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的城鎮化率是多少

菲律賓的城鎮化率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29 00:52:54

⑴ 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標准

法律分析:2006年我國城市化率達到43.9%。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2020年可望達到60%左右,屆時將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然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0%,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以上。

法律依據:《建設部關於印發和(試行稿)的通知 》 二 試點內容及要求 ,試點縣(市)要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發展農村經濟,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們生活、生產條件來開展工作。堅持各項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以及保護和優化環境的原則,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到:推動鄉村城市化與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結合起來;發展經濟與加快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轉移富餘勞動力與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發展鄉鎮企業與加強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改善生活質量和居住條件與加強環境建設結合起來,重點圍繞以下內容開展工作:

1、編制和完善比較科學合理的,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縣(市)域城鎮村各項規劃。各個層次的各項規劃要符合實際,並且相協調。使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功能的社區形成一個有機的社會生活整體。

2、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努力提高建設水平。在規劃設計方面,要注意做到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使之既有時代特徵,又真地方特色,注意整體景觀的協調。要健全管理機構隊伍,理順管理體制,形成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規劃建設管理各方面都應居全國先進水平。

3、適應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調整,在建設中要引導鄉鎮企業依託小城鎮相對集中發展,以節約土地,降低能耗,形成聚集和規模效益。

4、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高起點、高標准,供水、供熱、供氣、通訊、垃圾及污水處理等主要公用基礎設施要首先實現現代化,達到適應和滿足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需要的水平。

5、建立和完善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社會公益設施系統,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科技、信息、娛樂等公益設施要配套建設,在鄉鎮中心區形成方使農村居民生活的商業、金融、郵政、文化、服務等設施相對集中的社會服務街區。

6、實行統一組織、綜合開發、配套建設。規劃區內的商貿小區、工業小區、文教小區、住宅小區等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進行成片開發建設,開發一片,成效一片,逐步推行住區物業管理。

7、加強城鄉科技交流,提高村鎮建設科技水平。加大新設計、新工藝、新材料及適用技術與產品的推廣應用力度。部頒推廣技術或適用技術普及率達到40%。

8、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鄉村城市化進程相適應的土地、財稅、戶籍、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制度及配套政策,形成有利於鄉村城市化試點工作的政策環境。

⑵ 根據諾瑟姆曲線,如果一個國家的城鎮化率超過多少則處於城鎮化的成熟階段

70%以後。30-70是快速城市化階段

⑶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多少

2015年城鎮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⑷ 看補充說明

2007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187.33萬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19.1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23.5%;國內旅遊人數16.10億人次,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5.5%和24.7%;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旅遊業總收入1095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2.6%。
一、入境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繼續穩步發展,主要統計指標同比均有所增長:
——入境旅遊人數達13187.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外國人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香港同胞779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澳門同胞2318.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灣同胞462.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
——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5471.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6%。在入境過夜旅遊者中,外國人2139.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 港澳同胞2929.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8%; 台灣同胞402.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419.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
二、國內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國內旅遊繼續強勁增長,出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
——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
——全國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遊消費2220.23億元。
——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222.47元。
——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中,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1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16億元。
三、入境旅遊客源市場情況
1、外國市場
2007年,外國入境市場有較快增長,與上年相比,各洲來華人數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長。全年入境外國遊客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
——亞洲市場依然獨大,亞洲各國入境總人數比上年增長18.2%,占入境外國人總數的61.5%,市場份額比上年增長0.3個百分點。其中:韓國繼續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國。
——洲際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速,入境人數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數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7.7%、13.1%、14.1%和29.1%。
——外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停留天數和人均天花費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在境內平均停留時間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費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長12.2%。

16個主要客源國2007年的入境旅遊人數和增長情況如下:

序號
國家
入境旅遊人數
比上年增長

(萬人次)
(%)

