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媽媽我愛你」的各國文字
阿爾巴尼亞文 Nënë dashuri
阿拉伯文 أم الحب
愛沙尼亞語 Ema armastus
保加利亞文 Майка любов
波蘭語 Mother Love
朝鮮語 어머니 사랑
丹麥語 Moder kærlighed
德語Mutter der Liebe
俄語 Мать любви
法語 Mère d'amour
菲律賓文 Ina ng pag-ibig
挪威語 Mors kjærlighet
葡萄牙語 Mãe amor
日語 母の愛
泰文 แม่รัก
希臘語 Μητρική αγάπη
義大利語 Madre amore
印度文 मातृ प्रेम
印尼文 Kasih ibu
英語 Mother love
越南文 Mẹ yêu thương
以上這些不知道你覺得夠沒?
㈡ P-26戰斗機的詳細信息
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問世以來,考古學家們一直熱衷於尋找人和猿之間丟失的環節(雖然至今也沒有任何化石出土),航空技術的發展似乎也可以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因為時代躍遷的瞬間往往被定格在某型具體飛機的身上。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航空技術革命,快速兇悍的單翼機終於取代功德圓滿的雙翼機成為藍天的主人,波音 P-26「玩具槍」正是掀起時代巨浪的新銳戰斗機之典範。
波音在 1919 年得到第一筆大宗飛機訂貨:為陸軍航空勤務隊(U.S. Army Air Service)製造 200 架托馬斯·摩爾斯(Thomas-Morse)MB-3 戰斗機。波音在 MB-3 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改進(後被稱為 MB-3A),如重新設計尾部翼面,修改散熱器以及用鋼管焊接機體結構取代原來的木製結構等。值得注意的是,波音公司就是憑著 MB-3A 的良好口碑逐步走上正軌,而托馬斯·摩爾斯公司卻很快被人們所遺忘。波音的下一個戰斗機方案是波音 15,計劃使用鋼管骨架機身加木製機翼,裝備 435 馬力柯蒂斯 D-12 型液冷發動機。波音發展該機的目的仍然是與柯蒂斯公司爭奪市場,由於對其充滿期待波音甚至自行出資製造原型機的機身部分。 盡管波音 83 系列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波音公司的管理層卻認為雙翼機的時代行將結束。波音在 1928 年開始其單翼戰斗機的可行性研究,1930 年展示了其製造的 3 架單翼戰斗機原型機。最初兩架(由波音公司自擔風險製造)是去掉下部機翼、僅保留上翼部分的波音 83。其中一架原型機以 XP-15 的代號向美國陸航進行了展示,另一架(裝有尾鉤)則以 XF5B-1 的代號送交海軍測試。盡管試飛結果表明二者都比雙翼型戰斗機飛的快,但在機動性和爬升率方面卻無法令人滿意,這兩架飛機最終都沒有被軍方看中。1930 年末,波音 83 的第三架原型機 XP-9 出現在世人面前,它的設計源自美國陸航頒布的一項技術規范。XP-9 的設計充滿時代氣息,採用肩扛式單翼加鋁制硬殼式機身,使用一台 600 馬力的柯蒂斯水冷式發動機,最大時速可以達到 213 英里,比採用陽傘型機翼的前兩架原型機快得多。遺憾的是該機座艙布置在機翼支柱的後面,飛行員的視野因此受到了較大阻礙,此外 XP-9 在操縱性方面的缺陷也令人頭疼,美國陸軍航空隊權衡後做出了購買了 P-12 雙翼戰斗機的決定。
1930 年出現的另一款原型機——波音 200 單翼郵政飛機更加引人注目,該機起初是被當作一種高速郵政飛機來設計的,該機的研發成功得益於 20 年代波音在民用航空領域取得的經驗(其創辦的波音航空公司後來成為美國聯航的前身)。波音 200 屬於先進的懸臂式下單翼飛機,採用全鋁制硬殼式機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長 41 英尺,翼展 59 英尺,可以攜帶 2,300 磅重的有效載荷(郵件或乘客)飛行 600 英里。波音 200 的氣動設計相當優秀,但是最高時速只有 158 英里,原因在於其裝備的「大黃蜂」發動機(525 馬力)功率偏低。1931 年波音公司在波音 200 的基礎上為美國陸航研製出一種雙引擎快速轟炸機 B-9,這種轟炸機的最高時速達到驚人的 186 英里,它的出現使 P-12 和 F4B 這類雙翼戰斗機變得無所適從。
波音 200 只製造了 2 架,由於 1934 年美國商業部規定客機必須採用多引擎配置而遭到放棄同是 1931 年,波音公司的設計師們開始了代號為 248 的新型戰機的開發工作,1931 年 12 月該計劃被更名為 XP-936。它是一種全金屬下單翼戰斗機,採用鋁制硬殼式機身,外形類似於縮小後的波音 200。原型機在 1932 年 3 月 20 日首飛成功,除發動機和儀表部分等由陸航贊助外(陸航正在經歷由經濟危機所導致的軍費危機),三架原型機的製造經費大多是波音公司自己解決的。由於波音不是一個公益機構,它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而不是造出外形前衛卻無人問津的試驗品,波音公司的設計師們因此抱著較保守的態度來設計該機,希望最終可以獲得美國陸航的青睞。以前航空專家們對飛機採用收放式起落架的好處心存疑慮,流行的看法是收放式起落架降低的飛行阻力會被其機械裝置的重量所抵消,而早期收放式起落架又由飛行員手動操作,故障率居高不下,所以波音公司在綜合考慮之後決定在新機上使用帶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美國陸航認為戰斗機做劇烈機動時所產生的應力會使普通懸臂式機翼無法承受,波音於是在新機主翼外追加了類似一戰時期用在單翼戰斗機上的張線。機載雷達出現之前空戰的獲勝者往往是搶先發現對手的一方,許多飛行員因此堅信良好的視野是一架戰斗機所不可缺少的,另外由於機載電台尚未成熟,飛行員之間進行聯絡還要通過使用各種目視信號,所以封閉式座艙將會使飛行員們感到無法適應(早期的座艙玻璃還會產生光學失真),總之盡管在設計一種時速 200 英里以上的新型戰斗機,波音的設計師們還是決定沿用經典的敞開式座艙。
波音已經對來自各方面的保守的要求做出了很多讓步,可是設計出來的 XP-936 依然不失前衛氣質,看上去更像是參加克利夫蘭航空節的競賽機而非一款用於陸軍的戰斗機。流暢的線形和短促的機翼幫助 XP-936 實現了驚人的高速,不過高速同時帶來了飛機操縱性的惡化,很多陸航的官員都不認同這種性能上的改變。波音製造 3 架 XP-936 的原型機只用了短短 3 個月,隨後的 8 個月時間里試飛員們駕駛原型機進行了多次測試飛行,波音的新型戰斗機最後將以 P-26 的代號正式投入生產,美國陸航同時也訂購了 25 架 P-12F 雙翼戰斗機以減小可能存在的風險。P-12F 和 P-26 使用的都是 600 馬力的普-惠「黃蜂」風冷式發動機,現在我們不妨把二者的性能數據拿出來進行一番紙面上的比較:P-26 的最高時速是 234 英里——比 P-12F 快 20%,P-26 的航程是 375 英里——比 P-12F 高 75 英里,不過由於 P-12F 具有先天遺傳的低翼載,其爬升率(2,920 英尺/分)要比 P-26 高 24%,實用升限(31,400 英尺( 9 570.72米))也比 P-26 高 4,000 英尺。 真正令美國陸航擔心的要數 P-26 每小時 82 英里的著陸速度(比 P-12F 整整高出 17 英里),這種速度對技術一般的飛行員來說比較危險,而起落架間距較窄的問題更會增加飛機著陸時發生事故的幾率。為此美國陸航要求波音公司為已生產的 P-26 追加一套襟翼助降裝置(P-26 於是成為美陸航所裝備的第一種帶襟翼的生產型飛機),這套裝置可以將 P-26 的著陸速度降到可以接受的 73 英里/時。波音心裡明白,就算使用了新式的襟翼裝置,P-26 的失速速度也根本達不到可以上艦的水準,因此波音公司沒有像往常那樣同時開發 P-26 的海軍型號,事實上美國海軍的艦載機部隊直到 1939 年才接收了第一批單翼戰斗機(布魯斯特 F2A 水牛式)。P-26 原型機的一次飛行事故促使波音公司第二次對其設計進行改進,在那次致命的事故當中,飛機在著地時向前翻倒並因此壓斷了試飛員的脖子。以往雙翼機的上翼部分在飛機「拿大頂」時可以對機上人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而 P-26 的下單翼就沒有這種功能,波音公司於是將生產型 P-26 的飛行員頭靠向上提升了 8 英寸,同時在其內部安裝加強用的金屬棒,新頭靠的引入使 P-26 的背部出現了一個「駝峰」,這也是該機在外形上的顯著特徵。P-26 的批生產開始於 1933 年 1 月,雖然身為一款世界一流的戰斗機,P-26 的出現卻並沒有受到熱烈的歡迎,人們送它的非正式的外號「玩具槍」——可能得名於其裝備的兩挺機槍的槍口——顯然就沒有什麼好意,而對於不少飛慣了反應靈敏的雙翼戰斗機的飛行員們來說,P-26 的到來簡直是一種折磨。
