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在國外出差過程中發燒了,怎麼辦呀
感冒發熱的情況可以服用布洛芬片等。一般的病毒性的感冒都屬於自限性疾病,可以不用特別處理。病情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一些抗病毒葯,比如病毒靈片或者利巴韋林片。有細菌感染徵象的可以使用抗菌葯,比如阿莫西林或者羅紅黴素。發燒比較嚴重的可以服用退熱葯,比如布洛芬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等。流鼻涕的情況可以服用馬來酸氯苯那敏或者是異丙嗪片,也可以服用鹽酸偽麻黃鹼。
『貳』 孩子在韓國旅遊,發燒了,請問韓國退燒葯哪種好用(16歲孩子)好像著涼引起
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體征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佔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
『叄』 最初嗓子發炎發燒吃撲熱息痛和韓國醫生開的治嗓子的葯(本人在韓國),發燒三天一直不退
病情分析: 您好,考慮服用消炎葯物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引起機體持續發熱,咽痛。
意見建議:建議配合服用抗病毒葯物,如病毒唑,蒲地蘭消炎片,清開靈膠囊等。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肆』 打韓國vline出現頭暈發燒紅腫怎麼辦
病情分析:感冒發燒,體溫超過38.5吃點退燒葯或打個退燒針,吃點感冒葯就行。指導意見:感冒發燒者,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飲食,增加點營養的食物。
『伍』 跪求!!幫助!!!
希望能為你所用
首先別太自責,感冒的原因可多了,我家寶寶上次就無緣無故地發燒了,誰也沒有傳染給她哦!我幫你找了下面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哦,祝寶寶早日康復,祝你心情好好哦!
體的下丘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空調機的溫度設定。正常時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例如人體感染病原體後,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致熱原」,就會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設定溫度提高。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人體增加肌肉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產生毒素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一、引起發燒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濕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二、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鍾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鍾即可。
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之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應視為發燒。
三、什麼時候退燒合適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要看發燒的時間和溫度。由於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白血球抵抗細菌毒素,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觀察發燒的熱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所以不太高的體溫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但是,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能量的消耗;尤其嬰幼兒發燒造成水分蒸發,導致脫水;而且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故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四、如何幫助嬰兒退燒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適於1歲以內的嬰兒。
五、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葯
在應用和選擇退燒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般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葯要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可適當積極退熱。
退燒葯的劑型很多,包含片劑、水劑、栓劑和針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選用適當的劑型。但打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除非過高的體溫,一般不用。
常用的退燒葯有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嚀、泰諾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爾)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這些葯物對胃腸道都有些刺激,應予注意。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精神狀態好、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甚至抽搐等,應盡快就診。普通的感冒發燒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對症治療,不應濫用抗生素。
六、孩子發燒何時去醫院
