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流浪地球》中有哪些難以發現的細節呢
流浪的地球中,有哪些難以發現的細節。
流浪的地球是根據劉慈欣的《三體》改變的,屬於中國第一部航天科幻類電影,這部電影非常優秀,甚至電影里的構思都值得推敲,有科學依據。
這部電影所運用的演員,都是實力派,這些實力派不只是演技很好,還都是非常硬漢的形象。也就是說流浪地球,從一開始就講述了人類重要的使命,人類在漫長的行進中,總終究會有這樣一天,這是無數科學家猜測的結果,地球將會走向毀滅。
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也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就是我們還能利用地球多久?
人類在災難面前如此渺小,在宇宙之中如此渺小,除了地球珍惜過人類這些生命,還有誰珍惜過呢?
人類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生存的,並且在最後將走向滅亡的,流浪的地球時刻凸顯了人性的光輝,可能人性很多時候都是殘忍的,但是在真正災難面前,才能顯現出人類存在的意義,人類從來都是最自私的,可也是最無私的,他們在互相付出,用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❷ 看得讓人心驚肉跳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它有哪些細思極恐的地方
《流浪地球》是2019年熱映的由郭帆導演的科幻類電影,電影上映後票房驚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電影製作精良,帶入感很強,彷彿是真的事情一樣,再過去的科幻作品中,很多都因為科技的進步成為現實,《流浪地球》製作精良,讓我們也擔心這些災難是不是某一天真的會發生。
最後引用台詞“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相信絕望與希望並存,共同守護生命,守護地球。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❸ 小說《流浪地球》寫作背景
作者是劉慈欣。該書講述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太陽即將毀滅,過去無數歲月中做為人類精神支柱存在太陽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比起坐以待斃,人類選擇掙扎到底。
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開始實施。然而人類所能製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環境無法承受漫長的逃脫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❹ 《流浪地球》10個細思極恐的細節是什麼
《流浪地球》10個細思極恐的細節:
1、韓朵朵在大年三十這一天還在上學,因為地下城恆溫的緣故取消了寒暑假,但是2075年了中國的校服還是藍白相間的,就問你怕不怕。
2、北京的確看不見星星,開始是因為霧霾,後來地球停止自轉導致永晝,劉啟進入地下城後,他還是看不見星星。
3、「流浪地球」計劃變成「火種」計劃,但結局領航者空間站變成了點燃木星的「火種」。
4、電影中顯示2044年奧運會在上海舉行,假如中國奧委會以《流浪地球》中的設定為依據,上海有沒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主辦城市。
5、日本人員車里掛著風鈴,韓子昂的車里掛著佛珠和彌勒佛像,俄羅斯人掛念著自己的伏特加,在遠離家園的地方,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回家。
6、電影中所有已經出現的中國地下城裡都沒有外國人,各國可能只為自己的國民修避難所,那無力修築的國家豈不是只能一起等死?
7、李一一看到劉啟等人時非常恐懼,是因為地球表面還有被拋棄的倖存者,以打劫車輛為生,李一一在劉啟到來前被打劫過。
8、聯合政府日常以欺騙方式安撫民眾,比如地球撞木星前提示,還有七天可以與家人團聚,實際上地球幾小時後就會解體,還沒有回到家地球就沒了,這是善意的謊言還是惡意的欺騙。
9、地球流浪的目標星系有三顆恆星,《三體》里就指出三恆星系統不可能穩定,假如地球流浪2500年到達的星系仍然不宜居住,且能源差不多已經耗盡,太真實了!
10、電影中有一句台詞非常熟悉,「我想死你們了」,怪不得春晚沒有看到馮鞏,原來到《流浪地球》去了,什麼是國際巨星?
❺ 電影「流浪地球」里蘇拉維西在哪為何開車十小時就能到
這個地方是在赤道西部,之所以花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到達,是因為電影中的時間是2077年比現在晚50多年,所以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在2077年的科技水平已經處於非常高的境界了,那麼潮的設計也會更加的高級,車速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這些對於那個時候的車和人來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蘇拉維西在赤道西部,雖然它現在對我們來說距離很遠,可是在未來花幾個小時就能夠立刻到達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甚至時間可以更短,雖然這一切在現在來說是不切實際的,可是在幾十年後的未來,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❻ 《流浪地球》中人類最終的目的地是哪裡
尋找另一顆有圍繞恆星的宜居星球。二零一八年在春節檔上映的,由吳京,趙今麥等人主演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可以說是在短短的幾個星期之內席捲全國,讓很多中國觀眾第一次體驗到“科幻片”這種瑰麗奇幻,充滿著想像力的電影的獨特魅力。在電影中,吳京等人之所以要率領人類隊伍,探索宇宙,就是因為地球已經無法維持繼續的生存,他們要尋找下一個“宜居地”。那麼這部電影中人類最終的目的地,到底應該是在哪裡呢?
綜上所述,流浪星球中,人類探索的最終目的地就是一顆類似地球,擁有著恆星的宜居星球。
❼ 流浪地球的內容簡介
電影流浪地球劇情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
(7)流浪地球為什麼一天到菲律賓擴展閱讀:
一、創造背景
2012年,中影股份購買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版權《流浪地球》,2014年中影股份就決定了要啟動《流浪地球》電影的拍攝工作,2015年確定了郭帆作為影片的導演,2017年尋求合作夥伴北京文化加入到項目當中,和中影作為影片的主出品方。
二、特效鏡頭
《流浪地球》在初剪初期視效鏡頭達到4000個,最後縮減到2200個,這一數量仍超過了一些常規電影全片的鏡頭量。其中50%是高難度的視效鏡頭,還挑戰了大量的全CG鏡頭,比如用全CG鏡頭將上海砌入冰牆等等。影片還專門成立了UI組,負責片中所有儀表和顯示屏交互界面的設計。為了提高真實感,讓屏幕反射在演員臉上的面光和眼神互動更加逼真,劇組全程堅持實景UI拍攝。
❽ 《流浪地球》為什麼上焦點訪談
《流浪地球》成為《焦點訪談》的素材,是大勢所趨。在2019年伊始,《流浪地球》這部影片已經成為了社會焦點,成為了一種現象。
再談《焦點訪談》,作為1994年開辦至今的央視王牌欄目,它的口碑,眼光,話題度是不必言說的。新聞評論部創辦這個節目的初衷便是「輿論監督」。網路時代,輿論的力量有目共睹,《流浪地球》在這樣的大勢之下,成為《焦點訪談》的評論目標是無可厚非的。不論是從電影的情感表達,還是人文素養的彰顯,亦或是這部電影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來看,《流浪地球》都是完全符合「政府重視,群眾關心,普遍存在」這一《焦點訪談》選題目標的,由此,《流浪地球》登上《焦點訪談》的舞台,完全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