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

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5 14:03:52

① 菲律賓國家的飲用水主要來源於哪些水

地下水過濾的
一般都是這樣的
望採納

② 自然界的水


shuǐㄕㄨㄟˇ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於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

物理性質:

摩爾質量:18.0153g/mol

密度:水0.998g/cm3(1.0g/cm3)(20度) 冰0.92g/cm3(0.9g/cm3)

熔點:0度273.15k

沸點:100攝氏度373.15k(1標准大氣壓下)

比熱:4.184J/(g.K)

水循環
[編輯本段]
生物圈可以分為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在以上幾個區域作如下循環:

1.從海洋或其他水體中也可以從動植物體內蒸發進入空氣;

2.從天空中下沉進入海洋,從陸地徑流進入海洋;

3.大多數水蒸氣從海洋蒸發又返回海洋,但是風將水蒸氣颳走穿過陸地從陸地徑流流回海洋,大約每年36Tt。水從陸地上蒸發每年71Tt。每年有107Tt的降水,有如下幾種形式:最普通的是降雨,冰雹,霧和露水。濃縮的水可以反射陽光形成彩虹。
水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2、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佔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冰川和冰蓋佔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地下水佔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3、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分類
[編輯本段]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

軟水:硬度低於8度的水為軟水。(不含或較少含有鈣鎂化合物)

硬水:硬度高於8度的水為硬水。(含較多的鈣鎂化合物).硬水會影響洗滌劑的效果;鍋爐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險,不僅浪費燃料,而且會使鍋爐內管道局部過熱,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人長期引用危害健康.硬水加熱會有較多的水垢。

飲用水根據氯化鈉的含量,可以分為:

淡水

鹹水

生物水: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貯存於土壤內的水

地下水:貯存於地下的水

超純水:純度極高的水,多用於集成電路工業

結晶水:又稱水合水。在結晶物質中,以化學鍵力與離子或分子相結合的、數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D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萬分之二,通過電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黃金還昂貴。重水可以用來做原子反應堆的減速劑和載熱劑。

超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T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極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億分之一。超重水的製取成本比重水還要高上萬倍。

氘化水的化學分子式為HDO,每個分子中含一個氫原子、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用途不大。

水的利用和水資源現狀
[編輯本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本世紀以來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長了8倍,其中農業用水增長了7倍,城市用水增長了12倍,工業用水增長了20倍,而且世界淡水用量以每年 5%的速度遞增。目前世界上大約有90個國家,40%的人口出現缺水危機,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和水有關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35億人為水所困。水資源危機帶來的生態系統惡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也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為軍事沖突。專家警告:隨著水資源日益緊缺,水的爭奪戰將愈演愈烈。水資源的危機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須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淡水供應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水資源的儲存 、輸送和管理的大規模工程建設。英國《獨立報》稱,世界上的大河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枯竭斷流,給人類、動物及地球的未來造成毀滅性的後果。雪上加霜的是,全世界最長的20條河流均遭到大壩攔截。1/5的淡水魚群已經或瀕臨絕跡。 2006年3月16日,第四屆世界水資源論壇在墨西哥開幕。聯合國在向大會提交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中說,我們已嚴重改變了全球河流的自然規律。 而同樣出自聯合國的一項名為「綜合評估世界淡水資源」的研究報告說:如果人們繼續像現在這樣不加節制的話,30年後貧水人口數將可能達到2/3。據媒體報道,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城市中有60%的飲用水管道蝕損嚴重,流失了許多水量。聯合國一項調查稱,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供水管網的漏耗水量已接近其總供水量的58%;在管理措施較好的新加坡,也存在著8%的管網漏耗率;美、英兩國管網漏耗率均為12%;中國這一數字是20%。毫無疑問,淡水本應當是一種稀缺資源,然而,在相當數量的國家和人群里,這個觀念尚未真正形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據英國《衛報》在2月15日報道,雖然地球70%的表面積是水,然而只有3%是淡水資源。其中,僅有1%的淡水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其餘的大部分要麼冰凍在地球的極地地區,要麼深藏在地下,難以開采。從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類對水的需求翻了兩番,並且還在無休止地增加。

