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企業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背後有啥原因
據韓國報道,韓國新世界集團旗下超市品牌「易買得」全線撤出中國市場。近幾年「易買得」在華巨額虧損,虧了大概11.51億元人民幣,不得已轉向投入泰國等東南亞市場。「易買得」時隔20年的撤出,背後隱含意味可以說是十分豐富。
韓國企業最近在中國的日子不好過啊,關門、虧損、各種負面消息不絕於耳。那麼背後的究竟有什麼原因?
首先,從韓企在華銷售不景氣中,我們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國企業更具有競爭力了。中國曾經一度被韓國視為「進軍海外的橋頭堡」,「韓流」裹挾著大量韓國製造湧入中國市場。但隨著中國本土企業革新生產體系,加強自己的品牌開發,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品牌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也逐漸走出國門與歐美企業展開競爭。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強,縮小了中國與別國的技術差距。
韓系車在華市場也持續低迷。2012年韓國現代起亞 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8.6%,但截至上半年卻跌至3.8%。同期,我們的本土汽車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占據了46.1%的市場份額。
這樣就不難理解有些專家說:「中國企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並對以家電和汽車行業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韓國企業帶來威脅。」這些東西我們中國自己可以生產了,而且可以生產的更好,似乎就沒有那麼大的必要買進口產品了。
這樣說來,韓企在華銷售不佳,也能夠理解了。
2. 在中國的韓國企業是什麼類型的
一般都是製造業,以電子電器為主,包括塑膠,禮品工藝品,文具,五金等行業,他們的和國內的的企業一樣,大都在自己工廠設立銷售部面向全進行銷售,所以這些韓國龜兒子也在中國成熟了很多韓國人的品牌,在中國大賺農民工的血汗錢。
3. 韓國與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哪個更有前景啊
三樓的。人家是論企業實力,而不是論人口。
日本!如果你說留學去學習鍛煉的話,更要去日本!(全是看實力的)
日本的文化、娛樂、產品、技術、實力、經濟、質量、流行韓國都是遠遠比不上的。(日本上面這幾項都是在世界屬一屬二的)
韓國經濟還不如我們中國,產品也不如果們中國多樣。中國只是反造和質量問題不好(什麼韓國三星,韓國的拿手菜三星品牌(微軟)還不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發明人《唐勁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勁,忘記了,不好意思》,當年韓國三星企業用6萬元買了唐?的微軟,後來就強大起來了。
日本的拿手品牌那就數不勝數了。
語言更不用說了,日本可是出了名的亞洲帝國主義。
拿中國來比就好,還很多地方會說日語,像上海、東北、台灣等,老輩大多都還是會說的。其他國家更不用說了,大多都給滅門了。(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後都會給他們上日本課程的)
如果說一個品牌就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話,那我建議三樓的你不要工作了,去做解放軍好了,中國路軍世界第一。
不過樓主去日本留學可不是容易的事啊!很多中國本科生、研究生到了日本都給人排擠了,競爭非常大的。
4. 在華年銷售60億元的好麗友目前的處境如何
好麗友作為一個韓國品牌,曾經巔峰時期在中國的年銷售額高達60億元。好麗友是韓國三大制果企業之一,90年代就來到中國發展,好麗友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旗下很多產品都受到了我國消費者的喜愛,比如:各種派類、蛋糕類等。不過,如今的好麗友卻在中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好麗友具體面臨哪些困境?
