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人發明了什麼

菲律賓人發明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4 20:38:33

⑴ 菲律賓發明專利概述是

菲律賓發明專利保護期限自申請日起20年,菲律賓專利法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菲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對專利授予採用先發明制的國家,該國發明專利的授予與我國有較大差別。

首先,對申請進行形式審查,審查通過之後於申請日起十八個月後早期公開,早期公開後六個月內申請人提出實質審查要求。

美國和菲律賓有共同審查的協議,即若有同案的美國核准審定,則菲律賓亦可發出核准審定。

菲律賓發明專利的申請途徑為PCT該國申請和巴黎公約該國申請。

⑵ 四大發明的作者(隨便一個)分別是誰(姿料)

姓名:畢升

國家或者地區:中國

學科:發明家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畢升(?- 1051)中國古代發明家。北宋布衣,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升創造了活字印刷術。這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發展所作出的又一偉大貢獻。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費力又耗料耗時,不僅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其製作程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等葯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印完後,再用火把葯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刻版印刷術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紀出現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以後,逐漸發明了刻板印刷術。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國已非常盛行,並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公元十一世紀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印刷術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發明。宋代慶歷(公元1041年)間,畢升首創泥活字版,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畢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為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摻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畢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後來又由朝鮮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聲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畢升於1051年(宋仁宗皇 右三年)逝世,與其妻李妙音合葬於今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之陽。1052年(宋仁宗皇右四年)二月初七日,其子畢嘉、畢文、畢成、畢榮,其孫文顯、文斌、文忠為之立碑。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睡獅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據考證為畢升的墓碑。墓地西3公里處為畢家鋪,南一公里處的肖家大屋傳為畢宰相府,東十五公里處有宰相畢翰儒墓。經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博物館籌委會、湖北省文管會等單位委託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等28名專家學者鑒定,確認無疑。宋仁宋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子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我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傳,畢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幸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
供參考。

⑶ 菲律賓人的出行工具

菲律賓的這個村子裡的村民發明了一種木質的摩托車,而且車身看著非常有藝術感,車頭被雕刻成各種動物的形狀,如果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當地的什麼木雕作品呢!而且因為當地高山較多,運輸極其不便,所以當地人就使用木頭雕刻出摩托車的樣子,然後裝上輪子來出行,所以要騎行的話只能讓它滑行或者像是滑板車用腳來滑動車子運行,最高的時速可是有50公里!

⑷ 關於四大發明

東漢造紙術發明家。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東漢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他總結前人經驗,始有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稱「蔡侯紙」,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貢獻,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畢升(?-約1051)北宋發明家。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

的,現在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刻版印刷術的前身是

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紀出現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

出現以後,逐漸發明了刻板印刷術。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國已非常盛行,並

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州和歐州。公元十一

世紀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印刷術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發明。宋代慶

歷(公元1041年)間,畢升首創泥活字版,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據沈括的《夢

溪筆談》記載,畢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為燒硬後,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

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

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經濟

方便。
早在戰國時已有關於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指示方向的記載。至宋代,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技術有了重大進展。《夢溪筆談》中說,當時以看風水、看病為業的方士最先把指南勺和指南魚磨製成了靈敏度更高的磁針,並放在以八卦和天乾地支分度的羅盤上,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宋朝航海者首先將指南針裝到了船上,到宋後半期,海船上已普遍裝有原始的羅盤導航「針盤」。這是世界海運史上空前的進步,標志著人類從此獲得了在海洋中全天候、遠距離航行的能力,對發展海上交通、推進世界各地人民的交往起了巨大的作用。

與中國在海路上貿易來往頻繁的阿拉伯人,於十二世紀八十年代在其船上裝置了指南針。宋末元初,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認識進而在船上安裝了指南針,由此,近代歐洲航海家的一系列遠航與地理大發現都成為了可能。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葯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印刷術、造紙術、火葯、指南針

⑸ 四大發明者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

東漢造紙術發明家。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東漢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他總結前人經驗,始有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稱「蔡侯紙」,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貢獻,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畢升(?-約1051)北宋發明家。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

的,現在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刻版印刷術的前身是

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紀出現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

出現以後,逐漸發明了刻板印刷術。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國已非常盛行,並

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州和歐州。公元十一

世紀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印刷術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發明。宋代慶

