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23菲律賓劫持香港遊客事件的菲方道歉
拒絕道歉
2012年8月,香港人質在菲律賓被殺事件已兩周年,菲律賓當局仍拒絕道歉,菲駐港領事館領事更反指死者家屬和倖存者不懂原諒別人,「菲律賓人被打,他們花兩三天便忘記慘事」,暗批港人「死咬不放」。
菲律賓駐港領事館領事Val Simon Roque,詳談菲律賓當局在兩年前人質事件中,對港人要求道歉、賠償等要求作回應。Roque稱,家屬無明確要求由菲國哪個人道歉,其後又以朋友打架作比喻,指菲律賓人被打後,兩三天便能忘記「慘事」做回朋友,呼籲港人學習菲律賓人懂得原諒的態度,「請你站在菲律賓的立場考慮,你還想我們怎麼樣?」談及捐款問題,Roque未對David說法反駁,且對問題作出迴避,以「把事件轉介至有關部門」來回應。
對菲律賓領事「原諒論」,死者謝廷駿兄長謝志堅氣憤難平,「這是關乎人命問題,足以證明菲律賓當局還未負責任」;苦主易小玲恥笑菲領事歪曲事實,因為他們清楚指明要求菲政府及相關官員道歉。
2013年10月23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度表示,菲律賓政府不會就馬尼拉人質事件道歉。
正式道歉
2014年4月2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菲律賓政府就馬尼拉人質事件發表聯合公告。
公告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同意就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發生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菲律賓政府同意以下述方式,解決和處理受害者及家屬就道歉、賠償、懲處負責官員和其他人士及採取措施保障旅客安全的四項要求。
菲律賓政府向受害者及家屬致以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慰問,並對他們蒙受的痛苦表達最誠摯的哀悼。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已就此致函所有受害者或其家屬。
菲律賓人民為體現對港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以及彌補事件中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損失,將會向受害者或其家屬致以額外的慰問金,以表達最誠摯的關懷。
菲律賓政府已向香港特區政府保證,正採取措施追究須負責的人員,並盡早完成餘下的程序。菲律賓政府承諾會向香港特區政府交代尚余程序的進度。
菲律賓政府已向香港特區政府保證會致力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菲律賓政府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保障訪菲旅客的福祉及安全。 正式書面道歉
2013年10月22日下午,菲律賓馬尼拉市政府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了一個特別決議案,將就馬尼拉人質事件對北京、香港及人質家屬進行正式道歉。作為馬尼拉市政府的代表,華裔馬尼拉市議員洪英鍾將於周三上午飛往香港,與人質家屬見面,並遞上正式向人質家屬道歉決議案,並將初步與人質家屬就賠償一事進行磋商。預計他將在港逗留7天。 洪英鍾表示,此次議案並非為了回應傳出有關香港議員提出對「菲佣」的制裁,並稱雖然這是前任市長的責任,但問題始終要解決。
菲律賓馬尼拉市議會通過決議案,授權馬尼拉市政府就2010年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向北京、香港及人質受難者家屬進行正式道歉。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回應說,特區政府會在有階段性成果後向公眾報告,他承諾特區政府會繼續為人質事件死傷者家屬討回公道。
決議說,雖然人質事件是在馬尼拉前任市長任期內發生的,但這一事件發生在馬尼拉市,馬尼拉市政府也投入人力物力參與了失敗的營救行動,因此由馬尼拉市長及市政府率先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進行和解是理所應當的。
決議還說,現任馬尼拉市長、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非常重視與中國香港保持良好關系,馬尼拉市政府也希望藉此次正式道歉的機會修復雙方的緊張關系。
馬尼拉市政府代表已於2013年10月23日抵港遞交人質事件道歉信。但菲律賓總統阿基諾2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再度表示,菲律賓政府不會就馬尼拉人質事件道歉。
2013年10月26日,菲律賓馬尼拉副巿長莫雷諾接受菲傳媒訪問時表示,巿長埃斯特拉達計劃下月底或12月初到港道歉。但由於市政府財政拮據,不會直接出錢,而是從當地華僑商人,及在香港和內地募捐。莫雷諾說,市長希望事件能告一段落,並讓香港旅客重返菲律賓。
來港道歉
2014年4月22日,據香港電台報道,菲律賓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2014年4月22日會到香港,就人質事件道歉,據報會就事件提供大約2000萬港元的賠償金。