據統計,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即11億人目前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另有24億人缺乏良好的衛生設施。每年有500萬人因此喪生,其中每15秒鍾就有1名兒童死亡。

在20世紀,世界上一半的濕地永遠消失,而地下水資源因受到污染或者被過度開采而枯竭殆盡。水資源危機正威脅著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比如,英國已經成為歐洲水資源危機最嚴重的國家。

工業生產和化工生產大量使用這種廉價的原料。但未經處理的廢水的任意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污水的處理就變得十分必要。

③ 地下水的分布

網路「地下水」是這樣解釋的我先發你看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下水是存在於地表以下岩(土)層空隙中的各種不同形式水的統稱。地下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滲補給;同時以地下滲流方式補給河流、湖泊和沼澤,或直接注入海洋;上層土壤中的水分則以蒸發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後再散發入空中,回歸大氣,從而積極地參與了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以及地球上發生的溶蝕、滑坡、土壤鹽鹼化等過程,所以地下水系統是自然界水循環大系統的重要亞系統。 循環結構
地下水作為地球上重要的水體,與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的貯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庫,以其穩定的供水條件、良好的水質,而成為農業灌溉、工礦企業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為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資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地下水常常成為當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據不完全統計,70年代以色列國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給,德國的許多城市供水,亦主要依靠地下水;法國的地下水開采量,要佔到全國總用水量1/3左右;像美國,日本等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地下水亦要佔到全國總用水量的20%左右。中國地下水的開采利用量約佔全國總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區由於地表水資源不足,地下水開采利用量大。根據統計,1979年黃河流域平原區的淺層地下水利用率達48.6%,海、灤河流域更高達87.4%;1988年全國270多萬眼機井的實際抽水量為529.2×108立方米,機井的開采能力則超過800×108立方米。

④ 我想詢問菲律賓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菲律賓境內礦藏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

在宿務省鐵礦主要在Talamban貯量交代礦床,集中沿著石灰質層位火山沉積形成,礦石色澤光亮,大量的赤鐵礦、磁鐵礦、其次褐鐵礦和黃鐵礦,脈石是由孔雀石、石青、方解石、石榴石、綠泥石、綠簾石、石英和鐵鎂礦物組成。

Domaco鐵礦床,位於呂宋島中東部北甘馬仁省(camarines norte)巴格尼班市(jose panganniban)西南部。預獲詳查區內鐵礦資源量1000萬噸。

(4)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菲律賓境內野生植物有近萬種,其中高等植物有2500餘種。主要有松柏、竹子、龍腦香、紅樹、松樹等。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菲律賓有57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其中龍腦香為38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66.6%;苔蘚樹林為1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19.3%;亞樹種樹林為5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8.8%;松樹為2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3.5%;紅樹屬樹林為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1.7%。

⑤ 菲律賓的地下水如何分布

菲律賓地下水的分布的話主要以達到與為主,然後你竟然想到有地下水比較少。

⑥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區在哪裡其地下水屬於何種類型

應該是撒哈拉沙漠的盆地中部,有部分淡水,也有少量鹹水,鹹水為地下鹽礦的溶解或海水注入

⑦ 菲律賓位於什麼板塊與什麼板塊之間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菲律賓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7)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

氣候特徵: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水系分布:菲律賓境內河流均較短小。呂宋島最大河流卡加延河,長350千米;棉蘭老島以棉蘭老河和阿古桑河較大。

⑧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鎳礦分布及港口 主要在哪裡

1、菲律賓的鎳礦集中分布在棉蘭老島的Davao Oriental省和巴拉望島(Palawan),儲量分別為4.757億噸(占總儲量43.69%)和4.071億噸(占總儲量37.38%)。其它有較大規模鎳礦藏的省還有棉蘭老島的東達沃省(Surigaodel Norte)的諾諾克島(Nonoc)和呂宋島的三描禮士省(Zambales)。

