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菲律賓以前是中國附屬國嗎
是,明朝的時候。現在,山東德州還有菲的蘇祿王墓,進京朝拜的時候,蘇祿王死在德州,就地埋葬,留下大臣守墓,其墓地附近的村子現在還都是守墓人的後代。
2. 要一篇山東德州蘇祿國東王墓的導游詞,300字。謝謝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女士,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山東德州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座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城北,是中菲友好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國歷史上利用京杭大運河對外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留下的重要遺跡之一。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祿國位於菲律賓西南部,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國有三王:東王巴都葛叭答喇、西王麻哈喇叱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7月,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巴都葛叭蘇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華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染疾,13日薨逝。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謚「恭定」,並親撰碑文。10月3日以王禮厚葬於此。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工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十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1731年(清雍正九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准,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
王陵園區佔地八十餘畝,墓高四點二米,直徑十六點六米。走進墓區,但見蒼松翠柏,鬱郁蔥蔥,長長的神道前豎立著石頭牌坊,兩邊立著華表、翁仲、獅虎羊馬,盡頭處是威嚴的儀門。進得儀門,裬恩門、正殿、東西配殿,依序排列。正殿正中,高懸著蘇祿國王巨幅畫像,正殿後正中是一個碩大的圓頂土冢,墓碑上書「蘇祿國恭定王墓」。陵墓完全是中國式的喪葬規制,與其他王陵不同的是,墓正門外西南側有一個建築規整的清真寺,東南側還有三座土冢,分別是其王妃、二子溫哈喇,三子安德魯之墓。清代雍正八年,蘇祿王訪問中國,途經德州,曾瞻拜祖塋。菲律賓駐華的許多任大使和菲前任總統馬科斯的兒子都曾來過德州,拜祭蘇祿國東王墓。一九九九年,菲律賓蘇丹王到德州拜祭祖先。現在院中所立的「蘇祿國東王紀念碑」也是由菲律賓蘇祿國東王後裔蘇丹王、菲律賓實現黎剎信念協會、菲律賓國家歷史協會聯合為蘇祿國東王所立的紀念碑。陵墓的南面,是當年修建的清真寺。北營村民信奉伊斯蘭教,每逢周五就齊聚寺內做禮拜。北營村的「王室後裔」們勤奮敦厚,有不少人在許多領域都卓有建樹。這些年來,不僅僅菲律賓的各界人士經常來這里訪問,他們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賓參觀訪問祖國,為兩國的睦鄰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好,先介紹到這里,呆會兒我再為大家做詳細講解。
3. 古麻剌朗國王的王陵在何處
古麻剌朗王國是古代東南亞的一個小小的島國。在明代以前,中國歷代朝廷均不知有這個小國的存在。直到明朝永樂年間,隨著國家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航海事業日新月異,朝廷不斷派出龐大的使團對外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繼鄭和七次下西洋之後不久,明成祖又下令讓太監張謙率團出使東南亞一些國家,在途經淳泥等國家的航程途中,竟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不知道的名曰古麻剌朗的小國家。張謙回國後當即將這個重大發現稟報明成祖。
