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菲律賓風俗, 給我一些資料
菲律賓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菲律賓人很坦誠 性格直率喜開朗
多信羅馬天主教 「十三」為喪兆不幸
喜模仿美國方式 女士優先頗盛行
普遍喜歡茉莉花 喻為國花表吉慶
善交朋友講禮貌 重視禮儀與文明
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士優先的風氣。他們無論做什麼事,一般都習慣對女士給予特殊的關照。但是在農村,由於女子大多於男子,而婦女的地位卻很低下。其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們最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家庭觀念很強,一般都喜歡別人談論和贊美他們的家庭。上層社會人士普遍喜著西裝;一般百姓,男子喜歡白色襯衫和西裝褲;女子喜穿無領的連衣裙或沙籠;老年人仍愛穿著麻或草或木製的拖鞋。他們最愛茉莉話。認為茉莉花芳香四溢,給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們都尊其為國花,並視其為純潔,情操和友誼的象徵。好客的菲律賓人,在迎接賓客時,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麗的花環,敬獻給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們對來訪客人的一片純真友誼之情。
禮節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信仰忌諱:
菲律賓人大多數信奉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鱷魚和鳥類,認為有一種神鳥是偉大全能的創造之神,它創造了天、地和人,稱為巴塔拉。 習俗禁忌: 菲律賓人的姓名大多為西班牙語姓名,順序為教名-母姓首字-父姓。與專業技術人員交往時要稱呼他們的職稱如工程師、建築師、律師、教授等。交談時要避免菲國內政治紛爭、宗教、菲律賓近代史等話題。菲律賓人喜愛打聽私人情況,因此,與人談話時要小聲。老年人在菲律賓特別受到尊重,見面時要先向年長者問候、讓座,一般情況下不能在老人面前抽煙。
在菲律賓收受或者贈送禮物不要當眾打開,否則客人會有被當眾羞辱的感覺。菲律賓人很忌諱13這一數字和星期五。他們認為「13」是「凶神」,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所以是令人極為厭惡的數字。菲律賓人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大的東西,對整條魚也不感興趣。還有,菲律賓人不喝牛奶和烈性酒。
在菲律賓,忌進門時腳踏門檻,當地人認為門檻下住著神靈,不可冒犯;有些菲律賓人家,特別講究屋內整潔、干凈,他們常常習慣於進屋前先脫鞋;忌紅色,認為紅色是不祥之色;忌鶴和龜以及印有這兩種動物形, 跟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無表情」,或是「三緘其口」。你若是面無表情或一聲不發,他們會認為你不懷好意,或是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菲律賓人與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一樣,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抓取食物。他們認為左手是骯臟、下賤之手,使用左手是對他人的極大不敬。 美食: 菲律賓當地的餐飲最能反映其風情和歷史。菲律賓當地的菜除了鄉土名菜外還深受中國菜和西班牙菜的影響。「勒瓊」(Lechon)是菲律賓典型的年節佳餚,以豬肉為主原料燒烤而成;而「阿多波」(Adobo)則是一道以雞肉、豬肉腌漬熟煮的家常菜,由於腌漬的主要調味料為醋,故不易腐壞,且非常入味。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烏賊和牡蠣烹調而成的。 除此之外,鮮魚、蔬菜加上菲律賓特有的酸醋烹調而成的「派克蘇皮納加特」及以魚或蝦為主材料搗碎後烹調而成的「克尼拉爾」是相當具有菲律賓風味的名菜。「伊尼哈」則是類似炭烤的一種吃法,「雷利埃諾」是以螃蟹為原料的一種菜餚,看起來豪華但相當便宜。 菲律賓的水果相當豐富,單是香蕉的種類就很多,而且吃法各有巧妙。如蒸過後灑上黑砂糖,頗有芋頭的風味;油炸香蕉條或烤香蕉等小吃,亦隨處可見。其他如芒果、紅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此外,還有一種類似金橘但皮是綠色的水果,菲律賓人通常是做菜時才使用,稱之為菲律賓檸檬。 榴槤冰沙、吞拿魚湯等也是很值得一品的! 菲律賓特產: 菲律賓的特產,首推木雕工藝品,如木偶、珠寶盒以及棋盤等,品目繁多。貝殼手工藝品也是頗有菲律賓風味的,如貝殼項鏈、別針、燈罩、壁飾、茶杯墊、容器等。
由馬尼拉麻製成的各種手提包、地毯、球等,深受遊客青睞。紡織品方面有龐特布,富高山民族色彩;且用色大膽,極具熱帶風情。
水果乾,木瓜干、芒果乾、鳳梨乾等。(註:芒果乾是我的最愛!)
