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元帥有多少人

菲律賓元帥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6-09 11:18:30

㈠ 麥克阿瑟將軍的簡介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國軍事家、政治家。

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晉升為上校並前往法國參戰。1919年6月,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二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對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後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1952年,參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但未勝出。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膽結石去世,享年84歲。

麥克阿瑟將軍的人物評價

麥克阿瑟將軍為我國利益所做的貢獻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他把我國從投降後的混亂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來,並把它引上了恢復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牢牢紮根。對麥克阿瑟參謀長,我只有贊揚。他完全懂得為國防發展一支統一戰斗部隊的需要。他主張進步,但並不激進。他勇於向上級發表他的正確意見這一點是令人欽佩的。由於他的參謀部處事英明,他贏得了陸軍和全國的完全信任。

㈡ 菲律賓軍銜

元帥:菲律賓元帥(只在戰時授予)
將官:上將、中將、上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士官:軍士長、大士、中士、少士
列兵:一等兵、二等兵

㈢ 這三人是誰急求

巴頓、麥克阿瑟、隆美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五星上將,菲律賓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麥克阿瑟他桀驁不馴,是一個十足的狂 人。在太平洋戰役初期美軍一敗再敗,投降事件接連不斷,唯有麥克阿瑟還在戰斗。1942年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離開時他發誓:「I shall return.」(我會回來的。) 1945年2月5日,麥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馬尼拉。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美國陸軍第一劍客,美國第一勇士,美國裝甲兵第一人(創始人)。巴頓號稱「鐵膽將軍」。巴頓將軍投注在軍事領域 。巴頓無疑是一代名將。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正如駐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戰後所指出的: 「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象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象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恐怕是德國二戰時最著名的將領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幾乎忘記他納 粹將領的本質。但他的驕人戰績並不能彌補他在戰略決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戰術巨人,戰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樣矮小。它不同於納粹其他將領,他是唯一一個被戰爭雙方都奉為英雄。在生前身後他都榮譽不斷。由於隆美爾曾經參與反納 粹活動,又在德國民眾中有巨大影響,戰後又由於冷戰的需要,隆美爾被戰勝者加以利用,所以說呢,他死後,仍然殊榮不斷。其名著《步兵攻擊》。

㈣ 麥克阿瑟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使他在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
在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
在光明的勝利中,仍能保持謙遜溫和。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主啊!懇求塑造我的兒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
引領他認識你,同時讓他知道,
認識自己,才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that fail.

主啊!我祈求你,
不要使他走上安逸、舒適之途,
求你將他置於困難、艱難和挑戰的磨練中,
求你引領他,使他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
並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跌倒的人。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求你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
並有遠大的目標;
使他在能指揮別人之前,
先懂得駕馭自己;
當邁入未來之際,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主啊!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
我還要祈求你賜給他足夠的幽默感,
以免他過於嚴肅,還苛求自己。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懇求你賜給他謙卑的心,
使他永遠記得,
真正的偉大是單純,
真正的智慧是坦率,
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如此,我這作父親的,
才敢低聲說:「我沒有虛度此生。」
阿們!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 麥克阿瑟將軍

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生於美國堪薩司州的一個陸軍軍營中,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勛章,是菲律賓群島首任軍事總督。1903 年麥克阿瑟以第一名姿態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他的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麥克阿瑟將軍曾出任美國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迫使日本全面投降,並在盟軍控制的日本,擔任軍事總督。

麥克阿瑟將軍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駐扎菲律賓期間,寫下了這段題為「塑造我兒子」的禱告詞,這段禱告詞,是在他逝世後由他的家人公布於世的,從中我們看到這位外人看來如此有能力的將軍,在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真神面前,是如此的謙卑,他將兒子的成長交託在主的手中,求主塑造他的兒子。在禱告中,他沒有為兒子求高官、求發財,他只求神讓他的兒子更深地認識神,求神塑造兒子的品格。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㈤ 新中國十大元帥的故事

劉伯承
1892年生,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1914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辛亥革命時期從軍,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國、護法戰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級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軍大學副校長,中央援西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 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1982年後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國家和軍隊領導職務。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曾獲得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故事

「狹路相逢勇者勝」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別山。25日夜,當劉伯承率野戰軍指揮部和第六縱隊到達汝河北岸,准備渡河時,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敵吳紹周的八十五師佔領了。河上船隻,已被敵人搜砸一空。這時,在後面尾追野戰軍的3個師,距汝河北岸僅五六十里。情況尤分緊急,真有「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之勢。

此刻,劉伯承把指揮部前移到六縱司令部。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間小屋裡,召集六縱幹部舉行緊急會議。