不只是好麗友,還有一部分的外國品牌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在中國市場“雙標”,讓中國消費者非常寒心!好麗友現在面臨的困境,完全是好麗友自身造成的。總的來說,好麗友在華市場面臨的困境不少,“雙標門”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是國人對一些海外品牌長期存在雙標行為的不滿。可以說,未來好麗友在華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
5. 三星進入中國時中國市場是什麼狀況為什麼三星能在中國成功
三星在中國的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在中韓還沒有建交的歷史背景下,三星經香港從中國進口煤炭,這是韓國企業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和中國進行的第一筆貿易。
1992年4月,三星在天津成立三星第一家在華合資企業。1992年8月,中韓兩國建交以後,三星在中國的發展開始加速。1995年1月,為加強三星在華業務,三星集團中國總部成立,次年,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歷經10餘年的發展,如今三星旗下30多個企業中有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生命、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等20家企業開展了對中國的投資,業務涉及電子、金融、貿易、重工業、建築、化工、服裝、毛紡織、廣告等諸多領域。
1993年至1995年:天津(CTV,DVS,電機,數碼相機,貿易)、蘇州(半導體,家電),威海列印機、寧波重工業成立。1996年天津SDI、深圳SDI、天津顯示器法人設立。1998年深圳康寧,順德星浦鋼材成立。
2001年至2004年分別設立了天津行動電話、深圳行動電話、蘇州LCD、蘇州筆記本電腦、海南光通信等法人。2005年三星火災上海公司、生命合作公司等成立,開始涉足金融業。2006年三星愛寶樂園、三星新羅飯店等相關領域也進駐了中國市場。
截至2006年底,三星實現在華累計投資50億余美元, 2006年當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其中在大陸的銷售額為205億美元。2006年中國三星從中國大陸出口的金額達到123億美元,占當年公司銷售總額的60%。 目前,三星在華設立了119個機構,即28個生產企業,30個銷售企業,4個研發機構,57個代表處、辦事處、產品技術服務機構,業務涉及電子、金融、貿易、重工業、建築、化工、服裝、毛紡織、廣告等諸多領域,僱傭員工數量達到了54,000人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國三星的業務已經遍布全國。
截至2006年底,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20家在中國投資,包括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生命、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等。
中國三星在華累計投資達到50億美元。2006年大中華地區銷售額為300億美元,其中在大陸的銷售額為205億美元。2006年中國三星從中國大陸出口的金額達到123億美元,占當年公司銷售總額的60%。目前,中國三星在華設立的機構有119個,僱傭員工數量達到5萬4千多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貿易、重工業、建築、化工、服裝、毛紡織、廣告等諸多領域。
電子是中國三星最大的業務部分。中國三星電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香港、台灣等地區設立了數十家生產和銷售部門,主要生產半導體、行動電話、顯示器、筆記本、電視機、電冰箱、空調、DVD、數碼攝像機以及IT產品等。另外中國三星電子還設立了北京通信技術研究所、蘇州半導體研究所、杭州半導體研究所、南京電子研發中心、上海設計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積極推進產購銷的本地化。
SDI是指中國三星的顯像管生產部門,中國三星SDI分別在天津、上海、深圳、東莞建立了5個生產工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顯像管生產基地。
中國三星電機主要分布在天津、東莞、香港等地,是重要的電機生產企業。
三星康寧是主要為顯像管等產品生產玻璃配件的企業,目前在深圳、香港設有工廠和銷售部門。
另外,三星在寧波設立重工業企業,以造船為主要業務;三星毛紡織進駐天津、上海、廣東等地;三星物產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台灣、香港等地設立貿易企業; 三星廣告在北京、上海、廣東、香港等地設立分支;金融方面擁有中航三星人壽保險公司、三星火災上海保險公司、三星火災青島代表處、三星證券上海代表處等等。可以說中國三星的業務已經遍及中華大地。