1
韓 國
477.68
21.7

2
日 本
397.75
6.2

3
俄羅斯
300.39
24.9

4
美 國
190.12
11.2

5
馬來西亞
106.20
16.6

6
新加坡
92.20
11.4

7
菲律賓
83.30
18.3

8
蒙 古
68.20
8.0

9
泰 國
61.16
3.3

10
澳大利亞
60.74
12.9

11
英 國
60.51
9.5

12
加拿大
57.72
15.5

13
德 國
55.67
11.2

14
印 尼
47.71
10.2

15
法 國
46.34
15.2

16
印 度
46.25
14.2

2、港澳台地區市場
2007年,香港和台灣市場繼續發展,澳門市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較上年略有下降。
——2007年,香港市場入境人數為779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過夜旅遊者2539.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2%,佔32.6%;一日遊人數5255.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佔67.4%。
——2007年,澳門市場入境人數2318.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0%。其中:過夜旅遊者390.8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8%,佔16.9%;一日遊人數1927.8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3%,佔83.1%。
——2007年,台灣市場入境人數462.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入境旅遊接待與收入情況
——2007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待的入境旅遊者總計為7311.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1%。接待量超過50萬人次的有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福建、山東、雲南、廣西、遼寧、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湖北、陝西、湖南、安徽、天津、河南、河北、重慶、海南、山西、江西、吉林等25個省(區、市)。廣東省接待入境旅遊者2460.87萬人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
——2007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待的外國旅遊者總計為4242.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8%。接待量超過40萬人次的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遼寧、內蒙古、雲南、黑龍江、廣西、湖北、四川、福建、陝西、天津、湖南、安徽、河北、重慶、海南、河南、山西、吉林、新疆等25個省(區、市)。廣東省接待外國旅遊者628.51萬人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
——2007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福建、山東、遼寧、雲南、天津、黑龍江、湖南、陝西、廣西、內蒙古、四川、湖北、重慶、安徽、河南、河北、海南、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西藏、貴州等28個省(區、市)。廣東省的旅遊(外匯)收入達87.06億美元,繼續居全國第一位。按外匯收入多少排列,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具體情況是:

序號
地區
國際旅遊
接待入境

(外匯)收入
增長
旅遊人數
增長

(萬美元)
(%)
(萬人次)
(%)

