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朝鮮歷史 急用!!!
歷史】
史前朝鮮
史前朝鮮陶器(公元前4000)年史前朝鮮是指大約五十萬年前至古朝鮮的朝鮮歷史時期。根據考古所得,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5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
檀君朝鮮(神話)
根據神話傳說,朝鮮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根據傳說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後代檀君王儉於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意思就是「寧靜晨曦之國」。
箕子朝鮮
朝鮮傳說在公元前12世紀,中國商朝的遺臣箕子帶領部份商朝遺民在檀君朝鮮的北方建立了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在公元前195年,中國西漢的燕王盧綰北走匈奴後,其部將衛滿帶領舊部滅掉箕子朝鮮並建立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國力相當強大,故漢武帝於公元前109年派軍遠征衛滿朝鮮。於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把其土地分為四個郡,史稱漢四郡。
辰國
辰國是公元前2,3世紀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權, 定都於漢江以南. 辰國被認為是三韓(辰韓,馬韓,弁韓)的前身。
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
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是公元前2世紀後朝鮮三國時代之前的朝鮮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鐵器的廣泛生產和運用。由於鐵的應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 這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漢四郡,公元前82年合並為樂浪郡,歷經中原西漢、東漢、魏國、西晉的統治管轄。高句麗於公元前37年建立於西漢玄菟郡,開始逐步擴展,在西晉末年(313年)吞並了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已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和弁韓組成的鬆散的三韓聯盟。根據《三國史記》,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將馬韓取替。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弁韓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後來又與新羅融合。
三國時代
進入4世紀以後樂浪郡被高句麗佔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並為新羅、慕韓、辰韓等數國。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三國時代」。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據好太王碑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成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百濟(前18年-660年)是朝鮮半島古代西南部的國家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並且在3世紀末完全統一了馬韓54國。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台。670-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新羅最終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後三國時期
朝鮮後三國時期(西元892年-936年)是朝鮮歷史上的時代劃分之一。始於892年農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時期新羅王族後裔弓裔亦建立後高句麗導致已衰弱的新羅分裂,終於936年高麗再度統一朝鮮半島。
高麗王朝(918-1392年)
918年,後高句麗的的弓裔王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1392-1896年)
朝鮮太祖像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但他卻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對此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稱朝鮮時代,但此名稱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1863年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韓國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大韓帝國(1896-1910年)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是自主之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後。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韓國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統治時期(1910-1945年)
日朝合並
