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海峽分別溝通了什麼洋,是什麼洲之間的分界線的列表,地理
在大洋之間或大洲的分界線的海峽有:
1、白令海峽——白令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兩大洲(亞洲和北美洲)、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半島(阿拉斯加半島和楚克奇半島)的分界線。
2、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
3、麥哲倫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
4、馬六甲海峽——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
5、土耳其海峽——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溝通黑海與地中海。
6、直布羅陀海峽——非洲與歐洲分界線,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
7、曼德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溝通紅海與印度洋。
8、巴斯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塔斯曼海和大澳大利亞灣)
海峽內的海水溫度、鹽度、水色、透明度等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變化較大。底質多為堅硬的岩石或沙礫,細小的沉積物較少。
(1)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要跨越什麼海擴展閱讀:
世界最長的海峽是位於馬達加斯加島和非洲大陸之間,溝通南、北印度洋的莫三比克海峽,全長1670千米。
最寬的海峽是位於南美洲火地島和南極半島之間,溝通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峽,最狹窄處的寬度達900千米。
深度最大的海峽也是德雷克海峽,最大深度達5840米。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出口。從霍爾木茲海峽開出的油輪,源源不斷地將石油運往歐美各國,被人們稱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白令海峽則身兼多職,它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兩大洲(亞洲和北美洲)、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的分界線。
除上述海峽外,世界上較重要的海峽還有:位於我國台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溝通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巴士海峽。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南非和非洲大陸之間,溝通印度洋、亞丁灣和紅海的曼德海峽;位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之間,溝通黑海和地中海的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總稱),等等。
㈡ 世界上最長的海洋
最長的海洋肯定是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16526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北到白令海峽,北緯65°44′,南到南極洲,南緯85°33′,跨緯度151°。東到西經78°08′,西到東經99°10′,跨177個經度。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千米。包括屬海的體積為7144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69618.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939.5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北部以寬僅102千米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
氣候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
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台風。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並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最低,小於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環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捲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地形地貌
安山岩線是太平洋地貌中最重要的分界線,將中部太平洋盆地較深層的火成鎂鐵岩及大陸邊沿的半沉降火成長英岩分隔開來。安山岩線沿加里福尼亞州西端島嶼、阿留申群島南端、堪察加半島東端、千島群島、日本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索羅門群島,直達紐西蘭;亦向東北伸延至安第斯山脈西端、南美洲及墨西哥,再折返加州。印尼、菲律賓、台灣、日本、新幾內亞、紐西蘭等澳洲大陸及亞洲大陸的東部延伸地區全在安山岩線以外。
㈢ 國際航線的國際海運航線
全球國際性重要港口組成的航海運輸線路
1. 北大西洋航線(North Atlantic Shipping Line)----歐地線
北大西洋航線是北美與西歐間的運輸大動脈,因橫跨大西洋北部而得名。該航線北起北美的東海岸,北經紐芬蘭橫跨大西洋,入英吉利海峽至西歐北歐、其支線分布於歐美兩岸。
2. 北太平洋航線(North Pacific Shipping Line)----美加線
北太平洋航線是美加西岸與遠東間的主要航線,因橫跨太平洋北部而得名。該航線東端為北美西海岸港口,南自美國的聖地亞哥,北至加拿大的魯伯特太子港,西端為亞洲各國港口,北起日本橫濱和俄羅斯的海參崴,中經中國上海,西至印度、新加坡,南至菲律賓的馬尼拉。
3. 蘇伊士運河航線(Via Suez Canal Shipping Line)-----中東、印巴、紅海線
該航線因通過蘇伊士運河而得名。西起北歐、西歐、北非經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穿過紅海進入印度後分為兩路,東至遠東各港口,為歐亞間的主要港口,南至澳新各港口,為歐、亞、新各港口的主要航線。
4. 巴拿馬航線(Via Panama Canal Shipping Line)
該航線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沿岸各港口的重要捷徑,因通過巴拿馬運河而得名。該航線北起大西洋加勒比海,經里蒙灣入巴拿馬運河,南經巴拿馬灣進入太平洋。
5. 南非航線(South Africa Shipping Line)
南航線是西北歐與南部非洲之間的重要航線,再向東行至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6. 南美航線(South America Shipping Line)-
南美航線是橫跨大西洋連接歐洲和北美的航線。該航線西起北大西洋西岸,止於太平洋東岸。在南美西岸,有支線通往歐洲、北美東岸及中美洲;在南美東岸,有支線通往亞洲,北美西岸和澳大利亞、紐西蘭。
7. 南太平洋航線(South Pacific Shipping Line)----澳新線
南太平洋航線自北美西岸的舊金山和溫哥華,跨越太平洋,西至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
8. 加勒比海航線 (Caribean Sea Shipping Line)
加勒比海航線是環行於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沿岸的航線。
㈣ 海上航線的主要航線
(1)遠東———北美西海岸航線該航線包括從中國,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海港到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北美西海岸各港的貿易運輸線。
(2)遠東———加勒比,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經夏威夷群島南北至巴拿馬運河後到達。(3)遠東———南美西海岸航線從中國北方沿海各港出發的船隻多經琉球庵美大島,硫黃列島,威克島,夏威夷群島之南的萊恩群島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至南美西海岸各港。
(4)遠東———東南亞航線該航線是中,朝,日貨船去東南亞各港,以及經馬六甲海峽去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各港的主要航線。東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是該航線船隻的必經之路,航線繁忙。
(5)遠東———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遠東至澳大利亞東南海岸分兩條航線。中國北方沿海港口到澳大利亞東海岸和紐西蘭港口的船隻,需走琉球久米島,加羅林群島的雅浦島進入所羅門海,珊瑚湖;中澳之間的集裝箱船需在香港載入或轉船後經南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後經托雷斯海峽進入珊瑚海。中,日去澳大利亞西海岸航線去菲律賓的居民都洛海峽,望加錫海峽以及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
(6)澳,新———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由澳新至北美海岸多經蘇瓦,火奴魯魯等太平洋上重要航站到達。至北美東海岸則取道社會群島中的帕皮提,過巴拿馬運河而至。 (1)西北歐——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是西歐,北美兩個世界工業最發達地區之間的原燃料和產品交換的運輸線,運輸極為繁忙,船舶大多走偏北大圓航線。該航區冬季風浪大,並有濃霧,冰山,對航行安全有威脅。