屋裡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沉默的劉伯承,微微抬起了頭,用他分外沉著、安詳的眼光巡視了每張焦急的面孔,他開了口:「同志們!情況確實嚴重,我們已經聽到追擊我們的敵人的炮聲了!如果讓後面敵人趕到,把我們夾在中間,不僅影響戰略躍進,而且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說到這里,他的聲調變了,堅毅有力地說:「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他用拳斗撞擊著桌面,更高聲地重復著:「現在要用進攻的手段來對付進攻的敵人,狹路相逢勇者勝!同志們明白嗎?從現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要從敵人的陣地上打開一條血路沖過去!只要我們堅決勇敢,不怕犧牲,就一定能打過去!」

政委鄧小平點了點頭說:「我同意司令員的意見,我們就是要用頑強的戰斗作風,把敵人壓垮,壓倒,叫他讓路!」

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進攻命令,通過電話立刻傳遍了整個部隊。午夜12點,部隊開始行動。劉伯承和鄧小平親自來到河邊,具體指揮強渡。

六縱隊指戰員英勇奮戰,終於在天亮前殺開了一條血路,突過汝河,佔領了南岸陣地。但整個形勢仍很緊張。敵人像輸紅了眼的賭棍,企圖奪回陣地,堵住口子,阻止大部隊渡河。擔任打開道路、副食全軍渡河的前衛團,遭到了敵炮火的猛烈轟擊,炮彈不時地打到團指揮所的院內。

這時,劉伯承、鄧小平突然來到指揮所。前衛團指揮員擔心首長的安全,勸他們躲開敵人的炮火,他們沒有理會,蹲在院子里,攤開地圖,仔細地研究起來,敵人炮火更加密集,劉伯承一邊看著地圖,一邊詳細地詢問前衛團指揮員是如何部署兵力的,甚至連一些技術上的細節也查問到了。

平時,部隊指揮員都非常喜歡劉伯承這樣提問題,可這會兒,因為擔心首長的安全,他們確實有些不耐煩,急得搓手跺腳。劉伯承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嚴肅地說:「同志啊,不是我信不過,而是你們的任務太重要了!現在,還不能松勁,敵人的反擊很猛,能否保住陣地,可是關繫到全軍的命運啊!」

劉伯承、鄧小平親臨前衛團指揮作戰,給部隊指揮員極大的鼓舞,各級指揮員身先士卒,經過整整一夜的拚殺,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腳,而且還不斷擴大,在敵陣中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使後面的大部隊和直屬機關在尾追之敵趕到之前,全部渡過了汝河。

強渡汝河後,劉伯承又指揮部隊徒步涉過淮河,率大軍進入了大別山區。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尖刀插進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心臟,把人民解放戰爭的車輪開到了國民黨統治區

劉伯承的辦學公式

南京軍事學院的一些老教員、老學員經常談起這個公式——楊得志+羅哈里斯基+麥克阿瑟-「戈爾洛夫」=X?,其實,這個劉伯承辦學公式里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當然,在描述之前,應該稍加註釋。

楊得志,1928年參加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團長、旅長、師長、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是著名的戰將,入學時為華北軍區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入學後不久,即赴朝作戰,先後任十九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

羅哈里斯基,即H·A·韋廖夫金—拉哈爾斯基,蘇軍中將。1941年8月至1994年6月,任蘇軍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在軍事學術上有較深造詣。時為蘇軍總顧問,率20多位蘇軍顧問駐南京軍事學院。

麥克阿瑟,1903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39歲時任西點軍校校長,典型的「西點式」軍人 。歷任駐菲律賓美軍兵團司令、總司令。1941年任遠東軍總司令,1945年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盟國駐日本佔領軍總司令。1950年侵朝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總司令」。

「戈爾洛夫」,我國在40年代翻譯的一個蘇聯劇本《前線》中的主人公,是一個盲目自大,保守落後的典型人物。40年代初,延安曾多次上演這個話劇,在觀眾中有較大影響。這個公式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楊得志——在這里代表「我」情。因為楊得志是由軍事學院調往朝鮮前線的,是將學院教學與戰爭實際聯系起來的橋梁。以我為主,就是從我軍實際出發,為我軍建設服務。

羅哈里斯基——在這里代表「友」情。吸取蘇軍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作為軍事教學的參考。

麥克阿瑟——在這里代表「敵」情。即將朝鮮半島的敵情與軍事學院的課堂教學緊密聯系,運用最新軍事住處輔助教學,有針對性地研究美軍裝備、編制、指揮、作戰等問題。

「戈爾洛夫」——在這里代表保守、落後、機械,也可以說是教條主義的形象化。其意自明,不必贅述。

㈥ 你對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巴頓,朱可夫,隆威爾,麥克阿瑟,蒙哥馬利等元帥或將軍知多少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1959),美國陸軍上將,戰略家。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一戰中任作戰處長、軍參謀長。戰後曾任潘興將軍的副官、本寧堡步兵學校副校長。二戰期間任陸軍參謀長,主持制定和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美軍和美英聯軍的重大戰役計劃。1944年12月晉升五星上將。戰後曾任國務卿和國防部長。

