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菲律賓一警察被公雞殺死,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件事情發生在菲律賓,在一些警察對菲律賓某地的非法斗雞活動進行搜查的時候,一名警察被一直公雞割傷造成股動脈流血過多而死。
祝福他的家人最後也能夠拿到工傷賠償,這樣對於他的家人也是一個補償,也更是一個安慰,祝福他們,所以也希望世界上的人們真的是少犯錯誤,這樣世界不僅安全,我們的社會生活也就會更加安全。
2. 斗雞的腳為什麼要帶刀片
讓對手更快的輸
3. 印度地下斗雞場出人命,一位斗雞主人遇刺身亡,事故原因為什麼令人驚愕
2月23日,印度地下斗雞場鬧出人命。一位名叫唐古拉∙沙提西的45歲男子,在試圖抓住驚恐的斗雞時,被自己綁在斗雞腿上約7厘米刀片劃破腹股溝,失血過多,送醫院途中死亡。
然而,這一血腥的打鬥場面,引起動物保護者不滿。1960年印度發布保護虐待動物法,斗雞明確列為非法活動。2018年,最高法院允許斗雞作為一種傳統運動存在,但不能攜帶利器及聚賭。普通百姓並沒有因此令行禁止,雞照斗,利器照上,賭資照出。不幸的是,自2010年一男子被斗雞腳上刀片劃破頸動脈死亡後,印度再次出現斗雞致死事件。
斗雞這項傳統運動可能還會在印度以非傳統的方式延續下去,不過,希望悲劇不再上演。
4. 斗雞打架時帶在腳上的是什麼
腳套,包住雞的拐用的,為了保護對方雞子防止拐傷雞,打瞎眼。淘寶有賣的,自己也可以做!
5. 如何看待菲律賓一警察被公雞殺死的事件
對死者感到惋惜,太令人匪夷所思了,斗雞的腳上還綁了馬刺,這些人斗雞的方法有些殘忍。這位菲律賓警察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斗雞的馬刺所刺,割傷流血送醫院不幸身亡,這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一件意外事故
斗雞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也是我們民間的一種消遣活動,但是我國的鬥技活動只是讓斗雞分出勝負,而沒有像菲律賓那麼殘忍。 現在我國對斗雞進行培育,讓它成為優質的肉雞也取得了成功,斗雞肉的脂肪含量低,瘦肉多,而且味道非常的美味。
6. 印度公雞逃離斗雞比賽時用刀刺死主人,斗雞在印度合法嗎
我們喜歡寵物也是能夠去理解的事情的了,就是說印度有主人,他在和自己的寵物在進行相處的過程之中,沒有想到的就是就是說因為失誤造成的死亡。而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就是說鬥技這種行為在印度上其實是非常不合法的。
而這也是大家同樣引起注意的,就是對印度而言他們在進行比賽的時候實際意識還是存在的相應問題,不然也就不會發生這樣事情的。所以這就告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進行注意。而只有這樣的話,也是大家從過去想像的。現在在印度而言斗雞比賽是非常違法的,如果還要去事發犯法的話,那麼發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有什麼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監護,所以對於這個事情的發生,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來,就是說對於這樣這個事情還是我們大家感覺到非常難以去想像和理性理解的了。同樣告訴我們怎麼樣對這個事情進行梳理和解決,說明大家都趨於非常操心的事情,什麼大家所能夠理解一個小小的錯誤,所以說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主要是要對這些行為進行處理。而這樣的話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些不好事情的發生,也說不定大家能夠去進行選擇和明白的。這就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要進行注意才可以的了。
7. 菲律賓警察在執行公務時是如何被公雞殺死的
