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媒如何評價圍棋
一、韓國圍棋聯賽展示韓國圍棋的真面貌
浦項制鐵公司LED隊奪得2011韓國圍棋聯賽冠軍,並獲得4億韓元的獎金。作為一支新加入的隊伍,在「入門教練」金成龍九段的率領下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讓人刮目相看。2011年韓國圍棋聯賽的總規模為30億韓元,是韓國職業比賽中獎金規模最大的比賽,韓國圍棋聯賽今後將會更加壯大,這與贊助商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由KB國民銀行擔任主贊助商的韓國圍棋聯賽計劃在2012年把比賽規模由現在的8支隊伍擴大至10支隊伍,很明顯,對局數量和聯賽時間以及獎金規模也將隨著參賽隊伍的增加而增加。
二、富士通杯成為歷史 日本圍棋將走向何方
富士通杯是日本主辦的唯一一項世界大賽,在舉辦了24屆後最終消失。富士通杯將停止舉辦的消息並不是最近才流傳出來的,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日本經濟狀態惡化,使富士通公司也遭受沉重的打擊,贊助比賽的富士通公司從數年前開始就努力縮減經費。先是海外棋手的商務艙被換成經濟艙,之後,本賽由3次減少至2次,最後乾脆集中在一周舉行。最後一屆富士通杯取消了午餐時間,比賽用時縮減至2小時,包括抽簽在內的開幕式也沒有舉行。這樣大幅度的改變與其說是試圖進行改革,不如說是反映了日本想守住首次舉辦世界大賽(富士通杯1988年創辦)的自尊心。
盡管第24屆富士通杯在日本因為大地震而墜入悲痛之時如期舉辦,但富士通杯最終成為歷史的記憶,韓國棋手朴廷桓九段成為富士通杯最後一屆比賽的冠軍。日本圍棋低迷不振也是富士通杯停止舉辦的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來日本棋手再也沒有奪得過富士通杯冠軍,在其它世界大賽上別說進入4強,即使進入8強也是非常罕見的。在現在正在舉行的第13屆農心辛拉麵杯三國圍棋擂台賽上,日本棋手在釜山第2站比賽中就已經全軍覆沒。不過,日本也正在進行努力,年輕棋手們像韓國和中國一樣組建了研究會,新銳井山裕太九段今年打進富士通杯4強,並在韓中日圍棋名人爭霸賽上戰勝李世石九段和古力九段奪得冠軍。日本棋院的工作人員表示:「富士通杯停止舉辦讓人感到非常遺憾,如果有機會將會推進世界大賽的舉辦。」
三、擴大入段名額第一年 業余棋手爭先入段
2010年通過的入段制度改善案在2011年第一次結出果實,在一次入段大賽上一下子有7名棋手入段。
作為韓國棋院的研究生因為年齡限制而無法入段的業余棋手很多,朴永龍、金顯燦、柳秀沆、金成進、李范鎮等研究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成功入段,其他兩名棋手朴民奎和黃宰淵以研究生身份入段。在最後一屆研究生入段大賽上,13歲的李東勛成功入段,成為韓國棋院最年輕的棋手。研究生入段大賽將從2012年開始取消。在入段棋手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趙寅善初段,以業余棋手身份參加名人戰的趙寅善一舉打進8強,成為第一位根據積分制入段的棋手。業余棋手趙寅善與職業棋手共交手14次,成績為11勝3負,勝率高達78.57%。另外,由於入段制度發生改變,本來沒有希望入段的棋手的入段夢想被重新點燃了。《月刊圍棋》記者金貞敏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會再試一次。《中央日報》記者朴治文也對擴大入段門戶給予了肯定的評價。
四、「圍棋女皇」芮乃偉返回中國 韓國女子圍棋的格局將如何演變
芮乃偉九段結束了13年的韓國生活返回中國,韓國女子圍棋界正發生劇烈的變化。芮乃偉九段為韓國女子圍棋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她在女子比賽中先後23次奪得冠軍,其中,有6次是大滿貫。如果把其他比賽包括在內,芮乃偉九段奪得的冠軍總數達到29個。試圖篡奪女皇皇位的棋手是朴志恩九段和趙惠連九段,三位棋手經常在決賽的舞台上進行角逐,因而被譽為女流「三劍客」。不過,在三角形頂點的是芮乃偉九段,下邊的兩個角是朴志恩九段和趙惠連九段。
