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屆亞運會舉辦城市都是哪裡
一、1951年3月4日至11日,第一屆亞運會在新德里舉行,此後,新德里又舉辦了第九屆亞運會。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印度北部,東依亞穆納河,東北緊連德里舊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
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寺院神廟在新德里隨處可見,宗教氣氛濃厚,古代建築眾多,擁有用紅砂石建造的莫卧兒王朝皇宮紅堡等馳名世界的名勝古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1949年2月13日,來自亞洲各國體育組織的代表在新德里簽署了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憲章,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正式成立。
二、1954年,第二屆亞運會在馬尼拉舉行。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位於菲律賓最大島嶼呂宋島西岸,瀕臨馬尼拉灣。它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馬尼拉建城歷史悠久,16世紀已是著名商港。
1975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卡洛奧坎、奎松、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組成大馬尼拉市,面積達626.58平方公里。馬尼拉市容整潔,是一座風光綺麗的熱帶花園城市,到處可見潔白如玉的菲律賓國花──薩巴基他茉莉花,散發著馨人的香味。
馬尼拉在亞洲體育發展史上有著光輝燦爛的一頁,1913年這里曾拉開亞洲體壇升騰的序幕,舉辦遠東運動會。1954年,18個國家和地區的970名體壇精英再次匯集在這里,參加了第二屆亞運會。
馬尼拉的亞運組委會為使這屆體育盛會更具特色,特意在全國文藝團體中徵集亞運會會歌。菲律賓保安軍樂團中,里戈上校和多爾少校的作品《永遠向前》在眾多被選曲目中脫穎而出。亞運會第一首會歌由此誕生。
三、1958年5月24日至6月1日,第三屆亞運會在日本東京舉行。
日本首都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
東京是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里。同時,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東京金融業和商業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臟」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
東京的交通很便利,時速達200公里的新干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並向東北方面延伸。地下鐵道幾乎能到達所有的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組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通向全國及世界各地。1979年3月14日,東京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第三屆亞運會於1958年5月24日至6月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20個國家和地區的1422名運動員參賽。
四、1962年8月24日,第四屆亞運會在雅加達舉行。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沿海。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
雅加達旅遊名勝很多。在東郊距市中心26公里處,有世界著名的「印尼縮影公園」,全市有清真寺200餘座,基督教及天主教教堂100餘所,佛教與道教寺院數十座。班蘭是華人集中地,附近的小南門是華人商業中心區。
位於市中心的獨立紀念塔,高132米,是首都最高的建築物,乘電梯到塔頂部,高樓大廈、寬闊的街道、潮水般的汽車和翠林鮮花,盡收眼底。
第四屆亞運會1962年8月24日在雅加達舉行,是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第一次舉行的規模巨大的綜合性國際運動會,印度尼西亞政府全力舉辦此次盛會,特興建了一個可容納10萬名觀眾的朋加諾體育場,同時還專門建立了亞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的亞運村。
五、1966年,1970年,1978年和1998年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和第十三屆在曼谷舉行。
泰國首都曼谷位於湄南河下游,距暹羅灣40公里,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的中心及全國最大的城市。曼谷市內有大小佛寺300多所,有「佛廟之都」之稱。
除了名勝古跡外,曼谷也有不少現代化的建築和旅遊設施,每年吸引著大批遊客,成為亞洲旅遊業最興旺的城市之一。曼谷港是泰國最大的深水港口,也是泰國著名的稻米輸出港之一。曼谷還與中國的許多城市建立有友好關系,如北京、上海、昆明等。
曼谷是歷史上舉辦亞運會最多的城市,於1966年,1970年,1978年和1998年先後四次舉辦亞運會,分別是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和第十三屆。
六、1974年第七屆亞運會在德黑蘭舉行。
伊朗首都德黑蘭,早在5000年前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距裏海100多公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南部多是古老的建築,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博物館,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德黑蘭於1974年舉辦了第七屆亞運會,中國第一次參加亞運會,並以33金、64銀、27銅的成績排在獎牌榜第三位。
七、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行。