一名菲律賓警察在執行公務時被公雞殺死的事件在網路引起了熱議,咋一聽來覺得不可思議,公雞在我們印象中是家禽,一隻公雞如何能殺死訓練有素的警察。殊不知,殺死警察的這只公雞不是普通農戶家裡養的,它是菲律賓人為斗雞活動專門飼養、經過訓練斗雞。斗雞活動是菲律賓特有的一種文化,菲律賓人把斗雞比作勇者,開展斗雞活動,觀看者可以對兩者雞下注,就跟球隊比賽下注猜測哪邊能贏,最後勝利的一方可以獲得下注收益,因為具備觀賞性和符合人們想藉此賺一筆的心態,因此斗雞活動能得到菲律賓人長期開展的原因。
因為斗雞活動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受到菲律賓相關部門的禁止。這名菲律賓警察在對非法斗雞活動突襲檢查中,警察捉起公雞因公雞腿上綁有鋒利的刀片,被公雞割破股動脈導致失血過多身亡。以下幾點是菲律賓警察被公雞致死的具體原因。
你對斗雞活動有何看法嗎?歡迎評論。
8. 菲律賓斗雞是什麼活動
在菲律賓,斗雞已有500年的歷史,斗雞場1000多個,成為城鄉人民尤其是中下層群眾最普遍的一種娛樂活動。由於它有賭博色彩,菲律賓政府立法規定每個市鎮只准開設一個斗雞場,並只能在周末和節假日開放。每個市鎮都有斗雞場,斗雞場設在專用體育館里,建築十分講究。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往觀看斗雞的人很多。
馬尼拉郊外的一個斗雞場,場內階梯式環形觀眾席足可容納千人。中央設斗雞台,1米半高,8米見方,台上鋪細沙土,四面圍以欄桿鐵絲網。場內雞鳴陣陣,賭博買標人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比賽即將開始,兩位雞主(馴養員)懷抱斗雞,踏上台來,相對而立。兩只雄雞羽色艷麗,健壯兇猛。雞主逐漸接近,懷中雄雞眼睛相對而視,似乎認准了對手。雞主又置雞於地上,用手緊緊控制住,兩只雄雞直立,昂首闊步跨向前,待它們逐漸走近,即將接觸之際,頓然又被拉開。如此反復幾次,雄雞被激怒了,鬥志激增。在其怒氣上升到一觸即發的程度時,雞主向高椅上的評判員示意,評判員便發出比賽信號。這時兩位雞主把自己的雞推向前,拉向後,然後松開手。只見兩只雄雞,怒氣沖天,頸羽直豎,伸頭向前,雙爪緊抓地面,目注前方敵雞。片刻,雙腿後蹬,身軀躍起,振翅沖向對手。在滿台沙塵中,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又啄眼睛,又蹬後爪,一起一落,羽毛紛飛。腳爪上系著的鋒利刀片閃閃發光,場面緊張而驚險。最初,甲雞失利,雞主抱雞少休,飲以清水,繼續拚鬥。後來乙雞失利,雞主也抱雞稍息。最後決斗,兩雞主遠避旁觀,戰斗愈加激烈。但見飛騰啄撲之中,甲雞使出絕招,昂頭旋轉,爪上利刀一晃而過,乙雞即如泄氣皮球,倒地不起,甲雞洋洋得意,展翼環繞乙雞四周以示勝利。戰斗結束,歷時僅兩分半鍾。
斗雞的品種很多,有天然斗雞、家常斗雞、進口斗雞和混血種斗雞等。一隻能斗善戰的雄雞往往價值幾千比索,是一筆可觀的財富,所以雞主對斗雞都十分珍愛。
9. 關於斗雞的問題。。。
斗雞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稱的珍禽,又名打雞、咬雞、軍雞兩雄相遇或為爭食,或為奪偶相互打鬥時,可置生死於度外,戰斗到最後一口氣。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用詩描寫斗雞的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孟郊也寫過有關斗雞的詩雲:「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斗雞以體型魁梧、體質健壯結實、結構勻稱緊湊、筋肉發達強、健肌肉發達、性強悍、善斗為基本特徵。 骨骼發達,骨質緻密而粗硬。頭、頸昂起,頸、胸、脛幾乎成一直線。冠紅色,冠、髯、耳垂不發達。眼大而銳,喙粗短、堅硬呈楔形,尖端微彎而甚銳,頸粗長靈活,腿強勁有力,脛長,距發達,長而銳,生向上方。爪粗大、堅硬鋒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剛、短而緊貼體表,並富光澤,羽色多樣,以黑色羽居多。翼羽拍打有力。
編輯本段斗雞歷史
