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韓國人叫棒子
高麗棒子(고려봉자)是對朝鮮人、韓國人的蔑稱,有時也被稱作韓棒子(朝鮮語:한봉자)。直到現在,朝鮮人仍然對這個稱呼非常反感。[編輯本段]由來
1、種說法:
韓國自己的解釋是因為當年朝鮮人(也稱高麗)與漢人軍隊作戰的時候勇敢地用棒子打馬,使得漢人大為頭痛,所以漢人稱朝鮮為高麗棒子.
2、種說法:
高麗棒子起源於上世紀的中國東北!
清末,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和管理也需要人!但限於日本本國狀況,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日本
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的韓國(朝鮮)人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
的教育後,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但是日本人對韓國人根本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裡沒有任何武器,還不如中國的偽警察,偽警察還發一根警棍。
無奈之下,這些韓國(朝鮮)人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這些韓國(朝鮮)人,就隨身帶根棒子,稍見人不順眼,就用棒子一頓毒打,由於這些韓國(朝鮮)人比日本人還凶,所以老百姓背地叫他們高麗棒子
。
3.種說法
一種說法為:已故史學家羅繼祖在其所著《楓窗脞語》一書中有所論述。全錄如下:
棒子
解放前,呼朝鮮人、韓國人為「高麗棒子」,不解所謂。解放後禁用,知非美稱。然其意義為何尚懵然也。及讀王一元《遼左見聞錄》,中有一則雲:
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鬢發蓬鬆,不得裹網巾;徒行萬里,不得乘騎;藉草卧地,不得寢處火炕。蓋國中之賤而勞者。
始知其人為私生子,世世相襲,遂自劃為一階層,略如吾浙之墮民。雍正元年曾諭令削除墮民籍而習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請削除,文見楊壽枏《思沖齋文別鈔》謂乃據浙江紳士、江蘇候補同知盧洪昶等呈請,中言浙江墮民散處各郡不下二萬餘人。予婦家蕭山,曾聞墮民男女自為婚配,皆執賤役,是民國初年猶然也。徹底鏟除恐在解放後。朝鮮之「棒子」當亦早返為齊民矣。
參考資料:網路
高麗棒子
❷ 請教一下,為什麼稱韓國人為『高麗』不是開玩笑啊,我是真不懂~
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簡稱高麗又稱王氏高麗, 是朝鮮半島封建王朝之一。918年後高句麗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麗國,定都於自己的家鄉開京(即今朝鮮開城)。1392年被朝鮮王朝所取代。 高麗王朝自稱繼承高句麗。高麗的英文名「Goryeo」源於高句麗的英文名「Goguryeo」。 而韓國的英文名「Korea」是高麗英文名「Goryeo」的變形
隋唐時期把今天的朝鮮/韓國稱為「高麗
但「高麗人」的叫法卻延續至今。
今天的「高麗人」,指的是朝鮮人、韓國人、以及海外韓裔的總體,他們同屬「三韓後裔」〔簡稱「韓裔」〕。
高麗人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呼:
中國大陸、朝鮮的官方中文/韓文稱謂:朝鮮族(조선족)
歐美、南洋、港台、韓國、日本的官方中文/韓文/日文稱謂:韓民族(한민족 Korean)
