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區別菲律賓香蕉和國產香蕉
國產香蕉和菲律賓香蕉具體的區別如下:
1.質量:從產品質量看,菲律賓香蕉的外表很光潤,沒有斑點和發黑的痕跡,保鮮技術極高,裝船後開始催熟,到岸時剛好成熟,很好看,一點傷痕也沒有。國產香蕉則不然,蕉農是一家一戶地種,難以形成規模;收購時,這些產自千家萬戶的香蕉,大部分香蕉採用竹籮包裝甚至直接裝車,到達市場的香蕉已是遍體鱗傷,熏蒸以後常常會出現斑點和發黑的痕跡。
2.產地:菲律賓香蕉主要來自菲律賓,進口香蕉可以在大型商場和超市購買,而國內香蕉通常在水果店銷售,主要在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和福建。總體來看,我國市場供應仍以國產香蕉為主,進口香蕉數量僅占需求的5%-6%。
3.價格:進口香蕉的價格上與國產蕉已經相差無幾,購買時由於外觀因素,進口香蕉明顯占優勢;如果同樣成色的香蕉,國產蕉存放時間上較進口蕉更短,所以進口蕉的銷售似乎更好一些。
4.口感:從口感上看,進口蕉和國產蕉的口味也相差不大,國產蕉俗稱"芝麻蕉",口感好,入口即化,似乎更勝一籌。
② 香蕉貿易戰的香蕉貿易戰的由來
1993年,歐盟開始實施香蕉進口制度,通過許可證制度、配額制度等對香蕉進口進行限制。但是,給予歐盟國家原來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國家以特殊優惠待遇。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對,並最終向世貿組織(WTO)申訴。
據統計,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費市場。年均進口香蕉400萬噸,零售總價值達50億美元,利潤約為1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當然是商家必爭之地。盡管美國並非是盛產香蕉的國家,但是卻在與歐盟的香蕉貿易中有著巨大的利害關系。因為歐盟香蕉市場上70%以上的香蕉來自拉美國家,而拉美國家香蕉的出口,主要由兩家美國的跨國果品公司,即奇跡達(CHIQUITA)和都樂(DOLE)公司來控制。可見,歐盟香蕉貿易政策的改變,對美國公司利益攸關。以奇跡達公司為例,在1992年末,其占歐盟進口香蕉市場份額的40%,而在新的制度實行後下降到不足20%。
③ 香蕉貿易戰的香蕉產業應關注的焦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聯合果品公司(THE UNIED FBUIT COMPANY)為促進美國人消費更多的香蕉,曾不遺餘力地出版宣傳手冊來介紹香蕉的特點,其中一條就是「香蕉生產不浪費本國的資源」。然而香蕉生產卻破壞了生產國的生態環境、有損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首先,拉美一些香蕉生產國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由於農葯的大量使用,嚴重地污染了香蕉種植區的水源、空氣等環境條件,而且隨著工業化國家的消費者對香蕉的品位要求不斷提高,致使某些跨國公司超量使用農葯,更加重了這一嚴峻形勢。同時,由於香蕉種植面積的擴大,導致了森林資源遭到砍伐。
其次,香蕉產業工人的工作及生存條件令人擔憂。由於香蕉種植面積的擴張,一些拉美國家的農民被迫出賣土地,而在某些國家香蕉種植又是其有限的支柱產業之一的情況下,就業又被限制於香蕉產業。然而,香蕉公司雇傭工人的季節性和隨意性,不僅使工人們就業沒有保障,而且工作時間不足。在香蕉種植園內,工人不僅要面對有害的農葯而且工作時間長、條件惡劣。如在哥斯大黎加,香蕉工人在收獲期,每天要頂著38℃的高溫工作12h以上。
第三,香蕉種植國的某些社會問題激化。正因為缺少穩定的就業機會,許多人流離失所,給拉美一些香蕉生產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然而,更為嚴重的是,上述問題不僅不為廣大香蕉消費者、跨國公司和有關國家所關注,而且就連香蕉生產國政府本身也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哥斯大黎加等國,由於忽視其他產業,大量肥沃的土地集中於香蕉種植者的手中,不僅造成了人口赤貧而且出現糧食危機,致使基本食物也要進口。
香蕉貿易爭端的久拖不決,給雙方的其他貿易帶來陰影。歐美有可能將香蕉貿易而起的對抗心理「遷怒」於其他貿易,或者導致新的不合作。最近,歐美之間發生的激素牛肉、轉基因食品以及有關飛機噪音的規定等貿易摩擦,或許不無上述因素在內。