斗雞是我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記》和《漢書》上多處記載有關「斗雞走狗」之事。公元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鄰昭伯以斗雞而得罪於魯昭公,竟互相打起架來。據山東《成武縣志》記載:「斗雞台在文亭山後。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以宋背北杏之會,曾摟諸侯伐宋,單伯會之,取成於宋北境時,斗雞其上。」可見當時奴隸主玩斗雞已頗盛行。魏曹時代,魏明帝於太和(公元297--235年)年問,在郵都(今河北省魏縣)築起了斗雞台,趙王石虎玩斗雞於此,曾有「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的詩句。唐代文學家陳鴻《東城父老傳》記有:「玄宗(公元712--756年)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家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可見當時玩斗雞到了何等程度。明高啟(公元1336--1374年)著有《書博雞者事》。今陝西寶雞還有以「斗雞台」為地名的史跡。由此可見,中國斗雞的形成已有悠久的歷史。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斗雞是供競賽和娛樂用的雞品種。斗雞游戲起源於亞洲。中國是世界上馴養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列子》有 「紀渚子為周宣王養斗雞」的記載。斗雞之風在春秋時期已較盛行。中國斗雞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雞、山東斗雞等,尤以產於開封、鄭州和洛陽等地的河南斗雞血統較純,也更著名。此外,還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魯番和伊犁、雲南西雙版納和福建漳州所產的斗雞等。印度的娛樂斗雞也有悠久歷史。其他盛行斗雞的亞洲國 家還有菲律賓、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斗雞游戲約於公元前5世紀傳入歐洲, 後傳至世界其他地方。
中原斗雞產區在黃河沖積平原,地貌類型為沙丘、沙地與統淤平地。氣候屬半乾旱半濕潤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年降水量為600--800mm。種植業以小麥、玉米、花生和薯類為主,飼料資源豐富。吐魯番斗雞產於素有火州之稱的吐魯番盆地,處低海拔地區,海拔最低處為一154m,年降水量平均雖只有25mm,但因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源豐富,發展綠洲農業是該區的特點,物產豐富,主產小麥、高梁等。西雙版納斗雞原產地橄欖壩,海拔高度為523m,四周群山環抱,瀾滄江流經壩子中心,氣候炎熱,屬典型的熱帶氣候。盛產水稻、玉米、大豆及多種熱帶作物,動、植物天然飼料資源極其豐富。吐魯番斗雞和西雙版納斗雞所處的生態環境有一共同的特點,長期因交通不便,與外界處於比較隔絕的狀態,自然形成閉鎖的繁育群體。此外,斗雞品種的形成,與當地人民嗜好玩斗雞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
編輯本段斗雞的選擇
斗雞對特徵及鬥技等有嚴格要求。好的斗雞,外貌要求英姿雄武,體格健壯,對其血統和戰斗性能都有講究和嚴格標准,這與它類雞種完全不同。
性格--要求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主動找對方進攻,尤其後盤(即戰斗的最後階段)要親斗,要打卧雞,殘盤(雙方斗到精疲力盡時)要卧而不走,寧死不屈,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進攻中不允許有退性表現,不能有三心二意的進攻姿態,進攻要堅決主動。
骨骼--根據斗雞的特殊性格和戰斗需要,其骨骼一定要堅實,各部位的骨骼長短,粗細比例勻稱,過於細長或短粗都不利於戰斗。
體型--斗雞前胸要寬,羽毛要緊湊,身架要利落,所以,喂斗雞的行家有句口頭禪說:小頭大身架,細腿線爬爪。並以此來選擇雞的體型。螃蟹蓋身型及棗核身的體型不受歡迎。
體重--斗雞體重一般分三種等級,大號斗雞體重4Kg左右,中號斗雞3.5Kg左右,小號斗雞為3Kg左右,公雞超大型斗雞有5Kg左右者,由於體軀笨重,動作綬慢,不利於戰斗,所以超大型斗雞很少有人喂養。母斗雞體型比公斗雞小,大號母斗雞3.5Kg以上,中號母斗雞3Kg左右,小號母斗雞2.5-3Kg。
