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可隆怎麼樣
轉了很多家店,還是決定買這家品牌的羽絨服,原來水游城有店面後來撤櫃了!衣服的質量和款式沒的話說,不過價格還是貴了點,不過362g的羽絨相比於樂斯菲斯、諾詩蘭、狼爪還是實惠不少,蓬鬆度800,歐洲進口鵝絨確實不錯!爸爸去哪兒裡面田亮穿的也是,棒子的品牌
② 安全氣囊怎麼樣才會彈出來
你好,
當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時,首先由安全氣囊感測器接收撞擊信號,只要達到規定的強度,感測器即產生動作並向電子控制器發出信號。電子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後,與其原存儲信號進行比較,如果達到氣囊展開條件,則由驅動電路向氣囊組件中的氣體發生器送去起動信號。氣體發生器接到信號後引燃氣體發生劑,產生大量氣體,經過濾並冷卻後進入氣囊,使氣囊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襯墊迅速展開,在駕駛員或乘員的前部形成彈性氣墊,並及時泄漏、收縮,吸收沖擊能量,從而有效地保護人體頭部和胸部,使之免於傷害或減輕傷害程度。
安全氣囊系統是一種被動安全性的保護系統,它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在汽車相撞時,汽車安全氣囊可使頭部受傷率減少25%,面部受傷率減少8 0%左右。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③ 韓國現代和起亞汽車沒有使用高田安全氣囊嗎
你好,現代汽車使用,自家生產摩比斯的氣囊系統
④ 韓國雙龍智能安全氣囊燈消不了是什麼原因
氣囊故障燈點亮的原因有,氣囊電腦損壞,線路損壞,氣囊感測器損壞,需要一一檢查確認,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⑤ 20多年前歐美就強制要求安裝安全氣囊,強烈建議國內跟進!
作為汽車最基礎的一道防線,安全帶如今已成了所有汽車的標配。但作為與安全帶相配對的補充性安全配置,即使如今已經到了2020年,安全氣囊卻還未成為如今汽車的標配。
國內對於汽車安全方面的忽視其實由來已久,而作為對比的,是歐美國家對於汽車安全配置的嚴苛限制。在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主要出行方式的今天,汽車安全能跟得上銷量的大幅提高嗎?
安全氣囊是由美國人約翰?黑曲克(John W. Hertrick)於1956年發明的,但由於成本過高,而且充氣膨脹速度太慢,安全氣囊的發展一直受限。直到上世紀60年代,安全氣囊才開始在賓士的高端車型上試用。
在1973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正式採用了現代意義上的安全氣囊系統。從實際裝車的表現來看,安全氣囊的作用也得到了正面的反饋,可以有效保護駕駛員的人身安全。
因此在1984年,美國聯邦政府就將安全氣囊這種被動式的安全裝置納入法規,要求到1994年,所生產的轎車上必須百分之百配置。
而在大洋彼岸的歐洲步伐同樣一致,在1993年通過了ECE R94法規,進一步提高碰撞安全性要求。而從1996年開始,前排安全氣囊已成為汽車的標配。
除此之外,作為汽車生產大國的日本也同樣如此,雖然不如歐美對於汽車安全的研究開展早,但日本相關法規在1998年正式納入日本保安基準,與歐洲ECE R95法規相似。
而安全氣囊的作用也在後續顯而易見了,根據美國道路交通安全局統計,美國在最近20世紀的100年來由車禍引發的死亡人數約280萬人。而採用了安全氣囊以後,死亡率有了明顯的減少。
1999年,全美有9000萬輛汽車安裝了安全氣囊,有350萬輛車的氣囊因事故而爆開,有效地保護了4000名駕駛員和750名乘員的生命安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相比於歐美國家,我國由於汽車工業的發展較為緩慢,因此相配套的一系列標准也較遲發布。直到2004年,我國參照歐洲ECE R94法規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准GB 11551-2003《乘用車正面碰撞的乘員保護》才正式出台。
但這標准只是汽車正面碰撞、側面碰撞,以及後碰撞三位一體的汽車碰撞國家強制性標准體系,並未規定上市車型需要強制安裝安全氣囊。
而為何不標配安全氣囊,其實專家已經給出過答案。安全氣囊只是系好安全帶前提下的輔助裝置,如果從數據上看,安全氣囊本身不如安全帶可靠。在全球各類涉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中,安全帶挽救了70%的駕乘者的性命。
而如果單靠安全氣囊而不系安全帶,正面碰撞時乘員身體前沖,安全氣囊的爆破力撞在頭部,相當於拳王泰森的一記重拳。因此,被安全氣囊所傷的案例時有發生,國內對於安全帶的重視程度也高於安全氣囊。
在未出台法規強制乘用車安裝安全氣囊的情況下,如今市面上還有不少車型都未配備安全氣囊。比如五菱宏光、幻速H2、金剛、比亞迪F3等車型,均未全系標配安全氣囊。
