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戰役日軍被俘虜多少

菲律賓戰役日軍被俘虜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26 12:35:25

A. 1945年馬尼拉大屠殺日軍到底有多殘忍呢

1945年2月初,在菲律賓戰役的最後階段,美軍第一騎兵師的坦克開進馬尼拉市中心,並在街上橫沖直撞。街上的日本士兵驚慌失措,以為17000名海軍駐軍和4000多名駐扎在馬尼拉的陸軍士兵都投降了。美國坦克沖破聖托馬斯大學的前門,救出了3700多名美國戰俘。這所大學成立於1611年,被日本軍方用作戰俘營。三年來,大量美國戰俘和被拘留的美國僑民在這里被折磨致死。數千名形同骷髏的美軍戰俘圍著他們的解救者,痛哭失聲。馬尼拉市民們從家中湧上街頭,流著淚向美軍訴說佔領生活的苦難和日軍的暴虐。

B. 二戰、日本在菲律賓抓了多少美國兵

菲律賓戰役。
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
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
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C. 二戰時期的日軍在菲律賓戰場俘虜了多少美菲聯軍其中有個被俘美軍少將叫什麼名字這位將軍

菲律賓戰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印度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喬納森·溫賴特(Jonathau Mayhew Wainwright,1883—1953)美國陸軍上將。巴丹半島戰敗被俘。 生於華盛頓州。1906年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法國作戰,任第八十二步兵師副參謀長。後入指揮與參謀學校、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40 年10 月任菲律賓美國駐軍少將師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指揮北呂宋部隊抵禦日軍入侵。1942 年3 月麥克阿瑟調離後,晉升中將,負責指揮留守部隊,在巴丹(Bataan)和科雷吉多爾(Corregldor)地區與日軍本間雅晴的14軍激戰,同年5 月彈盡糧絕,率部8萬投降,被囚禁至1945 年日本投降後獲釋。應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之邀,參加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儀式。同年被任命為美國東部防區司令,9月5日晉升上將。1946 年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次年退役。

D. 日軍押80000戰俘,120公里行程,到達目的地時為何少15000人

日本當時押送的是美國和菲律賓聯軍俘虜,這一次押送戰俘的距離為120公里左右,押送的戰俘人數大概在8萬左右。

正是這不長的距離120公里,卻成了美菲聯軍戰俘的噩夢。日本人在押送的路上,對美菲聯軍戰俘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害,最終導致在押送的路上,美菲聯軍戰俘整整死了15000人。

在日本戰敗之後,這些日本兵也沒得到什麼好下場,算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而下令可以槍殺戰俘的本間雅晴,在戰後被執行了槍決!

這場令世界震驚的押送屠殺行動,被稱為了“巴丹死亡行軍”,日本兵的罪孽更深了。

E. 菲律賓二戰結束殺了日本多少俘虜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島失守,7.5萬名美菲聯軍向日軍投降,其中美軍12000名。1942年5月6日,溫萊特帶領1.2萬人向日軍繳械。加上以前被俘的,被日軍俘虜的美菲戰俘達到了9萬多人。溫萊特中將剛剛接替麥克阿瑟行使了2個月的菲律賓戰場最高指揮權,就成了日軍俘虜,先是關押在呂宋島中部的奧德內爾戰俘營,後來又關押在中國台灣的戰俘營,最後被關押在了中國奉天的集中營—— 現今遼寧省沈陽市。

F. 太平洋戰爭中為什麼日軍總是死的人多

美國武器裝備精良,軍事實力強大,後勤供應充足;而日本武器短缺,後勤補給匱乏,軍工實力耗盡,所以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損失慘重。

每個師團美軍是日本的1.3倍、再看槍械美軍是日軍的3倍(美軍每個普通士兵至少兩種槍械,而日本大多數就一把三八大蓋)、機槍是日軍2倍、大炮是日軍5倍、坦克是日軍6倍。

1941年到1945年4年時間里,美國人造了大約二十九萬架飛機,而日本一共才7萬架左右,美國整整是日本的4.26倍。

鋼鐵作為戰爭的戰略資源,存在的差距更大,美日間的差距隨著戰爭的進行,一年比一年大,從1941的19倍發展到最後1945年的256倍。

(6)菲律賓戰役日軍被俘虜多少擴展閱讀:

太平洋戰場的部分戰役傷亡比:

瓜島戰役:從1942年8月開始打了6個月,美軍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

拉包爾突擊戰:從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美軍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日軍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

馬紹爾群島戰役:美軍陣亡和失蹤人數為568人,負傷2108人。斃傷日軍約1.1萬,俘虜329人。

菲律賓戰役:從1944年12月到1945年5月,美軍傷亡6.2萬人,日軍傷亡和被俘達45萬人。

沖繩戰役:從1945年3月到6月,美軍陣亡1.3萬,受傷3.6萬,另有2.6萬人的非戰斗傷亡;日軍十萬守軍,除9000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沖繩島的平民有7.5萬人死傷。

G.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結果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H. 菲律賓戰役日軍純減員多少人1944

菲律賓戰役雙方真實傷亡,日軍傷亡11萬名,其中和族真日本兵陣亡7萬名(和族真日本兵還有10多萬在戰後回國了。)。美軍傷亡6萬5千名,其中戰斗陣亡2萬名。日軍沒有一個完整師團參戰,全部都是精簡師團或缺編師團,都是海洋型的輕裝師團。

I. 哪一場中日戰爭中日軍傷亡慘重

菲律賓戰役(1944~1945)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4年10月~1945年7月在菲律賓群島對日軍實施的進攻戰役。
1944年夏美軍佔領馬里亞納和新幾內亞後,決定首先奪取萊特島,爾後佔領整個菲律賓,以切斷日本本土與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的海上交通線,建立進軍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日軍大本營為固守這一戰略基地,決定實施「捷1號」作戰,與美軍決一死戰。為此,日軍在菲律賓成立陸軍第14方面軍,由山下奉文上將出任司令,下轄第35集團軍(司令為鈴木宗作中將)等部隊,計8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4個獨立混成旅,共35萬餘人;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為豐田副武海軍上將)的第3、第2、第5艦隊(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35艘、潛艇17艘)和陸軍第4航空軍及海軍航空兵提供支援。美軍由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D.麥克阿瑟上將統一指揮,參戰兵力為陸軍第6集團軍(司令為W.克魯格中將,轄2個軍)、第8集團軍一部及特種兵部隊共28萬餘人,由海軍第3、第7艦隊(司令分別為W.F.哈爾西海軍上將和T.C.金凱德海軍中將,共有航空母艦3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144艘、潛艇29艘、登陸艦和運輸艦650艘)和陸軍第5、第13航空隊及澳大利亞航空隊提供支援,共有飛機約2500架。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美軍航空兵連續空襲菲律賓、台灣和沖繩等地,炸毀大量日機,奪得制空權。10月10~15日,美軍先後從馬努斯島和荷蘭迪亞(今查亞普拉)出發,17~18日奪取萊特灣口3個小島。20日,美軍以第10、第24軍各兩個師組成北部和南部突擊集團,分別在萊特島東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陸,向守島日軍(第35集團軍第16師及勤務部隊,約2萬人)發起進攻。日軍集中飛機幾百架攻擊美軍登陸艦船,但收效不大。美軍當日上陸逾10萬人,佔領寬20公里、縱深18公里的登陸場,隨後將日軍分割於卡里加拉、布拉文等地區。日軍實施「捷1號」作戰,調集陸海空兵力與美軍決戰。10月23~26日,雙方海軍在萊特灣附近海域進行大規模海戰,美軍以較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見萊特灣海戰)。10月底起,日軍第1、第26師和第68旅等部增援萊特,至12月初島上兵力達7.5萬餘人,並有艦艇79艘和飛機幾百架配合作戰。此時,美軍已上陸2個軍共17.4萬餘人,並有約700艘艦艇和4700架飛機負責輸送和掩護。日軍在縱深頑強抵抗,並使用特攻飛機和特攻艇攻擊美軍艦船,戰局一度出現膠著狀態。12月7日,美軍第7師從西海岸奧爾莫克灣登陸,在海空軍配合下東西夾擊,終於突破日軍防線。25日,守島日軍大部被殲,結束有組織的抵抗。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海空軍支援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經1個月巷戰於3月3日攻佔該市。隨後,美軍發展進攻,將殘余日軍壓縮在呂宋北部、克拉克以西和馬尼拉以東山區。在美軍包圍下,日軍供應斷絕,疾病流行,大批減員(見呂宋島戰役)。與此同時,美第8集團軍還先後奪取菲律賓南部的巴拉望、棉蘭老、班乃、內格羅斯等島嶼。至7月上旬,菲律賓群島的大規模戰斗行動結束。
此役,日軍傷亡和被俘大約45萬人,損失艦艇68艘、飛機約7000架(其中特攻飛機700餘架);美軍傷亡6.2萬餘人,損失大型艦只21艘、飛機900餘架。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切斷日本掠奪南洋戰略物資的海上運輸線,為盟軍進攻日本本土創造了條件。

