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一小學的發展前景
學校的管樂團、合唱團先後出訪歐洲,他們演奏的動人樂曲和悅耳歌聲傳遞到了遙遠的歐洲大陸,讓那裡的人們領略了中國少年的風采。亞洲華文學校校長團、美國校長團、港澳教育訪京團、南太平洋地區、南非、加拿大BC省中文學校代表團、菲律賓中正學院董事團、印度尼西亞校長考察團、泰國校長考察團 ……諸多國外及港澳地區的教育代表團到學校來參觀訪問,領先的教育理念、精彩的課堂教學,充滿童趣的舞蹈,健康向上的健美操,嚴格的管理制度,孩子們燦爛的笑臉都給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為我們的基礎教育贏得了來自不同國度同行的贊譽。同時,學校還接待了美國的學生合唱代表團,學生合唱團與美國小朋友們同台演出,為兩千多觀眾奉獻了一台精彩的合唱節目;與收養中國孤殘兒童的30個美國家庭進行了交流,讓這些已經融入美國文化的孩子能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學中,學校還接收了四名澳大利亞的孩子,他們利用休假在校學習生活了一周,給他們創造機會體驗正規的中文教育,感受正宗的北京文化。在這樣的對外交流活動中,七一小學的孩子們在成長,他們開闊了眼界,擁有了國際化的視野;七一小學的老師在成長,他們認識了世界,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振興;七一小學在成長,他用自己堅實的發展腳步告訴世界:中華民族的未來將無比強大!
2. 南安科技大學的詳細信息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創辦於2001年,是一所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確認的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獨立學院,由福建師范大學與福建東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學院實行「董事會決策,院長負責」的管理體制,董事長為菲律賓著名僑領、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實業家戴宏達先生,院長為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丹教授。學院聘請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分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陳蘭蓀研究員擔任名譽院長。
學院依託百年名校福建師范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主要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福建師范大學對學院的管理和教學負責,確保辦學質量。學生按規定修滿學分,由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頒發國家統一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授予相應學位。
學院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康美開發區,依山傍水,環境宜人。學院辦學條件完善,校園佔地面積、實驗室、圖書資料、校園網等基本辦學條件都達到或超過獨立學院的辦學指標要求。 學院緊緊圍繞「基礎、素質、應用、創新」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重視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探索新時期人才培養新模式;學生教育教學質量良好,並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2005年在教育部對獨立學院辦學情況專項檢查中獲得好評;2007年省教育廳安全辦組織對全省獨立學院的安全工作大檢查中得到高度肯定;2009年5月榮獲省「平安校園」稱號,2008-2009學年學院獲省安全穩定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近年來計算機一級過級率、二級VFP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均居全省高校前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高,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獲福建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得到社會高度贊譽; 11個項目獲得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立項、學生5個項目獲得省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科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在校生近七千人。
