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一部紀錄片 講述小野田寬郎的(在菲律賓待到1974年才離開的日本老兵)
可能是叫《過遲歸國實錄——小野田少尉》
http://tieba..com/f?z=440204410&ct=335544320&lm=0&sc=0&rn=50&tn=PostBrowser&word=%CE%F7%B5%BA%D0%E3%BF%A1&pn=0
❷ 二戰日本士兵小野田寬郎,為何在戰後30年才被繳械投降
二戰日本士兵小野田寬郎,為何在戰後30年才被繳械投降?這是一個非常可悲,同時也有些可笑的事情,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一下事情的經過,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收到老長官命令,重要正式投降:
小野田寬郎孤獨的在菲律賓森林裡面徘徊,遇到了一個日本旅行家,這個人就是專門找他,後來帶回了小野田寬郎長官的命令,小野田寬郎才正式投降。
❸ 日本著名武士有哪些
小野田寬郎,永不投降——二戰最後一位放下武器的日本軍人
小野田寬郎,1922年3月19日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1939年3月到「田島洋行」的武漢分店工作。1942年12月被徵召入和歌山步兵第61聯隊,後分配島步兵第218聯隊。1943年9月成為甲種幹部候補生,1944年1月進入久留米第一種陸軍預備士官學校。8月畢業後成為士官勤務見習士官。9月進入陸軍中野學校二俁分校,接受游擊戰訓練。11月畢業後被派往菲律賓。小野田被派到一個菲律賓的一個小島-盧邦島(Lubang),准備在美軍登陸後開展游擊戰。
1944年12月17日,上司谷田命令23歲的小野田在盧邦島開展一場針對美國人的游擊戰。他對小野田說:「我們撤退,但只是臨時的。你們進山,用埋地雷、炸倉庫的辦法與敵人周旋。我禁止你自殺或者投降。三年、四年或者五年之後,我將回來。這個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
1945年2月28日,美軍在盧邦島登陸,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戰死。小野田把剩下的人分成小組,同伍長島田、上等兵小冢金七、一等兵赤津三人一起隱人叢林,繼續頑抗。
8月15日,在盟軍的聯合打擊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軍派出由已投降日兵充當的軍使赴各島勸降,同時撒下大量的傳單。1945年10月,小野田看到了美國人發的傳單,上面寫道:「8月14日日本已經投降。趕快下山投降!」小野田當時將信將疑。忽然聽到不遠處有槍聲,於是認定戰爭沒有結束,傳單在騙人,他們又藏進了叢林深處。
每天清晨,小野田帶著三名士兵爬上山峰,對著旭日敬禮,並繼續著他的戰斗。他的策略非常清楚:他無法佔領整個島嶼,但是,他可以讓島上的菲律賓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因而產生一種無所不在的恐懼,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成了整個島嶼的統治者:這正是游擊戰的最高目標。因而,他會突然的出現在村落,射殺當地農民,然後躲入山林。有幾十個農民在收成香蕉時,無端的被他們殘酷的槍殺。
小野田等人保持著不斷移動的戰略,甚至連當地人都無法將他們捕獲。停留在同一個地點幾天之後,他們就會移動。在漫長的雨季,他們就扎營,因為沒有人會在雨季上山。他們偷竊當地居民的食物,偷雞,殺水牛,捉野兔,吃蜥蜴,他們甚至將保存曬乾的香蕉充當干糧,以便維持一定的熱量。但是他們無法獵取太多的食物,因為槍聲會暴露他的戰斗位置。當雨季來臨,他們得彼此警惕,盡量保持清醒,以免在睡覺時因體溫過低而死亡。
