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賓曾經是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大經濟體,為何現在卻不敵當年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趨勢日益加深,信息時代的到來,更是對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若從現在的局面看,你可能也想不到,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菲律賓是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僅三四十年的時間,菲律賓降成了最不發達經濟體制之一的國家,原因在於,經濟體制沒有革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上層建築全盤美化,同時也接受了美國制度的不足,而且沒有任何修正措施,以及菲律賓人民幸福指數高,安於現狀。
最後就是教育觀念。菲律賓的教育都是免費的,但是卻不重視教育,很多家長喜歡放養孩子,隨便玩都沒事,容易滿足,而且生活沒有壓力。根據一項數據顯示,菲律賓自殺率是世界倒數,由此菲律賓經濟原地踏步的原因可見一斑。
Ⅱ 菲律賓與日本有何不同
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軍事貿易夥伴,也是美國在亞洲的鐵桿粉絲。菲律賓充其量就是美國在亞太的一顆普通棋子。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中菲一旦開戰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南亞各國也會舉旗立場,畢竟近些年中國埋頭搞經濟建設在亞太各國聲望並不很高,再者,亞太地區對中國也存在仇富心理。所以國內的和諧小康不代表國外周邊的安全穩定。 美國白宮現在對菲律賓示好求援故作不理會,對中國表態不幹涉南海問題,實質上是在縱容南海問題向縱深國際化發展。時機成熟美國人肯定會找到利益支點。時刻不能忘了美國需要在南海建設一個無歸屬權,方便其自由航行的海上中轉站。
Ⅲ 同樣是兩個海上島國,為什麼日本和菲律賓的差距這么大
原因有幾個,,我首先肯定,決不是人種原因。1.剖析一個國家,我們應當是先從歷史下手的,在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危機感十分強烈。這是由於地緣政治所引起的。日本離中國很近,強盛的中國王朝時刻影響著日本,日本知道了,自己是一個島國,自己資源的匱乏,自己弱小,所以日本很自強,有危機感,善於學習強大的對手。這種性格,在以後上千年的時間里,推動了日本,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成為日本民族的瑰寶。不管滄海桑田,日月輪換。日本人始終剛健自強。不懼艱辛。我說這些,不是美化日本,沒有其他意思,我依然記得二戰,記得我們的痛苦歷史,我現在只是單純的回答樓主你的問題。在看菲律賓,同樣是島國,但是它在地緣上,遠離了能夠創造強大文化的大陸,閉目塞聽。沒有深度的文化底蘊。造成它在以後的時間里和其他國家競爭,在民族性格上就處於劣勢。2.同樣被美國管制,用同樣的制度,我承認是的,但是請不要忘了一個問題,同樣是地緣,還有國際形勢。在二戰後,世界只有兩個超級國,美蘇爭霸的局面形成。日本被作為遏制蘇聯,新中國在東亞最要的基地。駐守著大量美軍。日本本就是一個製造業發達個工業國家,雖然二戰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工業基礎和技術工人都在。這為日本贏得了,大量來自美國的軍事訂單。數目驚人。直接推動了日本的經濟復甦。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可謂對日本不遺餘力的支持。然而菲律賓呢,依然遠離權力角逐的中心,一個農業國家,人才匱乏,國家貧窮。只有少量外部援助。這樣一比較,不難理解兩國發展的差異。日本有千年的優良民族性格,有近代強大個工業基礎,還有先進的教育,大量的人才,超級大國的頂力扶持。希望能為你解釋清楚。一、日本在之後就已經開始進入現代化進程,雖然二戰失敗,但工業技術和素質工人的基礎仍在,復興容易。到還是個家,相對缺乏人才和技術。二、日本雖然戰敗,但的權威沒有動搖,政局相對穩定,國內人心統合有方。在脫離美國管制後仍不能形成一個強力的統治核心,內部政局動盪,枉論發展經濟。三、人種沒有優劣,但格傳統有差異。熱帶地區容易成熟豐收,相對而言忽視教育,行事懶散,而的勤勉紀律性更適合工商業生產。
Ⅳ 同樣是一個島國,為什麼菲律賓的民族精神跟日本差很遠
1、日本是溫帶國家,糧食產量低,逼著日本人必須努力開拓生活空間,不開拓就只能等死。菲律賓是熱帶國家,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根本不愁吃喝,所以當地人沒多少開拓精神,不幹活也不怕餓著。
2、日本島離大陸近,日本對外有擴張的方向和動力。菲律賓離大陸遠,以古代的航海技術基本等同一個孤島,當地人都屬於井底之蛙那種類型,對外擴張沒方向也沒興趣。
3、日本離中國近,受中國影響大,早在公元前就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公元五世紀在學習中國的過程中進入封建社會,社會發展程度高,可以自力更生建立現代國家。菲律賓離文明國家太遠,16世紀被西班牙征服前還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過渡階段,社會發展程度低,人民思想很容易被殖民者徹底洗腦,導致他們安心做殖民地,即使後來獨立也完全靠殖民者的恩賜。
Ⅳ 同樣作為島國的菲律賓怎麼和日本的差距這么大
人的傳統,素質都不同,造成國政、國策也不同啊!
Ⅵ 菲律賓的富人住豪宅,窮人吃垃圾,菲律賓的貧富差距為何這么大
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口數量不成比例、分配嚴重不均,階級制度的障礙。美國在菲律賓推行了所謂的「菲化政策」。他們竭力拉攏當地有聲望的人士,並將其安排到菲律賓的各個主要職能部門,所涵蓋的區域包括省、市、區、鄉鎮等。除此之外,把控著教育部門的美國人,堅持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設立公費留學制度,將一大批當地優秀人才送到美國本土接受教育。
如今,BBC卻將它評為世界上最險惡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盡管普世價值倡導人人平等,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和很多國家一樣,菲律賓同樣有「無形的階級劃分」,衡量的標准就是收入。幾萬多人肩並肩住在這里。沒有人思考這里的治安和疾病蔓延的問題,因為他們每天只為了活過下一天而忙碌。他們沒有食物。很多孩子都會從垃圾堆裡面找出被丟棄的食物。
Ⅶ 日本和菲律賓同樣是島國,為什麼差距這么大
中國和印度同樣是大陸國家,那差距為什麼這么大呢?
一是文化教育和技術發展程度決定,一是軍事實力和人口基數決定。
至於造成這種現狀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近代日本本島沒有發生過大的國內戰爭,而菲律賓100年內換了四個國家在本土上打殖民戰爭。
Ⅷ 日本和菲律賓都是西太平洋由島嶼組成的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為啥日本經濟搞得那麼好菲律賓卻這么落後
菲律賓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與日本、緬甸同屬亞洲最富國之一;
菲共成立於1930年,1967年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Jose SISON)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斗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1969年,菲共在中呂宋建立新人民軍,開展武裝斗爭。戰爭至今沒有停止。
1971年,斐迪南·馬科斯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栽統治。
這些,造成了菲律賓局勢的混亂,腐敗橫行,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影響。
阿羅約總統執政以來,致力於消除貧困,發展經濟。政府出台多項措施,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打擊菲共恐怖主義、整頓社會治安,旨在重建社會穩定與秩序。
近年菲律賓經濟有所恢復,產經結構以農業及工業為主,尤其著重於食品加工、紡織成衣以及電子、汽車組件等輕工業。是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
2010年GDP:1,887.19億美元
2010年人均GDP:2,007美元
總人口:92,337,852
是世界第37大經濟體
首先,菲律賓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落後,而菲律賓由富庶走向衰落則主要由於菲共的內亂和馬科斯的獨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