毛色--斗雞愛好者,對斗雞的羽毛色澤非常講究。一般以青、紅、紫、皂為上色。青色即烏黑色的毛羽,正面帶有青綠色的亮閃,底絨為白沙尾。侗家人把青斗雞叫作烏雲蓋雪。紅色即項背為紅色毛,群邊毛為灰褐色,尾為黑或帶白沙尾,紅雞出殼後的絨毛為白色,故有愛好者常把紅斗雞稱之為白絨。紫色即項背的羽毛為深紅或黑紅,有青紫和白絨兩種。皂色即全身羽色勻為黑色,黑如皂布無亮光。以上四種毛色為上品。其它白色、麗腰、蘆花、柿黃毛為下色。斗雞行家常說:只喂青、紅、紫、皂,不喂麗、白、柿花毛,各種羽毛的要求色正、光澤好,有白沙尾,帶白邊翅。
頭部--相對來說,小臉皮緊薄細致為好,耳環要小,不能有重冉,腦門要寬厚,眼窩要深大,冠要小而正直,五官長得要協調。嘴形要求既粗直又長尖,大弓形嘴形不好,嘴要尖而利為佳。過細過長(俗稱竹簽嘴)者不可取。嘴尖要純凈,一般只有黃白兩色,成年斗雞嘴色不能帶有黑色。鼻翼要外扇,鼻孔要大而長。
眼色--對斗雞眼色很講究,一般分白、黃、紅三種,還有菊花、豆綠等,以純白色為上品。兩眼要有神,目光要銳利,同時眼窩深,眼珠要小。
冠形--一般分平頂與花冠兩大類。平頂又稱頂頭,頂頭中又有窄面、寬面、鵝頂、柿餅冠之分;花冠又有翹花冠、小花冠、大花冠、壽星冠、開山斧之分。根據戰斗要求,以小而細者為好。
腿爪--腿分大腿與明腿。大腿與明腿的彎曲度要大,俗稱大腿彎彎度大,彈跳力強。大腿要粗,明腿要細,肉要長在大腿上,明腿要皮包骨頭,不要有一點肉。有一種七瓣腿亦為優等長相(七瓣腿者即腿面有三路瓦面,視其一段形似七星瓣,成七片花瓣,故名),兩腿間的間距要大,即襠口要寬,爪片要大,爪要細,要干,要長,趾間的角度要大,即所謂的十字大爬爪,間距小的糞叉爪的爪子彎曲度大的盤爪不可取。後小爪要向後展,以便於站落穩當。
編輯本段斗雞育雛事項
近幾年來,特禽新品種斗雞以其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養殖日漸升溫。要養好鬥雞,育雛環節最為重要,必須注意以下五點:
一、消毒。育雛工作開始前應將牆壁用10%生石灰乳劑刷白消毒,房舍內可連同育雛用具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進行熏蒸24—48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排出有害氣體後待用。
二、育雛方式。斗雞一般有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小床育雛三種,尤以小床育雛為最佳,其做法可因陋就簡,不拘規格,好的育雛方式可使雛斗雞疾病發生率大為降低。
三、開食。實驗表明,雛斗雞提早一食,能促進卵黃的吸收,有利於將來的生長發育,開食前,先給雛斗雞飲2—3小時的清潔飲水,最好給5%左右的葡萄糖水,然後在平鋪的干凈塑料布上撤飼料,小米、粉料或配合飼料均可,粉碎的玉米面有利於消化,也能防止雛雞拉稀糊肛門,飼喂最為適宜。給料採取少喂勤添的辦法。盡量讓所有雛斗雞都能吃上飼料。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雛雞食量的增加,可以每隔2—3小時給料一次,但最好讓其自由採食。
四、溫度。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成活率的重要條件,溫度要嚴格控制,切忌忽高忽低。溫度適宜時雛斗雞活潑好動,採食積極。參考溫度如下:1周齡33-35攝氏度、2周齡30-33攝氏度、3周齡27-30攝氏度、4周齡24-27攝氏度、5周齡21-24攝氏度、6周齡19-21攝氏度。溫度由高而低,平衡過渡。雛斗雞舍相對溫度以55%~70%為宜。
五、光照。雛斗雞視力較弱,每日光照23-24小時,每15平方米雞舍,第一周齡用1個40瓦燈炮即可,懸掛於離地面2米處,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
養好雛斗雞,除上述幾個重要的環節外,養殖密度、雞舍通風等環節也不容忽視。
編輯本段斗雞的訓練
養斗雞的目的在於打鬥。斗雞的優劣要視其斗性和鬥技。而鬥打規則隨各地不同要求而異。以數量較大的中原斗雞為例,斗雞愛好者常說:「外觀其毛色,內審其窩份。」所謂窩份即指斗雞的血緣關系。斗雞的選擇,主要以斗性頑強、特別是打鬥到最後仍有斗性、並有良好遺傳性的雞作種用,故特別重視斗雞的血緣純度,至少查2--3代。經過近親繁殖,選育成純度很高的優良斗雞家系,利用不同家系間斗雞交配產生的後代,這樣的雞體質健壯,鬥技高,打法快,但遺傳性不穩定,不宜作種用。斗雞的鬥技有幾種類型:即高頭大咬者(斗架時頭勢昂得高、斗勢好看);平頭平身打法(斗勢不太好看);跑圈打法(打幾下就跑圈);四路全打者(全能,為最理想的打法)。不管那種打法,只要善打兩種以上,且有重腿,就屬優秀斗雞。斗雞取勝的關鍵在於打腿的准、重、快。準是指能否打到對方的頭上;重是指出腿打擊力的輕重;快是指單位時間內起腿打擊的次數並能連續打幾腿。