永樂十五年,也就是1417年9月,張謙作為皇帝的特使,手捧明成祖的詔書正式出訪古麻剌朗國。他在晉見國王斡剌義亦敦奔時,代表明皇朝向其表達了友好之意,並贈上中國特產絨棉、紗羅、紵絲等禮物。古麻剌朗國王見自己一個小國家竟受到大明皇朝如此恩寵,十分欣喜,心想如果能進一步得到明皇朝的庇護,不但可以以此抵禦周圍一些國家的欺壓和凌辱,而且還可通過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促進本國的繁榮。於是在3年後的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10月,古麻刺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決定啟程朝貢大明皇帝。
國王親自率官員入貢,受到了明成祖的熱烈隆重的歡迎和接待。整個京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皇城內錦衣衛陳設儀仗,龐大的宮廷樂隊高奏起《感皇恩》曲子。斡剌義亦敦奔國王入鄉隨俗,一切按照中國禮儀行事。他和其妻子、兒子、大臣身著大明皇朝朝服,下跪於丹陛,拱手加額,高聲三呼成祖皇帝「萬歲!」成祖皇帝由翻譯官向來貢國王說:「國王遠道而來,知尊中國,可佩可嘉,皇帝問您一路辛苦了!」斡剌義亦敦奔國王回答:「茲遇中官張謙,欽詣皇帝陛下稱賀。我雖然是國人推選出來的,但未受大明的朝命,望皇帝幸賜之。」明成祖當即答應了他的請求,下詔書仍以「古麻朗國」國號封之,並賜以印誥、冠帶、儀仗、文綺、紗羅、金織襲衣,賜王妃冠服,賜各陪臣以彩幣、衣服、文綺等物。當晚,明成祖在奉天大殿擺設盛宴款待古麻剌郎國嘉賓。
古麻剌朗國王一行自此在中國住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永樂十九年,即1421年春天啟程回國。不料在路過福建時斡剌義亦敦奔國王染上重病,不久即不幸亡故。明成祖特賜謚號「康靖」,下令由禮部主事親自主辦喪禮,並按王公規格在當地營建陵寢。
永樂二十二年,即1424年10月,古麻剌朗國新國王刺苾為報答明皇朝,派叭諦吉三等人奉金錶箋到京,向大明皇上朝貢珠寶、長頸鹿等物。此後因東南沿海倭寇騷擾和西班牙入侵,古麻剌朗國不再派使臣到中國。時光流逝,轉眼5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古麻刺朗國「康靖」王陵究竟現在何處,吸引了許多人的興趣和探索,但都沒有結果。
1988年4月,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來華訪根尋祖,《福建日報》在4月16日發表了《中菲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菲律賓古國國王葬於福州》一文,文章生動介紹了古麻剌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一行來華朝貢,歿後賜葬神州大地的感人史事,點明了國王葬於福州,但沒說具體地址。
《福建日報》說法來源於《福州府志》。《福州府志》卷23《冢墓》雲:「康靖王墓在草市都茶園山」。《閩都記》上說:「永樂間古麻剌朗國王入貢,以疾卒,賜謚「康靖」,有司營葬,春秋祭之。其陪臣數姓皆內附官,給廩食」。從上可見,康靖王陵當在福州西郊鳳凰池北之茶園山一帶。
福建省和福州市領導曾多次組織考古工作者去福州市郊踏勘查尋,但均未找到陵址。據鳳凰池村老人講,早年那裡確實存在康靖王陵,陵前有石人2個,石馬、石羊各1頭,分列在陵墓兩邊。石人著明朝朝服,一文一武。陵前有一座石碑,碑文字體如蝌蚪狀,無人認識。1952年在此興建福州市傳染病醫院時,有人目睹石人、石馬、石羊從茶園山半山坡上被推土機推下山來。目擊者說康靖王陵呈圓丘形,陵前豎有兩根旗桿,即望柱,面積約300平方米,封土系糯米汁、石灰、沙土拌成、非常緊固,但這些文物無一件保留下來。
據歷史記載,自古麻剌朗國王病歿後,每年清明、重陽時節,明朝政府都派官員前往王陵祭祀。留在中國守陵的國王陪臣和他們的後代,均由當地政府發給俸薪和廩食。這些人隨著歷史歲月的流逝,已與中華民族融合在一起,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活,至今還能找到陪臣後裔葛氏家人。但是,康靖王陵究竟在哪裡?人們從點滴歷史資料和調查訪問中只能知道它很可能在福州市郊,至於具體何處是王陵原址,恐怕難以考證了。
4. 明朝時菲律賓國王為什麼到中國來
蘇祿國(Saltanah Sulu) ,是古代以現菲律賓蘇祿群島為統治中心的、區域有時包括蘇祿群島、巴拉望島等和馬來西亞沙巴州東北部的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政治體制為政教合一的蘇丹制,掌握蘇祿國的國家主要權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別為東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東王權利最大。