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陸軍五星上將。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後在步兵團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參與坦克部隊的訓練工作。戰後,畢業於指揮參謀學校、陸軍軍事學院,1933年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隨麥克阿瑟去菲律賓任助理軍事顧問。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任陸軍參謀部戰爭計劃處長、作戰處長,主張美國應以歐洲、大西洋為主要戰略方向,主力應集中使用於歐洲戰場。1942年任歐洲戰區美軍司令,同年11月起先後任北非和地中海盟軍總司令,指揮盟軍在北非、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本土登陸。1943年12月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揮美英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向德國本土進軍,12月晉升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善於把多國的龐大武裝力量合為一體,協同行動。德國投降後任美國駐德國佔領軍司令。1945年11月任陸軍參謀長。1948年2月退役後,一度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1952年出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53~1961年任總統,任內大力擴大核武器生產,加速發展戰略空軍,推行「大規模報復戰略」。著有《遠征歐陸》(1948)、《受命變革》(1963)等書。

喬治·巴頓(1885年——1945年),美國著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北非、地中海和歐洲戰場屢建戰功,被譽為「血膽將軍」。

1885年11月11日,巴頓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父親和祖父都畢業於私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從事軍人職業。巴頓在少年時就學會了騎術,19歲被保送進入西點軍校接受高等教育。因數學成績欠佳,多讀了一次一年級,但巴頓依然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註定的偉大人物,所以,他經常鞭策自己:要變成要人,受人賞識,受人喝彩。他熱愛體育運動,對足球、田經、擊劍等都很擅長,特別是擊劍方面頗有盛名,並認為「這是最好的宣傳。」在這種出人頭地的心理和目的的指導下,他不斷發奮圖強,從不懈怠。他曾在寫給父母的信中說:「只要今天我能偉大則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頓把傑克遜的一道訓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讓恐懼左右自己」,他認為這是軍人能夠勇猛無畏的根本因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雖然勇敢,但在危險面前並非毫無顧慮。於是他經常有意地鍛煉自己,向恐懼心理挑戰。

1909年巴頓從西點軍校畢業後,被派往芝加哥附近的薩里州堡的一個騎兵部隊服務,任命為少尉。1910年,他與比阿特麗絲結婚,比阿特麗絲是麻省富商之女。婚後生活幸福美滿,生有一男一女。1911年,巴頓被調到華盛頓附近的梅葉堡服務,這是他一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在這里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他曾臨時充任過陸軍總參謀長伍德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的侍從官。

1912年,奧林匹克項目中增加了一項叫做現代五項全能運動的軍事項目。1915年,巴頓自費到斯德哥爾摩去參加比賽,拚命去奪取勝利,憑借頑強的毅力,他終於在43名競賽者中獲得了第5名,成為美國正規軍中表現最出色的一個。隨即,他到法國去旅行,按其夫人比阿特麗絲的說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頓卻以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騎兵學校深造劍道。這種努力使他獲得「劍道大師」的頭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要去法國參戰的請求未被批准,便調往布里斯堡,在潘興指揮下的第八騎兵團任職。在這里,他的軍事生涯達到了第一個高峰。1916年,他隨潘興到墨西哥干涉農民革命,頗出風頭,得到潘興的賞識,成了潘興的副官和親信。1917年4月17日,巴頓隨潘興到了法國。他感到在將軍的參謀部里工作雖然很榮幸,但這里卻與墨西哥大小相同,在美國遠征軍龐大而復雜的機構中,巴頓不僅幹不成大事,還顯得十分拘束。9月初,巴頓去見潘興,請求調到戰斗崗位上去。此時,正值潘興要設法組織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之際。他對巴頓說:「我提出兩個職位供你選擇,一個是去指揮一個步兵營,一個是去組織坦克部隊。」巴頓選擇了後者。

巴頓作為第一個奉派參加坦克兵種的美國軍官,首先去參觀了英法兩國的坦克訓練中心,以便使自己熟悉此種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後寫出一份詳細的報告,他當時的主要思想還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便突破對方防線。1918年初,巴頓在南格里斯開辦了一所訓練坦克、戰車人員的學校,並用當時法國的輕型坦克將其所訓練的人員編成一個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為中校。在聖耶布爾會戰中,巴頓率領兩個坦克營參加,表現出勇往直前的精神。戰後獲得勛獎,由中校晉升為上校。1919年,巴頓凱旋迴國,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訓練中心。在那裡,他結識了西點後期同學艾森豪威爾,兩人對任何將裝甲兵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機動兵種,進行了見解一致的討論,然而1920年的國防法案改組了美國陸軍,把裝甲兵的位置擺在步兵之下,並降低了正規軍官的軍階。巴頓被降到少校,回到騎兵部隊任職。之後的20年間,巴頓在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擔任過十幾個不同的職務,並被送入騎兵學校,指揮學校和陸軍大學深造。