孩子突然發燒,難免讓父母手忙腳亂。特別是晚上發燒更讓父母左右為難:去醫院吧,擔心孩子來回折騰;不去吧,又害怕耽誤病情。韓國《中央*》網站7月4日載文,介紹了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和應對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孩子年齡不同,引起發燒的主要原因也不同。1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發燒的原因有:衣服穿得過多、脫水、腦出血、肺炎、腦膜炎、敗血症、臍帶炎等;1個月到2歲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肺炎、腸炎、腦膜炎、疫苗接種副作用、葯物副作用等;2歲到5歲的幼兒發燒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腦膜炎、腸炎、關節炎、癌症等;小學生、初中生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骨髓炎、肺炎、肝炎、心肌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關節炎等。其中,感冒是導致孩子發燒的罪魁禍首,90%以上的發燒都是感冒引起的。
怎麼判斷是否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在孩子出現發燒的症狀後,除了要給孩子量體溫外,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發了燒,依然能像平時一樣吃飯、玩耍,家長就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發燒並嘔吐;燒已經退了,孩子仍然委靡不振;發燒伴隨脫水;6小時以上沒有小便。另外,5歲以下的嬰幼兒,高燒時容易誘發抽搐,因此退熱很重要。可以脫掉患兒的外衣,用溫水擦拭身體。倘若這樣還不行,就要給孩子吃些解熱劑了。
給孩子選擇解熱劑得慎重。常用的解熱劑有3種,撲熱息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其中,撲熱息痛對孩子的副作用最小;一次用量,按照每10千克體重1.00—150毫克撲熱息痛的比例服葯。服葯30分鍾後就應該見效,如果1小時後仍不見效,可再給孩子按照同樣的劑量服葯。但要注意,該葯服用次數過多,會導致孩子肝損傷,因此一天不要超過4次。
布洛芬和撲熱息痛相比,解熱、消炎、鎮痛的作用更好,但是也更容易引發胃腸障礙、出血、發疹子等諸多副作用。布洛芬按照每10千克體重50–100毫克的劑量服用,每天服用4-6次。
阿司匹林的解熱、鎮痛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患有水痘、病毒性感冒的孩子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雷氏綜合征。病毒性感冒、哮喘病、有出血傾向的患兒、早產兒、新生兒等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其實「發燒」是「症」不是「病」,只要通過了解原因,小心面對、正確處理,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就醫步驟,就可以了!
part 1 發燒新定義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
很多新生兒會被媽媽連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風,然後抱來醫院求診說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其實,穿太多是許多新手媽媽的通病,提醒媽媽們,給寶寶穿衣服的准則是,比大人少一件。
發燒定義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通常是指「口溫」。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別定義如下:口溫37.5℃以上(含);耳溫37.5℃以上(含);腋溫37℃以上(含);背溫36.8℃以上(含);肛溫38℃以上(含)。
發燒原因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原因可輕可重,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發燒以外症狀出現,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視。
Part2 10大可能原因
為了讓媽媽們不至於手忙腳亂,正確面對並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我們請楊健志醫師就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做門診統計,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並標示其危險性。
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
但若照顧不當,並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5名)
2.耳鼻喉發炎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
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
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
該疾病容易並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後的寶寶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後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並發症,家長不必擔心。
危險指數:★★(第8名)
4.打預防針
因施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
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症狀混淆。
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危險指數:★(第9名)
5.敗血症
它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
有敗血症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並腦膜炎,所以危險性排第二。
危險指數:★★★★★★★★(第2名)
6.尿道感染
1歲以下男女寶寶是好發年齡。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迴流所致。
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
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就醫通常給予抗生素的葯物治療,大約需要2周才可痊癒。
可能的合並症是腎功能受損和腎化膿。
危險指數:★★★★(第6名)
7.腦炎、腦膜炎
6個月至3歲的寶寶是該病好發年齡。
最典型也最受威協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