學院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近年來,學院學生多人獲省級三好學生和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並有708人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和39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學生榮獲省第十四屆大學生運動會(2010年)七金四銀的佳績,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獨立學院首位;學生榮獲第五屆、第六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2項,並獲得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學生還在第五屆、第六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中分別榮獲福建賽區亞軍和三等獎;學生參加第三屆、第四屆福建省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分別榮獲三等獎和優秀獎;學院榮獲2008年、2010年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團隊;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榮獲「第三屆福建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獎」;學院環保協會榮獲2009—2010年度福建省優秀高校環保社團獎;2009年,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在福建師大暑期社會實踐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學生參加福建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節,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參加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榮獲三等獎;學生參加首屆福建省大中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共有53幅書法作品獲獎,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34項,參加全國比賽榮獲一、二等獎各1項;學生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福建賽區的比賽中榮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並榮獲全國比賽優秀獎;學生榮獲第五屆「科訊杯」全國高校學生高清暨DV作品大賽二等獎;4位學生參加第五屆全國ITAT大賽榮獲三等獎,2010年3月我院黃容朝同學榮獲「綺麗杯」第15屆中國時裝設計「十佳新人獎」等佳績。
學院以「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機制與辦學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視開拓海外合作辦學渠道,目前已和菲律賓中正學院、紅奚禮示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學院致力於建設成為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僑鄉特色的教學應用型的知名獨立學院。
3.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是幾本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是二本。
根據2017年9月學校官網,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現有11個系、3個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業學院,共有25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5600餘人,現有自有專任教師436人,外聘教師425人。
學校佔地面積1200餘畝,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300多萬元,紙質藏書140多萬冊、電子圖書12萬冊,各類體育場、館12個,各類實驗室92間,校外實訓基地168個。
外貿學什麼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並將其納入實踐性教學體系重要內容,投入1000多萬元成立福建省高校首家大學生創業園,先後建設兩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區。
2010年以來,有100多個創業團隊入園,創業參與人數達600人以上。學校被福建省人事廳、共青團福建省委授於「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毗鄰台港澳、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重視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先後與美國賓州圭內斯大學、美國杜肯大學、菲律賓中正學院等建立合作關系。
學校是福建省首批與台灣高校開展合作辦學試點院校,與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台灣亞太創意學院、台灣萬能科技大學、台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教學與科研合作關系。