韓國首都漢城(現稱首爾),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漢江下游。漢江流經市區,將漢城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個部分,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漢城進入了迅速發展的經濟起飛階段。現今的首爾是一座擁有眾多衛星城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古老和現代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站在市中心南山的首爾塔上,俯視整座城市,川流不息的車流,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古老的宮殿,蔚藍美麗的漢江,繁華的商業。無不顯示出這個東方屈指可數的世界大都會之一的無窮魅力。
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在韓國漢城舉行。其實,漢城曾經贏得過1970年第六屆亞運會的承辦權,但因為安全和財政的問題,亞運會推遲了16年才登陸韓國,不過,這也成就了韓國成為了第一個在兩年之內舉辦亞運會和奧運會(1988年)的國家。
八、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座擁有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的文明古城,悠久的歷史賦予北京珍貴的文化遺產,世界奇跡萬里長城在北京地區綿延數百里,它是從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類建築。
古代皇家園林頤和園,皇家宮殿群故宮等古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
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是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也是亞運會誕生以來的40年間第一次由中國承辦的亞洲運動會。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盛會。
九、1994年第十二屆亞運會在廣島舉行。
廣島市位於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廣島縣,瀕臨瀨戶內海,建於1589年。廣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受原子彈嚴重破壞,故在原子彈爆發之處建造了和平紀念公園,以祈求永久和平。
廣島於1950年開始有規劃性的重建工作,並成為日本著名工業城市之一。市內多處名勝古跡,也是反核與和平活動的中心地。
1994年,廣島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亞運會,這是首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舉辦的一屆亞運會。廣島因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而聞名,也正是這一特殊的歷史意義。
廣島亞運會的主題是「亞洲和諧」,其吉祥物是一對「和平鴿」,一雄一雌,象徵廣島所宣揚的和平與反戰精神,組委會希望藉此播撒和平友誼的種子。
十、2002年第十四屆亞運會在釜山舉行。
釜山,位於韓國東南端,是韓國僅次於首爾的第二大城市。釜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除是一個天然良港以外,在其海岸線上還有很好的沙灘和美麗的海濱風景,許多建築物就在海邊、山麓,風和日麗,景色秀美,釜山因此成為著名的國際文化旅遊城市。
釜山的10個主要景觀被稱為「釜山10景」,包括梵魚寺、海雲台、太宗台、忠烈祠等。第十四屆亞運會於2002年在釜山舉行。本次大會秉持亞洲國家團結友愛,不斷發展的理念,促進了亞洲各國和地區間的友好與交流。
十一、2006年第十五屆亞運會在多哈舉行。
多哈,卡達國首都,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是卡達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多哈是一座海濱城市,它原來是一個以打撈魚蝦為主的小城鎮,隨著卡達石油工業的發展,一躍成為繁榮新興的現代化城市。
城市兩端,一邊是秀麗的濱海大道,一邊是金黃色的海港,融合了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2006年,多哈成功舉辦了第十五屆亞運會,共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名運動員參加。
十二、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屆亞運會在中國廣州舉行。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廣州又稱「羊城」。
相傳周朝時, 南海飄來五朵彩色祥雲, 五仙人騎著五隻羊, 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 贈谷穗給居民, 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飢荒, 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
廣州是全國著名的僑鄉, 華僑人數居全國大城市之首。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屆亞運會在中國廣州進行,共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47萬名運動員參加。
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於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設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分為亞洲夏季運動會(亞運會)、亞洲冬季運動會(亞冬會)、亞洲青年運動會(亞青會)、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亞殘會)。
自1951年開始第1屆,截至2018年共舉辦了18屆,每四年一屆。參賽國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後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
