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期菲律賓怎麼獨立的
十年以後的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菲律賓獨立法案。這次輪到菲律賓人不樂意了。菲律賓國會的立法者們拒絕接受這個法案。不少菲律賓人耽心這個法案某項決議的實施會給美國一個保留軍事基地以便繼續控制菲律賓的藉口。還有一些菲律賓人耽心,一但他們獨立,美國將提高菲律賓進口關稅,從而使菲律賓產品失去在美國的優惠待遇。
為了菲律賓的最後獨立,為了消除菲律賓在經濟方面的憂慮,美國會在1934年通過「泰丁斯-麥杜菲法案(Tydings-McffieAct)。這項法案決定建立一個菲律賓有關機構並實施一項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的產品逐步增加關稅的十年計劃。這個法案給菲律賓提供一個逐步調整、適應自己未來獨立經濟的機會。美國人的誠意和切實可行的措施終於使菲律賓人在這一次接受了這個獨立方案。
這項法案在1936年實施,在整整十年之後的1946年得7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菲律賓獨立宣言。這這份歷史性的文件是有美國第三十三位總統杜魯門(HarryS.Truman)宣布的。文件這樣寫道:「鑒於菲律賓人民一旦准備好承擔義務,美國政府就將向菲律賓人民交付全部主權這一承諾;鑒於菲律賓人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現在,我,哈里杜魯門……據此承認菲律賓作為一個自行管理國家的獨立性……。」
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把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的菲律賓還給了菲律賓人。菲律賓從此走上獨立富強之路。這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殖民地菲律賓與眾不同的獨立的過程。歷史不能重復,也不能試驗。如果能夠,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當年美國沒有以武力手段強迫菲律賓接受美國管理,菲律賓註定落在早就窺視這個群島的歐洲帝國手中。而在當時的殖民政策下,菲律賓的繁榮富強可能要推遲許多年,要付出許多代價,而它距離真正的獨立可能更為遙遠。
Ⅱ 求所有殖民地國家獨立時間
亞洲:
1。朝鮮——1945年8月獨立,1948年9月9日建國。
2。韓國——1945年8月15日擺脫殖民統治,1948年8月15日建國。
3。越南——1954年9月2日。
4。寮國——1945年10月12日宣告獨立。1946年3月法國再次入侵,1954年法國承認寮國獨立。
5。柬埔寨——1953年11月9日。
6。緬甸——1948年1月4日。
7。泰國——1949年5月。
8。馬來西亞——1957年8月31日。
9。新加坡——1965年8月9日。
10。汶萊——1984年1月1日。
11。菲律賓——1898年6月12日,第一次獨立。
1946年7月4日,第二次獨立。
12。印度尼西亞——1950年8月。
13。東帝汶——1975年11月28日。
14。尼泊爾——1925年(名義上獨立)
15。孟加拉國——1971年3月26日。
16。印度——1950年1月26日。
17。斯里蘭卡——1948年2月4日。
18。馬爾地夫——1965年7月26日。
19。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
20。阿富汗——1919年8月19日。
21。科威特——1961年6月19日。
22。巴林——1971年8月14日。
23。卡達——1971年9月1日。
24。阿聯酋——1971年12月2日。
25。阿曼——1967年。
26。伊拉克——1921年8月。
27。敘利亞——1946年4月17日。
28.黎巴嫩——1943年11月22日。
29。約旦——1946年5月25日。
30。塞普勒斯——1960年8月16日。
非洲:
31。埃及——1922年2月28日。
32。利比亞——1951年12月24日。
33。突尼西亞——1956年3月20日。
34。阿爾及利亞——1962年7月3日。
35。摩洛哥——1956年3月2日。
36。茅利塔尼亞——1960年11月28日。
37。塞內加爾——1960年6月20日。
38。甘比亞——1965年2月18日。
39。馬里——1960年9月22日。
40。布吉納法索——1960年8月5日。
41。維德角——1975年7月5日。
42。幾內亞比索——1974年9月10日。
43。幾內亞——1958年10月2日。
44。獅子山——1961年4月27日。
45。象牙海岸——1960年8月7日。
46。迦納——1957年3月6日。
47。多哥——1960年4月27日。
48。貝南——1960年8月1日。
49。尼日——1960年8月3日。
50。奈及利亞——1960年10月1日。
51。喀麥隆——1960年1月1日。
52。赤道幾內亞——1968年10月12日。
53。查德——1960年8月11日。
54。中非——1960年8月13日。
55。蘇丹——1956年1月1日。
56。厄利垂亞——1993年5月24日。
57。吉布地——1977年6月27日。
58。索馬里——1960年6月26日(英屬)7月1日(意屬)。
59。肯亞——1963年12月12日。
60。烏干達——1962年10月9日。
61。坦尚尼亞——1963年12月10日。
62。盧安達——1962年7月1日。
63。蒲隆地——1962年7 月1 日。
64。剛果(民)——1960年。
65。剛果(布)————1960 年8 月15 日。
66。加彭————1960 年8 月17 日。
67。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 年7 月12 日。
68。安哥拉——1975 年11 月10 日。
69。尚比亞——1964 年10 月24 日。