芮乃偉九段返回中國後,韓國女子圍棋界會不會形成朴志恩趙惠連兩強爭霸的格局?從現在的形勢來看,新的勢力正在興起。在第13屆名人戰決賽上沒有見到「三劍客」的身影,而是由崔精初段和金美里二段爭奪冠軍。在女流國手戰比賽中,朴志娟二段打進決賽,她的對手是朴志恩九段。朴志娟二段曾在三星杯本賽中戰勝中國新銳柁嘉熹三段進入16強,給棋迷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女流棋聖戰冠軍金侖映三段和在正官莊杯比賽中取得7連勝的文度媛二段也是強有力的競爭者。當然,朴志恩九段和趙惠連九段仍然保持著霸主的地位,特別是,朴志恩九段在世界舞台上表現突出,今年奪得兩項世界大賽的冠軍。
五、2011韓中對抗韓國仍然占據優勢
12月初在釜山舉行的農心辛拉麵杯三國圍棋擂台賽第2站比賽中,5名日本棋手沒有取得一場勝利便全軍覆沒。以前就能夠感覺到日本圍棋的低迷走勢,但出現今年這樣的結果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意外。由於日本圍棋低迷不振,世界圍棋界從幾年前開始就演變成中韓之間的對抗,前幾年的對抗結果是勝負的天秤一點點向中國方面傾斜。然而,今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2011年世界大賽有5場決賽是韓中對抗,結果韓國4勝1負。其中,第3屆BC信用卡杯李世石九段3:2戰勝古力九段,第8屆春蘭杯李世石九段2:1戰勝謝赫七段,第24屆富士通杯朴廷桓九段1:0戰勝邱峻八段,第16屆三星杯元晟溱九段2:1戰勝古力九段,中國棋手只在第23屆亞洲電視快棋賽上取得勝利(孔傑九段1:0戰勝白洪淅八段)。團體賽的情況是,韓國在今年年初舉行的第12屆農心杯比賽中奪得冠軍,中國在年末舉行的世界智力精英運動會摘取金牌。
六、今年是李世石九段的天下
李世石九段在2011年依然表現活躍,並進一步鞏固了第一人的位置。李世石九段今年奪得BC信用卡杯和olleh杯冠軍,並首次奪得春蘭杯和元益杯十段戰冠軍,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縱橫馳騁,成為4冠王。在第6屆元益杯十段戰中,李世石九段先後擊敗許映皓九段、李映九九段和姜儒澤四段,在第3屆BC信用卡杯決賽中接連擊敗陳耀燁九段和朴廷桓九段,並在決賽中3:2戰勝古力九段成功衛冕。在第8屆春蘭杯決賽中,李世石九段2:1戰勝韓國棋手的「剋星」謝赫七段,在12月份舉行的olleh杯決賽中擊敗李昌鎬九段奪得冠軍。
七、產生了新的圍棋觀賞平台
韓國圍棋原來以網上個人電腦為主流,而現在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人逐漸增加。烏鷺網站於2010年末推出了在性能上與網路程序沒有什麼差別的手機用圍棋應用軟體,以此為起點,2011年接連推出平板電腦用圍棋應用軟體、安卓系統的圍棋軟體、英文iphone、ipad版等圍棋應用軟體。烏鷺網站開發的圍棋應用軟體在apple和安卓系統下都能夠運行,實時對局和觀看比賽、棋譜鑒賞、妙手解答等網路個人電腦的功能全部轉移到圍棋應用軟體上。特別是,烏鷺網站還開發出MAC
book和Linux系統下的Java版軟體,首先推出的是英文版Java,韓文版Java將於2012年推出。
八、元晟溱九段迎來第二個全盛期
同為1985年出生的「牛犢三人幫」今年12月份進入狂歡的一周,三名棋手一周內接連奪得冠軍。先是崔哲瀚九段於12月1日在第16屆天元戰比賽中奪取冠軍,接著元晟溱九段於12月7日在第16屆三星杯比賽中獲得冠軍,8日,朴永訓九段又奪取第39屆High
one
Resort杯冠軍,就像事先約定好一樣展開奪冠表演。不過,在今年12月份之前,三人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崔哲瀚九段獲得過中環杯、富士通杯和應氏杯冠軍,朴永訓九段獲得二屆富士通杯冠軍和一屆中環杯冠軍,只有元晟溱九段沒有獲得過世界大賽的冠軍,甚至沒有打進過世界大賽的決賽。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元晟溱九段在三星杯決賽中一舉擊敗古力九段奪得冠軍,預示著棋手生涯的第二春已經來臨。
九、朴廷桓九段成為下一代領軍人物
18歲的朴廷桓九段成為取代李世石九段第一人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朴廷桓九段現在在韓國等級分排名第2,他的上面只有第一人李世石九段。朴廷桓九段今年奪得KBS圍棋王戰、富士通杯和GS加德士杯冠軍,掙得的獎金總額高達4億2000萬韓元。在GS加德士杯中他3:0完勝朴永訓九段,讓圍棋界極為震驚。在富士通杯比賽中打破了李世石九段的19歲零7個月的最年輕冠軍記錄,創造出18歲零7個月的新記錄。2006年,14歲的朴廷桓成功入段,2009年即奪得元益杯十段戰和天元戰冠軍,加入到頂尖棋手的行列。去年,朴廷桓九段在亞運會上奪得2枚金牌,並創造了晉升九段的最短時間記錄。朴廷桓九段還很年輕,因此未來的前景更光明。現在,他的等級分只比李世石九段少59分,是威脅李世石第一人地位最大的挑戰者。