❷ 歷屆奧運會舉辦時間,地點,各國運動員參加人數
【歷屆夏季奧運會舉辦地】
屆次 舉行地點 年 份
1 雅典 希臘 1896
2 巴黎 法國 1900
3 聖路易斯 美國 1904
4 倫敦 英國 1908
5 斯德哥爾摩 瑞典 1912
6 柏林 德國 1916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未辦)
7 安特衛普 比利時 1920
8 巴黎 法國 1924
9 阿姆斯特丹 荷蘭 1928
10 洛杉磯 美國 1932
11 柏林 德國 1936
12 赫爾辛基 芬蘭 1940(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辦)
13 倫敦 英國 1944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辦)
14 倫敦 英國 1948
15 赫爾辛基 芬蘭 1952
16 墨爾本 澳大利亞 1956
17 羅馬 義大利 1960
18 東京 日本 1964
19 墨西哥城 墨西哥 1968
20 慕尼黑 原西德 1972
21 蒙特利爾 加拿大 1976
22 莫斯科 原蘇聯 1980
23 洛杉磯 美國 1984
24 漢城 韓國 1988
25 巴塞羅那 西班牙 1992
26 亞特蘭大 美國 1996
27 悉尼 澳大利亞 2000
28 雅典 希臘 2004
29 北京 中國 2008
30 倫敦 英國 2012
參與過的國家:
中國(CH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國香港(HKG、 Hong-Kong)
中國澳門(OMA、 Oman)
中國台北(TPE、 Chinese Taipei)
阿富汗(AFG、 Afghanistan)
巴林(BRN、 Bahrain)
孟加拉國(BAN、 Bangladesh)
不丹 (BHU、 Bhutan)
汶萊(BRU、 Brunei Darussalam)
柬埔寨(CAM、 Cambodia)
朝鮮(PRK、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印度(IND、 India)
印度尼西亞(INA、 Indonesia)
伊拉克(IRQ 、Iraq)
伊朗(IRI、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日本(JPN、 Japan)
約旦(JOR、 Jordan)
哈薩克(KAZ、 Kazakhstan)
韓國(KOR、 Korea)
科威特(KUW、 Kuwait)
吉爾吉斯斯坦(KGZ、 Kyrgyzstan)
寮國(LAO、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黎巴嫩(LIB、 Lebanon)
馬來西亞(MAS、 Malaysia)
馬爾地夫(MDV、Maldives)
蒙古(MGL、 Mongolia)
緬甸(MYA、 Myanmar (ex Burma until 1989) )
尼泊爾(NEP、 Nepal)
巴基斯坦(PAK、 Pakistan)
巴勒斯坦(PLE、 Palestine)
菲律賓 (PHI、 Philippines)
卡達(QAT、 Qatar)
沙烏地阿拉伯(KSA、 Saudi Arabia)
新加坡(SIN、 Singapore)
斯里蘭卡( SRI、 Sri Lanka)
敘利亞(SYR、 Syrian Arab Republic)
塔吉克(TJK、 Tadjikistan)
泰國( THA、 Thailand )
東帝汶(TLS、 Timor-Leste)
土庫曼(TKM、 Turkmenistan)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 United Arab Emirates)
烏茲別克(UZB、 Uzbekistan)
越南(VIE、 Viet Nam )
葉門( YEM、 Yemen)
非洲奧委會協會(ANOCA) (Association des Comités Nationaux Olympiques d'Afrique):
阿爾及利亞(ALG、 Algeria)
安哥拉(ANG、 Angola)
貝南(BEN 、Benin)
波札那(BOT、 Botswana)
布爾基納法索(BUR、 Burkina Faso)
蒲隆地(BDI、 Burundi)
喀麥隆(CMR、 Cameroon)
維德角(CPV、 Cape Verde)
中非(CAF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查德(CHA、 Chad)
葛摩(COM、 Comoros)
剛果(CGO、 Congo)
象牙海岸 (CIV、 Cote d'Ivoire )
剛果民主共和國(COD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吉布地(DJI、 Djibouti)
埃及(EGY、 Egypt)
赤道幾內亞 (GEQ、 Equatorial Guinea)
厄利垂亞 (ERI、 Eritrea)
衣索比亞(ETH 、Ethiopia)
加彭(GAB、 Gabon)
甘比亞(GAM、 Gambia)
迦納(GHA、 Ghana)
幾內亞(GUI、 Guinea)
幾內亞比索(GBS 、Guinea-Bissau)
肯亞(KEN、 Kenya)
賴索托(LES、 Lesotho )
賴比瑞亞 (LBR、 Liberia)
利比亞阿拉伯加馬西里亞(LBA、 Libyan Arab Jamahiriya)
馬達加斯加(MAD 、Madagascar)
馬拉維(MAW、 Malawi)
馬里(MLI、 Mali)
茅利塔尼亞(MTN 、Mauritania)
模里西斯(MRI、 Mauritius)
摩洛哥( MAR、 Morocco)
莫三比克(MOZ、 Mozambique)
納米比亞(NAM 、Namibia)
尼日 (NIG、 Niger)
奈及利亞 (NGR、 Nigeria)
盧安達(RWA、 Rwanda)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TP、 Sao Tome and Principe)
塞內加爾(SEN、 Senegal)
塞席爾(SEY 、Seychelles)
獅子山 ( SLE、 Sierra Leone)
索馬里( SOM 、Somalia)
南非(RSA 、South Africa)
蘇丹(SUD、 Sudan)
史瓦濟蘭(SWZ、 Swaziland)
多哥(TOG、 Togo )
突尼西亞(TUN、 Tunisia)
烏干達(UGA、 Uganda )
坦尚尼亞 (TAN、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尚比亞( ZAM 、Zambia)