美國陸航在 1933 至 1934 年間總計購買了 139 架「玩具槍」,除3架原型機外大部分是其基本生產型 P-26A(111 架),另外還有 25 架原定使用改進型「黃蜂」引擎的 P-26B。改進後的「黃蜂」引擎採用燃油射入式的工作方式,可以明顯改善飛機的高空性能。不過這種引擎波音只拿到 3 台,剩下的 22 架 P-26B 於是裝上了 P-26A 使用的那種化油式引擎,這些「雜交品種」被人們稱作 P-26C。隨著引擎供應的好轉,一些 P-26C 也在後來被升級為 P-26B。P-26 的座艙底部裝有兩挺同步機槍,可以都是.30 口徑機槍,也可以是一挺.30 口徑機槍再加一挺.50 口徑機槍,該機還可利用機身掛架攜帶至多 200 磅重的炸彈執行對地支援任務。
第 20 大隊的 P-26A 編隊飛行
P-26C
「玩具槍」的出現恰逢經濟大蕭條的高峰時期,軍隊各個的分支機構為了得到有限的政府投資而在相互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由於當時公眾對軍用航空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美國陸航於是頻繁地進行公開展示以便爭取來自民間的支持。30 年代中期堪稱美國軍機發展史上塗裝文化最為繁盛的一段時間,美國陸航飛機的塗裝標准規定機翼和機尾要塗成鉻黃色,機身塗成藍色,方向舵前緣一般塗一條垂直的藍帶,後面則塗 13 道紅白相間的條紋,機翼和機身側面塗帶有識別功能的彩色條紋,此外各中隊和各大隊還會添加自己的個性標識,此時美國戰機塗裝之精美往往達到能和特技飛行隊比肩的程度,駐扎在南加州馬琪機場(March Field)的第 17 驅逐機大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該大隊下轄第 34、73 以及 95 三個驅逐機中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 34 中隊就是最早的「雷鳥」中隊,其在美國空軍誕生之前 13 年就已經使用了著名的「雷鳥」徽記。
機身上的斜紋表示該機是小隊指揮官座機,垂尾上的 P 指驅逐機(pursuit),R 表示第 18 大隊,11 表示該機是大隊中的第 11 架飛機
17 驅逐機大隊第 34「雷鳥」中隊的 P-26A,注意其機背和機腹分別塗有中隊和單機的編號
第 1 驅逐機大隊的飛機在機身側面都塗有一條斜帶,其下轄各中隊均使用不同的顏色並將自己的隊徽塗在斜帶之上,圖中這架 P-26A 使用的蘇族印第安人頭像就是 94 驅逐機中隊的標志。
古生物學者斯戴芬·傑·古爾德說過,進化發生的頻率不是恆定不變的而常常是有的時候快有的時候慢,結果 P-26 不幸地成為這個理論的犧牲品。「玩具槍」的不幸在於它出現於 30 年代航空大發展的開始階段,說的具體一點就是,1933 年還算先進的 P-26 在馬丁 B-10 轟炸機出現後就開始變得過時了(1934 年出現的 B-10 採用了全封閉座艙和收放式起落架,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 212 英里(341.2千米))。而 1936 年出現的塞維斯基 P-35 和柯蒂斯 P-36 戰斗機則將 P-26 甩得更遠,同期的許多國外機型像「颶風」及 Bf 109 之流等也在相繼出現,P-26 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就變的完全過時了,留在其血統里的保守基因註定了它被迅速淘汰的命運。心有不甘的波音公司繼續對「玩具槍」進行改進,並於 1934 年推出了採用無張線懸臂式機翼、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閉式座艙的 P-29,但是該機的時速始終無法突破 240 英里。美國陸航認為 YP-29(用於評估目的的預生產樣機)的性能與 P-26 相比提高不多,不值得為它打亂原有的生產計劃,而波音此時也開始大型飛機的研發工作,YP-29 於是就成為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所生產的最後一型戰斗機。
YP-29
駐扎在夏威夷惠勒機場的 P-26A,它們在第 18 驅逐機大隊里只是跑龍套的小角色
伴隨塞維斯基 P-35 等現代化戰斗機的服役,駐扎美國本土的戰斗機中隊不再使用 P-26 型飛機。到 1938 年時,只有部署在巴拿馬、夏威夷以及菲律賓等海外基地的美軍部隊還在使用 P-26,有趣的是淘汰下來的 P-26 往往被用作高級教練機來培訓駕駛新一代戰斗機的飛行員。當波音的 P-26 生產線還在為美國陸航運轉的時候,中國國民黨政府也采購了一批款式與 P-26 相仿的波音 281(中方稱為波音 248)戰斗機,波音公司在 1934 年共為中國生產了 10 架上述飛機,不過由於資金不到位等原因拖到 1936 年才向中國發貨。這些波音 248 均由 17 中隊使用(中隊長黃泮揚,Wong Pan-Yang,是來自西雅圖的一名華人志願者),並在隨後參加了保衛南京的戰斗。1937 年 8 月 15 日,8 架波音 248 攻擊了 6 架日軍三菱 G3M 轟炸機並將它們悉數擊落,其中王潘洋駕駛的 1701 號擊落了首架日機(隨後與隊友共同擊落了第二架),黃新瑞(Wong Sun-Shui,生於洛杉磯的華人志願者)駕駛 1703 號機擊落了第三架,參加此戰的波音 248 則沒有任何損失。不過嚴酷的戰局加上簡陋的條件使國軍的波音 248 損耗殆盡,至 1937 年末為止已沒有一架可以升空作戰,第 17 中隊後來換裝了格洛斯特「鬥士」型雙翼機繼續參戰,其中王潘洋駕駛「鬥士」將個人戰果提升到 5 架,而王森水在 1941 年 3 月 14 日陣亡前總共取得了 8 又 1/2 架戰果。
中國波音 281 機隊與飛行員
西班牙在 1935 年買入一架波音 281 以評估其作為紐波特-德拉熱(Nieuport-Delage)NiD-52 戰斗機後繼機的可行性。1935 年 3 月 10 日,一架沒有任何武備的波音 281 被運至位於馬德里的巴拉加斯(Barajas),波音公司和西軍飛行員共同負責該機的測試飛行。由於波音給每架飛機開出了 500,000 比塞塔的高價,西班牙政府決定放棄波音 281,轉向霍克公司購買了由西斯班諾-敘扎公司製造 50 架「憤怒」(Spanish Fury)雙翼機的生產許可證。1936 年 7 月 18 日西班牙內戰爆發時,那架尚未武裝的波音 281 仍然留在巴拉加,共和軍在其翼下安裝了兩挺.303 口徑的維克斯機槍用於作戰目的。該機以格塔菲(Getafe)機場為基地執行過多次對地攻擊任務,其中一次是該機與三架「憤怒」、四架德瓦蒂納 D.372、兩架洛瓦 46(Loire 46)以及兩架 NiD-52 戰斗機組成的飛行編隊協同完成的。到 1936 年 10 月中旬,西班牙共和軍在格塔菲機場的空中力量只剩下一架「憤怒」、一架德瓦蒂納以及那架波音 281,10 月 21 日,共和軍飛行員拉門·普帕內尼(Ramón Puparelli,參加過波音 281 的測試飛行)駕駛波音 281 起飛攔截三架叛軍的菲亞特 CR.32 戰斗機,結果普帕內尼的飛機被擊落,普帕內尼本人跳傘逃生。過了一些時間,西班牙共和政府(雖然不是那架波音 281 的購買者)通過其駐巴黎的外交使團向波音公司代表威爾伯·詹森(Wilbur Johnson)支付了 20,000 美圓的「使用費」。
1941 年末美國捲入二戰之後,P-26 已經成為地道的飛行古董,駐扎在菲律賓的「玩具槍」部隊已於 1941 年夏全面換裝 P-35A 戰斗機,而 12 架退休的波音 P-26 則被移交給駐扎呂宋島巴坦加斯(Batangas)機場的菲律賓陸航第 6 驅逐機中隊(由Jesus A. Villamor指揮)。第 6 驅逐機中隊的 P-26A 是唯一參加過二戰(此處為西方標准)的 P-26 系列飛機,駕馭它們的菲律賓飛行員在隨後的空戰之中表現出了可敬的勇氣。1941 年 12 月 12 日,中隊長維勒莫上尉在巴坦加斯上空率先擊落一架三菱 G3M2 轟炸機,12 月 23 日,中尉瓊斯·凱爾(Jose Kare)甚至擊落了一架「零」式戰斗機,盡管小有得手,面對著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壓倒性優勢的日軍,P-26 就像它的外號那樣成為一把無用的玩具槍,1941 年聖誕節前夜,菲軍最後一架倖存的 P-26 為避免落入日軍手中而自行焚毀。
菲律賓陸航第 6 驅逐機中隊的波音 P-26 戰斗機
駐扎在巴拿馬運河區的 P-26 是最後一批倖存者,美軍在珍珠港事件後依然使用它們執行運河沿岸的巡邏任務,這 11 架 P-26 直到 1943 年才在被新式飛機取代並被移交給巴拿馬政府。瓜地馬拉空軍裝備的「玩具槍」一直服役到了 1950 年(被美國剩餘的「野馬」式戰斗機所取代),這些的 P-26 後來按照戰前美國陸航的花哨樣式重新進行了塗裝,人們現在可以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里見到它們。
瓜地馬拉空軍裝備的波音 P-26A 戰斗機,所屬部隊駐扎於瓜地馬拉市的阿羅拉機場
