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黨的女兒》觀後感,急用~最好內容條理一些
2010年11月6日,中共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第6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組織我們觀看了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黨的女兒》。影片中的主人公,「黨的女兒」李玉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堅毅勇敢,不畏強暴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很值得我學習,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品質,更讓我明確了今後的人生目標。
這部1958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江西老革命據地的共產黨人歷盡艱難,前赴後繼的英雄業績。紅軍北上抗日後,興國縣桃花鄉處於白色恐怖之中,地下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女共產黨員李玉梅死裡逃生,卻又受到叛徒馬家輝的糾纏,幸虧馬家輝妻子幫助,玉梅才脫離了危險。她獨身一人上東山去找黨的組織,半道上遇見了秀英和惠珍。三位堅強的女共產黨員自發地成立了黨小組,由玉梅當組長,領導群眾堅持斗爭。不久,便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絡。可是一次當通訊員小程到玉梅處來取黨小組為游擊隊准備的給養,被敵人包圍。為掩護小程,玉梅挺身而出,最終寡不敵眾,英勇就義。
電影通過對共產黨員李玉梅的成功塑造為我們呈現了一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影片中許多感人肺腑的畫面和情節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誓死跟從共產黨
影片一開始就極具震撼力。烏雲壓城城欲摧,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白軍肆無忌憚的屠殺無辜老百姓和共產黨員,不幸李玉梅也身在其中,面對敵人的逼供和酷刑,共產黨員們沒有屈服,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用死亡來捍衛自己對黨的誓言和對黨的忠誠。當敵人用機關槍掃射時,他們更是一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信念,這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操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體現和升華。
這不禁然我聯想到我自己,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黨的大門即將為我打開,可是我真的准備好了嗎?如今雖已不是硝煙四起的年代,但那份誓死跟從共產黨的信念和決心是恆久不變的,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把個人利益制後,一切以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先,時時刻刻為黨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奉獻。既然已經宣誓入黨了,就要誓死跟從中國共產黨,要像李玉梅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們一樣,為黨的崇高事業而奉獻終身。
與一切惡勢力斗爭到底
影片中有一段情節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玉梅興高采烈地去找「共產黨員」馬家輝,卻遭到馬家輝的迫害,很明顯馬家輝已經背叛了黨組織,做了不折不扣的叛徒走狗,面對馬家輝的丑惡嘴臉,李玉梅堅強地與之對抗。她瞪大著眼睛死死地盯著叛徒,在她的眼神中,我讀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不屈和在危難關頭的大無畏精神,我更讀到了共產黨員要與一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與信念。可是一個弱女子又怎能敵的過壯漢呢,幸虧得到了馬家輝妻子的幫助才得以逃離險境。在這一回合中李玉梅戰勝了惡勢力!
聯想到現如今,我們身邊有何嘗沒有惡勢力存在呢?目無王法、貪污受賄、虧空公款、黃賭毒「遍地開花」,那麼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看了這部影片我有了答案。杜絕一切惡勢力之初首先要杜絕自己深陷泥潭,共產黨員要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其次要運用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和惡勢力作斗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永遠跟著黨走
白色恐怖之中的革命根據地危機四伏,當玉梅決意隻身尋找黨的大隊伍時,似乎已經預示了她的悲劇命運。二姐的極力勸阻無法阻擋她永遠跟著黨走的決心,無奈之下只得將玉梅關起來,是黨的號召使玉梅沖破重重阻隔,最終踏上了尋找黨組織的道路。路上她遇見了另外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共產黨員秀英和惠珍,她們同樣也是要「回娘家」,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支撐著她們,再苦再累也不怕,面對白軍的窮追堵截,她們英勇無畏。可是天不遂人願,她們沒有與大部隊匯合,但是這都不能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她們決定成立黨小組,於是這個只有三個人的黨小組應運而生了。玉梅同志做了小組的組長。
在他們的面前,一切的困難都不是困難,因為在她們心中永遠都充滿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跟著共產黨走」!