1
廣東
870 552
15.6
2 460.87
17.8

2
上海
467 297
19.7
520.10
11.9

3
北京
457 962
13.7
435.48
11.6

4
江蘇
346 900
24.5
512.55
15.1

5
浙江
270 790
27.0
511.18
19.8

6
福建
216 936
47.5
268.75
17.0

7
山東
135 185
33.3
249.64
29.3

8
遼寧
122 786
31.4
200.09
24.0

9
雲南
85 958
30.5
221.90
22.6

10
天津
77 871
24.4
103.23
17.2

11
黑龍江
64 270
30.5
141.42
32.9

12
湖南
64 218
27.6
120.57
24.2

13
陝西
61 211
19.8
123.13
16.0

14
廣西
57 708
36.4
205.52
20.3

15
內蒙古
54 485
34.9
149.45
21.3

16
四川
51 243
29.7
170.87
21.9

17
湖北
41 264
28.9
131.82
24.9

18
重慶
38 231
23.8
76.17
26.3

19
安徽
34 400
51.7
106.43
32.4

20
河南
31 801
16.2
88.09
16.3

21
河北
30 911
27.1
81.76
12.8

22
海南
30 160
31.6
75.31
22.1

23
山西
22 171
35.0
73.79
28.6

24
江西
19 554
40.1
66.47
33.7

25
吉林
17 931
30.6
54.36
25.0

26
新疆
16 190
26.5
43.84
20.9

27
西藏
13 529
122.0
36.54
136.0

28
貴州
12 918
12.2
43.00
33.8

29
甘肅
7 021
11.6
33.12
9.2

30
青海
1 590
20.0
5.00
18.5

31
寧夏
261
7.5
0.94
8.2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遊接待與收入情況
——2007年,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超過20萬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蘇州、桂林、南京、青島、天津、西安、廈門、大連、重慶、成都、昆明、無錫、寧波、黃山、中山、泉州、福州、武漢、三亞、長沙、沈陽、煙台、溫州、哈爾濱、威海、洛陽、鄭州、延邊、承德、烏魯木齊、南通、秦皇島、長春等39個,比上年增加3個; 另有漳州、濟南、拉薩、九江、汕頭、太原、海口、南寧、大同、貴陽、合肥、石家莊等12個城市的接待人數超過10萬人次。
——2007年,接待外國旅遊者人數超過10萬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蘇州、天津、青島、西安、桂林、南京、大連、重慶、成都、珠海、昆明、黃山、廈門、三亞、武漢、寧波、無錫、沈陽、長沙、福州、威海、煙台、延邊、溫州、洛陽、烏魯木齊、秦皇島、承德、哈爾濱、南通、長春、鄭州、拉薩、中山、太原、南寧等41個,比上年增加2個。
——2007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珠海、蘇州、南京、天津、廈門、青島、福州、大連、西安、泉州、寧波、重慶、無錫、桂林、長沙、沈陽、成都、南通、三亞、煙台、武漢、漳州、中山、昆明、黃山、哈爾濱、溫州、秦皇島、威海、鄭州、烏魯木齊等36個,比上年增加3個;另有洛陽、長春、連雲港、濟南、承德、太原、合肥、延邊、汕頭、拉薩、九江等11個城市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 上海市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46.73億美元,居全國城市第一位。按外匯收入多少排列,36個旅遊創匯大市的具體情況是:
序號
城市
國際旅遊
接待入境

(外匯)收入
增長
旅遊人數
增長

(萬美元)
(%)
(萬人次)
(%)

