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什麼時候文字改革

韓國什麼時候文字改革

發布時間:2022-05-21 04:23:26

⑴ 韓國漢字的由來和改革,都是什麼

大韓民國在漢城建立以前,該語言一直都稱做“朝鮮語”.韓國建立以後,韓國國內學術界和民眾根據國名以及同朝鮮對峙等政治原因,將該語言的名稱改做了“韓國語”.但是朝鮮、中國的朝鮮人以及日本親朝鮮的朝鮮人則一直保留著“朝鮮語”這個名稱.而學術界依照歷史習慣,一般以“朝鮮語”作為這種語言的名稱。

韓國文字是1446年朝鮮時期由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者們制定、公布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字。韓國文字是一種非常科學的表音文字,其特點是不僅容易學習、有組織性而且任何發音都可以隨意表現出來。因此,認為表音文字的韓國文字是與表意文字的漢字結合而形成的觀點應該予以校正。中國和美國的教科書中所敘述的關於韓國文字是結合或模仿引用中國語而創制的內容是錯誤的。

⑵ 韓國是從什麼時候徹底廢除漢字的

朝鮮半島南北於1948年廢除漢字的同時,用朝鮮語固有詞替換漢字詞的運動逐步開始,朝鮮半島開始專用諺文書寫,廢除漢字。

朝鮮民族於1945年左右獲得獨立後,在擺脫日本殖民影響的民族思潮的影響下,為了擺脫中國文化影響的烙印,廢除漢字的使用,規定韓國大街小巷都使用朝鮮諺文來標記,

官方的文字也是只能使用諺文來記事,小學、初中課程不得教漢字,到高中漢字才列為與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外國語的選修課程。

(2)韓國什麼時候文字改革擴展閱讀: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在古代,漢字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非漢語體系中,日本人自行簡化漢字制定了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范;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今已廢棄漢字。

⑶ 韓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韓文而不使用漢文

韓國(朝鮮)自從中國周朝成立以來,就一直使用漢字,直到近代,朝鮮出了一個國王創立了一套文字,結束了朝鮮沒有自己文字的歷史,聯合國為了表彰這個國王,特的將聯合國掃盲獎用他的名字命名。但是韓文遠無漢字表意深遠,現在許多韓國語言學家正在呼籲韓國政府允許漢字與韓文共同在韓國使用。目前,多家韓國報紙的報頭都新添了它們的漢文名字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卻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准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從統治階級來看,為了便於老百姓貫徹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一種易於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朝鮮正式公布了創制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制為朝鮮語書面語的發展以及朝鮮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訓民正音」是一種表音文字,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17個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發音器官的樣子創造,按發音不同分為牙音、舌音、唇音、齒音等,這同現代語音學分類基本一致。又根據聲音的清濁,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11個母音中有3個基本母音,它們是按照古人認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創造的,其他母音則根據這3個基本母音創造。這28個字母經過56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3個子音和1個母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鮮和韓國只使用24個子音和母音。用24個子音和母音,可以組成7萬個朝鮮字,而這些字又可以組成7億多個詞彙,如此浩如煙海的文字是用之不盡的。