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朝鮮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擁立純宗。(日本的吞並與當時首相伊藤博文被殺有關)。
臨時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並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韓國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朝鮮共產黨武裝抗日
從1932年起,朝鮮共產黨人金日成領導的游擊隊在中國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金日成抗日部隊曾在1937年佔領朝鮮北部的普天堡鎮(普天堡戰斗),1941年被迫退出到蘇聯。
朝鮮戰爭東北亞夜景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起初一路勝利,將南韓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南韓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㈡ 薩滿教是什麼教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有巫師作法,保留了很多的巫術成分。
正規的回答是: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逐漸豐富與發達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出現時間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歷史可能與現代人類出現的時間一樣長久,甚至在文明誕生之前,即當人們還用石器打獵時這種宗教就已經存在。它曾經長期盛行於我國北方各民族。一般認為,薩滿教起於原始漁獵時代。薩滿教的理論根基是萬物有靈論。但是,直到各種外來宗教先後傳入之前,薩滿教幾乎獨佔了我國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壇。它在我國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間的影響根深蒂固。直到後來,甚至在佛教或伊斯蘭教成為主流信仰的我國北方一些民族當中,仍可明顯見到薩滿教的遺留。滿、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蒙古、土、東鄉、保安、達斡爾、維吾爾、撒拉、烏孜別克、塔塔爾、裕固、朝鮮、以及日本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薩滿教信仰活動。但是,相對地說,薩滿教在科爾沁草原的東部蒙古,在三江流域的赫哲、在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以及在部分錫伯族當中得到了較為完整的繼承。薩滿教在韓國保存的最為完整,日本的神道教也是薩滿教的變體。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種。
㈢ 急!!!誰能給我介紹韓國的宗教~~~~~
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而韓國的歷史,往往斷定為始於公元前2333年,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傳奇人物檀君建立稱之為朝鮮(意即「寧靜的晨曦之國」)的第一個王國的時候。雖然在學者之間對於檀君神話的歷史真實性有爭論,但是,大家知道,古代韓國是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其特徵的。這些氏族幾經興衰,到公元1世紀,韓半島和現在稱為滿洲的部分地方出現了三個王國,即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百濟(公元前18-公元660)和新羅(公元前57-公元935)。宗教自由受韓國憲法保證,因此世界上的許多主要宗教在大韓民國都很活躍。韓國最古老的宗教有薩滿教、佛教和儒教。這些宗教在國家早期文化的發展上起過重要的作用,並對人民的思想及行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基督教在大約200年前才傳人韓國,但發展卻很迅速,是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此外,還有一些把這些傳統宗教的成分融合在一起的形形色色的較次要的宗教。
根據1995年社會統計調查,50.7%的韓國人信奉某種宗教。其中佛教徒10,321,012人,占信教人口的45.6%;基督教新教教徒8,760,336人,占信教人口的38.7%;天道教教徒2,950,730 人,占信教人口的13.1%;儒教教徒210,927人,占信教人口的0.9%。
一種基礎宗教:韓國的薩滿教巫師,是與神靈世界溝通的媒介,被認為能夠驅除惡運,治療疾病,並能使人們順利地由這個世界進 入另一個世界。薩滿教所包含的崇拜對象是據信存在於包括岩石、樹木、山川和天體再內的自然萬物中的無數精靈神怪。韓國薩滿教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它深信死人有靈魂。薩滿教徒期望薩滿教巫師解決好人們確信存在於死人與活人之間的沖突和緊張關系。
韓國今天仍存留著這種信仰。今天的薩滿教巫師幾乎全部是女人,不像過去既可以是男人,又可以是女人。對於守 舊的韓國人而言,薩滿教是一種恐懼和迷信的宗教,但是對於新一代來說,它卻是一種多姿多彩的文化成分。薩滿教儀式,富於驅妖降魔的內容,融合了音樂和舞蹈。
參考資料:http://hi..com/cctv12usa911/blog/item/d82668fb83b6ae176d22ebff.html
直指寺 佛教於2世紀(AD372)高句麗小獸林王時傳入韓國,並相繼對百濟, 新羅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佛國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羅佛教的藝術品。 佛教歷史悠久, 對韓國文化影響重大。 至今,韓國國內還保存有眾多建築物, 雕塑, 繪畫, 工藝品等種類多, 價值高的佛教遺產。 基督教及天主教
