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婆豆腐最正宗的做法 馬婆豆腐怎麼做
主料
豆腐
500g
豬肉
40g
輔料
油
適量
生抽
10ml
白糖
1g
郫縣豆瓣醬
15g
豆豉醬
10g
鹽
適量
水澱粉
適量
蔥
適量
花椒粉
2g
姜
適量
步驟
1.准備好所有的食材。
2.豬肉切碎。
3.豆腐切塊用淡鹽水浸泡10分鍾,瀝干水分。
4.蔥姜切碎,郫縣豆瓣醬剁細。
5.炒鍋到油爆香蔥姜。
6.倒入肉末翻炒變色。
7.然後加入郫縣豆瓣醬,和豆豉。
8.翻炒出香味。
9.加入豆腐。
10.加入適量清水。
11.加入生抽。
12.加入白糖。
13.豆腐燒制5分鍾後加入花椒粉。
14.淋入水澱粉勾芡。
15.鍋鏟推動豆腐湯汁濃稠關火。
② 馬婆婆豆腐怎麼做
馬婆婆豆腐怎麼做,第一把豆腐中間挖一小塊出來,最好挖成半球形,小心不要把底挖穿。第二把豬肉剁碎,加入花生油,鹽,雞粉,玉米澱粉,胡椒粉攪拌均勻。第三把調好味的豬肉碎釀入豆腐孔中。第四在平底鍋內放入花生油,把釀好的豆腐煎到金黃。第五在碗內放入水,調入鹽,生抽,蚝油,胡椒粉,雞粉,玉米澱粉攪拌均勻稱為混合醬汁。第六在煎好的豆腐中加入混合醬汁燜,燜到收干汁,最後撒上蔥花即可。
③ 馬橋豆腐怎麼做好吃
材料
馬橋豆腐4塊,青蒜,料酒,老抽,糖,鹽,雞精
做法
1.馬橋豆腐切成斜刀片(* 鑒別正宗的馬橋豆腐,香味很濃,而且切面是白色的),青蒜洗凈切段。
2.油鍋熱後先煸炒豆腐,注意用鏟背翻炒,不要炒碎。
3.然後倒少量料酒、老抽,加水、糖煮開。
4.放入青蒜、加鹽、雞精,加蓋小火煮透。
④ 豆腐怎麼做 三種做法
豆腐少為人知的三種做法
一、花刀香煎豆腐
主料:香乾
調料:辣椒粉、花椒粉、白芝麻、香芹碎、熟花生碎、生抽、白糖、陳醋
做法:
1.選用立方體的鹵制香乾,洗凈切片,擺在盤中備用。
2.做辣油:取無水的碗一隻,加2小匙辣椒粉,1小匙花椒粉、1小匙白芝麻。干凈鍋里燒適量油,燒熱後潑在小碗里,用勺子快速攪拌勻成辣椒油。
3.在辣椒油中再加入1小匙糖、2大匙生抽、2小匙陳醋及3大匙開水或素高湯拌勻成為澆汁。
4.將澆汁澆在香幹上,撒熟花生碎和少許香芹碎即可。
⑤ 怎麼做豆腐
1、泡黃豆 :做豆腐之前要把黃豆泡漲,方便研磨出豆漿;
2、磨豆漿:傳統的方法是用手工磨豆漿,現在改用機器了;
3、加水稀釋: 加水的目的就是稀釋,以便獲得原始豆漿,分離豆渣;
4、過濾 :也就是把豆渣和豆漿分離;
5、煮豆漿: 把豆漿煮開,用於點漿;
6、點漿:加入石膏,使豆漿凝結;
7、壓板成型: 將放置好的豆腦放入木質模子中,壓出水分,做出豆腐;
8、取下模板,豆腐就做好了。
⑥ 「麻婆豆腐」火遍國外,麻婆豆腐怎麼做更美味
川菜經典麻婆豆腐是中國餐館的必備品更受外國食客的喜愛。辣好吃香醇軟嫩的味道無法抗拒。豆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食物。很早就被祖先發現了。豆腐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營養優質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被稱為植物肉。在眾多吃豆腐的做法中麻婆豆腐首當其沖,連外國人看到都拍手稱快。麻婆豆腐有很多特點包括美。我們國家是豆腐的發源地。關於豆腐有無數的做法,重點來說說這個麻婆豆腐。
大約一分鍾後倒入煮豆腐加入一些醬油和鹽調味,用大火煮大約分鍾。燉的時候在碗中加入湯匙玉米澱粉和湯匙清水,攪拌均勻,攪拌成水澱粉,倒入鍋中勾芡。當湯變粘時,立即倒入雞粉和胡椒粉,等待秒鍾出鍋。出鍋撒點蔥花,麻婆豆腐就做好了。這道菜必須趁熱吃。豆腐的特點是保持整個菜的溫度。每次進都是剛出鍋。
一盤麻婆豆腐紅白皆宜色鮮味鮮三碗飯不夠吃。麻婆豆腐最好的做法就是好吃辣正宗。一點也不失落。這道菜的重點是辣。辣椒最好用漢源貢椒,清純爽口或者用芝麻油。燉的過程一定要控制好。注意湯的量不要糊鍋,最好達到粘稠狀態和豆腐融為一體。口味重的話可以多撒點胡椒粉和辣椒面吃起來會更過癮。
⑦ 怎麼做豆腐
豆腐製作方法
1.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凈,洗凈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