辛巴威(ZIM 、Zimbabwe)
歐洲奧委會協會COE/EOC (Les Comités Olympiques Européens)
阿爾巴尼亞 (ALB、 Albania)
安道爾(AND、 Andorra)
亞美尼亞( ARM、 Armenia)
奧地利 (AUT、 Austria)
亞塞拜然(AZE、 Azerjan)
白俄羅斯(BLR、 Belarus)
比利時(BEL、 Belgium )
波黑(BIH、 Bosnia and Herzegovina)
保加利亞(BUL、 Bulgaria)
克羅埃西亞(CRO、 Croatia)
塞普勒斯(CYP、 Cyprus)
捷克(CZE、 Czech Republic)
丹麥(DEN、 Denmark)
愛沙尼亞(EST、 Estonia)
芬蘭(FIN、 Finland)
馬其頓(MKD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法國(FRA、 France)
喬治亞(GEO、 Georgia)
德國(GER、 Germany)
英國(GBR、 Great Britain )
希臘(GRE、 Greece)
匈牙利(HUN、 Hungary)
冰島(ISL、 Iceland )
愛爾蘭(IRL、 Ireland )
以色列(ISR、 Israel)
義大利(ITA、 Italy )
拉脫維亞(LAT、 Latvia)
列支敦斯登( LIE、 Liechtenstein )
立陶宛(LTU、 Lithuania)
盧森堡(LUX、 Luxembourg)
馬爾他( MLT、 Malta)
摩納哥(MON、 Monaco)
荷蘭(NED、 Netherlands)
挪威(NOR、 Norway)
波蘭(POL、 Poland)
葡萄牙(POR、 Portugal)
摩爾多瓦(MDA、 Republic of Moldova)
羅馬尼亞(ROM、 Romania)
俄羅斯( RUS、 Russian Federation)
聖馬利諾(SMR、 San Marino)
塞黑(SCG、 Serbia and Montenegro)
斯洛伐克(SVK、 Slovakia)
斯洛維尼亞(SLO、 Slovenia)
西班牙( ESP、 Spain)
瑞典(SWE、 Sweden )
瑞士(SUI、 Switzerland )
土耳其(TUR、 Turkey)
烏克蘭(UKR、 Ukraine)
大洋洲奧委會協會 ONOC (Oceania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
美屬薩摩亞(ASA、 American Samoa)
澳大利亞(AUS、 Australia)
庫克群島(COK、 Cook Islands)
密克羅尼西亞(FSM、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斐濟(FIJ、 Fiji)
關島(GUM 、Guam)
基里巴提(KIR、 Kiribati)
諾魯(NRU、 Nauru)
紐西蘭(NZL、New Zealand )
帛琉( PLW、 Palau)
巴布亞紐幾內亞(PNG 、Papua New Guinea)
薩摩亞(SAM、 Samoa (until 1996 Western Samoa))
索羅門群島(SOL、 Solomon Islands)
湯加(TGA、 Tonga)
萬那杜( VAN、 Vanuatu)
泛美體育組織 PASO/ODEPA (Organización Deportiva Panamericana) :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 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ARG、 Argentina)
阿魯巴(ARU、 Aruba)
巴哈馬(BAH、 Bahamas)
巴貝多(BAR、 Barbados)
貝利塞(BIZ、 Belize)
百慕大(BER、 Bermuda)
玻利維亞(BOL、 Bolivia)
巴西( BRA、 Brazil)
英屬維爾京群島(IVB、 British Virgin Islands)
加拿大(CAN、 Canada)
開曼群島(CAY、 Cayman Islands)
智利( CHI、 Chile)
哥倫比亞(COL、 Colombia)
哥斯大黎加(CRC、 Costa Rica)
古巴(CUB、 Cuba)
多米尼加(DMA 、Dominica)
民主多米尼加(DOM、 Dominican Republic)
厄瓜多(ECU、 Ecuador)
薩爾瓦多(ESA、 El Salvador)
格瑞那達(GRN、 Grenada)
瓜地馬拉(GUA、 Guatemala)
蓋亞那(GUY、 Guyana)
海地(HAI、 Haiti)
宏都拉斯(HON、 Honras)
牙買加(JAM、 Jamaica)
墨西哥(MEX、 Mexico)
荷屬安的列斯(AHO、 Netherlands Antilles)
尼加拉瓜(NCA、 Nicaragua)
巴拿馬(PAN、 Panama)
巴拉圭(PAR、 Paraguay)
秘魯(PER、 Peru)
波多黎各(PUR、 Puerto Rico)
聖基特和內維斯(SKN、 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露西亞(LCA、 Saint Lucia)
聖文森特和格林哪達(VIN、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蘇利南(SUR、 Suriname)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 Trinidad and Tobago)
美國(US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烏拉圭(URU、 Uruguay)
委內瑞拉( VEN、 Venezuela)
維爾京群島(ISV 、Virgin Islands)
❸ 歷屆屆亞洲運動會的舉辦地都是哪
歷屆亞洲運動會的舉辦地如下:
第1屆亞運會,1951年,印度新德里;
第2屆亞運會,1954年,菲律賓馬尼拉;
第3屆亞運會,1958年,日本東京;
第4屆亞運會,1962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第5屆亞運會,1966年,泰國曼谷;
第6屆亞運會,1970年,泰國曼谷;
第7屆亞運會,1974年,伊朗德黑蘭;
第8屆亞運會,1978年,泰國曼谷;
第9屆亞運會,1982年,印度新德里;
第10屆亞運會,1986年,韓國漢城(今首爾);
第11屆亞運會,1990年,中國北京;
第12屆亞運會,1994年,日本廣島;
第13屆亞運會,1998年,泰國曼谷;
第14屆亞運會,2002年,韓國釜山;
第15屆亞運會,2006年,卡達多哈;
第16屆亞運會,2010年,中國廣州;