70。馬拉維——1964 年7 月6 日。
71。莫三比克——1975 年6 月25 日。
72。葛摩——1975 年7 月6 日。
73。馬達加斯加——1960 年6 月26 日。
74。塞席爾——1976 年6 月29 日。
75。模里西斯——1968 年3 月12 日。
76。辛巴威——1980 年4 月18 日。
77。波札那——1966 年9 月30 日。
78。納米比亞——1989 年4 月1 日。
79。南非——1961 年5 月31 日。
80。史瓦濟蘭——1968 年9 月6 日。
81。賴索托——1966 年10 月4 日。
大洋洲:
82。澳大利亞——1901年1月1日。
83。紐西蘭——1907 年。
84。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 年9 月16 日。
85。索羅門群島——1978 年7 月7 日。
86。萬那杜——1980 年7 月30 日。
87。斐濟——1970 年10 月10 日。
88。吉里巴斯——1979 年7 月12 日。
89。諾魯——1968 年1 月31 日。
90。馬紹爾群島——1990 年12 月22 日。
91。帛琉——1994 年10 月1 日。
92。吐瓦魯——1978 年10 月1 日。
93。西薩摩亞——1962 年1 月1 日。
94。湯加——1970 年6 月4 日。
美洲:
95。加拿大——1931年。
96。美國——1776 年7 月4 日。
97。墨西哥——1821年。
98。瓜地馬拉——1821 年9 月15 日。
99。貝里斯——1981 年9 月21 日。
100。薩爾瓦多——1821 年9 月15 日。
101。宏都拉斯——1821年9月15日。
102。尼加拉瓜——1821 年9 月15 日
103。哥斯大黎加——1821 年9 月15 日。
104。巴拿馬——1903 年11 月3 日。
105。巴哈馬——1973 年7 月10 日。
106。古巴——1902 年5 月20 日。
107。牙買加————1962 年8 月 6日。
108。海地——1804 年1 月1 日。
109。多米尼加——1844 年2 月27 日。
110。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 年11 月1 日。
111。多米尼克——1978 年11 月3 日。
112。聖露西亞——1979 年 2月22 日。
113。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79 年10 月27 日。
114。巴貝多——1966 年11 月30 日。
115。格拉納達——1974 年2 月7 日。
116。哥倫比亞——1810 年7 月20 日。
117。委內瑞拉——1811 年7 月5 日。
118。蓋亞那——1966 年5 月20 日。
119。蘇利南——1975 年11 月25 日。
120。厄瓜多——1822年。
121。秘魯——1821 年7 月28 日。
122。巴西——1822年。
123。玻利維亞——1825 年1 月25 日。
124。智利——1818 年2 月12 日。
125。阿根廷——1816 年7 月9 日。
126。巴拉圭——1811 年5 月14 日。
127。烏拉圭——1825 年8 月25 日。
(都是照著我的一本書上打的,有的沒有具體的日子。)
(國家太多了,看漏了幾個,不好意思啊。附上)
128。賴比瑞亞——1847年7月26日。
129。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年9月19日。
130。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年8月31日。
131。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86年11月3日。
衣索比亞沒有被殖民,只是義大利單方面的宣布佔領。它一直是君主制度。
Ⅲ 1898年美國花2000萬買下菲律賓,為何1917年美國又讓它獨立了
因為當時大蕭條之後,美國人大量失業,他們開始呼籲菲律賓會給他們帶來負擔。
1934年,美國批准了一項新法案,並宣布將在菲律賓獨立十年後逐步提高對美國出口產品的關稅。菲律賓最終接受了該法案獨立了,但是,菲律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再次掌管菲律賓。根據法案,美正式宣布菲律賓獨立。
Ⅳ 菲律賓獨立戰爭的介紹
菲律賓獨立戰爭是1896—1902年菲律賓人民為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和反抗美國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是亞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Ⅳ 菲律賓被美國殖民多少年
美國統治時期(1898年-1946年)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賓自治邦。
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Ⅵ 菲律賓原來是誰的殖民地
公元三世紀左右,同中國友好往來。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佔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盪。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
Ⅶ 菲律賓哪一年獨立多少人
菲律賓在很早
