明之前,韓國和朝鮮都是使用的漢語,統治階層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而新發明的訓民正音的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被百姓使用。

韓語由於發展較晚,有很多外來詞語,其中,韓語的54%是固有詞,35%是漢字詞,6%是外來詞。正因為如此,很多韓語詞彙聽起來和漢語是一樣的。讀者們,你們覺得韓語和漢語還有什麼區別?

B. 韓國語是怎麼回事是像中國語言一樣,一個字是一個意思嗎說句子的時候是中國句子的順序嗎

詞彙:
朝鮮語和漢語一樣有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朝鮮語的詞彙相當豐富,與越南語和日本語一樣都是漢字詞非常豐富的語言。

語法:
主要依靠詞尾的變化來表現其文法關系,是表現力很豐富的一種語言。文法結構是主賓謂結構(SOV)。修飾語在被修飾的詞之前。句子可以不符合主賓謂的結構,但必須以謂語(動詞)結尾。韓語中,動詞形態變化決定於時態及以談話者之間的關系。

古今演變:
朝|鮮人在15世紀以前是借用漢字來紀錄他們的語言的。諺文(Hangul,Joseongul,即韓契或朝鮮契,韓文或朝鮮文)創制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都沒有代替漢字成為書寫朝鮮語的文字。到了19世紀末,韓文開始與漢字並書,並且此時的「韓漢混用文」成為了書寫朝鮮語的主要方式。諺文創制以前,朝鮮人使用漢字紀錄書寫他們的語言。他們紀錄語言的手法有兩種: 一種是「口說朝鮮語、手寫文言文」,這種紀錄手法跟古時的日本與越南一樣。

舉例:
안녕(安寧)하십니까? 您好?
미안(未安)합니다. 非常抱歉?
실례(失禮)합니다. 對不起打擾了(失禮了)。

文言書寫:記二人並誓誓於天前自今三年以後執持忠道誓無過失
現代韓語書寫:두 사람이 하께 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 앞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對照分析:두(二)사람(人)이 하께(幷,一齊) 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天,蒼天) 앞(前)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自)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無)록 盟誓한다.
現代漢語翻譯:紀錄兩人一起發誓。在蒼天面前盟誓,發誓從今往後的三年,堅守忠誠之道,力求沒有過失。

個人總結:
古代的朝鮮(韓國)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當時已經有了漢字,用漢字(注意不是漢語)來標記自己的語言,因此自己的語言里留下了大量的漢字詞,這些都是歷史的緣故,沒有語言的優劣之分。
韓語漢字的發音既有漢音(漢代時期的漢字發音)、吳音(東漢末三國時期的漢字發音)也有唐音(唐代時期的漢字發音),因此在進行韓語視聽會話時會感覺到韓語里漢字詞的存在,但又和現代漢語的發音有很大的差別。日語、越南語亦是如此。

