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蛇皮果是東南亞的水果,蛇皮果的營養價值有什麼
蛇皮果是一種高級水果,不是我們看到的長在地下的蛇皮果哦,它吃起來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蛇皮果如果改良品種,做好以下幾點,應該還是能在北方生長的,蛇皮果現在是一種很好的經濟作物。蛇皮果含有脂肪、果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鉀、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美容、降血壓、提高骨密度和免疫力的作用。應適當控制 "Pondoh "和 "Bali "品種的葉片數量。應適當控制 "Pondoh "和 "Bali "品種的葉片數量。
蛇皮果頂部和底部呈圓形,高約5厘米,底部直徑約5厘米。果皮很蛇皮,紅褐色的皮膚就像蛇皮的鱗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售的蛇皮核已被剝去外殼上的毛刺,使其看起來很光滑。有人形容它有雞蛋那麼大,而有些人則更像桃子或大蒜球。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B. 有一種果子,外表像蛇皮上的鱗片一樣,顏色是深棕色的,請問這是什麼
C. 這是什麼水果
還真沒見過,~
D. 這是什麼水果……表面手感像蛇皮
蛇皮果(別稱:沙叻lè,英文名:salak),東南亞水果,非喬木。其植株與東南亞草本油棕櫚類似,葉自根部叢生,高3~ 4米,果實叢生於根部葉腋處。葉柄密生尖刺。果皮外密生毛刺。雌雄異株。葉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呈S字形或鐮刀狀漸尖,因其果實與蛇皮相似故叫『蛇皮果』。含熱量較高,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脂肪、鐵、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等營養元素含量豐富
E. 蛇皮果(沙拉、沙律)是什麼
學名 Zalacca elis Wall.(Salacca elis Reinw.)
英名 Salak,Salak palm
棕櫚科(Palmae)蛇皮果屬(Zalacca)植物。原產馬來半島至爪哇一帶,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有栽培,以爪哇島種植較多。我國海南引種蛇皮果已有數十年歷史,只有零星種植,1980年又從泰國引種種植。
圖4-42 蛇皮果
1.葉片 2.雄花序 3.果穗 4.果實縱切面 5.種子
(李佳寧仿《熱帶亞熱帶農業》)
大型灌木,叢生,樹冠較開展,通常無主幹,基部有許多分櫱。單葉,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5~55cm,寬3.5~5.0cm,葉柄和中軸生有2.5~5cm長的扁形銳刺,越近基部刺越長、越密。雌雄異株,肉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序長40~50cm,花紅色;雌花序長約27cm,花黃綠色具紅色斑點。果球形,卵形或寬橄欖形,常具棱,果長5~10cm,橫徑5~8cm,表皮褐色或黑褐色,具三角形小鱗片,排列成整齊的辮狀。果實完熟時易剝皮。果肉白色或乳白色,半透明。種子堅硬,橢圓形或圓球形,暗褐色或黑褐色,長2~3cm(圖4-42)。喜熱帶濕潤氣候和肥沃、疏鬆而濕潤的土壤。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有16個品種,有些品質較好。近十年印度尼西亞發展很快,面積提高了8.7倍多,產量提高3.6倍多。我國各大城市的大商廈都有進口貨銷售。海南產的蛇皮果果實較小,酸味重,品質較差。用雌株的分櫱或實生繁殖。2~4月開花,7~8月果熟。可鮮食,肉脆嫩,清香、汁多,甜酸適口,亦可制果醬、果汁飲料等。
(許樹培)
F. 形狀像蛇的果叫什麼,怎麼吃
