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菲律賓人是什麼人種,他們的語言,文化和祖先
目錄
歷史溯源
民族特徵
華人
經濟發展
菲律賓人
菲律賓人無憂無慮的性格,首先是因為他們篤信宗教。菲律賓是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有85%左右的人天主教徒。教徒家裡就是一貧如洗也會掛上一副耶穌「最後的晚餐」的油畫。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吉普尼,幾乎每一輛上都寫有與宗教有關的字句。菲律賓人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們的幸福感很強。這種幸福感很有感染力,大街上不管富人窮人,臉上都掛著微笑。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每月只賺一點點錢,他們也整天樂呵呵的,幾乎沒有危機意識。
中文名稱:菲律賓人
人口:4948萬人
地區:東南亞
國家:菲律賓
歷史溯源
菲律賓群島的古老居民系尼格利陀人,約在兩萬多年前從連接亞洲大陸的陸橋遷入,帶來舊石器時代後期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阿埃塔人。公元前3000年紀至前1000年紀,先後有兩批原始馬來人從海上遷入,帶來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邦都人、卡林加人、伊隆戈特人、巴戈博人、曼達亞人、布基農人等。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又有3批新馬來人遷入,帶來金屬工具、階級制度和文字,其後裔為今日的伊富高人、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卡諾人、比科爾人以及14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等。
民族特徵
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有的仍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有些則互相混合,並不斷吸收以後陸續遷入者的文化和血統,社會發展達到較高水平。3世紀時,菲律賓人即與中國有友好往來。中國宋代趙汝適《諸蕃菲律賓人志》中已有關於民都洛島麻逸國的記載。當時菲律賓人已輸入中國瓷器和其他商品。其後,在東南部又建有蘇祿國,在班乃島建有馬迪加亞斯國,在北部和中部建有呂宋和馮嘉施蘭等國。14世紀後有大批中國移民遷入,參加當地的經濟開發。1521年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人民奮起抵抗, 率隊入侵的F. de麥哲倫在此次進犯中斃命。 自1565年起受西班牙殖民統治達 330多年。1896年以A.博尼法西奧為首的 "最尊貴民族兒女協會" ("卡蒂普南")發動反西班牙殖民者大革命,於1898年宣布獨立。其後又開展反對美國侵略、保衛獨立的斗爭,失敗後,自1901年起受美國殖民統治達40多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佔菲律賓,菲律賓人又進行抗日游擊戰爭,於1946年獲得獨立,建立菲律賓共和國。
⑵ 菲律賓種香蕉是什麼梗
香蕉知道你有多努力,這是焦農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諺語。近年來,菲律賓香蕉因其甜糯的口感很受中國消費者歡迎,其出口香蕉有四分之一是到了中國市場。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是著名的「香蕉之鄉」,大大小小的種植園星羅棋布。那裡種植的香蕉品質優良,在哪裡?
菲律賓的一位焦農,有大約五公頃的香蕉園,靠種香蕉的收益養活兒女。這位焦農說,香蕉的收益是最好的,香蕉每周都會給你帶來收入,如果是水稻的話,差不多需要投入3到4個月才有收益,如果你比較香蕉和水稻的收益,那真的是差太多了。
他所在的這片區域被稱為水果之鄉,這里出產的香蕉甜度很高,原因就在於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菲律賓最高峰阿波火山離這里只有數十公里,這里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香蕉的生長,菲律賓特別是達沃出產的香蕉,口味和口感都非常好,這里有阿波火山和很多火山灰,所以土壤非常肥沃,出產出來的水果都非常好吃。
菲律賓2017年對華香蕉出口額約為2.89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49.5%,中國已經成為菲律賓香蕉第二大出口國,消費量在菲律賓出口總量的1/4,近兩年來中國在菲律賓進口的水果超過200萬噸,包括香蕉,芒果,菠蘿等,給菲律賓南部超過四萬的人口帶來超過15億美元的收入。這里每周的貨運量能達到30個集裝箱,全部都發往中國,其中95%都是A級品質 。
⑶ 菲律賓主要氣候類型及農業地域類型。分別是什麼
: 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年平均氣溫約27℃,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2000-3000毫米之間。
⑷ 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有哪些請說出每種農作物典型分布國家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水稻是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區。泰國、緬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
⑸ 東南亞的農業生產有哪些特點
把糧食生產作為國家穩定的基礎
泰國是東南亞著名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20世紀50年代以來,泰國一直注意發展稻米和玉米的生產。1981年以後,泰國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的地位,其稻米出口約佔全球稻米出口量的40%。
馬來西亞的糧食生產長期以來是薄弱環節。為了實現自給,馬來西亞農業部門投入大量資金,並通過興修水利、增加水稻灌溉面積等措施,使稻穀產量從1965年的68萬噸增加到1985年的176萬噸,1989年糧食的自給率達到70.6%。
糧食產值約佔印尼全部農業產值的60%。1965年以來,印尼十分重視糧食生產,政府頒布了「糧食價格支持計劃」,包括對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戶在生產上的投入給予補貼、發放糧食生產貸款等。這一計劃的實施以及政府大力推廣高產稻種、投資興修水利等措施的落實刺激了糧食生產的發展,稻米產量從1967年的118萬噸增加到1984年的259萬噸,增加了一倍以上,並在1985年實現了糧食自給。
菲律賓是傳統農業國,主要糧食作物是大米和玉米,約佔全部種植面積的25%。由於生產技術和耕作的落後以及水利灌溉設施不足,糧食的單位產量較低。為了發展糧食生產,菲律賓政府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別制定了「稻米99方案」(指每公頃平均收獲稻穀99袋,每袋44公斤)和「玉米豐收方案」,並採取了一系列提高稻穀和玉米產量的措施,諸如在農村推廣先進耕作技術、擴建水利設施、推廣良種和殺蟲劑等。由於措施比較實在,糧食單位產量從1965年每公頃1.3噸增至1986年的2.7噸,在1978年實現了糧食自給,1978年後的有些年份,還有少量的大米出口。