4. 世界上誰最有錢/排名
《福布斯》2006年度全球富豪榜
前十名:蓋茨、巴菲特、卡洛斯·斯利 姆·赫魯、英格瓦·坎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爾、保羅·艾倫、貝爾納·阿爾諾、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肯尼思·湯姆森、李嘉誠
施正榮以22億美元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
北方網綜合消息: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Forbes)公布了2006年度最新的全球富豪排行鎊,微軟總裁比爾·蓋茨連續第12年成為世界最富有人士,他的凈資產由465億美元增至500億美元。投資商沃倫·巴菲特緊隨其後,去年財產縮水20億美元,以420美元再次位居第二。第三是墨西哥電訊業巨子卡洛斯·斯利姆·赫魯,財富300億美元。
今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達到了創紀錄的793人,億萬富翁人數比去年增加102人,富翁總資產則增加18%,達到2.6萬億美元。
2006年度《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名:
名次 財富價值(億美元) 姓名 年齡 國別 財富來源
1.500,蓋茨(William Gates),50歲,美國,軟體(微軟)
2.420,巴菲特(Warren Buffett),75歲,美國,股權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
3.300,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66歲,墨西哥,電信
4.280,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79歲,瑞典,家居連鎖(宜家)
5.235,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55歲,印度裔英國人,鋼鐵(米塔爾鋼鐵)
6.220,保羅·艾倫(Paul Allen),53歲,美國,軟體(微軟)
7.215,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57歲,法國,LVMH(路易威登軒尼詩)
8.200,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49歲,沙烏地阿拉伯,投資
9.196,肯尼思·湯姆森(Kenneth Thomson),82歲,加拿大,傳媒(湯姆森集團)
10.188,李嘉誠(Li Ka-shing),77歲,中國香港,多樣化產業
李嘉誠成為兩岸三地最為「富有」的富翁
中國內地及港台地區合共有30人上榜,其中內地佔8人、香港有17人,而台灣則有5人。當中香港首富李嘉誠以188億美元資產,首次打入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成為兩岸三地最為「富有」的富翁。
除了首次進佔十大之列的李嘉誠外,另有3位香港富豪成功打入100大,分別是新鴻基地產郭氏3兄弟(排第35位,擁有資產116億美元)、恆基地產集團主席李兆基(第37位、110億美元)和賭王何鴻燊(第84位、65億美元)。至於其它上榜的香港富豪,包括鄚裕彤、龔如心、嘉道理家族、霍英東、邢李源、陳廷鏵、呂志和、馮國經、李澤楷等。
在台灣方面,入榜的5人包括鴻海精機郭台銘(43億美元)、廣達計算器的林百里(16億美元)、國泰人壽的蔡萬霖(33億美元)、台塑的王永慶(54億美元)、威盛電子的王雪紅和陳文琦(21億美元)。
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國內地共有8人上榜,比去年增加六名。
其中現居中國、國籍為澳大利亞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施正榮排名最高,現年43歲的他以22億美元排名第350位。
隨後是排名第451位的榮智健,總資產17億美元。黃光裕同以17億美元資產與榮智健並列第451位。
其後上榜的還包括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總資產13億美元,排名第606位;他的兄弟——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則以總資產10億美元排名第746位。
網易創始人兼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以12億美元排名第645位;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郭廣昌排名第698位,總資產11億美元。合生創展公司「掌門人」朱孟依同排第698位,總資產也為11億美元。
入榜富豪資產總額印度和香港超過日本
在亞洲,雖然日本是擁有該排行榜富豪人數最多的國家,但在入榜富豪資產總額方面,則被印度和香港反超,明顯反映出印度經濟高增長的強勁勢頭以及香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復甦態勢。
此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日本人共有27人,其中日本第一富豪寶座被武富士前會長武井保雄(財富榜107位)摘得。樂天集團社長三木谷浩史也有幸入榜,排名為224位。由於受到日元匯率下跌等因素的影響,日本各富豪的總資產從去年的749億美元下跌至669億美元。