波音 P-26「玩具槍」是美國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機型,盡管它的身影如同流星一般輝煌而短促。P-26 曾經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戰斗機,它的出現揭開了 30 年代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軍用航空技術大發展的序幕,不過也正是由它引領的這股時代浪潮最終將其無情淘汰,為其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無論時代如何變遷,P-26 在航空愛好者心中的形象依然是美好的,人們只要見到它就會對那段色彩斑斕的歲月生出無限懷念之情。
波音 P-26A「玩具槍」參數表
長:
23 英尺 7.25 英寸(7.19 米)
高:
10 英尺 0.5 英寸(3.06 米)
翼展:
27 英尺 11.5 英寸(8.52 米)
機翼面積:
149.5 平方英尺 (13.89 平方米)
空重:
2197 磅 (997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955 磅 (1340 千克)
航程:
360 英里 (579 公里)
巡航速度:
199 英里/小時 (320 公里/小時)
最大速度(7,500 英尺高度):
234 英里/小時 (377 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
27,400 英尺 (8,350 米)
造價:
16,567 美元
引擎:
普拉特&惠特尼 R-1340-27 發動機
㈢ 各種語言的「早安」怎麼說
中文:早安
1、日語:早安:おはよう
2、冰島語 Góean morgunn! gou-than mor-hhun
3、丹麥語 God morgen! go-the mor-gen
4、瑞典語 God morgon! goo-d mor-on
5、荷蘭語 Goede morgen! hoo-de mor-hen
6、德語 Guten Morgen! Gu-ten mor-gen
7、愛爾蘭蓋耳語 Dia dhuit! di-ya-which
8、法語 Bonjour! Bong-ziur
9、義大利語 Buongiorno! bwon-jor-no
10、西班牙語 ?Buenos días! Bwe-no-sh di-ya-sh
11、葡萄牙語 Bom dia! Bong-di-ya
12、羅馬尼亞語Bun? diminea?a! Bune-di-mi-nie-a-tsa
13、立陶宛語 Labas rytas! la-bas-ree-tas
14、波蘭語 Dzień dobry! Dji-en dob-ree
15、保加利亞語 Добро утро! Dob-ro u-tro
16、俄語 Доброе утро! Dob-ro-e u-tro
17、希臘語 Καλιμερα! Ka-li-me-ra
18、愛沙尼亞語 Tere hommikust! Te-re ho-mi-kust
19、芬蘭語 Hyv?? huomenta! Hü-va hwo-men-ta
20、捷克語/斯洛伐克語 Dobré ráno! Dob-rey raa-no
晚安的各國語言:
1、bon soir法語 磅蘇爾
2、good night英語 狗帶貓鈴
3、おやすみなさい 日語:哦壓思慢那灑伊
4、Gute Nacht 德語:咕特 那赫特
5、韓國語 안녕히 주무세요.(安寧海珠母些優)
6、俄語Доброй ночи 多勃雷維切爾
7、荷蘭語Goede nacht 歌德納赫特
8、希臘語Καλή νύχτα卡讓佛西亞
9、義大利語Buona notte 伯納努特
10、葡萄牙語Boa noite 波阿努特
11、西班牙語Buonas noches部哦納斯訥西斯
12、馬來西亞語 selamat malam色拉馬特馬拉姆
㈣ 爸爸媽媽我愛你的各國語言翻譯
英語:Dad, Mom I love you!
日語:お父さん、お母さん私が大好き!
韓語:아빠, 엄마, 난 널 사랑해!
朝鮮語:아빠, 엄마, 난 널 사랑해!
丹麥語:Far, Mor jeg elsker dig!
德語:Papa, Mama I love you!
俄語:Папа, мама я люблю тебя!
法語:Papa, maman Je t'aime!
阿爾巴尼亞語:Dad, mami I love you!
阿拉伯語:أبي ، أمي أنا أحبك!
愛沙尼亞語:Isa, ema ma armastan sind!
保加利亞語:Татко, мама те обичам!
波蘭語:Tato, mamo kocham cię!
丹麥語:Far, Mor jeg elsker dig!
菲律賓語:Dad, Mom I love you!
芬蘭語:Isä, äiti minä rakastan sinua!
愛爾蘭語:Pai, nai eu te amo!
荷蘭語:Pap, Mam I love you!
西班牙語:Pare, mare T'estimo!
捷克語:Tati, mami já tě miluji!
克羅埃西亞語:Tati, mami já tě miluji!
拉脫維亞語:Tçt, Mom I love you!
立陶宛語:Tėtis, mama I love you!
羅馬尼亞語:Tata, mama te iubesc!
馬爾他語:Dad, omm Inħobbok!
挪威語:Pappa, mamma jeg elsker deg!
葡萄牙語:Pai, mãe eu te amo!
瑞典語:Pappa, mamma jag älskar dig!
塞爾維亞語:Тата, Мама И лове ыоу!
斯拉維尼亞文:Oče, mama rada te imam!
斯洛伐克文:Oci, mami já ťa milujem!
泰文:พ่อ, แม่ฉันรักคุณ!
土耳其語:Baba, annem seni seviyorum!
烏克蘭文:Тато, мама я люблю тебе!
西班牙語:Papá, mamá Te quiero!
希伯來語:אבא, אמא, אני אוהבת אותך!
希臘語:Μπαμπά, μαμά σ 'αγαπώ!
義大利語:Papà, mamma ti amo!
印度語:पिताजी, माँ मैं तुम्हें प्यार करता हूँ!
越南文:Dad, Mom I love you!
匈牙利語:Apa, anya, I love you!
印尼文:Dad, Mom I love you!
我這里還有一首English song
「Mom I love you」
She used to be my only enemy and never let me free,
Catching me in places that I know I shouldn't be,
Every other day I crossed the line,
I didn't mean to be so bad,
I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become the friend I never had.
媽媽,你曾經是我唯一的敵人,從來不讓我自由。
你在我不該去的地方抓到了我,
每隔一天我就會犯錯誤,
其實我真不想這么壞,
我永遠沒想到你能成為我從來沒有過的朋友。
Back then I didn't know why,
why you were misunderstood,
So now I see through your eyes,
all that you did was love,
Mama I love you, Mama I care,
Mama I love you, Mama my friend,
My friend.
回顧從前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誤解你,
現在我可以從你的眼睛看到,
你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愛,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在乎你,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的朋友,
朋友。
I didn't want to hear it then but
I'm not ashamed to say it now,
Every little thing you
said and did was right for me,
I had a lot of time to think about,
about the way I used to be,
Never had a sense of my responsibility.
從前我不想聽的話,
現在我不顧「自尊」地告訴你,
每一件小事你說和作,
都是為我好。
我有很多時間回顧從前,
我的所作所為都沒有為我自己負責任。
(Repeat chorus)
But now I'm sure I know why,
why you were misunderstood,
So now I see through your eyes,
all all I can give you is love,
Mama I love you, Mama I care,
Mama I love you, Mama my friend,
My friend.
