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菲律賓舞蹈大致分為幾類
菲律賓舞蹈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它的樂舞文化保持了原有的風貌。
菲律賓舞蹈大致分4類:鄉村舞蹈、北部山區舞蹈、南部棉蘭穆斯林舞蹈和西班牙風格的舞蹈。
鄉村舞蹈是土著人表演的舞蹈,未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類舞蹈模仿性強,節奏單一,動作簡單,舞蹈只有一些情緒變化,或激烈,或輕松。舞蹈以腳部的地面動作為主。舞蹈內容是驅鬼逐疫的巫術舞、求愛舞、戰爭舞、模仿動物舞等。伴奏樂器有竹器、木器、豎琴、響板和各種銅鑼、銅鼓,大鼓。
『貳』 菲律賓文明程度較高的舞蹈藝術是什麼
南部棉蘭穆斯林舞蹈是菲律賓的文明程度較高的舞蹈藝術。伊斯蘭教徒經常朝拜聖地麥加,始終保持阿拉伯人的生活習慣,穆斯林舞蹈因之得到很好保存。菲律賓穆斯林舞蹈有「辛基爾」傳統舞蹈,舞蹈表現王子尋妃的感人故事。「辛基爾」舞蹈由一位女舞者在「井」字形交叉的四根竹子中間,跳進跳出地表演,舞者雙手還持扇子。舞蹈沒有音樂伴奏,只有竹竿子敲打出來的音響節奏,舞者通過在竹竿子敲打中的動作表現傳說故事。
『叄』 菲律賓外來舞蹈主要有什麼風格
菲律賓的外來民族舞蹈主要為西班牙風格舞蹈。16世紀,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後,伴隨著傳教活動菲律賓出現了新的舞蹈,這些舞蹈從節奏到舞姿,都具有西班牙舞蹈開朗、潑辣的特點。可以看到一些直接來自西方,有著鮮明的西班牙特色的舞會舞,這種舞蹈的動作、隊形排列都明顯吸收了西方舞蹈的形式,尤其是西班牙傳統舞蹈的語匯和表現手法,但它不如西方舞蹈熱烈奔放,動作頓挫有力,相反,卻受東方人的民族性格和審美觀點的影響,舞姿輕柔典雅、細膩溫情。這類舞蹈帶有基督教的色彩,是一種完全不同於菲律賓傳統舞蹈的西方舞蹈。起初,舞蹈表演者幾乎都是修道士,他們採用當地的傳統表演形式,在修道院內或廣場上表演西班牙舞和歐洲的各種舞蹈,菲律賓當地有一部分人受其影響,開始模仿西班牙舞蹈,並把它與當地的傳統舞蹈結合起來,從而使本土舞蹈失去了原始純朴的野性,而帶有了西班牙舞蹈的特色。表演者身著菲律賓化的西班牙服裝,通常手持竹製響板。其主要舞蹈有:求愛舞、亞來舞、巴愛巴得馬尼舞等。
1.菲律賓燈舞來自西班牙舞蹈,這種舞蹈隨著四分之三拍的節奏變化活潑踏步和鼓掌,該舞蹈需要卓越的平衡技巧,以保持放在頭部和每個手背上的三個油燈的穩定。
2.瑪麗亞克拉拉舞
瑪麗亞克拉拉舞反映了一部描寫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人情況的文學作品當中一個主要的女性角色的狀況。她被描述為美德和高尚兼具的菲律賓女人。這種舞蹈採用了西班牙舞的優美道具和個性化的本地道具,如竹響板和亞洲扇子。女性穿著代表歐洲風格的瑪麗亞克拉禮服,而男性則穿著菲律賓傳統的由菠蘿纖維製成的綉花長袖襯衫。
3.薩約薩邦可舞
該舞產生於巴拉望庫約這個小島嶼,屬於節日舞蹈,每逢聖奧古斯丁節,來自整個庫約島和附近小島的人們就用傳統的方式——遊行、列隊表演、小型演出等慶祝聖奧古斯丁節。庫約人跳著這種具有強烈的舊庫約種族特色和西班牙式步子的海島舞蹈,迎來自己的節日。
4.潘托米那舞
這個舞蹈的意思是「鴿子舞」,是索索貢市每年10月的第三周的卡桑嘎呀漢節的亮點。參與者主要是成年人,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伴隨著潘托米那歌曲的旋律起舞。潘托米那舞是一種求偶舞,模仿鴿子求愛的動作,然後通過男人試圖討好女人的舞蹈來表達。