在積極開展經營活動的同時,三星也非常重視公益活動,強調社會責任和為社會的繁榮貢獻力量、和與當地社會的共同發展。中國三星成立了社會公益團,公益已經被列為三星新員工入門培訓的必修課程。 此後三星參與、開展了抗擊非典捐贈、捐助希望工程、資助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中韓大學生植樹活動、大學生西部農村考察活動、香山環境美化等諸多領域的公益活動。中國三星多次在全國范圍的企業評選中獲獎,其中包括《經濟觀察報》的「最受尊敬企業」評選、《財富》(中文版)的「最受贊賞的公司」評選等,這些都再次證明了中國社會對中國三星的認可。
中國三星以在中國建設「第二個三星」為目標,以「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為志向,運用最優秀的人才、最先進的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中國三星在致力於R&D、選材、生產、銷售等全過程本土化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集中力量在農村支援、教育支援、社會福利、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進行投入,進行形式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另外,中國三星還贊助北京奧運,並為此作了積極的准備。
「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是中國三星員工的誠摯願望,在中國建設第二個三星是中國三星員工共同追求的目標。今天,中國三星人正在邁著堅實、矯健的步伐,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6. 韓國企業怎麼樣
大城市薪水會高很多,中等城市的話,一般進公司,一般的員工就是1800到2500之間,像某個親說的代理,這個在韓國企業的職位相當低而且還是中國人所以薪水不會高,不知道你懂不懂韓語,如果懂的話,薪水會高很多,我老公的翻譯,一個月工資是3000多,我老公因為很器重他給他漲到了5000多,勞保什麼的都有。
7. 韓國樂天三年前撤出中國市場,現如今發展情況怎麼樣
作為全球人口總量第一的國家,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吸引著眾多國外企業在華投資。
時至今日,在中國各大消費市場領域中都大量充斥著國外的品牌,例如零售行業的美國沃爾瑪、家居行業的瑞典宜家以及飲料行業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等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均得到了不錯的發展。
一切都以2017年的「薩德」事件為轉折點。2017年9月14日,樂天集團旗下零售店樂天瑪特因在華市場業績慘淡,不堪重負之下,最終決定進行出售在華超市。截至2018年5月,樂天超市在華112家店鋪中的96家已經出售,另14家店鋪也零星出售或關門停業。從此樂天便退出了中國市場。
時隔三年,樂天集團的也為退出中國市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數據顯示,此前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前100左右的樂天集團,到2018年時排名直接下降到第304位。雖然現在樂天集團的市場已經放在了東南亞國家,但是已經失去了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8. 韓資企業怎麼樣啊 ,有誰知道。。。
一、韓資企業員工之薪資待遇揭密
薪資福利處市場中位
韓資企業為了招攬到更多優秀人才,在薪資待遇上非常大方。本科生的年收入一般不低於4萬元,大專生不低於3.5萬元,中專生不低於3萬元,另外還提供「5險1金」。
從市場普遍行情來看,韓資企業的薪酬待遇處於市場中位水平:經理級員工4000-8000元/月,普通員工2000-4000元/月。如一家精密機械公司招聘高級工藝員、工程師,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機械、技術員工月薪3000元以上;高級鉗工、翻譯和文秘月薪3000元以上。不過不同的企業,薪資待遇也會有一定的區別,有時甚至會相差很大。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課長朴鍾杓說,韓資企業非常看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在工作中成績顯著,薪水會有大幅度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從事工廠技術工作會比行政工作更容易升職加薪。凡我國勞動法律法規和地方政策給出的明文規定,韓企一般都照執行不誤,員工薪資水平和社會保險、福利待遇較高,而且很少有拖欠員工薪資的現象。
韓語出色可加薪
