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國家有國服
日本國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日文原意是「服裝總稱」,但後來專指其傳統服裝。這個詞的對義詞是洋服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國「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南亞的中國唐代服裝的影響。但是在裁剪和製作上,和服卻有其獨到之處: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
和服分男用、女用、兒童用和單衣、夾衣,有「表著」(外袍)、「下著」(內袍)等種類。和服長度一般齊踝,交領,右大襟,寬袖,留身八口,上下無扣無襻,系腰帶,衣上印有家族徽記。
菲律賓國服
菲律賓男子的國服叫「巴隆他加祿」 襯衣。這是一種絲質緊身襯衣,長可及臀,領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領帶的襯衫,長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裝。前領口直到下襟兩側,都有抽絲鏤空圖案,花紋各異,頗為大方。據說,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為了便於從遠處區別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賓人必須把襯衣穿在外面,不許把襯衣下擺扎在褲內。後來,菲律賓人開始在襯衣上刺綉各種圖案,以此表示菲律賓人的自豪。50年代初,這種服裝被正式推為菲律賓男子的國服,成為外交場合,慶祝活動和宴會的正式禮服。
菲律賓女子的國服叫「特爾諾」。這是一種圓領短袖連衣裙。由於它兩袖挺直,兩邊高出肩稍許,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這種服裝結合了許多西歐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婦女服裝的特點,並經過三四百年的沿革,而成為菲律賓婦女的國服。
朝鮮/韓國國服
韓服即原來的朝鮮服,只是現在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而韓國影響又較大,才有人改叫韓服。朝鮮服/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朝鮮民族的傳統服裝。朝鮮服/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朝鮮服/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
『貳』 國服的各國國服
此外有自己「國服」的還有韓國、緬甸、泰國等許多亞洲國家以及非洲的所有國家,北歐、東歐諸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相當重視自己的民族服飾。
自古華夏民族就有「衣冠王國」之稱。《易經》里說:「皇帝堯舜垂衣裳治天下,蓋取乾坤。」民間的經驗則是「人配衣服馬配鞍」。據專家考證,「從商代開始,大襟右衽、上襦下裳的服裝逐漸定型,到周代出現『深衣』等服飾。」到了近代,西風東漸,中式服裝也逐漸被西式服裝所取代。國人也曾一度對中山裝寄以希望,可到了動盪年代,竟以窮為榮,以丑為美,無論男女一律軍便服、藍制服、工作服。
2001年於上海舉行的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身著中式唐裝集體亮相,使得唐裝在海內外華人中迅速流行開來,掀起了一股「唐裝熱」。但此「唐裝」和唐朝沒有有任何關系,實際上是以滿清馬褂為原型,以西式立體裁剪為制衣方法的「改版西裝」,並不能代表幾千年的中國衣冠文化。
在「國服」的標准上,葉宏明建議,可以在多種民族服裝中選擇元素,也可以從古代漢服中選擇元素,還可以汲取少數民族服裝和西式服裝的長處。「標准不在『服』,而在『國』。」他還建議公務員應有統一著裝的意識。 和服(わふく,wafuku) ,日文原意是「服裝總稱」,但後來專指其傳統服裝。這個詞的對義詞是洋服。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效稱國「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
公元8世紀,中國唐朝的服飾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南亞的中國影響。在裁剪和製作上,和服繼承了漢服的縫紉方法: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
和服分男用、女用、兒童用和單衣、夾衣,有「表著」(外袍)、「下著」(內袍)等種類。和服長度一般齊踝,交領,右大襟,寬袖,留身八口,上下無扣無襻,系腰帶,衣上印有家族徽記。