㈡ 菲律賓的禮儀
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大方,善於交際。會面禮節是握手。對長輩是極其尊重,晚輩對長輩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則會上前輕吻對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輕姑娘見到長輩時,往往會上前輕吻對方的兩頰為禮。由於天氣炎熱,菲律賓的穆斯林有時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見面往往會行「摸手禮」。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時,必須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頭部,以示敬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菲律賓的上流社會中,「女士優先」十分流行。在鄉村婦女的地位依舊很低 。菲律賓人非常好客。歡迎嘉賓通常會敬獻茉莉花編成的花環。 由於在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菲律賓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賓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賓人主食以米飯為主,副食為肉、蛋、禽、海鮮、蔬菜等等,菲律賓烹調趨向於清淡。但用餐時,絕大多數卻慣於在菜餚里多放調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調味品。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賓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愛喝啤酒。不少愛嚼甘蔗、檳榔,伊戈羅人平時還喜歡咀嚼煙葉。
許多菲律賓人習慣用叉和匙並用進食,上流社會流行刀叉進餐。廣大鄉村依舊習慣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請活動中邀請方務必要多次進行邀請,以示誠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為客人上菜時,客人務必表示謙讓,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㈢ 菲律賓人有什麼習俗怎樣對他們才理冒
母語是菲律賓語。菲律賓語來源於英語,因為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
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士優先的風氣。他們無論做什麼事,一般都習慣對女士給予特殊的關照。但是在農村,由於女子大多於男子,而婦女的地位卻很低下。其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們最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家庭觀念很強,一般都喜歡別人談論和贊美他們的家庭。上層社會人士普遍喜著西裝;一般百姓,男子喜歡白色襯衫和西裝褲;女子喜穿無領的連衣裙或沙籠;老年人仍愛穿著麻或草或木製的拖鞋。他們最愛茉莉話。認為茉莉花芳香四溢,給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們都尊其為國花,並視其為純潔,情操和友誼的象徵。好客的菲律賓人,在迎接賓客時,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麗的花環,敬獻給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們對來訪客人的一片純真友誼之情。
禮節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信仰忌諱:
菲律賓人大多數信奉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鱷魚和鳥類,認為有一種神鳥是偉大全能的創造之神,它創造了天、地和人,稱為巴塔拉。
菲律賓人很忌諱「13」數。認為「13」是「凶神」,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是令人極為厭惡的數字。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骯臟、下賤之手,用左手是對人的極大不敬。他們一般都不願談論政治、宗教及本國狀況和腐化問題。伊斯蘭教徒忌諱豬。他們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賓人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大的東西;對整條魚也不感興趣。
飲食習慣:
菲律賓農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副食以各類蔬菜、海鮮、蛋禽及肉類為主。菜餚喜多放調料,尤喜香辣調味品。菲律賓三寶顏市沿海及蘇祿海域的巴交族人,慣以木薯、魚類為食。他們很少吃大米。雖然不忌食牛肉、羊肉、豬肉,但多數人卻厭食用肉類。他們喜食各類水果,尤其偏愛甘蔗。菲律賓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檳榔。在他們待客中,也總少不了以檳榔來招待。伊戈羅人除有此俗外,還喜歡咀嚼煙葉。他們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感興趣。上層人士用餐慣使刀叉,農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慣用右手抓食。
