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扇子是誰發明的
團扇是中國人發明的,主要是給女人用的。後來傳到日本,日本人發明了摺扇,明朝傳回中國,並經過改良,就成了現在的扇子。
⑵ 具有散熱的作用,摺扇起於何時,由哪個國家發明
相傳摺扇到了北宋之後,從日本傳入到中國,並被國人加以改造,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摺扇。關於摺扇的起源與發明國家眾說不一,「盛風蘇扇」認為何必在乎他的歷史,無論是哪個國家發明的,無論起於何時都是歷史的饋贈。
⑶ 摺扇是哪國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扇子究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這里有四種說法
源於東晉說
《扇子趣話》、《扇子的源與流》等書中認為扇子在東晉已經產生。其主要證據源於《晉書》卷二十九《文苑·袁宏》中,謝安取扇贈袁宏,袁宏答道:「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由於後來摺扇又有「仁風」的雅稱,所以有人認為此處謝安所贈即為摺扇。但是,這從文中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此處所贈為摺扇。且魏晉時期,清淡之士盛行執麈(zhǔ)尾(一種扇子)談玄論道。《二十二史札記》雲:「六朝人清淡比用麈尾。」
源於南北朝說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摺扇出現於南北朝時期。《蕉窗話扇》中寫:「折疊扇通稱摺扇,古名聚頭扇,又有稱為聚骨扇者,始於北宋,其濫觴則遠在南齊。《南齊書·劉祥傳》中記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鄣日』,元人胡三省《通鑒注》雲:『腰扇佩之於腰,今謂之折疊扇』。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三《考索·扇》中亦主此見:「宋《通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
王雪濤《畫扇》一書寫:「南齊時就有了摺扇,而在摺扇上進行書畫創作始於南宋初期。」洛文《扇子昔談》:「在南北朝時傳入中國。」但胡三省從「腰扇佩之於腰」,並判斷「今謂之折疊扇。」
這其間沒有舉出任何有力的證據,所以胡三省的說法存疑。「腰扇」之名並非指其「佩之於腰」,而是言其形狀中部較窄,兩端寬闊,是一種中腰收縮的扇子。
擅長考據的清代學者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清人桂馥《札朴》卷四《腰扇》條雲:「腰扇如腰鼓,謂中腰瘦減,異於團扇。」周一良非常贊同此觀點,他在《魏晉南北朝史札記·腰扇》寫:「桂說是也。折疊之扇自北宋時始傳入,南北朝時尚未有之。
方以智《通雅》三十三《器用門》、梁玉繩《瞥記》七皆引宋人著作,論證北宋始有摺扇,舉證詳確。然梁氏又引胡氏之此注,以為摺扇『其來久矣』,則非是。」清人姚范《援鶉堂筆記》中也指出胡三省說的腰扇,「亦是團扇,曲之可卷舒,與今日所謂聚頭異。」
更何況,「腰扇」之名也並非始於南齊,東漢已見之,寫作「要扇」,其物則先秦已有之。《淮南子·泛論》:「周人牆置。」東漢高誘註:「周人兼用棺槨,故牆設,狀如今要扇,畫文,插置棺車箱以為飾。」
晉張敞《東宮舊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納妃同心竹二十,單竹扇二十。」「漆要扇」即漆飾的要扇。腰扇是一種比較大的屏扇,因形狀中腰收縮而得名,主要起標志或裝飾的作用,根本不是摺扇。所以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中對此批正道:「胡三省
⑷ 摺扇起於何時,由哪個國家發明
摺扇起於北宋,由日本發明。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是當前可查關於摺扇最古老的文字記錄,其中記述了摺扇的起源國家是日本。摺扇竹木做扇骨,韌紙做扇面,扇面上還要題詩作畫。
摺扇是從日本經高麗傳入我國的。北宋鄧椿在一部關於中國畫史的著作中提到,當時北方有一種高麗扇,用鴉青紙做成,可以折疊,上面還繪有圖畫。這里所說的高麗扇,實際上是從日本傳過去的日本扇。
摺扇在日本被稱作蝙蝠扇,傳入中國後很快就被中國人接受,並根據其形狀稱之為折疊扇、聚頭扇或撒扇。江蘇武進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一件黑漆奩,上面畫著一個手持摺扇的仕女,扇子有五檔扇骨,白色的扇面上還繪有花鳥。
(4)韓國人發明扇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日本早期的摺扇稱為檜扇,由薄片狀的扇骨組成扇面,每根扇骨分離,合攏起來已經和今天的摺扇很相似,但展開的時候形狀並不完美。一些文獻稱,經過逐漸摸索,日本工匠在扇骨上覆蓋貼紙,使扇面成為一體,才形成了後來的新式造型。
和扇在日本不但是納涼的工具,也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和扇與腰帶、提袋、木屐一樣,是正規和服的一部分。
據《西宮記》記載,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宮廷貴族賜予侍臣摺扇,摺扇成為宮中活動時侍臣攜帶的物品之一。後來宮廷女子也受其影響,經常拿把摺扇,作為身邊的裝飾品。
鐮倉時代日本男子的直衣、狩獵衣的時裝是以扇子為中心。宋元時代也有不少人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揮毫。
吉慶時,日本把摺扇作為贈送禮品之一。摺扇打開時向兩邊伸展,象徵著人走的路愈來愈寬廣、前途日益光明。過去還有一種習慣,公卿用白骨扇子,武士使用黑骨扇子。一看扇子便知其身份。
明治時代,日本的摺扇成為暢銷的貿易商品之一,出口歐洲不少國家。那時,扇子由紙面發展為絹面,很受人們歡迎。待到大正時代,扇子已成為庶民百姓的日常用品,而且在祭祀、宗教法會、民俗活動中廣為使用。
⑸ 扇子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是中國,《拾遺記》稱扇子是周昭王時發明的。據說當時有個叫孟夏的人取鵲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拂涼驅暑的,而是用來遮陽擋風的,插在 車上也是一種儀仗。
考古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扇子是戰國的。湖北江陵馬山磚廠楚墓出土過一把竹編的扇子,扇柄在扇子的一側,就像一扇單扇門。單扇門在古代稱作「戶」,扇子當儀仗使用時左右開合也像門戶,「扇」字之所以從羽從戶,由此可以得到明證。
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團扇,因為是用絹製成的,故又稱為羅扇、紈扇。但是摺扇是11世紀從日本經高麗傳入我國的,明清時期在我國比較流行。
⑹ 韓國人扇子是用來干嗎
是為了買些紀念品,韓國沒有中國式的扇子,韓國人覺得中國的扇子很好看,不僅有字畫,而且還有書法和中國畫.
⑺ 扇子是誰發明的
團扇是我國自古就有,史書曰「黃帝做五明扇」,後來傳到日本,日本人發明了摺扇,明朝傳回中國,並經過改良,就成了現在的扇子。
⑻ 摺扇是韓國人發明的嗎
不是!發明摺扇之後幾千年才有韓國,韓國在上世紀50年代才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