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身
影片的最後,黨的女兒李玉梅英勇就義了,她用她的死亡捍衛了她的尊嚴與信念,用她的死亡換來了斗爭的勝利,用她的死亡挽救了她的黨費——三筐鹹菜。起初我有些許的不理解,可是細細回想一切就又順理成章了。她將黨章小心收藏,將黨賦予她的使命作為她的終身使命,當小女兒想偷嘗鹹菜時,卻被她竭力制止,大聲怒喝,因為那是她的黨費,是給前方共產黨員的供給,她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她還不忘共產黨,握住通訊員小程的手叮囑他一定一定要將那三筐鹹菜送到前線去。這是何等的精神啊,一個女人為了革命的偉大事業而放棄了對家的照顧,放棄了年幼的孩子,為了革命事業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人生的終結點。
看到這時我不禁潸然淚下,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真的做好為黨的事業奉獻終身甚至奉獻生命的准備了嗎?同為女人,我真的能向李玉梅同志那樣舍小家為大家嗎?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想了很久,什麼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首先要有很強的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這個堅定的信念理想就有了奮斗的目標,就能夠為今後的工作學習提供精神支持。其次,要具備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畏懼,勇敢地挑戰權貴,與一切惡勢力斗爭到底,不怕苦不怕累,最重要的是不怕犧牲,時刻准備著為黨的偉大事業而奉獻終身。最後,還要擁有鐵一般的意志,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精神。
這是黨賦予我們的使命,通過這次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黨的女兒》我收獲頗豐,它讓我更堅定了入黨的信念,也讓我深深的思考了一番,「為什麼要入黨」,「怎麼樣才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等問題,我想我已經從影片中找到答案了,我也要爭做黨的好女兒。
2. 朱天文:離婚後胡蘭成如何對待張愛玲
侯孝賢寫劇本 朱天文:想像中國就變成你的鄉愁。然後其實也是你寫作的土壤啊,很重要的一個土壤。那等你實際上去看的時候,你就發覺很多。 竇文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朱天文:從大陸探親回來,所以等於你再加上我們自己,所以我們的城市好象是從想像中國到畫面吧,我們就說畫面好了。 朱天文:寫了四個劇本。 朱天文:完全是兩回事。 朱天文:也許一開始的時候,你剛參加電影工作還很好奇嘛,都跑去現場看,後來你就發覺它太無聊了,現場就是沒有別的,就是等,等,等,等天氣,等陽光,等演員狀態,等的我覺得你都要變成一個那個爬蟲類了,那個新陳代謝很慢的,會變成一棵植物才受得了,所以我後來就不去了。 只寫劇本,就發覺,因為一個是用文字在表達,一個是用影像在表達,那你想想用文字在思考一件事情,跟用一個影像,長達兩個小時要把一個事情說清楚。所以這是完全兩件事情,所以我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說,沒有什麼終於原著啦,或者是你作為一個小說家去改變劇本,你還以為說是,你這個是可以怎麼樣怎麼樣的,沒這件事情,我覺得電影就是導演的。 馬家輝:不會干預他的。 朱天文:我完全是當做一個執行者,意思就是施工藍圖。 朱天文:我想想看是很重要的是再一個長期的那個討論過程,那是很重要的。 馬家輝:而且每個導演有一個習慣,像侯導,他不僅是編劇,燈光,演員,很喜歡一個班底。 朱天文:就是熟嘛,大家都熟。 馬家輝:很熟,整個默契都在那裡。 朱天文:所以之前你不用去溝通了,所以大家頻率不同,很累嘛。 馬家輝:不用從零開始,可是我很好奇整個過程,因為我看侯孝賢的電影,每次看,其中一個感覺是說這種電影還要劇本嗎?根本不用劇本。 朱天文:是啊。 朱天文:你是講的非常好。 竇文濤:跟默片差不多。 朱天文:對啊。 馬家輝:也沒對白也沒劇情。 朱天文:所以我的貢獻,我覺得就是再一個很長期的那個討論劇本過程里,它的就很像說是一個打球嘛,有發球,有接球,但你要能接得住球。 竇文濤:對。 朱天文:有的時候我也會發球,長期的討論過程里頭,基本上那個侯導已經很清楚這個電影是要做什麼,然後他也有一個筆記本,總是個五六個筆記本吧,那討論的時候他都會寫,那差不多可以了,他就把這五六個筆記本就扔給我,沒有人看得懂他的筆記本,就是鬼畫弧那個字跡,有得沒得寫的什麼的這些,只有我看得懂,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討論里頭,所以我就把這個筆記本,把它整理出來變成分場,一場一場一場寫下來,而且這個分場寫下來,通常簡單的一兩句對白吧,然後分場,寫給誰看呢? 竇文濤:就是說的跟我們這發通告的那個人似的。 朱天文:是啊。 竇文濤:這是大作家做的是嗎?下一頁晚年胡蘭成與張愛玲的情感糾葛
3. 馬家輝和林青霞有什麼關系
馬家輝昨晚青島開講 透露跟林青霞是麻將好友