而原因並非是因為安全氣囊的安全隱患,而是為了成本所考慮,也就是放任給市場進行管控。最終的結果我們也能看到,比如低價車型為了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選擇在低配版本中舍棄掉前排安全氣囊。
而10萬元以上的車型,開始注重的是性價比和產品力,作為安全保障的一環,沒人願意為了這些許的成本而壞了自己的名聲。因此,即使如今未強制標配安全氣囊,但絕大多數車型還是配備了前排安全氣囊。
除了安全氣囊以外,其實海外對於其他安全配置的強制規定同樣也在不斷推進。比如在2007年,美國首先將ESP作為車輛必備的配置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出來,規定到2012年,將100%新型乘用車及輕型卡車標配這一配置。
除了最早出台規定的美國外,2009年3月,歐洲議會做出決定,從2011年11月起,所有在歐盟注冊的新乘用車和商用車都必須裝備ESP;澳大利亞於2011年11月起,強制所有新車必須配備ESP;韓國也在2010年7月頒布了同等法令。
ESP的原理,是通過對監控駕駛者的操控、路面反應、汽車運動狀態,在極限操作時避免翻車。以美國為例,如果所有的車輛配備了ESP,每年美國將會防止9600起道路死亡事故及24萬起交通傷害事故。
但隨著汽車安全配置的提升,如今主動安全配置也開始逐漸興起。在去年,日本與歐盟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一項為新車強制安裝「自動剎車」的國際標准草案協議。這份法案的意義,在於將為新車強制性安裝自動剎車系統,並且最快於今年實施。
主動剎車如今在國內並不罕見,不少10萬元級別的自主車如今都有所搭載,通過安裝在車頭的感測器實時監測前方的路況,遇到障礙物或行人過近時能緊急剎停。
根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預測,搭載自動剎車系統後,車輛在低速行駛時,車禍可以減少38%,在歐盟內部每年可以挽救超過1000人的性命。
而就在今年4月1日開始,日本新出產的汽車也必須配備自動大燈系統。根據法規規定,當環境光水平降至1000流明以下時,車輛大燈應在兩秒鍾之內打開大燈,或者在正常天氣日落前約15分鍾自動開啟大燈。當環境光超過7000流明時,前大燈應自動關閉。
根據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接近黃昏時(下午17:00-18:00),由於駕駛員沒有打開大燈,事故的發生率遠高於平常。不少的65歲以上的老人會因此失去生命,這也是自動大燈要求強制配備的原因。
無論是安全氣囊、ESP、主動剎車,還是自動大燈,國內目前並未對其嚴加規定。但這並非國內專屬,實際上,除了歐美日韓這些發達國家以外,絕大多數國家對於汽車安全配置的管控同樣不太嚴格。
而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如今國內汽車級別的兩極分化還非常嚴重。我們看到了月銷過萬的奧迪A6L、賓士E級,但實際上還有月銷過萬的桑塔納、英朗。有許多家庭還在為著第一輛車,苦苦攢著幾萬元。
因此,對於這一部分有著大規模消費群體的低價車,如果強行要求配備安全配置,容易造成汽車價格成本的上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頭上。對於如今國內不斷強調的提振汽車銷量,同樣是存在負面效應。
而如果選擇政府補貼安裝,同樣不太現實,原因在於無論是安全氣囊、ESP還是主動剎車,其實大部分核心零件都來自海外企業,包括博世、大陸、德爾福、電裝等。這也就造成了補貼無法扶持國內產業,反而讓海外企業受益。
此外,對於安全的考量不僅是配置的高低,隨著中保研的成立,如今消費者對於汽車安全的觀念也越來越清晰。有些車型雖然安全配置足夠強,但其車身剛性卻翻了車,甚至不如一些只有低價低配置的車型。
因此,有著碰撞測試作為約束,如今越來越多車企也不敢把安全歸結於配置上。而是需要在平常注意不到的車身架構上下功夫,否則一個P(較差)成績帶來的,可能是一個無法挽救的丑聞。
在這類新聞出來之時,很多人總會拿國內和海外做文章,確實,如今對於汽車的低標准,使得國內出現了不少毫無安全性可言的「老頭樂」。而且造成了不少車企偷工減料,海內外配置不一。而這也是我們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未來需要一步步規范的地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韓國現代汽車性能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回顧2017年和2018年,自主品牌,德國汽車和日本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略有增長,而韓國汽車則在國內市場苦苦掙扎。 2019年,韓國汽車銷量不僅大幅下降,而且還面臨一系列問題,例如可能開設4S商店和一系列工廠中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近年來韓國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地位和實力也有所下降。所以有人要問。韓國車值得買嗎?