與日本相比,印度方面的總資產為988億美元(23人入榜),香港為816億美元(17人入榜)。今年印度的入榜富豪人數同2005年的12人相比基本實現了翻倍。世界鋼鐵大王拉克希米·米塔爾集團董事長、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爾可謂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菲律賓首富陳永栽排行第451位
菲律賓華裔商業巨子陳永栽、施至成以及西班牙裔的亞耶拉,被福布斯雜志(Forbes)選入年度全球富豪排行金榜中。
菲律賓首富陳永栽在這份793人名單中排行第451位,福布斯估計他的資產約有17億美元。現年71歲的陳永栽,在菲律賓土生土長,少年時就讀菲律賓中正學院,靠經營煙廠起家,後將事業版圖拓展至釀酒、航空公司以及銀行業。
而現年81歲的施至成,排行第512位,福布斯估計他的家族的資產有15億美元。施至成被菲律賓人譽為「商場之王」,從一家鞋店起家,現在除擁有23座購物商場之外,商業觸角已延伸至銀行業及房地產業。
陳永栽和施至成都是白手起家,在事業有成之後,經常從事慈善工作,其中陳永栽更是熱衷於推動菲律賓華文教育事業,每年還捐助菲律賓航空公司機票予華校學生,讓他們到中國參加華語文研習活動。
亞耶拉現年71歲,以估計13億美元的資產,在全球近800名億萬富豪中排行第606位。亞耶拉家族經營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企業集團—亞耶拉集團,靠房地產起家,後又投資自來水、電話公司等產業。
這三名菲律賓億萬富豪的資產總計達45億美元。
5. 初中讀完了,去菲律賓讀高中,有什麼馬尼拉的學校嘛,錄取標准和國內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錄取的條件呢,
中正學校 馬尼拉華人學校
6. 中國首富是誰了`
《福布斯》2006年度全球富豪榜 前十名:蓋茨、巴菲特、卡洛斯·斯利 姆·赫魯、英格瓦·坎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爾、保羅·艾倫、貝爾納·阿爾諾、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肯尼思·湯姆森、李嘉誠 施正榮以22億美元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 北方網綜合消息: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Forbes)公布了2006年度最新的全球富豪排行鎊,微軟總裁比爾·蓋茨連續第12年成為世界最富有人士,他的凈資產由465億美元增至500億美元。投資商沃倫·巴菲特緊隨其後,去年財產縮水20億美元,以420美元再次位居第二。第三是墨西哥電訊業巨子卡洛斯·斯利姆·赫魯,財富300億美元。 今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達到了創紀錄的793人,億萬富翁人數比去年增加102人,富翁總資產則增加18%,達到2.6萬億美元。 2006年度《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名: 名次 財富價值(億美元) 姓名 年齡 國別 財富來源 1.500,蓋茨(William Gates),50歲,美國,軟體(微軟) 2.420,巴菲特(Warren Buffett),75歲,美國,股權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 3.300,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66歲,墨西哥,電信 4.280,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79歲,瑞典,家居連鎖(宜家) 5.235,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55歲,印度裔英國人,鋼鐵(米塔爾鋼鐵) 6.220,保羅·艾倫(Paul Allen),53歲,美國,軟體(微軟) 7.215,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57歲,法國,LVMH(路易威登軒尼詩) 8.200,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49歲,沙烏地阿拉伯,投資 9.196,肯尼思·湯姆森(Kenneth Thomson),82歲,加拿大,傳媒(湯姆森集團) 10.188,李嘉誠(Li Ka-shing),77歲,中國香港,多樣化產業 李嘉誠成為兩岸三地最為「富有」的富翁 中國內地及港台地區合共有30人上榜,其中內地佔8人、香港有17人,而台灣則有5人。當中香港首富李嘉誠以188億美元資產,首次打入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成為兩岸三地最為「富有」的富翁。 除了首次進佔十大之列的李嘉誠外,另有3位香港富豪成功打入100大,分別是新鴻基地產郭氏3兄弟(排第35位,擁有資產116億美元)、恆基地產集團主席李兆基(第37位、110億美元)和賭王何鴻燊(第84位、65億美元)。至於其它上榜的香港富豪,包括鄚裕彤、龔如心、嘉道理家族、霍英東、邢李源、陳廷鏵、呂志和、馮國經、李澤楷等。 在台灣方面,入榜的5人包括鴻海精機郭台銘(43億美元)、廣達計算器的林百里(16億美元)、國泰人壽的蔡萬霖(33億美元)、台塑的王永慶(54億美元)、威盛電子的王雪紅和陳文琦(21億美元)。 