在上海,韓語與日語人才一樣屬於緊缺人才。盡管企業對語言沒有苛刻的要求,不過在薪資上,懂韓語的人確實更值錢,具備韓語能力的人,在同等職位上,月薪一般可以上浮500元左右。
據了解,目前韓語人才工資明顯高於英語人才。比如企業行政秘書職位,韓資企業開出的價碼為4000元,而英語人才僅為3000元,二者相差1000元左右。
在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本科畢業生的薪資水平約在3000元左右,若會韓語,月薪可達5000元;而懂韓語的MBA,月薪更是超過7000元;即使是一般的辦公室職員,月薪也能達到4000餘元。
生存法則篇
1、注意言行,尊重上級。韓企不會因為你遲到一分鍾而將你拒之門外,但卻可能因為你一句不得體的言語而對應聘者本人產生不好的印象。所以,要注意保持彬彬有禮的形象,選擇恰當的衣著。另外,韓資企業可謂是「等級森嚴」,很少能夠在韓資企業看見主管與員工嬉笑的場面。下級一定要尊重上級主管,任何冒犯主管的不恰當言行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2、不要在正式場合對上級或同事的方案提出不同意見。這是一條韓企特有的辦公室守則。在一些會議或小組討論上,基本上不會有人直接批評或評論別人的想法和草案,否則會被視為越禮或者是越級,導致他人不滿。即使有不同意見,也最好在私下非常委婉地告知,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3、工作之餘多與同事溝通。韓企的另一個特色是工作之餘的同事交流非常頻繁。想要融入這種氛圍,首先就要培養出自己「合群」的個性,要能夠和同事在工作之餘發展友誼,進行各種聚會或活動。按照韓國人的習慣,員工聚會就一定要喝酒,他們認為喝酒最能聯絡感情,便於溝通。
4、服從領導。韓企希望員工的思維活躍,有很多新鮮的點子,企業歡迎並允許員工隨時提出意見並付諸實施。但是,高層管理者更多地要求員工服從領導,做好「本職」工作。通常,那些絕對服從上級主管、做好「本職」工作的員工比較受到青睞。
5、多學點韓語。在韓資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之間大多用韓語交流,即使是在員工聚會上,韓語也是最重要的交流語言。如果打算升遷成功,突破語言障礙是最佳捷徑。
二、韓資企業用人4大特點:
「與前幾年相比,韓企在用人方面正在發生著變化」,韓國貿易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金哲煥這樣對記者說道。據了解,近兩年來,韓資企業在華數量一直呈上漲趨勢。目前在華韓企總數已達3萬家左右。韓企正在成為許多求職者的目標。
忠誠文化一脈相承
據金哲煥介紹,韓企非常注重企業文化,長期以來,韓企內逐漸形成了先考慮公司利益,個人利益在其次的文化氛圍,「一般來講,韓企員工的工作時間都比較長,經常加班,韓國也是世界上加班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金哲煥表示,這一職場傳統與老一輩的言傳身教有關,很多人都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一樣,甚至連一日三餐都在公司內解決。
實力遠超輩分資歷
「與過去的論資排輩相比,現在的韓國企業都非常重視個人實力,競爭越來越激烈」,金哲煥告訴記者,所有的韓國公司都重視對員工的考核評價,業務能力和工作表現成為晉升和加薪的主要依據,企業對個人實力的重視程度已遠超輩分資歷,「兩個人一同進的公司,起點一樣,但如果日後的考核結果不同,他們的待遇可能就會有比較大的差別」。
IT技能必不可少
IT技術在韓企中的應用已非常普遍。據金哲煥介紹,自金融危機後,韓國企業對IT技術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學習IT技術,掌握基本技能已經成為韓企中人的必修課,隨著IT技術的普遍應用,在華韓國企業的規模正在越來越小,「人正在越來越少,但含金量正越來越高。」
職位需求多點分布
10年前,在華韓企多以從事輕工業為主,所需專業也多以輕工、化工為主,但現在在IT、電子、鋼鐵、汽車等方面,韓資企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全面化,「前幾年,企業招聘的職位多為業務助理、翻譯等,而現在,企業中的初級幹部、研發人員甚至更高職位都需要更多的中國本土人才」。
據金哲煥介紹,以往韓企用人往往都會通過員工互相引薦的辦法,而現在,更多的韓企開始注重網路招聘,韓國貿易協會也為韓企和國內本土人才開設了專門的公益性人才網站(jobchina.kita.net),網站運行一年多來,已有5000多家韓企注冊成為會員,35000人創建了個人簡歷,其中已有2500人通過網路找到了工作。
三、韓資企業特點:
近年,隨著中韓兩國經濟貿易的加強,越來越多的韓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大打文化旗成功地敲開了中國的大門,韓劇的熱播、韓服的流行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到韓資企業工作也成了眾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新選擇.