越南的糧食生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經從糧食進口國一躍成為糧食出口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家的糧食生產也不斷增長。
經濟作物走向多樣化
東盟多數國家不滿足於發展傳統的一兩項經濟作物,而是根據本國氣候、土壤等具體條件,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需求,開發新的收益較大的經濟作物。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東盟已是全球天然橡膠、油棕、椰子、馬尼拉麻等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和輸出地區。
馬來西亞長期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橡膠和自胡椒生產國的地位,菲律賓在椰子生產和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印尼的熱帶林木和橡膠出口在世界上仍占重要地位。橡膠是泰國主要的傳統作物,1979年後泰國成為全球主要橡膠生產國之一,產量約佔全球的15%,1989年泰國生產橡膠16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馬來西亞政府規定了「四加一」的種植政策,把油棕、可可、椰子與橡膠並列為4項優先發展的經濟作物,將他們與大米的種植比例作了規定。1989年油棕的出口收入超過橡膠,成為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單項生產國。此外,可可、椰子、胡椒的生產發展也很快,1989年馬來西亞躍居全球第四大可可生產國。橡膠、咖啡和油棕是印尼的主要傳統經濟物,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橡膠、椰子、甘蔗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8年間,橡膠、油棕、咖啡、甘蔗、煙葉和椰子等經濟作物的產值占農業產值的88%。在菲律賓的經濟作物中,椰子、甘蔗和馬尼拉麻曾長期占壓倒優勢,但上世紀70年代以後,香蕉的生產異軍突起,另外,芒果、咖啡、棉花和橡膠的生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泰國在經濟作物多樣化的目標下,發展了木薯、甘蔗、豆類和熱帶水果的種植,其中木薯的生產和出口特別令人矚目。1979年起,木薯成為僅次於大米的第二大單項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均超過60萬噸,1989年木薯的出口增加到950萬噸。
⑹ 菲律賓是什麼人種
東南亞地域人種。
分布於中國少數西南地區、日本北海道(東南亞人後裔北遷)和南部沖繩地區、朝鮮半島南端及東南亞的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稱南方蒙古人種,分南亞類型和馬來類型兩種,前者包括中國西南部分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各族,後者分布在馬來群島。
(6)菲律賓是什麼農呀擴展閱讀
主要民族
1、米沙鄢人
米沙鄢人,又稱維薩亞人,是菲律賓最大的民族。人口301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 39%,主要分布在薩馬島、保和島、宿務島、內格羅斯島和帕奈島。
2、他加祿人
他加祿人是菲律賓第二大民族,人口2200萬,主要分布在呂宋島中、南部地區。所使用的他加祿語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1937年被選定為國語基礎語言。
3、比科爾人
比科爾人是菲律賓第四大民族,使用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比科爾語,有多種方言,人口總數為370萬。
4、摩洛人
菲律賓的摩洛人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集團,包括許多民族。 「摩洛」為西班牙所取,意為信伊斯蘭教的摩爾人。
⑺ 菲律賓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簡述其特點
季風水田農業吧,或者熱帶種植園,不放心的話可以兩個都答,不會扣分的
⑻ 菲律賓是世界上什麼農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和什麼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⑼ 菲律賓的糧食作物有哪些
菲律賓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米和玉米。
米飯是菲律賓人的主食,他們餐餐都離不開米飯,就連早餐也必須要有米飯。也就因此,菲律賓成了世界上使用米飯最多,進口米飯最多的國家。如果你去菲律賓,他們的快餐店套餐都附有一碗飯。就連必勝客,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連鎖快餐店也有和米飯有關的套餐。
玉米是繼米飯後,菲律賓人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玉米的食用主要集中在在菲律賓中部,也就是維賽亞群島(The Visaya Islands) 。維賽亞群島是菲律賓主要的玉米種植地。他們都會以玉米來替代米飯為主食。他們多數都會將曬幹了的玉米磨成粉,然後像煮飯一樣倒入適量的水,放在灶爐上煮。這樣方式煮出來的玉米味道像碎米煮成的飯,然而比米飯更粗糙。如同米飯,他們會用玉米陪菜吃。
此外,菲律賓人也喜歡吃麵包,著名的麵包有西班牙式的pan de sal (西班牙語的意思是」鹽麵包「)。這是一種像蒸包大小的麵包。原本的pan de sal 是外脆內嫩的,然而由於運進菲律賓的麵粉都是廉價麵粉,所以這些原本外脆內嫩的麵包也因為麵粉素質而變得內外都嫩,不是那麼結實。
⑽ 菲律賓共和國的經濟:
菲律賓是個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2/3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穀和玉米。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菲律賓的四大經濟作物。值得菲律賓人引以自豪的當屬水果生產。菲律賓盛產椰子、香蕉、芒果、鳳梨,其中椰子產量和出口量均佔全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賓的工業以農、林產品的加工為主,另有一些紡織、水泥、汽車裝配等工業。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1976年以來在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發現石油,儲藏量為3.5億桶。森林資源豐富,有紅木、樟木等名貴木材,面積1250萬公頃,覆蓋率約40%。旅遊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