十、圍棋世界化事業開花結果 美國實現職業制度
大韓圍棋協會和韓國棋院共同推進的圍棋世界化事業從2010年開始結出碩果,此事業的主要工作是向海外派遣職業棋手和業余棋手以普及圍棋。特別是,2011年世界化的主要任務是讓圍棋在當地紮根生芽,第一步是不僅出版了英文圍棋教材,還出版了匈牙利文、西班牙文、捷克文、蒙古文、義大利文等用各國語言編寫的圍棋教材,努力推進「當地化」。
作為超越世界化,推進當地化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繼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之後,美國成為第5個實行職業棋手制度的國家,美國圍棋協會計劃每年選拔出2名職業棋手。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介紹一下圍棋中的中國流,韓國流
中日韓圍棋簡史
欣聞古力七段在LG杯半決賽槍挑"李元霸"-李世石,為中國隊提前包攬冠亞軍,心中舒暢無比,這可能是近日為數不多令我真正高興的事.興奮之餘,我也冒冒然將前幾日寫給一親密友人的文章發表於此,希望能加深大家對圍棋發展的了解.
圍棋在我眼裡是棋中之王,是陽春白雪,任何其他棋類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別的棋都是從有到無,而圍棋卻是從無到有,需要人的創造性思維。圍棋博大精深的底蘊更是深深吸引著我,它包含數學,邏輯,心理,軍事,禮儀等多門學科的文化,對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極大的影響和感染。接觸過我的人大多都覺得我比同齡人要顯得更為成熟和穩重些,我想這完全是因為受了圍棋的影響。對我而言,圍棋猶如浩瀚汪洋,只需一瓢水就能受益匪淺。
圍棋起源中國,發展在日本,現在實力最強的卻是韓國。當今世界的圍棋也是這三強鼎立的局面。
韓國的圍棋其實起步很晚,基本是九十年代初才在世界棋壇上看到韓國人的身影。但是韓國人的棋風就如他們的足球一樣兇狠,力量大,有「韓國流」美譽,前幾年其國內更有令人敬畏的圍棋四大天王,分別是「石佛」李昌鎬,「燕子」曹熏鉉,「野草」徐奉洙和「煞星」劉昌赫。
李昌鎬乃公認的當今棋壇第一人,他的棋看似平淡無奇,卻總能把子力運用到最合適的位置,棋風很穩,下棋之用功非普通棋手所能及之一二,據說他每天用在圍棋上的時間至少八小時。正因為如此,他的成績驚人,年僅十六歲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目前他拿的世界冠軍數量也是地球上最多的,而且估計該記錄也很難被後人打破,所以他也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棋壇第一人,有五十年一遇棋才之美名。下棋之外的他,人很內向,見了女孩子會臉紅,一直沒談過女朋友,加之他下棋時認真嚴肅,一動也不動,始終一張面無表情的臉,故有「石佛」的外號。(挺可愛的一個人,也是我喜歡的棋手之一)
曹熏鉉對韓國圍棋的貢獻可以稱得上」豐功偉績」這四個字,其最大的功績就是培養出了李昌鎬這個得意門生。當然他本身也是「三十年難遇」的人才,棋風輕靈,如燕子般舞動,人稱「曹燕子」。1989年正是一鳴驚人的他,挫敗了當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聶衛平而勇奪由台灣人應昌期出巨資籌辦的首屆「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桂冠,從而被韓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結果極大推動了圍棋在韓國的發展。在如今區區幾千萬人口的韓國,居然 每四人里就有一個會下圍棋的,普及率之高,幾乎全民皆棋,由此可見曹熏鉉是多麼的了不起。曹熏鉉在發現了李昌鎬這個棋才後,安排他住在自己家裡親自授之以道。李昌鎬在 棋壇上暫露頭角後,開始在眾多國內的比賽里和師父頻頻上演「師徒對決」精彩好戲,且經常將師父斬於馬下。以至於曹熏鉉的夫人,即李昌鎬師母後來有趣地回憶道,那時候兩人回來只要看看李昌鎬的表情就知道是誰贏了,如果李紅著臉,很不好意思和大家吃飯,那百分百是李贏了,反之如果李回來後很高興的樣子,那絕對是他輸給了師父。