香港作家馬家輝昨晚做客青島方所,以「這么大的格局,這么小的如果」為題,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新書《龍頭鳳尾》。該書以馬家輝的家族傳說為藍本,通過一個小人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亂世香港的浮沉,呈現一代人的江湖故事。導演杜琪峰已經買下了該系列小說版權,准備改編成電影;馬家輝調侃道,自己答應今年寫完《龍頭鳳尾》第二部,結果寫了八千字不滿意,只好從頭開始,「現在我每次接到杜琪峰的電話,就說『杜導,我病得快死了』。 」
在《龍頭鳳尾》之前,馬家輝一直以雜文著稱;此次創作小說,他揉入了很多個人經歷;他雖然出身於報社總編家庭,不過打小住在香港市井,吃早餐時身上會濺上旁邊江湖惡斗的鮮血。談及小說他表示,這本書里每個人都不是自己,每個人也都是自己。杜琪峰給予小說很高的評價:「馬家輝是用黑社會的角度查看和勾勒歷史,非常獨特。 」馬家輝表示,自己跟杜琪峰看待江湖的方式不一樣,杜琪峰電影討論的是權力以及權力被侵犯後的反擊,他坦言很多人對《龍頭鳳尾》電影版男主角有過建議,「古天樂演的話年紀有點不對,我對小鮮肉又不熟。 」
很多人是通過 《鏘鏘三人行》里馬家輝跟梁文道、竇文濤的唇槍舌劍認識他的;他也是林青霞的密友,之前林青霞喜歡寫作,馬家輝也擔負起寫作課的責任。馬家輝透露,近來林青霞興趣轉移到書法上了,「上次我和太太去她家裡吃飯,她有個麻將桌,面對著全香港的海景。她說等會叫郭富城一起來打麻將,我說『等等,你們打麻將玩多大』,林青霞說『郭富城玩麻將輸贏很小,就三四十萬而已』。 」馬家輝趕緊辭謝,「最後我跟林青霞玩了一晚上摸麻將猜牌面的游戲。 」
4. 鏘鏘三人行 馬家輝 在大陸能不能做一個好人
大陸有大陸的社會現狀,改變政策短期內不現實。有時國外境外看似自由,也有它的局限性。更何況,好人有不同的標准。
5.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金錢還是愛情
活著就是敬畏生命,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當我們迷茫的時候,空虛的時候,一事無成的時候,我們總是在追問為什麼而活著?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總是希望將自己的一生過得不同凡響。「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古今中外,大多數人活著的意義無外乎名利二字。也有重情重義為感情而活的人,但是看透名利權情的我們,為什麼而活呢?余華的《活著》告訴我們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
揭露人活著狀態的《好了歌》
在《活著》的小說中,福貴和春生的人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為壯丁,春生在跑出去找大餅的時候,遇見了解放軍,於是參軍報國,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建功立業,成為了縣長,娶妻生子,過上了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而福貴在等待中被俘虜,由於掛念家中妻兒,領了路費就回了家,經歷了因貧困將女兒鳳霞送人的悲楚,妻子家珍日夜勞苦操勞的心疼,管教兒子有慶後的悔恨,正如王小波所說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他對兒子的毆打管教都是他對自己面對困難無能的憤怒,由此可見福貴一直生活在苦難當中。福貴面對苦難一天一天的熬了下去,但是春生面對苦難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苦難,盡管福貴對春生說:「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死去」,但是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麼無論如何也活不了,最終春生還是走上了不歸路。
《活著》中的福貴和春生
有人將活著歸結為贖前世的罪孽,也有人寄希望於用活著造就來世的功德。面對苦難人們總是給自己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這樣才能堅強勇敢地活下去。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得不走。正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所以我們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為生命的本真而活,為活著本身而活。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熬是活著的常態,忍受是常用的方法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法國作家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樣美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是超乎人的想像的,有時,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面對不順意十有八九的人生,我們的狀態就是熬,方法就是忍受。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