㈣ 菲律賓的民俗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友相見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友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輕人與長輩相見時,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斤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一般禮儀
㈤ 菲律賓禮儀常識有哪些
菲律賓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在碧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部,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29.9萬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95%屬馬來人種。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數,有「亞洲唯一天主教國家」之稱。
菲律賓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首都馬尼拉(Manila),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菲律賓有「太平洋的果盤」、「亞洲的椰王」等美稱。菲律賓是一個農業國,椰子和蕉麻(馬尼拉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菲律賓的政府機關、商業界和學校都使用英語。日常見面,無論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間有時也拍肩膀。在菲律賓,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廳,宜穿保守式樣西裝,須事先須約時間,由秘書安排。菲律賓人的時間觀念不很嚴格,但客人最好准時赴約。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可親,善於交際,作風大方,所以,工作後的應酬也很多。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據說,出席宴會時,尤其是家庭宴請,要盡量學著菲律賓人,放得輕松自在些,否則,若是顯得很嚴肅,或者老是一本正經的話,反而會使女主人擔心,因而,就失禮了。菲律賓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喜歡別人談論他們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賓人不那麼喜歡美國那一套。有一些菲律賓家庭,進屋要脫鞋,客人要看主人怎麼做。如果你帶了禮物,到主人家時再送,過後最好寄上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菲律賓市場基本上仍在美國控制之下。許多大工業產銷公司為美國人所設。菲商人多在美國受過教育。近年來,菲律賓的公司多采合資合作方式,公司管理人員的組織形式採用美國式,擁有所有權的董事會與實際經營公司業務的公司管理人員要嚴加區別,權力集中在董事長身上。沒有附加Director(董事)之頭銜的公司管理人員,即使是總經理、副總經理,也幾乎沒有訣定權,他們比較量頭銜。華僑有60~70萬,華僑商人勢力較大。菲律賓商人喜歡依照美國方式邀請你到家中進晚餐。而華商則較喜歡邀你外出進餐夜遊。菲律賓屬基督教國家,生活極為西方化,相處時勿提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會說中國話。馬尼拉治安較差,警察往往不管事,除了銀行飯店之外,在市內還有中央銀行核可外匯兌換處所,但常會欺騙外來客。除非必要,晚上不要單獨行走,並避免搭計程車。萬一遇到強盜,最好百依百順,否則對自己不利。不要輕易服用成葯(在歐美、日本等地販賣的葯品,此地市場均有售)。所准備的葯物,常會被認為嗎啡之類,所以應隨身攜帶醫師的處方證。
菲律賓人,一般較隨和。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顯得偷快樂觀,好像從不如到憂愁為何物。跟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無表情」,或是「三緘其口」。你若是面無表情或一聲不發,他們會認為你不懷好意,或是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
菲律賓由於受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飲食習慣上,大多數人(約占人口的70%)以大米為主食,少部分人以玉米為主食。許多地方的人用手抓飯進食,食前先要把手洗凈。副食有肉類、海鮮、蔬菜等。他們的胄口一般偏於清淡,味鮮。早餐愛吃西餐,午、晚餐愛吃中餐,但中上層人士愛吃西餐,就餐時,他們一般喜歡用香辣調味品,但不宜太辣在菲律賓,深受歡迎的名萊有咖喱雞肉、蝦子煮湯、肉類燉蒜、用炭火烤的整隻小豬和抹上新鮮白乾酪的米餅等。他們在飲食上還有一個特點,即男女都特別喜歡喝啤酒。菲律賓的內庫利特人,索有黥刺的習俗。無論男女,內庫利特人的小孩長到十二、三歲時,都要舉行黥刺儀式。他們認為。黥刺花紋,男子就會更加勇敢,女子就會更加美麗。
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菲律賓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菲律賓文化具有明顯的西班牙化的特色;菲律賓的音樂,即使是民族音樂家的優秀作品,其曲調、節奏、旋律及感情色彩,也往往與西班牙音樂有許多相似之處。
商務洽談中,對於對方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要明確地予以回答,不能暖味不明。選舉期間,禁止喝酒,商店裡禁止售酒。
菲律賓天氣炎熱,商務活動最好安排在10~11月、1~3月進行。聖誕節、復活節及中國農歷新年(春節)前後不宜安排訪間,除馬尼拉市外,飲水、吃生果均需格外注意衛生。
出入境應注意,人境時,所帶的外市金額相當於5000美元以上時要申報,出境時此款可攜出。出境時為了避免麻煩,即使所帶的外幣金額在5000美元以下,最好也同樣提出申報。外幣可以在機場內兌換菲幣(Peso),但一定要保留兌換證明,以便用不完的比索,可以再換成外市。可攜入香煙300支或雪前50支。小費,計程車10%,飯店、旅館已附加於帳單內10%。其他服務,每次付2~4比索。