「野草」徐奉洙的棋路很野,幾乎每盤棋都擺出和對手決一生死的姿態,也拿過幾次世界冠軍,但最驚人的成績是在某一屆中日韓三國圍棋擂台賽上疾風勁草般連贏九盤,這一成績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日韓三國擂台賽規則是每方出五人,抽簽決定出第一盤由哪兩國先下,然後贏者繼續擺擂接受挑戰,輸者淘汰,徐能連贏九盤簡直是奇跡)。
劉昌赫是不能不說的傳奇人物,他原先是業余棋手,因成績出色,經韓國棋院破格批准轉為專業棋手。他可以說是兇狠無理的「韓國流」的典型代表。有「天下第一攻擊手」稱號的他,令每個對手都對他敬畏三分。正處圍棋事業輝煌期的劉昌赫遇到了她的美麗妻子,韓國電視台的漂亮女主持,兩人共墜愛河,喜結連理,絕對是眾人眼裡金童玉女般的幸福一對。然而,老天有的時候真是殘酷,在兩人度過了短短幾年的幸福生活後,劉的妻子突然身患重病辭世,令人唏噓不已,劉更是痛不欲生,整個人垮了,成績一落千丈,漸漸沒有了消息。前段時間聽說他復出了棋壇,整個人看上去憔悴不堪,消廋的臉上猶見淚痕濕,唉,昔日英豪如今竟成悲情人物,世事難預料。(所以說三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韓國再這四人後又出了新「四小天王」,「李昌鎬第二」等等,其中就有目前如日中天的李世石。我雖然不是什麼哈韓族,但是向來對韓國圍棋人的堅韌精神甚為敬佩,其實喜歡韓國電影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也有相同的感受.
出於強烈的民族感情,我很不喜歡日本,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深刻地反省那段歷史,一個不敢面對歷史的民族,是不會受人尊敬的,更不要說喜歡了。不過就圍棋而言,我也不能抹殺它所作的貢獻。畢竟圍棋在日本發展了多年,對世界圍棋來說日本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時的日本圍 棋屆有如武俠小說里江湖,分幫立派,門戶眾多。一旦有新的棋型和定式,都會被該門派的掌門人如密笈般小心謹慎地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最終形成一本厚厚的「葵花寶典」,非本門弟子決不外傳。各個圍棋道場還經常組織相互間的比賽,以此來證明自家的實力。古時下棋的時限很長,一盤棋短的一兩天,長的可以兩三個月,每步棋都可稱得上 是嘔心瀝血之作。所以那個時期的日本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名局佳作。其中尤以保徹吐血之局最為著名.據說當棋局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秀策棋聖(秀策是日本歷史上公認的第一高手)下出了一步絕世妙手,引得保徹當場氣急攻心,臉紅耳赤,當日封盤回去後在家中吐血身亡。你看了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的環境下,輸贏已不僅僅是個人成績的問題,而是關繫到整個門派的榮辱存亡。經過歲月的洗禮,日本的棋風漸漸形成了學院派的風格,大多中規中矩,基本功扎實,但欠缺創新精神,固守陳規。雖然在80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在世界舞台上還是最強者,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圍棋的地位日落西山,日本棋手在國際大賽上鮮有佳績。
最後來說說我們中國的圍棋,中國的圍棋歷史源遠流長,但是也和它的國家一樣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古時中國的圍棋也留下了許多曠世奇作,如《官子譜》,《當湖十局》等等,其中象黃龍士,范西屏等人的棋就是拿到現在來看水平也是相當高的。不過最令國人驕傲自豪的,就是被世人譽為百年難遇之才---吳清源大師。(聽說田壯壯導演已開拍電影<<吳清源>>,甚是期待)都說亂世出奇才,這句話用在吳大師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吳清源出生於動盪的軍閥戰亂年間。他年幼時僅看街坊下了幾盤棋,就學會了圍棋.因天賦極高,被北洋軍閥頭子段祺瑞看中,招入府內下棋。後來更是在段的資助下(這也是段做的為數不多的好事),東渡扶桑學棋。要知道那個年月,一個中國人想在日本立足是多麼的困難,能活下去就很不錯了,下圍棋簡直是奢望。可是吳大師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在圍棋上的天賦,創立了全新圍棋布局理念,在日本圍棋屆創立了自己的新天地。吳大師的出名引發了日本當局的不滿,他們覺得必須要將吳大師的發展勢頭打壓下去。於是處心積慮得找來了當時日本圍棋屆水平最高的幾名棋手,安排他們每人和吳大師下十盤棋,試圖用車輪戰方式打垮吳大師。誰知吳大師在對這幾人的十盤升降級比賽中全部獲勝,為當時受日本侵略的中國出了口惡氣。然而日本人終究是陰險無比,技不如人就使用盤外招。一場「意外」的車禍將如日中天吳大師撞離了顛峰……