主要的鎳礦出口港為三描禮士港,還有棉蘭老島的蘇里高(Surigao)

——西巴布亞省 Papua Barat

東南蘇拉威西的出港口主要是北科拉威(Konawe Uatra)和北科拉卡 (Kolaka Utara)兩縣。

西巴布亞的港口主要是該省首府馬諾誇里(Manokwari)

⑨ 淡水資源分析

全球淡水資源狀況分析

全球淡水資源狀況不容樂觀,水資源短缺,水質惡化,人類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水資源危機,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其嚴重性,全球范圍內保護水資源的浪潮已經掀起,並取得了重大成就,雖然對水資源的保護並不盡如人意,但有理由相信通過國際社會、各個國家不懈的努力,通過國際合作,人類會解決好淡水資源問題。在水資源全球保護的背景下,同樣面臨水危機的中國,惟有加強水資源保護的立法,形成有效的水法體系,才能有效應對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淡水資源 全球保護 水法體系

地球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它們遠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分布也不均勻。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和灌溉農業的擴張引起對淡水需求的大幅增長。淡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惡化嚴重困擾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其千年報告中指出:「要減少發展中國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衛生條件。」 無論從淡水資源的數量來看,還是其質量來看,全球淡水資源堪憂,因而必須提高全人類的認識,達成國際共識,通過全球范圍內的合作,來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將在闡述世界水資源現狀及其全球范圍內保護的基礎上,對我國的淡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建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全球淡水資源現狀——人類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淡水資源的應然狀態
地球上總的水體積大約為14億立方千米,其中只有2.5%是淡水,或者說只有0.35億立方千米的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於南極洲和格陵蘭島,或成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能被人類所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濕氣和埋藏相對較淺的地下水盆地。這些水資源中可用的部分僅有20萬立方千米――不足淡水總量的1%,僅為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的0.01%。這些能夠利用的水很多都位於遠離人類的地方,進而為水利用帶來了復雜的問題。
淡水補給依賴於海洋表面的蒸發。每年海洋要蒸發掉50.5萬立方千米的海水,即1.4米厚的水層。此外,陸地表面還要蒸發7.2萬立方千米。所有降水中有80%降落到海洋中,即45.8萬立方千米/a,其餘11.9萬立方千米降落於陸地。地表降水量和蒸發量之差(每年約11.9萬立方千米減去7.2萬立方千米的差額)就形成了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補給——大約4.7萬立方千米/a。所有徑流中,半數以上發生在亞洲和南美洲,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同一條河中,即亞馬孫河,這條河每年要帶走6000立方千米的水。
(二)淡水資源實際現狀
1、水量缺乏
全世界約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區,在這些地區的淡水消費量超過可更新水資源總量的10%。大約有80個國家,40%的世界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嚴重缺水(CSD 1997b)。根據1997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關於淡水綜合估計的報告,人類現在直接或間接利用著世界水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從1950年的17000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到2020年,水的使用量將會提高40%,其中17%以上的水將要用於滿足人口增長說引起的食品生長。(世界水聯合會2000a)。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和灌溉農業的擴張是引起水需求增長的三個主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不視為水資源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過去的20年中,農業消耗了經濟發展中的大部分淡水。規劃者一直認為通過增加更多的基礎設施來控制水文循環,這樣就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水量。
