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建築以什麼為主

菲律賓建築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2022-06-20 11:07:24

㈠ 目前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城的地標是什麼

菲律賓華人集居最多的馬尼拉馬尼拉中國城(Binondo),到處都聽到閩南話和國語,看到漢字。近年來中國新移民大量湧入,馬尼拉中國城到處大興土木,這標志著菲律賓華人的能量無論在主流社會或在傳統的馬尼拉中國城,都更上層樓。


馬尼拉中國城(Binondo)是菲律賓華人聚居和經商最主要的地方,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從郵政總局過來,通過瓊斯橋(JonesBridge)腳下的中菲友誼門,便進入馬尼拉中國城的金融街QuintinParedes,在不到1公里長的街道上,擁有25家銀行的分行。馬尼拉中國城最主要的街道王彬街(OngpinSt.)街道狹窄,但兩旁商店櫛比鱗次,聚集了銀行、百貨、五金首飾、鍾表、中西葯房、中餐館等數百家店鋪。這條街道中文店名的店鋪星羅棋布,到處可聽到中文看到中文招牌,令人體會到濃濃的鄉情。最近數年,隨著大量新移民湧入到馬尼拉中國城經商與生活,馬尼拉中國城生機再次煥發,要知道幾百年以來,馬尼拉中國城一直是菲律賓最繁華的商業貿易區。

新移民經濟充裕,生活方式保持著中國大陸的作風。他們消費力高,精明的地產商發掘到這個不尋常的市場,紛紛向馬尼拉中國城挺進,項目一個接一個上馬。


發展商紛紛挺進馬尼拉中國城


看好馬尼拉中國城發展潛力,並致力於提升整個馬尼拉中國城城市品位的開發商,當屬菲律賓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的美加房產公司(Megaworld)。其董事長吳聰滿(AndrewTan),出生於福建的華僑,他在馬尼拉馬尼拉中國城進行一項佔地2.6公頃的舊城改造計劃,推出一個集大型商場、高尚住宅、商業辦公大樓的大型綜合小區「新天地」(City

Places)。


小時候在馬尼拉中國城生活的吳聰滿對唐人街充滿感情。他在馬尼拉中國城發現了原本有2座公立中學的該地塊,興起改造的念頭。經與當時的馬尼拉市長亞典沙商討,吳在馬尼拉碼頭區政府地興建兩座學校作為交換,將該兩公立中學遷至那裡,在原址進行馬尼拉中國城史無前例的建築計劃。該項目包括8棟高尚住宅大廈,一棟兼具寫字樓的購物中心一棟五星級酒店,還有一條寬20米、長200多米的步行街,兩旁將擁有各種專門店、食肆、酒吧和露天用餐場所,其中式的建築風格中將兼蓄了菲律賓和西班牙的影響,建成後預期將成為馬尼拉最突出、最多人游覽的新觀光區。


該項目目前正在進行20層高的A棟與12層高的B棟住宅樓之混凝土工程,於2011年竣工。而4層高的批發商場模仿新加坡風格的天橋連接著5層高的主商場,這些天橋橫跨步行街。新天地批發商場擁有800個從9、10至13.5平方米的商鋪。同時,已經投入使用的美加廣場(LuckyChinatownMall),是一座耗資70億比索打造的高檔購物中心,也成為馬尼拉中國城最新的購物休閑中心。2012年8月15日開業之際,菲律賓總統親自主持開業典禮。


不僅如此,吳聰滿博士,完成了新天地的開放之後,立即啟動另外一個大型建築項目,將於今年動工,那就是馬尼拉僅有的「水岸海景高爾夫∙國際綜合社區」——君臨天下(NoblePlace),傳說此建築項目是總結新天地的基礎之上,為中國人量身打造的高檔豪宅,現在正在發售中,並吸引了大量來之海內外的華人和國人紛紛投資美加房產君臨天下。