(2)西北歐,北美東海岸———加勒比航線西北歐———加勒比航線多半出英吉利海峽後橫渡北大西洋。它同北美東海岸各港出發的船舶一起,一般都經莫納,向風海峽進入加勒比海。除去加勒比海沿岸各港外,還可經巴拿馬運河到達美洲太平洋岸港口。
(3)西北歐,北美東海岸———地中海,蘇伊士運河———亞太航線西北歐,北美東害———地中海———蘇伊士航線屬世界最繁忙的航段,它是北美,西北歐與亞太海灣地區間貿易往來的捷徑。該航線一般途經亞速爾,馬德拉群島上的航站。
(4)西北歐,地中海———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一般經西非大西洋島嶼———迦納利,維德角群島上的航站。
(5)西北歐,北美東海———好望角,遠東航線該航線一般是巨型油輪的航線。維德角群島,加拿利群島是過往船隻停靠的主要航站。
(6)南美東海———好望角———遠東航線這是一條以石油,礦石為主的運輸線。該航線處在西風漂流海域,風浪較大。一般西航偏北行,東航偏南行。 印度洋航線以石油運輸線為主,此外有不少是大宗貨物的過境運輸。
(1)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航線該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2)波斯灣———東南亞———日本航線該航線東經馬六甲海峽(20萬噸載重噸以下船舶可行)或龍目,望加錫海峽(20萬載重噸以上超級油輪可行)至日本。
(3)波斯灣———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西歐,北美運輸線
該航線目前可通行30萬噸級的超級油輪。
除了以上三條油運線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線還有:遠東———東南亞———東非航線;遠東———東南亞,地中海———西北歐航線;遠東———東南亞———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線;澳新———地中海———西北歐航線;印度洋北部地區———歐洲航線。 蘇伊士運河鑿通之前,它是從歐洲到東南亞、東亞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大型油輪和散裝船舶仍要利用這一航路。它對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也利益攸關。
我國的遠洋航線以主要海港為起點,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這些航線把我國與世界主要經濟區域聯系起來。其中:
東行航線由我國沿海港口東行到日本,並經日本東渡太平洋抵達北美和拉美各國,然後再通過巴拿馬運河到達加勒比海地區和北美、拉美各國的東海岸。
南行航線由我國沿海港口起南行到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西行航線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航線,由我國各港口起先經南再往西航行,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紅海、過蘇伊士運河,入地中海,出直布羅陀海峽,才進入大西洋。還有一條航線,經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大西洋。西行航線可達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各國港口。
北行航線主要抵達朝鮮、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海港。 目前,世界海運集裝箱航線主要有:(1)遠東———北美航線;(2)北美———歐洲,地中海航線;(3)歐洲,地中海———遠東航線;(4)遠東———澳大利亞航線;(5)澳,新———北美航線;(6)歐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線。
㈤ 中國和墨西哥之間橫跨什麼洋
中國與墨西哥之間橫跨太平洋,跨度有9000多千米,是很遠的,跨了近半個地球,
㈥ 初一地理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中國位於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7、中國北鄰北亞,西鄰西亞和中亞,西南鄰南亞,南鄰東南亞。
二、地形和河流
1、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2、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位於亞洲中部,海拔大於3000米,部分地區高於50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亞平原~~位於亞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亞洲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分布在亞洲東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亞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在亞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亞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亞山地~~分布在亞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恆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5、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三、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氣候影響因素:緯度因素~~亞洲跨熱帶、溫帶、寒帶,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海陸因素~~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海洋,降水東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因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3、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4、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5、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發生大規模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旱澇災害。
6、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奈及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數由多到少依次是
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世界凈增人口60.55億×1.3%=7871萬人 亞洲凈增人口數36.8億×1.4%=5152萬人
6、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一半。其中漢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源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原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4、不同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
圖的標號 自然條件或民族風俗
6、日本為預防地震而設計的抗震建築 多地震
3、葉門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區
5、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居住的高腳屋長達200米 氣候濕熱,人們過聚居生活
4、生活在恆河三角洲以捕魚為生的孟加拉人 氣候濕熱,多河湖
2、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 氣候嚴寒
1、沙烏地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熱帶乾旱草原,人們過著游牧生活
5、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情,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實現同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的基礎,所以人們在出國之前都要了解所去國家的風土人情,尊重其文化差異。
二、 經濟發展差異
1、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
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的國家有: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500美元的國家有:越南、蒙古、尼泊爾、孟加拉國、印度;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是尼泊爾的145倍。
3、中國在亞洲各國的經濟發展中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多火山地震: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
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工業區集中分布區: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里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
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並存