在1840年英艦撞開中國門戶後,美國1853年以大炮叩響了日本的海禁大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思潮同時大量涌進中、日兩國。日本發揮其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進行了明治維新。提出三大口號,其中「文明開化」口號主張以發達國家為鑒,積極攝取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滋養。明治天皇帶頭力行西化,提倡官員穿西裝並把西服定為正式活動的禮服。由於政府的提倡,上行下效,日本西服、短發、西餐一時間十分流行。 另一方面,日本在經濟上實行了「歐化主義」的政策,動用大量資金全引進歐美技術設備,使國家財力枯竭面臨「國產破敗」的威脅,明治政府果斷提出了「國產獎勵政策」,放棄一切歐化的「外國萬能主義」,同時,人們也清楚地意識到全面輸入外來文化所帶來副作用,使文化喪失民族性。於是在1886年(明治二十年)左右洋化勢頭減弱。這時期穿洋裝的與穿和服進入了並存融合的階段,出現了身穿和服,腳穿皮鞋的和洋結合的街頭風景。 菲律賓男子的國服叫「巴隆他加祿」 襯衣。這是一種絲質緊身襯衣,長可及臀,領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領帶的襯衫,長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裝。前領口直到下襟兩側,都有抽絲鏤空圖案,花紋各異,頗為大方。據說,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為了便於從遠處區別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賓人必須把襯衣穿在外面,不許把襯衣下擺扎在褲內。後來,菲律賓人開始在襯衣上刺綉各種圖案,以此表示菲律賓人的自豪。50年代初,這種服裝被正式推為菲律賓男子的國服,成為外交場合,慶祝活動和宴會的正式禮服。
菲律賓女子的國服叫「特爾諾」。這是一種圓領短袖連衣裙。由於它兩袖挺直,兩邊高出肩稍許,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這種服裝結合了許多西歐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婦女服裝的特點,並經過三四百年的沿革,而成為菲律賓婦女的國服。 朝鮮半島服飾在歷史上受到中國漢服的極大影響,尤其是在朝鮮王國時期,朝鮮人衣著與明朝無異。和傳統的漢服一樣,韓服的特色是設計簡單、顏色艷麗和無口袋。在韓國通常自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現代女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裙」,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男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巴基」,包括赤古里和褲。普通百姓再正式點的女性韓服還在赤古里裙外唐衣,男性則在赤古里巴基外增加周衣。傳統高級韓服通常用明紬(明朝製法的絹絲)製作。老百姓的韓服通常用大麻、薴麻或者棉製作。高麗時代朝鮮的白色薴麻經常進貢給唐朝。由於韓服穿著不便,除了在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很少韓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韓服。亦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
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一襲韓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
『叄』 菲律賓禮儀常識有哪些
菲律賓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在碧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部,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29.9萬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95%屬馬來人種。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數,有「亞洲唯一天主教國家」之稱。