馬家輝在《圓桌派》中說當人無力改變苦難的時候,就會選擇熬。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是「春生」,面對苦難,選擇用消極的方式去逃避,而不是像富貴一樣那樣選擇堅韌地去熬。年輕的我們一直不屑這種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生活狀態,認為生活就應該轟轟烈烈,盡情的折騰,認為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但是當我們在生活中左突右沖,被名利權情折磨的遍體鱗傷,被親情、愛情、友情弄得傷心欲絕的時候,經過歲月的洗禮,經歷的沉澱,我們才明白了熬的真諦,它是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著名作家馬家輝
熬的是活著的時間,忍受的是現實的苦難,在生與死的過程中,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封妻蔭子,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超然脫俗,正如余華說的「檢驗一個人的標准,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裡,不要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我們總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不肯在漫長的時間中去熬,干一點事情就急於要很好的結果,最終揠苗助長,以失敗黯然收場,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子彈飛一會」,在熬中努力生存,利用有限的時間去活著,時間都會給你想要的答案,因為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所以我們要正確面對由生到死的時間,體悟熬的智慧,學會在苦難中熬時間,面對現實的名利權情。
余華在《活著》中揭示活著的本質
人要在生命的本真中活著
復旦大學留洋女博士多麼令人羨慕的光環,但是當如此耀眼的光環面對癌症的時候就發不出任何光亮,於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大聲疾呼人到底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能明白活著的意義?當感悟到生命本真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名利權情只是過眼雲煙,但是當我們感悟到生命本真的時候不是身患不治之症就是命在旦夕,那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希臘有一句諺語:「別走太快,等等你丟在路上的靈魂」,我們現在就是腳步太快,等靈魂跟上的時候已經在旦夕之間,一生的時間只為了名利權情的雲煙,最終留下悔恨的嘆息。
復旦大學留洋女博士於娟
活出自我,不要迷失在別人的眼光中。我們看《活著》時候被死亡籠罩著,感覺特別的悲情,但是作為徐富貴來說一生沉浮,有溫柔善良的妻子,有聰明伶俐的兒子,有乖巧懂事的女兒,還有孝順仗義的女婿,還有一個招人疼愛的孫子,該有的幸福都有了,在他自己看來他的一生是幸福的,富足的,美滿的。正如余華說的:「生命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所以余華在用第三人稱,別人的眼光來寫富貴的一生的時候是寫不下去的,但是用第一人稱盡然一氣呵成,這就佐證了生命是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無關。
活出自我的馬伊琍
了解現實,學會與自我和解。徐福貴的一生是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當他輸光了全部家產的時候,他想上吊自殺,但是他想死也要死在家中,用一種自我安慰式的方法,完成了自我和解。面對父母、妻子、子女相繼離世的現狀,他不斷的與現實和解,堅韌的活著。我們總是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面對爾虞我詐的人心、迷茫不知的前途、親人朋友的離世,總是責怪世界過於殘酷,殘酷的我們都無法忍受,於是便消極沉淪,與世界對抗,對抗的結果只能是「鼻青臉腫」,所以我們要在了解現實的前提下,在熬中堅持,在忍耐中爆發,不斷與自我和解,才能找到活著的本真。