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國內地共有8人上榜,比去年增加六名。 其中現居中國、國籍為澳大利亞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施正榮排名最高,現年43歲的他以22億美元排名第350位。 隨後是排名第451位的榮智健,總資產17億美元。黃光裕同以17億美元資產與榮智健並列第451位。 其後上榜的還包括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總資產13億美元,排名第606位;他的兄弟——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則以總資產10億美元排名第746位。 網易創始人兼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以12億美元排名第645位;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郭廣昌排名第698位,總資產11億美元。合生創展公司「掌門人」朱孟依同排第698位,總資產也為11億美元。 入榜富豪資產總額印度和香港超過日本 在亞洲,雖然日本是擁有該排行榜富豪人數最多的國家,但在入榜富豪資產總額方面,則被印度和香港反超,明顯反映出印度經濟高增長的強勁勢頭以及香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復甦態勢。 此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日本人共有27人,其中日本第一富豪寶座被武富士前會長武井保雄(財富榜107位)摘得。樂天集團社長三木谷浩史也有幸入榜,排名為224位。由於受到日元匯率下跌等因素的影響,日本各富豪的總資產從去年的749億美元下跌至669億美元。 與日本相比,印度方面的總資產為988億美元(23人入榜),香港為816億美元(17人入榜)。今年印度的入榜富豪人數同2005年的12人相比基本實現了翻倍。世界鋼鐵大王拉克希米·米塔爾集團董事長、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爾可謂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菲律賓首富陳永栽排行第451位 菲律賓華裔商業巨子陳永栽、施至成以及西班牙裔的亞耶拉,被福布斯雜志(Forbes)選入年度全球富豪排行金榜中。 菲律賓首富陳永栽在這份793人名單中排行第451位,福布斯估計他的資產約有17億美元。現年71歲的陳永栽,在菲律賓土生土長,少年時就讀菲律賓中正學院,靠經營煙廠起家,後將事業版圖拓展至釀酒、航空公司以及銀行業。 而現年81歲的施至成,排行第512位,福布斯估計他的家族的資產有15億美元。施至成被菲律賓人譽為「商場之王」,從一家鞋店起家,現在除擁有23座購物商場之外,商業觸角已延伸至銀行業及房地產業。 陳永栽和施至成都是白手起家,在事業有成之後,經常從事慈善工作,其中陳永栽更是熱衷於推動菲律賓華文教育事業,每年還捐助菲律賓航空公司機票予華校學生,讓他們到中國參加華語文研習活動。 亞耶拉現年71歲,以估計13億美元的資產,在全球近800名億萬富豪中排行第606位。亞耶拉家族經營菲律賓歷史最悠久的企業集團—亞耶拉集團,靠房地產起家,後又投資自來水、電話公司等產業。 這三名菲律賓億萬富豪的資產總計達45億美元。
7. Chiang Kai Shek College是什麼意思
菲律賓中正學院
8. 菲律賓 大學
菲律賓大學是根據菲律賓首屆立法機構頒發的第1870號法令(亦稱大學憲章)於1908年6月18日創辦的,實際上是依靠美國人,並按照蘭德公司資助大學的模式,為菲律賓人開辦的一所大學。該校的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國內唯一招生合作夥伴為名高國際教育。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菲律賓大學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為菲律賓四大名校之首。
師資力量:
截止1990-1991學年,菲律賓大學(共4個分校)共擁有51個學院,在校學生人數達33,800名。
在菲律賓,大學教師一般分為4級: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而菲律賓大學卻增設「大學教授」這一特級教授職銜。在全校3,270名教師中,「大學教授」5名,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講師1,134名,助教1,141名。在教師總人數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學本部的教師達1450名,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奧斯分校的教師人數分別為546人、456人和818人。
菲律賓大學的學生分正式和非正式兩大類,前者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後者包括非學位生、跨校注冊生和特殊學生。在全校33,800名學生中有27,177名本科生,5,918名研究生,705非正式學生。其中包括646名外國留學生。此外還有1,112名非正式外國留學生,他們大多數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孟加拉國、伊朗和圖書資料方面,均居第一位。
迪利曼分校是菲律賓大學總部所在地,校園佔地493公頃。全校共有51個學院,其中27個可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而迪利曼擁有的可授予學位的學術機構達23個。