現在我知道了我為什麼,
為什麼我誤解了你,
現在我看著你的眼睛,
我只能表達的是我對你全部的愛,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在乎你,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的朋友,
朋友。
Mama I love you, Mama I care,
Mama I love you, Mama my friend,
You're my friend.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在乎你,
媽媽我愛你,媽媽我的朋友,
媽媽你是我的朋友。
㈤ 全球洋蘭有哪三個主要分布區
洋蘭的野生原種廣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集中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范圍遍及南北緯30°區域之內,其主要分布區有下列3個(圖3):
圖3 全球洋蘭的三個分布區示意
熱帶美洲區——北邊從古巴、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和南美西部、北部,南邊至巴西和巴拉圭的南部地區,范圍包括南、北回歸線的巴拉圭的南部地區,范圍包括南、北回歸線的中間地帶,分布所涉及的國家有巴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巴拉圭、厄瓜多、蓋亞那、玻利維亞、墨西哥、古巴、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哈馬群島和西印度群島等。在此區,具有代表性的洋蘭有卡特蘭屬(Cattleya)、蕾麗蘭屬(Laelia)、文心蘭屬(Oncidium)、齒瓣蘭屬(Odontoglossum)、白拉索蘭屬(Brassavola)、長萼蘭屬(Brassia)、瓢唇蘭屬(Catasetum)、爪唇蘭屬(Gongora)、盔花蘭屬(Coryanthes)、鵝頸蘭屬(Cycnoches)、樹蘭屬(Epidendrum)、堇色蘭屬(Miltonia)、三尖蘭屬(Masdevallia)、顎唇蘭屬(Maxillaria)、旋柱蘭屬(Mormodes)、美洲兜蘭屬(Phragmipedilum)、捧心蘭屬(Lycaste)、奇唇蘭屬(Stanhopea)、箬葉蘭屬(Sobralia)、凹萼蘭屬(Rodriguezia)、匈伯加蘭屬(Schomburgkia)、硃色蘭屬(Sophronitis)、軛瓣蘭屬(Zygopetalum)和毛足蘭屬(Trichopilia)等。這些原產熱帶美洲的洋蘭以亞馬孫河流域最多,其次為安第斯山沿線,其分布受山區溫度垂直變化的影響,低山區以熱帶種類為主,而中、高山區則以喜冷涼的種類占優。
熱帶亞洲和大洋洲區——包括東至巴布亞紐幾內亞,西至印度西海岸,南至澳大利亞東部,北至中國南部、西南部和喜馬拉雅地區。分布所涉及的國家主要有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太平洋諸群島等。此區具有代表性的洋蘭屬有石斛蘭屬(Dendrobium)、萬代蘭屬(Vanda)、蝴蝶蘭屬(Phalaenopsis)、兜蘭屬(Paphiopedilum)、蘭屬(Cymbidium)、石豆蘭屬(Bulbophyllum)、鳥舌蘭屬(Ascocentrum)、鶴頂蘭屬(Phaius)、獨蒜蘭屬(Pleione)、蝦脊蘭屬(Calanthe)、火焰蘭屬(Renanthera)、鑽喙蘭屬(Rhynchostylis)、貝母蘭屬(Coelogne)和蜘蛛蘭屬(Arachnis)等。
熱帶非洲區——主要局限於海岸地帶以及一些海島的山地森林之中,分布所涉及國家包括幾內亞、肯亞、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尼日、赤道幾內亞、盧安達、剛果、扎伊爾、加彭、安哥拉、尚比亞、莫三比克、南非、馬達加斯加和模里西斯等。此區代表的洋蘭的屬有安格蘭屬(Angraecum)、帝沙蘭屬(Disa)、朗加蘭屬(Rangaeris)、空船蘭屬(Aerangis)、豹斑蘭屬(Ansellia)、美冠蘭屬(Eulophia)和擬蕙蘭屬(Cymbidiella)等。
㈥ 誰能提供各國駐華大使館的網站地址
駐外機構
駐埃及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eg
駐愛爾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e
駐愛沙尼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ee
駐奧地利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at
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au
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g
駐巴西大使館 http://www.embchina.org.br
駐保加利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bg
駐比利時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be
駐秘魯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org.pe
駐冰島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s
駐波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l
駐丹麥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dk
駐德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botschaft.de
駐俄羅斯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ru
駐法國大使館 http://www.amb-chine.fr
駐菲律賓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h
駐芬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fi.org
駐韓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or.kr
駐荷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nl
駐加拿大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anada.org
駐捷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z
駐辛巴威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zw
駐立陶宛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lt
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ro
駐馬爾他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mt
駐模里西斯大使館 http://www.ambchine.mu
駐美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
駐墨西哥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org.mx
駐南非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org.za
駐尼泊爾王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np/
駐挪威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no
駐葡萄牙大使館 http://www.emxadachina.pt
駐日本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jp
駐瑞典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se
駐瑞士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h
駐沙特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sa
駐塔吉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tj.org
駐泰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th
駐土耳其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tr
駐烏茲別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uz
駐西班牙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es
駐新加坡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sg
駐紐西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nz
駐匈牙利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hu
駐以色列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il
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ndonesia.or.id
駐印度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ndia.org
駐英國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
駐伊朗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r
駐奧克蘭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org.nz
駐福岡總領館 http://www.chn-consulate-fukuoka.or.jp
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khb.ru
駐舊金山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
駐里約熱內盧總領館 http://www.consulado-china-rj.org.br
駐洛杉磯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la.org
駐米蘭總領館 http://www.consolatocinami.it
駐墨爾本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mel.org
駐紐約總領館 http://www.nyconsulate.prchina.org
駐斯特拉斯堡總領館 http://www.consulatchine-strasbourg.org
駐溫哥華總領館 http://www.chineseconsulatevancouver.org
駐悉尼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syd.org
駐休斯敦總領館 http://www.chinahouston.org
駐芝加哥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chicago.org
常駐聯合國代表團 http://www.china-un.org
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http://www.china-un.ch
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http://www.chinesemission-vienna.at
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 http://www.fmcoprc.gov.hk
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 http://www.fmcoprc.gov.mo
中央政府
中國政府上網工程 http://www.gov.cn
中國人大新聞網 http://zgrdxw.peopledaily.com.cn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辦公廳 http://www.cppcc.gov.cn
最高人民法院 http://www.court.gov.cn
最高人民檢察院 http://www.spp.gov.cn
國務院各部委
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http://www.sdpc.gov.cn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http://www.setc.gov.cn
教育部 http://www.moe.e.cn
科學技術部 http://www.most.gov.cn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http://www.costind.gov.cn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http://www.seac.gov.cn
公安部 http://www.mps.gov.cn
監察部 http://www.zjw.gov.cn
民政部 http://www.mca.gov.cn
司法部 http://www.legalinfo.gov.cn
財政部 http://www.mof.gov.cn
人事部 http://www.mop.gov.cn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http://www.molss.gov.cn
國土資源部 http://www.mlr.gov.cn
建設部 http://www.cin.gov.cn
鐵道部 http://www.chinamor.cn.net
交通部 http://www.moc.gov.cn
信息產業部 http://www.mii.gov.cn
水利部 http://www.mwr.gov.cn
農業部 http://www.agri.gov.cn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 http://www.moftec.gov.cn
文化部 http://www.ccnt.gov.cn
衛生部 http://www.moh.gov.cn
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 http://www.sfpc.gov.cn