盧邦島前副行政長官埃拉莫斯說:「小野田領我們看了他在森林中的藏身之地。那裡很乾凈,牆上掛著『把戰爭進行到底』的標語,還有刻在香蕉葉上的天皇肖像。他的手下活著時,小野田經常訓練他們,甚至組織詩詞比賽。」小野田不知道其他小組的情況。埃拉莫斯說:「我的父親曾同小野田打過仗。後來我當了警察,也同小野田的游擊隊交過手。我們在叢林中多次搜索都未能發現游擊隊的蹤跡。為了讓他們相信戰爭已經結束,我們散發了當時出的報紙和小野田游擊隊親友的書信。事後我問小野田,你為什麼不投降?他說,因為深信書信和報紙都是捏造的。」
時間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日本建起了成片的摩天大樓,日本產的電子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東京的實業家購買了美國的大公司,而小野田等人卻繼續在盧邦島為天皇而戰。他們喝河水,靠水果和樹根充飢,幸運的是他只犯過一次扁桃體炎。晚間叢林中經常大雨傾盆,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身體護住步槍。每個月他們都要襲擊一次軍車,槍殺司機。
1949(1950?)年的一天,赤津一等兵受不了絕望環境的煎熬,高舉雙手,向當地警察投降。剩下的三人彼此激勵,要不斷的戰斗下去。隔年,他們發現赤津在山裡留下許多傳單,告訴他們戰爭已經結束許久,日本已經投降多年。他們還發覺赤津加入了當地的搜索隊,在全島山區展開勸降。小野田判斷,這是敵軍的策略,對於赤津的背叛無法認同。他下令全體退到更深的山區,以避開敵軍的誘捕。
1952年, 他們親人的家書與日本當時的報紙,不斷的在深林里出現,希望他們三人念及家人,或許會軟化態度出來投降。然而,小野田仍然認為這是瓦解他們意志的策略,固執的他做出結論:繼續作戰,永不投降。
1953年6月, 島田伍長在一次行動中被當地漁民射傷大腿。雖然後來復原,但在隔年五月,島田又在一次沖突中當場戰死。十天之後,新的傳單出現。搜索隊拿著麥克風在山裡到處大聲的叫嚷說:「小野田,小冢,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他們始終不為所動。他們感覺到,戰爭還在進行,日本還在奮戰,投降是莫大的恥辱,他們堅信總有一天日本的後援部隊將會攻佔整個島嶼,太陽旗將會隨風飄揚。甚至當小野田的親兄弟來到這個島嶼,拿著麥克風對他喊話時,他依然認為,這不過是美軍宣傳人員以像他兄弟的聲音來誘捕他的。游擊戰讓他養成一種事事懷疑的態度,更重要的是,他深信日本人是一個寧死不屈的民族,他不能讓尚在作戰的日本皇軍與國民失望。小野田同剩下的另一名列兵又在叢林中挖了一個從空中無法發現的地下掩體並搬了進去。
盧邦島現任副行政長官莫利納笑著說:「他們堅信日本人會回來。因為小野田的上司是這么說的。小野田後來也懷疑過谷田是不是把他遺忘了。有一次他有了自殺的念頭,但是馬上就放棄了,因為上司不準他這么做。」
每天清晨,旭日東升。小野田與小冢依然挺立,向太陽致敬。1965年,他們偷到一台收音機,聽到了新聞里關於國際關系的報導,中國與日本已經不是敵對的國家。然而,他們始終不肯承認世界的改變。他們依然故我,槍殺農民,燒毀稻穀。
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奉命潛伏(自稱是沒有接到上級的撤退命令),竟在異國的山林荒野中秘密地生活了28年。據說小野田之所以能夠在山林里像原始人一樣長期生存下來,是因為曾在日本陸軍中野偵察學校受過有關訓練。還有消息說,在南太平洋的巴納島仍有遺留下來的舊日本軍人活動的蹤跡。