菲律賓風光集萃(18張)以前,是以呂宋、麻逸、蘇祿、胡洛等地的名稱聞名的。1521年葡萄牙航海者麥哲倫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之命踏上這個群島時,正好是天主教宗教節日,於是就為群島起了一個有宗教意義的名稱----聖拉哈魯群島。後來因為麥哲倫干涉島上內爭被當地人民殺戮,這個名稱也就被人們遺忘了。154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洛佩茲繼麥哲倫之後第二個來到這個群島。為了在亞洲炫耀西班牙帝國的「功績」,便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1898年6月份,菲律賓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宣布要獨立,將國名改為菲律賓共和國。1946年7月中甸,菲律賓又擺脫了美國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國名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Ⅷ 二戰後菲律賓是如何走向獨立的
菲律賓的獨立建國一波三折,從 1899 年到 1946 年,經過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從美西戰爭後美國的佔領地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1898 年美西戰爭後,菲律賓島上就有民族主義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並宣布菲律賓獨立。但是,在西班牙與美國的默契下,美軍登陸菲律賓並進入馬尼拉,宣布建立軍事政府。此時,菲律賓的政府還通過自己的憲法。 (注意這時候有兩個政府。)
經過美西戰爭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約》西班牙正式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美國則給西班牙兩千萬美元做為賠償。 (照說,簽訂和平條約之後應該從軍事佔領階段進入友好佔領階段,但因為菲律賓國內尚有不一樣的武裝反對勢力,所以,軍事佔領階段尚未結束,此點和日本佔領台灣一樣,要經過樺山資紀的一段「平亂」階段,也像極了 1947 年台灣的二二八與其後的軍事鎮壓動亂。)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憲法,建立菲律賓共和國,並就任首任總統。這時候,美國與菲律賓正式爆發武裝沖突。 (在戰爭法來看,就是佔領軍事政府平定佔領區的叛亂政府,在國內法層次來看,就是外國武力干涉住民自決的建國。)
後來美軍在「平定叛亂」中獲勝。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有結束菲律賓軍事政府的權力 (當時美國也正在建立其領土憲法性法源) 。
美國軍事佔領區進行民選首長, 1901 年美國總統任命首任菲律賓民政總督,正式開啟民政治理階段。然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賦予菲律賓人與美國人同等的權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國舉辦菲律賓的議會選舉。後來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國國會通過,總統簽署著名的《鍾斯法案》 (Jones Act) 。美國通過《鍾斯法案》時說:美西戰爭並無擁有菲律賓,只想菲律賓建立穩定政府之後即撤出。
1919 年菲律賓人民到美國國會游說已經准備好獨立,菲律賓國會也通過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國國會通過著名的《泰丁斯-麥克杜飛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詳細規定菲律賓獨立步驟。
菲律賓人選舉制憲代表,起草憲法草案,通過憲法草案。美國總統簽署此憲法草案。菲律賓舉行公投,批准此憲法,之後 1935 年選舉首任總統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賓國協。 1941 年 11 月 11 日選舉第二任總統。
後來出現憲法修正草案,也經過上述繁復程序,最後由美國總統批准然後公投通過。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佔領菲律賓,麥克阿瑟和菲律賓政府 (總統、副總統) 撤出。
「 (麥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戰爭後期美國陸海軍所謂的爭論是攻佔菲律賓或攻佔台灣的爭議。原本決議依據海軍意見來攻佔台灣,但在麥克阿瑟與羅斯福一席密談之後,決策逆轉。其實,雖不知麥克阿瑟說什麼,但是基於美國總統保護「領土」的憲法責任,跳過菲律賓恐有憲法職責上疑慮,而麥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顯然具有憲法責任的意義。同時,陸軍也較海軍更明白「佔領法」,雖然海軍也懂戰爭 (海戰) 法。」
日本的佔領,也遵照佔領法實施戒嚴與軍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實施制憲會議,研擬憲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賓第二共和。
此時美國國會決議延長流亡美國的菲律賓正副總統任期。後來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賓獨立。 (注意:菲律賓獨立不是由菲律賓宣布,而是由美國宣布,美國並邀請世界各國承認菲律賓獨立。)
1945 年美軍奪回菲律賓,太平洋戰爭結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舉行總統大選,進而美國於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賓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