1940年7月,55歲的巴頓回到裝甲兵,出任第2裝甲師的裝甲旅長,不久升任第2裝甲師的少將師長。1942年初,美國宣布正式參戰,巴頓便升任為第1裝甲軍軍長。由於他熟讀兵書,精通戰史,對富勒、利德爾·哈特、吉德里安等提出的新的作戰理論也還比較了解,所以,他對裝甲兵在作戰中的運用有獨特見解。隨著戰爭的發展,巴頓預見到美國軍隊有被派往北非和中東作戰的可能,便在美國南部開辦了一個沙漠戰地訓練中心,對其人員進行嚴格的訓練。7月間,在決定執行「火炬」作戰時,巴頓被選派充任美軍戰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佔領了法屬摩洛哥,並擔任了駐摩洛哥的總督。1943年2月,在突尼西亞戰場上,軸心國軍隊在隆美爾的指揮下發動反攻,美國第2軍潰敗,艾森豪威爾立刻調巴頓接管第2軍,挽救突尼西亞敗局,並授予恢復美軍士氣的重任。巴頓到任後,即下令整頓軍風軍紀,規定每個軍人必須隨時戴鋼盔、扎綁腿,連護士也不例外。不到一周,即把他的戰斗精神貫注到部隊之中,在他的指揮下,該軍在以後的作戰中勇猛頑強,戰績卓著,與英軍配合殲滅德意北非軍隊25萬人。巴頓被士兵稱為「頂呱呱的鼓氣人」。不久,他升任中將,把軍長的職務交給了副手布萊德雷。7月調任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官,在英國亞歷山大將軍的指揮下,配合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在義大利的西西里登陸,攻佔了巴勒莫等地。巴頓作風粗魯,曾因兩次毆打士兵引起美國軍內和國內輿論的反對,在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人的保護下才倖免撤職。

1944年1月,巴頓乘飛機離開非洲,前往英國接受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在這之前,因為毆打士兵的事件,許多人是反對把一個集團軍交給巴頓的,但艾森豪威爾深知巴頓的戰術天才,還是選擇了他。巴頓到任後,便進行「大君主」作戰的一系列計劃准備工作。戰役開始,聯軍地面部隊在蒙哥馬利統一指揮下,布萊德雷的部隊於6月6日登陸並確保了灘頭陣地。盟軍在這次戰略性戰役中共出動各型艦艇9000餘艘,飛機1.37萬余架,總兵力達287萬餘人。巴頓的部隊於7月集結在柯騰丁半島上。為了打破在灌木牆地區的戰爭「靜態」,7月25日開始發動「眼鏡蛇」作戰。這個突破性的作戰,很適合巴頓的軍事天才。其實,這個突破性的作戰計劃正是受到巴頓1944年設計的一系列大膽計劃的影響而做出的。這個計劃的實施,導致了「霸王」作戰名垂青史的勝利。

「霸王」計劃開始執行,巴頓的任務本身是向西攻佔不列坦尼地區,但是,他的進攻精神和運動戰速度終於把局部的突破變成了全面性運動戰,迫使德軍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頓指揮的部隊已經向魯昂進擊,佔領了雷恩,抵達富熱爾,並繼續向瓦恩挺進。但是艾森豪威爾對巴頓的戰績和創造的良機並不興奮,認為這只不過是早熟的果子。他感興趣的是果斷而持續地進攻地維爾周圍的中央戰區的陸軍,並將其消滅,使之無法退卻到齊格菲防線。巴頓理解最高統帥的意圖,拚命地進攻。經布萊維雷同意,8月13日進攻到阿金坦一線,三天之後向東進至寒納河,堵住了殘余德軍的退路。隨即,聯軍再次發動進攻,巴頓趨向巴黎與奧爾良之間的缺口。他用半個裝甲師作矛頭,一路不停,8月底到達繆斯河上。9月間,在補給和燃料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渡過莫斯里河並攻佔南錫。10月停止進攻一個月,11月8日,再度進攻,不久即進至齊格菲防線。12月22日,他帶領三個軍向巴斯通進攻,與被困的美國傘兵師會合。接著,又經過一個月的進擊,搶先渡過萊茵河,長驅直入德境。此時,德軍已全面崩潰,不久,聯軍便與蘇聯軍隊會師。這時,巴頓已是四星上將。

歐洲戰場結束後,巴頓由於反對肅清納粹餘孽政策而引起軒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到有名無實的15集團軍充當司令官。在這里,開始了他的戰史寫作任務。

1945年12月9日,也就是巴頓預定退休返回美國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車禍中負傷,經醫治無效,於 12月22日死去。