168住宅大廈,樓下是168商場


「一路發」的開發商是經營成衣的陳本溜,他因成衣業競爭激烈結束營業,構造出售中等價位商品的「一路發」商場,改變了菲律賓的零售業生態。受到商場成功的鼓勵,並看到美佳世界等地產巨頭挺進馬尼拉中國城,陳本溜在「一路發」商場搶先推出二棟42層高的雙廈住宅商業大樓,並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也引起熱烈的反響。


「一路發」雙廈打出「為你量身訂造的馬尼拉中國城」口號,大樓包括5層高的購物商場,內有一間超市、食品廣場和1000多家商店,工程分兩期,首期將於兩年後完成購物中心部分,4年之後全部住宅及其他附屬設施全部完成。

與此同時,其他發展商也紛紛挺進馬尼拉中國城興建項目。在馬尼拉中國城主路王彬街交界的顏拉拉街(GandaraSt.)青年會(YMCA)原址,一座33層高的豪華高層公寓「利園」(Lee

Tower)突然平地而起,在短短的8個月內,所有單位和地麵店鋪全部售完。緊接著,位於王彬街心臟地帶777號的39層豪華公寓「豪園」(MandarinSquare)也迅速上馬,主宰馬尼拉中國城的天際線。這兩座高樓改變了馬尼拉中國城的面貌,也引起人們廣泛的談論。


這兩座大樓的開發商是安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AnchorLandHoldings,Inc,ALHI),該公司年輕的董事長李青松(StephenLee)說:「父親教導我做生意要有信用,重承諾,對我影響很深。父親60歲去世,他生前最想在王彬街蓋一棟房子。為了完成他的遺志,我在馬尼拉中國城到處尋找地塊。無意中發現馬尼拉中國城有10萬多個新移民家庭,這些新移民具一定的經濟基礎,都在周遭地方做生意,由於不懂英菲語,語言不通因而都不想離開馬尼拉中國城。華人區罕有舒適的現代家居,隨著大家對居住環境要求日漸提高,對高質量樓盤需求殷切,我發現了這個龐大的市場,於是將(金融區)馬卡迪豪華住宅的風格帶到馬尼拉中國城。」


2008年下半年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使菲律賓許多地產開發商紛紛放緩推出新項目,或延遲建築施工,安泰地產反其道而行,從速趕建在建中的樓盤,並持續推出馬尼拉中國城馬桑凱街(MasangkaySt.)39層高的華頓花園(WhartonParkSuites),目標是迎合想住在該華校林立地區的華人家庭之需求。即將推出的還有樓高55層、預定將成為馬尼拉馬尼拉中國城最高地標的「安泰一品」(AnchorSkySuites),位於王彬街黃金地段,原亞洲戲院旁,大樓內有別致一格的空中花園。李青松認為馬尼拉中國城的市場仍有很大的空間,新移民不斷湧入,老華人又不願離開做生意生活大半生的地方,「其潛在的市場還非常廣闊」。


綜上所述,目前馬尼拉中國城已經建成的地標建築是

1.美加廣場(LUCKYCHINATOWNMALL)

2.新天地(CityPlace)

3.168大廈


在建的地標是:

1.君臨天下(NoblePlace)

2.安泰一品


古建築是

兩座五百年前的天主大教堂

BinondoChurch

SantoCruze

㈡ 東南亞建築文化歷史與特點

一、東南亞建築文化歷史
十八世紀後半期,正處於產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殖民勢力,進入了印度等南亞國家,這些國家屬於熱帶氣候,長期生活在涼爽氣候條件下的英國人,很難適應。為了克服這個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環境,創造涼爽舒適的居住條件,他們在建造住宅時,採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擋避炎熱,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這種「外廊式建築」很快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建築中普遍採用的形式,而且從單邊外廊,擴展到雙邊、三邊以至四邊迴廊。這種以遮陽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築」,隨著殖民勢力范圍的不斷擴大,經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亞而至中國。
接著,新加坡的開埠者開始在此基礎上改觀,設計了連續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稱之為「店鋪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腳氣」、「五腳基」,進入福建後,開始稱為「騎樓」。
騎樓,約在鴉片戰爭後就傳入鼓浪嶼和廈門,接著又傳入金門。所以說,騎樓建築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傳入廈門後,又與廈門的地域特點相結合,形成了騎樓街市。