中國人民銀行 http://www.pbc.gov.cn
審計署 http://www.audit.gov.cn
國務院直屬機構
海關總署 http://www.customs.gov.cn
國家稅務總局 http://www.chinatax.gov.cn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http://www.nepa.unep.net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http://www.caac.cn.net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http://www.sarft.gov.cn
國家體育總局 http://www.sport.gov.cn
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http://www.saic.gov.cn
國家版權局 http://www.ncac.gov.cn
國家林業局 http://www.forestry.gov.cn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http://www.ciq.gov.cn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 http://www.sda.gov.cn
國家知識產權局 http://www.cpo.cn.net
國家旅遊局 http://www.cnta.com
國務院辦事機構
國務院特區辦公室 http://www.sezo.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http://www.china.org.cn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 http://www.chinawest.gov.cn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通訊社 http://www.xinhua.org
中國科學院 http://www.cashq.ac.cn
中國社會科學院 http://www.cass.net.cn
中國工程院 http://www.cae.ac.cn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http://www.drc.gov.cn
中國氣象局 http://www.cma.gov.cn
中國地震局 http://ww.csi.ac.cn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src.gov.cn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irc.gov.cn
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家國內貿易局 http://www.gjgnmyj.gov.cn
國家煤炭工業局 http://www.chinacoal.gov.cn
國家機械工業局 http://www.mei.net.cn
國家冶金工業局 http://www.mmi.gov.cn
石油化學工業局 http://www.cncic.gov.cn
國家輕工業局 http://www.clii.com.cn
國家紡織工業局 http://www.ctei.gov.cn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 http://www.bm.cei.gov.cn
國家煙草專賣局 http://www.tobacco.gov.cn
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 http://www.atk.com.cn
國家外國專家局 http://www.safea.gov.cn
國家海洋局 http://www.soa.gov.cn
國家測繪局 http://www2.sbsm.gov.cn
國家郵政局 http://www.chinapost.gov.cn
國家文物局 http://www.sach.gov.cn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http://www.satcm.gov.cn
國家外匯管理局 http://www.safe.gov.cn
駐外機構
駐埃及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eg
駐愛爾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e
駐愛沙尼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ee
駐奧地利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at
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au
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g
駐巴西大使館 http://www.embchina.org.br
駐保加利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bg
駐比利時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be
駐秘魯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org.pe
駐冰島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s
駐波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l
駐丹麥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dk
駐德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botschaft.de
駐俄羅斯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ru
駐法國大使館 http://www.amb-chine.fr
駐菲律賓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ph
駐芬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fi.org
駐韓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or.kr
駐荷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nl
駐加拿大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anada.org
駐捷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z
駐辛巴威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zw
駐立陶宛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lt
駐羅馬尼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ro
駐美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
駐墨西哥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org.mx
駐南非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org.za
駐尼泊爾王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np/
駐挪威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no
駐葡萄牙大使館 http://www.emxadachina.pt
駐日本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jp
駐瑞典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se
駐瑞士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ch
駐塔吉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tj.org
駐泰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th
駐土耳其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tr
駐烏茲別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uz
駐西班牙大使館 http://www.embajadachina.es
駐新加坡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sg
駐紐西蘭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nz
駐匈牙利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hu
駐以色列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org.il
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ndonesia.or.id
駐印度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assy-india.org
駐英國大使館 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
駐奧克蘭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org.nz
駐福岡總領館 http://www.chn-consulate-fukuoka.or.jp
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khb.ru
駐舊金山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
駐里約熱內盧總領館 http://www.consulado-china-rj.org.br
駐洛杉磯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la.org
駐墨爾本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mel.org
駐紐約總領館 http://www.nyconsulate.prchina.org
駐溫哥華總領館 http://www.chineseconsulatevancouver.org
駐悉尼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syd.org
駐休斯敦總領館 http://www.chinahouston.org
駐芝加哥總領館 http://www.chinaconsulatechicago.org
常駐聯合國代表團 http://www.china-un.org
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http://www.china-un.ch
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http://www.chinesemission-vienna.at
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 http://www.fmcoprc.gov.hk
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 http://www.fmcoprc.gov.mo
地方政府
省級行政區政府網站
北京市 http://www.beijing.gov.cn
上海市 http://www.shanghai.gov.cn
天津市 http://www.tj.gov.cn
重慶市 http://www.cq.gov.cn
黑龍江 http://www.hlj.gov.cn
吉林省 http://www.jl.gov.cn
遼寧省 http://www.ln.gov.cn
河北省 http://www.hebei-window.com
山西省 http://www.sx.cei.gov.cn
江蘇省 http://gov.jsinfo.net
浙江省 http://www.zhejiang.gov.cn
安徽省 http://www.ah.gov.cn
福建省 http://www.info-fj.gov.cn
江西省 http://www.jiangxi.gov.cn
山東省 http://www.sdgov.cninfo.net
河南省 http://www.henan.gov.cn
湖北省 http://hbetc.goldenter.com
湖南省 http://www.hnnews.gov.cn
廣東省 http://www.gd.gov.cn
海南省 http://www.hainan.gov.cn
四川省 http://www.sichuan.gov.cn
貴州省 http://www.gzgov.gov.cn
雲南省 http://www.yn.gov.cn
陝西省 http://www.sei.sn.cn
甘肅省 http://www.gansu.gov.cn
青海省 http://www.qh.gov.cn
內蒙古 http://www.gov.nm.cninfo.net
寧 夏 http://www.nx.cninfo.net
新 疆 http://www.xjxxb.gov.cn
廣 西 http://www.gxi.gov.cn
西 藏 http://www.tibetinfor.com
香 港 http://www.info.gov.hk
澳 門 http://www.macau.gov.mo
部分城市政府網站
大連 http://www.dalian-gov.net
沈陽 http://www.shenyang.gov.cn
青島 http://www.qing.gov.cn
廈門 http://www.xm.cei.gov.cn
武漢 http://www.wuhan.gov.cn
廣州 http://www.gzcity.gov.cn
成都 http://www.cdw.gov.cn
南京 http://www.nanjing.gov.cn
深圳 http://www.shenzhen.gov.cn
珠海 http://www.zhuhai.gov.cn
寧波 http://www.ningbo.gov.cn
福州 http://www.fuzhou.gov.cn
西安 http://www.xa.gov.cn
杭州 http://www.hangzhou.gov.cn