註:
提到的朝鮮語、韓語是一門語言。現代韓語(韓國使用)和朝鮮語(朝鮮使用)的差別和英式英語、美式英語亦或是中國的北|京話、台|灣|國語的差別類似。

C. 求助中國語和韓國語的比較,要發表,要韓文。。

分析中韓語言形式的不同

關鍵詞:文化語言學指稱意義文化伴隨意義諺語的文化語義
摘要: 中韓語言交際中的諺語例證分析例證可以分為三類: 同形同義的原因 , 一是相同的文化心理背景 , 二是相似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 同形異義的原因 , 一是諺語傳播的訛變 , 二是對待相同事物的不同理解 , 三是相同形態的偶然性; 異形同義的原因是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不同。
中韓兩國政治、 經濟及文化各方面廣泛交流的展開 , 學習研究兩國語言的人數大幅上升。中韓兩國語言中存在的一些相似性為兩國的學習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但同時兩種語言的差異性的存在又決定了在學習研究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進行「 拿來主義 」 , 而忽略了或根本不知道其在實際應用當中所傳達的思想與本國語言的差異。 筆者在自身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敏感地發現了這一問題 , 並試圖以文化語言學的理論為基礎 ,選取了《韓語諺語大辭典 》 中 218條住居諺語 , 對照對應的中文諺語 , 按構成方式和內容進行分類 ,結合諺語的文化語義進行例證分析。其中 , 同形同義的諺語共有 36對 (161 51%) , 同形異義的諺語共有 11對 ( 51 05% ) , 異形同義的諺語共有 62對 (281 44%) , 異形異義的諺語 , 即在韓語中使用而在漢語中找不到其所對應的諺語的 , 共有 109條 (501 00%)。
一、 同形同義 這類諺語指的是內容和形式 (指稱意義 )都完全相同 , 而且其中蘊含的文化伴隨意義也完全相同的諺語。 如:例 1 遠親不如近鄰; 例 2 惜瓦不知大梁朽; 例 3 無火不生煙; 例 4 木匠多了蓋歪房;例 5 大廈將傾 , 一木難支。 等等。據筆者考察 , 這些諺語在韓國語中都有與之表達方式、 構成內容、 組成形式完全相同的諺語 ,而且它們不僅指稱意義相同 , 在實際應用當中所產生的文化伴隨意義也完全相同。對於這些形式、 內容、 所表達的語義均完全相同的中韓諺語 , 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 ,這一類諺語有很多都是在歷史上由於兩個國家的頻繁交流而傳入對方國的 , 再加上兩國之間存在著相同的文化心理背景 , 因此兩國諺語在流傳到對方國家以後 , 對方國不僅把諺語的指稱意義完全接受, 而且對其中所蘊含的內在的文化伴隨意義也全盤吸收。 如: 遠親不如近鄰。 其次 ,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 由於兩國人民必定偶然會擁有一些相似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 , 因此在兩國語言中同時或先後產生了一些同形同義的諺語。如:窮人孩子多 , 窪地蛙子多。
二、 同形異義 這一類指的是內容和形式相同或相似 (即指稱意義相同 )而文化伴隨意義不同的諺語。如: 例 6 屋瓦檐前水 , 點點不離窩。這是中國的一句諺語 , 在韓語中也有一句與之相同的諺語 , 二者指稱意義基本相似。但是在中文中被提及時它指的是: 比喻說話有核心、 非常正確或比喻每事都能處理得十分恰當。而在韓語中被提及時它所表達的深層含義指的是: 習慣一旦養成就不好改了。 例 7 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 」 這句話在韓語中也有一句與其指稱意義基本對應的諺語可是在中文中它深層的意義指的是: 比喻由於自己見識短淺 , 而無法識別比自己地位高或有能力的人。而在韓語中應用時所表達的意思是: 比喻就在身邊的人或物 ,或比喻不了解某人的才能。例 8 蛇走了才拿棍 , 賊走了才栓門。例 9 亡羊補牢 (猶未為晚)。「 蛇走了才拿棍 , 賊走了才栓門 」 和「亡羊補牢 (猶未為晚 ) 」 這兩句諺語 , 它們分別在韓國語中都有與之指稱意義對應的諺語 , 在中國被提及時它們所產生的文化伴隨意義是: 反正已經有了損失再彌補或採取別的補救措施也來不及了。而在韓語中被提及時所表達的深層意義是: 雖然有了損失但是想辦法再補救也不晚。例 10 為了一片篾 , 劈了一支竹。「 為了一片篾 , 劈了一支竹 」 也有與之指稱意義基本相似的諺語 , 在中文中被提及時它比喻: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不惜損失大的利益這種行動是不可取的。 而在韓語中應用時所表達的意思是:比喻即使損失巨大 , 只要目的達到了就高興這類同形異義諺語 , 筆者認為最能充分反應中韓兩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此類諺語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三種: 首先 , 早先從一國傳入另一國的諺語其文化語義在對方國中發生了轉變。如: 亡羊補牢 ,猶未為晚)。 其次 , 兩國人民對相同事物的看法或想法不同。 如: 有火箭不坐飛機。 其三 , 表達不同意義的兩國諺語偶然具備了相同的形態。如:屋瓦檐前水 , 點點不離窩。 這類諺語在中韓兩國的交流中最容易被誤用 , 引起誤解, 因此需要特別的重視。