你說的那個應該叫蛇鱗果吧。
蛇鱗果一般當鮮水果,也可以製成蜜餞與腌 漬甜酸食品,現在則流行連皮的蛇鱗果蜜餞。其樹身及枝葉既不能當柴燒,又不能用來做建材。熟透的只能供餐桌上用,要外運的,剛要熟就要摘下來裝箱,一般摘下4-5月後的,通常只用來做蜜餞。
因為味道極酸,在泰國普遍用以製作烹調的酸醋代替品。果子較小,帶刺,花蕾是二房的。蛇鱗果屬於棕櫚家族,Palmae (palem- paleman), monokotil, 葉子碩長,中間有條長長的葉梗,與椰子葉梗相似。樹身矮小,但全樹帶刺,需要較長時間才長成最多3米余高,最後往往因為負荷不了茂盛的枝葉而傾倒。在印尼生長有多種蛇鱗果,有的才種不久就 有果且很甜,
salak (學名 Salacca elis ),是印尼人喜聞樂 見並易於種植經營的傳統水果。東南亞的華 人,也有稱其為蛇鱗果或蛇皮果的。根據有關蛇鱗果的印尼學術論文稱,其發源 於何處不詳,但估計來自泰國、馬來西亞或印尼,也有認為它來自爪哇島的。在荷蘭殖民時代,商人們將它的種子帶到整個印尼,甚至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及泰國。
G. 這個水果叫什麼
這是台灣的水果,蓮霧,蓮霧是一種可治多種疾病的佳果,性味甘平,功能潤肺、止咳、除痰、涼血、收斂。主治肺燥咳嗽、呃逆不止、痔瘡出血、胃腹脹滿、腸炎痢疾、糖尿病等症。用果核炭研末還可治外傷出血、下肢潰瘍。另外,台灣民間有「吃蓮霧清肺火之說」。人們把它視為消暑解渴的佳果,習慣用它煮冰糖治乾咳無痰或痰難咯出。蓮霧果實中空(也有實的),狀如蠟丸,在宴會席上人們還喜歡用它作冷盤,是解酒妙果。它淡淡的甜味中微帶點酸,有一股蘋果的清香,食後齒頰留芳。在蓮霧中心挖個洞,塞進肉茸,用猛火蒸約10多分鍾,是台灣著名的傳統名吃,美其名曰「四海同心」。用蓮霧切片放鹽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連同小黃瓜、紅蘿卜片同炒,不但色、形、味俱佳,而且清脆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令食療佳餚。蓮霧不耐貯藏,一般室溫下只能貯存一周,採收包裝後宜立即送往市場出售。蓮霧以鮮果生食為主,也可鹽漬、糖漬、制罐及脫水蜜餞或製成果汁等。
(學名EugeniajavanicaLam),又名天桃,輩霧、璉霧、爪哇蒲桃,
是桃金娘科(Myrtaceae)赤楠屬的熱帶常綠果樹,原產馬來半島及安達曼群島,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台灣普遍栽培。成年樹高3米,在華南地區,3-4月份開1次花,5-6月果實成熟,7月下旬開2次花,8-9月果實成熟,12月份還有開花結果。一般果重70-80克。在台灣省蓮霧栽培多實行產期調節,每年4-6次開花結果,一般畝產5000公斤。
蓮霧周年常綠,也是家庭綠化樹。樹姿優美,花期長、花濃香、花形美麗。掛果期長,果實累累,果形美,果實呈鍾形,果色鮮艷奪目,果肉海綿質,略有蘋果香氣,味道清甜,清涼爽口,品種有乳白色、青綠、粉紅、深紅色。蓮霧味甘,性平,營養成分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B、C等,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天然的解熱劑。由於含有許多水分,在食療上有解熱、利尿、寧心安神的作用。
蓮霧性喜溫暖怕寒冷,生長最適氣溫為25—30℃,喜好濕潤的肥沃土壤,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砂土、粘土、紅壤和微酸或鹼性土壤均能種植,但要做好整枝修剪、營養管理、灌溉排水、防寒及產期調節等。另外,疏花疏果、套袋以及戴手套採收作業和田邊集貨等都是台灣蓮霧商品化強調的技術環節。專業人士認為,這是果樹科技研究成果的結晶之一,沒有這一項栽培技術的提高蓮霧可能還停留在庭院栽培的狀態。蓮霧結果較快,一般在栽種的翌年便能結出少量的的果實,以後逐年增加,一株樹齡10多年的蓮霧每年可採收三、四百公斤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