明洞天主教教堂 1882年同美國建交後,基督教傳入韓國。 由於基督教與朝鮮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相互矛盾, 早期信徒們曾遭受到迫害。但基督教徒積極參加反殖民運動,而且教會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因此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現在韓國教會還在海外進行傳教活動, 韓國國內約25%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最初是被作為西方學問,由朝鮮的明朝使臣介紹而傳人韓國的,。 1784年他在北京受第一次洗禮, 回到韓國之後, 建立了天主教教堂。 當時雖受到殘酷的迫害, 仍有許多人信仰天主教。 現在天主教擁有200多萬名信徒。 儒教
儒教強調」仁」的根本重要性, 曾是古代韓國社會的共有思想。 儒教與韓國人的價值觀念相結合,對韓國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儒教是韓國的倫理體系, 也是韓國人的生活方式, 及國家法律不可缺少的因素。 曾是朝鮮時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實踐意義的實學。 儒教在韓國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 這一點可以從眾多的儀禮中得到證實。包括流傳至今的意識(宗廟祭禮:在宗廟的王族祭禮; 釋尊大祭:在成均館為孔子和其理論及中國和韓國的聖賢而進行的祭禮) 巫俗信仰
韓國人的生活中浸透著多種巫俗習慣。 巫俗信仰自古就蘊藏於民間信仰間,與原始社會信奉上天的信仰有著密切的聯系。 韓國巫俗信仰的突出特點是用人與魂的溝通來解決人間的問題。 這可以從現在舉行的各種儀式中看出來。
參考資料:http://www.51hanyu.com/korea/introction/200611/korea_4973.html
韓國文化與其他的某些文化不同。在那些文化中,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是單一宗教,而韓國文化則包含了很多形成其人民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的各種宗教。在韓國歷史的早期,宗教和政治的作用交織在一起,但後來才被區別開來。
歷史上,韓國人受到過薩滿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響。在近代,基督教大舉進入韓國,從而帶來了一個可能改變韓國人精神景觀的重要因素。韓國的工業化用了20年,而西方的工業化卻經歷了兩個世紀。高速度的工業化引起了不少焦慮和疏離感,同時也破壞了韓國人平靜的心境,從而促使他們在宗教活動中尋找安慰。因此,宗教人口明顯壯大,宗教機構日益成為有影響的社會組織。
韓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根據1995年的社會統計調查,50.7%的韓國人信教。在宗教人口中,佛教徒佔46%,其次為新教徒佔39%,天主教徒佔13%。
參考資料:http://hi..com/6633shanghan/blog/item/f405b664ff76aff0f6365446.html
㈣ 了解韓國的歷史起源
1.高麗(918-1392)和朝鮮(1392-1910)這兩個王國,在抗擊契丹(遼)、女真(金)、蒙古、滿族和日本入侵的同時,加強了王朝的力量,繁榮了文化。19世紀末,朝鮮成為中國、俄國和日本等國家之間激烈競爭的焦點。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建立殖民統治,結束了朝鮮王朝,隨之結束了傳統的朝鮮。1945年,朝鮮光復不久,國土便被分割,南方的大韓民國建立了民主政府,北方的朝鮮共產黨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中國的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民族(夷含有貶義)。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范圍也隨之更改。從黃帝時期的山東,河南一帶,到中國東北,再到日後秦漢時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從公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而在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後來馬韓統一三韓,稱辰國。
箕子時代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時代在朝鮮半島持續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時代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燕人衛滿取代。其後代箕准逃至南方,與三韓合流。據說三韓中的「辰韓」便是箕子後代。高麗時代,朝鮮王朝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是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衛氏時代
根據《史記》,燕國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半島,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時代」。目前沒能夠考古學的考證對衛氏朝鮮的建國過程。
漢四郡與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功滅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
公元前82年,因為古朝鮮人和當地部族的抵抗,廢止臨屯和真番的兩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遷移到遼東。樂浪郡,在朝鮮半島北部遷移很多次,王莽政權的新朝時樂浪獨立,在公元30年東漢(後漢)朝廷收復樂浪郡。