四、讀圖分析要求:
在下圖中填註: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海、北九州工業區
第二節 東南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在圖准確填注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
在圖中填注出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稱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分布: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全年高溫,降水集中雨季,季節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北部
農業生產: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產國)
東南來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高溫多雨的氣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豐富、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充足的勞動力。
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四、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
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旅遊資源豐富
第三節 印度
一、世界人口第二大國:
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印度地形特點:三大地形區分三大地形區,西北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絕大部分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已經超過10億
世界文明古國: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之一
二、水旱災害頻繁: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季風與降水:旱澇災害頻繁
月份 風向 對降水的影響
一月 東北風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風 多,雨季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 來得晚,退得早,風力不足
三、自給有餘的農業生產
農作物 分布地區 地形 降水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平原 多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 高原、山地 較少
世界農業大國
四、發展中的工業
傳統工業:鋼鐵工業
工業部門 分布中心 資源條件 總結
鋼鐵工業 加爾各達 煤、鐵、錳 工業中心都接近原料產地,即就近原則,這樣的工業布局,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廠要建在原料產地或者靠近消費市場。
棉紡織業 孟買、新德里、班加羅爾 棉花
麻紡織業 加爾各達 黃麻
高新技術產業: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發達
五、填圖
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
第四節 俄羅斯
一、國土遼闊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洲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
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
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
西 俄羅斯 東
東歐平原
伏爾加河 烏拉爾山 西西伯利亞平原 葉尼塞河 中西伯利亞高原 勒拿河 東西伯利亞山地
大部分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氣溫自西向東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減少,自東向西減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
重工業發達:
聖彼得堡工業區:石油化工、造船、電子、航空航天、食品、紡織等工業。
莫斯科工業區: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上2個工業區是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石油、鋼鐵、機械等產品(以鋼鐵和機械工業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工業產品(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
俄羅斯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發展較慢,且主要工業區集中在歐洲部分,相比之下,亞洲部分比較薄弱,導致輕重工業分布不平衡;工業的特點與其資源條件具有密切關系。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於重工業的發展
三、發達的交通
亞歐大陸橋
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網明顯稠密,亞洲部分鐵路網相對單一。建在南部山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氣候原因及距離周邊鄰國較近,更便於發展經濟
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佔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圖
在圖中填註:
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山脈
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伏爾加河
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莫斯科、聖彼得堡、伏爾加格勒、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亞歐大陸橋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東
1、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有個地區稱為中東。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亞、歐、非洲,五海中的裏海是個湖泊。中東范圍包括西亞(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3、中東地區氣候乾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中東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
4、中東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尊為聖城的是麥加,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國家:A伊拉克,B伊朗,C埃及,E 沙烏地阿拉伯
E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圖中三個被伊斯蘭教稱為聖城的城市:
①麥加,②耶路撒冷,③麥地那。
海洋:
④波斯灣,⑤阿拉伯海,
⑥紅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裏海。
海峽、運河:⑩霍爾木茲海峽,⑾蘇伊士運河,⑿土耳其海峽,⒀尼羅河
第二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其經濟為多元化,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傳統的畜牧業和繁榮的旅遊業。
2、歐洲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政治經濟聯系強。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幣歐元。
3、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義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
4、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英國畜牧業佔全部農產值的70%。荷蘭、丹麥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5、歐洲西部旅遊地多,英國的倫敦塔橋、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西班牙的鬥牛、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國家:B西班牙 C法國 D英國 E德國 F義大利
地形、半島:A斯堪的拉維亞半島 ①西歐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爾卑斯山地 ④亞平寧半島
海洋、海峽: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羅的海 ⑧英吉利海峽 ⑨地中海 ⑩直布羅陀海峽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部分位於熱帶,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佔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眾多。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干濕兩季分明,農業生產落後,居民經常忍飢挨餓。