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外國汽車品牌繼續創新並追求卓越,獨立品牌也不斷積累,導致爆發性爆發,只有韓國品牌仍然存在,而且似乎更具原創性。與大眾汽車,MQB,第三代EA888,豐田TNGA,THS-Ⅱ,本田immd,日產VC-Turbo和韓國汽車相比,核心技術很少,因此它們缺乏產品競爭力。因此,韓國汽車並沒有明顯的缺點,而是採取了注重外觀,強度和可靠性的生產和管理策略。
2.我在做工上一絲不苟
顯然,韓國汽車在引領潮流,但整體工藝在內部和細節上不夠詳細。特別是內飾具有強烈的廉價感。駕駛時的噪音控制也存在問題,並且還有諸如異常噪音之類的小問題。例如:伊蘭特,瑞歐,弗雷迪等
3.低安全性配置,嚴重減少配置
以現代汽車為例,總體上五個更重要的安全配置:主安全氣囊和乘客安全氣囊,前安全氣囊,前後頭部氣簾,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和制動輔助系統減少到四項。相較於豐田花冠和其他同等價格的車型,它有缺點。
正確看韓國汽車
根據2019年9月發布的最新數據,德國和日本占據了國內汽車銷量的前10名車型,在這50種車型中,韓國車型中只有4種被列入清單,因此可以說銷量很小。 9月份售出的50款家用SUV中,只有現代ix35上市。
但是,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一件事是,從全球市場來看,韓國汽車仍然是強勢參與者。 2019年上半年,現代的全球銷量為213萬輛,起亞的全球銷量為135萬輛。兩者均略有下降,但在東南亞和南部市場表現良好。美國。我們必須承認,從全球角度來看,韓國體系的優勢仍然存在,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向國內自主品牌學習。底線:韓國汽車缺乏細節,工藝和創新能力,但其更高的外觀和更好的性價比卻是殺手features,彌補了它們的劣勢。在某種程度上,韓國汽車為許多人提供了另一種購買汽車的選擇。當談到哪種新車值得購買時,不是從汽車陣營中進行選擇,而是要結合我們自己的消費者需求並考慮綜合成本效益。
⑦ 請問汽車的安全氣囊是怎麼樣的
氣囊
[編輯本段]
做為車身被動安全性的輔助配置,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汽車與障礙物碰撞後,稱為一次碰撞,乘員與車內構件發生碰撞,稱為二次碰撞,氣囊在一次碰撞後、二次碰撞前迅速打開一個充滿氣體的氣墊,使乘員因慣性而移動時「撲在氣墊上」從而緩和乘員受到的沖擊並吸收碰撞能量,減輕乘員的傷害程度。
安全氣囊分布在車內前方(正副駕駛位),側方(車內前排和後排)和車頂三個方向。在裝有安全氣囊系統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簡稱SRS)的字樣,直譯成中文,應為「輔助可充氣約束系統」。英文名稱中強調了安全氣囊是輔助性的設備,應該與安全帶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稱中忽略了這一點,容易給用戶帶來誤解,以為僅靠安全氣囊就能獲得良好的保護效果。其實,若不配合安全帶使用的話,在某些情況下,安全氣囊展開時會對乘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正駕駛位的氣囊裝在方向盤的中間位置,副駕駛位的安全氣囊安裝在正前方的平台內部,在意外發生的瞬間可以有效的保護駕駛員和副駕駛位乘員的頭部和胸部,因為正面發生的猛烈碰撞會導致車輛前方大幅度的變形,而車內乘員會隨著這股猛烈的慣性向前俯沖,造成跟車內構件的相互撞擊,另外車內正駕駛位置的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發生碰撞時方向盤頂到駕駛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傷害。
側面氣囊系統是保護汽車遭側面碰撞以及車輛翻滾時乘員的安全一般安裝於車門上,在車輛遭到側面碰撞會導致車門嚴重變形,以至於無法開啟車門,車內乘員被困於車內,側面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保護車內駕乘人員來自側面撞擊導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側,以及胳膊的傷害,保證身體上肢的活動能力和逃生能力。