歷(公元1041年)間,畢升首創泥活字版,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據沈括的《夢

溪筆談》記載,畢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為燒硬後,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

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

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經濟

方便。
早在戰國時已有關於用天然磁石製造「司南」指示方向的記載。至宋代,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技術有了重大進展。《夢溪筆談》中說,當時以看風水、看病為業的方士最先把指南勺和指南魚磨製成了靈敏度更高的磁針,並放在以八卦和天乾地支分度的羅盤上,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宋朝航海者首先將指南針裝到了船上,到宋後半期,海船上已普遍裝有原始的羅盤導航「針盤」。這是世界海運史上空前的進步,標志著人類從此獲得了在海洋中全天候、遠距離航行的能力,對發展海上交通、推進世界各地人民的交往起了巨大的作用。

與中國在海路上貿易來往頻繁的阿拉伯人,於十二世紀八十年代在其船上裝置了指南針。宋末元初,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認識進而在船上安裝了指南針,由此,近代歐洲航海家的一系列遠航與地理大發現都成為了可能。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葯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⑹ 是哪國人,發明的抽煙

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是這樣寫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了許多與煙有關的詞語,常見的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春、煙柳、煙島、煙徑、煙浦、煙雪、煙野、煙村、煙郊、煙雲、煙景等等。近現代,國人漸稱之為煙。古文獻中大量的「煙草」並非我們現在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台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游《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枯陰陰一徑斜」之語,舉不勝舉。但這些「煙草」,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一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的。「煙」這個名字,原來在菲律賓等地是沒有的。正如《金絲錄》的作者汪師韓寫的詠煙草的《律詩四首》之一所寫:「移根呂宋始何年,芳草從新拜號煙」。據考證,印第安人所流行的煙草都是今天所謂的普通煙草(紅花煙草)一個品種。但各地區的稱呼卻不相同,如西印度群島叫「約里」,巴西叫「碧冬木」,墨西哥叫「葉特爾」,而古巴則叫「科依瓦」。由於哥倫布及其跟隨者對所見到的這一新鮮事物,最感怪異的在於人吸入煙氣這一行為,而不是所點燃的煙草本身,所以給這群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稱呼是印第安人所說的「Tabaco」。其實這是印第安人對他們手中吸入煙氣的一種「丫」形植物空管(下面裝入煙卷,上面兩管對著兩個鼻孔吸入煙氣),也就是一種煙管或煙桿的稱呼,這群冒險家跟著印第安人的發音,把這種煙管與所吸入的煙草都叫成這個名字,這就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來由。這樣煙草被帶回歐洲後,英文就寫作「Tabacco(達巴科)」,成為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煙草的通稱。那麼,為什麼漢文化圈都不按世界通行的稱呼行事,而將其稱為煙呢?這當然是由於吸煙時出來的煙,也是由火出氣,是火氣的一種。日本就在稱其「淡巴姑」的同時,又稱為煙,這個文字又由海上傳入我國。黎士宏在《仁恕堂筆記》中就很明確地寫道:「煙之名始於日本,傳於漳州之石馬。」煙草、煙葉等名稱當然也就由之而起。今天通常所指的煙,就是卷煙,實際生活中有時也指煙草、煙草業。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葯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鹼,推斷為煙草的葉子。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裡,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至於青少年吸煙的原因:1.跟風2.裝酷3.上癮了戒不掉

⑺ 奶茶里椰果並不是椰肉的,為何還叫椰果它是什麼做的

椰果飲料里的椰果並不是椰子肉,而是一種人工培養出來的食物。它的口感和形狀都和椰子的果肉相似,這是用營養液和菌種人工培育出來的。因為口感和椰子肉很相似,所以大家喜歡稱這是椰果飲料。
這種椰果是細菌發酵而成的,這種椰果充分的吸收了水中的纖維素,雖然它沒有新鮮的椰子肉富含的營養價值多,但是它對人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促進腸胃蠕動,對提高胃腸功能有好處。椰子肉比較硬,是白色的,而細菌培養而成的椰果口感更加軟糯,顏色也更白,而且是透明的。用細菌培養而成的椰果比真正的椰子肉的口感還要好,這也是這么多年商家廣泛應用椰果的原因。因為消費者可以接受,所以,這種細菌培養而成的椰果就有銷量。