解放後,百廢待興,圍棋也正開始慢慢恢復。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十年浩劫的到來,圍棋作為「四舊」之一也被徹底打入了冷宮。然而我們的民族英雄聶衛平卻正是利用這十年的知青歲月,如飢似渴地在圍棋天地中獨自修煉。文革結束了,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圍棋和乒乓外交一樣,成為中日邦交的一個重要活動。但是那時中國圍棋的總體水平還是非常落後,一個普普通通的日本女棋手到中國都能將中國男爺們殺得片甲不留。這簡直是和平年代的莫大恥辱。年輕的陳祖德(前中國棋院院長)和聶衛平發誓要振興中國圍棋事業。有句話說得好,這世上只有不想做的事,而沒有做不到的事。他們終於創造出了新的布局---中國流,作為秘密武器亮相於某屆中日邦交比賽上,最終使中國第一次在總獲勝盤數上超越日本。進入80年代,日本NEC想到了以擂台賽的形式搞一個中日比賽。客觀的說,那時中國的圍棋水平離日本的差距還是很大,所以NEC初步設想是只搞一兩屆,一是做廣告,二是趁機羞辱一下中國。首屆比賽是中日每隊出八人, 結果沒想到中國隊第二個出場的江鑄久上來就是一個五連勝,給了日本人當頭一記悶棍。不過日本當時的實力畢竟是強,小林光一登場後馬上還以六連勝,一下把中國隊主將聶衛平請了出來。在小林光一身後還有當時日本棋壇的巨匠加藤正夫和藤澤秀行,兩人都是一頂一的高手,可以說形式非常不樂觀。然而重壓之下方顯男兒本色,聶衛平硬是勇闖三關,為祖國贏下了首屆擂台賽。之後聶衛平更是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上颳起了令人聞風喪膽的「聶旋風」,在出場的四屆比賽里創下了十一連勝的記錄,被中國棋院授於」棋聖」稱號,更是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學棋的熱潮。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只想搞一兩屆擂台賽的日本NEC看到日本的潰敗,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搞下去,這一搞就是十幾屆,這是後話了。
C. 圍棋源於中國,流行於韓國,為何韓國如此熱衷圍棋呢
與中國的情況類似,作為「文人四友」(琴棋書畫)之一的圍棋,只不過是朝鮮士大夫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並沒有登上大雅之堂。到了李朝(1392-1910年)時期,朝鮮的圍棋水平甚至已落到東鄰日本之下。
長期而艱巨的努力終究獲得回報。1985年1月1日,韓國媒體在光復四十周年之際評選了引領韓國發展的百人,趙南哲赫然在列。三年之後,世界性的圍棋比賽問世,在首屆應氏杯決賽中,韓國棋院的曹薰鉉以3:2擊敗聶衛平獲得冠軍,
宣告韓國圍棋已然崛起而與中日形成鼎足之勢,世紀之交,甚至有韓國媒體自詡為「世界圍棋最強國」。可以說,這一切都離不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趙南哲。
D. 圍棋棋手范蘊若去世,生前留下什麼成就值得敬仰
在中國棋壇范蘊若無疑是一個傳奇,他在2017年那一年的第18屆農心杯世界圍棋團體錦標中摘得桂冠,為國爭光,贏回屬於中國人的榮耀,使中國第六次捧起農心杯冠軍。單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個人的實力很強。他一直在不斷進步,勇於挑戰,就在今年三月份在線上舉行的2020中國圍棋甲級聯賽網路熱身賽中,范蘊若在小組賽中是全勝的唯一選手,堪稱全場發揮最佳。這顆冉冉而起的星宿,在他的領域燁燁生輝。