盡快就醫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專業人士進行,是安全的醫療行為,家長不必擔心。)
腦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給予降腦壓以及抗病毒的葯物。腦膜炎住院的患者則需要以抗生素來治療,約需要2~3周才能痊癒。
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並症,如聽力、視力變差;智能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險性排第一。
危險指數:★★★★★★★★★★(第1名)
8.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但確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
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食慾也不錯,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過熱的問題了。
危險指數:無(第10名)
9.腸胃炎合並脫水
分為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和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兩種。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步、食慾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並脫水)。
此病一定要就醫住院,需給予注射添加電解質的點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別隔離。
狀況輕微的3天可以痊癒,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險指數:★★★★★★(第4名)
10.川崎症
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詳。
症狀頗多,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
一定要住院治療,醫師會先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檢查冠狀動脈有無擴大),然後給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療,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癒。
愈後,四肢和肛門口周圍會有脫皮的現象產生。
危險指數:★★★★★★★(第3名)
小叮嚀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個體,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了解前10種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部分,您的寶寶發燒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所以就醫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Part 3 正確量體溫
寶寶發燒與否,媽媽千萬不能以手或自己的額頭去「感覺」,必須通過測量體溫的工具去實地測量。一般人測量身體溫度的方法有:口溫、耳溫、腋溫、肛溫等四種;但1歲以下的寶寶無法測量口溫,所以改以背溫替代。
不論以哪一種方法來幫寶寶量體溫,前提必須在寶寶安靜的狀態下進行才可測得正確的溫度。因為寶寶剛哭完或剛喝牛奶馬上量體溫,所測得的溫度較高,剛洗完澡則較低,必須休息15~30分鍾之後再進行。
體溫測量方法
1.耳溫
使用工具 耳溫槍。
測溫之前
檢查耳溫槍的電池是否有電。檢查寶寶耳朵內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須先清除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測量步驟
1. 打開耳溫槍的電源。
2. 固定寶寶,將寶寶的耳朵輕輕往下、往後略傾斜。(2歲以上則是將耳朵輕輕往上往後)
3. 把耳溫槍探測頭插入寶寶耳道裡面,輕按測溫按鈕。(通常會嗶一聲)
4. 取出耳溫槍觀看結果。(熒幕顯示數字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5. 耳溫槍測得溫度=寶寶當時體溫(不需再加減溫度)。
2.腋溫
使用工具 一般溫度計、酒精棉球。
測溫之前
1. 用酒精棉球從溫度計的末端往上擦拭一遍消毒。
2. 將溫度計用力甩一下,讓水銀指針回歸到35℃以下。
3. 檢查寶寶腋下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乾。
測量步驟
1. 將寶寶衣服稍作松解,以腋下能放入溫度計為原則。
2. 固定寶寶,把寶寶的手輕舉,將溫度計放到腋下中心點,手放下壓住並夾緊5~10分鍾。
3. 取出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4. 腋溫所測溫度+0.5℃=寶寶當時體溫。
3.背溫
使用工具 一般溫度計、酒精棉球。
測溫之前
1. 溫度計檢查工作同腋溫。
2. 檢查寶寶背部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乾。
測量步驟
1. 將寶寶衣服稍作松解,以背後能放入溫度計為原則。讓寶寶平躺,將溫度計放在寶寶衣服內背後,避開中間脊椎和二側肩頰骨的地方(量其棕色脂肪的溫度),壓住5~10分鍾。
2. 取出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3. 背溫所測溫度+0.5℃=寶寶當時體溫。
4. 背溫適合熟睡中的寶寶測量。
4.肛溫
使用工具 肛溫溫度計(肛表)、酒精棉球、凡士林。
測溫之前
1. 溫度計檢查工作同腋溫。
2. 將肛溫溫度計的前端塗上凡士林(1歲以下塗1.5厘米長左右;2歲以上塗2.5厘米長左右)。
測量步驟
1. 讓寶寶平躺,先脫掉寶寶的尿片,一隻手固定寶寶雙腳並抬高。
2. 將塗有凡士林之肛溫溫度計插入寶寶肛門(約1~2厘米)。
3. 壓住讓寶寶夾緊1~2分鍾。
4. 取出肛溫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5. 肛溫所測溫度=寶寶當時體溫。
6. 寶寶若有拉肚子情形不適合測量肛溫。
Part 4 就醫停看聽
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更何況對於外界病菌的抵抗力較弱的寶寶。建議媽媽除了以正常心面對寶寶生病外,也要明白一套完整的看病步驟。
就醫前
針對發燒寶寶,建議媽媽可以先做點功課,以幫助診斷更有效率。
1. 體溫趨勢記錄。
2. 其他症狀說明。
3. 若有腸胃不適,需觀察便便狀況。
4. 若起疹子,需觀察它的發展趨勢(例如從何處開始、顏色、大小等)。
就醫後
看過醫生以後一定要確實遵照醫生的照顧建議以及服用葯物,寶寶才會盡快好轉,千萬別任意減葯或停葯。
有時候醫生也不是看一次就會好,以下情況是需要立刻回診的喔!