哈爾濱 http://www.harbin.gov.cn
蘇州 http://www.suzhou.gov.cn
昆明 http://kmpg.gov.cn
合肥 http://www.hefei.gov.cn
濟南 http://www.jinan.gov.cn
長沙 http://www.csinvest.gov.cn
鄭州 http://www.zhengzhou.gov.cn
石家莊 http://www.sjz.gov.cn
蘭州 http://www.lz.gansu.gov.cn
汕頭 http://www.gdst.gov.cn
海口 http://www.haikou.gov.cn
南寧 http://www.purchase.gov.cn
南昌 http://www.nanchang.gov.cn
太原 http://www.ty.sx.cei.gov.cn
貴陽 http://www.guiyang.gov.cn
西寧 http://www.xining.gov.cn
烏魯木齊 http://www.urumqi.gov.cn
新聞媒體
中國網 http://www.china.org.cn
新華社 http://www.xinhua.org
中新社 http://www.chinanews.com.cn
人民日報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中國日報 http://www.chinadaily.com.cn
中國中央電視台 http://www.cctv.com.cn
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http://www.cnradio.com.cn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http://www.crinews.com
中央政府
中國政府上網工程 http://www.gov.cn
中國人大新聞網 http://zgrdxw.peopledaily.com.cn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辦公廳 http://www.cppcc.gov.cn
最高人民法院 http://www.court.gov.cn
最高人民檢察院 http://www.spp.gov.cn
國務院各部委
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 http://www.sdpc.gov.cn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http://www.setc.gov.cn
教育部 http://www.moe.e.cn
科學技術部 http://www.most.gov.cn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http://www.costind.gov.cn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http://www.seac.gov.cn
公安部 http://www.mps.gov.cn
監察部 http://www.zjw.gov.cn
民政部 http://www.mca.gov.cn
司法部 http://www.legalinfo.gov.cn
財政部 http://www.mof.gov.cn
人事部 http://www.mop.gov.cn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http://www.molss.gov.cn
國土資源部 http://www.mlr.gov.cn
建設部 http://www.cin.gov.cn
鐵道部 http://www.chinamor.cn.net
交通部 http://www.moc.gov.cn
信息產業部 http://www.mii.gov.cn
水利部 http://www.mwr.gov.cn
農業部 http://www.agri.gov.cn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 http://www.moftec.gov.cn
文化部 http://www.ccnt.gov.cn
衛生部 http://www.moh.gov.cn
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 http://www.sfpc.gov.cn
中國人民銀行 http://www.pbc.gov.cn
審計署 http://www.audit.gov.cn
國務院直屬機構
海關總署 http://www.customs.gov.cn
國家稅務總局 http://www.chinatax.gov.cn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http://www.nepa.unep.net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http://www.caac.cn.net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http://www.sarft.gov.cn
國家體育總局 http://www.sport.gov.cn
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http://www.saic.gov.cn
國家版權局 http://www.ncac.gov.cn
國家林業局 http://www.forestry.gov.cn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http://www.ciq.gov.cn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 http://www.sda.gov.cn
國家知識產權局 http://www.cpo.cn.net
國家旅遊局 http://www.cnta.com
國務院辦事機構
國務院特區辦公室 http://www.sezo.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http://www.china.org.cn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 http://www.chinawest.gov.cn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通訊社 http://www.xinhua.org
中國科學院 http://www.cashq.ac.cn
中國社會科學院 http://www.cass.net.cn
中國工程院 http://www.cae.ac.cn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http://www.drc.gov.cn
中國氣象局 http://www.cma.gov.cn
中國地震局 http://ww.csi.ac.cn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src.gov.cn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irc.gov.cn
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家國內貿易局 http://www.gjgnmyj.gov.cn
國家煤炭工業局 http://www.chinacoal.gov.cn
國家機械工業局 http://www.mei.net.cn
國家冶金工業局 http://www.mmi.gov.cn
石油化學工業局 http://www.cncic.gov.cn
國家輕工業局 http://www.clii.com.cn
國家紡織工業局 http://www.ctei.gov.cn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 http://www.bm.cei.gov.cn
國家煙草專賣局 http://www.tobacco.gov.cn
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 http://www.atk.com.cn
國家外國專家局 http://www.safea.gov.cn
國家海洋局 http://www.soa.gov.cn
國家測繪局 http://www2.sbsm.gov.cn
國家郵政局 http://www.chinapost.gov.cn
國家文物局 http://www.sach.gov.cn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http://www.satcm.gov.cn
國家外匯管理局 http://www.safe.gov.cn
地方政府
省級行政區政府
北京市 http://www.beijing.gov.cn
上海市 http://www.shanghai.gov.cn
天津市 http://www.tj.gov.cn
重慶市 http://www.cq.gov.cn
黑龍江 http://www.hlj.gov.cn
吉林省 http://www.jl.gov.cn
遼寧省 http://www.ln.gov.cn
河北省 http://www.hebei.gov.cn
山西省 http://www.sx.cei.gov.cn
江蘇省 http://gov.jsinfo.net
浙江省 http://www.zhejiang.gov.cn
安徽省 http://www.ah.gov.cn
福建省 http://www.info-fj.gov.cn
江西省 http://www.jiangxi.gov.cn
山東省 http://www.sdgov.cninfo.net
河南省 http://www.henan.gov.cn
湖北省 http://hbetc.goldenter.com
湖南省 http://www.hnnews.gov.cn
廣東省 http://www.gd.gov.cn
海南省 http://www.hainan.gov.cn
四川省 http://www.sichuan.gov.cn
貴州省 http://www.gzgov.gov.cn
雲南省 http://www.yn.gov.cn
陝西省 http://www.sei.sn.cn
甘肅省 http://www.gansu.gov.cn
青海省 http://www.qh.gov.cn
內蒙古 http://www.gov.nm.cninfo.net
寧 夏 http://www.nx.cninfo.net
新 疆 http://www.xjxxb.gov.cn
廣 西 http://www.gxi.gov.cn
西 藏 http://www.tibetinfor.com
香 港 http://www.info.gov.hk
澳 門 http://www.macau.gov.mo
部分市級行政區政府
大連 http://www.dalian-gov.net
沈陽 http://www.shenyang.gov.cn
青島 http://www.qing.gov.cn
廈門 http://www.xm.cei.gov.cn
武漢 http://www.wuhan.gov.cn
廣州 http://www.gzcity.gov.cn
成都 http://www.cdw.gov.cn
南京 http://www.nanjing.gov.cn
深圳 http://www.shenzhen.gov.cn
珠海 http://www.zhuhai.gov.cn
寧波 http://www.ningbo.gov.cn
福州 http://www.fuzhou.gov.cn
西安 http://www.xa.gov.cn
杭州 http://www.hangzhou.gov.cn
哈爾濱 http://www.harbin.gov.cn
蘇州 http://www.suzhou.gov.cn
昆明 http://kmpg.gov.cn
合肥 http://www.hefei.gov.cn
濟南 http://www.jinan.gov.cn
長沙 http://www.csinvest.gov.cn
鄭州 http://www.zhengzhou.gov.cn
石家莊 http://www.sjz.gov.cn
蘭州 http://www.lz.gansu.gov.cn
汕頭 http://www.gdst.gov.cn
海口 http://www.haikou.gov.cn
南寧 http://www.purchase.gov.cn
南昌 http://www.nanchang.gov.cn
太原 http://www.ty.sx.cei.gov.cn
貴陽 http://www.guiyang.gov.cn
西寧 http://www.xining.gov.cn
烏魯木齊 http://www.urumqi.gov.cn
地方外辦
北京市外事辦公室 http://www.bjfao.gov.cn
上海市外事辦公室 http://www.shfao.gov.cn
天津市外事辦公室 http://www.tjwsb.gov.cn
山西省外事辦公室 http://www.faosx.gov.cn
雲南省外事辦公室 http://www.e-yunnan.com.cn
海南省外事辦公室 http://dfoca.hainan.gov.cn
新聞媒體
中國網 http://www.china.org.cn
新華社 http://www.xinhua.org
中新社 http://www.chinanews.com.cn
人民日報 http://www.peopledaily.com.cn
中國日報 http://www.chinadaily.com.cn
中國中央電視台 http://www.cctv.com.cn
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http://www.cnradio.com.cn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http://www.crinews.com
其他網站
中國國家圖書館 http://www.nlc.gov.cn
中國數字圖書館 http://www.d-library.com.cn
寧夏對外交流網 http://www.nxfe.com http://www.nxfe.org http://www.nxfe.net
㈦ 把媽媽翻譯成各種國家的語言
英語:Mom 日語:お母 韓語:엄마,!朝鮮語:엄마,!丹麥語:Mor 德語:Mama 俄語:мама 法語:maman !阿爾巴尼亞語:mami أ愛沙尼亞語:ema ma 保加利亞語:мама 波蘭語:mamo 丹麥語:Mor 菲律賓語:Mom芬蘭語:äiti minä 愛爾蘭語:amo!荷蘭語:Mam 西班牙語:mare 捷克語:mami 克羅埃西亞語:mami 拉脫維亞語:Mom 立陶宛語:mama 羅馬尼亞語:mama 馬爾他語:omm挪威語:mamma 葡萄牙語:mãe 瑞典語:mamma 塞爾維亞語:Мама !斯拉維尼亞文:mama 斯洛伐克文:mami !泰文:พ่อ,土耳其語:annem 烏克蘭文:мама 西班牙語:mamá 希伯來語:תך!希臘語:μαμά !義大利語:mamma 印度語:माँ मैं 越南文:Mom 匈牙利語:anya,印尼文:Mo
請採納!謝謝!
㈧ 菲律賓的大學都有哪些專業