從傳統上,修築河壩是保障灌溉用水、水力發電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最大的227條河流中,已經有大約60%被堤壩、引流、運河等強烈地或者中等程度地切割,同時對淡水生態系統也造成了影響(WCD 2000)。從增加糧食產量和水力發電等方面來看,這些基礎設施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同時,這些基礎設施的造價也非常之大。在過去的50年裡,堤壩改變了世界河流的形狀,使得不同地區約4000萬-8000萬人口遷移(WCD 2000),導致臨近的生態系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2、水質下降
窮國與富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都同樣存在水污染問題。水污染有其自然來源,如含有有毒物質的泉、滲漏的油和由侵蝕產生的沉積物,但大部分關於水污染的討論集中於影響到水質或其可用性的由人為引起的變化。城市和工業排出的有毒化學製品、污水、致病物、油、重金屬、熱污染、和放射性廢物污染著河流和地下水。農業開發在解決世界食物問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它也造成了水污染,由於大量使用肥料和農葯水源受到污染。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發展中國家的水污染相對比較嚴重。馬來西亞的50條主要河流中,有42條正面臨著「生態災難」。在菲律賓,家用污水量占馬尼拉的帕西格河總量的60%—70%,成千上萬人不僅用這些水洗澡、洗衣服,還作為飲用水的來源。在中國,水污染問題也相當嚴峻。中國的44個主要城市中,有41個城市使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
(三)水資源現狀的影響
水資源枯竭,水質惡化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當一個國家每人每年用水量低於1000立方米「基線」以下時,該國被認為可能要長期缺水,而許多地區已經存在著長期水缺乏;許多大河的流量和水流時間幾乎全部為人類控制,這對水族生物非常不利,導致魚量的減少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全世界有十一億人口,相當於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得不到衛生的水,有24億人,即世界人口的40%得不到合格的清潔服務;每天大約有6 000名兒童死於不衛生的水和不合格的衛生和清潔條件所引起的疾病——相當於每天有20架大型客機墜毀;不衛生的水和不清潔的環境估計造成了發展中國家所有疾病的80%;婦女和女孩由於缺乏衛生設施往往受害最重;
(四)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指出:「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是水。」 1977年聯合國水事會議又進一步強調:「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 淡水資源危機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許多國家的用水速度已經超過了水的再生速度;人類過渡用水、水污染和引進外來物種造成湖泊、河流、濕地和地下含水層的淡水系統被破壞或消失;很多國家的的淡水管理政策與當地實際情況脫節等問題導致水資源的日益匱乏。人類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和挑戰。
2000年3月大約有120個水方面的部長參加了在海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水論壇」,採納了旨在取得世界水安全的宣言。宣言中體提出本世紀重要挑戰如下:
滿足基本需要:認識到獲得安全的、足量的水和衛生設施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並且對於健康和幸福來說這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特殊的水管理過程使得人們有權獲得這些,尤其是婦女;保證食物供給:通過更有效的移動和使用水及糧食產品,以及水和糧食產品更公平的分配,來加強食品安全,尤其是對於貧窮和脆弱的人來說;保護生態系統:通過可持續水資源管理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分享水資源:通過可持續的河流流域管理或者其他正確的方法,在任何可能的時候,提高不同水使用者之間各水平上的和平協作和發展合作,這種合作可以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如果是國界上的水資源或者是跨越國界的水資源,這種合作也可以在相關國家之間進行;風險管理:針對洪水、乾旱、污染以及其它與水相關的災害提供安全措施;水評價:以一種能夠反映水對其所有使用者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價值的方式來管理水,逐漸為水服務標價,以反應他們供給的價值。這一方法應該考慮到窮人和脆弱群體的基本需求和質量;精明的管理水:確保好的管理,以便在水資源的管理中涵蓋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公眾參與。
當今淡水資源問題已經不僅僅限於一國范圍之內,面對挑戰,應對的應是整個國際社會,包括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公司企業還有個人等等。要減輕甚至消除淡水資源的危機就必須進行國際合作、通過全球努力來解決當代以至子孫後代的淡水資源問題。
二、淡水資源的全球保護