埃斯特拉達表示,總統阿基諾並無要求他來香港。隨同他訪港的,包括內閣部長阿爾門德拉斯,以及全國警察首長。
被問到兩名閣員同行,是否代表菲律賓在國家層面作出道歉,埃斯特拉達表示,兩人是代表總統而來,相信已顯示出總統的態度,並希望訪港期間,可以會見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
埃斯特拉達在馬尼拉機場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又說,他除了會就人質事件道歉,亦希望保護在香港的16萬名菲律賓工人。
⑵ 菲律賓逮捕涉賭中國人90人,在菲律賓涉賭的中國人掙的都是誰的錢
在菲律賓涉賭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掙的是當地人的錢,即菲律賓人的錢和其它人種的錢。
⑶ 菲律賓人質事件結局如何
最終結果:菲律賓政府道歉。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菲律賓政府就馬尼拉人質事件今日(2014年4月23日)發表聯合公告。
公告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同意就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發生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菲律賓政府同意以下述方式,解決和處理受害者及家屬就道歉、賠償、懲處負責官員和其他人士及採取措施保障旅客安全的四項要求。
菲律賓政府向受害者及家屬致以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慰問,並對他們蒙受的痛苦表達最誠摯的哀悼。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已就此致函所有受害者或其家屬。
菲律賓人民為體現對港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以及彌補事件中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損失,將會向受害者或其家屬致以額外的慰問金,以表達最誠摯的關懷。
菲律賓政府已向香港特區政府保證,正採取措施追究須負責的人員,並盡早完成餘下的程序。菲律賓政府承諾會向香港特區政府交代尚余程序的進度。
菲律賓政府已向香港特區政府保證會致力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菲律賓政府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保障訪菲旅客的福祉及安全。
⑷ 日本投降後,對其他國家有沒有戰爭賠償
二次大戰後,根據國際法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的戰勝國是:中國、美
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
寮國、柬埔寨。其中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都放棄了
戰爭賠款,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則得到了戰爭賠款。具
體數額是:(均為當時價格)
印度尼西亞:8億美元
菲律賓: 8億美元
緬甸: 2億美元
越南: 3900萬美元
寮國: 278萬美元
柬埔寨: 417萬美元
此外,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四個在法律上本來沒有資格獲得戰
爭賠款的國家,通過對日「斗爭」也得到了賠款。具體數額是:
韓國: 3億美元
新加坡: 2500萬新加坡元
馬來西亞:2500萬馬來西亞元
泰國: 150億日元
後來,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這四個二次大戰時的「中立國」,也向日
本提出賠償戰爭時所毀壞的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財產,日本也對此作了賠償。
具體數額是:
瑞士: 11億日元
西班牙:20億日元
瑞典: 5億日元
丹麥: 7億日元
比較復雜的是蒙古,因為戰前日本不承認蒙古是獨立於中國的國家,所以日
本認為中國放棄賠款就等於蒙古也放棄了賠款。但後來經過交涉,日本同意向蒙
古提供50億日元的無償經濟援助,作為變相的賠償。
戰後日本支付的戰爭賠款共計22.3億美元,相當於中國1901年庚子
賠款的12.6倍(庚子賠款為4億5千萬兩白銀)。下面就分別介紹一下日本
對各國的戰爭賠款情況。
⑸ 我朋友在菲律賓工作了兩個月,想回國,但是要賠付給公司錢這個是為什麼
合同期未滿或合同有詳細的個人辭工賠付要求,看看合同。如果沒有合同,那麼就去中國領事館,講情況詳細描述,看看領事館菲律賓地方法律官員如何給建議,然後再決定做滿期還是盡快歸國。
⑹ 為何菲律賓以8萬俘虜做要挾,向日本索賠80億呢