1972年10月小野田在附近的村莊埋設了剩下的最後一枚地雷,因為生銹,地雷沒有爆炸。1972年10月9日,菲律賓警察部隊得到當地農民的報告,在盧邦島發現了兩個舊日本軍人在山崗上燒稻草。菲律賓警察部隊索特上士等三人連忙趕到現場,山崗上的兩個日本軍人立即舉槍射擊。在對射中,一名日本軍人被擊斃,另一名逃入密林中。後經查明,被警察擊斃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身邊扔著保養良好的38式步槍,而跑掉的正是小野田寬郎。小冢身中兩槍,其中一槍穿越心臟導致其當場斃命。日本投降27年後,日本士兵的死亡引起了東京的高度重視。日本馬上派人到緬甸、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尋找藏在森林中的日軍士兵。山裡的傳單更多了,除了報紙、雜志,還有小冢在日本的喪禮的消息。小野田始終不買帳。
1974年2月20日,他在山裡偶然遇到日本探險家鈴木紀夫的帳篷 (他探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到小野田)。小野田緩慢的從背後接近鈴木,發現鈴木是一位日本人。於是,他們展開了對話。鈴木告訴小野田,日本真的投降了,戰爭早已結束。小野田則堅持必須有指揮官的命令才會投降,並要將保存良好的軍刀親自交給天皇。鈴木承諾會帶著他的隊長的命令歸來。
鈴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小野田的老上司谷口義美。原來谷口已經改名並成了書商。1974年3月9日,小野田發現一張鈴木留下的字條,說他當年的指揮官,谷口義美少佐已經來到當地,並且附上一份完整撤退命令的影印本。兩天之後,小野田越過整個山頭,來到約定地點。乾瘦的老年少尉小野田寬郎面對長官以最標準的敬禮動作,接受谷口義美少佐的指揮。而同樣身穿軍服的谷口對站得筆直的小野田念了投降的命令。從肩上拿下步槍,搖搖晃晃地向警察局走去。1974年3月10日清晨,身穿半舊日本軍服的小野田到達盧邦島警察局,他向人們深深地鞠了一躬後,鄭重地把步槍放到地上,說:「我是少尉小野田。我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
小野田在30年的戰斗中共打死打傷了130名菲律賓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許多菲律賓人主張把小野田關進監獄,並繩之以法。但是,由於日本政府的斡旋,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赦免了他,並允許已經52歲的小野田返回日本。1974年3月12日,他與鈴木紀夫和谷口義美一起回到日本。
三十年之後,小野田終於回到了日本,所到之處,受到全國英雄般的熱烈歡迎,成了所謂日本「英雄」精神的象徵。他參加許多活動,特別是日本右翼退伍軍人的活動。每當典禮開始,舊軍歌被唱起時,小野會激動到流淚。他接受過無數次媒體訪問,當被問到如何看待上百個受傷與至少三十個無辜死亡的農民與破碎的家庭時,他堅決認為他沒有錯,他身處於作戰之中,不必為這些人的死亡負責。他堅稱自己是一位游擊隊長,不受任何一般戰斗狀況的約束,他必須為自己尋找活路。他臉無愧色,他意氣始終高昂,他不覺得必須負擔任何道德的譴責,他愛國,他是一位高傲的日本軍人。他的自傳成了暢銷書,書名是:《絕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戰爭》。
歸國後 日本政府本來打算給小野 100萬日元的慰勞金,被小野拒絕。後來他就把這筆錢捐給靖國神社。他也拒絕了與首相和天皇的會見,首先去拜祭了島上一起戰斗過的島田和小冢墓。
回到日本的小野田夜不能眠。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令他害怕,而噴氣式飛機和電視則把他嚇得心驚肉跳。1975年4月,小野田在巴西的森林中買了一個大牧場並在那裡定居。
1996年5月,他又回到了盧邦島,一位當初被他所射傷的農民,81歲的Tria,接受了74歲的小野田的擁抱。Tria說:「我已經沒有了怨恨,那是許久之前發生的事了,現在提它幹嘛!」但是,其它的當地人並不肯原諒這個他們口中的「罪犯般的刺客」。小野田仍以一慣的口吻說:「軍人就是服從命令,在不違反國際法律的狀況下,我沒有責任」。但是他卻捐出了一萬美金給當地的學校當獎學金。
