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實的韓國人。韓國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很同意樓上說的。我也是覺得中國人好像對韓國更有敵意。我也是在韓國生活過,並且認識很多韓國朋友,沒有對我不好的,也沒有侮辱中國的。另外,現在很多消息說韓國強佔中國文化,其實有很多真的是子虛烏有。比如吃粽子的問題吧,我問了很多韓國人都不知道有粽子這個東西,更加沒看過。他們都非常認同這個是中國的,而且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個值得去爭的東西。所以我感覺確實是有人故意調撥關系,而很多人都被蒙蔽了。其實一旦在韓國生活後,你就很容易明白事情真相。另外,說到經濟問題。宏觀的我不敢說,我只是感受到韓國普通人的生活要比中國普通人強很多。他們普通人可以隨便出國旅遊,穿著名牌。只是數量上比富人少,但都能享受到。我的韓國朋友都是普通學生,但他們可以隨便來中國玩。試問,中國學生假期可以自己去韓國玩一圈嗎?
B. 韓國普通人薪資多少,過著怎樣的生活
韓國普通人一年薪資約在4498萬韓幣,差不多就是咱們的人民幣24.7萬,但是他們掙得多,花的也多,因為他們那裡物價比我們高很多,所以生活方面也就一般般,不算是小康,有的甚至在溫飽線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
四、醫療保險優惠政策多,保險和買葯,政府掏一半。舉一個例子,一個普通家庭,患者做手術花了600多萬韓幣,結賬的時候他們自己只付款了150萬,社會福利還是比賽完善的。總體來看,韓國普通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物價不那麼友好。
C. 韓國人的生活方式
1、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
2、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3、傳統的韓國家庭通常是3代或4代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過去由於嬰兒死亡率高,同時大家庭又被認為是一種福氣,因此都希望多生孩子。但是在20世紀60和70年代快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同時,韓國實行了有效的計劃生育,每家孩子的人數大大減少。
(3)韓國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擴展閱讀
韓國自古即為民俗禮儀之邦,節日眾多,其中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更是深深體現韓國人民對傳統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振興。
受中華文化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成為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並傳承至今。在傳統節日文化保護方面,韓國注重立法先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韓國政府開始著力進行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和整理。
在一大批民俗文化學者的倡導和參與下,1962年韓國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通過開展民俗文化遺產調查、認定功能重要無形文化財的保持者或保持團體、資助其進行傳承等方式,將包括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以及有關歷史、自然的知識和實踐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保護范圍。
D. 韓國人有什麼特別生活習慣
在韓國來說,飲食方面非常非常有講究,韓國飲食最大的特點就是「五味五色」,所以韓國料理當中,最大的味道就是酸甜苦辣咸。
泡菜、米飯、鹹菜、辣椒醬、大醬湯、八珍菜,這都是韓國人在日常當中最普通的食物。
韓國人喜食辣,所以平常的飲食當中辣椒醬、辣椒面是一定要有的調味料。因為韓國地理位置和氣候方面的原因,所以冬天的時候泡菜是最具民族特色,也是必備的食物。
基本上家家戶戶的主婦都有製作泡菜的獨特手藝和秘方。飲料方面的話,三亥酒、甘酒以及清酒,都是韓國最常見的飲料,只是在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選擇。