建校之初,全校僅有兩個教學單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術學院和農學院。1910年,菲律賓醫科學校(成立於1907年)並入菲律賓大學,並於1923年擴大為醫學院。 在建校後的頭10年內,該校先後建成了醫學系、工程學院、教育學院、音樂學院、法學院、文學系、獸醫學系等7個院系,第二任校長是菲律賓人伊格納西奧·比利亞莫爾(Ignacio Villamor)。他重視課程設置,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有競爭性的教師隊伍,並逐步使他們菲律賓化。 菲律賓大學在第四任校長拉斐爾·帕爾馬(Rafael Palma)執政期內(1923-1934年)發展較快。校長積極維護學術自由,但反對把大學辦成與世隔絕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賓被日本佔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校校舍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極大影響,當時只有部分院系開課。 1945年6月,比恩韋尼多·M·岡薩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當選為校長後(他曾於1939年起擔任第六任校長,1943年被迫辭職),開始制定搬遷校址計劃。1948年12月,即在校慶40周年時,設在馬尼拉市的菲律賓大學除醫學院和衛生研究所外,全部遷至大馬尼拉市的另一個重要城鎮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該校根據克拉克空軍基地(全國最大空軍基地)的要求,共同設立菲律賓大學克拉克空軍基地學院。現開設3個本科生專業和3個研究生專業。 1968年,菲律賓大學已擁有28個學院(分散在3個校園內)和5個地方性學院(其中碧瑤學院規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組建後,先後開設9個本科專業和兩個碩士學位專業)。 1972年11月20日,當時的共和國總統馬科斯下令對菲律賓大學進行重大改組,旨在將該校辦成全國一流大學,同時實施統一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分學術機構獲得自主權。第十一任校長薩爾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於1969年上任後積極推行民主協商制,擴大教學和科研設施,增加教職工薪金,建立助學金制度,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1973年1月1日,大學董事會正式批准成立第一個分校——洛斯巴尼奧斯分校,具體落實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機構改革方案。該分校在馬尼拉以南80公里處,那裡是菲律賓主要農業區和全國最大的森林自然保護區,是開展農林專業教學和科學實驗的最佳地區。 1977年,大學董事會決定在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學中心,1979年,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馬尼拉校園和迪利曼校園位於首都區,因此,教學和科研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為主。同年5月,第三個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該分校位於馬尼拉東南,是漁場和水產養殖基地,因此側重開辦漁業、水產業等專業。這種因地制宜的辦學方針既有利於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適應各地青年的入學要求。 菲律賓大學於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簽署實施推廣教計劃,在該省省會聖費爾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專業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心理學,碩士生專業是管理學。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總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園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個推廣教學點在奧隆加波市開設管理碩士學位專業。
編輯本段師生
截止1990-1991學年,菲律賓大學(共4個分校)共擁有51個學院,在校學生人數達33,800名。 在菲律賓,大學教師一般分為4級: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而菲律賓大學卻增設「大學教授」這一特級教授職銜。在全校3,270名教師中,「大學教授」5名,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講師1,134名,助教1,141名。在教師總人數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學本部的教師達1450名,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奧斯分校的教師人數分別為546人、456人和818人。 菲律賓大學的學生分正式和非正式兩大類,前者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後者包括非學位生、跨校注冊生和特殊學生。在全校33,800名學生中有27,177名本科生,5,918名研究生,705非正式學生。其中包括646名外國留學生。此外還有1,112名非正式外國留學生,他們大多數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孟加拉國、伊朗和圖書資料方面,均居第一位。 迪利曼分校是菲律賓大學總部所在地,校園佔地493公頃。全校共有51個學院,其中27個可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而迪利曼擁有的可授予學位的學術機構達23個。 該分校1990-1991學年的注冊學生為18,010名,約佔全校學生總數的53%,其中本科生13,800人,研究生3,670人,非正式生540人。 該分校同期的各類教師達1,450名,佔全校教師總數44%強,而且高水平教師居多數。現以1989年年中的統計數為例,在所有教員中,大學教授2名,教授381名,副教授455名,助教401名,教員177名。在這些教師中,332人(在總數中所佔百分比為23.44%)獲博士學位,624(44.07%)有碩士學位,447人(31.57%)獲學士學位,13人(0.92%)有其他學銜。除此之外,還有526名兼職教師,其中171人為教授級講師,174人是高級講師,179人為講師,兩人為客座教授。迪利曼分校還有3,042名輔助教職人員,其中2,508人從事科學研究和推廣教育,534人為專業人員。
編輯本段圖書館
迪利曼分校圖書館是全國第一大圖書館,由中心圖書館、21個學院圖書館和5個獨立圖書館組成。1990年12月的館藏圖書達76.9萬冊、雜志14900種。而菲律賓大學同期館藏圖書量為116萬冊,馬尼拉分校有圖書12.5萬冊,米沙鄢分校為8.4萬冊,洛斯巴尼奧斯分校的圖書擁有量為18.2萬冊。
編輯本段學科
如前所述,在菲律賓大學的4個分校中,馬尼拉分校以醫學為主,洛斯巴尼奧斯分校以農林學校為主,米沙鄢分校以漁業和水產養殖等專業為主,而迪利曼分校學科齊全,本身就是一所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經濟管理科學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迪利曼分校的23個有學位授予權的學術單位是菲律賓大學的縮影,並設有92個本科生專業和112個研究生專業,以下是這些機構的簡況。
美術學院
和菲律賓大學同時誕生,除開設美術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兩個專業外,還設有繪畫、雕刻和視象傳播學(Visual communication)等3個畢業證書專業。
工程學院
創建於1910年,規模較大,9個學士學位專業是: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大地測量工程、工業工程、機械工程、冶金工程和礦業工程;9個碩士學位專業是: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功工程、能源工程、環境工程、工業信息系統、機械工程、冶金工程和水力資源;博士學位專業是工程學哲學博士專業;另外還設有水力資源和工業工程畢業證書專業。
法學院
成立於1911年,1981年底和法學中心等學術機構建立法學聯合體(下設政體與法律改革研究所、人權研究所、司法管理研究所和國際法學研究所)。該院的兩個專業直接培養法學學士和法學碩士。
音樂學院
建於1916年,當時取名音樂學校,1968年起正式以學院建制。開設的學士、碩士學位專業分別有作曲、樂器、音樂教育、音樂學、聲學,此外學士學位專業分別有作曲、樂器、音樂教育、音樂學、聲學,此外學士學位專業還包括指揮,碩士學位專業包括音樂理論。音樂畢業證書專業有音樂、音樂藝術創作與表演。
教育學院
成立於1918年,本科生專業主要培養中小學師資;碩士學位專業包括教育學、教育藝術等,博士學位專業包括教育學和教育哲學。
商業管理學院
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商業管理學校,商學士專業開辦了1916年(當時由人文科學學院的經濟學系主辦)。兩個本科生專業培養商業管理學士、商業管理與會計學士,同時還開設商業管理碩士、博士學位專業。
統計中心
1953年根據菲律賓政府和聯合國簽訂的有關協議創辦,現開設統計學學士、碩士和博士3個學位專業。
勞工與勞資關系學院
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勞工與勞資關系學校。除開設勞資關系畢業證書專業外,還設有4個碩士學位專業方向:比較勞資關系、人力資源開發,勞工—管理關系、勞工政策與管理。
行政管理學院
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行政管理研究所,現開設行政管理學士、碩士、博士及專業學位等專業。
建築學院
建築學專業於1956年在工程學院開辦,1959年,藝術與建築學學校成立後開設藝術與建築學兩大專業,1970年建築學院獨立建院。兩個本科生專業培養建築學士和園林建築學士,還與家政學院共同開辦室內設計學士學位專業。
家政學院
成立於1961年,7個學士學位專業是:室內設計、服裝工藝、社區營養、食品工藝、家政學、飯店餐館管理、家庭生活與兒童開發;5個碩士學位專業包括家庭生活與兒童開發、食品服務管理、家政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學;3個哲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是食品科學、家政學和營養學。
圖書館研究所
創辦於1961年,但1941年由當時的人文科學學院開設圖書館學專業,1916年開始頒發學士學位,1962年始授予碩士學位。3個圖書館學專業培養圖書館管理員、學士和碩士。
經濟學院
成立於1965年,1974年菲律賓政府創辦經濟開發中心後,大力資助經濟學院的教學、研究和培訓工作。兩個本科生專業培養商業經濟學士和經濟學士,研究生專業則培養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哲學博士。
大眾傳播學院
根據菲律賓共和國第4379號法令創辦於1965年,現開辦傳播藝術學士與碩士學位兩個專業以及傳播學哲學博士學位專業。
城市與地區規劃學院
1965年成立時定名為規劃研究所,1974年更名為環境規劃研究所,1983年取現名。該院主要從事研究生教育,設城市與地區規劃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專業。
亞洲研究中心
根據菲律賓共和國第5334號法令創辦於1968年,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亞洲研究所,自1967年起成為研究生教育和基礎研究機構,同時也是共和國總統辦公室領導的特殊研究中心的成員。開設兩個碩士學位專業,即菲律賓研究(含官僚政治、外交關系、社會與文化等3個專業方向)和菲律賓研究藝術(3個專業方向同前),以及菲律賓研究哲學博士專業(3個專業方向同前)。
社會工作與社區開發學院
成立於1969年,社會工作和社區開發兩個專業可授予學士、碩士學位和畢業證書。
伊斯蘭教研究所
根據菲律賓共和國總統1973年11月2日頒發的法令而成立,現設伊斯蘭研究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兩個專業。
人體動力學學院
(College of Human Kinetics)為適應體育教學、運動訓練、舞蹈、娛樂等事業之需於1976年成立。體育教育專業可授予學士、碩士學位和畢業證書,另設舞蹈、運動兩個畢業證書專業。
亞洲旅遊業研究所
成立於1976年,以適應企業經理、教育者、規劃者、研究者以及旅遊部門的需要,主要開設旅遊科學學士學位專業。
藝術與文學院
是1983年10月從原文理學院分離出的3個學院之一,開設的12個本科生專業是:藝術研究、比較文學、英語、英語研究、菲律賓語、菲語研究、菲律賓文學、西班牙語、戲劇藝術、戲劇語言、(Speech-drama)、歐洲語言(包括德語、俄語、義大利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碩士學位專業方向是:藝術史、比較文學、英語研究、菲律賓語、菲律賓文學、菲語研究、西班牙語、戲劇語言和戲劇藝術;而哲學博士學位的專業方向則包括比較文學、英語研究、菲律賓語、西班牙文學。
理學院
是1983年10月從原文理學院分離出的3個學院之一,是全國自然科學和數學中心,宗旨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亞洲教學與科學中心。理學院下設全國物理學研究所、全國地質科學研究所、海洋科學研究所、生物學研究所、自然科學研究所(除開除研究外,還從事推廣教育)、數學研究室、氣象學與海洋學研究室,並設有3個課題組(環境科學、科學與社會、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院內開設7個學士學位專業(生物學、化學、地質學、教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同時還與工程學院合開計算機科學學士專業),12個碩士學位專業(應用數學、生物學、化學、物理海洋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以及8個哲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生物學、化學、地質學、海洋科學、數學、氣象學、物理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
社會科學與哲學學院
是1983年10月從原文理學院分離出來的3個學院之一。該學院開設的8個學士學位專業是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科學、哲學、語言學、歷史、考古學;10個碩士學位專業除8個與學士學位專業相同外,另外人口統計學和國際研究;7個哲學博士學位專業包括考古學、歷史、語言學、菲律賓研究,心理學、社會學、政治科學。