幾十年來,日本少尉小野田就一直活在1944年。縱使世界已經不斷的改變,他始終活在二次大戰的糾纏里。當他終於回到了現代世界,面對社會的變遷時,他完全無法理解,特別無法理解日本憲法對於各類軍事行動的限制。年邁的他參與各種「愛國」的活動,當舊日悠揚的日本軍歌響起時,他會流下眼淚。他,企圖喚起日本人對於國家的忠愛。他是一位日本軍國主義的英雄。
菲律賓前第一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說:「我在小野田投降後不久同他談了話。他好長時間沒有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當我們告訴他戰爭早在1945年已經結束時,他都驚呆了。他問:『日本怎麼會敗?我干嗎要像愛護嬰兒一樣愛護槍?』他坐在那裡,失聲痛哭。」
在巴西的事業成功後,小野田現在日本的拓殖大學任講師。
根據鳳凰台竇文濤主持人的講述,
他是在接到 已經死掉的山下奉文的將令後 才投降的。
為了這個命令 也費了很大的周折,
因為小野認為雖然得到了取消任務的命令,
但並沒有得到 投降的命令。為此還找到了山下奉文的秘書
❹ 二戰中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陸軍少尉小野田寬郎,他後來結局如何
小野田寬郎最後還是選擇了投降。並且回到了日本。但是因為小野田寬郎本人是一個忠實的愛國主義者,對於日本的投降行為感到非常的不滿意,所以30年之後的小野田寬郎雖然從菲律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他依然堅持己見,不願意麵見日本天皇,哪怕這位在菲律賓荒島上生活了30多年的老人,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見。
他曾殺過無辜的菲律賓民眾,也曾為了生存物質而向菲律賓的百姓開槍搶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以戰敗國的形式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投降,但是小野田寬郎一直不願意接受這件事情,他認為日本不應該投降。這也就是為什麼小野田寬郎30年都不願意投降。當然,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小野田寬郎的堅持並不能夠對大局起到什麼巨大的作用,甚至可說是毫無作用,畢竟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願望。
❺ 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在菲律賓堅持了29年游擊戰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的投降,人類有史以來傷亡最為慘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宣告結束。然而,直到1974年的3月10日,最後一個日本兵才投降。這個日本兵名叫小野田寬郎。
1942年,年僅20歲的小野田應招入伍,他參加了陸軍學校的游擊戰爭訓練,兩年之後他被派往了菲律賓的盧邦島,主要執行抵抗美軍,破壞機場的簡單任務。他的上司還給他下達了另一條軍令,他必須在這座荒島上活下去,而且沒有後援。
帶著為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狂熱的日本人都擁有的信念——為日本天皇誓死效忠,小野田寬郎在這座荒島上戰鬥了整整30年。他是如何在荒島上活下來的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堅持不投降?