在韓國,不同人之間,不同層級之間的交流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是長輩或者是上級領導的話,那麼一定要使用敬語。即使是走路,也要讓長輩先走,不能夠走在長輩前面。
(4)韓國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擴展閱讀
1、第一次見面的客人,要准備好禮品交換。但是要讓對方先送禮,然後再進行回禮。小禮品、鮮花或者是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禮物,都是可以的,唯獨不能夠把食物當做禮物送給韓國人。
2、和日本人一樣,韓國人幾乎每頓飯都要吃大米。大米也是他們文化中的一部分。
E. 韓國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韓國人非常地懂禮貌。
在人際交往中,韓國人的常規禮儀既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點,又受到了西方文化與中國儒家文化的雙重影響。
在正規的交際場合,韓國人都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禮節。在行握手禮時,他們講究使用雙手,或單獨使用右手。當晚輩、下屬與長輩、上級握手時,後者伸出手來之後,前者須先以右手握手,隨後再將自己的左手輕置於後者的右手之上。韓國人的這種做法,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對方的特殊尊重。
韓國婦女在一般情況下不與男子握手,而往往代之以鞠躬或者點頭致意。韓國小孩向成年人所行的見面禮,也是大致如此。
與朝鮮人一樣,韓國人在不少場合有時也同時採用先鞠躬、後握手的方式,作為與他人相見時的禮節。
同他人相見或告別時,若對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韓國人往往要多次行禮。行禮三五次,也不算其多。有個別的韓國人,在這種時候,甚至會講一句話,行一次禮。
在一般情況下,韓國人在稱呼他人時愛用尊稱和敬語,但很少會直接叫出對方的名字。要是交往對象擁有能夠反映其社會地位的頭銜,那麼韓國人在稱呼對方時一定會屢用不止。
與外國人初次打交道時,韓國人非常講究預先約定,遵守時間,並且十分重視名片的使用。
服飾禮儀
韓國人非常看重自己留給交往對象的印象如何,為了維護個人形象,他們對社交場合的穿著打扮十分在意。
除個別墨守陳規的老年人外,韓國人在交際應酬中通常都穿著西式服裝。但是,他們的著裝很講究樸素整潔,並且較為莊重。比如,在商務活動中,韓國男子都會穿深色的西服套裝,而韓國婦女的著裝則絕對不會過於前衛。在韓國,衣冠不整的人,和著裝過露、過透的人,都是讓人看不起的。
韓國人的傳統服裝是:男子上身穿襖,下身穿寬大的長襠褲,外面有時還會加一件坎肩,甚至再披一件長袍。韓國婦女則大都上穿短襖,下著齊胸長裙。
在韓國,參加社交活動時光腳,是一種失禮的行為。其實,在社交活動中穿襪子,往往還有一個好處,即進屋之際需要脫鞋時,不至於過分尷尬。
進屋之前需要脫鞋時,韓國人是不準將鞋尖直對房間之內,不然的話,會令對方極度不滿。
餐飲禮儀
韓國人的飲食,一般情況下以辣和酸為主要特點。主食主要是米飯、冷麵,愛吃的菜餚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燒狗肉、人參雞等。就總體而言,韓國菜品種不多,而且大多數比較清淡。
韓國男子通常酒量不錯,對燒雞、清酒、啤酒來者不拒。韓國人一般不吃過膩、過油、過甜的東西,而且不吃鴨子、羊肉和肥豬肉。
在用餐的時候,韓國人是用筷子的。為了環保,韓國的餐館里往往只向用餐者提供鐵筷子。關於筷子,韓國人的講究是,與長輩同桌就餐時不許先動筷子,不可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在用餐完畢後要將筷子整齊地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韓國人認為,吃飯的時候不宜邊吃邊談,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大作,也是非常丟人的。
韓國人在自己家裡設宴招待來賓時,傳統方式賓主都是圍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悄悄脫襪子。將雙腿直伸開來,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習俗禁忌
韓國人大都珍愛白色,並且對熊和虎十分崇拜。在韓國,人們以木槿花為國花,以松樹為國樹,以喜鵲為國鳥,以老虎為國獸。對此,不要妄加非議,更不能當著韓國人的面不恭不敬。