朝韓文字改革中的「漢字」

傳統的朝鮮語詞彙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兩大類。固有詞是指朝鮮語里原來就有的本國詞;外來詞則是指源於其他語言的詞,這其中有近70%源於中國的漢字詞,這些詞彙在朝鮮文中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後,曾大肆封殺朝鮮語文,到20世紀40年代更是變本加厲,他們大搞所謂「創氏改名」,這個時期出生的朝鮮人不準使用朝鮮語,姓氏也必須改用日本姓氏。
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光復後,分裂為半島北方和南方,即今天的朝鮮和韓國。為了規範文字的使用,朝韓雙方在建立政權後分別對文字的使用進行了改革。
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對待漢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即使在「訓民正音」發明以後,漢字仍在使用。朝鮮王朝宮廷文書的書寫、歷史典籍的記錄等都有漢字夾在其中(類似於今天的日文)。對此,朝鮮採取了全面廢止漢字的改革措施,即所有文字書寫全部使用朝鮮字母,不再夾雜漢字。在詞彙上,朝鮮也嚴格限制漢字詞的使用,盡可能多地用朝鮮固有詞彙創造新詞。
而韓國則沒有那樣徹底。
盡管韓國在1948年頒布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但漢字的使用卻一直沒有完全停止,無論是學校的語文教育還是國民的文字書寫,夾雜使用漢字是長期存在的。韓國教科書中使用漢字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如1968年的總統令曾要求刪除中小學課本中的漢字,但1972年漢字又被定為初中的必修課編入正規課程。1973年中學教科書規定重新使用漢字,1995年又將其改為選修課程。1999年2月,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簽署總統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漢字。這個總統令的頒布,打破了韓國政府50多年來對使用漢字的禁令。現在韓國教育部頒布的教育用「新訂通用漢字」為1800個,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漢字」為1300個。
其實,廢除漢字還是使用漢字,應該從是否有利於本民族的文化發展來看。廢除漢字的弊端是使朝鮮人無法對古代歷史典籍原著進行學習,因為朝鮮的絕大多數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此外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之處,因為朝鮮詞彙中有很多同形同音異意字,光看這些字型有時很難正確理解它所要表示的意思,容易產生誤解,而在廢除漢字以前,這些文字卻可以用漢字加以表示。廢除漢字當然也有好處,那就是便於朝鮮文字的普及,有利於文化傳播。

⑷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何要廢除漢字

朝鮮在1946年的時候就已經限制漢字的使用了,在1948年的時候,漢字就完全的在朝鮮語裡面廢除了。但是後來,雖然他們的統治者認為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很多國家都使用漢字,所以他們覺得學習漢字也是很重要的,於是就把漢字拿起來重新學習了起來。他們廢除漢字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民族認同感和獨立的意識。

後來日本侵略了朝鮮的時候,他們就給朝鮮的人民灌輸思想,想要讓他們不再那麼熱愛中國文化,還是要有自己國家的文字,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國家,後來他們就研究出了朝鮮文,漢字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雖然他們廢除漢字使是為了提高民族的獨立意識,但是也使他們的文字發展停滯不前,這也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因為廢除了漢字,後來很多韓國和朝鮮的年輕人就看不懂帶有漢字的歷史遺產,這樣是他們的悲哀。

⑸ 韓國和朝鮮是什麼時候開始廢除漢字的為何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傳承,中國漢字便承載了源遠流長的漢文化,並且漢字不僅僅對中國有著巨大的影響,對整個朝鮮半島的影響也極為深遠。朝鮮半島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漢字也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北朝鮮在抗美援朝戰役結束後開始廢除漢字的使用,而韓國官方也在1970年廢除了漢字。

隨著時代的進步,每個國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增強一個國家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

⑹ 韓國什麼時候改用自己的文字的,以前的漢字與中國的發音同不同又是什麼時候把漢字傳到韓國的

朝鮮人在15世紀以前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採用漢字來紀錄他們的語言。諺文(即韓文或朝鮮文)創制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都沒有代替漢字成為書寫朝鮮語的文字。到了20世紀初,由於受到日本語的影響,韓文開始與漢字並書,並且此時的「韓漢混寫文」成為了書寫朝鮮語的主要方式。朝鮮半島獨立以後,南北韓政府基於民族性的考量先後開始廢除朝鮮語文中的漢字,主張單用韓文書寫紀錄朝鮮語(即純韓文)。朝鮮自1946年即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韓國於1948年規定不得於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到1968年則進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漢字。而中國的朝鮮族社會也於1953年開始廢除了漢字,單用韓文書寫紀錄朝鮮語。
朝鮮文字創制以前,朝鮮人使用漢字紀錄書寫他們的語言。他們紀錄語言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口說朝鮮語手寫漢文,這種紀錄手法跟古時的日本與越南一樣。由於古時的朝鮮人「崇漢」、「崇儒」的思想濃厚,所以這種紀錄語言的方法在上層社會成了主流。而另一種雖然也是用漢字來書寫,但是書寫的秩序與規則必須依照朝鮮語的句法。這種紀錄手法又分做「書記式紀錄法」跟「吏讀式紀錄法」兩大類。