小野田
在這30年的時間里,他一共打死了130名菲律賓人,然而,當時的菲律賓總統仍然赦免了小野田的罪行。他回國以後,受到了日本人的熱烈歡迎,他們認為這才是軍國主義的精神所在。
當人們所談及他在這30年的時間里所殺死的那些人的時候,小野田仍然面無愧色,在孤軍奮戰的這些年,他早已經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下成了一個殺人狂魔。
❻ 小澤治三郎的介紹
小澤治三郎(日語: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語:Jisaburo Ozawa,1886年10月2日-1966年9月9日),宮崎縣人,大日本帝國海軍中將,日本海軍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海戰,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中將以冷靜沉著著稱,是日本海軍首屈一指的航空戰專家。以航母為中心的特混攻擊艦隊正是小澤中將的首創,在這一點上山本五十六大將深受小澤中將的影響,從而造就了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編隊的日本聯合艦隊。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
❼ 二戰中,這個叫小野田寬郎的鬼子有多厲害
日本投降了,但是小野田寬郎就是不投降,一直到29年後。1942年,小野田寬郎加入部隊,在經受嚴格的訓練之後被派往菲律賓打游擊戰,在之後的大半人生里,他都是在一個名叫盧邦島的小島上度過的。美軍登陸,肅清了上面的所有日軍,當時小野的上級命令小野堅守陣地,等待救援,就這樣,小野忠實地執行了他的命令,帶著三個人打游擊戰。
小野回國的時候,菲律賓方面也沒什麼意見,就讓他回國了。小野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他拒絕了日本政府獎勵的錢,因為他對日本這么多年來不聞不問非常失望。面對現代化的日本,他感到了無所適從,所以他去了巴西,經營了一個牧場,這讓他度過了一段非常平靜的生活,91歲高齡而終。
❽ 有個日本少尉二戰時受命在菲律賓打游擊,後來與世隔絕不知道日本投降了,還打了30多年,襲擊多個當地人
小野田寬郎
最後投降的日本兵
當地時間16日下午4點29分,二戰老兵、91歲的小野田寬郎在東京的一家醫院去世。這名曾經的日軍中尉,以「二戰中最後投降的日本兵」而聞名:在「二戰」結束後他拒絕接受日本戰敗的事實,潛入菲律賓的熱帶叢林,打死打傷130名菲律賓人,直到1974年3月10日才投降。
小野田寬郎1922年3月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20世紀30年代小野曾經來到中國的武漢,當時他在日本一個商行做買賣,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應召入伍,隨後於1944年進入陸軍中野學校二俁分校,接受游擊戰及情報戰訓練。1944年11月,小野田寬郎畢業後被派往菲律賓的盧邦島,准備在美軍登陸後開展游擊戰。
1944年12月,上司谷田義美命令23歲的小野田在菲律賓盧邦島開展一場針對美國人的游擊戰。他對小野田說:「我禁止你自殺、撤退或者投降。三年、四年或者五年之後,我將回來。這個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1945年2月,美軍在盧邦島登陸,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戰死。小野田把剩下的人分成小組,並與三名同僚一起隱入叢林,繼續頑固地進行游擊戰。
1945年8月15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軍派出由已投降日兵充當的軍使赴各島勸降,同時撒下大量的傳單。小野田看到了美國人發的傳單,但他認為其內容及語法不準確,系美軍所捏造,因而認定戰爭沒有結束,拒絕投降。於是他與三名隊友藏進了叢林深處,這支斯巴達克式的戰隊,繼續在森林裡挖掩體,在土牆上掛著「把戰爭進行到底」的標語,還在香蕉葉上刻著天皇的肖像。他們會突然出現在當地的村落,射殺當地農民,然後躲入山林。有幾十個農民在收香蕉時,無端的被他們殘酷槍殺。每天旭日東升時,他們挺立,向太陽敬禮,為天皇而戰。
1952年,小野田寬郎的家書與日本當時的報紙,不斷的在深林里出現,然而,小野田仍然認為這是瓦解他意志的策略,當他的親兄弟來到這個島嶼,拿著麥克風對他喊話時,他依然認為,這是美軍宣傳人員來誘捕他的。固執的他做出結論:繼續作戰,永不投降。他們不停轉移,當地人永遠無法抓捕他們。每月必須完成一次偷襲軍車任務,餓了就偷香蕉、殺水牛、抓野兔,渴了飲河水或吃水果,必要時殺村民或警察。