菲律賓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首都馬尼拉(Manila),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菲律賓有「太平洋的果盤」、「亞洲的椰王」等美稱。菲律賓是一個農業國,椰子和蕉麻(馬尼拉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菲律賓的政府機關、商業界和學校都使用英語。日常見面,無論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間有時也拍肩膀。在菲律賓,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廳,宜穿保守式樣西裝,須事先須約時間,由秘書安排。菲律賓人的時間觀念不很嚴格,但客人最好准時赴約。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可親,善於交際,作風大方,所以,工作後的應酬也很多。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據說,出席宴會時,尤其是家庭宴請,要盡量學著菲律賓人,放得輕松自在些,否則,若是顯得很嚴肅,或者老是一本正經的話,反而會使女主人擔心,因而,就失禮了。菲律賓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喜歡別人談論他們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賓人不那麼喜歡美國那一套。有一些菲律賓家庭,進屋要脫鞋,客人要看主人怎麼做。如果你帶了禮物,到主人家時再送,過後最好寄上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菲律賓市場基本上仍在美國控制之下。許多大工業產銷公司為美國人所設。菲商人多在美國受過教育。近年來,菲律賓的公司多采合資合作方式,公司管理人員的組織形式採用美國式,擁有所有權的董事會與實際經營公司業務的公司管理人員要嚴加區別,權力集中在董事長身上。沒有附加Director(董事)之頭銜的公司管理人員,即使是總經理、副總經理,也幾乎沒有訣定權,他們比較量頭銜。華僑有60~70萬,華僑商人勢力較大。菲律賓商人喜歡依照美國方式邀請你到家中進晚餐。而華商則較喜歡邀你外出進餐夜遊。菲律賓屬基督教國家,生活極為西方化,相處時勿提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會說中國話。馬尼拉治安較差,警察往往不管事,除了銀行飯店之外,在市內還有中央銀行核可外匯兌換處所,但常會欺騙外來客。除非必要,晚上不要單獨行走,並避免搭計程車。萬一遇到強盜,最好百依百順,否則對自己不利。不要輕易服用成葯(在歐美、日本等地販賣的葯品,此地市場均有售)。所准備的葯物,常會被認為嗎啡之類,所以應隨身攜帶醫師的處方證。
菲律賓人,一般較隨和。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顯得偷快樂觀,好像從不如到憂愁為何物。跟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無表情」,或是「三緘其口」。你若是面無表情或一聲不發,他們會認為你不懷好意,或是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
菲律賓由於受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飲食習慣上,大多數人(約占人口的70%)以大米為主食,少部分人以玉米為主食。許多地方的人用手抓飯進食,食前先要把手洗凈。副食有肉類、海鮮、蔬菜等。他們的胄口一般偏於清淡,味鮮。早餐愛吃西餐,午、晚餐愛吃中餐,但中上層人士愛吃西餐,就餐時,他們一般喜歡用香辣調味品,但不宜太辣在菲律賓,深受歡迎的名萊有咖喱雞肉、蝦子煮湯、肉類燉蒜、用炭火烤的整隻小豬和抹上新鮮白乾酪的米餅等。他們在飲食上還有一個特點,即男女都特別喜歡喝啤酒。菲律賓的內庫利特人,索有黥刺的習俗。無論男女,內庫利特人的小孩長到十二、三歲時,都要舉行黥刺儀式。他們認為。黥刺花紋,男子就會更加勇敢,女子就會更加美麗。
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菲律賓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菲律賓文化具有明顯的西班牙化的特色;菲律賓的音樂,即使是民族音樂家的優秀作品,其曲調、節奏、旋律及感情色彩,也往往與西班牙音樂有許多相似之處。
商務洽談中,對於對方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要明確地予以回答,不能暖味不明。選舉期間,禁止喝酒,商店裡禁止售酒。
菲律賓天氣炎熱,商務活動最好安排在10~11月、1~3月進行。聖誕節、復活節及中國農歷新年(春節)前後不宜安排訪間,除馬尼拉市外,飲水、吃生果均需格外注意衛生。
出入境應注意,人境時,所帶的外市金額相當於5000美元以上時要申報,出境時此款可攜出。出境時為了避免麻煩,即使所帶的外幣金額在5000美元以下,最好也同樣提出申報。外幣可以在機場內兌換菲幣(Peso),但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以便用不完的比索,可以再換成外市。可攜入香煙300支或雪前50支。小費,計程車10%,飯店、旅館已附加於帳單內10%。其他服務,每次付2~4比索。
『肆』 巴隆他加祿的歷史
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為了便於從遠處區別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賓人必須把襯衣穿在外面,不許把襯衣下擺扎在褲內。後來,菲律賓人開始在襯衣上刺綉各種圖案,以此表示菲律賓人的自豪。50年代初,這種服裝被正式推為菲律賓男子的國服,成為外交場合,慶祝活動和宴會的正式禮服。在婚禮、紀念日、節慶等重要的日子裡,菲律賓人會穿巴隆他加祿,以示莊重。
