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中期選舉是什麼意思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另一次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通常被稱為「中期選舉」。中期選舉大都在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美國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兩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為一屆。
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兩院議員可連選連任,且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
中期選舉一般將就以下議題進行投票:投票選出435個眾議院議席;改選參議院三分之一席的席次;部分州長的選舉;地方各州、縣舉行的立法和行政機構選舉。
今年美國中期選舉中,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36個以及36個州和三個美國海外屬地行政長官席位都將進行選舉。
中期選舉有時被認為是對在位總統及/或執政黨表現的公民投票,選舉結果通常對總統所在的政黨不利。
外界普遍認為,2014年美國中期選舉不僅關乎未來兩年美國政治的基本格局,還將對2016年總統大選的選情產生重要影響。目前,美國共和黨控制眾議院,關鍵是誰能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
美國媒體民調顯示,在一些選情激烈的地區,民主黨佔有優勢,但整體數據傾向共和黨,認為共和黨能奪回參議院的控制權。
本次中期選舉選舉的36個參議院席位中,21席現由民主黨控制,15席由共和黨控制。目前總共擁有45席參議院位置的共和黨,需要再增加6席以奪走民主黨對參議院的控制權。但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兩個黨都沒有可能占絕對上風。
美國國會的職能
國會是美國聯邦最高立法機關。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聯邦制國家,國會行使立法權,以總統為首的政府行使行政權,法院行使司法權。
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的內容,美國國會擁有以下權利:制定法律、宣戰、提高和提供公共資金並監督其使用、檢舉並起訴聯邦支援、批准任命總統、批准由行政部門談判達成的條約、進行監督和調查。
如國會通過立法,批准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並進行撥款,批准其賦稅、貿易、徵兵、財政等重要內外政策,批准政府及總統與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締結的條約、協定,決定戰爭與和平。除了立法之外,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報告立法進程,監督行政部門,並擔任美國人民和美國政府的發言人。
美國國會分為參議院與眾議院兩個機構,兩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各自的權力和義務有所不同。為了平衡美國大小州的利益,每一個州在參院享有平等的發言權,而眾議院中,各州代表的人數是按照各州人口比例確定的。
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
根據美國國會眾、參兩院議事規則,一項議案自提出到最終成為法律要經過以下立法程序:議案提出,委員會審議、通過,全院大會審議、通過,兩院統一文本,總統簽署。
議案提出程序簡單。國會例會期間任何時候,提案議員按固定格式填寫議案標題主要內容並簽名後,眾議員將議案投入「議案箱」,即完成議案提交程序;參議員則將議案面交參院書記官,或在全院大會上,經會議主持人允許,宣讀議案標題並陳述議案內容,方完成議案提交程序。議員可在他人起草的議案上簽名聯署。
議案提交委員會後即進入一個復雜、漫長、多變的審議程序。提案議員需爭取盡可能多的議員的支持;相關議員可能會對議案表示支持或反對;並提出修改意見,政府部門、利益集團、游說集團、民間團體、外國政府代表等也會紛紛介入,施加影響。委員會審議過程是各種勢力在較量、妥協基礎上達成共識的過程。
委員會接受議案後,通常情況下轉交給主管的小組委員會,由後者啟動審議程序。小組委員會首先舉行立法聽證會,有關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代表、政府官員等出席。小組委員會匯總各方意見和建議,然後對議案進行逐字逐句逐段的審議,對有關條款或文字有不同意見的議員可以提出修正案或替代案,如表決通過,即被吸收。議案小組委員會表決通過後將送交委員會審議。委員會審議、辯論、表決程序與小組委員會類似,在獲得委員會表決通過後,議案將送交全院大會辯論、表決。
議案的審議程序主要是在委員會完成的,從議案的內容上看,委員會通過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議案內容會比較平衡,提交全院會議審議時,除非反對派與支持者力量十分接近、斗爭非常尖銳,否則一般不會進行大的改動。