可是如何進入韓資企業?韓資企業有什麼特點?韓資企業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職業機會?他們又有著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韓資面試忌諱提薪酬
歐資企業面試時,工作人員會很主動地請應聘者根據自己的條件為自己開個「價」.但在韓資企業面試,求職時貿然提出薪資要求是非常不妥當的.韓資企業對應聘者提出薪資要求非常反感,韓國老闆認為應聘者在應聘時就「開價」提出薪資要求,錄用後會提得更高.而近年來,韓資企業中國員工的薪水已有較大的提升.
事實上,韓資企業員工的薪資並不「小氣」.他們非常看重員工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在工作中成績顯著,薪水會有大幅度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人比較講原則,凡我國勞動法律法規和地方政策有明文規定,如社會保險等福利,韓資企業一般都會照章執行.
對於求職者來說,韓資企業注重他們的教育背景.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不妨突出自己的教育背景,因為韓資企業首先挑學校和專業,其次才看工作經驗、創新能力和忠誠度等.很多韓國公司比較喜歡在校時有突出表現的畢業生.
在管理方面,韓資企業特別注意激勵員工發揮自身的作用.他們認為能否給員工設定一個確定的目標,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調查表明,進韓資企業主要難在面試這一關,如果通過了面試,基本上沒別的問題,被辭退的情況很少發生.
韓資企業誘人的培訓體系
培訓是韓資企業最自豪也是最吸引人才的福利.
據了解,韓資企業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一進來,員工就會被安排到公司自己的培訓中心,進行為期1-3個月不等的「新人培訓」.公司嚴格執行員工須經過訓練才能上崗的規定,每隔數月或在企業新產品投入生產前,員工都要重新培訓,更新知識提高技能.
在培訓中心的這段時間,新員工會遇到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課堂內容.據稱,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新員工對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歷程、經營理念、管理方法等有初步的了解.
順利離開培訓中心後,新員工才會被分配到所需要的部門.在上崗的第一個月,部門領導也會安排其在崗位上的學習,一般不會指定給一項獨立的任務,這是一個見習的時間.這個月內因為做不同的工作,而可以認識部門的幾乎所有同事,為以後的獨立工作建立基礎.
韓資企業升遷的機會微弱
盡管在韓國一些跨國公司的網頁上,不難找到他們重視人才的大幅宣傳廣告,但是真正能夠得到升遷的中國員工是非常少的.
不要認為論資排輩只在國企流行,在韓資企業員工的升遷制度中也同樣存在,所有人都得從底層做起.韓資企業一般實行高度的集權化,大部分管理權集中在公司高層領導那裡,中下級管理人員只有很小的權力.更重要的是,上級做出指示後,下級必須無條件地執行這些指示,這樣的工作職責有點像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一樣的感覺.
此外,韓資企業重男輕女的觀念比較嚴重.一位曾在韓國公司實習過的北京大學研究生晨小姐告訴記者,女員工進韓資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男員工一般是不會幫忙的.
9. 韓國企業怎麼樣進韓企的優點和缺點如何
總體來說韓國企業相比歐美企業待遇偏低,大公司比較少,信譽比較差口碑不好。當然像三星,現代,LG,LS,PESCO,這樣的大企業還是不錯的,管理里正規,待遇相對較好。
10. 韓國化妝品在中國口碑較好的有什麼品牌
要是論口碑,用用蘭芝、雪花秀、後、還有悅詩風吟這些都很好
不知道你多大
我24 用蘭芝水庫 感覺很好。
其實蘭芝在中國評價很好,在哈爾濱我家這只有很高檔的商場才會有。但是聽說在韓國也只是一般的東西。不過我用起來確實不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