該分校1990-1991學年的注冊學生為18,010名,約佔全校學生總數的53%,其中本科生13,800人,研究生3,670人,非正式生540人。
該分校同期的各類教師達1,450名,佔全校教師總數44%強,而且高水平教師居多數。現以1989年年中的統計數為例,在所有教員中,大學教授2名,教授381名,副教授455名,助教401名,教員177名。在這些教師中,332人(在總數中所佔百分比為23.44%)獲博士學位,624(44.07%)有碩士學位,447人(31.57%)獲學士學位,13人(0.92%)有其他學銜。除此之外,還有526名兼職教師,其中171人為教授級講師,174人是高級講師,179人為講師,兩人為客座教授。迪利曼分校還有3,042名輔助教職人員,其中2,508人從事科學研究和推廣教育,534人為專業人員。
9. 餘光中先居住在哪裡
▲餘光中簡介
餘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餘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在台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餘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餘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鍾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餘光中大事年表
一九五零年 五月底去台。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級。
一九五二年 台大畢業。處女作《舟子的悲歌》詩集出版。
一九五四年 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等人共創「藍星詩社》。出版詩集《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六年 東吳大學兼課。九月,與范我存結婚。
一九五七年 在師大兼課。主編《藍星》周刊及《文學雜志》詩的部分。《梵谷傳》與《老人和大海》中譯本出版。
一九五八年 六月,長女珊珊生。七月,喪母。十月,獲亞洲協會獎金赴美進修,在愛荷華大學修文學創作、美國文學及現代藝術。
一九五九年 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回台任師大英語系講師。六月,次女幼珊生。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之詩輯。加入現代詩論戰。
一九六零年 詩集《萬聖節》及《英詩譯注》出版。詩集《鍾乳石》在香港出版。主編《中外》書刊之文藝版。
一九六一年 英譯《中國新詩選》在香港出版。在《現代文學》發表長詩,<天狼星>並與洛夫論戰,發表<再見,虛無!>,宣告回歸古典。與林以亮、梁實秋、夏菁、張愛玲等合譯《美國詩選》,在香港出版。與國語派作家在《文星》展開文白之爭。赴菲律賓講學。在東吳、東海、淡江兼課。五月,三女佩珊生。
一九六二年 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刊菲律賓出席亞洲作家會議。毛姆小說<書袋>中譯連載於《聯合報》副刊。
一九六三年 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及評論集《掌上雨》出版。<繆思在地中海>中譯連載於《聯合報》副刊。十二月,范我存產了一子,夭折。
一九六四年 詩集《蓮的聯想》出版。舉辦「莎士比亞誕生四百周年現代詩朗誦會」。赴美講學一年,先後授課於伊利諾、密西根、寶夕法尼亞、紐約四州。
一九六五年 散文集《逍遙游》出版。任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一年零三個月,四女季珊生。
一九六六年 返台。升任師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課。
一九六七年 詩集《五陵少年》出版。
一九六八年 散文集《望鄉的牧神》先後在台港出版。《英美現代詩選》中譯二冊出版。主編「藍星著書」五種及「近代文學譯」十種。
一九六九年 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天國的夜市》出版。主編《現代文學》雙月刊。赴科羅拉多州任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及寺鍾學院客座教授二年。
一九七零年 中唐朝《錄事巴托比》。英譯《滿田的鐵絲網》。
一九七一年 英譯《滿田的鐵絲網》及德譯《蓮的聯想》分別在台灣及西德出版。由美返國。升師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課。主持寺鍾學院留華中心及中視「世界之窗」節目。推廣搖滾樂。
一九七二年 散文集《焚鶴人》及中譯《錄事巴托比》出版。獲澳洲政府文化獎金,暑假應邀訪澳洲二月。應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之邀,赴港演講。轉達任政大西語系主任。
一九七三年 主編政大《大學英文講本》。應香港詩風社之邀赴港演說。赴漢城出席第二屆亞洲文藝研討會,並宣講論文。
一九七四年 詩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聽聽那冷雨》出版。主編《中外文學》詩專號。主持霧社復興與文藝營。