4、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A索馬里半島 B剛果河 C剛果盆地
D衣索比亞高原 E馬達加斯加島
F幾內亞灣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東非高原 附近有東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鶓兩種動物,其特有動物還有考拉和鴨嘴獸。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農業帶。由於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產品大部分出口,出口產品有羊毛、小麥、牛肉。
3、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比例大,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城市:A悉尼, B堪培拉, C墨爾本,
河湖:D墨累河,E北艾爾湖
地形區:①大分水嶺,
②中央平原,裡面有澳大利亞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與加拿大相鄰,南部與墨西哥接壤。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億人口,以白種人為主,屬於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於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為主組成——三個南北縱列帶; 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東為蘇比利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國全境)、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終通過聖勞倫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餘均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分界線。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地區專業化:
a.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專門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
b.主要農產品:小麥、大豆、玉米。
c.主要農業區: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小麥區(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國土的西部地區)、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
仔細看教材P85的農業帶的分布圖,注意發展農業的同時要保護環境。
8.工業:
a.特點:工業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化工、電子、汽車、飛機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最著名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它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c.主要工業區:太平洋沿岸工業區,發展較快;南部工業區,開發較晚;東北部工業區,美國傳統的工業區。但是,美國的消耗量極大,是世界上進口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城市: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資源消耗大國
①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費統計圖
11.美國對世界資源、環境的影響
(1)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
第二節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首都:首都:巴西利亞。人口佔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 地勢——南高北低
a.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這里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5.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6.種族構成復雜: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黃種人。各種族之間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7.語言:巴西人民的民間娛樂項目為桑巴舞,每年還有狂歡節。語言——葡萄牙語。
8.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園只要分布在東南部。
9.工業:a.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為東南部是鐵礦產的主要分布地區。交通便利。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從單一的農產品出口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b.擁有采礦、鋼鐵、飛機製造、汽車、造船、食品等工業部門,是世界上鋼鐵、船舶、汽車和飛機的重要生產國家,工業產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和城市稀少。聖保羅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熱帶雨林的危機:存在的問題是①為興建大型干線公路,跨國公司大量砍伐。②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場。③墾荒的貧苦農民原始的遷移農業。使雨林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貴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點保護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
第十章 極地地區
一、南極地區
1、位置:南極圈以南的南極大陸和周圍的海洋合成南極大陸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特徵:氣候特徵——裂風、乾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人類寶貴的淡水庫;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極點:極點是南,沿經線其餘方向為北,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後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極地區
1、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的最北部和諸多島嶼
2、特徵: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白令海峽
3、極點:極點是北,沿經線其餘方向為男,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旋轉。
4、代表動物:北極熊
5、考察:建立了黃河站
打得很辛苦,望採納。O(∩_∩)O
㈦ 菲律賓和墨西哥有什麼關系嗎
要說關系倒是有.都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一部分人是黃白混血兒,菲律賓也有很多人是黃白混血兒,並且都有純正的黃種人和白種人存在.所以看起來有些相似.
㈧ 世界六大航線經過那些地方
(1)遠東———北美西海岸航線該航線包括從中國,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海港到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北美西海岸各港的貿易運輸線。
(2)遠東———加勒比,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經夏威夷群島南北至巴拿馬運河後到達。(3)遠東———南美西海岸航線從中國北方沿海各港出發的船隻多經琉球庵美大島,硫黃列島,威克島,夏威夷群島之南的萊恩群島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至南美西海岸各港。
(4)遠東———東南亞航線該航線是中,朝,日貨船去東南亞各港,以及經馬六甲海峽去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各港的主要航線。東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是該航線船隻的必經之路,航線繁忙。
(5)遠東———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遠東至澳大利亞東南海岸分兩條航線。中國北方沿海港口到澳大利亞東海岸和紐西蘭港口的船隻,需走琉球久米島,加羅林群島的雅浦島進入所羅門海,珊瑚湖;中澳之間的集裝箱船需在香港載入或轉船後經南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後經托雷斯海峽進入珊瑚海。中,日去澳大利亞西海岸航線去菲律賓的居民都洛海峽,望加錫海峽以及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
(6)澳,新———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由澳新至北美海岸多經蘇瓦,火奴魯魯等太平洋上重要航站到達。至北美東海岸則取道社會群島中的帕皮提,過巴拿馬運河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