由於發音與「死」相同的緣故,韓國人對「4」這個數目十分厭惡。受西俗影響,也有不少韓國人不喜歡「13」這個數。
與韓國人交談時,發音與「死」相似的詞最好不要用,將「李」這個姓氏按漢字筆劃稱為「十八子」,也不合適。在婦女面前,尤其不要這么作。需要對其國家或民族進行稱呼時,不要將其稱為「南朝鮮」、「南韓」或「朝鮮人」,而宜其分別稱為「韓國」或「韓國人」。在韓國,不宜談論的話題有:政治腐敗、經濟危機、意識形態、南北分裂、韓美關系、韓日關系、日本之長等。
韓國人民族自尊心很強,他們強調所謂「身土不二」,反對崇洋媚外,倡導使用國貨。需要向韓國人贈送禮品時,宜選擇鮮花、酒類或工藝品。但是,最好不要送日本貨,更不要特意指出這一點。在接受禮品時,韓國人大都不習慣當場打開其外包裝。
在韓國民間,仍講究「男尊女卑」。進入房間時,女人不可走在男人前面。進入房間後,女人須幫助男人脫下外套。男女一同就座時,女人應主動坐在下座,並且不得坐的高於男子。通常,女子還不得在男子面前高聲談笑。
F. 韓國人是怎樣生活的
一般的韓國人和我們一樣工作生活。生活習慣。雖然韓國不大。可是還是各地有不同的分俗習慣。大城市的人和中國大城市的人生活得差不多。
G. 在韓國,無住房的新婚家庭佔比6成,他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對於結婚到底有沒有必要買房,這個爭議是非常大的,就像彩禮都是結婚之前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有人說,結婚就是兩個人相愛的基礎下,沒有房子一樣生活,租房就可以,但是有人說結婚之前必須有自己的家,沒有房子就是沒有家。
在一個城市裡居住,並不是說你買的房子才是你的房子,租的房子一樣是你的立足之地,所以結婚不一定是非要去買房子的,對於房子的這個問題,取決於兩個人的思想。不買房子的話也是可以安安穩穩的過生活,如果買房子的話,有些人他會可能成還一輩子的房貸,甚至還需要孩子來幫忙償還,所以說對於韓國人說他們買房子反而會造成自己的困擾。
H. 韓國人真實生活是啥樣的
現在的8090是哈韓的主流,可謂是看著韓劇長大了,給人感覺韓國人住得金碧輝煌,吃的美味佳餚,穿的時髦新潮,開得車也都是頂級名牌……可實際上,韓國是一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國家,土地貧瘠,一年四季很少能吃到新鮮蔬菜,所以泡菜才成為韓國人餐桌上的主力,各種肉食也巨貴……總之,一切似乎都不像韓劇說的那麼光鮮亮麗,千萬別被韓劇給忽悠了。
從大田市中心出發,行車不到30分鍾,幾乎沒有過度,高樓、柏油路變為平房和鄉間土路,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晨曦下,遠處炊煙裊裊,腳下溪水潺潺,爽朗的雞鳴,隱約的犬吠,河水上冰面上炸裂的聲音,矮牆下鄉村老人搬動醬缸的聲響,正是鄉下特有的旋律韓國的農田主要是稻田,大米是韓國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
「炊煙在新建的房屋上飄盪,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韓國的農村也完全能套用這句歌詞當地人喜歡用色彩艷麗的鋁扣板將房頂裝飾起來。
村口的大石頭上刻著村莊的名字,這個不懂韓語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但你一定猜不到橫幅上的內容。這是一條慶祝某家的兒子考取漢城大學碩士的賀幅,韓國農村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風俗,真是一人金榜題名,全村人引以為榮。
韓國傳統的房屋結構,房門很矮小,還懸在牆上,屋外是懸空的乘涼台,我馬上想到夏天的午後在這里躺著睡一覺該是多麼愜意。
這個作品是「稻草人的一家」,被村民捧為冷泉村的吉祥物,不禁感嘆韓國真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國家,中間的窟窿是為了拍紀念照留的。
這些大醬、辣椒醬可都有年頭了,腌制了三、四年的才是精品基本的農活還在維持,劈柴這差事似乎只有在電視劇里才見過。
在韓國大醬味道的好壞,能說明這家生活是否幸福,甚至能預示國家前途安危,看來這大醬在韓國完全被神化了。紅屋頂,大醬壇是韓國農村的代表印象。東大門門口的路邊攤,在韓國挺普遍的 cheese-cake-兩百元人民幣。
在韓國吃的唯一一次牛肉,很貴,漢城樂天游樂場,類似於國內的歡樂谷。
兩塊烤雞排和幾塊蘑菇,味道不錯。合人民幣117 韓國的拌飯。
在電視中我們都認為韓國人都很富足,其實走進她們才發現,她們的生活水平完全沒有電視中演的那樣高,看看這幾個老太太,無論是穿著,還是棋牌室,都和我們鄉鎮的中國百姓一樣。這是首爾某市場,人很多。
I. 韓國人的真實生活是怎麼樣的
樓上姐姐說的不錯,我也在韓國,來自上海,感覺就是這里的生活水平很低,根本比不上上海.