在東漢末年,遼東的公孫氏(《三國演義》中有公孫淵)分樂浪郡南部設帶方郡,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土著的韓人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同時存在伽倻等小國。
三國時代
由於漢朝解體,進入三國及後來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戰亂,雖然在西晉,十六國時期的鮮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過原來漢朝在朝鮮北部的領地,但最終還是因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爭奪而逐漸喪失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力,於是,在中國東北南部形成了高句麗王國(扶餘人建立的政權),並逐漸強大,最強盛時曾控制中國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的原「漢四郡「地區;與此同時前1世紀中葉,辰國也開始解體。其舊領內出現的新羅、百濟開始日漸強盛,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的三國鼎立時期。史稱「前三國時期」 。
在公元前後(《三國史記》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三大政權:新羅(前57年-935年)、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各國互相攻伐,同時也出現了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
伽倻與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弁韓(今慶尚南道)地區的伽倻等政權是當時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島三國中的百濟為抵禦高句麗和新羅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藉由日本牽制兩國。日本則企圖利用此一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由此導致了四世紀時大和朝廷出兵新羅,佔領弁韓,設置日本府進行統治。
512年,百濟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讓任那四縣以補償被高句麗佔領的北部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因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地區,不得不答應百濟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所滅。
而在朝鮮和韓國方面,很多學者否認當時在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們認為在日本列島上存在著許多被百濟,伽倻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爭雄之時也曾競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島各屬國的力量。
在日本,根據「高天原神話」(記紀神話),有過倭國統治任那的見解。從1960年代開始,在韓國朝鮮再驗證記紀神話上的有關任那日本府的記述,結果否認記紀神話的可靠性,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歷史學界也得到大概同樣的結論。
同樣的三國關於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讀也存在很多爭論,甚至有朝鮮學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舊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篡改。
新羅時代
新羅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功滅百濟,又於668年和借道新羅和百濟故地南北夾擊並功滅高句麗,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由於出現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突厥的威脅,676年唐軍從百濟故地撤退並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後三國時期」。
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高麗時代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時代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進攻原東北元朝屬地,但是高麗國內仍然支持蒙古殘余勢力。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於是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稱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
1401年,太宗開始接受從明朝的冊封成為「朝鮮國王」。正式確立與中國保持到近代的屬國關系。
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該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而向清朝求援。於是,6月6日清朝援軍在牙山登陸,而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