2015年APEC領導人將穿上菲國服裝設計師卡布拉爾(Paul Cabral)親手裁製的「巴隆他加祿」,每1件都有自己的風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有櫻花刺銹、汶萊蘇丹的有穆斯林風。穿國服亮相是APEC峰會的傳統,菲律賓是2015年的東道主,也讓「巴隆他加祿」(Barong Tagalog)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
『伍』 菲律賓是個怎樣的國家它有哪些社交商務禮儀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在碧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部,由7107個島嶼組成。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有「亞洲惟一天主教國家」之稱。
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可親,善於交際,作風大方,所以,工作後的應酬也很多。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
如果你是國外人,在出席宴會時,尤其是家庭宴請,要盡量學著菲律賓人,放得輕松自在些,否則,若是顯得很嚴肅,或者老是一本正經的話,反而會使女主人擔心,因而,就失禮了。
菲律賓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喜歡別人談論自己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賓人不那麼喜歡美國那一套。
『陸』 收集有關亞菲國家的禮儀資料
請問一下哪個國家的全名
『柒』 菲律賓婦女的國服圖片
首先是網路圖片庫裡面的一些零散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7%C6%C2%C9%B1%F6+%BA%FB%B5%FB%B7%FE&z=0
http://www.cvmachine.com/space/html/91/n-285391.html
其次,就是沒有了,真的很難找
『捌』 菲律賓人對宴請穿著的服飾有什麼要求
稍微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
『玖』 該如何了解菲律賓民俗
菲律賓的民俗風情融合了東西方多元文化的許多特點,既傳承了亞洲人的勤勞與朴實,又吸收了西方人的輕松與活潑,東西合璧,形成了獨具異國風情的氣質,人們的性格隨和爽朗、熱情奔放。
菲律賓人的服飾頗具特色,種類繁多,男士的傳統禮服是一種名叫「巴隆」的絲質刺綉長袖或短袖襯衫,女子的傳統禮服叫「特爾諾裙」,是一種用菠蘿纖維布料做成的圓領短袖連衣裙。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的服裝類似裙子,顏色鮮艷。菲律賓的飲食也反映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如來自馬來祖先的椰奶、具有中國特色的烤乳豬,另外還有不少西班牙風味的美食。
西班牙人將斗雞帶入菲律賓,使斗雞成為菲律賓老百姓喜好的娛樂方式。其場面很慘烈,雞爪上綁上鋒利的刀子進行廝殺,一直斗到流干最後一滴血。直至今日,菲律賓仍是世界極少數承認斗雞合法的國家之一,並使得斗雞變得更刺激、更瘋狂。菲律賓的民間舞蹈很多也是模仿雞的動作來表演的,如薩莉思得舞,男、女舞者分別扮演公雞和母雞來表演求偶舞蹈;芭諾哥舞的表演者分別扮演獵人和雞,描繪了獵人為保護雞與鷹做斗爭的場景。
菲律賓終年節日慶典不斷,並且伴有各種民間舞蹈,充滿民族宗教特色,最著名的要數聖嬰節。聖嬰節在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屆時首都馬尼拉大街小巷都擠滿了人,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手捧著或抬著聖嬰雕像,沿街歡呼舞蹈。舞蹈者退一步,進兩步,徐徐前進,非常壯觀。聖嬰節的遊行聲勢浩大,遊行隊伍長達幾千米。每個遊行方隊以裝飾華麗、風格各異的花車打頭,人們在花車後面盡情舞蹈。隊伍中有塗面文身、沾滿羽毛的原住民,有穿著西班牙服飾的混血兒,還有舞動小旗、身著短裙的美式少女。舞蹈更是花樣百出,集聚西班牙舞、原住部落舞、鄉村舞等各類舞蹈,顯示了菲律賓人民熱情、奔放與包容的性格特點。
『拾』 簡述菲律賓的傳統服飾
早期的菲律賓人 – 以及菲律賓仍然存在的部落群體 – 穿著色彩繽紛的梭織衣服,經常帶有「錯綜復雜的珠飾」和其他裝飾品。
在西班牙語前菲律賓期間的其他本土服裝項目是canga和bahag。 Canga是一種無領襯衫 – 後來用鞋帶,飾邊,紐扣和衣領裝飾 – 是Barong Tagalog演變的地方。 另一方面,bahag是一種纏腰帶或G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