飲料和奶茶中的椰果就是吸收了水的纖維素,對人的身體沒有什麼害處,還有一些美白的功效,還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我們要看待科學的這個問題,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為了身體健康,要適量喝奶茶和飲料。

⑻ 悠悠球的歷史是什麼

歷史如下:

YO-YO(悠悠)被稱為第二古老的玩具(第一是洋娃娃)。史書最早記錄出現在公元500年前的希 臘,現在在雅典的國立博物館還保存著這樣一件陶瓷罐子,罐上的人物手中正拿著的就是悠悠的始祖。這種玩具的材料是木頭、金屬或上了顏色的黏土,圖案多是眾神的形象。 YO-YO源自菲律賓的土語(Tagalog)是「回來」或「去回來」的意思。在公元1500年的時候,菲律賓的狩獵民族在20英尺(大約6米)的繩子前端掛上曬乾的魚貝之類的重物,作為狩獵動物和格鬥的工具使用。 據說狩獵民族的孩子們把這種工具製成更小的型號並開始用來玩耍。這就是悠悠的起源。 在公元1700年的時候,悠悠由中國東傳至日本的長崎,向西傳至印度,並由印度傳至歐洲。在日本,悠悠被形象地叫作「獨輪車」或「錢輪」,深受年輕人的歡迎。 18世紀初,悠悠在英國以「王子財寶」、在法國以「諾爾曼悠悠」之名廣為流行,尤其是在法國和英國的上流社會盛行,被貴族視為是一種時髦、高尚的玩具。 在國際藝術館,還可以見到一幅以King George IV玩YO-YO為題的油畫,可見YO-YO當時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 YO-YO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於1920年。一位叫Pedro Flores的菲律賓人將YO-YO引進美國,當時他在酒店工作,閑時就拿起來玩。後來他成立了自己的玩具公司Flores YoYo Company。 1929年唐諾鄧肯在看到YO-YO的潛力後,以相同的名字(DUNCAN)成立了一家公司,並開始訓練示範員,到處表演並指導人們玩YO-YO,並舉辦比賽。 1950年Duncan製作出第一個膠制的YO-YO及蝴蝶形YO-YO。YO-YO熱出現在1962年,Duncan把 悠悠球
YO-YO表演推廣到電視上。1965年11月鄧肯公司無法繼續維持,宣告破產。由Flambeau公司接手,11種鄧肯YO-YO球至今仍盛行。 由於製造悠悠球的利潤很高,很多公司紛紛推出悠悠球。在1978年Tom Kuhn製造了名叫 No Live 3-in-1的YO-YO,這是第一個能轉換軸承的YO-YO,1980年Michael Caffrey發明了可自動回收的YO-YO,在1990年出現了尼龍軸承及滾珠軸承YO-YO,再次把空轉時間增加,且能做出更多花式。 1985年4月12日,YO-YO第一次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現號太空船帶入太空,作為太空玩具計劃的一部分。他們發現悠悠沒有地心引力的向下力量,無法旋轉反彈回到線上,也證實悠悠球一定要投擲,而不是自由落下,因為沒有地心引力來停止。1992年7月31日,YO-YO又一次被帶入太空,這一次是為了拍攝一部包括悠悠球的教學錄帶。 這使得悠悠風靡美國、日本、中國香港、菲律賓等地,各地還先後成立了悠悠協會,像AYYA(美國悠悠協會)、JYYA(日本悠悠協會),BEERTOY CREW等。
YO-YO的現在
20世紀90年代,YO-YO運動起源於夏威夷,並有了世界錦標賽。 1997-1998年日本玩具業巨頭BANDAI公司代理了如今YO-YO界三大品牌之一的YOMEGA,把YO-YO 悠悠球
運動帶到了亞洲。利用BANDAI強大的製作能力,將YO-YO改為動畫《超速YO-YO》,並邀請當時最有名氣的YO-YO TEAM—THP在日本推廣。後來成立了THP-JAPEN最有名的是來自美國的Alex與日本的中村名人,相信看過《超速YO-YO》動畫的玩家都熟悉這兩個人。在玩家職業化剛剛萌芽的時代,這兩位前輩就如傳說中的一般,表演所到之處場場爆滿。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台灣地區YO-YO職業玩家郭大王到內地推廣玩法,掀起不小的YO-YO 熱潮。 同樣,1998年在我國的北京、廣州等地,由奧迪玩具有限公司邀請到了另外兩位THP的成員Jennifer和Sky表演,在中國颳起了第二次YO-YO熱潮。 2001年,中國引進了《超速YO-YO》這部動畫片,動畫片播出後,全國的YO-YO熱再次爆發,而這次爆發的時機,正趕上網路時代的到來,一批國內YO-YO玩家相互認識並在網路上安了家,不久後,熱潮便退去,但YO-YO運動卻真正在中國生了根。4年後,隨著奧迪玩具有限公司拍攝的《火力少年王》的熱播,YO-YO終於被大多數人認知,它讓普通人認知了YO-YO。接著媒體的介入,比賽的進行,這個YO-YO玩家的圈子正在慢慢變大。 中國現在也有正式的YO-YO比賽,2006年的全國悠悠大賽在CCTV少兒頻道播出,相信不少的朋友已經了解到YO-YO的真正玩法。 現在網路的普及,網上可以搜索出幾千條有關YO-YO的信息。還有不少的中國專業的YO-YO網站,開展教學、玩家交流等。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⑼ 試述排球運動是在何國,何時,由何人發明的它又是怎樣被傳到世界各地的