一項議案在委員會獲得通過後,即送交全院大會辯論和表決。眾參兩院在全院大會審議程序上有較大不同。眾院強調「少數服從多數,多數說了算」原則,通常情況下是多數黨意志強加給少數黨;參院則突出多數黨和少數黨「協商、妥協、合作」原則,多數黨除非掌握60席立法多數,必須與少數黨合作,以推進立法進程。
由於美國會系兩院制,眾、參兩院對國會立法議程的觀點、立場、出發點各異,兩院通過的法案往往存在著文本形式和內容不一致的問題。在有關法案提交總統簽字成法前,須由兩院協商統一法案文本。因此,統一兩院文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
在實際運作中,眾參兩院通過以下方式統一文本:將一院已通過法案不作修改地提交另一院表決通過;放棄一院已通過的法案文本,以另一院提出的法案文本作為兩院的統一文本;兩院分別通過各自版本的案文,再由兩院領導人任命議員組成兩院聯席會議進行「統一文本」工作,並形成報告,分別提交兩院通過。
總統收到兩院通過的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如簽署,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即成為國家法律。總統也可予以否決,並連同否決理由一並退回眾院或參院,要求復議。兩院可接受總統意見,對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重新修改後再送總統簽署。兩院也可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推翻總統的否決,使之自動成為法律。如總統在10天內(星期日除外)既不簽署,也不否決,而此時國會仍在例會,那麼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將自動成為法律;如此時國會已休會,該法案或聯合決議案則被視為否決,這種否決既不需要理由,也不能被推翻。
B. 阿基諾三世何許人也
阿三這傢伙,攤上美國這個大佬,以前佔了幾個小島就算了,最近想要佔領我們的黃岩島~忘恩負義,不知道自己投靠了美國背叛的中國的下場就是不得好死!!誒,一個昏君。放眼歷史的昏君,下場如何?
出身於政治世家—阿基諾家族,是已故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的獨子。1998年步入政壇,當選菲律賓國會眾議員,2001年和2004年成功連任。2006年3月起任菲律賓自由黨副主席,2007年5月,阿基諾三世在菲律賓國會中期選舉中當選參議員。2010年5月10日,菲律賓舉行總統選舉。6月9日,菲律賓國會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宣布自由黨候選人阿基諾三世以高票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6月30日,阿基諾在馬尼拉市黎剎公園基里諾檢閱台正式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
C. 菲律賓政治體制什麼阿基諾三世掌權嗎難道是世襲制還是大選出來的
總統制的,阿基諾三世是選出來的
D. 「中期選舉」是什麼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國會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其中一次國會選舉與四年一度的大選即總統選舉同時舉行,另一次在兩屆總統選舉之間舉行。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通常被稱為「中期選舉」 (Midterm Election) 。中期選舉大都在選舉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
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國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兩院議員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選2名,50個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大約50萬人選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屆滿後全部改選。國會每兩年一屆。美國憲法規定,參議員候選人必須年滿30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且必須是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必須年滿25周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且為選出州的居民。任何文官不得擔任國會議員。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組成。各州州長由選民直接選出,一般為4年,少數州為2年,1/2的州規定州長任期為一屆或兩屆。按美國法規,中期選舉也將改選多名州長。
E. 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的人物經歷