三、 異形同義 這類諺語指的是內容或形式不盡相同 , 而兩者的文化伴隨意義卻相同的諺語。如: 例 11 這山望著那山高 , 江南望見江北好。中文中有「這山望著那山高 , 江南望見江北好 」 這樣一句諺語 , 而韓語中有「近家視陋 , 遠廟則宏 」 的說法。後句的指稱意義指的是: 近處的家 , 因為離得近 , 就算再好在心目中也會大打折扣 , 遠處的寺廟 , 因為離得遠 , 只看見一個大致的輪廓 , 因此認為是最好的。雖然它們的指稱意義不相同但二者在各自語言當中被提及時所蘊含的意義是完全相同的: 都表現了人們不滿足現實、 不能認清現實而盲目追求它物的本能。例 12 快紡無好紗 , 快嫁無好家。中文中有「 快紡無好紗 , 快嫁無好家 」 這樣的表達 , 而在韓語中有「 快速被加熱的房子很快就會變冷 」 這樣一句諺語。 同樣它們的指稱意義不太相同 , 但二者表達的深層、 內在的涵義完全相同: 比喻凡事都應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 , 不可太快 , 否則結果必然糟糕。這兩句話反映了中國儒家的中庸思想。 例 13 三寸鳥 , 七尺嘴。中文中有諺語「三寸鳥 , 七尺嘴 」 , 韓語中也有「 椽子比梁粗 」 這樣的表達 , 雖然它們的表面意義不太相同 , 但是二者都表達了道家思想中本末倒置不可取的思想。 例 14 東方不亮西方亮 , 去了日頭有月亮。中文中有「東方不亮西方亮 , 去了日頭有月亮 」 這樣一句諺語, 在韓語中有「婆家生活過不好 , 回娘家過 」 的話 , 指稱意義看似完全不同的兩句話 , 但是兩者都同樣表達了佛教中的輪回思想和兩國人民的樂天思想。例 15 軍師多 , 打爛船。「 軍師多 , 打爛船 」 是中文中被經常提起的一句諺語 , 在韓語中有「 一家有三個戴烏紗帽的這個家就會產生變故 」 的表達。 雖然二者指稱意義完全不同 , 但二者在本國被提及時都用來比喻: 凡事出頭做主的人越多反倒事情做不成的意思。蘊含著中國道家思想中物極必反的涵義。用互不相同的兩個國家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概念時就產生了異形同義諺語。雖然中韓兩國擁有悠久的交流歷史 , 但畢竟國家不同、 民族不同 ,所以在表達同一思想時所運用的表達手法 , 必然「 異 」 會遠遠大於「 同 」 。 這也是在本文研究對象中異形同義諺語有 62對 , 占研究對象比例的 28.44%的原因。
值得提出的是 , 筆者在對韓國諺語中的住居諺語及其所對應的中文諺語進行分析研究中發現 , 異形異義和異形同義諺語的數量遠遠大於同形同義和同形異義諺語的數量; 在對同形同義和異形同義諺語的比較研究中發現 , 兩國的諺語有很多都直接反映了道教、 儒教、 佛教思想 , 兩國人民對是非善惡都抱有十分近似的觀念。
注釋:
① 在文化語言學中經常提到「語義 」 , 而語義是具有多層面性的 , 它的構成需要三個必須要素: 語音形式、 客觀基礎和人類的主觀認識。具體而言 , 語義包括理性意義和非理性意義 , 前者是詞語的本義 (也叫指稱意義 ) , 後者是詞語內在的、 潛在的意義。 對於後者非理性意義 , 又包括文化伴隨意義和搭配意義等等 , 其中文 化伴隨意義指的是: 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中指稱意義相同的中性詞 ,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域又具有特殊的文化歷史聯想。 例如:在中韓兩國語言中都有「 亡羊補牢 」 這句話 , 它們的指稱意義完全相同 , 可是在中國和韓國分別被提及時又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 這一點恰恰印證了語義的涵義。 因此我們可以對諺語的文化語義做如下定義: 諺語的文化語義包括諺語的本意 , 可稱之為: 諺語的指稱意義; 以及諺語內在的、 潛在的意義 , 主要指那一部分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域能引起特殊的文化歷史聯想的文化伴隨意義。
②由於篇幅有限 , 本文對每一類均僅舉五例進行例證分析。
③本文關於中文諺語的解釋均出自施寶義李雲飛的《通用諺語詞典 》 (2000) 。
④本文關於韓文諺語的解釋均出自 Weon yeong seop (韓 )的《韓語諺語大辭典 》 (1999)。
參考文獻:
[ 1 ]吳國華. 俄語與俄羅斯文化 [M ]. 北京: 軍事誼文出版社 , 1998 .
[ 2 ]利 奇. 語義學 [M ]. 李瑞華等譯.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1987 .
[ 3 ]吳國華 , 楊喜昌. 文化語義學 [M ]. 北京: 軍事誼文出版社 , 2000 .
[ 4 ]施寶義 , 李雲飛. 通用諺語詞典 [M ].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00 .
[ 5 ]戴昭銘. 文化語言學導論 [M ].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6 .
[ 6 ]羅常培. 語言與文化 [M ]. 北京: 語文出版社 , 1996 .