抑鬱症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它主要的表現特徵就是患病的人持久的心境低落,心情抑鬱。有部分嚴重的患者還存有自傷,自殺等行為,可能也伴有幻想,幻覺等精神性症狀。抑鬱症在發作時一般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缺乏等。所以我們應該對身邊的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開解,自我滿足,永遠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無限青春的活力。
E. 簡述中國 日本 韓國以及歐美國家圍棋的文化發展和現狀
中日韓三國之文化與其對圍棋之發展 (樓主)
三國圍棋的異與同
千百年流傳的圍棋,有一種獨特而神秘的魅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感受過圍棋帶來的那種一瞬間的感動。然而,要將這種美用文字體現得很清楚,卻又是至難之事。最直白的如「勝利最華麗」,最神秘的如「幽玄」,「坐隱」,本身都有著「道可道,非常道」的境界。
盡管如此,對這種美也無須抽象化。圍棋畢竟是一種文化的產物,在文化的時間和地理坐標中孕育成長,在那裡,它的歷史軌跡始終是可以感受的。
圍棋終究要走向世界,但直至目前的圍棋仍然是紮根於東亞文化的土壤之中,確切地說,是中日韓三個東亞民族的智慧之花。
圍棋始終保持著東亞文化中根性的成分,體現著一種富有東亞哲學氣息的美。
中日韓三國的民族文化,即是一脈相承,其發展卻又相對**,各具鮮明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中國古文化那種深厚廣闊,極富變化的個性。理解棋中散發的美,不如說是理解民族文化中孕育的美。
同樣是書法,中日韓卻能體現出審美情趣上本質的差異,中國的雄渾厚大,飄逸飛揚;日本的纖細精緻,巧奪天工;而韓國的則樸素自然,反璞歸真。
日本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與其對圍棋之影響
古代的日本,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偏僻海島,島外的世界,它即無力開拓,但也無須擔憂外來的威脅。因此,日本人千百年來專注於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微觀世界中將文化的每一面都努力做到極致,他們是天生苛求盡善盡美的民族,那種屏棄一切雜質以達到純凈世界的執著感,是其他民族難以模仿的。
這就是日本文化所謂的「道」,在圍棋上,就是「棋道」,這個概念中國和韓國也有,但日本人賦予了它決定性的內涵,相比之下,日本人在豐富圍棋理論上的巨大貢獻倒要退居其次。
究竟什麼是「棋道」,也實在是一言難盡。日本古近代圍棋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爭棋史,那其中凄美慘烈的場面層出不窮。這當然和當時的圍棋制度有關,但讓這段歷史變得如此濃墨渲染的,正是日本人那種對「道」從一而終,至死不渝的民族性格。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執意要這樣寫下的。
稍通日本歷史的人大概都會知道「本能寺兵變」,下圍棋的人可能也會知道有個本能寺三劫循環。這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大事件,在文化上更是一個重要的坐標。自古而來,史學者也好,藝術家也好,都竭力從中發現日本文化中的精髓,黑澤名拿它拍過電影,也是風靡日本的漫畫「棋魂」中唯一描寫的一個歷史場景。其實不妨藉助日本歷史小說作家柴田煉三郎在其名著「豐臣秀吉」中關於此次兵變的片段描寫,來感受日本文化中那種對道超越生命的執著。
......
本能寺四周已響起了沖鋒聲。信長一聽,知道已無法逃生了。自知必死的信長,平靜的說:「蘭丸,你是十六歲吧。」......
「這也是武士的命運。奮戰吧!至少可讓後世稱贊森蘭丸英勇護主。」
......每逢信長一喝,必有敵人流血倒地。......見情況緊迫,信長棄刀疾奔入內。身為右大臣,首級如被無名士兵取得,將是身後一大恥辱。所以他跑進自己的居室,打算切腹自盡。.....
森蘭丸守在信長居室的門前,持著槍,有如屹立不動的磐石。他要使信長能從容自盡,並防敵人取其首級。
這時,信長清朗的聲音從裡面傳來。
「蘭丸,再見。」
蘭丸一聽,立即跪拜,然後飛身躍起,推開紙門。只見信長俯伏著,白衣染滿了鮮血。他於是立即推倒紙門,覆蓋於遺體上面,並點火燃燒。見到居室火焰熊熊之後,蘭丸盤坐在走廊中央,追隨信長自盡了。
......