1
上海
467 297
19.7
520.1
11.9

2
北京
457 962
13.7
435.5
11.6

3
廣州
319 147
14.1
611.3
8.3

4
深圳
262 328
15.8
831.3
18.7

5
杭州
112 665
24.0
208.6
14.6

6
珠海
90 240
3.3
282.0
1.5

7
蘇州
88 916
18.9
161.2
16.9

8
南京
80 764
19.3
116.1
15.0

9
天津
77 871
24.4
103.2
17.2

10
廈門
71 880
21.7
93.2
3.3

11
青島
67 507
24.4
108.0
26.4

12
福州
59 868
137.3
58.9
87.1

13
大連
58 125
25.0
84.0
20.0

14
西安
54 300
16.3
100.0
15.3

15
泉州
49 398
15.2
60.2
8.3

16
寧波
43 070
27.8
68.9
27.0

17
重慶
38 231
23.8
76.2
26.3

18
無錫
36 249
14.5
69.5
-2.6

19
桂林
36 006
36.9
128.6
16.2

20
長沙
30 440
26.6
47.6
39.3

21
沈陽
28 993
25.2
45.6
14.0

22
成都
26 142
29.5
73.7
27.1

23
南通
24 728
41.3
22.4
24.0

24
三亞
24 408
43.0
52.2
34.3

25
煙台
22 950
38.3
30.7
28.2

26
武漢
22 828
17.2
53.0
15.5

27
漳州
22 469
148.9
18.7
0.7

28
中山
21 678
0.0
68.3
11.4

29
昆明
20 784
9.5
71.3
0.8

30
黃山
17 507
60.3
68.6
25.7

31
哈爾濱
15 316
14.8
27.0
13.5

32
溫州
14 083
28.9
28.9
14.1

33
秦皇島
13 073
25.6
22.2
11.2

34
威海
12 447
39.4
26.7
30.5

35
鄭州
10 884
4.6
26.2
12.9

36
烏魯木齊
10 587
20.8
23.2
14.1

六、全國星級飯店的規模和經營情況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的總體規模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飯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長6.5%;客房157.38萬間,增加11.39萬間,增長7.8%;床位296.94萬張,增加18.40萬張,增長6.6%。
——到2007年末,全國星級飯店共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298.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6%。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0.96%,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
——2007年,全國13583家星級飯店營業收入總額164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上繳營業稅118.3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全員勞動生產率9.87萬元/人,比上年上升5.2%。
——全國5806家國有星級飯店,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19.92億元;上繳營業稅41.14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9.01萬元/人。
——全國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資興建的592家星級飯店,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84.82億元;上繳營業稅19.62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6.50萬元/人。
——在13583家星級飯店中:五星級飯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級飯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級飯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級飯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級飯店594家,減少9家。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規模及其經營情況,具體如下:

飯店數
客房數
床位數
營業收入
客房出租率

(家)
(萬間)
(萬張)
(億元)
(%)