1894年日本進攻駐朝鮮的清軍,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清軍失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同意放棄朝鮮的宗主權,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王後。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朝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並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讓高宗退位,擁立順宗。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並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半島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國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半島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
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朝鮮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期初一路勝利,將韓國國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於9月15日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南韓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3.文化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十分明顯,早在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就專門派人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治國的策略,甚至有些東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國的文化對新羅國影響十分久遠,新羅也因為吸收了中國的文化而強大起來因此統一了朝鮮半島。
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數以千計。延世大學和高麗大學等享譽世界,此外,還有成均館大學、西江大學、中央大學、慶熙大學、漢陽大學、檀國大學、建國大學、忠國大學、世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慶北大學、忠北大學、浦項工業大學、釜山大學、全南大學、釜山外國語大學、仁荷大學、仁濟大學、培材大學在他們韓國有些名譽。
服飾
韓服是韓國、朝鮮、以及中國朝鮮族的傳統服裝,起源於中國明朝的服裝,優雅且有品位。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優雅;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最近,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體育
韓國在1988年成功舉辦了漢城奧運會,2002年與日本一起舉辦了日韓世界盃及釜山亞運會。韓國男子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傳統強隊。
宗教信仰
薩滿教
薩滿教起源與中國東北民族,是韓國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宗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朝鮮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信奉泛靈論,認為山川、天體、岩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皆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有靈魂,並且永不消亡。他們想念善良的神靈會給予人帶來吉祥,而邪惡的神靈則會帶來惡運。至今,薩滿教仍是韓國人的基礎宗教,部分人仍保留著薩滿教的信仰。而對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富有表現力的驅妖降魔的內容,則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一個多姿多彩的組成部分。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儒教
儒教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孔子創立的倫理和宗教信仰。儒教的基本倫理思想為仁、義、禮、智、信,是用於齊家治國的一種倫理體系。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一直影響著韓國。時至今日,儒教思想已經滲透、紮根於韓國社會之中,這尤其體現在教育、禮儀等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天主教
韓國的基督教的傳道活動始於17世紀,當時每年派往中國向中國皇帝進貢的使節,從北京帶回了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的中文本著作。這些著作除了宗教教義外,還包含許多西方的學問,如陽歷歷法等,引起了朝鮮王朝實學派學者的重視。
新教
1884年,美國醫生、長老會傳教士霍勒斯•N•艾倫來到韓國。此間,同一教派的傳教士霍勒斯•G•安德伍德和美以美會(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ary)傳教士亨利•G•阿彭澤勒從美國來到韓國。其後,來到韓國的還有新教其他派別的傳教士。他們以治病和辦學校為手段來傳播他們的信條,從而為韓國社會做出了貢獻。韓國的新教徒如徐載弼、李商在和尹致昊都是獻身於政治事業、爭取獨立運動的領袖。
本地宗教
朝鮮王國的滅亡和日本的侵佔促成了一些新的宗教出現。