修個鞋子也就幾千韓元而已,男的換一雙鞋跟差不多6000韓元左右.韓國的電視劇和電影里出現的生活有些是真的,但是有很多是假的,只拍了好看的冠冕堂皇的部分,真實的生活沒有被表現出來.
醫療保險和上海的差不多,費用差不多付一半就夠了,看個感冒不嚴重的話也就50人民幣左右,嚴重的話加註射差不多80左右.婦產科比中國的便宜,但是沒有中國安全,很多檢查都不做,動不動就是一句"缺營養頭暈就過來我幫你吊一針好了",如果你感覺不舒服,醫生也就一句:"我也沒辦法".看牙齒可就貴了,我老公換顆金牙(那金子是不能買賣的)70多萬,拔一顆智齒修補兩顆牙齒花了130多萬.貴死了.
買車沒有中國貴,但是買進口車就貴了,而且在韓國進口車很難修,零件都要進口所以修理時間長而且麻煩,車牌好象是不要錢的,當然也沒得挑號咯.
學費和中國一樣是義務制的,但是學費還是收得不少,當然一般很多家庭都申請政府救濟,所以國家根據家庭情況給適當的減免,幾百元人民幣的書本費還是要給的,再加上幾千元人民幣一套的校服,別的孩子去學院學個技能什麼的,自己的孩子也會吵著要跟朋友去,這費用可不少,一個孩子的開銷只比中國多不比中國少的.
在韓國能有套房子就能炫耀自己家有錢了,大多人所謂的有房子只是用全押金的形式(中國沒有的房租形式,房東收取高額的押金放銀行里拿利息,但是現在韓國很少有這樣的形式了,基本都改成月租方式了)租房子,然後說是自己的.
差不多30-40人有自己買的房子,其中10%的人住的是高層公寓房,10%住的是6層的公房,剩下的住的是1-3層的老式樓房.
老師的工資沒有2萬人民幣,大學教授也許能拿到這個工資吧,也得看學生的評價.我在高中里做特約兼職老師,因為是外國人,所以工資比一般老師的高一些,一般的老師的工資成分也就是基本工資(班主任或部門公制的老師才有)+上課小時工資(一般是2.5-3.5萬一小時)組成,所以受歡迎的老師都是想辦法上幾個學校的課,不然的話工資也就那麼點點.
普通人的一般工資也就100萬韓元-300萬韓元,工資的部長級別一般能達到300-400萬韓元
一般水電煤一年分兩個級別,天不冷的時候差不多合計10萬左右,天冷的時候30萬左右
一家兩口人的話,手機費15萬左右,固定電話,有線電視,網路10萬多
出門車費用一個人5-10萬,開車的費用一個月20-30多萬不等.
老公一個人的午飯錢一個月20-30萬,家裡燒菜差不多20萬,水果10萬,牛奶和其他的飲料5萬,零食和蛋點5-10萬,如果出去吃個飯什麼的另算.
給公婆零用錢10萬(工資高點的給的更多),給教會當月收入的10%
別說存錢了,能不透支銀行的錢就不錯了.
看電視里還活得不錯
1,飯菜不少,其實都是一星期燒一次放冰箱里吃很久,而且吃的時候也不熱一下,吃冷的.除了中國人以外,很少見到每天做飯的人.
2,水果隨便吃,其實韓國人吃蘋果都是切成塊,一個蘋果分幾個人吃的,很省,水果品種少,而且很貴.現在差不多10個橘子(直徑3厘米)就要18元人民幣.6個柿子直徑5厘米要20人民幣,貴的時候超過30人民幣,所以韓國人很少能天天吃上水果.
