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菲律賓的簡介是什麼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在碧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部,由7107個島嶼組成。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有「亞洲惟一天主教國家」之稱。
㈡ 請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在我國古籍中的古稱分別都是什麼
越南——安南
菲律賓——呂宋
馬來西亞——柔佛 / 馬六甲
汶萊——泥國
朝鮮 / 韓國:Korea
中國古稱:樂浪 / 高句麗 / 百濟 / 新羅 / 高麗
來源:漢朝設置樂浪郡。公元4世紀時,在今天的朝鮮半島上建立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本來是中國的民族,因為搶地盤,打不過鮮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趕出國門,流放到朝鮮半島北部。高麗為高句麗的簡稱(但高句麗與高麗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國,國號「高麗」,並於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 Korea(高麗)。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說:「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朝鮮語中朝字讀作Zhao,今轉讀成Chao。
在漢朝,如今的韓國地區,分布著三個原始部落,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1897年2月,朝鮮國王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不過這個「大韓帝國」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廢除了,又改回「朝鮮」。
日本:Japan
中國古稱:扶桑 / 倭奴 / 東夷 / 海東 / 東洋 / 東瀛
來源:古代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來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發扶桑,入於落棠」語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上起源於中國文明,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關於日本的記載。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 這說明當時中國人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另據范曄《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到隋唐時,始稱「日本」。《舊唐書·東夷傳》中將「倭」 與「日本」分列並敘,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載明:「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Japan 是英語「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對它的稱呼。
越南:Viet Nam
中國古稱:甌越 / 占婆 / 林邑 / 環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來源: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甌雒國,由甌越和越兩個部落合並而成。中國史書上的占婆(又稱林邑、環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時從中國獨立出來。1054年李朝改國名為大越。以後幾個王朝稱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國號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為越南。1804年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之名便始於此。越南族就是中國的京族。
寮國:Lao
中國古稱:堂明 / 南掌 / 寮國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訪東吳。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寮國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明代永樂二年,瀾滄國獲得中國的承認,封為「寮國宣慰司」,史稱南掌。國內第一大民族寮國族(又稱「老龍族」,中國稱其為「寮人」)佔全國總人口1/3以上,以族為國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 Malay 半島的大部分。1963年,Malay,與加里曼丹島上的沙撈越和沙巴地區,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為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後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麼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王子十分高興,認為這里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並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國古稱:安息
來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從東遷往波斯,占據了伊朗高原或其東南部地區,並在這兒創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臘、古羅馬將這片地區稱為 Aryana ,意為「雅利安人的地區」。Iran為其轉音。Persia(波斯帝國)是伊朗歷史上最顯赫的一個帝國。(其實 Persia 並不單只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稱為 Persia 。)
俄羅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輔羅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蘇聯
中國古稱:羅剎
來源:9世紀下半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諾曼人在東斯拉夫人地區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斯拉夫人把來他們稱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這個詞起源於古諾曼語 ruotsi,意指「劃獨木舟的人」,後來為斯拉夫人所採用。元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蒙古人在拼讀俄文 Rocia 時,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個母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時期,Oroccia 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蘇聯曾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歷史時期。