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男,菲律賓現任總統。出生於1960年,是菲律賓已故參議員貝尼尼奧·塞爾比利亞諾·阿基諾二世和已故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夫人的獨子,早年就讀於馬尼拉雅典耀大學,1981年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6年至1993年間,阿基諾三世在自己親屬開辦的一家安保企業任副總裁兼財務主管。他1993年開始在許寰戈家族開辦的一家製糖廠工作。
阿基諾三世1998年步入政壇,當選菲律賓國會眾議員,2001年和2004年成功連任。
阿基諾三世曾在眾議院多個委員會任過職,如公共秩序和安全委員會、運輸和通訊委員會、農業委員會、自然資源委員會、銀行和金融中介機構委員會等。2004年11月至2006年2月,阿基諾三世任眾議院副議長。
2007年5月,阿基諾三世在菲律賓國會中期選舉中當選參議員。
在自由黨內,阿基諾三世1999年至2002年任秘書長,2002年至2004年任呂宋自由黨副總裁,2004年至2006年任秘書長,2006年3月起任副主席。
阿基諾三世至今未婚。 2009年9月9日—母親去世的第40天,阿基諾宣布作為自由黨候選人參加2010年總統競選。阿基諾三世認為,在菲律賓,腐敗是貧窮和民眾對政府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他承諾,自己當選總統後將致力於打擊腐敗、消除貧困、提振經濟、促進就業、改善教育和醫療水平等。
2010年5月10日,菲律賓舉行總統選舉。5月11日,菲律賓選舉委員會發布的總統選舉投票最新統計結果顯示,阿基諾三世獲得1223萬張選票,比排名第二的前總統埃斯特拉達得票高出448萬票,後者獲得775萬張選票,阿基諾三世獲勝已成定局。 2010年6月9日,菲律賓國會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宣布自由黨候選人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以高票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根據最終統計結果,阿基諾三世共贏得1520萬票,比其主要競爭對手、前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的得票多出570多萬張。
國會還宣布,菲律賓民眾力量黨候選人傑喬瑪·比奈共獲得1464萬張選票,當選副總統。
在當天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菲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兒子、參議員興戈伊·埃斯特拉達宣讀了埃斯特拉達的一封信,承認他在2010年大選中失敗,並祝賀阿基諾三世當選。 2010年6月30日,貝尼尼奧·阿基諾在馬尼拉市黎剎公園基里諾檢閱台正式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
當天中午12時,阿基諾身穿白色菲律賓國服—巴隆,在菲律賓最高法院陪審法官孔奇塔·卡皮奧·莫拉萊斯的主持下,宣誓就任總統。阿基諾舉起右手,左手則放在《聖經》上說:「我將忠誠、認真地完成我作為菲律賓總統的職責,維護和捍衛憲法,履行法律,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獻身於國家。」
阿基諾在宣誓就職後發表了簡短講話。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作為胡錦濤主席特使出席了就職典禮。
F. 現任菲律賓總統的詳細資料
貝尼諾·西米昂·「諾諾」·許寰哥·阿基諾三世/貝尼尼奧阿基諾(Benigno Simeon "Noynoy" Cojuangco Aquino III,1960年2月8日-),現任(第15任)總統。出身於政治世家阿基諾家族,是費迪南德·馬科斯時期的著名反對派領袖班尼格諾·阿基諾和他的妻子——後來成為總統的科拉松·阿基諾的獨子。2007年至2010年期間出任國會參議員,2010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代表自由黨參選總統,以絕對優勢當選。[1]
阿基諾三世1960年生於馬尼拉,在父母五個孩子中排行第三。1981年畢業於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經濟學系,之後與家人一起流亡海外。1985年回國後,開始從事商業工作。在母親科拉松·阿基諾就任總統的18個月之後,舊派軍人發圖軍事政變企圖推翻阿基諾政權,叛亂軍人攻入總統府,三世的三名保鏢均中槍身亡,諾諾也身中五槍,但倖免於難,至今仍然有一顆子彈留在他的頸部。[2]
1988年,諾諾開始從政,當選塔立第三選區的國會眾議員,並連續三屆當選。2007年當選國會參議員,成為菲律賓國內的政治新星。他猛烈抨擊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總統的施政,認為她不僅貪瀆,而且獨裁,多次要求她下台。現時三世是自由黨內的重要人物,擔任自由黨副主席,並搭檔馬爾·羅哈斯競逐2010年總統寶座。結果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主要對手前總統約瑟夫·艾斯特拉達和參議員曼尼·維拉,順利當選。