徐福貴的一生就是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坦然面對,追求生命的本真。不是廬山真面,只緣生在此身中。當我們自己活著的時候,總是被一雙大手推著前進,很少停留下來思考活著的意義,只有因疾病或災難使我們被迫停留下來我們才去思考,但是余華的《活著》將徐福貴的一生以橫斷面的形式展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很大的震撼,使我們看到了生死的必然,活著的必要,知道了熬的常態,學會了忍受的態度,余華從寫作中找到了生命的本真,從徐福貴的身上學到了活著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坦然面對現實的苦難,不斷追求生命的本真,拋棄名利權情所累。正如余華說的:「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活著的正確打開方式已經給予我們,面對思念不能自己,痛苦不能自理,結果不能自取,幸福不能自予的現實生活,我們該如何活著呢?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6. 馬家輝的人物經歷
1963年,馬家輝生於香港,是家中獨子,在灣仔長大,父親是報社總編馬松柏,自小就熟悉稿紙鋪開搦筆作文的場景,身旁圍繞著母親和姐妹,所以也會做一切女生做的事情。少年時候,馬家輝上課前在大排檔吃早餐,身後就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人。
19歲時,馬家輝迷上了台灣作家李敖的作品,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之後離開香港到台灣大學讀心理系,第一次見到李敖,並和他成為了忘年交,常住在李敖位於金蘭大廈的家中,每天下午去幫忙整理剪報。大學二年級時,馬家輝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此書成為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學子競相閱讀的暢銷書。
從台灣大學畢業後,馬家輝赴美求學,一邊為香港的報紙寫專欄,賺取了知名度,也給他帶來了實際的收益。
1997年1月,馬家輝和妻兒住在台北大直,春節期間高信疆邀請他到香港《明報》任副總編輯,並在報刊開設專欄,開始寫時評。
1997年3月23日,馬家輝創辦了《明報》「世紀」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報紙副刊上充斥的 「豆腐塊」專欄的小格局,刊登名家文章,選題囊括古今中外,視野遍及內地港台,做出了香港報紙里的「大格局」副刊。
之後到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及歷史學系任助理教授和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也依然活躍在各種媒體和公開論壇上,專欄開遍兩岸三地。又到鳳凰衛視、有線電視、香港電台任節目主持,尤其經常出任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節目嘉賓主持,針砭時弊、分析各種政治文化的問題。
(6)馬家輝到菲律賓改變了什麼擴展閱讀:
馬家輝,1963年出生於香港,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博士,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台灣問題研究員。
曾任台灣華商廣告公司文案企劃、台灣《大地》地理雜志記者、《明報》世紀版和讀書版策劃顧問,鳳凰衛視、有線電視、香港電台節目主持等。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結集出版。
2016年,馬家輝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先後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香港書獎等獎項。2018年,出版圖書《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7.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識人的技巧
8. 《深夜食堂》是講什麼的
《深夜食堂》類似於情景劇,每集一個故事,都是一些很接地氣,很有人情味的故事。
午夜12點,報時鍾響起,城市的一隅,屬於一家食堂的時間開始了。菜譜只有豬肉套餐,但你想吃的都可以點。這就是老闆(小林薰 飾)的經營方針。特殊的風格和懷念的味道,招來了不少的客人。大家喝著小酒,吃著自己鍾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憊,談論著遇到的趣事,或是獨自品味憂愁。在食物的香氣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靜和食堂內的裊裊暖意間,一出出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有悲有喜,暗合著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盡在這四方食堂間。
《深夜食堂》是松岡錠司,山下敦弘,及川拓郎,登坂琢磨,小林聖太郎執導的深夜時段電視劇,由小林薰領銜主演。
該劇基於安倍夜郎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餐館中,這里的菜單只有豬肉味增湯套餐一種,但是老闆可以根據客人的要求利用現有食材做出各種料理,而且他還會和客人一起帶出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