合 計
13583
157.38
296.94
1647.03
60.96

按經濟類型劃分

國有企業
5806
66.61
131.22
619.92
60.42

集體企業
914
8.87
17.05
73.21
58.24

股份合作企業
342
3.46
6.63
29.56
60.55

聯營企業
78
1.15
2.09
10.99
58.94

有限責任公司
2665
33.43
61.22
364.65
61.36

股份有限公司
646
9.00
16.54
94.42
61.83

私營經濟
2309
18.89
35.56
142.02
59.35

其他企業
231
2.39
4.45
27.44
61.62

港澳台投資經濟
353
8.15
13.31
168.47
65.34

外商投資經濟
239
5.43
8.85
116.35
65.87

按規模劃分

客房數500間以上
146
10.46
17.37
217.71
63.52

客房數300-499間
578
21.09
35.87
338.17
62.62

客房數200-299間
1083
25.95
46.31
307.29
63.79

客房數100-199間
4058
55.23
105.51
456.43
61.22

客房數99間以下
7718
44.66
91.87
327.43
57.90

按飯店星級劃分

五星級
369
13.73
21.47
401.07
64.64

四星級
1595
33.69
60.06
502.85
63.84

三星級
5307
64.76
124.33
519.76
61.25

二星級
5718
42.04
84.72
211.77
56.73

一星級
594
3.16
6.36
11.59
56.84

七、旅行社的規模和經營情況
——到2007年末,全國納入統計范圍的旅行社共有18943家,比上年末增加98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797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國內旅行社17146家,比上年末增加843家。
——到2007年末,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517.00億元,比上年增長6.6%;各類旅行社共實現營業收入1639.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實際繳納稅金1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2007年,全國國際旅行社共招徠入境遊客1373.04萬人次、5821.87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24.0%和22.1%;經旅行社接待的入境遊客為2175.14萬人次、6378.70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20.9%。
——2007年,全國旅行社共組織國內過夜旅遊者8424.48萬人次、26391.76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5.1%;經旅行社接待的國內過夜旅遊者為10631.69萬人次、23742.45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1.2%。
八、出境旅遊情況
2007年,我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市場繼續快速發展,旅遊目的地不斷增加。
——2007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因公出境603.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3%;因私出境3492.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3%。出境第一站按人數排序,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俄羅斯、泰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
——2007年,經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的總人數為987.42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44.40萬人次,增長17.1%,其中:組織出國游502.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9%;組織港澳游485.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7%。另外共組織邊境游45.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9.4%。
——截至2007年底,除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外,已有89個國家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按市場正式啟動的先後順序,89個國家分別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越南、柬埔寨、緬甸、汶萊、馬爾他、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埃及、尼泊爾、德國、印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南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巴基斯坦、古巴、希臘、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芬蘭、瑞典、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塞普勒斯、丹麥、冰島、愛爾蘭、挪威、羅馬尼亞、瑞士、列支敦斯登、衣索比亞、辛巴威、坦尚尼亞、模里西斯、突尼西亞、塞席爾、肯亞、尚比亞、約旦、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斐濟、萬那杜、英國、智利、牙買加、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秘魯、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寮國、蒙古、湯加、格瑞那達、巴哈馬、孟加拉、敘利亞、安道爾、摩洛哥、摩納哥、保加利亞、烏干達、阿曼、納米比亞、阿根廷和委內瑞拉。
——2007年,我國內地居民首站赴香港的旅遊人數為1613.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赴澳門1277.02萬人次,增長29.1%;赴泰國71.69萬人次,下降6.5%;赴新加坡64.76萬人次,增長16.2%;赴馬來西亞57.35萬人次,增長31.8%;赴菲律賓16.00萬人次,增長15.7%;赴韓國131.25萬人次,增長19.5%;赴澳大利亞39.84萬人次,增長15.5%;赴紐西蘭6.83萬人次,增長16.6%;赴日本145.81萬人次,增長13.9%;赴越南92.03萬人次,增長81.7%;赴柬埔寨14.05萬人次,增長70.7%;赴緬甸16.38萬人次,增長61.2%;赴汶萊0.26萬人次,下降7.1%;赴馬爾他0.08萬人次,增長19.3%;赴土耳其2.39萬人次,增長38.7%;赴埃及3.30萬人次,增長52.0%;赴尼泊爾2.86萬人次,增長81.9%;赴德國27.16萬人次,增長5.4%;赴印度6.98萬人次,增長48.2%;赴馬爾地夫0.95萬人次,增長47.3%;赴斯里蘭卡0.69萬人次,下降4.7%;赴南非3.88萬人次,增長22.6%;赴克羅埃西亞0.10萬人次,增長24.2%;赴匈牙利1.60萬人次,下降10.9%;赴巴基斯坦2.64萬人次,下降10.7%,赴古巴0.39萬人次,增長18.6%。
九、旅遊教育培訓情況
——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萬人,比上年增加2.3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71所,比上年減少70所,在校學生37.64萬人,比上年增加0.27萬人。兩項合計,旅遊院校總數1641所,在校學生為77.38萬人。
——2007年末,全行業在職人員培訓總量達320.94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4.42萬人次,增長12.0%。

⑸ 中國各省面積各是多少

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域的面積如下:(按照陸地面積降序排列)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萬平方千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

2、西藏自治區面積122.8萬平方千米;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鄰新疆,東連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南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南北最寬900多公里,東西最長達2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無出海口。

3、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

4、青海省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青海省位於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又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世人稱為「江河源頭」。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

5、四川省面積48.14萬平方千米 ;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地處長江上游,介於東經92°21′~108°12′和北緯26°03′~34°19′之間,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00多公里。東連重慶,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陝三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和青海,居全國第五位。

6、黑龍江省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

7、甘肅省面積45.44萬平方千米;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華夏始祖伏羲氏在這里推八卦、授漁獵,馬可·波羅東游中國時也曾在此停留。甘肅以古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和隴右道的設置,故又稱隴。

8、雲南省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

雲南簡稱"雲"或"滇",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南部。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4.1%。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毗鄰,北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與西藏自治區相連,西部與緬甸唇齒相依,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寮國、越南接壤,共有陸地邊境線4061公里。

9、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23.6萬平方千米 ;

2010年,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廣西常住人口4603萬人,居全國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11位。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此外還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

10、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西直線距離最寬667公里,南北直線距離最長774公里,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2.2%,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0位、中部第1位。

11、陝西省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 ;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全省總面積為20.58萬平方公里。

12、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 ;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省接壤。

13、吉林省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

吉林省簡稱「吉」,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中部。省會長春市,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和金融、交通的中心,中國特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汽車城」、「電影城」、「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

14、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

湖北省簡稱鄂。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春秋戰國時為楚國地,宋時為荊湖北路,元屬湖南江北行省,清置湖北省。湖北省現有12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其中3個直管市)、38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全省面積18萬多平方千米。省會武漢。

15、廣東省面積18萬平方千米 ;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省陸地面積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5%;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16、貴州省面積17.6萬平方千米 ;

