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聽說太平洋戰爭中菲律賓日軍損失了50萬,是怎麼回事,山下奉文的軍隊全軍覆沒了嗎,日本南方軍都在干嗎
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得出的結論是菲律賓是美國人必攻之地,山下奉文定的策略就是盡量在最大的呂宋島和美國人打持久戰,讓美國人盡量流血,不得不做到談判桌上
可後來出了台灣海空戰這事,海軍對外宣稱是:全殲哈爾西的航母編隊,這消息把南方軍和大本營給忽悠了,一下子改了決定,覺得美國人沒了海空火力支援,沒太大優勢,准備在萊特島和美國人大決戰。為此調集大部隊向萊特島集結:
其中第30師團的兩個聯隊從棉蘭老島出發增援,第102師團主力從宿務島出發增援,第26師團,第68旅團和第8師團的一個聯隊從呂宋島出發增援,最有想像力的是第一師團居然是從上海來增援的。
來增援的部隊除了第一師團和第30師團的一個聯隊登陸成功之外,其餘基本上都被美軍海軍在海上管制起來了,山下奉文的老搭檔,馬來作戰時的第25軍參謀長,現在是第35軍司令官的鈴木宗作中將也在從宿務島前往萊特島增援的途中被美國人在海上「做塌勒」。
結果在萊特島,日本部隊被老美火力暴打,損失慘重
其後,在棉蘭老島,雖然山下奉文想盡辦法,但兵力、火力均落後老美,打到後面只能撤入山區
由於缺少後勤,大量士兵餓死在山裡
最後基本全軍覆沒
㈡ 困守菲律賓的日軍大量餓死,為何不能從菲律賓就地補充食物呢
菲律賓戰役是二戰中美國對日作戰的重要戰役。其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補給線,使得日本從東南亞掠奪的戰略資源無法運回本土,又可使得日本南方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被抓到的日軍)
日軍處於絕望的島嶼和密林中時,最開始人們可能因為飢餓不得不吃死去同伴的屍體,因為其是可靠的蛋白質來源。後來死人吃沒了的時候,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會促使人們互相殘殺,來確保自己活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能夠找到的殘余的日本兵都是個體的原因。他們很多人或避免自己被殺而逃走,或者是殺了別人而活下來的。菲律賓戰役持續了將近10月的時間,美軍吸取相關之前硫磺島的戰役教訓,減少自身傷亡,拉長了整個菲律賓戰役的進程,沒有對於那些避退叢林和島嶼日軍過分追擊,放任他存在。日軍沒有補給,彼此聯系也被切斷,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這其實造成大批日軍餓死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㈢ 菲律賓一戰,美菲聯軍的人數是日軍二倍以上,為何最終還會慘敗
武器十分落後。當時的美菲聯軍的武器裝備十分落後,並且子彈數量不足,但是日本軍隊使用的都是先進的沖鋒槍,因此美菲聯軍會殘敗。
㈣ 1945年馬尼拉大屠殺日軍到底有多殘忍呢
1945年2月初,在菲律賓戰役的最後階段,美軍第一騎兵師的坦克開進馬尼拉市中心,並在街上橫沖直撞。街上的日本士兵驚慌失措,以為17000名海軍駐軍和4000多名駐扎在馬尼拉的陸軍士兵都投降了。美國坦克沖破聖托馬斯大學的前門,救出了3700多名美國戰俘。這所大學成立於1611年,被日本軍方用作戰俘營。三年來,大量美國戰俘和被拘留的美國僑民在這里被折磨致死。數千名形同骷髏的美軍戰俘圍著他們的解救者,痛哭失聲。馬尼拉市民們從家中湧上街頭,流著淚向美軍訴說佔領生活的苦難和日軍的暴虐。
㈤ 一戰損失20多萬日軍,當年呂宋島戰役日本為何會慘敗
因為北美美軍用了重型坦克和火炮。
2月3日,美軍開始襲擊馬尼拉。駐馬尼拉的日本海軍拚命抵抗,雙方展開了為期四周的街戰。 3月3日,美軍佔領了馬尼拉,隨後襲擊了西南和東南呂宋島。日本建武集團和振武集團的殘余分別撤退到克拉克以西和馬尼拉以東的山區。同時,北美美軍的第一台推土機為山區的坦克和重型火炮開辟了道路,對危險的尚武集團發動了進攻,4月下旬佔領了碧瑤,6月進入了卡加延河谷,並開放了通往碧瑤和聖何塞的道路。日本軍人桑木集團撤退到山區,在美軍的圍困下,物資被切斷,該病流行,生病或餓死,但他們繼續抵抗。直到日本投降,其餘的70,000人才放下武器。在這次運動中,美軍損失了47,000人和17艘船;日軍損失了21萬人。
㈥ 困守菲律賓的日軍大量餓死,為何不能從菲律賓就地補充食物
菲律賓戰役是二戰中美國對日作戰的重要戰役。其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補給線,使得日本從東南亞掠奪的戰略資源無法運回本土,又可使得日本南方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有人可能會問菲律賓地處熱帶物產豐富,日軍為何不能就地補充食物?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雖然菲律賓物產豐富,但是在戰時部隊都是需要機動作戰的,不可能頑固守在地點。在此過程中大批日軍都被美軍趕入了叢林和山區,有很多被困在了島上。在這種情況下,隨身攜帶的干糧補給吃沒之後,就不得不搜集其他食物。有人的村莊和部落基本都美軍所控制,他們不可能去送死,而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迷失在叢林之中。在密林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吃,如果誤食不能吃的東西輕則拉肚子,重則中毒身亡。能找到寄養和野果是很少的,更何況那些食物不能夠提供充足的熱量,時間長了,人就會營養不良,生老病死。