朝鮮文字的創制以及使用狀況
1443年,李氏朝鮮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制了專門紀錄朝鮮語音韻的文字。當時這種文字的名字叫做「諺文(或彥文)」,但是頒布這種文字的時候,卻稱之為「訓民正音」,於是這個名稱逐漸的普及開來。但是中國學術界一般用「彥文」而少用「訓民正音」來稱呼這種文字。到了二十世紀初,該文字的另一種名稱「한글」(hangeul)開始出現。在朝鮮語里「한」是「大」的意思、「글」是「文」的意思,所以「한글」可以被理解為「大字」或「偉大的文字」。而在華語學術界,一般用音義結合的方式來翻譯這個詞。「한(han)」音譯做「韓」,「글」則意譯做「文」,「한글」就被翻譯做「韓文」,而不翻譯為「大字」或「偉大的文字」。

關於創制這種文字的動機,人們可以從《訓民正音》序章上獲得答案:「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雖然這種文字是當時上流社會人士創制的,但是它卻遭到了上流社會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員甚至要求世宗廢除此種文字,他們怕這種文字流傳入中國,被當時的中國人嘲笑為「夷字」,而將朝鮮看做是蠻夷之一。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在私人的環境裡面用這種文字紀錄朝鮮語,比如寫家書就一般都用這種文字來寫。需要說明的是,韓文在字型結構上利於跟漢字夾寫,但是當時的朝鮮人是嚴格區分「韓」「漢」兩種文字,在實際使用韓文的時候並沒有夾寫漢字。另一方面,由於婦女普遍較少機會接受教育,她們即使會書寫,也大多隻會韓文而不會漢字。所以,到了朝鮮中期,雖然官場上仍然使用漢字,但民間及婦女普遍都使用韓文來書寫。而到了宣祖末年,當時的御醫許浚更著手把漢文的醫典用韓文編寫解讀,以使醫術能在民間普及。這些都是韓文在民間流傳的一些證據。

朝鮮文字在燕山君時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後,雖然禁令撤銷,但使用朝鮮文字的人仍然不多。

朝鮮半島被日本佔領以後,朝鮮民族開始覺醒,他們開始將韓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民族的驕傲,並開始提倡使用。這個時期受到日本語書寫方式的影響,人們在書寫韓文的時候,也夾用了漢字,形成了「韓漢夾寫文(或韓漢混用文、國漢文)」。
二戰後的朝鮮語文字使用狀況
二戰以後,朝鮮人將韓文作為主要文字,將漢字作為輔助文字書寫紀錄朝鮮語。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三個將朝鮮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廢除漢字,施行了純韓文書寫政策。

1945年,金日成發出的指示,要求朝鮮共產黨(今日朝鮮勞動黨的前身)黨內所有出版物不要夾用漢字,而應該使用人民大眾看得懂的朝鮮文字印刷。第二年,朝鮮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夾用漢字。1947年,朝鮮的「勞動新聞」開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純韓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則徹底使用純韓文印刷,這也意味著韓漢夾用書寫朝鮮語的時代在朝鮮正式結束。由於朝鮮特殊的政治體制,廢除漢字的政策並沒有受到民間與學術界的強烈反對,這項政策一直被朝鮮政府強制推行到了今天。

在韓國,民眾與學術界裡面反對純韓文的勢力與支持純韓文的勢力相當,並且每任總統對漢字與韓文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韓國政府時而恢復漢字的使用或並書,時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純韓文,一直搖擺在這兩個政策之間。隨著接受純韓文教育的新世代不斷步入社會以及習慣閱讀韓漢混寫文的人的老去,今天在韓國,使用純韓文已經成了主要趨勢。