D. ★★★★★請教朋友:朝鮮語和韓國語有什麼區別哪個是普通話(朝鮮韓國都能聽懂)

其實在中國學習的話,朝鮮語就是韓國語,沒什麼大的區別。如果你是想區分朝鮮和朝鮮族說的朝鮮語,與韓國人說的韓語的話,它們就有點區別了。韓國語是標准語,而且新造語和外來語每天都在增加中。而朝鮮語的發展停止於南北戰爭。朝鮮語和韓國語的詞彙和語調都有區別。但是,韓國人聽得懂朝鮮語,只是朝鮮人聽韓國語就比較吃力了。朝鮮語是韓國語的一部分,跟方言的作用差不多。但是國內學習的培訓班或者在大學選的專業,很多寫成朝鮮語。這里說的朝鮮語就是韓國語。我的專業上寫的是朝鮮語,學校官方規定的,但是事實上學的是現代的韓國語。

關於連音現象,遇到ㅇ,可以連也可以不連,取決於個人的習慣。一般朗讀的時候,為了讀准音,一般是要分開讀的;但是在口語中,一般都連起來說,這樣會比較流暢順口。

E. 韓國語和 中國話的 不同點

漢語語法主要不同點的若干基本常識

1.漢語的詞沒有詞尾變法,主要依靠詞序來表示句子中各個詞之間的關系,即每個詞在句中的地位和語法功能。而韓國語則依靠詞尾來表示每個詞在句中的地位和語法功能。如:漢語「我去」,「人多」,這些句中的主語是「我」,「人」。但是韓國語表示主語時,必須加表示主語的格詞尾「가(이)」。即「내가 간다」,「사람이 많다」。同樣,表示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時都有一定的詞尾變化。這一點與漢語大不相同。

2.漢語有時是通過一些介詞來表示各個詞之間的語法關系的,這時介詞是加在詞的前邊的,但韓國語則用詞尾來表示各個詞之間的語法關系,而詞尾都必須加在詞的後邊。以漢語的介詞用法為例:

我們在大田開會 譯成韓國語則為:우리는 대전시에서 회의를 합니다.

3.漢語的詞序一般是賓語在謂語的後邊,而韓馘語則是賓語在前,謂語在句子的最後。即:

主語——賓語——謂語,如:

我在圖書館看書。譯成韓國語則為:나는 도서관에서 잭을 앍는다.

4.韓國語在口語中根據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輩分、上下級、年齡、性別關系,表現出嚴格的禮節關系。不掌握階稱關系就會造成失禮,產生不良影響。我們必須注意這一點。如:表示尊敬對方時說:「오늘 가십니까?」表示與對方對等關系是說:「오늘가오?」而當聽話者是少年兒童時則用:「오늘 가니?」等。

5.韓國語主要用詞尾變化來表現說話者對聽話者所表明的意圖、方式。如「읽다」(讀)的四種方式如下:

陳述式:책을 읽습니다. 讀書

疑問式:책을 읽습니까? 讀書嗎?