隨著整車被動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檔豪華車中車現了高達30幾個氣囊從頸部、膝部、甚至是在車頂的兩側會配有兩條管狀氣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有效的緩解來自車頂上方的下壓力,配合側面氣簾能夠有效的保護乘客的頭部和頸部。膝蓋部分的氣囊位於前排駕駛座椅內,一旦打開能夠有效保護後排乘客的腰下肢體部位,從而也能緩解來自正面碰撞的前沖力。
⑧ 《韓系動向84》摩比斯開發全球首個車頂安全氣囊
現代摩比斯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開發的車頂安全氣囊的安全性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現代摩比斯26日宣布,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以下簡稱NHTSA)對現代摩比斯的車頂安全氣囊進行了安全評估。
自2002年首次批量生產安全氣囊以來,現代摩比斯通過不斷引入第四代高級安全氣囊和乘員安全氣囊等技術,在安全氣囊領域積累了先進的技術知識。
近年來,它也開始在安全領域開發融合技術。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集成控制系統,該系統將去年推出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與攝像頭和雷達等感測器集成在一起。
當預期發生車輛碰撞時,感測器會根據碰撞強度進行檢測,系緊安全帶並展開安全氣囊,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根據碰撞強度造成的傷害,從而確保乘客安全。
現代摩比斯的戰略是繼續致力於開發車輛安全設備領域的融合解決方案,以成為全球安全領域的領導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汽車安全氣囊是如何工作的
安全氣囊時下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汽車被動安全設備,安全氣囊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車輛安全性的標志之一。
下面管車俠就為大家說說汽車安全氣囊那些事?
從無數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安全氣囊是可以為我們提供有效的保護,但是安全氣囊也只是降低危害的輔助設備,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
這些安全氣囊,可以有效的保護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果能普及,相對於安全來說,還是不錯的。
今天【管車俠會員日】暖心送好禮,讓你與寒冬里的溫暖不期而遇!搜「管車俠」立享管車俠會員日福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汽車安全氣囊 作用過程是怎麼樣的
看到你的問題,覺得你是個比較細心而且喜歡思考的人。你發現的問題非常好,你考慮的東西非常關鍵。
在安全氣囊設計的時候,為了保護安全氣囊模塊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會給安全氣囊設計一個罩蓋,罩蓋下面便是折疊好的氣袋(氣囊),罩蓋上會標示AIRBAG或是SRS,表明罩蓋下面是配備有安全氣囊的。駕駛員和副駕駛員一樣,都會有相關的標識。
罩蓋在設計時,考慮到了氣囊爆出時的影響,罩蓋上會有一段弱化線,相當於在原本一樣厚度的罩蓋上給開出一段槽,該槽處得厚度較薄,在受到氣袋擠壓力時,該槽處會先撕裂,從而使氣囊從該槽處爆出。(你在駕駛員氣囊上使勁用手指按壓,會看到明顯的痕跡,不過你不一定能找到它的准確位置,而且最好不會要用硬物去摳,或是刮,那個厚度也是較薄的)
當然,如果該槽的形狀為封閉的形狀(例如圓環狀),該槽所包含的全部部位則會全部被撕裂而脫離罩蓋彈出,就會形成你描述的「外殼傷人」。顯然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在開槽時會預留一段,就像一扇門的鉸鏈一樣,即保證氣袋能彈出,又使罩蓋不彈出傷人。就如你喝有的灌裝飲料,拉環會開,但不會全部脫落,(例子其實不太貼切,形狀有點像而已)。
你問的「覆蓋氣囊的東西」其實還連接在罩蓋上,只是在氣囊打開後被擋住了看不見。
不知能否解除了你的疑惑,可繼續追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