說起第2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作為中國人想到的一定是日本對於中國領土和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傷害。但是日本所做出的惡行卻不僅僅是在中國,還有另外的一些國家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殘忍對待,比如我們今天要提到的這個國家菲律賓。
所以總統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向日本索要賠款,在他看來,不僅僅是自己妻兒的生命被日本人踐踏了,自己的百姓也應該得到日本人的賠償。再加上戰爭當中所損毀的國家建築一系列的後期維護,都是需要錢的,日本必須要為自己犯下的罪過付出代價。
但是當時的日本根本就沒有力量去償還這么巨大的債務,所以日本一口回絕了菲律賓總統的要求。日本認為只要我不答應你能把我怎麼樣呢?誰知菲律賓總統真是鐵腕手段,當時在菲律賓有8萬人的日本戰俘。菲律賓總統收到了日本人拒絕賠款的信息之後直接給出回應,如果日本不賠款,將會處死8萬日本人。日本原以為他們只是給出威脅,誰知道菲律賓總統當即下令處死了14名日本被俘軍人。日本這才知道,原來菲律賓不是說著玩兒的。
⑺ 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被人稱為世界第一巨貪,他到底有多貪婪
當時所有的菲律賓國家公款,除了必須支出的以外,幾乎全都進了馬科斯的腰包。馬科斯在全球有多個銀行賬戶,存款達35億美元。馬科斯作為菲律賓前總統,他在任期間貪污了非常多菲律賓的公款,被稱為世界第一巨貪。區別於一些官員們貪污,馬科斯作為總統,他是直接貪污國家的資金,並且沒有人管理,非常容易。
直到「三月革命」,才查出馬科斯的這些貪污情況。因為馬科斯作為菲律賓的總統,所以普通官員和民眾沒有辦法約束他的工作,他貪污的事情也就不得而知。直到「三月革命」爆發,馬科斯被迫帶著夫人逃亡到美國,這才使得他貪污的事情得到了暴露。
⑻ 二戰後,日本有沒有對中國和其他戰爭受害國進行賠償德國有沒有進行戰爭賠償賠了多少
1951年9月4日,美國單方面邀請了52個國家,在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舊金山會議完全是美國力圖扶持日本、打擊和孤立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迅速在亞洲建立起冷戰秩序的重要產物。由於對日和約草案的起草工作被美國所壟斷,並幾乎完全根據美國在二戰後對日本的國際安排和角色期待來制定,舊金山和會曾引起了不少國家的強烈不滿。例如,曾遭受日本侵略、並參加過對日作戰的印度和緬甸就拒絕參加舊金山會議。9月8日,參加和會的49國代表在對日和約上簽字,但蘇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國拒絕簽字。
二戰中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主力、也是在抗擊日本侵略中付出犧牲最大的中國,卻因為美國的阻撓而被粗暴地拒之門外。9月18日,中國總理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嚴正指出舊金山和會是一次片面的會議,中國拒絕接受和約的合法性。與此同時,朝鮮、蒙古、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國等國也都曾發表聲明,不承認《舊金山和約》。
50年過去了,《舊金山和約》這個當時美國冷戰思維孕育出來的「怪胎」,依然還折磨著亞洲政治,直到今天尚未解決的東亞一系列領土分裂爭端,都同《舊金山和約》有著某種聯系。
例如,1943年11月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都庄嚴宣告,在打敗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之後,朝鮮應該獲得獨立;日本通過侵略掠奪的中國領土,如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但《舊金山和約》卻篡改了上述國際法文件的精神,提出「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南沙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和要求」,但隻字不提這些領土的歸屬問題,為美日和台灣當時的蔣介石政權製造「兩個中國」和締結「日台和約」鋪平了道路。美國為了當時的冷戰需求,通過《舊金山和約》進一步地擴大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分裂。
[編輯本段]歷史
《舊金山對日和約》於1951年9月8日在美國操縱下部分國家與日本簽訂的片面和約。因和約在美國舊金山簽訂,通稱《舊金山對日和約》。反法西斯國家簽字的《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關國際協議都規定同盟國家不得與敵國單獨媾和,對日和約應先經中、蘇、美、英四國外長會議准備,並採取大國一致原則簽訂全面對日和約。但美國背信棄義,違反盟國的合法利益,違反日本人民的意願,在朝鮮戰爭遭到嚴重挫折時,於1951年 9月4~8日在舊金山召開對日和會,單獨對日締結和約。