二、東南亞建築的特點
(1)東南亞的建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響,主要以佛教為主,所以各國在宗教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建築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a、印支半島——中南半島上的5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建築樣式是佛教寬頂多角塔樓。
b、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汶萊等建築風格以伊斯蘭教尖頂塔樓。 印尼有自己的印尼風格,跟泰國樣類似。
c、菲律賓、東帝汶和越南建築樣式是西方格調。菲律賓的建築風格是西班牙和美國想融合。越南是法國同中國樣式想結合。東帝汶是葡萄牙風格攙雜了印尼風格。

(2)崇尚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質
園林景觀和家居在華南地區很受業主們的青睞,有大行其道之勢,究其原因,可能與其崇尚自然、健康、休閑的特質,風土人情與周邊環境的融為一體,以及濃郁、綺麗、浪漫等各種充滿想像力的混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由於東南亞地處多雨富饒的熱帶,南亞傢具大多就地取材,比如印度尼西亞的藤、馬來西亞河道里的風信子海藻等水草以及泰國的木皮等純天然的材質,散發著濃烈的自然氣息,因此在色澤也表現為以原藤原木的原木色色調為主,或多為褐色等深色系,在視覺感受有泥土的質朴原木的天然材料搭配布藝的恰當點綴,,非但不會顯得單調,反而會使氣氛相當活躍。南亞傢具的設計往往拋棄了復雜的裝飾線條,取而代之以簡單整潔的設計,為傢具營造清涼舒適的感覺。

(3)建築外形和內部的特點
a、建築外型上追求大坡屋頂,大屋檐,主要是滿足降雨,遮蔭,常常還會有將建築首層提高半層,建築之間採用連欖連起來,這些都是考慮擋雨以及通風的作用;
b、在建築內部,一般也都採用大開間,而且南北通透,這個可以滿足通風以及防潮的作用,而且在東南亞的夏天,潮熱的時間很長,人呆在這種環境下,容易沉悶和壓抑,大空間可以讓這種壓抑得以釋放;
c、建材及傢具,長期的貧困和地處熱帶亞熱帶區域,樹木以及藤類作物自然成了最好的建材,如果布置得當,建材和傢具材料的多樣性可以給建築添色不少。

(4)建築的顏色
在建築裡面,顏色是最能滿足心理需求的元素,心理的自尊以及對中國文化的逃離使得他們希望採用誇張艷麗的色彩,不管是建築外面還是內部,都採用了斑斕的色彩,其實這個在心理色彩學上並不值得推薦。