到1972年10月,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野田寬郎的戰友也相繼死去,獨有他始終活在1944年。他懷疑過,谷口把自己忘了;他也想過自殺。但是,他得堅持,因為上司說不可以自殺。
1974年的一天,日本探險家鈴木紀夫在菲律賓境內偏僻的叢林里,意外地發現一個身裹樹皮、眉毛和鬍子連成一片的「怪物」蹲在樹杈上,正狼吞虎咽地摘吃野果。這個「野人」就是活下來的小野田寬郎。經過一番交流,鈴木紀夫得知了小野田寬郎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鈴木告訴小野田寬郎,日本已經戰敗投降。小野田終於接受戰爭結束的事實。但他堅持:必須有老上司的命令才能交出武器。鈴木紀夫只好無奈地與他告別,把巧遇小野田寬郎的消息帶回了日本國內。日本政府在全國范圍內找谷口義美,幾經折騰,終於找到了這位已改名並成為書商的舊少佐。
1974年3月9號,時隔30年再次出現在小野田面前,谷口義美身穿軍裝命令小野田投降。1974年3月10號,身穿半舊日本軍服的小野田到達盧邦島警察局,深深地鞠了一躬,說:「我奉上級的命令向你們投降。」從肩上卸下步槍,他失聲痛哭。
躲藏在叢林的20多年間,小野田寬郎共打死打傷了130名菲律賓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許多菲律賓人主張把小野田關進監獄,並繩之以法。但是由於日本政府的斡旋,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赦免了他,並允許已經52歲的小野田返回日本。
1974年,小野田寬郎終於回到了日本,所到之處,均受到「英雄」般的熱烈歡迎,他也成了所謂日本「英雄」精神的象徵。他參加許多活動,特別是日本右翼退伍軍人的活動。每當典禮開始,舊軍歌被唱起時,他會激動到流淚。他接受過無數次媒體訪問,當被問到如何看待上百名死傷的無辜菲律賓農民時,他堅決認為自己沒有錯,因為身處作戰之中,不必為這些人的死亡負責。後來他的自傳《絕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戰爭》成了暢銷書。
歸國後,日本政府本來打算給小野100萬日元的慰勞金,被他拒絕。後來他把這筆錢捐給了靖國神社。回到日本的小野田夜不能眠。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令他害怕,而噴氣式飛機和電視則把他嚇得心驚肉跳。1975年4月,小野田在巴西的森林中買了一個大牧場並在那裡定居。
走出叢林後,小野田想盡量彌補錯過的時光,「我甚至希望,有人能幫我吃飯和睡覺,這樣我就可以一天工作24小時」。但他不認為那30年是浪費時間,「沒有這個經歷,我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1995年,他已是日本一所學校的團體法人代表。
1996年5月,他又回到了盧邦島,當地人看他的眼光很復雜,有人說他是「罪犯般的刺客」,有人同情他,說他是「戰爭犧牲品」。對此,小野田以一貫的口吻說:「軍人就是服從命令,在不違反國際法律的狀
❾ 小澤治三郎的人物生平
小澤治三郎(日語: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語:Jisaburo Ozawa,1886年10月2日-1966年9月9日),宮崎縣人,大日本帝國海軍中將,日本海軍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海戰,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小澤治三郎中將以冷靜沉著著稱,是日本海軍首屈一指的航空戰專家。以航母為中心的特混攻擊艦隊正是小澤中將的首創,在這一點上山本五十六大將深受小澤中將的影響,從而造就了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編隊的日本聯合艦隊。參加過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
(9)小野田三郎在菲律賓存活什麼擴展閱讀:
盡管有過實踐經驗,並且在任海軍大學校長期間接受了「航空第一」思想。但在機動部隊司令的人選上軍令部依舊選擇了南雲忠一,這可以說也是困繞日本史學界的重大迷題。有米內光政提攜的山本一生可謂風光。
但其自負的性格也讓他與同行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客觀地說這種緊張也跟山本推行航空第一理論有關,畢竟這不僅僅是一個戰術問題,更是砸了很多人的飯碗)。自負的性格使他並不希望直屬過於優秀,而緊張的關系則使他害怕被一位出色的下屬所替代。盡管如此,小澤提出的以航母為核心的航空艦隊編制思想依然被山本所採納,並在珍珠港實現。而這一戰術此後也被美國海軍所使用並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