〔因為華人在西方國家有一定數量,所以西方國家對於很多事物也會有自己一套規范的官方中文稱謂〕
[編輯本段]【高麗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大韓民國:48,970,969 〔當地稱呼:韓民族〕 詳見:韓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21,687,550 〔當地稱呼:朝鮮族〕 詳見:朝鮮
美國:2,057,546 〔當地稱呼:韓裔〕 詳見:韓裔美國人
中國:2,043,578 〔當地稱呼:朝鮮族〕
日本:660,214 〔當地稱呼:韓裔〕
俄羅斯及其他前蘇聯共和國:486,857 〔當地稱呼:高麗人〕
加拿大:110,000 〔當地稱呼:韓裔〕
拉丁美洲(主要在巴西):100,000 〔當地稱呼:韓裔〕
總計:74,616,714
❸ 中國人都喜歡稱韓國人為棒子,那麼韓國人怎麼稱呼中國人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稱韓國人為棒子,那麼這個棒子稱呼是從哪裡開始傳的。
一般來說有三種說法:1.棒子的由來,很多人知道韓國人又叫棒子,但對於棒子的由來不甚了解,其實棒子這個稱號還是乾隆皇帝所賜。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無知的意識,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半吊子。那一年朝鮮的國王來北京朝見乾隆,乾隆很高興,在紫禁城宴請他。
席見有人端來一盆凈手水,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這盆水裡加了點花瓣和鹽。朝鮮國王以為是湯,就端起來喝了幾口,然後大贊好喝,乾隆見了大笑,說朝鮮國王;「你真是個棒槌啊』。朝鮮國王不懂啊,以為皇帝封他什麼大官哪,趕緊謝恩。從此朝鮮人就叫棒子了。就是說韓國人的愚昧無知而已。
2.倭國佔領東北的時候,低層的保安多是韓國人,由於他們也是二等公民,倭人對他們不信任,不配備槍支,只發一根棒子。可是這些韓國人卻喜歡欺負中國人、動不動就拿警棍打中國人.於是人們就把這些韓國保安叫高麗棒子。
3.棒子一般是指韓國人。韓國以前是高麗。高麗盛產人參。人參在中國有關別名叫棒子啊。所以就有了用高麗棒子來稱呼韓國人的一個習慣。
那麼,中國人稱呼韓國人為「棒子」,韓國人又稱呼中國人為什麼呢?答案是「掌櫃」,表明上看上去挺客氣的,實際上「掌櫃」可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
當時的中國人到韓國去經商,開飯店賣中國菜,於是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掌櫃」。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在1953年以前掌握了韓國大部分的財富,就像今天的東南亞,很多國家的財富都被華人所控制。於是他們稱我們為「掌櫃」。
❹ 韓國人為什麼被國人稱為「棒子」
國人常常稱韓國人為「棒子」,稱韓國為「棒子國」,帶有戲謔和蔑視的意味。但為什麼稱之為「棒子」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明所以,只是跟風而已。網上對「棒子」稱呼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但這位專家的解釋最靠譜。
網上一種說法稱朝鮮人(包括北朝鮮和韓國)愛種也愛吃玉米,而玉米在東北又被稱作「棒子」,所以就稱之為「棒子」了。事實上朝鮮人很少種植玉米,基本以水稻和小麥做主食。
另一種解釋和前一種解釋類似,說在古代,朝鮮每年都要向中國朝廷進貢人參,而人參在我國東北也叫「棒槌」,所以逐漸稱朝鮮為「棒槌」,直至演變為「棒子」。