㈥ 菲律賓有什麼的習俗嗎
菲律賓人性格開朗、熱情友善,非常講究禮節禮儀。在社交場合,男女都以握手為禮。初次見面要把自己介紹給對方。在家裡,晚輩每天早晨都要向長輩行吻手禮以示尊重。相互交談以婚姻、家庭、職業、飲食等為話題,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內容。對個人尊嚴和家庭榮譽非常看重,忌嘲笑政治人物或家庭。非常尊重有知識的人,如遇教授、博士、醫生、律師、工程師等人士,應稱呼其頭銜。最喜歡茉莉花(國花),認為該花象徵幸福、純潔、情操和友誼。如有貴客來訪、重要活動,都有年輕女子敬獻茉莉花環,花環越大越表示敬重。到朋友家做客,可比約定時間晚到一刻鍾左右。拜訪朋友,帶上禮物或鮮花被視為高雅禮貌之舉。菲律賓社會雖以男人為中心,但女士優先之風盛行。
㈦ 菲律賓有哪些風俗禁忌
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大方,善於交際。會面禮節是握手。對長輩是極其尊重,晚輩對長輩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則會上前輕吻對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輕姑娘見到長輩時,往往會上前輕吻對方的兩頰為禮。由於天氣炎熱,菲律賓的穆斯林有時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見面往往會行「摸手禮」。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時,必須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頭部,以示敬重。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菲律賓的上流社會中,「女士優先」十分流行。在鄉村婦女的地位依舊很低
菲律賓人非常好客。歡迎嘉賓通常會敬獻茉莉花編成的花環。
由於在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菲律賓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賓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賓人主食以米飯為主,副食為肉、蛋、禽、海鮮、蔬菜等等,菲律賓烹調趨向於清淡。但用餐時,絕大多數卻慣於在菜餚里多放調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調味品。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賓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愛喝啤酒。不少愛嚼甘蔗、檳榔,伊戈羅人平時還喜歡咀嚼煙葉。
許多菲律賓人習慣用叉和匙並用進食,上流社會流行刀叉進餐。廣大鄉村依舊習慣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請活動中邀請方務必要多次進行邀請,以示誠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為客人上菜時,客人務必表示謙讓,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㈧ 菲律賓是個怎樣的國家它有哪些社交商務禮儀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在碧波浩渺的太平洋西部,由7107個島嶼組成。9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有「亞洲惟一天主教國家」之稱。
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可親,善於交際,作風大方,所以,工作後的應酬也很多。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帖上就會註明「必須穿著無尾禮服等正裝」。這時,假如沒有無尾禮服,便可以穿上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庫」襯衣,任何宴請都適用。
如果你是國外人,在出席宴會時,尤其是家庭宴請,要盡量學著菲律賓人,放得輕松自在些,否則,若是顯得很嚴肅,或者老是一本正經的話,反而會使女主人擔心,因而,就失禮了。
菲律賓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他們喜歡別人談論自己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賓人不那麼喜歡美國那一套。
㈨ 菲律賓風俗習慣的禮節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㈩ 菲律賓習俗禁忌的社交禁忌
律賓的種族與文化也為數眾多,而又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士優先的風氣。
菲律賓人多是自由戀愛後結婚。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
(10)菲律賓人離開時有什麼禮儀擴展閱讀:
特產:
1、刺綉:用草編織,綉上圖案,無論是手工還是圖案的設計都是上層的。也有出產男士刺綉衣服,稱之為描龍大家樂,圖案新穎,又富有民族氣息。女士刺綉衣服,稱之為賈拉洛,花紋錯綜復雜。
2、木雕在世界也是出名的,大多是歐式風格,木頭這些原材料都是可以自己挑選的,不同的木頭價格也不同。但是刻出來的成品都很有創意。
3、馬尼拉麻製成的包,坐墊等,用的色調符合民族氣息,保守又有點奔放。
4、椰子油:地處熱帶,所以在海邊有大量的椰子。而椰子含義豐富的葯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科學家們就提取做油用。
5、很多國家的珍珠首飾商家都喜歡去菲律賓采購珍珠,因為便宜,有真。而且每天都是新鮮的,去首飾店,各種珍珠飾品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