第17屆亞運會,2014年,韓國仁川;
第18屆亞運會,2018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第19屆亞運會將於2022年中國杭州舉行;
第20屆亞運會將於2026年日本名古屋舉行。
(3)菲律賓奧運會在哪裡舉辦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中國與菲律賓的體育界人士計劃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界人士商討。
當時的印度體育界領導人古魯桑迪遍訪了來倫敦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界代表,並邀請了13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的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0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第一屆亞洲運動會。
1949年02月,亞洲各國體育界代表在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余體育聯合會」。該聯合會後來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更名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
1951年03月,第1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體育霸主。
2019年3月5日,亞奧理事會決定正式邀請大洋洲國家參加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參賽項目包括業余拳擊、賽艇、棒壘球、賽馬、擊劍、手球和帆船比賽。
❹ 亞運會是什麼時候舉辦的,歷屆亞運會都在哪個國家的城市舉行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英文為Asian Games,是亞洲地區的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也是亞洲體壇最大的盛會,由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 的成員國輪流主辦,同1些世界級體育盛會,例如 奧運會 、 世界盃 一樣,每4年舉辦1次,至今已舉辦了16屆。 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 歷屆亞運會掠影(15張)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2年舉辦1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遠東運動會先後共舉行了10屆,1937年因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止。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的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而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再次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1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願望。 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中國與菲律賓的體育界人士計劃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界人士商討。當時的印度體育界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的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亞洲所有國家參加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界代表,並邀請了13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的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第1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這屆運動會延期至1951年舉行。1949年2月,亞洲各國體育界代表在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余體育聯合會」。該聯合會後來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更名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至今。 1951年3月,第1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目前,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1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體育霸主。 第1屆: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第2屆: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 第3屆:1958年,東京亞運會. 第4屆: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 第5屆:1966年,曼谷亞運會. 第6屆:1970年,曼谷亞運會. 第7屆: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 第8屆:1978年,曼谷亞運會. 第9屆: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 第10屆:1986年,漢城亞運會. 第11屆:1990年,北京亞運會. 第12屆:1994年,廣島亞運會. 第13屆:1998年,曼谷亞運會. 第14屆:2002年,釜山亞運會. 第15屆:2006年,多哈亞運會. 第16屆:2010年,廣州亞運會 . 第17屆:2014年,仁川亞運會. 第18屆:2019年,亞運會.