純韓文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충도를 집지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韓漢並書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충도(忠道)를 집지(執持)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韓漢夾寫(韓主漢從)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韓漢夾寫(漢主韓從)
只今으로부터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實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1945年,美軍臨時管制政府的學務部根據朝鮮語教育審議會的意見,在其公布的語言政策中規定初級學校(國小)和中級學校(國中)的教科書不能使用漢字,政府文書也要用純韓文書寫,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並寫漢字。但是這項政策不觸及民間以及社會的文字生活。同時這項政策也成了朝鮮語世界中官方廢除漢字的首例。此後的1948年韓國的制憲會議制定了相關的韓文專用的法律,1945年的政策得以延續。1950年,內務部通令容許夾寫漢字,但是五年以後該通令被推翻。1970年,根據朴正熙總統的指示,政府強化了韓文專用政策的推行,鼓勵出版界使用純韓文。1974年,文教省公布「教科書韓漢並書方針」,結束了1970年以來的「禁用漢字」的「寒冬」。1999年8月7日,金大中總統發布總統令,要求在必要的情況下並書漢字以確保公務文書的內容准確的傳達。

受到政府語言政策的不斷變化,漢字政策也遭遇了廢除與復活交替的命運。但是漢字政策在總體上還是比較連貫。韓國的漢字政策主要體現在教科書用字上(在韓國稱做教育漢字)。1950年韓國文教部公布了一千個教育漢字。七年後,教育漢字擴充到一千三百字。1972年文教部公布了一千八百個基礎常用漢字。1991年4月1日大法院又公布了2731個「人名用字」。在韓國,受到純韓文教育的影響,各級學校的漢字教育不斷弱化,但是多數韓國人還是有能力認讀常用的漢字。除了專門學科的要求或者專門訓練,一般的韓國人已經不能熟練的書寫漢字,在電視上,我們不單時常可以看到劇集內同一個歷史人物的漢字姓名出現三、四個不同版本,一般的高中生就算用漢字寫自己的地址,也經常連一些非常簡單的漢字也寫錯(例如:把「區」字寫成「九」字)。電影《頭師父一體》亦以故事主角因為連自己名字的漢字寫法也不懂得寫,所以有重返校園的念頭。

在中國,雖然政府也強制推行純韓文書寫的政策,但是並沒有壓制反對的聲音,1958年,在延邊語文研究會准備委員會的一項關於是否恢復漢字的調查中,主張恢復的意見成了優勢意見,1961年他們還向上級政府請求恢復漢字。1980年代,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的結果,朝鮮族社會再度出現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但是此時反對的勢力也很強,雙方就恢復漢字與否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此時的報紙雜志有的開始對讀者進行恢復漢字與否的調查,有的則直接恢復漢字的使用。

維基網路-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E9%9F%A9%E8%AF%AD

⑺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呢

1945年,朝鮮開始朝漢文混用,正式廢除漢字始於1949年。韓國是在1948年通過了使用諺文的法規,到1970年才正式宣布廢止漢字。朝鮮的漢字廢止工作比較徹底,而韓國則是數次反復,付出了的慘痛的代價。

(韓國漢字路牌)

日本在宣傳日朝同祖的同時,強行推廣普及日文。這一政策觸動了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這種被外族奴役的情緒不斷蔓延,繼續使用漢字也變成了一種屈辱。朝鮮文再次被推廣,成為反抗帝國主義的象徵。

⑻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早期的朝鮮還是處於沒有文字的狀態,所以當漢字從中國傳入了,就被作為朝鮮的文字,被人用了近千年。韓國和朝鮮是在同一時期廢除漢字,在那個時候,韓國和朝鮮還是一個整體。朝鮮直到清朝敗落才廢除了漢字,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朝鮮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只能廢除漢字。

清軍在朝鮮被日本打敗之後,整個朝鮮政府都被日本控制著,日本對韓國進行了改革,是為了消除清朝對於朝鮮的影響,所以朝鮮才廢除了漢字。

朝鮮人民在經過戰爭之後更加迫切地想要證明自己的民族的獨立性,所以徹底放棄了漢字,以說韓語為榮。認為只要說韓語,就能夠彰顯自己的民族獨立性。

閱讀全文

與韓國什麼時候文字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