20世紀以來,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淡水問題的嚴重性。這段時間內,淡水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被廣為關注,更加強調水的高效分配,兼顧淡水的公平分配與代際分配,認識到流域管理是有效管理淡水資源的關鍵,認識到所有利益有關的團體在水管理中的作用。全球范圍內的淡水資源保護已經開始,聯合國及其成員國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通過召開國際會議,提出國際宣言,訂立國際條約調整各國在利用淡水資源中的關系,規定各國保護全球淡水資源的義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各個國家之間也為有效公平的利用與其有關的淡水資源,簽訂了諸多多邊或是雙邊的條約或協定。但是因為缺乏一個真正的國際淡水資源管理實體,以及國家資源主權的負面影響,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現狀
1、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
1966年國際法協會通過的「赫爾辛基規則」是最早的和最經常被援引的關於淡水的國際文件之一。其中第4條提出的基本原則承認,國際流域內的每個國家有權利合理公平地利用流域內的水。在公平利用原則之外,第10條還規定,各國不應對國際流域內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現有的污染程度,從而可能對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嚴重損害。國家應為減少各種現有的污染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內另一國家的境內造成損害。但是由於這一規則沒有明確界定如何利用和消費水資源的問題,而沒有約束力,所以一直受到批評。盡管如此,「赫爾辛基規則」還是被廣為參照,並在其他的國際會議上得到發展。
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宣言中,原則2——「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空氣、水、土地、植物和動物,特別是自然生態類中具有代表性的標本,必須通過周密計劃或適當管理加以保護」以及原則3——「地球水資源等的保護要加強國際合作,里約宣言更是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解決全球資源短缺問題。這一方面說明國際社會對淡水資源危機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同時也說明人類面臨的淡水資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了。
1977年在阿根廷馬德普拉塔召開了聯合國第一屆水資源大會,並採納了「馬德普拉塔行動計劃」(Mardel Plata Action Plan)。大會建議研究可以用來管理共享水資源的方法,制定共同的規劃,實施協調水資源利用所必需的機制,並提出「關於共享的水資源的使用、管理和發展,各國應考慮每個國家的權利……以能平等的利用這些權利。」
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指出「地球生產非常重要的再生資源的能力必須得到保持,而且在實際可能的情況下加以恢復或改善」,這為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方向,而大會的行動計劃則呼籲為防止淡水污染和保護整個水資源進行國際合作合作(建議51-55)。此後,1982年內羅畢宣言和1992年的里約宣言也都重申對對淡水資源的保護。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了影響深遠的《二十一世紀議程》。《二十一世紀議程》在其第18章「保護淡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利用採用綜合性辦法」中專門就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與管理,水資源評價,水資源、水質和水生生態系統的保護等做了詳盡的建議和規定,以期達到滿足所有各國在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方面對淡水的需求。《二十一世紀議程》規定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這種統籌規劃必須覆蓋所有各類的相關淡水水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時需要適當考慮到水的量與質方面。而水資源綜合管理的依據構想是,水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水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一種社會物品和有價物品,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它的用途性質。
對國際河流生態系統保護最為有力的當為《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約》。負責發展和編纂國際法的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於1981年開始制定關於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的法律。1990年它通過了關於國際水環境保護的條款。1997年5月5日,根據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款,聯合國大會通過《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約》。這個框架公約包括四類條款:適用於所有國際水道的一般規則(第5-10條),實施這些規則的程序規則(第11-19條和第29-32條),關於淡水保護、保持和管理的實質條款(第20-28條),關於水道國締結協定的條款(第3-4條)。公約規定,水道國應在其各自的領土內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國際水道,以使國際水道得到最適宜的和持續的利用,從而充分保護國際水道。此外,水道國應參與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開發和保護國際水道,並有義務在保護和開發國際水道方面進行合作。各國有義務採取一切適當的措施防止對其他水道國造成重大損害。任何造成這種損害的國家應與受影響的國家進行協商,排除或減少這種損害,並在必要時,討論賠償損失問題。公約要求水道國保護、保全和管理國際水道及其水質,特別是保護水道的生態系統。公約倡導的措施包括:a. 確定共同的水質目標和排放標准,針對集中和分散的污染源採取適當的技術和方法,確定應被禁止、限制或監控引入水道的物質的清單。b.保護水道的生物資源,應當是防治污染的目標。c.關於水道的管理,公約要求,建立共同管理機制。