阿基諾至今仍然單身,曾經和多位名媛交往。他最小的妹妹克莉絲·阿基諾現在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演員,具有相當的號召力,為諾諾一直以來人氣的提升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血統中國-邦板牙-西班牙-菲律賓(Chinese-Kapampangan-Spanish-Tagalog)混血兒,據稱他的中國血統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鴻漸村(今屬漳州龍海市角美鎮),其母1988年訪華時,亦曾到鴻漸村謁祖尋根,參觀外曾祖父許玉寰的故居,並親手在村內種下的一棵南洋杉。[3]
[編輯] 2010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主條目:2010年菲律賓總統選舉
2010年5月10日,菲律賓舉行總統選舉,諾諾與副總統候選人畢乃以15,208,678票,42.08%的得票率,擊敗對手艾斯特拉達與維亞,贏得選舉,並於2010年6月30日宣誓就職。
[編輯] 個人生活與公眾形象50歲的三世目前仍是單身,但有一位30歲Valenzuela City市議員的女友名叫Shalani Soledad。[4]三世有相當大的煙癮,據說一天抽三包煙,他曾於選舉前表示他會戒煙,但選後又向大眾宣布「暫時」不能戒,他更表示他會在世界無煙草日抽煙。因此,一些網民希望他趕快結婚並戒煙。[5]
阿基諾在處理馬尼拉前警員劫持香港旅行團事件中,在接受電視台現場訪問時微笑,被香港傳媒指他態度輕佻,並引起部分香港人不滿[6][7]。另外,他在就事件接受訪問時,認為傳媒的直播導致悲劇發生[8],被香港傳媒指為推卸責任的行為。阿基諾在處理事件的整體表現未能令人滿意,導致國家形象受損[9]。傳媒又揭露,總統曾以菲律賓話說:「我們現時所面對的問題,過兩、三年後,我們回憶時會一笑置之,覺得並非那麼嚴重。」顯示他對今次事件只是等閑視之。
香港特區政府在人質事件當晚,向菲律賓發出黑色外游警示,迄今仍未取消。大部份港人都對事件發生到如斯無可挽救地步,感到極度憤慨,除表示以後永遠不踏足菲國外,部份更辭退其菲籍家庭傭工,以後再也不錄用菲人。
出生 1960年2月8日 (1960-02-08)(52歲)
菲律賓馬尼拉
政黨 自由黨
配偶 獨身
母校 馬尼拉雅典耀大學
職業 政治家
信仰 羅馬天主教
G. 菲律賓推動南海仲裁的總統是誰
貝尼尼奧·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諾三世(Benigno Simeon Cojuangco Aquino III,1960年2月8日-),菲律賓政治人物,菲律賓前總統。
阿基諾三世1960年生於馬尼拉,出身於政治世家—阿基諾家族,是已故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的獨子。1998年步入政壇,當選菲律賓國會眾議員,2001年和2004年成功連任。2006年3月起任菲律賓自由黨副主席,2007年5月,阿基諾三世在菲律賓國會中期選舉中當選參議員。2010年6月30日,阿基諾在馬尼拉市黎剎公園基里諾檢閱台正式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2016年6月30日,卸任總統職務
2012年4月,中菲黃岩島事件爆發後,4月17日,菲律賓外交部長稱「要
南海仲裁庭
和中國一同到國際法院尋求解決途徑」。 阿基諾三世在4月29日5月10日菲方稱美國保證將保護菲律賓在南海免遭任何形式的攻擊,並將繼續尋求將黃岩島問題移交國際法庭。稱相信中國不會對菲動武,5月7日他又變相示弱,建議對南海邊協商邊開發,政治與商業分開。
同年9月,阿基諾三世簽署命令,將包括中國南海部分水域在內的菲律賓群島以西海域命名為「西菲律賓海」,他並且要求所有政府機關、學校此後在文件、課本及國內外往來信件中都必須使用這一名稱。
2013年1月,菲律賓單方面提起所謂南海仲裁案。提起仲裁案後,中方堅持不接受、不參與,態度鮮明。阿基諾三世覺得單憑菲律賓無法與中國抗衡,於是一方面在東盟內部挑撥離間、拉攏所謂「聲索夥伴」,另一方面將目光投向了美、日等域外國家。阿基諾三世不滿足於僅僅向美日等國購買艦機等裝備,還與美國簽訂《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向美國開放多個軍事基地,企圖藉此對抗中國。
H. 現任菲律賓總統是誰呢
貝尼尼奧·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諾三世(Benigno Simeon Cojuangco Aquino III,1960年2月8日-),菲律賓政治人物,現任菲律賓總統。
阿基諾三世1960年生於馬尼拉,出身於政治世家—阿基諾家族,是已故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的獨子。1998年步入政壇,當選菲律賓國會眾議員,2001年和2004年成功連任。2006年3月起任菲律賓自由黨副主席,2007年5月,阿基諾三世在菲律賓國會中期選舉中當選參議員。2010年5月10日,菲律賓舉行總統選舉。6月9日,菲律賓國會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宣布自由黨候選人阿基諾三世以高票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6月30日,阿基諾在馬尼拉市黎剎公園基里諾檢閱台正式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1] 2011年8月30日,阿基諾三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