1951年的9月8日,以美、英、法等四十八個國家為一方與日本為另一方在舊金山會議上簽訂。主要內容:盟國承認日本對其領土和領海有完全的主權;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日本同意將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等置於聯合國託管之下而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日本得自願加入集體安全協定;盟國可與日本締結雙邊協定在日本駐軍;盟國放棄對日本的賠償要求。但與會的越南、朝鮮、蒙古宣布不承認該條約。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也不承認《舊金山和約》的合法性。在和約簽訂的當天,美國與日本還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
早在1945年2月英美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時,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給予盟國戰爭賠償的原則。規定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歸蘇聯,80億歸英美,20億歸其他國家。戰後,英、美、法、蘇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成立盟國管制委員會,德國的賠償以盟國從各佔領區拆遷工業設施抵償。同時,對於追隨德國與盟軍作戰的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五國同樣提出了賠償要求。1947年2月10日盟國與上述五國計立的和約中規定,意、羅、保、匈、芬五國分別向蘇聯、南斯拉夫、衣索比亞、希臘四國賠償2.55億、3億、0.7億、4億和3億美元。
對於日本,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同盟國在日本投降後成立了一個賠償委員會,專門協商日本賠償問題。1945年11月5日,該委員會一致認為,為了剝奪日本進行戰爭的產業能力,防止軍國主義復活,決定加重日本的戰爭賠償。方式是把日本工業設備的一大半拆遷給各戰爭受害國作為賠償。為此,指示各國分頭調查、統計戰爭期間的損失,以便具體確定賠償的方案。
1947年10月25日,經過兩年多的調查核實,同盟各國向日本提出了索賠要求,總計金額為540億美元,中國也在其中。但是在賠償如何分配的問題上,各國意見不一,英國要求佔有賠償的25%,美國要求34%,蘇聯要求14%,法國要佔12%,澳大利亞要佔28%,僅這幾個國家,還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國的要求,分配比例總和已超過了100%。
後來印度尼西亞 /8億美元 /戰爭賠款
菲律賓 /8億美元
緬甸 /2億美元
越南 /3900萬美元
寮國 /278萬美元
柬埔寨 /417萬美元
韓國 /3億美元 /在法律上不具備資格國家通過「斗爭」獲得的賠款
新加坡 2500萬新加坡元
馬來西亞 /2500萬馬來西亞元
泰國 /150億日元
瑞士 /11億日元 /「中立國」得到的財產損失賠償
西班牙 /20億日元
瑞典 /5億日元
丹麥 /7億日元
蒙古 /50億日元 /無償經濟援助
中國 放棄了戰爭賠款(當時國際局勢的要求), 因為當時對日本的舊金山合約遭到反對,所以日本的賠償問題很亂
⑼ 二戰日本投降後,實際賠付了多少錢
由於美國,中國(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放棄了賠款要求,蘇聯實際上在1956年日蘇和平條約時也放棄了。最後日本在戰後只給一些被它侵略的當時西方的殖民地卻在戰後獲得獨立的國家和在戰爭中遭受損失的一些並未參戰的歐洲國家支付了賠款。
菲律賓提出100億美元賠償要求,最後日本支付了5.5億美元(分10年結清),另給2.5億美元借款。
印尼得到了2.2億美元(分12年結清),另外獲得了1952年-1958年日本對印尼出口商品所得收入中得到了1.8億美元。
緬甸獲得2億美元賠款(分10年結清),1.5億美元無償援助和0.3億美元借款。
越南獲得0.39億美元。
寮國獲得278萬美元。
柬埔寨獲得417萬美元。
新加坡獨立後也向日本索賠,日本以新加坡殖民宗主國英國業已放棄賠償要求,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當時尚未獨立,所以由於英國的放棄也喪失了索賠權利。經過新加坡不懈地追討,最後日本給了新加坡5000萬新元作為日本佔領新加坡後強迫當地華僑向日本「獻金」的賠償。
韓國向日本索賠8億美元,經過談判,1965年兩國達成協議:日本分10年向韓國支付3億美元賠款,另向韓國提供2億美元優惠貸款。
二戰時本來和日本處於同一陣營的泰國也向日本索賠1350億日元,理由是二戰時稱借款給日本。最後日本只支付了有借款憑證的54億日元,另提供了96億日元的無償援助給泰國。
另外有4個歐洲國家獲得了日本賠償他們二戰時在中國和東南亞損失的財產:
西班牙獲賠20億日元。
丹麥獲賠7億日元。
瑞士獲賠11億日元。
瑞典獲賠5億日元。
總計日本戰後共實際賠付國家戰爭賠款(含貸款和借款)22.3億美元。
⑽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羨慕中國村員貪得多怎麼辦
主動幫助這些村官移民菲律賓或者與這些村子展開廣泛的經貿往來便於這些官員的財產流向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