國際淡水資源保護的高潮是2003年的國際淡水年。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開了第三屆世界水論壇大會,165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共1萬多餘人出席會議。根據《二十一世紀議程》有關條款規定大會決定2003年為國際淡水年。會議就水危機的嚴峻性與積極採取行動加以抑制的迫切性進行了廣泛的探討。討論議題包括水供應、水與氣候、水與運輸、水與文化的多元性、水與衛生設施、水污染與衛生、水與能源、水與食物、水與男女平等、水與環境、水信息與管理、水與扶貧等問題,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足夠的水和可飲用的水。
2、淡水資源的區域保護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區域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或歐洲理事會制定了一些關於國際河流的文件,一般沒有拘束力。90年代,這些文件中提出的原則轉成條約。
歐洲作為一體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走在區域淡水保護的前列。早在1968年5月6日,歐洲理事會就通過了《歐洲水憲章》,今天看來,其中提出的大多數原則都是公認的事實。此後不久,1968年9月16日,歐洲理事會又主持通過了《在洗滌產品中限制使用某些去污劑的歐洲協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也發出了好幾個保護水資源的建議,其中包括1970年關於保護地表水和地下水免受石油和石油產品污染的建議。1980年-1990年十年間,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水問題小組起草了一系列關於在界水方面進行合作的文件。總之,歐洲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一體化的歐盟在淡水資源的區域保護方面為世界做出了榜樣。
(1)歐洲《保護和利用跨界河流和國際湖泊公約》
1992年3月17日,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在赫爾辛基主持通過了《保護和利用跨界河流和國際湖泊公約》,又稱「赫爾辛基公約」,適用於整個歐洲及加拿大、美國。該公約已經生效,成為以後關於多瑙和及其他歐洲地區性河流的協定的典範。
赫爾辛基公約不是一個正式的框架公約,它要求對歐洲和北美的河流利用一致的辦法。在某種程度上,它綜合了兩類國際法規則:關於跨界污染的規則和專門防止河流污染的規則。赫爾辛基公約締約國於1999年6月通過了關於水與健康的倫敦議定書。議定書的目標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推動各個層次的人類健康保護,改善水管理,包括保護水生態系統,保證所有人可以得到可飲用水和清潔衛生的水。
(2)歐盟淡水管理——指令方式
歐共體(歐盟前身)作為一個准聯邦性質的實體,它把其成員國的領土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考慮,而不僅僅是針對跨界水域。歐共體關於水污染控制的最重要的指令是針對某些危險物質排放到共同體水環境(包括領水和內水)中所造成的污染(第76/464號指令)。1979年12月17日歐共體又通過了一個專門針對地下水的80/68號指令:《關於保護地下水免受某些危險物質污染的指令》。兩個重要指令均附有相關的清單。歐共體制定的關於水污染的指令,或是規定排放標准,或是進行質量控制,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此外,歐共體還通過了許多其他指令,對不同的水源和不同用途的水規定質量標准。
3、國際河流或流域淡水保護制度
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經有許多關於國際河流或湖泊的條約,但起初,保護這些水域並非為了保護淡水資源,而是為了航行、捕魚、防洪的目的。一些國家之間為解決邊界問題而簽訂的條約雖有關於防治水污染的條款,但以淡水保護為主要目標的國際條約非常少。60年代以後,各大洲的國家之間都締結了許多專門針對保護國際河流或湖泊的條約。
在歐洲,萊茵河的保護由來已久,為保護萊茵河制定了重要的條約制度。專門負責萊茵河利用與保護的國際機構有兩個,一個是1815年成立的萊茵河航行中心委員會,另一個是1963年成立的萊茵河國際委員會。前者制定了一些防止碳氫化合物對喝水污染和對某些危險產品禁止或限制運輸的有拘束力的規章,並於1996年制定了一個關於在萊茵河航行中收集和處理廢物的公約。後者於1998年1月22日通過了《保護萊茵河公約》,該公約進一步發展了1976年的《保護萊茵河防治化學污染的波恩公約》,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待萊茵河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將河流、河流沿岸與河流沖擊區域一起考慮,不僅適用於萊茵河,還適用於與之相連的地下水、水陸生態系統、流域以及影響萊茵河的污染。而2001年1月在「萊茵河部長會議」上通過的新「萊茵河協定」取代了《波恩公約》,成為萊茵河沿岸國家和東歐國家之間相互合作的基礎。