應聘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九七五年 《餘光中散文集》在香港出版。在《今日世界》寫每月專欄。六月,回台參加「現代民謠演唱會」。同年楊弦譜曲之《中國現代民歌集》唱片出版。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一九七六年 出席倫敦國際筆會第四十一屆大會,並宣講論文「想像之真」。《天狠星》出版。
一九七七年 散文集《青青邊愁》出版。
一九七八年 《焚谷傳》新譯本出版。五月,出席瑞典國際筆會第四十三屆大會,並游丹麥及西德。
一九七九年 詩集《與永恆拔河》出版。黃維梁編著《火浴的鳳凰棗餘光中作品評論集》在台出版。
一九八零年 九月起休假一年,回台擔任師大英語系主任,兼英語研究所所長。擔任《中國時報》及《聯合報》文學獎評審。
一九八一年 《餘光中詩選》、評論集《分水嶺上》及主編《文學的沙田》出版。九月,出席在法國里昂舉行的國際筆會大會。十二月,出席中文大學「四零年代文學研討會」,初晤柯巫與辛笛,並宣講論文「試為辛笛看手相」。
一九八二年 發表文「巴黎看書記」及一組評析游記之論文棗「山水游記的藝術」、「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中國山水游記的知性」、「論民初的游記」。赴吉隆坡與新加坡演講。「傳說」獲金鼎獎歌詞獎。擔任《中國時報》文學獎評審。
一九八三年 詩集《隔水觀音》出版。中譯王爾德喜劇《不可兒戲》在台出版。赴委內瑞拉出席第四十六屆國際筆會大會。
一九八四年 中譯《土耳其現代詩選》在台出版。赴東京出席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不可兒戲》由香港話劇團演出,楊世彭導演,連滿十三場。獲取第七屆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並以「小木屐」再獲取金鼎獎歌詞獎。
一九八五年 發表五萬字論文《龔自珍與尋萊》。為「聯副」寫專欄《隔海書》。出席新加坡「國際華文文藝營」,擔任新加坡「金獅文學獎」評審。先後赴馬尼拉及舊金山主持文學講座。《不可兒戲》在港重演十四場滿座,繼在廣州公演三場。暑假偕妻遍游英、法、西班牙一個半月。九月十日,離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文研究所所長。行前香港中華文化中心舉辦「餘光中惜別詩會」,由戴天主持。獲《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香港文藝》季刊推出「餘光中專輯」。《春來半島棗餘光中香港十年詩文選》在港出版。
一九八六年 擔任「木棉花文藝季」總策畫,並發表主題詩「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六月,偕妻赴德國漢堡出席國際筆會,並暢游西德。九月,詩集《紫荊賦》出版。
一九八七年 散文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出版。《不可兒戲》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主持「木棉花文藝季」。五月,赴瑞士出席國際筆會大會。八月,三女佩珊與侯光華在台中舉行婚禮。
一九八八年 一月二十六日,與文友在台北北海墓園以《秋之頌》一書焚祭梁實秋先生,書由余氏主編。五月,為紀念五四,應《世界日報》之邀,赴曼谷演講。六月,赴港,在中文圖書展覽會演講。重九日,六十大壽,在五家報紙發表六首詩,為自己慶祝生日。四川詩人流沙河編《餘光中一百首》,並附評析,在成都出版。散文集《憑一張地圖》出版。
一九八九年 《餘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一月,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藝術學院講座。五月,主編的十五卷《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棗台灣..一九七零 ?/FONT> 一九八九》出版,並獲本年金鼎獎圖書類主編獎。主持「五四,祝你生日快樂」之多場演講會及座談。五月,《鬼雨..餘光中散文》廣州出版。九月赴加拿大參加國際筆會大會,並應「加京中華文化協會」之邀在渥太華演講。
一九九零年 一月,《梵谷傳》重排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七月,在紐約主持長女珊珊與栗為正之婚禮,再往荷蘭參觀梵谷逝世百年紀念大展,並在巴黎近郊奧維梵谷之墓。八月,《不可兒戲》在台北劇院演出十二場。
一九九一年 二月,參加中山大學訪問團訪問南非各大學。四月,應邀赴港參加「山水清音..環保詩文朗誦會」。五月,《不可兒戲》在高雄演出三場。六月,應美西華人學會之邀,赴洛杉機發表演講,並接受該會頒贈「文學成就獎」。重九生日,在五家報婚發表詩五首。十月底,參加香港翻譯學會主辦的翻譯研討會,並獲該會辦贈榮譽會士名銜。十一月,赴維也納參加國際筆會大會,並游匈牙利。
一九九二年 二月,父親余超英逝世。四月,赴西班牙塞隆納出席國際筆會大會。九月,應北京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並訪故宮,登長城。十月,參加珠海市「海峽兩岸外國文學翻譯研討會」。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龔氏訪問學人」。中英對照詩選《守夜人》出版。中譯《溫夫人的扇子》出版,並在台北、高雄先後演出六場。十二月,赴巴西出席國際筆會大會。