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難之役勝利後登基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為彰顯靖難之役勝利及慶祝身登大寶成為皇帝,朱棣下詔召開大朝會,廣邀各附屬國及外國前來朝見,在此期間,蘇祿國三王率眷屬及侍從340人,遠渡重洋訪問中國,受到明朝永樂皇帝盛情款待。
在回程途經德州時,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樂皇帝派禮部郎中帶祭文趕赴德州,以藩王之禮安葬東王,還賜謚「恭定」,並親撰碑文(蘇祿國東王墓)。東王病逝後,其長子回國繼任王位,王妃和另兩個兒子就留在德州守墓並定居,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
5. 古麻剌朗國王的王陵到底在何處
古麻剌朗王國是古代東南亞的一個小小的島國。在明代以前,我國歷代朝廷均不知有這個小國的存在。到明朝永樂年間,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航海事業日新月異,朝廷不斷派出龐大的使團對外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繼鄭和七次下西洋之後不久,明成祖又下令讓太監張謙率團出使東南亞一些國家,在途經淳泥等國家的航程途中,竟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不知道的名叫古麻刺朗的小國家。張謙回國後當即將這個重大發現稟報明成祖。
永樂十五年即1417年9月,張謙作為皇帝的特使,手捧明成祖的詔書正式出訪古麻刺朗國。他在晉見國王斡剌義亦敦奔時,代表明皇朝向其表達了友好之意,並贈上中國特產絨棉、紗羅、紵絲等禮物。古麻刺朗國王見自己一個小國家竟受到大明皇朝如此恩寵,十分欣喜,心想如果能進一步得到明皇朝的庇護,不但可以以此抵禦周圍一些國家的欺壓和凌辱,而且還可通過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促進本國的繁榮。3年後,至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10月,古麻刺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決定啟程朝貢大明皇帝。國王親自率官員入貢,受到了明成祖的熱烈隆重的歡迎和接待。整個京城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皇城內錦衣衛陳設儀仗,龐大的宮廷樂隊高奏起《感皇恩》曲子。斡剌義亦敦奔國王入鄉隨俗,一切按照中國禮儀行事。他和其妻子、兒子、大臣身著大明皇朝朝服,下跪於丹陛,拱手加額,高聲三呼成祖皇帝「萬歲!」當晚,明成祖在奉天大殿擺設盛宴款待古麻刺郎國嘉賓。
古麻剌朗國王一行自此在中國一住半年,至第二年即永樂十九年(1421年)春天啟程回國。不料在路過福建時斡剌義亦敦奔國王染上重病,不久即不幸亡故。明成祖特賜謚號「康靖」。下令由禮部主事親自主辦喪禮。並按王公規格在當地營建陵寢,永樂二十二年即1424年10月古麻剌朗國新國王剌苾為報答明皇朝,派叭諦吉三等人奉金錶箋到京,向大明皇上朝貢珠寶、長頸鹿等物。此後因東南沿海倭寇騷擾和西班牙入侵,古麻剌朗國不再派使臣到中國。時光流逝,轉眼5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古麻剌朗國「康靖」王陵究竟現在何處?不少海內外人士歷盡艱辛希望尋找到康靖王陵,但終因歷史變遷。至今未能查考到王陵原址。
1988年4月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來華訪根尋祖。《福建日報》在4月16日發表了《中菲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菲律賓——古國國王葬於福州》一文,文章生動介紹了古麻剌朗國王斡刺義亦敦奔一行來華朝貢。歿後賜葬神州大地的感人史事,點明了國王葬於福州,但沒說具體地址。
《福建日報》說法來源於《福州府志》。《福州府志》卷23《冢墓》雲:「康靖王墓在草市都茶園山」。《閩都記》曰:「永樂間古麻刺朗國王入貢,以疾卒,賜謚「康靖」,有司營葬,春秋祭之。其陪臣數姓皆內附官,給廩食」。從上可見,康靖王陵當在福州西郊鳳凰池北之茶園山一帶。
福建省和福州市領導曾多次組織考古工作者去福州市郊踏勘查尋,但均未找到陵址。據鳳凰池村老人講,早年那裡確實存在康靖王陵,陵前有石翁仲二,石馬、石羊各一頭,分列在陵墓兩邊。石人著明朝朝服,一文一武。陵前有一座石碑,碑文字體如蝌蚪狀,無人認識。1952年在此興建福州市傳染病醫院時,有人目睹石人、石馬、石羊從茶園山半山坡上被推土機推下山來。目擊者說康靖王陵呈圓丘形,陵前豎有兩根旗桿,即望柱,面積約300平方米,封土系糯米汁、石灰、沙土拌成,非常緊固。但這些文物無一件保留下來。