❺ 首次舉辦運動會的亞洲城市是哪裡
柏林奧運會期間,東京就被選為第奧運會會址。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該屆奧運會成為泡影,當日本從戰爭災難中復甦過來以後,東京就提出了主辦奧運會的申請,但在投票中卻輸給了羅馬。隨後,東京再次提。出申請,終於贏得了現代奧運會的主辦權,使奧運會第一次來到了亞洲展。
❻ 歷屆亞運會舉辦地
第1屆 印度 新德里 1951年03月04日-1951年03月11日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德里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第2屆 菲律賓 馬尼拉 1954年05月01日-1954年05月09日
馬尼拉(Manila),菲律賓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被人們稱為「亞洲的紐約」。
第3屆 日本東京1958年05月24日-1958年06月01日
東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是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是日本事實上的首都(但並沒有正式的相關法律規定)。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
第4屆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1962年08月24日-1962年09月02日
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城市面積740平方公里,人口1018萬,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中心,聚集了全國大部分的財富、人才和政治精英。
第5屆泰國 曼谷 1966年12月09日-1966年12月20日
曼谷(泰文: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英文:Bangkok),是泰國首都和最大城市,別名「天使之城」,位於昭披耶河東岸,南臨暹羅灣,中南半島最大城市,東南亞第二大城市,為泰國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與各方面中心。
第6屆 泰國 曼谷 1970年12月09日-1970年12月20日
第7屆 伊朗 德黑蘭 1974年09月10日-1974年09月16日
德黑蘭(波斯語:تهران、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
第8屆 泰國 曼谷 1978年12月09日-1978年12月20日
第9屆 印度 新德里 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04日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德里人口達到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
第10屆 韓國 漢城 1986年09月20日-1986年10月05日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 、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第11屆 中國 北京 1990年09月22日-1990年10月07日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第12屆 日本 廣島 1994年10月02日-1994年10月16日
廣島(ひろしま)是日本本州島西部的濱海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曾受美國原子彈的破壞,在1958年重建。廣島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被原子彈嚴重破壞的城市,故在原子彈爆炸之處,建造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以祈求永久的和平。然而另一方面,二戰時期廣島也是日本的毒氣研發基地。
第13屆 泰國 曼谷 1998年12月06日-1998年12月20日
第14屆 韓國釜山2002年09月29日-2002年10月14日
釜山(韓語:부산,英語:Busan),全名釜山廣域市,位於韓國東南端,是韓國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歷史上一直是東亞大陸和海洋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第15屆 卡達 多哈 2006年12月01日-2006年12月15日
多哈(阿拉伯語:دوحة;英語:Doha),位於北緯25.26°,東經51.56°,人口約99.8萬,佔全國人口的54%,其中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
第16屆 中國 廣州 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27日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
第17屆 韓國 仁川 2014年09月19日-2014年10月04日
仁川,韓國西北部濱海城市,第二大港口、第三大城市,面積1062平方公里,人口300萬。
第18屆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2018年08月18日-2018年09月02日
第19屆 中國 杭州 2022年09月10日-2022年09月25日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第20屆 日本 名古屋2026年09月18日-2026年10月03日