一九九三年 一月,福州《港台文學選刊》推出「餘光中專輯」。二月,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邀請擔任「到訪傑出學人」。三月,赴紐約新生的外孫粟飛黃。四月,會晤大陸歌手王洛賓,並由王洛賓將「鄉愁」一詩譜曲。五月,赴港參加「兩岸及港澳文學交流研討會」,並發表論文「藍墨水的上游是汩羅江」。六月,《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大全》(Encyclopedia of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Continuum,New York,1993)第五卷納入一整頁余氏評傳,由鍾玲執筆。七月,主持「梁實秋翻評獎」評審(自一九八八年迄一九九八年,十一屆主持此獎,從未間斷)。八月,參加《聯合報》短篇小說獎及《中國時報》散文獎評審。接待湖南評論家李元洛來台。九月,與高天恩赴西班牙聖地牙哥,出席國際筆會大會。十月,詩文合集《中國結》由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 一月,應菲律賓中正學院之邀赴馬尼拉講學一周,並在菲律賓大學演講。評論集《從徐霞客到梵谷》出版,並獲本年《聯合報》「講書人」最佳書獎。六月,參加蘚州大學「當代華文散文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散文的知性與感性」。繼訪上海作協,會晤作家柯巫、辛笛。七月,在台北舉行之「外國文學中譯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作者、學者、譯者」。八月,在台北舉行的第十五屆「世界詩人大會」上專題演講(Is the Muse Dead?)。九月,中山大學聘任為「中山講座教授」。重九日,黃維梁編撰的各家論余氏作品之選集《璀璨的五采筆》一巨冊出版。
一九九五年 四月五廈門大學邀請返校演講,並頒贈客座教授名銜,此為闊別母校四十六年後首度返校。八月,孫女栗姝婷生。十月,赴布拉格出席國際筆公大會。十一月十日,台大五十周年校慶,文學院邀講來出校友演講,主講「我與繆思的不解緣」。中譯《理想丈夫》出版,並由國立藝術學院慶祝四十周年校慶演出。詩與散文納入哥倫比亞大學出版之《現代中國文學選》。
一九九六年 一月,散文選《橋跨黃金城》由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四月,赴港參加翻譯學術會議,發表論文《論的的不休》。十月,《井然有序》出版,並獲《聯合報》「講書人」本年最佳書獎。十一月,應四川大學之邀前往成都演講,並首次會晤流沙河。
一九九七年 一月,香港舉辦「香港文學節」研討會,應邀發表論文「紫荊與紅梅如何接枝?」,為香港作家講命。二月,應馬來西亞沙巴留台同學會之邀前往演講。六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研究所錢學武以《餘光中詩主題研究》為碩士論文題目,取得學位。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餘光中散文》。七月,赴英國愛丁保出席國際筆會大會,全家三代齊聚,暢游英國。余氏伉儷繼游比利時、盧森堡。八月,長春主辦僵書展,由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餘光中詩歌選集》及《餘光中散文選集》共七岫。應邀前往長春、潘陽、哈爾濱、大連、北京等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八月三十日,在吉林大學演講「詩與散文」,並獲頒校客座教授名銜。九月一日,在東北大學演講「現代主義在台灣的發展」,並獲頒該校客座教授名銜。十月四日,獲取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致贈「詩歌藝術貢獻獎」。文建會出版《智慧的新傳 ?/FONT> 大師篇》,納入余氏評傳。十二月二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爾岸翻譯教學研討會「,應邀發表主題演說。
一九九八年 一月五日,應電基金會拍攝「詩壇巨壁棗餘光中」影集。三月十四月,香港RTHK電視台為香港文學節活動拍攝詩作「珍珠項鏈」影片。四月二十九日,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討會在高雄中山大學舉辦,廣州王晉民教授發表「論餘光中的詩」。六月五日,獲頒中山大學「傑出教學獎」。六月二十八日,吉隆坡馬來西惡亞留台校友總會舉辦文華節,應邀前往發表專題演講「國際化與本土化」。七月一日,參加香港文學節,發表論文「一枝紫荊伸向新世紀」。九月六日,赴芬蘭局「國際傳播獎章」。十月二十八日,重九日,七十大專,在《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中華日報》、《自由時報》、《新聞報》、《聯合文學》月刊、《幼獅文藝》月刊、《明道文藝》月刊共發表十五首詩,一篇散文。九歌出版社出版詩集《五行無阻》、文集《日不落家》、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及鍾玲主編慶祝余氏七十生日詩文集專書《與永恆對壘》。洪範書店出版《餘光中詩選第二卷:一九八二 ?/FONT> 一九九八》。《聯合文學》、《幼獅文藝》、《明道文藝》均有專輯祝賀余氏生日。中山大學文學院提前於十月二十三日慶生,舉辦「重九的午後棗餘光中作品研討及詩歌發表會」十二月三十一日,散文集《日不落家》獲頒《聯合報》「講書人」本年最佳書獎。七十大壽發表新作及新書出版等活動,被台灣電視公司「人與書的對話」選為一九九八年「十大讀書新聞」之第六。
▲餘光中詩選
http://www.lingshi.com/xinshi/yuguangzhong.htm
10. 易蘇民的任職簡況
歷任淡江大學、中原大學、海洋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財經大學、銘傅大學、實踐大學、菲律賓中正學院、香港德明學院、美國中華藝術學院、玄奘學術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