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菲律賓斗雞是什麼活動
在菲律賓,斗雞已有500年的歷史,斗雞場1000多個,成為城鄉人民尤其是中下層群眾最普遍的一種娛樂活動。由於它有賭博色彩,菲律賓政府立法規定每個市鎮只准開設一個斗雞場,並只能在周末和節假日開放。每個市鎮都有斗雞場,斗雞場設在專用體育館里,建築十分講究。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往觀看斗雞的人很多。
馬尼拉郊外的一個斗雞場,場內階梯式環形觀眾席足可容納千人。中央設斗雞台,1米半高,8米見方,台上鋪細沙土,四面圍以欄桿鐵絲網。場內雞鳴陣陣,賭博買標人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比賽即將開始,兩位雞主(馴養員)懷抱斗雞,踏上台來,相對而立。兩只雄雞羽色艷麗,健壯兇猛。雞主逐漸接近,懷中雄雞眼睛相對而視,似乎認准了對手。雞主又置雞於地上,用手緊緊控制住,兩只雄雞直立,昂首闊步跨向前,待它們逐漸走近,即將接觸之際,頓然又被拉開。如此反復幾次,雄雞被激怒了,鬥志激增。在其怒氣上升到一觸即發的程度時,雞主向高椅上的評判員示意,評判員便發出比賽信號。這時兩位雞主把自己的雞推向前,拉向後,然後松開手。只見兩只雄雞,怒氣沖天,頸羽直豎,伸頭向前,雙爪緊抓地面,目注前方敵雞。片刻,雙腿後蹬,身軀躍起,振翅沖向對手。在滿台沙塵中,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又啄眼睛,又蹬後爪,一起一落,羽毛紛飛。腳爪上系著的鋒利刀片閃閃發光,場面緊張而驚險。最初,甲雞失利,雞主抱雞少休,飲以清水,繼續拚鬥。後來乙雞失利,雞主也抱雞稍息。最後決斗,兩雞主遠避旁觀,戰斗愈加激烈。但見飛騰啄撲之中,甲雞使出絕招,昂頭旋轉,爪上利刀一晃而過,乙雞即如泄氣皮球,倒地不起,甲雞洋洋得意,展翼環繞乙雞四周以示勝利。戰斗結束,歷時僅兩分半鍾。
斗雞的品種很多,有天然斗雞、家常斗雞、進口斗雞和混血種斗雞等。一隻能斗善戰的雄雞往往價值幾千比索,是一筆可觀的財富,所以雞主對斗雞都十分珍愛。
㈡ 小鳥秋來化作鵬,好游快樂喜飛騰,翱翔萬里雲霄去,余禽諸鳥總不能
小鳥化鵬,余禽不能;翱翔萬里,快樂飛騰!
㈢ 養殖斗雞怎麼樣啊
斗雞
斗雞是供競賽和娛樂用的雞品種。斗雞游戲起源於亞洲。中國是世界上馴養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列子》有 「紀渚子為周宣王養斗雞」的記載。斗雞之風在春秋時期已較盛行。中國斗雞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雞、山東斗雞等,尤以產於開封、鄭州和洛陽等地的河南斗雞血統較純,也更著名。此外,還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魯番和伊犁、雲南西雙版納和福建漳州所產的斗雞等。印度的娛樂斗雞也有悠久歷史。其他盛行斗雞的亞洲國 家還有菲律賓、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斗雞游戲約於公元前5世紀傳入歐洲, 後傳至世界其他地方。
選種
雄斗雞
斗雞對特徵及鬥技等有嚴格要求。好的斗雞,外貌要求英姿雄武,體格健壯,對其血統和戰斗性能都有講究和嚴格標准,這與它類雞種完全不同。
性格--要求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主動找對方進攻,尤其後盤(即戰斗的最後階段)要親斗,要打卧雞,殘盤(雙方斗到精疲力盡時)要卧而不走,寧死不屈,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進攻中不允許有退性表現,不能有三心二意的進攻姿態,進攻要堅決主動。
骨骼--根據斗雞的特殊性格和戰斗需要,其骨骼一定要堅實,各部位的骨骼長短,粗細比例勻稱,過於細長或短粗都不利於戰斗。