『肆』 菲律賓北部山區有哪些舞蹈
在受西班牙和美國統治相對薄弱的北呂宋山區和南部穆斯林聚居地以及一些偏遠的小島上,還保留著許多古老的民間音樂和舞蹈。在呂宋島北部山區的少數民族部落,現在仍為酋長部落,居民屬古馬來人,人們信仰多神教,他們有著強悍的民族性格,依仗險峻的山勢,在殖民統治時期始終把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抗拒於大門之外,因而能夠把古老的民族文化傳承下來。歌舞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在種稻、收割、婚嫁、驅病和喪葬活動中,都有歌舞相伴,其舞蹈較好地保留了原始的風貌。
菲律賓獨立後,這些舞蹈經專業人士的提煉加工,創作出了《水罐舞》、《婚禮舞》、《節日舞》等作品,現都已搬上舞台,以其濃郁的土風色彩吸引著觀眾。幾乎所有的菲律賓歌舞團體都把呂宋島北部山區純朴凝重的土風舞作為晚會演出的啟事節目,菲律賓人民把這一地區的舞蹈看成它的東方之根,看成西班牙統治前原住民文化的象徵,懷著深厚的感情加以珍愛和敬仰。
1.依嘟嘟舞是一種部落舞蹈,展示了山區或高原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圖景:一個父親在田地耕耘,母親照顧子女的生活。在表演過程中,一位本地歌手唱依嘟嘟或催眠曲讓寶寶休息。依嘟嘟這一舞蹈源自搖籃曲,刻畫了家庭成員的不同角色。
2.丁努亞舞聞名於伊富高地區,通常在拉嘎維節的節日期間表演。在這個舞蹈表演中會用到三種鑼:普通鑼、張開手掌拍打的銅鑼、用軟木敲打鑼的內表面的鑼。人們邊舞邊敲鑼,敲不同的鑼表演不同的角色,根據鑼的節奏踏出歡快的舞蹈步伐,富有一定的趣味性。
3.本達焉舞更為人們熟知的名字是本第安舞,用於慶賀獵頭的到來。表演時,舞者圍成一圈,炫耀其充滿活力的傳統步伐,舞蹈動作粗獷、豪放,形式較為自由,具有原始舞蹈的風貌。
4.魯瑪根舞是一種部落舞蹈,也是卡林加族傳統的感恩舞蹈,用於慶祝豐收、第一個孩子出生、戰斗獲勝和婚禮等喜慶活動。舞蹈具有宗教儀式性,並用特定的舞蹈動作來表現不同的活動。
5.帕洛克舞
卡林加的當地人在大多數社會活動中都會表演這種舞蹈。表演時,男舞者手持崗薩或鑼(銅製成的打擊樂器),並用木棒敲打它。
『伍』 澤麗舞蹈原型
祖安花火澤麗舞蹈原型是布多茲舞(Budots dance)。
這種舞蹈起源於菲律賓南部城市。布多茲舞的最大特點,就是雙手自由擺放,在低蹲的同時,不斷打開和關閉雙腿。
新英雄澤麗含有非常多的菲律賓元素,舞蹈也自然參考自菲律賓舞蹈。
新英雄澤麗在移動時會出現一句「從來沒見過路上的人這么少,是我錯過什麼了嗎」,這是對菲律賓交通狀況的吐槽。在2019年「亞洲交通最擁堵城市排名」里,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在亞洲278個城市中排名第一,是亞洲最擁堵的城市。此外,新英雄澤麗的設計靈感同樣來自菲律賓,由於菲律賓經常停電,新英雄澤麗的菲律賓概念美術師Lonewingy將「電」的元素加入其中,所以才有了澤麗這個新英雄。
『陸』 菲律賓舞蹈有哪些代表作
