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也有的稱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如:某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即民革),則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黨員。如果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政治面貌就是中共黨員。
⑵ 政治面貌是指什麼
政治面貌,也有的稱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
如:某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即民革),則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黨員。如果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政治面貌就是中共黨員,預備期內的中共黨員稱為中共預備黨員。
所謂政治面貌,也有的稱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
政治面貌一般有:黨員、共青團員、群眾、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
如果加入民主黨派的話,政治面貌中還有民主黨派成員一項,可以籠統的稱呼為「民主黨派成員」,也可以具體的稱呼為某黨派成員,如「民革成員」、「民盟成員」、「民進成員」等。
⑶ 「政治面貌」是什麼意思能填什麼內容
政治面貌過去常填的:黨員、團員再就是群眾。主要是顯示是否是黨員。不知你是否明白!
⑷ 政治面貌有哪幾種
政治面貌分為以下13類,代碼及名稱如下:
01 中共黨員
02 中共預備黨員
03共青團員
04 民革黨員
05 民盟盟員
06 民建會員
07 民進會員
08農工黨黨員
09 致公黨黨員
10九三學社社員
11 台盟盟員
12無黨派人士
13群眾(現稱普通居民,與居民身份證相對應)
舉例
如:某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即民革),則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黨員。如果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政治面貌就是中共黨員,預備期內的中共黨員稱為中共預備黨員。
⑸ 政治面貌有哪些
中共黨員、團員、民主黨派、群眾
⑹ 政治面貌是指什麼
政治面貌,是指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也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
政治面貌也可以叫作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
例子:假如有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則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黨員。假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政治面貌就是中共黨員,預備期內的中共黨員稱為中共預備黨員。
(6)韓國政治面貌有什麼擴展閱讀:
政治面貌分為以下13類,代碼及名稱如下:
01 中共黨員
02 中共預備黨員
03共青團員
04民革黨員
05民盟盟員
06民建會員
07民進會員
08農工黨黨員
09致公黨黨員
10九三學社社員
11 台盟盟員
12無黨派人士
13 群眾
⑺ 政治面貌是什麼意思
政治面貌,也有的稱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
⑻ 政治面貌有哪幾種
政治面貌分為以下十三種:
1、中共黨員
2、中共預備黨員
3、共青團員
4、民革黨員
5、民盟盟員
6、民建會員
7、民進會員
8、農工黨黨員
9、致公黨黨員
10、九三學社社員
11、台盟盟員
12、無黨派人士
13、群眾(現稱普通居民,與居民身份證相對應)
(8)韓國政治面貌有什麼擴展閱讀
共青團員履行的義務
(一)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團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宣傳、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範作用。
(三)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團的紀律,執行團的決議,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倡共產主義道德,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爭。
(四)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積極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
(五)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熱心幫助青年進步,及時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
(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自覺維護團結。
⑼ 韓語翻譯
韓語也就是朝鮮語!!
정치적 풍경, 청년 동맹, 노트,
⑽ 政治面貌有幾種
政治面貌分為以下13類,分別為中共黨員、中共預備黨員、共青團員、民革黨員、民盟盟員、民建會員、民進會員、農工黨黨員、致公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台盟盟員、無黨派人士、群眾(現稱普通居民,與居民身份證相對應)。
政治面貌,也有的稱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個在政治上的歸屬,是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個人所參加的政黨、政治團體;間接表明本人思想傾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
舊時說法
建國初期,尤其是文革期間,農村居民成分從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幾類:
地主 ,富農 ,中農 ,下中農 ,貧農 ,雇農。
建國初期,城市居民成分則從高到低主要有以下幾類:
民族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半無產階級(店員、小販等)、無產階級(工人、職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