體型--斗雞前胸要寬,羽毛要緊湊,身架要利落,所以,喂斗雞的行家有句口頭禪說:小頭大身架,細腿線爬爪。並以此來選擇雞的體型。螃蟹蓋身型及棗核身的體型不受歡迎。
體重--斗雞體重一般分三種等級,大號斗雞體重4Kg左右,中號斗雞3.5Kg左右,小號斗雞為3Kg左右,公雞超大型斗雞有5Kg左右者,由於體軀笨重,動作綬慢,不利於戰斗,所以超大型斗雞很少有人喂養。母斗雞體型比公斗雞小,大號母斗雞3.5Kg以上,中號母斗雞3Kg左右,小號母斗雞2.5-3Kg。
毛色--斗雞愛好者,對斗雞的羽毛色澤非常講究。一般以青、紅、紫、皂為上色。青色即烏黑色的毛羽,正面帶有青綠色的亮閃,底絨為白沙尾。侗家人把青斗雞叫作烏雲蓋雪。紅色即項背為紅色毛,群邊毛為灰褐色,尾為黑或帶白沙尾,紅雞出殼後的絨毛為白色,故有愛好者常把紅斗雞稱之為白絨。紫色即項背的羽毛為深紅或黑紅,有青紫和白絨兩種。皂色即全身羽色勻為黑色,黑如皂布無亮光。以上四種毛色為上品。其它白色、麗腰、蘆花、柿黃毛為下色。斗雞行家常說:只喂青、紅、紫、皂,不喂麗、白、柿花毛,各種羽毛的要求色正、光澤好,有白沙尾,帶白邊翅。
雌斗雞
頭部--相對來說,小臉皮緊薄細致為好,耳環要小,不能有重冉,腦門要寬厚,眼窩要深大,冠要小而正直,五官長得要協調。嘴形要求既粗直又長尖,大弓形嘴形不好,嘴要尖而利為佳。過細過長(俗稱竹簽嘴)者不可取。嘴尖要純凈,一般只有黃白兩色,成年斗雞嘴色不能帶有黑色。鼻翼要外扇,鼻孔要大而長。
眼色--對斗雞眼色很講究,一般分白、黃、紅三種,還有菊花、豆綠等,以純白色為上品。兩眼要有神,目光要銳利,同時眼窩深,眼珠要小。
冠形--一般分平頂與花冠兩大類。平頂又稱頂頭,頂頭中又有窄面、寬面、鵝頂、柿餅冠之分;花冠又有翹花冠、小花冠、大花冠、壽星冠、開山斧之分。根據戰斗要求,以小而細者為好。
腿爪--腿分大腿與明腿。大腿與明腿的彎曲度要大,俗稱大腿彎彎度大,彈跳力強。大腿要粗,明腿要細,肉要長在大腿上,明腿要皮包骨頭,不要有一點肉。有一種七瓣腿亦為優等長相(七瓣腿者即腿面有三路瓦面,視其一段形似七星瓣,成七片花瓣,故名),兩腿間的間距要大,即襠口要寬,爪片要大,爪要細,要干,要長,趾間的角度要大,即所謂的十字大爬爪,間距小的糞叉爪的爪子彎曲度大的盤爪不可取。後小爪要向後展,以便於站落穩當。
編輯本段
性能
產蛋
開產日齡:中原斗雞性成熟較晚,母雞開產日齡一般為8個月,開產體重為2500g,開產蛋重為46g;吐魯番斗雞性成熟晚,開產日齡為210--270d,開產體重平均為2750g;西雙版納斗雞開產日齡為180--210d左右。
產蛋量:中原斗雞年產蛋量為101.7土6.13個;吐魯番斗雞年產蛋量為60--80個西雙版納斗雞年產蛋量在100--120個之間。
蛋的品質:平均重為58.18±0.69g,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
吐魯番斗雞蛋重大,平均蛋重為65g,蛋殼淺褐色;西雙版納斗雞平均蛋重為40g,蛋殼白色和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5。
繁殖
公母比例:斗雞的公母配種比例都較小,中原斗雞為1:6,吐魯番斗雞為1:4--5,西雙版納斗雞為1:2--
就巢性
中原斗雞的就巢性強,就巢率約達70%,一般每年就巢1次,每次就巢持續時間約40--50d;西雙版納斗雞就巢性強,每次持續時間為20d左右,一年四季都可孵化。
編輯本段
育雛
近幾年來,特禽新品種斗雞以其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養殖日漸升溫。要養好鬥雞,育雛環節最為重要,必須注意以下五點:
一、消毒。育雛工作開始前應將牆壁用10%生石灰乳劑刷白消毒,房舍內可連同育雛用具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進行熏蒸24—48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排出有害氣體後待用。