排球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第一個排球規則是美國人摩根(威廉·G·摩根)先生通過斯波爾丁體育出版社出版的。當時它規定採用「輪轉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場人數為6人的規定。從此,歐美開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專科學院是排球的發源地,該院的青年會是最早傳播排球運動的組織,也最早舉行首次排球表演賽。基督教青年會的幹事、傳教士、春田學院畢業的學生,以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軍隊,都成為排球運動的初期傳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傳入加拿大。同年傳入亞洲的印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通過美國軍隊將排球帶到歐洲。至於排球是於何時何地由何人介紹到中國的,已無法考 證。但現有的歷史資料證明,早在1905年在中國的南方廣州、香港等地就已開展了排球活動。在排球運動傳入中國的初期,除了一些教會、學校開展並傳播外,基督教青年會在推廣和傳播這個項目上,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排球運動,1900年傳入亞洲,在開展的初期上場人數不是6人而是16人。據菲律賓排球介紹人、美籍F·S勃朗先生說:「當時美國有體育館,較適合於6人制排球。亞洲人多,又多在室外進行,要考慮多數人能參加排球運動。」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賓和日本介紹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上採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為12人制,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辦的全國體育工作者
自1949年舉行第 1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以來,國際排球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1964年奧運會把排球運動列入正式競賽項目後,各國對它普遍重視,它的技術、戰術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50年代,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排球運動成績一直處於領先地位。60年代,日本女排一躍而奪得世界冠軍。70年代,日本、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朝鮮等亞洲隊,以快速多變的打法著稱於世;在拉美以彈跳見長的古巴隊,和進步較快的美國女排,也引起人們注目。1980年初,世界女排呈現出中、日、蘇、古、美五強對峙的形勢。從男排的情況看,身材高大、實力雄厚的蘇聯隊仍處於領先地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古巴、中國、波蘭、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和南朝鮮等隊也爭相全面提高技術。而在當今的排壇,更是巴西、中國、美國、荷蘭、古巴、俄羅斯、日本、義大利、德國、波蘭等隊伍幾強相爭,泰國、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隊伍進步也很快

⑽ 四大發明的創造

新版三字經 最簡練:
我先賢 聰且慧 發明多 功至偉 造紙術 創在前 印刷術 世居先 指南針 黑火葯 華夏人 首創造

【造紙術】東漢時的蔡倫,以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紙的發明,大大地推動了文化發展的進程。蔡倫之後幾百年,造紙術才經朝鮮、日本傳到世界各地。

【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經盛行,先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和伊朗等國,並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比歐洲發明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化發展的又一卓越貢獻。

【指南針】戰國時代,我國已經有了用天然磁鐵礦磨成的指南針。那時叫「司南」,這在韓非子的著作中已提及。北宋時(公元11世紀),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對磁石磨成的指南針,更有詳細記載。12世紀我國已將指南針用於航海,14世紀才傳到歐洲。
【黑火葯】唐朝的煉丹士用木炭、硝石、硫磺煉丹時,無意中發明了有爆炸性的火葯。北宋時火葯已用於戰場,13世紀到14世紀才傳到外國。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黑火葯,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人發明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