1. 持續發燒不退。
2. 出現就醫時的其他症狀。
3. 發抖。
4. 皮膚出現不正常狀態。
5. 眼睛有變化(變紅、發黃等)
如何確葯到病除?
我們都希望葯到病除,所以用葯須知也是每位家長必須留意的事情。以下是大家在就診,以及領葯、服葯時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就診時
詳實告訴您的醫師或葯師:有無葯物過敏經驗;家族有無特殊體質或遺傳疾病。然後病人須遵照醫師指示,在正確時間及正確期限內吃正確的葯,且劑量要正確,同時要在醫師指定的時間回醫院檢查。
領葯時
當場仔細核對資料:病人的名字;葯物的名稱;葯物的劑量;用葯的時間(如一天3次、飯前、睡前、需要時使用等);使用的方法(如口服、肛門栓劑、外用葯膏、針劑等)。
服葯時
一般小孩和嬰幼兒的退燒葯劑型態有:口服錠劑(通常磨成粉狀了)、口服水劑、肛門栓劑等三大類,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意識不清或痙攣發作時不可使用經口投葯的方式。
2. 為嬰兒授乳時,最好不要將葯物放入牛奶中,以免日後嬰兒討厭喝牛奶,而且一旦牛奶沒有喝完,便無法達到所應該服用的葯量。
3. 用湯匙、注射器、葯杯服用時,應事先測定並確定其容量。
DIY退燒法
沐浴 體溫若在38℃左右,或未達醫囑的服用退燒葯時,媽媽可以用溫水,以擦拭或淋浴的方式為寶寶降體溫。但切勿使用酒精擦寶寶身體退熱,酒精散熱過快,寶寶會發抖甚至抽蓄,恐有危險。
睡冰枕 寶寶發燒需要多休息,可以准備兒童專用的冰枕,在包裹毛巾之後給寶寶當枕頭睡。除了閱讀使用說明,還要知道冰枕不要直接接觸到寶寶的頸部以下,以及使用中是否有嗜、昏睡的情況發生。
使用退熱商品 若是輕微的發燒或已有服用醫師退燒葯,在二次用葯之間仍想退熱亦可使用市售退熱貼等,但使用之前最好先詢問醫師。通過皮膚吸收,確實可達退熱效果,但因受使用面積限制,建議輔助使用。
『陸』 兒子(4歲)在韓國發燒,去葯店店員給了這種葯,見效比較明顯但是有反復,請問這是什麼葯是否有沒有中
解熱 鎮痛的
『柒』 韓國首爾孩子發燒哪裡看病
你家附近的兒科診所,或者醫院急診。
『捌』 發燒了怎麼辦
臨床上的發熱有好多種,
阿司匹林、撲熱息痛都可以作對症治療,暫時降低體溫以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一些抵抗力好的人吃幾片就可以好了。關鍵還是要找出原發病,比如細菌感染引起的就要加用對其敏感的抗生素類葯物,病毒(比如流感)引起的就要作相應的補液、對症支持治療。總之,發熱不是小問題,特別是小兒和年老體弱者,一定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燒,它是患病時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患病發燒時,由於體溫升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胃腸道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減退,所以一個人發燒時會發生營養消耗增加與消化功能減弱的矛盾。無論是服用退熱葯還是自然退熱,都是以出汗的形式來實現的,人體在發汗散熱的同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及鹽分。因此,發燒時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營養物質,此時的飲食原則首先是供給充足水分,其次是補充大量維生素,然後才是供給適量的熱量及蛋白質,且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特別應注意以下六忌有:
一忌多吃雞蛋:雞蛋所含營養的確豐富,但不宜在發燒期間多吃雞蛋,這是因為雞蛋內的蛋白質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症狀,並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
二忌多喝茶:喝濃茶會使大腦保持興奮的狀態,且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使患者體溫升高、煩躁不安。同時,茶葉水會影響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葯物的療效。
三忌多喝冷飲:如果是不潔食物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導致的發燒,胃腸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飲會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惡化而危及生命。
四忌多食蜂蜜:發燒期間應以清熱為主,不宜滋補。蜂蜜是益氣補中的補品,如果多服用蜂蜜,會使患者內熱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還容易並發其他病症。
五忌多食辛辣:由於體溫升高,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在此情況下亂吃薑、蒜、辣椒之類的溫熱辛辣食品,會以熱助熱,加重病情,不利於退熱與早日康復。