斗雞要靠平時的訓練,其訓練方法可歸結為下述14種手法,即:攆、溜、轉、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絞、擾。斗雞長成後,第一次初斗,不宜太長,一般十五分鍾即可。
編輯本段大唐斗雞
如果說蹴鞠、拔河這種活動既鍛煉了人的身體,又刺激了群眾體育繁榮的話,那麼在唐朝還有一項運動,也具有以上的功能,只不過它鍛煉的是雞。這就是斗雞。在唐朝,斗雞算是普及率非常高的運動,不光在民間有著大量擁躉,即便是在皇室貴族中也大受歡迎。王公貴族們不光要比金錢權利,有時還要靠雞爭口氣才行,甚至於因為斗雞而引發皇室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
唐高宗時期,親王、大員們狂愛斗雞運動。一次沛王與英王在群雞會戰中斗爭激烈,詩人王勃專門為沛王寫了一篇檄文,聲討英王的斗雞,文中寫道:「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養成於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望之若木,時亦趾舉而志揚;應之如神,不覺尻高而首下。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鸛為鵝,與同類者爭勝。爰資梟勇,率遏鴟張。縱眾寡各分,誓無毛之不拔;即強弱互異,信有喙之獨長。昂首而來,決勝鶴立;鼓翅以往,亦類鵬摶。搏擊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盡,寧猶容彼盜啼。豈必命付庖廚,不啻魂飛湯火。羽書捷至,驚聞鵝鴨之聲;血戰功成,快睹鷹鸇之逐。」。
事實上,以文采而論,當時的王勃名列初唐四傑,風頭自然一時無兩,這篇檄文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直接就把英王氣了一個趔趄。於是昔日的皇家兄弟幾乎為此反目成仇,最後不得不靠高宗居中調停才罷休了事,而檄文作者王勃則被高宗一氣之下罷官去職,貶成了閑人。
有人因雞罷官,就一定有人因雞晉爵。一次唐玄宗出宮閑逛,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名叫賈昌的小孩兒正在玩木製的機關雞,一人一雞天衣無縫,簡直人就是雞、雞就是人。見此場景玄宗大為開懷,立刻把賈昌召到宮中,負責給他養雞。而賈昌也很爭氣,立刻在宮里大顯身手,把皇帝的斗雞統統飼養成了雞中的李逵和施瓦辛格。
由於玄宗愛好鬥雞運動,因此經常會在長安舉行規模盛大的斗雞比賽,特別是到了每年的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眾斗雞,以示天下太平。《東城老父傳》中曾有記載說:每當到了斗雞的日子,唐玄宗都會讓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後宮佳麗也紛紛出場。而「雞王」賈昌則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綉襦褲,手執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走到場地中間。在賈昌的指揮下,群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猶如戰場上的將軍,勇往直前,不叨得對手雞血長流決不罷休。戰斗結束之後,賈昌命令手下群雞按勝負關系列隊,接受玄宗的檢閱,然後再整齊劃一地回到御雞坊中。
與皇帝的大規模斗雞僅為娛樂相比,在民間,斗雞活動則具有賭博的性質,很多人縱雞火並都是為了發家致富。由於涉及到了金錢,因此由雞而起的爭斗也越來越多。比如詩人之王李白李先生,就曾經因為一次斗雞活動搞得情緒激動、最後像注射了雞血一般,拔刀把對手捅死在當場。
除了李白為雞殺人、遠走天涯成了逃犯之外,唐朝的其他詩人們也對斗雞有著濃厚的興趣,很多人都為此寫下詩篇以示紀念,例如張仲素的《春遊曲》:「當年重竟氣,先佔斗雞場。」張籍的《少年行》:「日日斗雞都市裡,贏得寶刀重刻字。」於鵠的《公子行》:「馬上抱雞三市斗,袖中攜劍五陵游。」在這些人筆下,斗雞活動不光是一種娛樂,甚至與勇氣、俠氣相關聯,實在是讓人覺得彪狂至極。
編輯本段評價和展望