命令式:책을 읽으십시오. 請讀書吧。

共動式:채을 읽읍시다. 咱們一起讀書吧。

每一種式的詞尾,叫做「形」。以上四種方式的詞尾分別叫做「陳述形」、「疑問形」、「命令形」、「共動形」。

F. 漢語和韓語有什麼關系

韓國民族主要是由東夷+華夏+其它,這決定了韓國語屬於「混合語」型。韓國人現在是努力誤導韓國、全世界人,否定韓語與漢語的關系。比如說「韓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漢字只是以前上層人物用的」等等。 但是「用漢字」與「借詞」是兩回事。

比如日本也用漢字,但是有的詞只是用漢字來書寫,詞本身就是固有詞,發音按日語,這叫做「訓讀」。 但是韓語是大量用漢語借詞,即使是普通百姓的口語中的詞彙也一樣是漢語詞。

G. 漢語和朝鮮語有區別么

韓國語和朝鮮語的區別
關於韓國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92年朝鮮建國之前,朝鮮建國之前,還沒有文字時,人們使用的語言稱之為『高麗語』。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語言也按照國號改為『朝鮮語』。1897年,朝鮮高宗把國號改為『大韓帝國』之後,語言又改成『韓國語』或『韓語』。二戰後,韓半島北邊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語言稱之為『朝鮮語』,而半島以南的韓國繼續稱之為『韓國語』或『韓語』。
隨著韓半島分割為南北,雙方因50多年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差異,雙方的語言也在語調、字母排列、子音字母、詞彙、片語上出現了明顯的差距。
首先在語調上,總體來說韓國語的語調比較高、比較柔。朝鮮語則相反,其語調比較低、比較硬。另外,韓國語里有所謂的『頭音規則』,朝鮮語的『�8�9�3�1(女人)』、姓氏『�0�5(李)XX』,在韓國語里則是『�2�1�3�1』、『�3�3XX』。
在詞彙方面,因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韓國語的詞彙更豐富、發展更活躍。雙方的一些詞彙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很大的變化,如廁所,朝鮮語說『�3�1�1�6�2�5』,韓國語叫『�6�1�3�2�2�5』。『沒關系』,朝鮮語說「�3�1�2�3�2�8�9�1�9�9.」韓國語說「�7�9�4�3�2�8�9�1�9�9」.另外,在外來語方面,韓國接受得更多,並且迄今還廣泛使用漢字,北韓則沒有外來語,也禁止使用漢字。
在語法方面,雙方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
目前,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把廣泛使用的現代首爾話當作標准韓國語,而北韓的社會科學院語言學研究所從1966年起把以平壤話為中心制定的『文化語』當作標准朝鮮語。
中國官方一般以『朝鮮語』作為韓半島語言的名稱,但是進入現代,隨著韓中兩國的建交以及雙方交流的擴大,如今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朝鮮語的定義開始改變,『韓國語』指的是在韓國使用的語言,而朝鮮語則指北韓使用的語言。中國的朝鮮族使用的是北韓的朝鮮語,到了現代隨著很多朝鮮族到韓國工作或探親之後,中國的朝鮮族也開始時興說韓國語。
韓國語和朝鮮語雖然在詞彙、語調等許多方面的確有所區別,但是基本結構和基本詞彙大致相同,所以南北韓人見面只是聽不懂一些詞彙而已,在溝通上幾乎沒有問題。

H. 韓國語和漢語的聯系與區別

對比如下:

(1)聯系:
中韓同屬東亞文化圈,韓語深受漢語的影響,在韓語詞彙體系中有將近70%的漢字詞,發音有很多相似之處。
(2)區別:
①語系不同: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句子構成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
韓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句子構成結構是「主語+賓語+謂語」
②漢語屬於獨立語,分析語,
韓語屬於黏著語
③漢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韓字是表音文字
④使用人數與范圍不同
漢語是漢民族共同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除了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外,漢語還分布在新加坡共和國、馬來西亞等國。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大約有14億(3000萬人作為第二語言)。
韓語主要是韓國及朝鮮使用的語言。使用韓國語的人包括南北韓七千多萬名和海外五百六十萬人口,使用韓國語(朝鮮語)人口在世界排第十三位。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很多不同點,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需要進一步了解的話請登錄一下網址查詢:
漢語:http://ke..com/view/1711.htm?fr=ala0
韓語:http://ke..com/view/18922.htm?fr=ala0