㈢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的主要教堂

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
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1年。初建時用的材料是易燃材料竹子、泥巴及椰樹葉子,所以1574年和1583年曾發生過兩次火災。1599年重建,1661年竣工。
大殿長60米,寬15米,用珊瑚和磚修築的牆壁厚1.7米,牆垣、天花板和地面部是大理石材料,天花板的石塊上雕刻有各種各樣的花草,雕刻技藝高超,非常逼真。備用牆壁高出外壁5米,頂部築有小塔。教堂內裝飾有大量雕刻和繪畫和一些精細的木雕裝飾,且有防震設施。後來,這里還修建了以珊瑚為材料的鍾塔。
聖奧古斯丁教堂:菲律賓全國各地散布著眾多的天主教堂,被稱為「東方的梵蒂岡」。在首都馬尼拉,當年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城中城的心臟位置,屹立著一座歷經地震、台風和戰火而不倒的教堂,它就是擁有400年歷史、並於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聖奧 古斯丁。
自16世紀70年代西班牙開始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起,馬尼拉和其他地方就開始矗立起座座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是最早建成的教堂之一(見左圖,董力攝)。最初,聖奧古斯丁教堂是用竹子和泥巴建造的,1574年被入侵的海盜燒成灰燼。此後兩次重建又都毀於火災,殖民當局最後決定用石頭重建聖奧古斯丁。終於在1607年建造成了這座高大宏偉的全石料教堂,一並建成的還有第一修道院。此後,又修建了第二修道院,並在之後的歲月里不斷對聖奧古斯丁進行擴建。聖奧古斯丁逐漸成為馬尼拉乃至整個菲律賓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聖奧古 斯丁由教堂和修道院組成。
巴洛克風格的禮拜堂是整個聖奧古斯丁的精華。走進禮拜堂,仰頭看穹頂,《聖經》中的人物經由技藝高超的義大利畫師的手精心繪出,栩栩如生,立體感很強。高大的柱子從頂部到底座都雕刻著玫瑰形飾物,唱詩班閣樓的頂部裝飾著拿著喇叭的天使,高高的穹頂上垂下來的巨大枝形吊燈更增添了幾分莊重肅穆。聖奧古斯丁曾經收藏了大量的法衣、黃金聖杯、白銀十字架、象牙雕像、金線綉花的絲綢披風和油畫,當時就連歐洲也沒有幾座教堂和修道院在這方面能與之媲美。不過,這些珍貴藏品卻在歷次戰爭中流失了。聖奧古斯丁有4個庭院,其中的第四個院子是著名的布蘭科植物園,是西班牙人曼紐爾·布蘭科在此任職期間潛心 研究菲律賓葯用植物的地方。他於1837年出版了《菲律賓的花草》一書,這本凝結他多年心血的著作,得到了科學界的一致贊譽,被視為聖奧古斯丁在文化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巔峰。
在400年的漫長歲月里,聖奧古斯丁見證了菲律賓跌宕起伏的歷史,也經歷了一次次的災難。1581年,在此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教區主教大會討論了菲律賓奴隸制的廢除;1585年,向日本派遣傳教士的決定在此作出;1953年,菲律賓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此召開。英西戰爭、美西戰爭、 日本佔領菲律賓以及日美之間的戰爭,都將聖奧古斯丁置於槍林彈雨之中,聖奧古斯丁珍藏的大量聖器、油畫、雕塑、地圖、典籍、傢具被洗劫一空!戰爭結束時,聖奧古斯丁已是一片破敗景象,第二修道院變為一片廢墟,其餘建築殘缺不全,270件油畫以及眾多的聖壇、傢具、鍾表、古董也沒了蹤影。二戰結束後,聖奧古斯丁得以重修。教堂和第一修道院恢復了當年的面貌,在第二修道院的廢墟上清理出了布蘭科植物園。1965年,為了紀念天主教在菲律賓傳播400年,聖奧古斯丁展出了全國各地建於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百座教堂照片,由此萌發了創建一個博物館的想法。此後,聖奧古斯丁不斷收集在幾次戰爭中失去的各類珍貴藏品。現在,聖奧古斯丁不僅是教堂、修道院,還是收藏眾多菲律賓、西班牙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是展示菲律賓歷史文化瑰寶的重要場所。
聖·奧舌斯丁教室是菲律賓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裝飾華麗·抗震性極強:非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體風格順延了巴洛克建築風格,使用大量鍍金圖案,裝飾奢侈的牆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
教堂建築以西班牙 教堂為樣板,但也考慮到當地多台風、多地震的氣候和地質因素而設計為長方形,無側廊和交叉部,適量降低建築高度,形成了菲律賓樣式的基督教堂。同時還受到中國宗教建築的影響,教堂正面結構講究。一般的教堂與鍾塔分離,鍾塔又起防禦和避難作用。 巴奧阿伊是呂宋島北部的一個海邊小村,這里建有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建於1599年,始為竹木結構建築,1606年開始改用石頭建築,也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
教堂的規模很大,大殿長為60米,寬15米,用加工過的珊瑚和磚砌成的牆壁厚度達1.7米。教堂內裝飾有大量雕刻和繪畫。教堂建成後的半個世紀,同樣用珊瑚修建了鍾塔。1762年,這里曾是英軍司令部,1898年美軍攻佔菲律賓後,教堂的會議室是美軍同西班牙軍簽訂停戰條約的地方。教堂內有博物館,珍藏著教會的歷史文物。有一條拱形走廊通往教堂內的大殿,走廊一邊是拱形的窗戶,另一邊牆上掛滿宗教性油畫。大殿庄嚴雄偉,教堂大門、神壇和合唱團所坐的木椅,雕刻精緻。教堂的壁金里安葬著很多有名望的教士遺骸。
努埃斯拉塞尼約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
呂宋島南伊羅戈省聖瑪利亞有著名的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教堂建於1810年,因傳說此地發現了聖母瑪利亞雕像,人們認為聖母有在這座山丘上建一座天主教堂的願望,有此徵兆,故而建。教堂正面兩側有圓塔。牆壁砌有花和葉的圖案。教堂的鍾塔為八角形平面的4層建築,近似中國的佛塔。米亞高位於班乃島南部港口城市伊洛伊洛以西約40千米處,比略奴愛巴教堂就坐落在此地,教堂竣工於1809年,兩側矗立著兩座鍾塔,鍾塔上方用棕櫚等熱帶植物作為裝飾品。這座教堂並非僅僅是教堂,還是一座矮而堅實的防守堡壘,在戰爭中這座教堂曾起到防禦要地的作用。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群是東方基督教文化與建築藝術相結合的建築傑作。曾經被作為要塞使用過·它靜穆的氣氛十分適合教徒祈禱、靜思:建在聖瑪利亞的努埃斯拉·塞尼約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是1810年修建的。教堂入口處有宏偉的石台階,教堂正面兩側建有堅固的圓塔。裝飾磚砌牆壁的花和葉,為阿拉伯式圖案,明顯表徵受伊斯蘭的影響。離教堂不遠的鍾塔,為八角形平面的4層建築,與其說是基督教建築,倒不如說近似中國佛塔,因為非律賓教堂建築受中國建築的影響是很大的。聖.奧芭斯丁教堂大圓頂的內部雕刻著繁雜的圖案,很多菲律賓人都喜歡在這里舉行婚禮:菲律賓中部班乃島東南哈羅河口的怡朗省,有另外一處著名教堂— — 米亞阿戈奧教堂。米亞阿戈奧教堂並非單一的教堂,還是一座矮而堅實的防守堡壘,建於1787年,歷時10年,用以防衛來自穆斯林民族的入侵。米亞阿戈奧教堂用當地黃色沙岩建成,左右有兩座尖塔,正面牆上有精緻的雕刻,這些雕刻以人的形體語言演繹了宗教難懂的術語,讓任何看見它的人可以理解雕刻的含義。這些雕刻完全出自當地工匠之手,他們從未接受任何美術教育,完全憑借自己的想像力和對於宗教的理解進行製作。正是這獨一無二的雕刻使米亞阿戈奧 教堂舉世聞名。米亞阿戈奧教堂用當地黃色沙岩建成,左右有兩座尖塔,正面牆上有精緻的雕刻。

