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日本猛攻菲律賓,為何美國會輸掉菲律賓戰役
小油瓶想說,面對精銳日軍、精心謀劃、精心准備、突然襲擊,戰爭准備不足並且兵力並不佔優的美國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麥克阿瑟中將帶領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驕傲的麥克阿瑟中將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對他動手,疏於戒備,錯誤判斷,讓本就實力不足的軍隊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帶您走進這場對麥克阿瑟來說失敗的作戰!
至此菲律賓戰役徹底以美國人的失敗告終。
所以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疏忽大意導致空軍被殲滅,海軍望風而逃,自此制空權制海權徹底消失,而菲律賓部隊缺乏戰鬥力和戰斗精神被日軍精銳部隊擊潰,無奈退守巴丹,巴丹守軍又因缺乏糧食和支援,無奈被殲滅,這就是美國人是如何輸掉菲律賓戰役的!
㈡ 為什麼二戰美國要發動菲律賓戰爭
美國向日本宣戰之前,日本已經軍事搶奪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香港等,另外法屬越南、中國的東北三省(侵華戰爭進行中)、台灣、朝鮮、韓國也在日本控制范圍,主要是當時美屬菲律賓也被日本搶奪了,另一方面,日本的海軍幾乎控制了整個太平洋,而且威脅到了澳大利亞的領土安全,憤怒的美國政府被日本搶走了菲律賓,幾乎整個亞洲的利益鏈條被日本搶走,日本航母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更令美國政府火上澆油,歐洲戰場正在進行中,歐洲國家都已傷痕累累,該是美國收拾殘局的時候了,美國的參戰更為以後成為世界法官奠定了基礎。必須的。
㈢ 美國,為何把菲律賓當做南海形勢的「縱火者」
在歷史上,菲律賓這個國家在1898年之前是美國的殖民地。但是在2001年,美國和菲律賓的關系變成了軍事聯盟,之後,兩國軍事關系逐漸恢復了原先菲方依賴美國和雙方互利的基調。美國為了有控制南海的權力,並且為了威脅中國及其附近的國家。美國才把菲律賓當作南海形勢的「縱火者」。
但是最近中國的發展讓美國坐不住了,所以美國沒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中國附近的國家,美國可以聯合俄羅斯、菲律賓和日本一起對付中國。由於中國在南海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國才選擇讓距離南海最近的菲律賓當作南海形勢的「縱火者」。
㈣ 什麼是美國—菲律賓戰爭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美國—菲律賓戰爭是美國對菲律賓發動的一場殖民戰爭。
在同西班牙作戰的過程中,美國利用菲律賓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運動,通過駐菲美軍當局與起義軍首領於1898年4月24日和5月19日以承認菲律賓獨立為條件就共同作戰問題達成協議。6月至7月間,西班牙軍隊被菲律賓革命軍打得節節敗退,美軍登陸部隊因此得以於8月13日佔領馬尼拉。但美國政府違背諾言,於12月10日同西班牙簽訂了巴黎和約。和約規定菲律賓群島歸美國管轄。
與此同時,美軍2.5萬人在菲律賓集結,於1899年2月4日對革命軍發起攻擊。美軍盡管在數量上和技術裝備上占優勢,但半年內在馬尼拉以北只前進100~120公里,而且損失慘重。由於地主、資產階級上層的協助,美軍當局分裂了菲律賓反帝運動,並在運動內部挑起激烈斗爭。
1899年5月7日,共和國政府首腦馬比尼被迫離職。7月5日,共和國軍總司令盧納被殺。10月,美軍再度開始進攻。在進攻中,菲律賓軍隊分散成若干獨立支隊,轉入游擊戰爭。1901年,民族解放運動被鎮壓下去,菲律賓淪為美國殖民地。
㈤ 美軍1942年在菲律賓失利的原因
美軍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時間發生時處於太平洋戰爭的初期,美軍在菲律賓的正規部隊並不多,其次,這是在日本發動突襲的前提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美國剛開始戰爭動員,在東南亞的軍事實力遠弱於日本
㈥ 美國——菲律賓戰爭是指什麼
美國——菲律賓戰爭是美國對菲律賓發動的一場殖民戰爭。在同西班牙作戰的過程中,美國利用菲律賓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運動,通過駐菲美軍當局與起義軍首領於1898年4月24日和5月19日以承認菲律賓獨立為條件就共同作戰問題達成協議。6月至7月間,西班牙軍隊被菲律賓革命軍打得節節敗退,美軍登陸部隊因此得以於8月13日佔領馬尼拉。但美國政府違背諾言,於12月10日同西班牙簽訂了巴黎和約。和約規定菲律賓群島歸美國管轄。
㈦ 美國大肆向菲律賓輸送軍火,看似是維護自己的盟友,但實際是為了什麼
美國大肆向菲律賓輸送軍火,雖看似是維護自己的盟友,但實際卻是為了建立足夠的影響力
前不久,美國高官羅伯特公開表示,政府將會向菲律賓軍方運送一批軍火,他直言這個舉動是為了支持菲律賓這個盟友處理它周邊的那些恐怖分子,然而這位安全顧問緊接著又補充到說,這也有利於菲律賓應對隨時會到來的領土爭端。