日軍處於絕望的島嶼和密林中時,最開始人們可能因為飢餓不得不吃死去同伴的屍體,因為其是可靠的蛋白質來源。後來死人吃沒了的時候,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會促使人們互相殘殺,來確保自己活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能夠找到的殘余的日本兵都是個體的原因。他們很多人或避免自己被殺而逃走,或者是殺了別人而活下來的。菲律賓戰役持續了將近10月的時間,美軍吸取相關之前硫磺島的戰役教訓,減少自身傷亡,拉長了整個菲律賓戰役的進程,沒有對於那些避退叢林和島嶼日軍過分追擊,放任他存在。日軍沒有補給,彼此聯系也被切斷,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這其實造成大批日軍餓死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㈦ 在菲律賓戰役中數十萬美菲聯軍為何打不過數萬日軍呢
我們先來看看駐菲律賓美軍的實力。在兵力方面,美菲聯軍在數量上具有優勢,美菲聯軍人數高達13萬人。然而,盡管美菲聯軍有13萬人,但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殖民勢力的軍隊,戰鬥力很低。真正的美軍只有2.1萬人,主力是美軍的菲律賓師。美軍主力軍所謂的菲律賓師實際上只是一支雜軍,其戰鬥力並不比菲律賓軍隊強多少。菲律賓師由美國從本土派遣的8500名國民警衛隊組成。它得到了大量菲律賓士兵的補充。其中大部分士兵拿的是老式恩菲爾德步槍,許多槍支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㈧ 打斷日本海軍脊樑的菲律賓海海戰,如何成為日本海軍的末日開端呢
1944年開始尼米茲與麥克阿瑟的海陸部隊不斷逼近日本本土。麥克阿瑟採取跳島戰術向菲律賓方向推進,而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也在佔領馬紹爾群島後越過了日軍在中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特魯克環礁,轉而將兵鋒指向了馬里亞納群島。此時被夾擊的日本於是加強在馬里亞那群島的防禦力量,欲使其成為最重要的“絕對國防圈”以阻擊盟軍的攻勢,為日本本土爭取時間。
而此時面對馬里亞納群島的危局,日軍唯一的選擇就是集中艦隊,力求畢其功於一役,在菲律賓海擊敗美國艦隊,拖延美軍的進軍速度。如果能取得勝利,那麼日軍就還有時間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線。當然這個舉動十分危險,因為一旦被擊敗,那麼日本海軍就會徹底失去進攻能力,甚至連基本的防禦能力都將不復存在。對此日軍的反應也很奇怪,他們認為與其到時候,艦隊沒有補給,不如拚死一搏。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發動了“阿號作戰”,主力是以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和岸基飛機。同時阻擋麥克阿瑟向菲律賓挺進的“渾號作戰”也被日軍終止,日軍計劃將最後的航母聚集到一起,目標就是挑起一場海上大決戰,為己方成功爭取時間。
㈨ 日軍困守菲律賓時到底有多慘
日軍困守菲律賓時非常慘,他們沒有補給餓死了很多士兵,而且軍隊還爆發了傳染病。
㈩ 二戰時期日本猛攻菲律賓,為何美國會輸掉菲律賓戰役
小油瓶想說,面對精銳日軍、精心謀劃、精心准備、突然襲擊,戰爭准備不足並且兵力並不佔優的美國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麥克阿瑟中將帶領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驕傲的麥克阿瑟中將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對他動手,疏於戒備,錯誤判斷,讓本就實力不足的軍隊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帶您走進這場對麥克阿瑟來說失敗的作戰!
至此菲律賓戰役徹底以美國人的失敗告終。
所以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疏忽大意導致空軍被殲滅,海軍望風而逃,自此制空權制海權徹底消失,而菲律賓部隊缺乏戰鬥力和戰斗精神被日軍精銳部隊擊潰,無奈退守巴丹,巴丹守軍又因缺乏糧食和支援,無奈被殲滅,這就是美國人是如何輸掉菲律賓戰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