名古屋市(英文:Nagoya,日文:なごやし),是日本中部愛知縣的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全市總面積326.45平方公里,總人口228.4萬人(2015年)。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的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而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再次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願望。
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中國與菲律賓的體育界人士計劃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界人士商討。
當時的印度體育界領導人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的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亞洲所有國家參加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本屆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界代表,並邀請了13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的有關文件和章程,並確定於1949年0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這屆運動會延期至1951年舉行。
❼ 菲律賓參加奧運會了嗎
參加了,1924年巴黎奧運會是菲律賓第一次派遣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之後除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外,菲律賓未有遺漏。北京奧運會上菲律賓並未獲得任何獎牌,拳擊是菲律賓在倫敦奧運會爭金的優勢項目。
❽ 2022冬奧會菲律賓參賽人數
菲律賓冬奧代表團團長巴萊里亞諾·弗洛羅將率領由6人組成的冬奧代表團。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菲律賓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2022年2月13日,菲律賓運動員阿薩·米勒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男子大回轉第一輪比賽中,未能完賽(DNF)。
ROC代表隊、阿爾巴尼亞、阿根廷、亞塞拜然,愛爾蘭,愛沙尼亞,安道爾,奧地利,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巴亞,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北馬其頓,比利亞,冰島,波多黎各,波黑,波蘭,波利維亞,丹麥,德國,東帝汶,厄瓜多,厄利垂亞法國,菲律賓,芬蘭,哥倫比亞,喬治亞,哈薩克,海地,韓國,荷蘭,黑山,吉爾吉斯斯坦,加拿大,迦納,捷克,科索沃,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黎巴嫩,立陶宛,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羅馬尼亞,馬達加斯加,馬爾他,馬來西亞,美國,美國薩摩亞,美國維爾京群島,蒙古,秘魯,摩爾多瓦,摩洛哥,摩納哥,墨西哥,奈及利亞,挪威,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塞爾維亞,塞浦洛斯,沙烏地阿拉伯,聖馬利諾,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泰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土耳其,烏克蘭,烏茲別克,西班牙,希臘,紐西蘭,匈牙利,印度,中國香港,中華台北,中國。
❾ 第八屆奧運會的舉辦國家是哪個
第8屆奧運會於1924年5月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1924年是現代奧林匹克復興30周年。幾十年來世界體育有了飛躍的發展。為了慶祝奧運會取得的巨大成就,國際奧委會將第八屆奧運會選在巴黎舉行。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在閉幕式上還升起了三面旗幟:國際奧委會會旗、主辦國國旗和下屆承辦國國旗。本次應邀參賽的國家地區數從29個躍升到44個。有1000名新聞記者參與了大會的報道,這也是奧運會被大眾認為是大型賽事的一個信號。首次增設了女子擊劍比賽,丹麥的奧希爾以未輸一個回合成績奪得金牌。美國選手韋斯穆勒在7月20日這一天奪得了兩枚游泳金牌,同一天他還在水球項目上拿到銅牌。後來他去了好萊塢,參演了12部關於人猿泰山的影片。美國游泳選手埃德勒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贏得銅牌,2年後她成為了首位游泳穿越英吉利海峽的第一位女性,比曾經完成此壯舉的任何一位男選手幾乎快了2個小時。芬蘭田徑選手努爾米贏得了5枚金牌,在1920年還有3枚金牌入賬。他最驚人的表現發生在7月10日,他先是輕松在1500米比賽中勝出,然後僅僅在55分鍾後他重回賽道贏得5000米冠軍,努爾米的隊友里托拉在1924年幹得也不錯:他贏得了4枚金牌和2枚銀牌。
第8屆奧運會即1924年巴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24年正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30周年,首次引入了「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的奧林匹克格言 ,並第一次在閉幕式上同時升起國際奧委會、本屆奧運會主辦國和下屆奧運會主辦國的國旗,並由此成為歷屆奧運會閉幕式的慣例。
但這場奧運會也延續了馬拉松式奧運會,舉辦了2個多月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