還有一種說法也稱「棒子」是「棒槌」的演變,東北人稱頭腦簡單,不明事理的人為「棒槌」。國人認為朝鮮人就符合這種特徵,所以就蔑稱為「棒槌」,久而久之逐漸演變為「棒子」。
第四種說法在網上比較流行,稱日本佔領我國東北時期,很多朝鮮人幫日本人做警察,當「二鬼子」。但日本人對朝鮮人也不完全信任,所以不給他們配武器,這些朝鮮警察只能拿洗衣棒作為裝備在中國人面前作威作福,因此老百姓蔑稱他們為「棒子。這種說法看似合理,實際上也不成立,因為按這種說法,「棒子」這一蔑稱在20世紀才出現,但其實「棒子」的稱呼在清代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那「棒子」的真正起源是什麼呢?韓國歷史學家黃普基(沒錯,是韓國人)的論文《歷史記憶的集體構建:「高麗棒子」釋意》對此研究最為透徹,也最靠譜。他利用記錄朝鮮王朝出使中國的文獻《燕行錄》,解釋了這一蔑稱的整個來龍去脈。
黃普基在論文中指出,「棒子」原為「幫子」,指的是朝鮮使團里的奴婢。康熙年間王一元《遼左見聞錄》對這個詞就有解釋:「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這個詞在朝鮮的漢字文獻里也可找到,寫作「幫子」、「榜子」或「房子」,讀作「bangza」。所以「棒子」一詞已經出現好幾百年了,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
那「幫子」作為中性詞,怎麼逐漸演變為「棒子」這一明顯帶有蔑視意思的貶義詞呢?還得從古代中國和朝鮮的關系說起。大家都知道朝鮮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朝鮮的王(不能稱皇帝)要經過中國皇帝的冊封。雙方都要履行各自義務:朝鮮奉中國為宗主國,履行附屬國進貢、朝賀等義務;中國則對朝鮮有保護的責任,對朝鮮時常賞賜。
朝鮮基本上每年都向中國派遣朝貢使團,通常使團由兩班士大夫、中人和奴婢三種階層的人組成,兩班士大夫相當於代表團團長,中人是中層管理幹部,奴婢就是打雜跑腿,服侍領導的下人,這些人又稱為「幫子」。進貢使團中領導層和下人之間的比例大約是1比9。
「幫子」在朝鮮是社會底層,最為貧困,對金錢有著天然的追逐性,而加入使團到中國,就有了大把尋私牟利的機會。「幫子」們為了賺錢,購買清政府明令禁止出口的物品,走私到朝鮮獲得暴利這是最常見的;還有的「幫子」替使團購買物資時,想方設法貪污錢財,甚至連朝鮮進貢的貢品也是他們偷竊的對象;更有不少「幫子」將沿途的中國百姓當作牟利對象,偷雞摸狗,竊取錢財。中國百姓對違法的「幫子」不勝其擾,就投訴到使團領導,使團領導的處理辦法一般就是「杖打」,即用棒子打「幫子」。於是中國人就把「幫子」稱為了「棒子」。
如果「幫子」們只是騷擾沿途百姓的話,還不至於讓中國老百姓對所有的朝鮮人都深惡痛絕,即「棒子」只是稱呼朝鮮使團中的下人,不至於稱呼所有的朝鮮人。「棒子」之所以演變成對所有朝鮮人的蔑稱,和當時的中國政府有最直接的關系。
明清時,朝廷為了在朝鮮人面前樹立「天朝上國」的顏面,不但對是朝鮮使團大加賞賜(賞賜的價值遠遠超過進貢物品的價值),還下令使團經過的地方要給使團提供各種便利。哪怕接待費用遠遠超過當地百姓的承擔能力,也會強迫他們拿出來。例如,明朝政府一直要求遼東驛站給來訪的朝鮮使團提供車輛,到隆慶、萬曆年間,這一帶連年水患,莊稼歉收,再加上女真人的劫掠,本已度日艱難。朝鮮使團來了,衛所官員便動用酷刑,逼驛站車夫籌措,車夫鬻賣子女,仍然湊不足數,最後自縊而死。到清朝時,東北百姓生活還算安定,但朝鮮使團人數卻也增長數倍,而且中國官方規定的接待標准也超過明代,所以負責接待的地方百姓還是費錢費力,苦不堪言。如果朝鮮使團借宿中國人家,遺失了銀錢,政府就把這一家人全部抓走,「備盡酷刑」。朝鮮使團要過河,船夫因風大浪急不肯渡,傳到乾隆皇帝耳中,直接下令砍了九名船夫的頭。
正因為這樣,沿途的百姓見到朝鮮使團如同見到「仇人」,打心底仇視朝鮮人。逐漸地,「棒子」這一蔑稱從最開始只稱呼使團的下人演變為稱呼所有的朝鮮人。