六忌強迫進食:有些孩子發燒時,家長往往認為發燒消耗營養,不吃東西那就更不行了。於是,他們強迫孩子進食,有的還拚命給孩子吃高營養食物。其實,這種做法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促進食慾,而且還會倒胃口,甚至引起嘔吐、腹瀉等,使病情加重。
+++++++++++++++++++++++++++
發燒飲食六忌
一忌多吃雞蛋:發燒期多吃雞蛋,因雞蛋內的蛋白質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肌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症狀,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
二忌多喝茶:喝濃茶會使大腦保持興奮的狀態,且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使患者體溫升高,煩躁不安。同時,茶葉水會
影響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葯物的療效。
三忌多喝冷飲:如果是不潔食物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導致的發燒,胃腸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飲會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惡化而危及生命。
四忌多食蜂蜜:蜂蜜是益氣補中的補品,如果多服食蜂蜜,會使患者內熱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容易並發其他病症。
五忌多食辛辣:吃薑、蒜、辣椒之類的溫熱辛辣食品,會以熱助熱,加重病情,不利於退熱與早日康復。
六忌強迫進食:有些孩子發燒時,家長往往認為發燒消耗營養。於是,他們強迫孩子進食。其實,這種做法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促進食慾,而且還會倒胃口,甚至引起嘔吐、腹瀉等,使病情加重。
『玖』 感冒後發燒,第3天開始憋的上.
你好,這位朋友,你的為題我來給你回答 。
據你的症狀描述,你是屬於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是一般的普通的感冒。要吃抗病毒類的葯 ,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治療發燒氣短的不適。如果發燒超過了39度,一定要去輸液,吃葯是抗不住的。常用的抗病毒葯 就是病毒靈,或者利巴韋林也可以。一定要和感冒葯 結合起來服用。如果還有疑問,請繼續咨詢。
謝謝,祝你早日康復
『拾』 發燒了怎麼辦
發熱是人體抵抗力增強的表現,它是白細胞在呑噬和清除人體內的病毒、細菌、毒素和體內垃圾時所發出的集結信號,發熱時人體的血流速度加快,可讓白細胞在體內快速集結到病患處,有利於清除病毒、細菌、毒素和垃圾並使其動作加快,這對人體是有利的,同時這種活動可以使人體產生抗體,增加以後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臨床上我們不主張病人亂使用退熱劑,原因是:假如人體此次生病需要發熱24或48小時才能完成它的這次修復任務時,你使用退熱劑阻止了它的發熱,實際上它沒有完成任務,所以休息一段時間後它又會重新再次發熱來繼續它沒完成的工作,你如果反復阻止,它就會反復發熱。實際上等於你把它必須完成任務的工作時間給分開拉長了,直到它完成任務為止。所以最好別阻止它發熱。這是人體的自身保護反應也是排毒反應。沒有什麼可怕的,發熱是人體抵抗力增強的表現,難道人體自己會害自己嗎?我們人體的每一種功能都是處於保護自己而產生的,所以它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的危害!只有當它完成任務後體溫就會自動降至正常。
生病期間飲食清淡,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或者發物,比如:雞蛋等,那樣會引起發熱更高。注意室內要安靜,一定要讓患兒休息好,人體修復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恢復的快。室內空氣要新鮮,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小時,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多喝白開水或蔬菜水果汁,是有利於出汗和排尿,促進毒素排出。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以免再次著涼。治療上可以用一點清熱解毒的中成葯,比如: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等,只要1選擇種即可。讓疾病自然恢復才是良策。通常每次生病均在7天左右,這與人體的生物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