巴頓是美國歷史上頗具個性的一位將領。他熱衷戰爭,為此熟讀兵書,鑽研軍事歷史;他思想敏銳,對新技術和兵器及其在戰斗中的運用刻意探求;但由於在戰略特別是政治戰略上的淺見,作風的粗暴與驕浮,他備受非議,即使在戰時也是幾經沉浮。盡管如此,他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生於斯特列爾科夫卡村(在今卡盧加州朱可夫卡區)農民家庭,俄羅斯人。

1918年參加紅軍,在騎兵服役,先後任排長和連長,參加過察里津保衛戰。

1919年加入共產黨。

1920年畢業於騎兵訓練班。歷任騎兵營長、副團長、團長和政治委員。

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指揮員訓練班。

1930年任騎兵旅旅長。

1931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1933—1940年先後任頓河哥薩克第四騎兵師師長、第三騎兵軍軍長、第六騎兵軍軍長、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曾在哈勒欣河指揮對日軍作戰。

1940年6-12月任基輔軍區司令,參加了蘇芬戰爭,同年升為大將。

1941年1-7月任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人民委員兼蘇軍總參謀長。

1941年6月起為蘇軍統帥部成員。同年10月任西方面軍司令,指揮保衛莫斯科戰役。

1942年8月任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人民委員和副最高統帥,10月任最高統帥部代表,統一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指揮沃爾霍夫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

1943-1944年先指揮烏克蘭第一和第二方面軍進行科爾松-謝甫琴科戰役,後又指揮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在白俄羅斯作戰,把德國法西斯軍隊逐出蘇聯國土。

1944年11月起指揮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追擊德軍,於1945年5月攻克柏林,5月8日代表最高統帥部接受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

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任駐德蘇軍總司令和德國蘇軍佔領區最高行政長官。

1946年-1955年先後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敖德薩軍區和烏拉爾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

1955年2月至1957年10月繼布爾加寧任蘇聯國防部長。

1941年-1946年為聯共(布)中央候補委員。

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

1953年7月起為蘇共中央委員。

1956年2月至1957年6月任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

1957年6月-10月任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

1957年10月因他企圖「取消黨、黨中央和蘇聯政府對武裝部隊的領導和監督」,被解除黨、政、軍一切領導職務。

1937年12月至1958年3月為第1-4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1958年3月退休,1974年6月18日病逝。著有《回憶與思考》。