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I. 朝鮮語和韓語還有中國的朝鮮族講的朝鮮語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嗎

朝鮮語(,朝鮮漢字:朝鮮語),或稱韓國語(,韓文漢字:韓國語),簡稱朝語或韓語,是朝鮮族的通用語言,流行於中國、俄羅斯的朝鮮族聚居地、朝鮮及韓國等地區。 語言名稱問題 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北]朝鮮),上述語言正式稱為「、(音:joseon mal, joseon eo,「朝鮮語」的意思);在大韓民國(南韓、韓國),上述語言正式稱為「、」(hanguk mal, hanguk eo,「韓國語」的意思)。這里的「」(mal)為朝鮮語固有詞,「話、語」的意思,「」(eo)則為朝鮮語漢字詞。傾向使用固有詞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多使用含「」的「」,而大韓民國多在正式場合使用含「」的「」。另外,意為「國語」的漢字詞「(gukeo、國語)」、朝鮮語固有詞「我們的話」的意思的「(uri mal)」也常被使用。 在歷史上的朝鮮半島,1392年之前(高麗王朝)該語言被稱為「高麗語」,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之後,該語言稱做「朝鮮語」。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之後,該語言稱為「韓國語」或「韓語」。二戰後,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之為「朝鮮語」,而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稱之為「韓國語」或「韓語」。 雖然南北的語言存在一定微小的差異,但北朝鮮的「、(朝鮮語)」包含了大韓民國的語言,韓國的「、(韓國語)」也包含了北朝鮮的語言。亦有人指出:相對於北朝鮮的地理位置而言,韓國的首都剛好位於首爾(漢城)——自1392年以來的朝鮮王朝首都,所以韓國的「標准韓國語」更接近於朝鮮半島分裂前的官方標准語言。 中亞的朝鮮人之間常使用「高麗語」([koryeo mal]、Корёмар)來呼稱自己的語言。但這里的「高麗語」與朝鮮半島的語言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在中國,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以前,只存在「朝鮮語」的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以後,將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視為朝鮮半島全體的唯一正統政府,因此,當時將所有關於朝鮮民族的國家、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稱呼前冠以「朝鮮」二字,該語言也被稱為「朝鮮語」。但是,1992年中國與大韓民國建立邦交後,與韓國的直接交流發展很快,韓國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大陸,充滿韓國式的詞彙和文字的語言學課本、辭典等大多冠以「韓國語」的名稱以發行。這些導致「韓國語」的稱呼現在在中國大陸非常普遍[1]。另外,由於延邊一帶朝鮮族的民族名稱為「朝鮮」,盡管中國朝鮮語同北朝鮮的朝鮮語存在微小的差異,但仍多以「朝鮮語」稱呼他們的語言。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朝鮮語的定義開始改變,即「韓國語」一般特指使用在韓國的語言,而「朝鮮語」則通常特指使用在朝鮮的語言。而這也是日本人在對待這兩個名稱的所採用的方式。根據最近一次(2008年9月份)的網路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大陸網路上「韓語」一稱的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朝鮮語」稱呼。但質疑者則認為:網路統計數據不能代表現實生活中兩個名稱的使用頻率。中國大陸人稱呼韓國的語言的名稱時,有時會使用「朝鮮語」;而在稱呼北朝鮮的語言的名稱時,卻很少使用「韓國語」的稱謂。 在日本,人們傳統上使用「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等稱呼,同樣也以「朝鮮」的名稱冠於「朝鮮語」來稱呼該語言,學術場合、專家之間也主要使用「朝鮮語」的稱呼。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同大韓民國的交流更為緊密些,因此,日本人現在使用「韓國語」的情況也很多。為了表示中立,日本人也使用「コリア語」(音:koriago,「コリア」為英文「Korea」的音譯。