3,道路很乾凈,其實是連丟垃圾的垃圾桶都沒有,直接丟的話太明顯了吧,而且很多直接丟都是丟在花壇里,比較隱蔽,韓國男人經常在牆壁和隱蔽的地方隨便撒尿的,停車的時候經常看到,人家看到女人經過一點都不避諱的.
4,道路年久失修的情況很多.基本以山路為主.
5,韓國人很時髦,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韓國人並不時髦,而且穿著很古板,單一.和電視里完全不同.
我老公家有一套3房2廳公寓房,一棟3層的樓房,在韓國算不錯的人家了,結果27歲才第一次吃麥當勞,還是在上海的時候我請他吃的,第一次吃KFC是26歲的時候我請他在韓國吃的,第一次吃大蝦是結婚後到上海旅行的時候吃的,真不知道他們平時除了泡菜,豆腐,一年吃一兩次烤肉,幾年才吃一次牛肉的日子是怎麼過過來的.
J. 韓國人的生活習慣
1.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日本人很像,但不完全一樣。
2.他們到家裡都脫鞋。在很冷的冬天也是,家裡有供暖的東西。一般不會穿上鞋,除非有客人,不然就光著腳。
上個月,我們學校組織學生到韓國大田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修活動。研修之餘的經歷,帶給我們眾多新奇感受,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韓國人的節約。
談到節約,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一般是不浪費東西的個人行為,有些人甚至會想到穿帶補丁的衣服。在韓國,節約已經成為整個民族的行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歷來都是頭等大事。我在韓國上的第一堂課,正是在餐桌上開始的。
韓國的筷子大多是用不銹鋼做成的,長度是中國筷子的2/3,小巧精緻,每根都是長方體。據說這樣設計更能節約材料,也能克服材質光滑夾不住東西的問題。傳統的木質筷子要耗費大量木材,細菌易繁殖,筷子易變黑,易磨損,使人產生不衛生的感覺,無形之中「鼓勵」人們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銹鋼的筷子不易磨損,易於清洗和消毒,讓使用者更有安全感。
韓國的飲料給我上了第二課。中國的易拉罐飲料,一聽的容量基本在355毫升,而韓國的基本上都低於300毫升。有研究表明,在非運動狀態下的東方人,特別是女性和兒童,很難一次喝完355毫升的飲料,而碳酸飲料開蓋一段時間後就會喪失原有的味道,在無形中就造成了浪費。
最讓我驚訝的是,在韓國的商場購物時,如果你使用塑料袋,就必須付20至50韓元(約合0.16至0.41元人民幣),遠遠超過了塑料袋本身的價值。據說,這項規定已在韓國實行了近10年,目的在於減少白色污染。
據大田大學的教授介紹,在這項規定實行之初,很多人都覺得不方便,但還是用紙袋、紙箱或者布袋取代了塑料袋。這種政府與國民共同進行的環保行動,使我產生了敬佩之情。
在韓國文化課上,大田大學的教授介紹了韓國的古典建築。韓國傳統房屋的圍牆非常矮,即使是皇宮的也不高。很多教授的名片上都寫了詳細的家庭住址。很多人的錢包都放在褲子背後的口袋裡。我們覺得他們的防範意識十分薄弱,紛紛詢問為何不怕小偷。
韓國教授的回答非常有趣:韓國人普遍使用信用卡,身上和家裡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現金,小偷只能偷大件物品,但那些東西都太重了,偷起來很累,又很容易被發現。
信用卡的廣泛使用,其實也是一種節約。完善的信用體系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高效率才能帶來高收益,而節約時間是最大的節約。同時,貨幣製造的成本很高,流通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損耗(尤其是紙幣),使用起來不衛生,回收與銷毀的成本也非常高。而信用卡(包括借記卡)的使用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也方便持卡人對個人資產及信用進行有效管理。
在韓國看到的這些節約行為讓我想到,環保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句口號,更應該是一項行動,一項全民行動。它不該轟轟烈烈地高調運作,而應體現在每一個細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