圓佛教的創立是要將掙扎在苦海中的芸芸眾生超度至極樂世界。 其基本教義是修煉德操和毅力,以及尋求真理。圓佛教一詞在韓文中是一個復合詞,意為真理、覺悟和教導。 「圓」的意思是單一的圓圈,象徵極終真理。「佛」意為覺悟,「教」意為教導真理。因此,圓佛教是一種追求對真理的覺悟,並將這種覺悟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天道教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一場反對國內猖獗的腐敗和外國侵略的社會和神學運動。當時它與「西學」對照,被稱為「東學」。天道教的原理是,人與天道教的神乃是相同的,但人卻不是天道教的神,人將天道教的神牢記在心,使之成為它的尊嚴的源泉,通過修煉,則可使自己與神合而為一。
大倧教是供奉檀君的一種民族主義宗教,在20世紀 10-20年代中,大倧教在領導韓國獨立運動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伊斯蘭教
韓國在高麗時代同伊斯蘭世界便有貿易和外交往來,但這種交往在朝鮮時代即已停止。最初加入伊斯蘭教的韓國人,是20世紀初因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而派去中國東北的勞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勞工返回國內。但他們獨自奉行伊斯蘭教。韓戰帶來了聯合國軍中的土耳其部隊,土耳其部隊邀請他們參加祈禱。
流行與風尚:整容
在一般的國家裡,明星演員整容是比較平常的事,普通人整容一般不多。
然而在韓國,整容即使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整容醫生也很多。早期整容以女性為主,但近年男性整容的數量急劇增加。
甚至就連政界要人,也有熱衷整容的。韓國前總統盧武玄就曾經在就職期間整過容。此類事情在其他國家較少有所聽聞。
㈤ 滿族人和韓國人都信仰薩滿教,但為什麼滿人不吃狗肉而韓人吃狗肉
.
首先,樓主沒有搞清楚「薩滿教」的廣意與狹意區別。
滿族把能夠通神附體的巫師稱為薩滿,因此稱滿族信仰的古老宗教為「薩滿教」。
但 存在同樣宗教儀式的並非只有滿族的宗教,只是滿族比較典型而已,所以國際學術界將所有類似儀式的宗教統稱為「薩滿教」,這就是『廣意薩滿教』。
韓國的古宗教儀式也存在類似現象,所以把韓國的古宗教也列為『廣意薩滿教』范圍。這只是說它的宗教形態,並不是說它的信仰歸類。實際上,韓國人自己把這種古代宗教直接稱為「國教」,而民間通常稱為「巫當教」。它與滿族的「薩滿教」根本不是同一種宗教,只是具有類似的儀式而已。
滿族信仰的「薩滿教」與 赫哲人、錫伯人、奧羅齊人、滿渾人、楚克齊人、因紐特人....等東北亞民族,以及北美民族的古典宗教十分類似,而且這些民族統一把神職巫師稱為『薩滿』。可以說這些民族的「薩滿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薩滿教」,也就是「狹意薩滿教」。
除東北亞民族之外,世界其他民族都有類似宗教,但形式信仰千差萬別,都不如東北亞民族的典型。比如:
蒙古人把這類神職叫「博」
日本人叫「尤妲」
朝鮮人叫『巫當』
羌族叫「矢公」
苗族稱「廓勿」
納西族稱「東巴」
彝族稱『畢摩』
哈薩克族稱為『賽里克』
裕固族稱『僥達』
羅馬尼亞人稱『達修』
拉普蘭人稱『特羅西埃』
愛爾蘭人稱『德魯依』
..........等等、等等 ,非常多。
----------------------------------------------------
朝鮮族吃狗肉與宗教無關,但朝鮮族當中吃狗肉者也不是很多,這個習俗很可能是在100年前他們落戶中國後產生的。 因為在今天韓國與朝鮮國內都很少有人吃狗肉,朝鮮國的狀況也許受經濟條件限制,但韓國人的確不怎麼吃。我認識的韓國朋友就沒有一個人吃的,我還特地問過他們為什麼不吃,他們竟然感到很驚訝,反而問我『狗的肉能吃嗎?』。從韓國旅行回來的朋友也說到類似情況,韓國的餐館里是沒有狗肉的。不單韓國人不吃,我有幾個國內朝鮮族朋友也不吃,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愛吃。
所以我覺得朝鮮人吃狗肉這種說法顯然是被不了解朝鮮族的人有意無意的誇大了,而且現實中也的確如此,你在吉林省所有城市裡隨便找幾家所謂的『韓式狗肉館』,問問老闆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都是漢族。
㈥ 韓國的薩滿教信仰是什麼呢
韓國薩滿教實際上是更復雜的韓國民間宗教的一部分也被稱為Shinism, Shingyo或Shindo(懸掛式:神道,「的精神/神」),是朝鮮的多神崇拜和萬物有靈論的民族宗教可以追溯到史前,由神(신shin)和祖先的崇拜(조상josang)以及自然的精神。它實際上很像日本的神道教,但有明顯的韓國特色。
韓國薩滿教的核心信仰是許多不同的神,超自然的存在和祖先崇拜以及來世(精神世界或維度)。「巫」(薩滿)被描述為一個特定的神或靈魂所選擇的人或一個直接被佔有的人。它也可以是一個非常有知識和智慧的人,有關於精神世界和儀式的知識。
韓國薩滿可以分為兩類:
捐ǔμ;有權按家族血統和血緣舉行儀式的薩滿。
kangshinmu;通過開始儀式成為薩滿的人。
古代韓國人信奉萬物有靈論,相信每一個物體都有靈魂,因此,薩滿教的儀式包括崇拜住在物體上的神靈和魔鬼,比如山和水。薩滿被認為能夠與靈魂世界溝通。在韓國神話中,韓國早期的領袖據說有薩滿教的特質,但他們自己不一定是薩滿。
如前所述,祭祖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像從西伯利亞到東南亞的許多其他萬物有靈論宗教一樣,祖先可以成為神或強大的神靈。
不幸的是,他們的本土宗教被基督教和各種「侵略性教派」破壞了。我希望韓國人能找到他們的根,或者至少積極地保留他們的文化。
㈦ 韓國信仰什麼宗教
1、佛教
佛教於2世紀(AD372)高句麗小獸林王時傳入韓國,並相繼對百濟,新羅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佛國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羅佛教的藝術品。佛教歷史悠久,對韓國文化影響重大。至今,韓國國內還保存有眾多建築物,雕塑,繪畫,工藝品等種類多,價值高的佛教遺產。
2、基督教及天主教