英文的「Korea」可以泛指南北任何一方)、「高麗語」、「韓國朝鮮語」和迴避語言名稱的文字名稱「ハングル(語)」(hanguru (go),「ハングル」為「韓字」的意思)。但是,「韓字」為諺文在現代韓國的稱謂,同樣的文字在北朝鮮被稱為「朝鮮字」(),因此,此稱呼的中立性也受到人們的質疑。另外,日本人稱呼韓國的語言的名稱時,有時會使用「朝鮮語」;而在稱呼北朝鮮的語言的名稱時,卻很少使用「韓國語」的稱謂。 在越南,由於同屬漢字文化圈,越南語中也存在類似於中國、日本、南北朝鮮的「朝鮮語名稱問題」。歷史上,越南人多稱該語言為「ting Triu Tiên」(漢喃:朝鮮,「朝鮮語」的意思)。近代以來,越南與韓國曾兩次建立外交關系,分別為越南共和國(南越)和現在的政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近些年,由於大韓民國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交流更為密切,「ting Hàn Quc」(漢喃:韓國,「韓國語」的意思)、「ting Hàn」(漢喃:韓,「韓語」的意思)、「Hàn ng」(越:Hàn ng/韓語)的稱呼也越來越普遍。 蒙古語對該語言的稱呼為「Солонгос」。對此名稱的由來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多數歐洲語言對該語言的名稱是從「高麗」由來的,如英語的「Korean」,因此,不存在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名稱中立性問題。 朝鮮語方言 朝鮮語的使用者絕大多數聚集在東亞的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在這兩個國家不僅是國語,而且這兩個國家的朝鮮語使用者佔了全球韓語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國東北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大約居住著兩百萬的朝鮮族人,現在朝鮮語是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外一種是中文)。在黑龍江省也有中國唯一的一個省級朝鮮語廣播電台。在日本,由於歷史的原因,居住著大約七十萬的韓裔。朝鮮語雖然在日本不是官方語言,但是很多韓裔後代都會說朝鮮語。此外在美洲,還有大約有一百六十六萬來自韓國的移民。 朝鮮語的方言根據行政區域可以分做六種。除了濟州方言以外,鄰近的方言大都能夠通話,但是跨區之間的方言通話就有些困難(比如南方慶尚方言跟北方咸鏡方言)。 西部方言,今天標准朝鮮語(北朝鮮)就建立在該方言平壤話之上。通行區域在朝鮮的平壤市、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以及慈江道大部。也稱平安道方言。 東部方言,通行區域在朝鮮的兩江道、咸鏡北道、咸鏡南道的大部份地區以及慈江道東面的一小部分地區。也稱咸鏡道方言。 中部方言,通行區域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今天標准韓國語(南韓)就建立在該方言首爾(漢城)話之上。在北韓,通行區域包括開城市、黃海北道、黃海南道、江原道、咸鏡南道南面的部分地區;在南韓,通行區域包括首爾市(漢城)、仁川市、京畿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江原道以及全羅北道西北面的一小部分地區。 西南方言,通行區域包括南韓的光州市、全羅南道以及全羅北道的大部份地區。也稱全羅道方言。 東南方言,通行區域包括南韓的釜山市、大邱市、慶尚南道以及慶尚北道。是朝鮮語六種方言中唯一仍存留聲調的方言。也稱慶尚道方言。 濟州方言,通行區域在濟州道。該方言同其他五種方言差別極大,無法跟五種方言區域的人們通話。 此外,由於文化接觸方面,朝鮮語在不同地方的移民的語言亦產生變化。這些移民團體的方言大致如下: 在日朝鮮語: 中國朝鮮語: 在美朝鮮語: 高麗語:俄國人對在俄朝鮮人所講的語言的稱呼。 另外,朝鮮語亦有「標准語」及「文化語」的區分。

J. 請問朝鮮語和韓國語的之間區別是不是就跟中國語(漢語) 和台灣語一樣 就是沒區別

朝鮮與韓國古代本屬於一個國家後面分裂了,但語言文字卻都是一樣的。而台灣從古代到現在都用繁體字,中國古代本都是用繁體字的,魯迅那個年代也是用繁體字的,後面新中國成立後要求全國人民學習簡體字,所以我們現在寫的都是簡體字,而台灣「特殊(歷史原因)」所以至今還在使用繁體字。所以韓語又可稱為朝鮮語(其實就是稱呼不一樣,就像老外與洋人,本質都是外國人)而台灣話又稱國語,中國上下五千年都用的是繁體字,台灣一直保留學繁體字的習慣,所以韓語與台灣語都是存在的,不是YY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韓國語中國語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