㈣ 菲律賓標志性建築物有哪些

馬尼拉的聖奧古斯丁教堂

㈤ 東南亞最著名的國際標志是什麼

1.菲律賓---馬尼拉的聖奧古斯丁教堂

菲律賓顯存最古老的石頭建築教堂。在1586年批准建設計劃。施工開始於1587年在奧古斯丁的父親和佛朗西斯科·巴斯托斯的監督下最終於1607年建設完成.方索·佩雷斯,聖地亞哥德阿維拉和弟弟阿龍去佩雷亞,其架構設計師娟馬西亞斯- TECT是娟馬西亞斯。從1645年到目前為止它經受住了多次地震,並在1762年英國入侵中倖存下來。在1898年美西戰爭和日本侵華中也得以倖免。1942年:教堂唱詩班有68個刻莫拉菲座椅敘事嵌花。在17和18世紀的藝術LEC燕鷗和羊皮紙cantorals(貌似不是英語.求翻譯) 。1762年期間英國佔領馬尼拉並對教會和墳墓進行了褻瀆。早期西班牙征服者黎牙實比,薩爾塞多, lavezares(人名) ,祝福佩德羅版祖尼加和其他人的骨灰現在安息在耳堂的教堂東端。1898年美國佔領馬尼拉在給與教堂編制條款。1952年第一次菲律賓全體一會在這里舉行。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奧古斯丁教堂選為世界遺產。