作為反叛者的明智光秀最後也沒有得到織田信長的頭顱,日本人沒有認為織田信長是一個失敗者。遙想當年的桶狹間一戰,織田信長抱著決死的信念以寡擊眾,一戰成名的前夜,伴鼓而舞,和歌明志:「人生五十年,輪轉變化中,短促如夢幻。天地之萬物,無有不死滅。」我想,這就是日本文化中的魂魄啊!這其中,野澤竹朝臨死爭棋的慘白面孔,實比棋盤上任何的變化都要驚心動魄。
中國歷史人物中贏得日本人極大尊敬的是武侯諸葛亮,其原因不外乎「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吧。
韓國的文化傳統地理環境與其對圍棋之影響
韓國及其文化在歷史上曾經被長期忽視,現在我們已經領教了韓國在棋盤上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厲害,然而對於其歷史文化的內涵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也正是因為如此,韓國圍棋的突然強大使很多人不知所措,幾乎找不到一個好的理由。
韓國圍棋有棋譜記錄的年代大概也就是九十年不到,盡管這個國家圍棋的歷史甚至比日本還要悠遠。長期以來,無論韓國的圍棋,還是韓國的文化,都是在中日兩個近鄰的輕視中頑強成長的,而韓流的爆發,正是對這種輕視理所當然的回擊!
韓國是個半島國家,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交通和戰略要沖,西接中國大陸,東望日本諸島。這樣的地理位置,對韓國人是幸或不幸,恐怕其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清楚。翻開朝鮮歷史,韓國要麼是兩強之一的附庸,要麼就是中日大打出手的戰場,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樣的國家能夠生存到現在簡直就是個奇跡。
韓國人自有他們的生存之道。
韓國人很早就意識到在兩強夾擊中俯仰,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宿命。因而,他們那種對生存的渴望和由此而生的危機感也遠比任何人都更為強烈。強烈的生存意識就是韓國文化的核心。因此,他們沒有中國人天地悠悠的廣闊,也無日本人面對一草一木的精緻心情,他們可以做的,就是時時刻刻一步接一步地前行,即使落後也永不倒下。這樣的文化必定是樸素實際的,它摒棄一切華而不實的因素,從某種意義而言,甚至是一種懷有深深壓抑感的文化。
韓流的爆發,宛如一棵長期在巨石陰影中成長的小草,因為渴望陽光而日積月累的可怕力量。面對群星燦爛的韓國棋手,也許我們會說,我們也曾有才能更為出眾的天才,然而,我們沒有的,是那個為了普及圍棋而在韓國大街上推著小車孜孜教授的倔強背影。
頑強,韌性,都不足以說明韓國人在棋盤上對生存的渴望,我想,對勝負的敏銳和執著是韓國棋手基於文化所特有的天賦,甚至是本能,這使他們從小就對計算力給予了最大的重視,而超強的計算能力,其實正是最接近勝負本質的能力。
沒有什麼棋手象土生土長的李昌鎬一樣更能體現韓國文化中根性的特點,你可以說他的棋看起來沒有什麼,其實,那正是樸素的力量。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其對圍棋之影響
古代,圍棋在日本被欽定為國技,在韓國,被列入雜技,而在中國,純粹是一種民間活動,換句話說,是根本不入流的。
雖然有「琴棋書畫」的說法,但這只是民間士大夫的風雅之詞,古時的教育部長不會讓圍棋登上大雅之堂。出乎多數人的意料,在中國古代圍棋一直處在民間自生自滅的境地中,**,特別是唐以後,不但從不有所扶持,反而數度要取締之而後快。
然而,中國圍棋不但沒有自生自滅,相反還逐漸普及,其理論也日趨豐富,留下大量的著作和棋譜,不僅讓同樣境地但卻幾乎一片空白的韓國圍棋史汗顏,就是和**大力扶持的日本圍棋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是什麼讓圍棋有如此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的確很難給一個令人人滿意的解釋。有的時候我們不免慣性地用博大精深這樣的套語來掩飾無知和迷惑。其實,這個謎不但存在於圍棋本身,也存在於整個中國文化的解讀之中。
古代的中國,沒有日本孤島偏安的資本,但也不象朝鮮那樣弱的任人魚肉。相反,她一直以一個強者的身份面對來自四周,特別是北方的挑戰。在中國文化史中,那種地域的廣闊*,*流的頻繁性,碰撞的猛烈性,是日韓所遠遠不及的。如果說日本文化著重文化的精煉,韓國文化是執著於文化的生存,中國文化則為了在頻繁的文化競爭中保持和擴大自己的優勢,始終把重心放在對文化的繼承,融合和超越之中。這種繼承之美,融合之美,超越之美,正是整個中國文化的整體之美。
這種整體之美,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異彩紛呈。兩晉南北朝的空靈飄逸,唐宋之厚重,明清之奔放,不僅保持了中國古代圍棋文化的生命力,而且還賦予它更多的時代內涵,我想,這正是圍棋能在民間自由成長的根本。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在亂世中橫空出世的天才吳清源,用他一生傳奇般的經歷更是將中國文化中的繼承,融合和超越之美發揮到淋漓盡致。
五千年的歷史,其實是一個無比豐富的精神寶庫,那裡存放著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棋魂呀!