歐洲其他有關公約建立了類似的控制國際河流污染的機制。1990年,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和歐共體建立了保護埃爾伯河國際委員會。三方協定旨在使河流可以被利用,尤其是在提供飲用水和農業用水方面,盡可能實現具有物種多樣性的自然生態系統,減少埃爾伯河流域對北海的污染。1994年6月11個中東歐國家和歐共體通過了《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多瑙河進行合作的公約》(簡稱《多瑙河公約》),公約目標時可持續和均衡的水管理,包括養護、改善和合理利用河流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現有的保護陸地水環境的條約中,多瑙河公約是最先進的,因為它採取的是綜合的方法。而1994年4月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簽訂的適用於默茲河和斯海爾德河的兩個協定是頗具特色的。兩個協定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們區分了水系與流域。
在北美洲,已經確立了兩個關於陸地水域的條約制度,一個是關於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界水,另一個是關於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界水。英國與美國曾於1909年簽訂了《美國與加拿大關於界水及相關問題的條約》,其中有不得污染美加界水的條款,但該條款的履行卻不盡如人意,五大湖仍然被嚴重的污染所困擾。20世紀60年代,美加兩國重新努力履行條款義務,並於1972年和1978年簽訂《大湖水質協定》,重申對五大湖水系的有關規定。1987年兩國又簽訂了《美國加拿大大湖水質協定》,旨在「恢復並維持五大湖流域生態系統的水域在化學、物理和生物方面的統一性」,這不能不說是對淡水資源保護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和新的發展。美國和墨西哥邊界也存在著嚴重的與水資源有關的環境問題。為了解決水資源的分配問題,兩國於1906年和1944年分別締結了《格蘭德河灌溉公約》和《利用科羅拉多河、蒂華納河以及格蘭德河水域的條約》。條約注重水的分配,但卻忽視了水環境的保護。1983年,美墨兩國簽訂了新的框架協定,同意就邊界環境問題進行合作。兩國首次承認它們有義務防止邊界污染。該協定四個附件中有兩個是關於邊界水域利用與保護的。
在亞洲,人們採用流域范圍內的方法方面已經取得了進步。南亞水管理跨國合作的範例有: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印度河流域水分享協定,受到稱贊的印度和孟加拉國之間的「水分享條約」,關於水力發電開發的印度-不丹合作和關於跨國河流治理的印度-尼泊爾合作等。但是亞洲關於國際河流和湖泊的條約主要是關於水域的利用而不是保護。1992年孟加拉國與印度之間《關於恆河流域的條約》和1996年印度與尼泊爾之間《關於馬哈卡利河綜合開發的條約》就是很好的例證,它們的的主要目標都是明確締約國享有的水量。1995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之間關於約旦河兩岸和加沙地帶的臨時協定主要也是關於水資源共享問題。亞洲保護陸地水域方面更重要的條約是1995年柬埔寨、寮國、泰國和越南之間通過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協定》。協定採取了河流流域的方法,因此適用領域廣泛,但缺少河流上游國家中國的參與。
在非洲,實行了新的政策改革,就是轉向綜合的水資源管理(IWRM)。綜合的水資源管理不僅僅只限於國家水平,也包括兩個或者更多國家共享的流域管理。1963年《尼日河流域協定》規定,對於可能對河流制度的某個方面、其支流和次支流、水域的衛生狀況以及動植物的生物特徵產生重要影響的任何項目,河流沿岸國將在研究和執行這些項目方面進行合作。1978年的《甘比亞河協定》也有類似規定。1994年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簽訂了《維多利亞湖三方環境管理規劃籌備協定》,1995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GEF基金項目,其中心主要是漁業管理、污染控制、雜草入侵控制和流域地區的利用管理。1995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內通過了《關於共享河流系統的議定書》,確立了利益一致和密切合作的原則。1999年頒布的「尼羅河流域草案」是一個在尼羅河流經的10個國家之間實施的聯合項目,其目的是確保可持續資源的開發、安全、協作和經濟聯合。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和烏拉圭於1975年制定了一個烏拉圭河章程,目的是通過條約設立的委員會協調兩國採取適當的措施,以防止生態失衡,並控制合理和集水區域中的雜物和其他有害物質。1995年,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建立了開發皮科馬約河流域的三方委員會。這個機構將監督河水的質量、對具體的污染物提出排放標准。
(二)全球淡水資源保護的缺陷
如前文所述,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區域、流域層面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就目前人類在淡水資源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來看,全球淡水資源保護仍然存在其不足之處。