至網路時代,「棒子」一詞從東北地區迅速傳播到全國,加之很多網友對韓國的印象都不太好,這個詞就成為國人稱呼韓國人的常見外號了。當然,稱韓國人為「棒子」並不能使我們真正強大,只有國家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國人的素質更加提高,各方面都遠超韓國,那樣才能真正地獲得心理優越感。
❺ 為什麼會稱韓國人為韓國棒子
一般有三種說法:
1.棒子的由來,很多人知道韓國人又叫棒子,但對於棒子的由來不甚了解其實棒子這個稱號還是乾隆皇帝所賜。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無知的意識,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半吊子。那一年朝鮮的國王來北京朝見乾隆,乾隆很高興,在紫禁城宴請他,席間有人端來一盆凈手水,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這盆水裡加了點花瓣和鹽。朝鮮國王以為是湯,就端起來喝了幾口,然後大贊好喝,乾隆見了大笑,說朝鮮國王;「你真是個棒槌啊』。朝鮮國王不懂啊,以為皇帝封他什麼大官哪,趕緊謝恩。從此朝鮮人就叫棒子了。就是說韓國人的愚昧無知而已;
2.倭國佔領東北的時候,低層的保安多是韓國人,由於他們也是二等公民,倭人對他們不信任,不配備槍支,只發一根棒子。可是這些韓國人卻喜歡欺負中國人、動不動就拿警棍打中國人.於是人們就把這些韓國保安叫高麗棒子;
3.棒子一般是指韓國人。韓國以前是高麗。高麗盛產人參。人參在中國有關別名叫棒子啊。所以就有了用高麗棒子來稱呼韓國人的一個習慣;
❻ 為什麼叫韓國人為高麗人呢
隋唐時期把今天的朝鮮/韓國稱為「高麗」.「高麗人」的叫法卻延續至今。今天的「高麗人」,指的是朝鮮人、韓國人、以及海外韓裔的總體,他們同屬「三韓後裔」〔簡稱「韓裔」〕。
❼ 中國人與韓國人有區別
中國人,又稱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中國人」具有多個涵義,具有國籍屬性稱呼,也有廣泛概念上之稱呼,甚至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也都有不同的認定。除了客觀的界定外,通常其本人與周圍社會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占著相當重要的一環。現在指一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國籍的人。
韓國人,又稱「韓人」或「三韓子孫」、「三韓後裔」(簡稱:「韓裔」),包括了今天的朝鮮人和韓國人。因為他們共同的祖先是韓半島(朝鮮半島)古代的「三韓」(馬韓、辰韓和弁韓),故稱之為「三韓子孫」、「三韓後裔」、「韓人」、「韓民」或「韓裔」。雖然數世紀以來有許多不同的亞洲民族遷徙至朝鮮半島,但只有極少數永久定居下來,因此到1990年代,朝鮮和韓國同為世界民族最單一的國家。在韓國,外國僑民如西方人、華人及日本人只佔了極少數的人口比例,並多為短期居留。
❽ 朝鮮人怎麼稱呼韓國人
韓國人,又稱「韓人」或「三韓子孫」、「三韓後裔」(簡稱:「韓裔」),包括了今天的朝鮮人和韓國人。因為他們共同的祖先是韓半島(朝鮮半島)古代的「三韓」(馬韓、辰韓和弁韓),故稱之為「三韓子孫」、「三韓後裔」、「韓人」、「韓民」或「韓
❾ 韓國人是不是又稱大金人
高麗人,朝鮮人都可以。大金這個稱呼韓國出來就沒有過。
❿ 韓國人稱自己是什麼民族
大韓民族,也就是朝鮮族。韓國人既自稱大韓又自稱朝鮮,正如我們說自己是中國、中華、華夏等等並不沖突。
韓國不承認朝鮮國,不代表不承認朝鮮這一民族稱謂。韓國最大的報紙就叫《朝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