㈦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雙方陣營


波蘭、英國、澳大利亞、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紐西蘭、英屬印度、南非聯邦、加拿大、丹麥、挪威、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南斯拉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美國、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中國、瓜地馬拉、古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衣索比亞、伊拉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伊朗、賴比瑞亞、秘魯、羅馬尼亞、匈牙利、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智利。 義大利王國、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在退出軸心國陣營之後也加入了同盟國。 阿道夫·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國社黨(縮寫音譯為:納粹黨)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和頭號戰犯。世界近代歷史上俱有舉足輕重影響的人物。著名演講家、政治家和冒險的軍事家、心理學家。
東條英機,日本陸軍大將,第40任首相。昭和天皇最忠誠和最愚魯的手下,長於行動,短於思考。在關東軍有剃刀將軍之稱,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為上等兵東條。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有力推動者,1944年因指揮無能被解除一切職務。
墨索里尼,義大利王國政治家、獨裁者,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1925年獲「Il Duce(領袖)」稱號,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間實施獨裁統治,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後被迫下台。但隨後擔任了德意志第三帝國扶持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領袖。直到1945年4月28日被共產黨游擊隊處死於義大利王國科摩省的當戈。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俗稱小羅斯福,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受民眾期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任職長達12年。他是身殘志堅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在戰爭期間將美國工業完全投入戰爭軌道,並且積極推行了《租借法案》援助其他盟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斯大林,原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對二十世紀的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在1939~1941年期間,他曾經充當了希特勒的盟友和幫凶,但他在德意志第三帝國於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體現出的堅韌不拔幫助蘇聯人民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並且反敗為勝。
蔣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歷任中華民國黃埔軍校校長、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帶領中國(國統區)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勝利。 同盟國陣營
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元帥,朱可夫歷任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兼蘇占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等職。朱可夫在蘇德戰爭時期,曾活躍在各個重要的戰場上,出色地組織和指揮了許多有聲有色的重大戰役。哪裡情況緊張,戰事危急,那裡就會出現他的身影。他不但為打敗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其卓越的指揮藝術也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軍事學術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被稱作是蘇德戰場的救火隊員。斯大林對朱可夫說過:「你就是我的麥克萊倫」!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曾任潛艇艇長、大隊長。1922~1923年在新港海軍軍事學院學習後,歷任主力艦隊和美國艦隊助理參謀長、海軍後備役軍官訓練團團長、潛艇部隊長、後備役驅逐艦部隊長及巡洋艦長。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當時,珍珠港內幾乎沒有一艘完好的艦船,士氣低落到極點。在國家危難之際,56歲的尼米茲臨危受命。尼米茲一到任,就表明對全體參謀人員的依賴,勉勵大家振奮起來,使遭重創的太平洋艦隊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了自信心。而期果斷使用航母作戰使得美海軍度過危機。他力挽狂瀾重創日海軍,成為美海軍永不隕落的將星!就連美國的最大級別航母也使用它的名字命名的。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五星上將,菲律賓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麥克阿瑟他桀驁不馴,是一個十足的狂人。在太平洋戰役初期美軍一敗再敗,投降事件接連不斷,唯有麥克阿瑟還在戰斗。1942年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離開時他發誓:「I shall return.」(我會回來的。) 1945年2月5日,麥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馬尼拉。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五星上將,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艾森豪威爾是美國10位五星上將中晉升最快的,不同於其他的二戰名將,他沒有指揮過旅、師、軍、集團軍等軍事單位,而是直接擔任總司令。一直以來他都是在各級單位擔任參謀長的職務,為他積累了充足的經驗。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艾森豪威爾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繫上極具才能。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美國陸軍第一劍客,美國第一勇士,美國裝甲兵第一人(創始人)。巴頓號稱「鐵膽將軍」。巴頓將軍投注在軍事領域 。巴頓無疑是一代名將。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正如駐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戰後所指出的: 「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象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象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紅軍元帥(1944),波蘭元帥(1949)。白俄羅斯方面軍總司令,兩次榮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英雄稱號,獲得列寧勛章7枚。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參與指揮過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會戰,以及白俄羅斯、東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等戰役,顯示出卓越的指揮藝術和統帥才能。他善於運用各項軍事原則,蘇軍中常常流傳的一句話是:「遇到困難的戰役時,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則是羅科索夫斯基。」事實也正是如此,幾乎每次會戰中,羅科索夫斯基的方面軍總是率先突破敵人防線的部隊。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是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由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2002年,蒙哥馬利被英國BBC評選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之一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元帥(1944),軍事統帥、軍事家,二戰中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之一。他在軍事上所具有的敏銳而正確的直覺是罕見的。他擅長步炮協同作戰,能把強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進攻完美無缺地結合起來。他在1943年後打出了一系列經典的攻擊戰。而且作為政治委員出身的他,在激勵士氣、思想工作等方面有著朱可夫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他最終沒有獲得解放柏林的榮譽。安德魯·布朗·坎寧安Andrew Browne Cunningham(1883一1963),英國第一海務大臣,海軍元帥。1898年參加皇家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任驅逐艦艦長,1938年任海軍副參謀長。隨後任駐地中海艦隊司令。1940年指揮塔蘭托戰役,首開艦載機襲擊軍艦的先河。該戰役行動代號為「光榮的判決」1941年指揮攻擊馬塔潘角海戰,重創義大利王國艦隊。1942年任北非盟國遠征軍海軍總司令.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任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成為英國海軍最高領導。此後,坎寧安接連參與了數個重大戰略決策,包括諾曼底登陸戰,以及皇家海軍艦隊在太平洋的部署計劃等。 1945年獲聖殿騎士稱號,並進入上院;1946年榮獲功績勛章,並升到子爵爵位,1947年任愛丁堡大學校長。1951年,他出版了《一個水兵的生涯》。作為皇家總管大臣,他曾參加伊麗莎白女王1953年的加冕典禮。1963年6月12日,坎寧安在家中去世。
軸心國陣營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元帥。隆美爾恐怕是德意志第三帝國二戰時最著名的將領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幾乎忘記他納 粹將領的本質。但他的驕人戰績並不能彌補他在戰略決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戰術巨人,戰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樣矮小。它不同於納粹其他將領,他是唯一一個被戰爭雙方都奉為英雄。在生前身後他都榮譽不斷。由於隆美爾曾經參與反納 粹活動,又在德意志第三帝國民眾中有巨大影響,戰後又由於冷戰的需要,隆美爾被戰勝者加以利用,所以說呢,他死後,仍然殊榮不斷。其名著《步兵攻擊》。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斯坦因,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元帥。曼斯坦因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他提出的「黃 色計劃」使得德軍能在33天擊敗當時擁有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戰後著有《失去的勝利》
海因茨·馮·古德里安,德意志第三帝國陸軍一級上將,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裝甲兵之父,德意志第三帝國「閃擊戰」創始人。古德里安用他的裝甲思想和行動,幫助希特勒改寫了世界歷史。其從小酷愛軍事,13歲就進入軍校。他提出了高速坦克戰(即「閃擊戰」)的戰術,使得在戰場上德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古德里安提出的閃擊戰核心是:「以具有強大突擊和機動能力的快速機械化進攻部隊,集結大量作戰飛機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的重 炮,以向裝甲兵提供迅速,熾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突擊力量,並產生令人膽戰心驚的震撼,使敵人在驚愕中喪失鬥志,使敵崩潰而非全殲敵軍,由後續部隊完成清剿潰散敵軍!其畫像至今懸掛在德意志第三帝國裝甲兵軍營中!
卡爾·鄧尼茨(德語: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海軍指揮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潛艇艦隊總司令,之後又成為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海軍總司令,也是「狼群戰術」的創立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鄧尼茨受到希特勒的指明,成為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聯邦大總統和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出任此職位約20多天,之後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
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堅決擁護侵略擴張政策,支持並參與侵華戰爭;同時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企圖在美太平洋艦隊得到加強前以海上決戰的傳統戰法將其殲滅,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中遭慘敗。1943年4月18日在視察部隊途中,其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東條英機(東條英機/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ōjō Hideki,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日本首相(1941年-1944年),二戰甲級戰犯,侵略中國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重要罪犯之一。東條英機是昭和天皇最忠誠和最愚魯的手下,長於行動,短於思考,在關東軍因獨斷專行、兇狠殘暴有「剃刀將軍」之稱。
東條英機1940年7月任陸軍大臣,期間參與提出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口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於1941年10月任日本首相,並被授陸軍大將銜。任內參與策劃珍珠港事件,同時發動太平洋戰爭。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瘋狂侵略、踐踏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共計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數以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因戰爭後期日軍屢遭重創,於1944年被迫辭去一切職務。
1945年9月12日,自殺未遂,被捕入獄。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反人道罪等罪行判處死刑;12月23日被執行絞刑。