2、越南---文廟

河內文廟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建築,與國內很多地方的文廟如出一轍。文廟現有建築大部分是17世紀李朝建造,佔地26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 整個建築群有五組院落組成,門外立有下馬碑,前院有一個靜如鏡的水池。大拜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寫有"萬世師表"四個大字的漢字匾額,匾上註明是"康熙御書"。正殿內設有孔子供桌,兩側奉祀中越兩國先儒。

3、寮國

塔鑾是一座寮國人引以自豪的風格獨具的建築物,它的建築造型、布局和結構都享有盛譽。塔鑾的全部建塔鑾築為灰磚結構,由一個主塔和 30 個衛星塔組成。塔基是 3 層,最底層東西長 61.30 米,南北寬 58.48 米;四面各建一座膜拜亭;中層建有 30 個小塔,像衛星一樣環繞在主塔的周圍;主塔建在第三層上,主塔的下部也是 3 層,為正方形,上部為圓形,塔尖是錐形,高聳入雲,直插雲霄。主塔頂部鍍金,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光輝奪目。塔鑾意為皇塔或大塔,始建於公元 737 年,也有人說建於三世紀、四世紀初、六世紀,還有人說是 2000 多年前阿育王所建。此塔初建時只是一座小塔,建在一個四方形的石墩上面。

4、柬埔寨---吳哥窟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在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於世。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跡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志,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5、緬甸---仰光大金塔

又稱瑞光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也是佛塔之國緬甸的標志性建築,仰光大金塔的歷史比仰光更悠久,已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滄桑,據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成佛後,為報答緬人曾贈蜜糕為食而回贈了八根頭發。佛發被迎回緬甸,忽顯神力,自空中降下金磚,於是眾人拾起金磚砌塔,經兩千餘年間的修繕擴建,言成今日規模。這座充滿佛教色彩的金塔,場面十分壯觀富麗,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

6、泰國---大皇宮

大皇宮(The Grand Palace),又稱大王宮或故宮。緊鄰湄南河,是曼谷中心內一處大規模古建築群(計28座),總面積二十一萬八千四百平方米。大皇宮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經歷代君王不斷擴建,終於建成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築群。

㈥ 菲律賓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物產,經濟發展

菲律賓
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如果第一次來到菲律賓,通常短時間內都會認為菲律賓是一個西方化的國家。隨後他們就意識到,連鎖餐廳、購物中心和美國的R%B音樂,只是掩飾了獨特、仍深深植根於古老價值體系的亞洲文化。幾個世紀以來,影響菲律賓人生活的兩個最主要的方面一直是家族和宗教。菲律賓的家庭單元,或是「血親家族」,可以延展至遠表兄妹、多個教父母以及個人的朋友圈。除了極個別的,一個血親家族的所有成員都十分忠誠和相互尊重。菲律賓人的家族都非常龐大,特別是那些貧困的家族。所以十幾個家族成員一起擠在一個小公寓、簡陋的小屋或是nipa小茅屋內生活的情形,在菲律賓不罕見。對菲律賓社會構成的另一個主要組成部門就是去國外的打工者。有將近十分之一的菲律賓人去國外工作。這些菲律賓海外勞工——在加拿大的護士、在卡達的建築工人、在日本的娛樂業者、在新加坡的清潔工人——成了民族英雄。當這些菲律賓海外勞工退休時,他們會成為balikbayan衣錦還鄉並建造俗麗的混凝土結構的房屋。
菲律賓境內野生植物有近萬種,其中高等植物有2500餘種。主要有松柏、竹子、龍腦香、紅樹、松樹等。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菲律賓有57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其中龍腦香為38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66.6%;苔蘚樹林為1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19.3%;亞樹種樹林為5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8.8%;松樹為2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3.5%;紅樹屬樹林為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1.7%。
菲律賓境內野生動物以哺乳類為主,多達200種,大部分為翼手目與食蟲目;鳥類約有750多種。主要有野水牛、眼鏡猴、鼠鹿、刺蝟、老鼠、食猴鷹等。
菲律賓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