事實上,歐美香蕉貿易戰是冷戰結束後,新時期矛盾轉移的結果,是在冷戰時期歐美各方合作與對抗的新體現。今天,隨著經濟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全球經濟發展出現困難時,歐美如何承擔對世界發展的責任問題,也成為雙方爭執的焦點之一。近年美國對歐洲不願承擔義務,反而設置貿易壁壘表現出不滿。可見在冷戰時代,盟友之間的合作與對抗並存,權利與義務也要均衡。
④ 2022年菲律賓香蕉為什麼那麼多爛的
因為滯銷過多。
菲律賓是世界第二大香蕉出口國,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香蕉處於滯銷狀態,無奈只能任由腐爛。
滯銷原因一方面是菲律賓香蕉的巴拿馬病,另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導致了工人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農場管理,這些原因都導致菲律賓的香蕉出口量暴跌、滯銷量增多。
⑤ 請用H-O貿易理論來解釋香蕉貿易(急)
香蕉等熱帶水果在熱帶地區的國家是土地密集型產品,但若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生產,就必須投資建立昂貴的溫室,從而成為資本密集型產品。 美國的一些進口產品,正是資源密集型產品。因為生產這些產品所要求的自然資源在美國相對不足,所以這些產品作為進口替代品在美國生產,就必須以較高的資本投入來彌補,這就是「里昂惕夫之謎」形成的原因。也就是說,美國進口實際上是以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為主,其貿易格局是節約稀少資源的。由於里昂惕夫考察的是美國生產的進口替代品,因而這些產品在國外生產所需的較密集地使用的自然資源要素,在美國就由較密集地使用的資本要素替代了。這種解釋已經包含了要素密集度逆轉的思想。所謂要素密集度逆轉(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是這樣一種情形:某一特定商品,在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國家可以勞動密集的方式生產,即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在資本相對充裕的國家則可以資本密集的方式生產,屬於資本密集型產品。例如,小麥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美國卻是資本密集型的。H-O原理假定,無論生產要素的價格比例實際如何,某種商品總是以某種要素密集型方式生產。顯然,這種假定是不現實的,因為有要素密集度逆轉這一現象存在。根據這種解釋,美國進口的產品在國內可以資本密集型方式生產,但在國外卻是以勞動密集型方式生產,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會造成進口品為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錯覺。不過,經濟學家們的分析表明,要素密集度逆轉現象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僅存在於一些特殊行業或產品。瓦耐克(J. Vanek)在1959年發現,總體上說,美國進口產品中的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是出口產品中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兩倍。里昂惕夫再次審查他的原始數據發現,如果從他的分析中把自然資源產業排除在外,「里昂惕夫之謎」就消失了。
⑥ 如何看待中國抵制菲律賓香蕉事件
個人看法:中菲兩國因為黃岩島的問題而引發矛盾,面對菲律賓的無理挑釁,中國從經濟上對菲律賓進行制裁,而香蕉是菲律賓的支柱產業,禁止菲律賓香蕉,能夠有效地制裁菲經濟,以此給予菲律賓警告。
1、對中國大陸來講,向來以「仁義之師」自居,但「仁義」對君子來說,會尊重你,而對小人來說「仁義」只會成為「庸腐」的行為。而菲律賓這樣的國家,並非是君子之國,而是屬於「有奶便是娘」的小人之國。對待他們何需再講仁義,在這個問題上,老毛那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可供現今掌權人參考。
2、戰爭是破壞世界和平,這是人類所不希望看到的,中國並非是好戰之國,但要維護國家的尊嚴,有些時候,必須要通過戰爭來解決,因為在這個虎狼成群的世界裡,如果你表現出懦弱的行為,就會連阿貓阿狗也來踢你幾腳,打你幾拳,來彰顯他們的能力!