結語
圍棋終究要走向世界的,那裡等待著更深厚的文化土壤,它的美學內涵也必將越加得豐富。
或許吳老先生說得沒有錯,誰得冠軍其實並不重要,中國也好,日本韓國也罷,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出現更多富有民族文化氣質的棋手,而圍棋也能愈加豐滿地表現出富有東亞哲學氣息的美。
這是一個繼承和融合的時代,更是一個超越的時代。
【http://cache..com/c?m=0012c86be71345e0b1993f4f194f&p=&user=】
現代網路圍棋的興起與發展必將帶動整個圍棋事業及圍棋文化的大發展!
F. 韓國圍棋聯賽:元晟溱奪MVP,你知道圍棋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圍棋,,適合兩人玩的棋盤游戲。它起源於東亞,在中國、韓國,尤其是與它最為接近的國家日本很受歡迎。圍棋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盤游戲,被認為大約在 4000 年前起源於中國。根據一些消息來源,這個日期早在公元前 2356 年,但更有可能是在公元前 2 千年。
圍棋需要高超的技巧、策略和微妙的技巧,可以無限變化,但規則和棋子非常簡單,孩子們可以玩。特殊的差點規則允許不同技能的玩家一起玩。有抱負的專業人士通常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徒並接受多年的培訓。日本圍棋協會成立於 1924 年,負責監督比賽和規則,並對職業和業余選手進行排名。歐洲圍棋聯合會成立於 1950 年,隨後出現了其他地區和國家組織。首屆年度世界圍棋錦標賽於1979年舉行,1982年在東京成立了國際圍棋聯合會。
G. 韓國的圍棋為什麼這么厲害
我們知道圍棋是發源於中國的一個運動。中國自古以來圍棋就十分的興盛,那麼在近代以後,中日韓都在圍棋方面下了大功夫,尤其是日本在四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風頭鼎盛,直接壓倒了中韓兩國。那麼韓國圍棋的頂峰時17就是在2000年到2010零年左右這一段時間。這期間涌現出了以李昌浩,李世石這樣的新一代選手。創造了一段韓國VC界的高峰時期。那麼從總體來看,中日韓圍棋實際上現在類似於三國鼎立的時代。雖然看的日本風頭不太茂盛,但實際上日本的飛機也是非常厲害的,而且日本這個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圍棋運動。而且圍棋運動員在日本的地位也是非非常高的,收入也非常可觀。而且目前的幾個世界重大的圍棋比賽獎金動輒幾十萬美元,這也極大的刺激了選手的熱情。那麼從中國當前的分析來看,中國選手也出現了蓬勃噴發的態勢。從三國的總體比較來看,基本屬於一種焦灼狀態,但是中國目前的發展前景是非常良好的,當然日本和韓國的也不差,但是日本稍稍落後了一點,從目前看中國的態勢是最好的,有限的,大批的年輕選手。也在國際圍棋賽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績。我們期待著圍棋運動,在世界上越來越推廣,越來越蓬勃。
H. 韓國的圍棋到現在為止還壓著中國嗎
圍棋方面中國的90後最近很給力,但沒有出現吳清源、李昌鎬式獨步棋壇的人物。
足球方面,還是算了,傷心。
I. 韓國的圍棋是怎麼普及成現在這樣的
韓國圍棋和中國圍棋一樣,有不錯的民眾基礎,這是現代韓國圍棋可以普及的大前提。在韓國圍棋發展史上,有兩個人是居功至偉的,一個是趙南哲,一個是曹薰鉉。這兩個人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有赴日本留學的經歷,並且把先進的圍棋理念帶回國內。
趙南哲被譽為韓國現代圍棋之父,他重塑了韓國職業圍棋的體制,建立棋院,致力於新聞棋戰的普及,棋手待遇提高,整體職業化和民間普及,可以說沒有趙南哲,韓國圍棋還處於史前時代,只是民間業余玩耍的小游戲。
而曹薰鉉則是進一步接過火炬,他的主要功績是率先在國際比賽實現突破,這一點類似於中國的聶衛平,從而大大激發了韓國人對圍棋的熱情,尤其是第一屆應氏杯的奪冠,他幾乎成為民族英雄般的人物,坐在敞篷車里戴著花環在漢城街道上巡遊,這可是總統級別的待遇。在他之後,李昌鎬劉昌赫擴大了這個突破口,才有了後面的韓流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