西班牙:Spain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這里野兔出沒,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語 Shaphan)。漸漸的,轉換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爾圖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本來翻譯成波秋歌更為恰當
義大利:Italy
中國古稱:大秦
來源:古希臘人殖民到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附近後,把這里的維圖利部落稱為 Italoi。後來羅馬人沿用了這個名稱,拉丁語 ltalia,並用它作為義大利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
㈢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3)菲律賓有什麼之稱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㈣ 菲律賓有什麼美稱
椰子之國
㈤ 菲律賓是什麼之國
菲律賓是千島之國。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ofthe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Philippines),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
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呂宋島東南的馬榮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
㈥ 菲律賓有夏都及花園城市之稱的是哪個地方呢
菲律賓「夏都」——碧瑤 山城碧瑤,舉目四望,漫山遍布蒼松翠柏,俗稱松市;芳草如茵,繁花似錦,又被贊為花城;高山之巔,四季如春,處此終年炎熱,遍地火爐的國度,堪稱一絕,而被譽為夏都。
㈦ 簡介下菲律賓這個國家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當地華僑或稱作菲律濱),位於亞洲東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賓群島(7107個島嶼)所組成的國家。19世紀末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戰爭、美菲戰爭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二戰期間菲律賓為日本所佔領,戰後獲得獨立。美國在菲律賓留下了英語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菲律賓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律賓曾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繼續發展的一大因素。 中文名稱: 菲律賓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簡稱: 菲律賓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馬尼拉
主要城市: 馬尼拉,奎松城,宿務
國慶日: 1946年7月4日
國歌: 《菲律賓民族進行曲》
國家代碼: PH
官方語言: 菲律賓語、英語
貨幣: 菲律賓比索
時區: UTC+8
政治體制: 民主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
人口數量: 94,013,200(2010年)
主要民族: 他加祿人,宿務人,伊洛戈人等
主要宗教: 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等
國土面積: 299,764平方公里
㈧ 菲律賓為什麼叫菲律賓
菲律賓是一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島國。1521年,
在西班牙供職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繞過南美洲,
發現了菲律賓群島,稱該島為聖拉哈魯群島。22年後,
西班牙航海家洛佩斯遠涉重洋來到這里,他用西班牙
王太子菲律普2世的名字命名,稱為菲律賓群島。1898
年,菲律賓獨立時命名為菲律賓共和國
㈨ 為什麼把菲律賓叫做呂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稱呼的
中國古籍稱「小呂宋」。菲律賓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島嶼。位於菲律賓群島北部。面積10.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面積的35%。人口約24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1/2。主要居民為他加祿人和伊洛克人,北部和東北部山區有矮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勢北高南低,2/3以上為山地、丘陵,山脈南北縱列。最高峰普洛山(2,928米)。平原較少,以中西部中央平原和東南部比科爾平原為最大,還有一些海岸平原和河谷低地。除高山地區外,氣候炎熱,雨量豐沛,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主要河流有卡加延河、邦板牙河、巴士格河等。北部受台風影響較大。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為主。海岸線曲折,長5,000公里左右。有許多港灣,位於馬尼拉灣畔的首都馬尼拉是最大港口。礦產有金、鉻、銅、錳、鋅、煤等。為全國經濟中心。中央平原為全國重要糧食產區;南部和東南部是重要經濟作物區,60%以上耕地種植椰子,其次是蕉麻;北部和西北部為煙草主要產區。內湖和奎松兩省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產區。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和大部分公路和鐵路也集中於此。主要城市有馬尼拉、八打雁、打拉、甲米地、黎牙買比和碧瑤等。礦產有金、銅、鉻、鐵和錳等。
在古時,呂宋島是一個小國,稱為呂宋。宋元以來,中國商船常到此貿易。《東西洋考》和《明史·外國列傳》等均有專條記述。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為西班牙侵佔,故《海錄》譯作小呂宋,而以大呂宋稱呼西班牙。過去華僑去菲律賓者多在呂宋登陸,故以呂宋為菲律賓之通稱。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代,華僑又稱西班牙為大呂宋,稱菲律賓為小呂宋。在今呂宋島馬尼拉一帶。呂宋盛產黃金,物產豐饒,貿易繁榮。曾於1372年(中國明洪武五年)至1410年(明永樂八年)間3次遣使訪問中國,明朝也於1405年遣使報聘。15、16世紀,中國東南沿海商民同呂宋的交往相當頻繁,開始有華僑留居呂宋。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侵入菲律賓北部,在馬尼拉一帶遇到頑強的抵抗。在羅闍(國王)蘇萊曼的指揮下,馬尼拉奮勇抵禦西班牙的侵略。1571年6月3日蘇萊曼在海戰中陣亡。其後呂宋逐步為西班牙所征服。西班牙在馬尼拉建立殖民統治後 ,中國明代史籍仍稱之為「呂宋」。
㈩ 「亞洲綁架之都」,菲律賓為何被這樣稱謂
菲律賓經濟發展水平低,許多人因為貧窮而犯罪,且社會治安混亂不堪,政府也無力管轄,由於綁架和搶劫案頻發,被稱為「亞洲綁架之都」。
菲律賓是一個島國,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被統治多年,恢復主權後的菲律賓社會發展水平非常低下,經濟匱乏,人民生活貧困。在菲律賓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過大,這也引發了許多社會人鋌而走險去犯罪。
據統計,菲律賓有超一半的綁架案受害者都是華僑華人,許多去菲律賓旅遊的外地來客並不了解狀況,不小心露富,扮土豪往往最後都錢財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