1882年同美國建交後,基督教傳入韓國。由於基督教與朝鮮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相互矛盾,早期信徒們曾遭受到迫害。但基督教徒積極參加反殖民運動,而且教會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因此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現在韓國教會還在海外進行傳教活動,韓國國內約25%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最初是被作為西方學問,由朝鮮的明朝使臣介紹而傳人韓國的,.1784年他在北京受第一次洗禮,回到韓國之後,建立了天主教教堂。當時雖受到殘酷的迫害,仍有許多人信仰天主教。現在天主教擁有200多萬名信徒。
3、儒教
儒教強調「仁」的根本重要性,曾是古代韓國社會的共有思想。儒教與韓國人的價值觀念相結合,對韓國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儒教是韓國的倫理體系,也是韓國人的生活方式,及國家法律不可缺少的因素。曾是朝鮮時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實踐意義的實學。
儒教在韓國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這一點可以從眾多的儀禮中得到證實。包括流傳至今的意識(宗廟祭禮:在宗廟的王族祭禮;釋尊大祭:在成均館為孔子和其理論及中國和韓國的聖賢而進行的祭禮)。
4、巫俗信仰
韓國人的生活中浸透著多種巫俗習慣。巫俗信仰自古就蘊藏於民間信仰間,與原始社會信奉上天的信仰有著密切的聯系。韓國巫俗信仰的突出特點是用人與魂的溝通來解決人間的問題。這可以從現在舉行的各種儀式中看出來。
(7)薩滿教為什麼在韓國存在擴展閱讀:
韓國本土的薩滿教:
在古代,那裡的人經常會藉助薩滿儀式,來向神靈傳達自己的願望。這些薩滿儀式主要分成兩種:
一種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跳大神」。
另一支,則是更為日常化的「行大禮」。
一般來講,跳大神只有專職的巫師才有資格進行,因此只有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古代朝鮮人才會祭出「跳大神」。
比如電影《哭聲》里,因為女兒遭到附身,主角別無選擇,才請來薩滿巫師,到家裡跳大神。
而在日常生活中,古代朝鮮人則通過「行大禮」,來與神靈溝通。當時的人們相信,藉助跪拜,人可以建立和神靈的聯系,並把自己的意願轉達給神靈。
㈧ 韓國的風土人情是什麼
韓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用筆、墨、紙、硯表現各種話題。此外還有各類華麗的風俗畫。
與中國、日本一樣,書法在韓國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
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
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
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
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祀、宴會等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或「宮廷樂」。
民俗樂中有雜歌、民謠、農樂等。樂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韓國民俗樂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
韓國舞蹈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韻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
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穿著傳統服飾的王宮衛隊成員在漢城德壽宮外吹奏軍樂,重現李氏王朝時期王宮衛隊換崗儀的盛況.
韓國人民十分喜歡運動,尤其愛好參加民間游戲。主要民間游戲有盪鞦韆、踩蹺蹺板、放風箏、踏地神等。韓國的民間體育活動種類頗多,主要有圍棋、象棋、擲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薩滿教
薩滿教是韓國國內流傳至今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宗教,源自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
該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朝鮮半島的土著民族本來從新石器時代就普遍信奉泛靈論,認為山川、天體、岩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皆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有靈魂,並且永不消亡。
他們相信善良的神靈會給予人帶來吉祥,而邪惡的神靈則會帶來惡運。
時至今日,薩滿教仍是韓國人的重要宗教之一,部分人仍保留著薩滿教的信仰。而對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富有表現力的驅妖降魔的內容,則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一個多姿多彩的組成部分。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儒教
儒教是公元前6世紀孔子創立的倫理和宗教信仰。儒教的基本倫理思想為仁、義、禮、智,是用於齊家治國的一種倫理體系。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一直影響著韓國。時至今日,儒教思想已經滲透、紮根於韓國社會之中,這尤其體現在教育、禮儀等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日常禮俗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
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
早晨起床和飯後都要向父母問安;
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