美國一直都在亞洲地區採取挑撥離間的戰略,而歷史上很多影響亞太和平穩定的事件都是由美國所策劃的。就比方說最初的越南戰爭。對於美國大肆向菲律賓運送軍火這件事,有很多持批評態度的人是擔心美國這個舉動就是為了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亞太地區,將各個國家的關系狠狠攪和起來,不是從根本上改變。
美國加強自己與菲律賓的外交關系是為了在這個國家建立強大的影響力,以便日後對這里實行深入的控制,獲取更大的利益。畢竟美國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角色,特朗普政府一直都堅持美國利益為先,它的舉動也不免讓人陷入深思。
㈧ 攻佔菲律賓為什麼成為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爭論的焦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4年,可以說盟軍在各個戰場上獲得了主動權,而參戰2年多的美國,憑借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戰爭潛力,也逐漸在盟軍中脫穎而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對於羅斯福來說,是他夢寐以求的結果。
作為美國人承擔的主戰場——太平洋戰區,更是他關注的重點。倒不是戰局有多麼緊張,而是分別代表陸、海兩軍種的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常為進攻方向爭吵不休,讓他左右為難。善於「和稀泥」的羅斯福乾脆指示各打各的,沒有主次之分。
顯然,羅斯福被麥克阿瑟的解釋打動了,尼米茲也無話可說。也就是說,尼米茲只是從純軍事、戰術的角度考慮問題,忽略了人情世故和長遠打算。看來,麥克阿瑟為了盡早攻佔菲律賓,挽回自己的面子,沒少下功夫。
大家認為麥克阿瑟這么做,對嗎?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㈨ 麥克阿瑟血戰巴丹半島,美國為什麼要放棄菲律賓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幾乎與此同時,菲律賓也遭到了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成了第二個珍珠港。麥克阿瑟渴望已久的戰爭終於來到,他激動地站在巨大的兵力部署圖前,向駐守菲律賓各島的部隊下達著作戰命令。
其實,在他的潛意識里,根本瞧不起日軍的戰鬥力,更不相信珍珠港會在日軍的偷襲中損失慘重。這種錯覺不可能帶來正確的判斷力,致使在開戰最初的幾個小時,讓他缺乏戒備,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滿懷信心的麥克阿瑟,能守得住菲律賓嗎?
全然不知的麥克阿瑟,一邊不停要增援、要補給,一邊給前方將士打氣,“增援很快就到”。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軍方許諾的援助物資和增援部隊始終不見蹤影。他也不再去前線慰問了,因為將士們質問補給在何方時,他無言以對。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㈩ 美軍為什麼決定先進攻菲律賓
在盟軍方面,美軍最高指揮部通過過去數次大會戰,已經對日本陸海空軍的戰略戰術了如指掌,對日軍還剩多少戰斗能力也十分清楚,可以隨心所欲願意怎麼打就怎麼打。盟軍的戰斗能力十分雄厚,日本已是強弩之末,力不從心。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戴墨鏡者)視察萊特島灘頭陣地。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已決定不再逐點進攻,而提出了直指日本本土的作戰方案。美國海軍司令金上將、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及其他海軍指揮官們,主張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取得空軍基地後,乾脆繞過菲律賓主島呂宋島,直取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台灣及廈門一帶,像瓶塞一樣堵住日本本土和南洋之間的補給線,加緊海上封鎖,同時空襲日本本土,置日本於絕對被動之中。麥克阿瑟陸軍上將不同意這個作戰計劃,堅決反對繞過菲律賓先取台灣省。他主張在萊特島首先登陸,攔腰斬斷菲律賓防守線,建立航空兵和後勤基地,然後進攻呂宋島,切斷日本本土與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7月7日,羅斯福總統親自來到夏威夷,討論今後的作戰方針。在會上,麥克阿瑟將軍堅決反對尼米茲的作戰方針。他說:日軍盤踞在菲律賓,菲律賓人民都在受苦受難,解放他們是美國的責任,所以一定要先拿下菲律賓。之後,麥克阿瑟又和尼米茲直接會談,詳述自己的意見,認為台灣省只不過是一個基地,消滅日軍戰略要地、收復菲律賓才是先決的。尼米茲最後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夏威夷會議圓滿結束,決定了先進攻菲律賓的方針。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戴墨鏡者)視察萊特島灘頭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