二、育雛方式。斗雞一般有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小床育雛三種,尤以小床育雛為最佳,其做法可因陋就簡,不拘規格,好的育雛方式可使雛斗雞疾病發生率大為降低。
三、開食。實驗表明,雛斗雞提早一食,能促進卵黃的吸收,有利於將來的生長發育,開食前,先給雛斗雞飲2—3小時的清潔飲水,最好給5%左右的葡萄糖水,然後在平鋪的干凈塑料布上撤飼料,小米、粉料或配合飼料均可,粉碎的玉米面有利於消化,也能防止雛雞拉稀糊肛門,飼喂最為適宜。給料採取少喂勤添的辦法。盡量讓所有雛斗雞都能吃上飼料。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雛雞食量的增加,可以每隔2—3小時給料一次,但最好讓其自由採食。
四、溫度。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成活率的重要條件,溫度要嚴格控制,切忌忽高忽低。溫度適宜時雛斗雞活潑好動,採食積極。參考溫度如下:1周齡33-35℃、2周齡30-33℃、3周齡27-30℃、4周齡24-27℃、5周齡21-24℃、6周齡19-21℃。溫度由高而低,平衡過渡。雛斗雞舍相對濕度以55%~70%為宜。
五、光照。雛斗雞視力較弱,每日光照23-24小時,每15平方米雞舍,第一周齡用1個40瓦燈炮即可,懸掛於離地面2米處,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
養好雛斗雞,除上述幾個重要的環節外,養殖密度、雞舍通風等環節也不容忽視。
編輯本段
養殖
養殖技術
1、選育良種:要求公斗雞體大骨壯,頸粗有力,腿粗而高,胸肌發達,雞冠鮮紅呈平瘤狀,眼大有神,羽毛貼身,姿態雄偉,體重3.5公斤以上,母斗雞結構勻稱,發育良好,活潑好動,眼大有神,體重2.5公斤以上。
2、搞好防疫:只有使斗雞保持健康的體態,才能有利於馴養和繁殖,因此在春季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須保持圈舍清潔,每周可用百毒殺或滅菌靈(1∶1000倍)噴霧消毒一次,消毒液可以噴到斗雞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刷洗一次,並做好新城疫的預防接種工作。
預防免疫後,要隨時觀察雞群免疫後的反應。如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後仍不斷出現新城疫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後呼吸道症狀反而加重了,這說明免疫失敗了。應盡快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採取積極補救措施。
3、科學配料:斗雞生長發育快,活動能力強,能量消耗大,因此營養成份應全面,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要齊全,青年斗雞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豆餅16%、高粱5.5%、魚粉8%、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添加劑0.5%,並搭配些菜葉等青綠飼料。
4、飼養管理:每天定時供水供食,經常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要定時馴跑馴斗,馴跑時可在腿上綁上50~100克的沙袋,每天要堅持馴斗2小時,馴跑1小時,這樣才能馴出動作敏捷,具有頑強的作戰能力的斗雞。
斗雞耗料比較穩定,如出現耗料下降,或僅飲水不吃料,可能預示雞已感染了某些疾病,要盡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