歡迎勇士凱旋而舉行的盛大儀式中的《本加舞》,即《水罐舞》,是現今菲律賓舞台上原住民文化的優秀代表。《水罐舞》屬於北部山區的民間舞蹈,表現了部落居民男女之間通過舞蹈來尋求配偶的世俗生活場景。由於山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山路崎嶇狹窄,人們用雙手提很多東西出門顯得比較困難,因此當地人喜歡製作大小不同的扁形水罐,把食物、水和日常用品等放入水罐儲存,把它們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放置頭頂,這樣就省去了手臂的很多力氣。人們可以隨時用頭頂著水罐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並且隨時可以享用自己儲存的食物。人們認為頭頂水罐較多、儲存東西較多的女子勤勞質朴,會得到男人的青睞和贊許。而後,《水罐舞》發展成流行於山區的舞蹈,通常在歡迎勇士凱旋的盛大儀式中表演。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水罐舞》是由專門的舞蹈藝術家編排加工過的民間舞蹈,以女演員表演為主,要求演員有很好的頭功技巧,能頂起7—14個大小不同依次疊起的水罐,並且要保持它們的平衡。表演時,女演員排著整齊的隊伍,身著樸素的部落民族服飾,赤腳而行,在頭上頂著高聳的水罐款款而行,在不斷變化隊列時,保持舞步的輕盈優雅和體態的自然,同時以豐富的手勢動作表達多種象徵性的含義。舞蹈隊伍經過英俊健壯的勇士的隊伍時,哪個勇士欲迎娶新娘,便從中挑選自己中意的姑娘。姑娘與同伴們一起頭頂水罐,踏著輕盈的腳步,走在汲水的鄉間。為了展示自己的勤勞靈巧,姑娘把同伴們的水罐全部疊放摞起,那高聳過人的水罐,頂在窈窕俏麗的姑娘頭上,這種以質朴的舉動展示自己能力的抒情方式,不僅情態美妙絕倫,而且行為大膽濃烈、振奮而誘人。勇士們被她們折服了,便以更矯健的舞姿,激動地放聲求愛,直至把舞蹈推向高潮。《水罐舞》同樣取材於部落居民的婚俗生活,但藝術家們處理得濃淡相宜、張弛有序。《水罐舞》以手臂和腳下的動作為主,動作簡朴明確,感情含露得體,令人看起來高雅不俗,賞心悅目,博得觀眾喝彩。
『柒』 菲律賓四大類舞蹈都有什麼特色
菲律賓四大類舞蹈各有其特色,鄉村舞蹈、山區舞蹈,其舞蹈動作簡單、樸素無華,模仿性的動作比較多,舞蹈造型多以「三道彎」為主,舞蹈多以柔韌、扭擺、跳躍為主,舞蹈形式自由鬆散。
『捌』 菲律賓竹舞為什麼強拍休止
要形成切分的效果
竹竿舞是頗具菲律賓特色的鄉村舞蹈,也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節目。最初流行於菲律賓中部的米沙鄢群島,尤其是萊特島。它的正式名稱是「亭尼克靈舞」。
強拍休止表示音樂在這個節奏的強拍停了休止了,三拍子的強拍在第一拍,四拍子是強、弱、次強、弱。
『玖』 菲律賓的舞蹈有什麼特色
菲律賓四大類舞蹈各有其特色,鄉村舞蹈、山區舞蹈,其舞蹈動作簡單、樸素無華,模仿性的動作比較多,舞蹈造型多以「三道彎」為主,舞蹈多以柔韌、扭擺、跳躍為主,舞蹈形式自由鬆散。穆斯林舞蹈風格充滿了神秘色彩,以舒緩的手臂、彎曲的肘部和各種手指動作為主。穆斯林舞蹈的手指動作不同於印度的手勢動作,它時而伸直並攏,時而里外彎曲;雙腿膝部外開,做半蹲狀,身體重心不斷向兩旁移動。此外,舞者還戴腳鐲、腳鈴、假指甲,以突出舞蹈的效果。西班牙舞蹈服飾、道具多帶有西方色彩,舞者經常手持一把精緻的小扇舞蹈,動作圓潤、優雅。
『拾』 菲律賓舞蹈有哪些類型
菲律賓舞蹈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它的樂舞文化保持了原有的風貌。菲律賓舞蹈大致分4類:鄉村舞蹈、北部山區舞蹈、南部棉蘭穆斯林舞蹈和西班牙風格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