㈧ 麥克阿瑟是幾星將軍

1944年12月25日,晉升為五星上將

1897年6月,他成為西得克薩斯軍事學院的第一名畢業生。
年輕的道格拉斯榮獲了約翰斯頓主教所能頒發的最高學術獎——學院金質獎.
他為隊長的得克薩斯足球隊以堅不可摧名噪一時,在那個學校范圍,從來沒有任何足球隊能攻進他球隊的大門!
1899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西點軍校。他得了93·3分,第二名還不到80分。
1903年6月,以平均98.14分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並被破例授予上導尉軍銜。據說是歷年來西點學員所取得的最高成績.
1918年7月,率領「彩虹」師出征歐州。成為軍中歷史上最年輕中的准將!在殘酷的戰場上,不斷經歷死亡的威脅。最終獲得全軍中最多的勛章,包括銀星勛章和紫心勛章。
1919年6月,擔任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被人稱為「西點之父」。
1922年,前往菲律賓擔任駐菲美軍總司令。
1928年,擔任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在這次奧運會中,美國隊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1930年,出任陸軍參謀長。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成為當時軍隊中唯一的四星將軍。
1937年前往菲律賓擔任奎松的軍事顧問。成為菲律賓的元帥,亦是美軍中唯一被外國任職為元帥的人。
1941年7月,根據羅斯福總統的命令,被重新召喚服役,並擔任美軍遠東部隊總司令。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麥克阿瑟率部開始菲律賓保衛戰。
1942年,獲取國家的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勛章。
1942年4月18日,被任命為太平洋西南戰區司令.
1944年 反攻菲律賓.實現他:"我要回來"的諾言.
1944年12月25日,晉升為五星上將.
1945年8月15日,杜魯門總統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總司令.
1945年9月2日,作為"聯合國"代表,主持日本投降儀式.
1945-1950年,作為盟軍總司令和佔領軍最高指揮官,全面改造日本.
1950年7月8日,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在仁川實施登陸,朝鮮戰爭局勢發生根本性逆轉.在這里,將軍被證明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天才,仁川登陸是有史以來最高明、最大膽的戰略進攻。超過了諾曼底登陸."成功率大約是五千分之一"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除"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
同年回國,受到"萬人空巷"的歡迎.當麥克阿瑟的轎車經過時,人們向他瘋狂地歡呼,所拋扔的綵帶和紙屑共有2850噸,為上次歡迎艾森豪威爾時所達紀錄的4倍。
同時,國會為表達對麥克阿瑟的敬意通過一項決議,批准為他鑄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勛章,上面刻著他的肖像和下列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護者 菲律賓的解放者 日本的征服者 朝鮮的捍衛者。"
1962年5月2日,麥克阿瑟回到西點軍校,接受軍校最高獎勵--西爾維納斯』塞耶勛章.並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講.
現在隨便打開一本箸名演說錄都能找到,叫」責任一榮譽一國家」
此外,阿瑟將軍擁有兩枚紫心勛章(兩次負傷幾乎失明),五枚軍隊最高獎章——服務優異十字勛章。八枚銀星勛章(表明勇氣與毅力)。一枚空軍獎章.
一枚國家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勛章
全軍最多勛章的人。

麥克阿瑟的過人能力:

美軍中唯一被外國任為元帥的人
盟軍總司令
創造了歷史性的西點軍校最高分98。14分
美軍中最年輕的准將
1919年成為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使墨守陳規、面臨垮台的西點獲得新生,並被稱「西點之父」
1925年成為最年輕的陸軍少將
先後出任國內第3軍區司令和駐菲律賓美軍司令

美軍中最多榮譽勛章的人
出神入化的指揮大敗了日軍,將軍也因此成為五星上將(許多人認為是美國的裝備而非將軍的才能。這很可笑!當年日本敢於先進攻美國,是有必勝的信心與能力!開戰之初美國完完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特別是海軍,最大時日本對美國的優勢是三比一的艦隊!當時麥克阿瑟的軍隊無論數量質量,都要差於日本,很多時候,他的指揮都是孤注一擲,只能贏,輸就死路一條。美國能打勝,一個是尼米滋戰果歷害,一個是運氣(這連美國人都承認),一個就是阿瑟將軍的蛙跳戰略完全打得日本不知他的下一次出現的地方。)
五年時間就將日本從一個廢虛的國家改造成屈指一首的經濟強國(不可思義的政治才能)

還可以說他是作家,他流傳的《往事的回憶》,還有《軍事爆破》,被一些軍事學校定為指定的教材。
演說家,他的告別演說超過任何總統的國會演說。
西點軍校校歌是他創作。在西點,至今留下許多他當年所寫下的勵志詩詞。
學者,他的博學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從歷史的第一高分你應該相信他的知識在帶兵將軍來說,是出類拔粹的。
麥克阿瑟共懂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和英語五種語言!!知識名列第42師榜首。

㈨ 麥克阿瑟為什麼寧肯不要軍籍,也要留在菲律賓

1935年10月,麥克阿瑟帶著83歲的母親,以及艾森豪威爾等隨從,登上了前往馬尼拉的輪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希望羅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時間後再宣布解職令,畢竟四星上將比兩星少將更讓他覺得風光,總統答應了。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就在麥克阿瑟一行人等,還在奔赴馬尼拉的途中,羅斯福突然變卦,宣布了他的解職令。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只能以少將身份面對當地民眾,肩抗四顆將星的威武場面,只能是個夢想了。



他要在有生之餘再經歷一次戰爭,這是對軍人職業最好的詮釋。麥克阿瑟與奎松商量後決定,辭去美軍職務,繼續擔任菲律賓政府的軍事顧問。從事後看,他的這一決定是正確的,盡管也曾灰溜溜地逃離菲律賓,但最終經歷了戰爭並凱旋而歸。

從某種角度看,菲律賓就是麥克阿瑟的“福地”。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㈩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人物

本間雅晴(HonmaMasaharu,1887年11月27日—1946年4月3日),生於日本新潟縣,日本帝國時代陸軍中將,二戰戰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期,日本陸軍大學27期,曾留學英國牛津大學,能說英語,愛看西方電影,在戰爭期間作畫、寫詩,有「詩人將軍」的綽號。
太平洋戰爭時,任第14軍司令官職為日本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指揮菲律賓作戰。戰後被聯軍軍事法庭以在菲律涉嫌屠殺16萬美、菲軍民起訴,宣判為甲級戰犯,於1946年4月3日馬尼拉郊外被槍決。本間雅晴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軍事理論家,但缺乏實際指揮控制力。戰爭結束前,他因職守不力而被撤職,被半拘留在日本本土,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其引渡至聯軍軍事法庭接受裁決。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1964)MacArthur,Douglas 美國五星上將。這是一個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戰爭中,他打的勝仗如同狼的捕獲量一樣多;盡管他也打過敗仗,然而,他卻把失敗的捕獵當作磨練自己技能、增添對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說他是一名笑對失敗、超然前進的將軍。他就是美國名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出身於軍人世家。1903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06~1907年任總統隨從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師參謀長、師長,在法國戰場作戰。1919~1922年任西點軍校校長。1928年任駐菲律賓美軍司令。1930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35年任菲律賓軍事顧問。1936年被菲律賓總統任命為菲律賓陸軍元帥。1941年7月任遠東美軍司令。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同年秋季開始對日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後以盟軍最高司令官名義,執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的任務。朝鮮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極力主張擴大朝鮮戰爭。因同H·S·杜魯門政府的全球戰略方針有分歧,1951年4月被撤職。
麥克阿瑟返回美國後曾在國會發表演講,繼續主張擴大朝鮮戰爭,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慫恿蔣介石反攻大陸等政策。美國國會亦曾舉行麥克阿瑟聽證會。1952年,麥克阿瑟企圖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後任蘭德打字機公司董事長,著有回憶錄《往事的回憶》。1964年4月3日,麥克阿瑟在沃爾特·里德陸軍醫院因病死去。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元帥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