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接、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吃。
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計其先行, 以示敬意。
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只限於點一次頭。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
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裡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
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
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
你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後說再見 。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
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
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
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
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
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
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禁忌
政府規定,韓國公民對國旗、國歌、國花必須敬重。不但電台定時播出國歌,而且影劇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國歌,觀眾須起立。
外國人在上述場所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韓國和韓族的不敬。
逢年過節相互見面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生氣、吵架。
農歷正月頭三天不能倒垃圾、掃地,更不能殺雞宰豬。
生肖相剋思婚姻,婚期忌單日。
漁民吃魚不許翻面,因忌翻船。
忌到別人家裡剪指甲,否則兩家死後結冤。
吃飯時忌帶帽子,否則終身受窮。
睡覺時忌枕書,否則讀無成。
忌殺正月里生的狗,否則三年內必死無疑。
與年長者同坐時,坐姿要端正。
由於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時,賓主都應席地盤腿而坐。
若是在長輩面前應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
未徵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
吃飯時不要隨便發出聲響,更不許交談。
進入家庭住宅或韓式飯店應脫鞋。
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築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㈨ 什麼是韓國本土的神靈呢
韓國本土神,我能找到的最接近的是韓國神話한국신화(韓國神話)/漢鞠覺亮shin華/。注:這是韓國人的翻譯,所以我只是從他們的觀點告訴你。有些是本地的,有些不是(你可能知道是哪一種)。
從我對韓國神話的了解來看,它是韓國薩滿教、佛教、道教、儒教以及各種地方神話的結合。不用說,韓國神話可以非常流暢,根據傳說講述的地點不同,韓國神話有很多不同的變體。在這里,我們將探索一些神和女神,他們是這個神話傳統的一部分。
# 3。)「석가모니」(釋迦牟尼)/ sŏk ga鉬鎳/:一個騙子神參與朝鮮創造神話。最終,他通過欺騙成為了世界的第一統治者。
中文:喬達摩佛
梵文:「शाक्यमुनिबुद्ध」/釋迦牟尼佛
中國:「釋迦牟尼佛」
日本:「釈迦牟尼」(しゃかむに)/沙kaμni /
越南:「TấT -đạT -đCồđ點」
神話和故事:「창세가」(創世歌)/ chang se ga /
這是韓國的創造神話,在那裡,Mireuk,開始創造世界,首先用四個銅柱分隔大地和天空。當時有兩個月亮和兩個太陽,米瑞克將其中一個分開,創造了星星。他用石頭打鐵,引水,引水。最後,他捧著一個金盤,一個銀盤,向天空祈禱,五個金蟲和五個銀蟲出現了。他們成了男人和女人,形成了地球上最初的五對夫妻。最終,Seokga出現了,並向Mireuk發起挑戰,看誰將統治人類世界。
第一場比賽是看誰能把繩子拉過東海。Seokga的銀繩斷了,但Mireuk能夠把他的金繩一路拉過去。第二項競賽是讓Seongcheon河與其他所有河流連接起來。Seokga呼籲降雨,但無法使河水溢出來連接。米留克利用了冬季的冰,由於水在結冰時會膨脹,這足以連接河流。
在最後的比賽中,兩人分別坐在一朵木蘭花的兩側。花的歸宿是誰,誰就是最終的贏家。兩人在比賽中不得不睡覺。這朵花向Mireuk長去,但Seokga醒了,他摘下了花,把它放在他的膝蓋上,使他成為贏家。彌若克大發雷霆,因此製造了世界上所有的麻煩,包括疾病、精神疾病和背叛。Seokga囚禁了Mireuk,但他變成了一隻鹿逃走了。石嘎派了他的祭司去追捕彌瑞克,吃他的肉。
# 4。)「해모수」(解慕漱)/有莫蘇:他是Sang-je的兒子和太陽的神。他頭戴烏鴉羽毛頭飾,手持神劍,駕著由五條龍拉著的戰車。有時(取決於哪個版本),他是達爾尼姆的妹妹。
# 5。)「달님」/木豆nim /:她是月亮女神和妹妹Haemosu。在另一個版本的神話中,她爬上了天堂,到達了月亮,成為了月神。還「달」/木豆的意思是「月亮」在韓國本土。
# 6。)「자청비」(自請妃)/ ja chŏng bi /:她是女神的農業,把農業對人類的禮物。
# 7。)「염라대왕」(閻羅大王)/ yŏm ra dae王/或/ yŏm na dae王:偉大的國王Yeomna是陰間之王,經常以評判的死亡。他把死去的靈魂帶到他們在陰間的住所,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