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一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製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一次漿。一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出。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
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約0.5公斤)調成石膏漿,沖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里、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鍾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鍾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鍾,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乾。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一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乾。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干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米寬,幾十米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凈後,晾乾,備用。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⑧ 和平游漿豆腐怎麼做好吃
和平游漿豆腐用陳漿作酵母製作獨具自然風味。以家庭手工作坊為主,將浸泡的黃豆磨成漿,倒入一口大鍋中,之後按比例逐漸加入適量發酵變酸的母漿,同時用松木製成的大木瓢在豆漿中慢慢攪動。豆漿凝聚成塊,在豆腐箱里先墊一層紗布,均勻地潑上一層豆腐腦;接著再墊一層紗布,再潑一層豆腐腦,直至高度加到20多層。蓋板放好後,用磚塊疊壓在豆腐箱上,榨乾水分的豆腐即成游漿水豆腐。後再將豆腐與紗布剝離,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油炸的游漿豆腐外韌內嫩,久煮不爛,越煮越香。
⑨ 在家咋做豆腐
在家製作豆腐方法如下,以後可以自己經常做。
第一步:提前一天將黃豆放到清水中浸泡,讓黃豆泡發後質量大約在600g左右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有一些黃豆粒怎麼也泡不發,先將這些黃豆粒挑出來仍到一邊。
第二步:向黃豆的盆中倒入1300ml的清水,再將清水連同黃豆一同倒入料理機當中充分打磨成豆漿。
PS:注意豆漿打磨的時間要稍微長一點,這樣有利於將豆漿打磨的更細,做出來的豆腐才會又嫩又好吃。
第三步:豆漿打磨好了之後會發現它上面有很多浮沫,先用勺子將豆漿上面的浮沫撇出去,再准備一個西紗布將豆漿放到西紗布上面一點一點的過濾,大約過濾兩次之後會發現紗布上面有很多豆腐渣了,將這些豆腐渣弄出來之後就會得到一盆又細又香濃的豆漿。
第四步:將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中開大火煮,等到豆漿煮沸之後再轉入小火慢慢熬煮,表面沒有氣泡冒出來的時候再一次轉大火煮沸之後關火,放到一旁冷卻。
第五步:豆漿稍微冷卻一會兒會發現上面有一層薄薄的豆皮,將它挑出來之後准備50ml的米醋分多次倒入到豆漿當中,每一次倒入米醋都要用勺子輕輕的攪拌一下,直到米醋都倒入到豆漿之中後將它放到一旁靜置15分鍾左右。
第六步:大約15分鍾之後會發現豆漿慢慢的呈現豆花形狀,再將它們倒入一個方形的容器內,蓋上一層紗布,慢慢的壓出水分倒掉。
第七步:豆花中的水分壓的差不多之後要在上面放上一個比較重的物品(比如一個水瓶或者是未開封的牛奶都可以),靜置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就會發現豆腐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