中國斗雞,原名魯西斗雞,是我國四大斗雞品種之一。2001年10月被國家農業部畜牧總局命名為「中國斗雞」並加以保種,是我國唯一的斗雞保護品種。但是現在總的飼養數量不是很多,在魯西南地區存養量不到6萬羽,純種雞就更少。
中國斗雞是我國珍貴的家禽品種資源,也是我國家禽的稀有基因之一。斗雞的培育、飼養管理以及訓練技術,歷代留傳至今,內容極其豐富,從發掘祖國科學遺產角度出發,應加以收集、整理和研究。斗雞因其胸肌、腿肌發達,根據國外經驗,可作為我國今後培育肉用型雞種的原始素材。
斗雞發展含商機:
首先,斗雞有很高的觀賞娛樂價值。斗雞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娛樂形式,至今在一些賓館、公園仍作為保留節目,受到觀眾的喜愛。據介紹,一隻品種優良、訓練有素的斗雞售價在2000-3000元。可見斗雞作為一種傳統風俗、一種民間娛樂、一門獨特藝術,應該保留傳承和完善提高。
其次,斗雞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珍禽品種,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斗雞肉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肉質鮮美細膩,具有濃郁的野味特色,有補腎、壯陽、滋補強身的功效,是當代理想的食療佳品。據測定,成年斗雞平均屠宰率為93%,半凈膛率87.15%,全凈膛率76.55%,胸肌率17.85%,腿肌率28.35%,其肉質中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同等飼養條件下其它雞種。
第三,中國斗雞作為一種獨特的品種資源,可以開發旅遊,成為展示地方特色的一道「招牌菜」。這一點作為四大斗雞品種之一的漳州斗雞開發的很有特點,當地政府為了促進地方斗雞產業的發展,於2003年舉辦了「雞王爭霸賽」,把斗雞作為漳州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成為外界看漳州的一大「看點」。
斗雞養殖效益高:
飼養中國斗雞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新亮點。據高場長介紹,目前斗雞肉在市場售價為16-18元/斤,斗雞蛋售價是2-3元/枚,種蛋10元/枚。一隻斗雞半年可長到3-4斤,年產蛋68-75枚。以養100羽為例:如果是肉食雞,半年達到3斤出欄,以每斤售價16元計算,扣除成本,半年可獲利在2000元以上;如果是蛋雞,全年產蛋60枚,以每枚售價2元計算,扣除成本,全年可獲利6000元,如果是售種蛋每隻雞一年的利潤可達100元以上。
而且在飼養阿管理方面,中國斗雞具有易飼養、耐粗飼等優點,中國斗雞主食五穀雜糧,用普通飼料加青草、菜葉即能達到其營養需求;體質健壯,抗病力極強,在20~30℃均能正常生長繁殖,三伏盛夏仍能正常產蛋。在飼養過程中,只要按程序做好免疫和保持飼養環境的衛生即可,飼養管理方法也比較簡單,既可圈養、籠養,又可散養,也適合大規模集約化養殖。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人們更加註重食品的保健性,這就拓寬了中國斗雞開發利用的空間。對於中國斗雞未來的發展方向,高場長認為要進行產業化發展,注重商業開發,不僅要發展其觀賞價值,更要開發其營養價值,讓中國斗雞走上餐桌,真正實現斗雞產業的騰飛。
10. 印度男子「非法斗雞」身亡,「兇手」竟是自己的雞,這只雞現狀如何
外媒27日報道,印度南部特倫甘納邦日前發生一起離奇命案:一名男子帶著他的公雞去參加非法斗雞比賽,然而自己卻意外身亡,而“兇手”正是他帶的公雞。
在印度,斗雞比賽早於1960年便被定義為非法行為。但斗雞在農村地區仍然相對常見,許多斗雞是在印度的桑格拉提節前後發生的。桑格拉提節又名瑪克桑格拉提節(Makar Sankranti),意為“太陽的力量”,是印度傳統節日之一。每年1月14日,民眾向女神Devi奉獻各種水果和蔬菜,並接受她的祝福。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在印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被自家公雞殺死了。2020年,印度安得拉邦一名男子頸部被綁在公雞身上的刀片擊中身亡。事故發生時,受害者正帶著公雞參加斗雞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