㈦ 東南亞建築的詳細介紹,各類建築,分解介紹,比如中式建築的頂有廡殿式歇山式等的

從東南亞的地理分布來看,總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除了個別國家不臨海之外,這些國家都有著長長的海岸線,海疆集中在印度洋中。東南亞系列國家的位置很特別,處於非洲、歐洲、澳洲、亞洲幾大板塊的交接地,大陸板塊的地震作用導致了板塊破裂,號稱「千島之國 」的國家在東南亞國家中不少。
東南亞風格具有地域特色,比較籠統。在世界范圍內,東南亞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它沒能產生出具有輻射力的地區文化,相反,卻易於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首先是大量移民的進入對當地文化發展的影響;第二是中世紀以來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殖民文化的影響。還有,東南亞是篤信佛教的地方,佛像也就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陳設,保佑平安之餘,也別有一番視覺美感。
總的來說,東南亞風格繼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閑的特質,大到空間打造,小到細節裝飾,都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和對手工藝製作的崇尚。東南亞園林對建築材料的使用也很有代表性,如黃木,青石網板,鵝卵石,麻石等,旨在接近真正的大自然。東南亞防風格主要以宗教色彩濃郁的深色系為主,如深棕色,黑珠色,褐色,金色等,令人感覺沉穩大氣,同時還有鮮艷的陶紅和黃色等。受到西式設計風格影響後淺色系也比較常見,如珍珠色,奶白色等。
而在家居方面,當清涼的藤椅、泰絲抱枕、精緻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嫵媚的紗幔等等,都和諧地兼容於一室時,我們便能准確無誤地感受到那種東南亞的清雅、休閑的氣氛。東南亞風格最大的特色在於無負擔地隨性坐卧里,舒緩緊張的情緒,拋開紛擾的俗世,遺忘身邊繁雜的瑣事。一條艷麗輕柔的紗幔、幾個色彩嫵媚的泰絲靠墊,累了,慵懶地倚在泰式靠枕上舒松筋骨。印尼的木雕,泰國的錫器可以拿來作為重點裝飾,即使隨意擺設,也能平添幾分神秘氣質。做工精細,設計巧妙的拱形燭台,則給家帶來寧靜。這些都是成就東南亞風情最不可缺少的道具。

㈧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的介紹

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巴奧艾、聖瑪利亞、馬尼拉以及班乃島的米亞高等地。其中以聖奧古斯丁教堂、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比略奴愛巴教堂最為著名。這些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體順延了巴洛克建築風格,使用了大量的裝飾。教堂結構以西班牙教堂為樣板,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做了改動。採用長方形平面,既無側廊又無交叉廊的結構。這種設計加上堅固的備用牆壁、天棚低矮的迴廊,成為菲律賓基督教堂的特徵。

㈨ 東南亞宗教建築的特點

1.印支半島--中南半島上的5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建築樣式是佛教寬頂多角塔樓.
2.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汶萊等建築風格以伊斯蘭教尖頂塔樓
印尼有自己的印尼風格,跟泰國樣類似.
3.菲律賓\東帝汶和越南建築樣式是西方格調.
菲律賓的建築風格是西班牙和美國想融合.
而越南是法國同中國樣式想結合.
東帝汶是葡萄牙風格攙雜了印尼風格

㈩ 菲律賓著名建築

聖奧古斯丁教堂

菲律賓現存最古老的石頭建築教堂。在1586年批准建設計劃。施工開始於1587年在奧古斯丁的父親和佛朗西斯科·巴斯托斯的監督下最終於1607年建設完成.方索·佩雷斯,聖地亞哥德阿維拉和弟弟阿龍去佩雷亞,其架構設計師娟馬西亞斯- TECT是娟馬西亞斯。從1645年至今它經受住了多次地震,並在1762年英國入侵中倖存下來。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建築以什麼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