J. 電影硫磺島的來信只有一個倖存者。真實的戰役詳情傷亡人數指揮官是誰

‍

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戰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磺島 (Iwo Jima)進行的一次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里,只有1083人生還。美軍則有6821人死亡,19,189人負傷。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一場戰斗。美軍士兵在該島折缽山上插入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

2戰前准備

硫磺島戰役中美軍作戰全過程示意圖

1944年10月初,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制定出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由於參戰部隊中相當部分正在支援對呂宋島的登陸作戰,硫磺島戰役只得等呂宋島戰役結束後的1945年1月才能開始,又因為呂宋島戰役進展緩慢,結束的日期從計劃的1944年12月20日推遲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茲再將硫磺島的作戰推遲到1945年2月中旬。

在1944年前,日軍僅僅把硫磺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繼基地,只部署了海軍守備部隊1500餘人和飛機20架。1944年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後,硫磺島的重要性日趨明顯,日軍才開始大力加強其防禦力量,1944年3月下旬將4000餘陸軍部隊送上島;5月將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栗林忠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7月海軍第27航空戰隊也調至島上。截止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萬餘人,海軍約7000餘人,共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由栗林統一指揮。日軍在島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區各建有一個機場,分別叫做千島機場和元山機場,也叫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並在二號機場以北建造第三個機場。由於美軍迅速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原計劃運往馬里亞納群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都被就近轉用於硫磺島,盡管美軍組織飛機、潛艇全力出擊,企圖切斷硫磺島的增援和補給,但日軍以父島為中轉站,採取小艇駁運的方式,因此美軍的封鎖效果並不理想。

硫磺島日軍總指揮官栗林忠道

由於日軍的海空軍主力在菲律賓戰役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無力為硫磺島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島的抗登陸作戰是要在幾乎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進行。栗林是出色的職業軍人,曾擔任過天皇警衛部隊的指揮官,他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主張憑借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但海軍守備部隊仍堅持殲敵於灘頭,最後栗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前沿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禦。

栗林忠道決心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在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則是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為骨乾的防禦陣地,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盡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訊網路都受到良好保護,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達九層之多!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栗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敵軍。唯一不足的是,原計劃元山地區將修築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長,由於時間不夠,當美軍發動進攻時只完成了70%,約18公里,而且折缽山與元山之間也沒有坑道連接。

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沖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栗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登陸戰役。

3

日軍傷亡

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傷亡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傷亡對比

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

傷亡分析

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占總人數的30%,陸戰三師的戰斗部隊傷亡60%,而陸戰四師、五師戰斗部隊的傷亡更是高達75%,第五兩棲軍幾乎失去了戰鬥力。此次戰役中,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戰後,尼米茲對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

美軍為攻佔硫磺島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日軍還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登陸一方的傷亡超過抗登陸方的唯一戰例,日軍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沒有增援補給的情況下,以地面部隊憑借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採取正確的戰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美軍原計劃五天攻佔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三十六天,並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唯一閃光之處就是艦炮支援比較得力,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30餘萬,計1.4萬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陸部隊的作戰。

但美軍的巨大代價很快就得到回報,當美軍登陸後,工兵部隊就上島搶修擴建機場,至1945年4月20日,上島的工兵部隊已有7600人,將一號機場跑道擴建為3000米,二號機場的跑道擴建為2100米,不僅進駐了戰斗機部隊,還成為美軍B-29轟炸機的應急備降機場。美軍戰斗機部隊進駐硫磺島後,其作戰半徑就覆蓋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護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使對日轟炸愈加頻繁和激烈,並將轟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潰。硫磺島上應急備降場至戰爭結束,累計共有2.4萬架次受傷或耗盡燃料的B—29在此緊急降落,從而挽救了這些飛機上2.7萬名空勤人員。

http://ke..com/link?url=

‍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戰役日軍被俘虜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