3、而今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雖然呼嚕打的很響,但周圍的阿貓阿狗們並不怕你,他們可能會懼怕一頭在奔跑的狼,但不會怕一頭沉睡的獅子,因為他們知道獅子雖然強大,但還在沉睡之中,對他們構成不了危險,而在奔跑中的狼則不一樣,隨時會對它們構成危險!所以說,中國要應要做一頭覺醒的獅子,面對頻頻踢你幾腳,打你幾拳的阿貓阿狗們,張開血噴大口,將它們其中一個吞筮,如此一來,這些阿貓阿狗們便不敢再犯,反而會對你更加的尊重,更不敢踩你大獅子的尾巴了。
4、我們的國家現今為何遭周邊國家頻頻騷擾,大多數原因是我們縱容所造成的。在這次菲律賓軍艦掃射台灣漁民,他們事後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態度,大多數是想溥衍了事,而所謂的道謙也不過是在過場而已。
中國不可能長期封鎖的,不然就是扇美帝巴掌,一開始菲律賓確實損失不小,但現在又開始要買了了,詳見新聞
菲律賓GMA、abs-cbnnews兩家新聞網5月22日均報道說,中國放鬆了對菲律賓香蕉的限制,已經允許部分香蕉進入中國市場。菲媒稱中國放鬆對其香蕉限制所屬分類:新聞新功能放大觀看abs-cbnnews援引菲總統副發言人阿比蓋爾 瓦爾特的話說,有大約30至40個集裝箱的菲律賓香蕉已經獲准進入中國。他說:「我們有一個好消息。在解決植物檢疫問題上,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今天,我們獲悉,有30至40個集裝箱的香蕉被允許進入中國。」報道還稱,中菲兩國農業部門已就「快速解決涉及菲對華出口的所有植物檢疫議題」的相關措施達成一致意見。瓦爾特介紹說,盡管中國放鬆了對菲商品進口的限制,但菲政府仍在為香蕉尋找其它出口市場,以解決中國進口限制對香蕉業的影響。而據GMA的報道,菲農業部表示,中國此前截獲及拒絕了150個集裝箱的菲律賓香蕉,理由是香蕉感染了香蕉腎盾蚧。在黃岩島局勢不斷升級之時,中國還加大了對菲律賓菠蘿和木瓜的檢查。據悉,香蕉是菲律賓第二大農業出口產品,僅次於椰子,每年可為菲賺進7.2億美元。香蕉業還直接影響著菲律賓2.4萬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中國還是菲律賓香蕉的第二大市場,排在日本之後。
⑦ 中國何時限制菲律賓香蕉
5月份中菲黃岩島對峙以來,菲律賓到處扮演「受欺負者」期望博取國際社會同情。
所謂「中國限制菲律賓香蕉」事件其實是根本沒有的事情。
中菲黃岩島對峙起因是4月10日菲律賓海軍妄圖在中國黃岩島瀉湖內非法抓捕正在正常進行作業的中國漁民,中國漁政接到漁民求救前往營救。
而自從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檢疫部門實行了新的檢疫標准,菲律賓香蕉大多不合標准,很多有害物質超標。所以中國並沒有限制菲律賓香蕉進口,只是因為菲律賓香蕉因質量原因沒能通過檢疫而已。
大家一定要認識清楚。中國怎麼會是這么小肚雞腸的國家呢?菲律賓香蕉沒有被中國限制進口,更與黃岩島事件無關,這只是一個「技術問題」!^-^
⑧ 香蕉貿易戰的介紹
1993年,歐盟開始實施香蕉進口制度,通過許可證制度、配額制度等對香蕉進口進行限制。但是,給予歐盟國家原來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國家以特殊優惠待遇。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對,並最終向世貿組織(WTO)申訴。據統計,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費市場。年均進口香蕉400萬噸,零售總價值達50億美元,利潤約為1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當然是商家必爭之地。盡管美國並非是盛產香蕉的國家,但是卻在與歐盟的香蕉貿易中有著巨大的利害關系。因為歐盟香蕉市場上70%以上的香蕉來自拉美國家,而拉美國家香蕉的出口,主要由兩家美國的跨國果品公司,即奇跡達(CHIQUITA)和都樂(DOLE)公司來控制。可見,歐盟香蕉貿易政策的改變,對美國公司利益攸關。以奇跡達公司為例,在1992年末,其占歐盟進口香蕉市場份額的40%,而在新的制度實行後下降到不足20%。
⑨ 為什麼目前十多個盛產香蕉的國家的香蕉產量每年都在減少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與日俱增,香蕉因鉀含量高有利於血糖血壓平衡而越來越受歡迎。不過,日前《自然氣候變化》雜志載文稱,研究表明,因全球變暖加劇,到2050年香蕉或將完全消失。聽者「蕉綠」,只能多吃幾根香蕉壓壓驚。但對於香蕉出口大國而言,「香蕉貿易」便是國家的經濟支柱,香蕉產量減少甚至「滅絕」也就意味著經濟將出現巨大滑坡。
該研究預計,到2050年,香蕉的產量增長將降至0.19-0.59噸/公頃。目前印度、巴西、哥倫比亞等10個主要香蕉生產國產量佔比全球86%,但這10個國家每年香蕉產量大幅減少,甚至,在未來世界最大的香蕉生產國印度和全球第四大香蕉生產國巴西都將出現香蕉嚴重短缺的現象。
另外,據菲律賓交通部透露,菲律賓的蘇比克-克拉克鐵路項目已初定於2020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開始建設,並由中企承建。此外,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鐵路以及南線鐵路兩大項目也均和中企達成了合作。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合作共贏才是大趨勢。即便菲律賓香蕉產量因氣候問題危機蔓延,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還有其他合作的項目,相信未來中菲發展前景廣闊,有中國市場做後盾,菲律賓自然不會「過分蕉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