學術機構
迪利曼分校還擁有9個學術機構:菲律賓大學法學中心(成立於1963年)、地方政府中心(1963年)、大學計算機中心(1966年)、小企業研究所(1966年),菲律賓大學電影中心(1976年)、第三世界研究中心(1977年)、全國工程學中心(1978年)、大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1985年)、大學婦女研究中心(1988年)。
編輯本段其它機構
該分校內還設有大學出版社、大學印刷廠、豪爾赫·巴爾加斯藝術博物館、大學劇院、大學體育場等輔助機構。 菲律賓大學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是董事會,校長和分校校長均由董事長由大學校長兼任。菲律賓大學現任校長是1987年9月1日就職的第十五任校長何塞·V·阿布埃瓦(Jose V Abueva)。 菲律賓大學的行政管理機構由校長和5位副校長以及秘書組成,各副校長分別主管學術事務、公共事務、行政事務、發展與開發、計劃與財政等部門。
編輯本段研究機構
菲律賓大學的研究工作幾乎涉及人類思想及其活動的所有領域。每個學院都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既有研究機構承擔的項目,又有師生共同參加的研究課題。其中值得特別介紹的研究機構如下:
經濟研究中心
隸屬經濟學院,除開展經濟學傳統研究項目外,還特別注重研究諸如就業、收入分配、健康與營養、教育、人口等重大社會問題。為推動研究工作,該中心每周舉辦一次討論會,由教師、研究生和特約人員討論研究成果或正在進行的課題。
全國水力資源研究中心
根據政府水力資源局倡議成立於1973年,主要開展兩方面的工作;根據物理和數學模型研究結果為規劃和設計部門提供建議和咨詢;加強基礎研究並擴大自身的科學評估能力。該中心的室內模型實驗大樓佔地3500平方米,大型模擬室實驗常在野外進行。除了主要的科研工作外,該中心還為工程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水力資源課程,為政府機構提供培訓,並承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的地區性培訓。
工業研究中心
根據校董事會1954年10月的決議而創辦,最初由工程學院管轄,1978年成為全國工程學中心成員。該中心主要職能是:為工業界解決技術難題;為工業部門提供特殊研究和技術開發;開發在國內外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生產工藝;提供各類技術服務(如對材料、設備和生產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標準的測試)。
自然科學研究所
成立於1983年,是全國生物學、化學、數學、氣象學與海洋學等領域的研究中心,後來又將研究范圍擴大至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工藝學、環境科學、應用數學和材料科學。1990-1991學年正在開展的研究項目達49個,此外還開展推廣教育、咨詢、培訓等工作。
大學婦女研究中心
通過跨學科的調查研究,喚醒全社會重視和關心婦女問題(如性別歧視),尋求男女機會平等、教育平等、晉昇平等的途徑。
其它
菲律賓大學作為菲律賓國著名大學之一,除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外,還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各類服務,如政策論證與研討,人類智力開發、咨詢服務等。該校學者和研究人員曾於1988年參與了一項「國家現狀」的科研項目,旨在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的狀況進行實事求是和權威性的評價,使國民了解和認識現狀,為國家1987年新憲法提出的目標而奮斗。
編輯本段學生團體
菲律賓大學共有200個學生組織,既有學術機構、文化團體、社會服務社,也有聯誼會(分兄弟會和姐妹會)、寄宿協會、體育團體。而學生會機構最大,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學學生會由主席、副主席、12名會員以及各學院學生團體代表若幹人組成,下設學院學生會分會。全校有30-40%的學生參加上述各類學生組織。 在各類學生團體的組織和領導下,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多彩。 《菲律賓大學》(周報)在迪利曼分校出版,完全由學生資助和編輯發行。該報創刊於1910年,當時取名《大學新聞》。 菲律賓大學作為菲律賓大學體育協會、全國女大學生體育協會成員,經常與其他大學組隊參加東南亞體育運動會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各類比賽並取得名次,如籃球、女子體操、游泳、排球、射擊、舉重和田徑項目。 菲律賓大學舞蹈隊曾在國內國際舞蹈比賽中獲獎,表演項目包括現代舞、菲律賓民族舞、爵士舞和古典舞。 大學合唱團自1962年成立以來,曾先後在亞洲、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許多國家巡迴演出並受到歡迎。演出節目有歌劇、小歌劇、民歌、古典歌曲、爵士樂歌曲、美國音樂會、音樂晚會等。 菲律賓青年樂團既是演出團體又是培訓機構(招收7-24歲的青少年參加樂團強化培訓,效果較好),該團曾在本國和部分亞洲國家巡迴演出。 其他重要文娛團體還有大學吉他演出隊、大學交響樂園、戲劇團、室內音樂樂隊等。
㈨ 馬尼拉的教育
馬尼拉集中了許多所高等學府,有早期建市的雅典耀馬尼拉大學、德拉剎大學,也有20世紀以來建立的菲律賓大學、菲律賓師范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阿布阿拉木大學、東方大學、亞洲經濟管理學院等,其中聖托馬斯大學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創立於1611年,濃綠的大學校園內分布著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築。大學內附設一個博物館,展出很多稀世珍寶,菲律賓的許多傑出人物都畢業於這所大學。
馬尼拉四大名校:菲律賓國立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301-400段第48位),德拉薩大學,聖托馬斯大學和雅典耀大學。 菲律賓大學是根據菲律賓首屆立法機構頒發的第1870號法令(亦稱大學憲章)於1908年6月18日創辦的,實際上是依靠美國人,並按照蘭德公司資助大學的模式,為菲律賓人開辦的一所大學。該校的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經過85年的發展,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
建校之初,全校僅有兩個教學單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術學院和農學院。1910年,菲律賓醫科學校(成立於1907年)並入菲律賓大學,並於1923年擴大為醫學院。在建校後的頭10年內,該校先後建成了醫學系、工程學院、教育學院、音樂學院、法學院、文學系、獸醫學系等7個院系,第二任校長是菲律賓人伊格納西奧·比利亞莫爾(Ignacio Villamor)。他重視課程設置,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有競爭性的教師隊伍,並逐步使他們菲律賓化。菲律賓大學在第四任校長拉斐爾·帕爾馬(Rafael Palma)執政期內(1923-1934年)發展較快。校長積極維護學術自由,但反對把大學辦成與世隔絕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賓被日本佔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校校舍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極大影響,當時只有部分院系開課。 1945年6月,比恩韋尼多·M·岡薩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當選為校長後(他曾於1939年起擔任第六任校長,1943年被迫辭職),開始制定搬遷校址計劃。1948年12月,即在校慶40周年時,設在馬尼拉市的菲律賓大學除醫學院和衛生研究所外,全部遷至大馬尼拉市的另一個重要城鎮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該校根據克拉克空軍基地(全國最大空軍基地)的要求,共同設立菲律賓大學克拉克空軍基地學院。現開設3個本科生專業和3個研究生專業。
1968年,菲律賓大學已擁有28個學院(分散在3個校園內)和5個地方性學院(其中碧瑤學院規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組建後,先後開設9個本科專業和兩個碩士學位專業)。
1972年11月20日,當時的共和國總統馬科斯下令對菲律賓大學進行重大改組,旨在將該校辦成全國一流大學,同時實施統一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分學術機構獲得自主權。第十一任校長薩爾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於1969年上任後積極推行民主協商制,擴大教學和科研設施,增加教職工薪金,建立助學金制度,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1973年1月1日,大學董事會正式批准成立第一個分校——洛斯巴尼奧斯分校,具體落實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機構改革方案。該分校在馬尼拉以南80千米處,那裡是菲律賓主要農業區和全國最大的森林自然保護區,是開展農林專業教學和科學實驗的最佳地區。1977年,大學董事會決定在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學中心,1979年,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馬尼拉校園和迪利曼校園位於首都區,因此,教學和科研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為主。同年5月,第三個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該分校位於馬尼拉東南,是漁場和水產養殖基地,因此側重開辦漁業、水產業等專業。這種因地制宜的辦學方針既有利於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適應各地青年的入學要求。
菲律賓大學於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簽署實施推廣教計劃,在該省省會聖費爾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專業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心理學,碩士生專業是管理學。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總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園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個推廣教學點在奧隆加波市開設管理碩士學位專業。 聖多湯瑪士大學創立於1611年4月28日,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大單一校園區的天主教大學。它是它由馬尼拉第三大主教Msgr.Miguel Benavidez,O.P.,與Frs. Domingo de Nieva及Bernardo de Santa Catalina合力創辦,原本是一所欲培育年輕人慾成為教士的學校。聖多湯瑪士位於Walled city 內,在1624年College被公證授予神學學位、哲學學位及藝術學位,在1645年11月20日時,崇高致上的教宗提升College為University。
1902年9月17日,教宗Leo(XIII)認定聖多湯瑪士為」教宗大學」,在1947年,教宗Pius(XII)給予一頭銜 「菲律賓天主教大學」。1927年,為延續招生,此大校園區搬移至Sampaloc的行政區內,佔有面積為21公頃,校園內建築幾乎都是歐洲古代式風格,相當優美,在此校園內漫步,讓人猶如置身16世紀。為了表揚彰顯貴族的成就制度,許多重要的高官貴人為此職務上的參訪此大學,其中,這三十幾年來,參訪過的有:陛下保羅六世於1970年,王子Juan Carlos於1974年,加爾各答修女院長Teresa於1977年及1984年,教宗約翰·保羅二世於1981及1995年。此校在國際上的評價相當高,有資格擠進世界上第一流大學之列,在菲律賓更是與菲律賓國立大學齊名,在菲律賓排名第五。
㈩ 請問世界上航母共有多少艘
目前世界在役航母:
美國 11艘(全部是核動力大型航母)
(CVN 65) 企業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68) 尼米茲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69)艾森毫威爾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70)卡爾 文森號 母港為美國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
(CVN 71)羅斯福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72)林肯號 母港華盛頓州的埃弗里特
(CVN 73)華盛頓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74)斯坦尼斯號 母港在加州聖迭戈基地
(CVN 75)杜魯門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
(CVN 76)里根號 母港在加州聖迭戈基地
(CVN 77)布希號 於2009年1月10日交付美國海軍使用
具體資料:http://ke..com/view/563920.htm
俄羅斯 1艘
庫茲涅佐夫上將號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24835.htm
法國 1艘
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12917.htm
英國 2艘
無敵級卓越號
無敵級皇家方舟號
巴西 1艘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183604.html
泰國 1艘
扎克里.納呂貝號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789532.htm
西班牙 1艘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93665.htm
義大利 2艘
加里波第號
加富爾伯爵號
印度 1艘
維蘭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