貴州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的東斜坡,東與湖南,南與廣西,西與雲南,北與四川和重慶等省(區、市)相連,在西南地區處於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重要地位,是西南地區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陸上交通樞紐。

17、江西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039321人,轄11個設區市、100個縣。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18、 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因古時為豫州,故簡稱豫。

19、山西省面積15.63萬平方千米 ;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全省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610.8萬人,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山西地形多為山地丘陵,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20、山東省面積15.38萬平方千米;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是中國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餘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

21、遼寧省面積14.59萬平方千米 ;

遼寧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的省份,也是東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全省國土面積14.8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2292公里,近海水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

22、安徽省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現轄16個地級市、62個縣(市)、43個縣級區和152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013年末,全省戶籍人口6928.5萬人,常住人口6029.8萬人。安徽省省會合肥

23、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千米 ;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陸地平面形狀似一斜長方形,東西最大間距約480千米,南北最大間距約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屬中亞熱帶,閩東南部分地區屬南亞熱帶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2.4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千米。

24、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 ;

江蘇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省際陸地邊界線3383公里,面積10.2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06%,人均國土面積在全國各省區中最少。

25、浙江省面積10.2萬平方千米;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

26、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自治縣)。戶籍人口3343萬人,常住人口294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其中主城建成區面積6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00萬人。

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藏族等5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00萬人、占總人口6%。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76%,有「山城」之稱。

27、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唯一的省級建制的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現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其中包括:2個縣級市、7個市轄區、11個縣、1個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是寧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8、台灣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 ;

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29、海南省面積3.4萬平方千米 ;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30、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北京市土地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全市共轄16個區。

31、 天津市 面積1.13萬平方千米

天津市位於北緯38度34分至40度15分,東經116度43分至118度4分之間,處於國際時區的東八區。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

32、 上海市 面積0.63萬平方千米 ;

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1101平方千米 ;

位置:位於中國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包括大嶼山及23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北隔深圳河與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相接。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里左右。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面積32.8平方千米。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今日的32.8平方公里。澳門人口552,500人(2011年),漢族居民佔全區總人口的94.3%。

(5)菲律賓的城鎮化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領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北緯53°30′),南到南沙群島南端的曾母暗沙(北緯4°),跨緯度49度多;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東經135°05′),西到帕米爾高原(東經73°40′),跨經度60多度。

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距離都在5000公里以上。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

⑹ 城市化率多少是發達

城市化率(也叫城鎮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標,一般採用人口統計學指標,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包括農業與非農業)的比重。根據聯合國的估測,世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將達到86%,我國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將達到71.2%。

中心城區、縣(市、區)及建制鎮,凡列入城鎮建設規劃且城區建設已延伸到鄉鎮、居委會及村委會並已實現水、電、路「三通」的,都納入市鎮人口計算,這樣能客觀反映城市化進程。

200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為36%。

2003年,中國城市人口總量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從比率指標來看,中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世界發展指標2005》統計的151個國家中居第107位;中國第二、三產業就業量在《國際統計年鑒2005》統計的32個國家中居最後一位。綜合比較,中國城市人口呈現雙重性:中國城市人口總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標居第70位。

2017年美國城市化率是82.06%;2017年英國城市化率是83.14%;2017年法國城市化率為80.18%;2017年德國城市化率是77.26%;2017年日本城市化率是91.54%;2017年中國城市化率是57.96%。

⑺ 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普遍是多少

根據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經驗,城市化率在30%~70%期間是加速城市化的時期。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左右,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⑻ 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百分之多少左右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

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護,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8)菲律賓的城鎮化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2014年3月16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印發通知指出,《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制定實施《規劃》,努力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通知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新型城鎮化的認識,全面把握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切實加強對城鎮化工作的指導,著重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等問題,推進城鎮化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各地區各部門要科學規劃實施,堅持因地制宜,推進試點示範,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參考資料:網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的城鎮化率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