1、水資源缺乏的現狀並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淡水資源的實際現狀遠遠落後於其應然狀態,可利用和可飲用的淡水正在減少,全球發展和增進福利遠遠重要於水的切實保護,各國不會為了保護水資源而限制本國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先進理念,其實踐比大肆宣傳少的多,而往往成為破壞水資源的借口,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2、沒有一部統一的保護全球水資源的國際公約。雖然歷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的宣言都關注淡水資源的保護,《二十一世紀議程》還專門將淡水保護設為章,但保護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就像解決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和解決海洋問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樣,國際社會需要一部統一的國際水法,國際水域立法應走向法典化和全球化,用其協調各國的行動,指導各國在保護和利用全球水資源上進行合作,同時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3、國家的環境資源主權往往對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產生負面影響。國際社會早已確立了「國家環境主權和不損害國外環境責任原則」,但事實是強調國家環境資源主權成了其替身。很多國家出於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在淡水資源的全球和區域保護上顯得相當保守。比如一體化程度相當高的歐盟,曾試圖通過一個綜合全面的文件以便對成員國淡水質量控制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但這個努力最終沒有成功。加拿大也曾以國家環境資源主權的名頭,完全禁止能有效解決水資源地區分配不平衡的水貿易。
4、涉及淡水資源的水公平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伴隨著河流流域水資源危機而出現的「水難民」在1998年達到2500萬人,第一次超過「戰爭難民」的人數。據預測,在2025年之前,因為水的原因而成為難民者將多達1億人(聯合國秘書長千年報告)。這一方面是因為水資源短缺引起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全球水資源分配的不公正。一個歐洲人每年消費約800立方米的水,大約是一個迦納人的70倍,而一個美國人每年對水的消費量超過3000立方米。水資源是一種公共物品,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不僅要在當代人之間實現公平用水,還要為後代人著想,實現代內和代際兩個公平。
5、各國對水資源危機的認識仍有不同。聯合國在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開了第三屆世界水論壇大會會前公布的水資源報告中批評說,政治領袖沒有採取行動,一些人甚至否認危機的存在。水遠沒有石油和股票那麼重要,因此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對石油和股票的關注要遠遠高於對水的關心。
6、區域淡水保護僅局限於政治、經濟一體化程度高的歐洲和北美地區,亞洲、非洲等其他大洲缺乏區域合作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發展和完善各大洲的區域淡水保護機制。
三、我國淡水資源保護的立法研究
(一)我國淡水資源簡況
1、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據統計,我國有2000萬人飲水困難;40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可能發生旱災,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東部和北部、雲貴高原至廣東湛江一帶旱災比較嚴重。華北平原工農業比較發達,人口稠密,河流經流量小,供水情況相當緊張。造成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分部不均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而用水量卻隨國民經濟發展迅速增長。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2010年我國將出現嚴重缺水問題,2030年我國將會出現缺水高峰。
2、水域污染嚴重,淡水水質惡化。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淡水資源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⑩ 菲律賓的地理位置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10)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呂宋島東南的馬榮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棉蘭老島東南部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為境內最高峰。

各島之間為淺海,多珊瑚礁。菲律賓群島兩側為深海,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菲律賓海溝,最深達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區之一。

氣候特徵:

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水系分布:

菲律賓境內河流均較短小。呂宋島最大河流卡加延河,長350千米;棉蘭老島以棉蘭老河和阿古桑河較大。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