據歷史記載,自古麻剌朗國王病歿後,每年清明、重陽時節,明朝政府都派官員前往王陵祭祀。留在中國守陵的國王陪臣和他們的後代,均由當地政府發給俸薪和廩食。這些人隨著歷史歲月的流逝,已與中華民族融合在一起,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活。至今還能找到陪臣後裔葛氏家人。葛蔚庵是其始祖,康靖王下葬後他就居住在王陵西邊的洪塘鎮,當地官府奉朝廷之命發給房屋、田產、俸薪。到明末,葛氏家族中已有不少人出人頭地,遷往府城定居。至晚清時散居在楊橋頭、宦貴巷、倉角一帶,大多從事教書,有一個叫葛世樞的還當過光緒皇帝的老師。現在葛氏家族中仍有不少是教育工作者,有的還以訪問學者身份去歐洲講學。
然而,康靖王陵究竟在哪裡呢?人們從點滴歷史資料和調查訪問中只能知道它很可能在福州市郊,至於具體何處是王陵原址,恐怕難以考證了。
6. 山東德州的菲律賓國王墓是怎麼來的
這是當初這位國王來到我國訪問返回自己國家的時候,不幸死在山東德州境內,於是就在山東德州將其安葬了。在我國山東半島的德州市,不僅僅出產電鋸、扒雞和撲克【不是】,還有一座菲律賓國王的墓。其實,說是菲律賓國王的墓倒也不是,如果嚴格來說,應該是一個名叫古蘇祿國的國家的國王的墓穴。古蘇祿國一直到1915年還存在著,可以說是一個存在時間很長的國家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和中國建交的時間很早,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往來,到了明朝,往來更加密切。
所以,朱棣給其寫了祭文,而且,因為天高水遠,想要把東王的屍體運回去實在是很不方便,於是朱棣就賣了個人情,允許東王的遺體在山東德州安葬。於是,東王的親屬分了兩部分,一部分以東王長子為首,抓緊時間回國繼承王位安撫民心,另一部分則以剩下的兒子為首,留在德州為東王守靈。於是,蘇祿國和中國就一直維持著交往關系,這層關系即使是明朝滅亡都沒有丟掉,到了清朝,蘇祿國還是和清廷交往著。而蘇祿國東王的墓,到了近代也成了著名的景點之一。
7. 山東德州有一大墓,居然是菲律賓國王墓,為什麼外國人的墓在中國
在中國子所以會出現菲律賓國王的墓,是因為明朝永樂時期萬國來朝,有一個國王病逝在中國,所以就在中國留下了墓地。
綜上所述,之所以會有這個菲律賓國王的墓,是因為這個國王非常喜歡中國,而且他不幸在中國去世了,所以他的墓地就在中國。
8. 菲律賓是中國固有領土
菲律賓不是中國固有領土。
目前央視新聞中說菲律賓是中國固有領土,其實是口誤。菲律賓其實是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在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美國佔領菲律賓。1942年,日本佔領菲律賓。二戰後,菲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菲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特點,富於異國風情。菲律賓群島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大部分,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
9. 中國德州蘇祿王墓詳細資料
在德州市北。古蘇祿王國在今菲律賓國蘇祿群島上。我國明代,古蘇祿國同我國開始了密切友好往來。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與西王,峒王率大型使團訪問中國,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盛情款待、歸國途中,東王病逝德州,明成祖為他舉行隆重葬禮,遣官致祭並親撰碑文,勒石以志。墓在德州市北,陵園內松柏蒼翠,墓碑題「蘇祿國恭定王墓」六字。甬道兩側翁仲、石獸排列有序。東南有御碑亭。 東王長子圖馬哈率眾回國繼承王位,東王妃葛木寧和王次子溫哈利、三子安都魯及待從10餘人留中國守墓,俱受明朝俸祿,並拔給祭田,派人守護陵園祠廟。永樂十二年,東王妃回國,偏妃及溫、安二子繼續守墓,逝世後皆葬在王陵。 蘇祿國東王墓,是中菲友好的歷史見證。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德州市北郊有一處普通的村落,近600年來,這個普通的村落始終被菲律賓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關注著。這個村落叫北營村,是蘇祿國(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國王的墓葬和他的後裔世居之地。幾百年來,菲律賓始終沒有間斷派遣使者前來祭奠先祖,而當年國王的後裔們也與當地百姓和諧相處,融為一家。
病逝於德州的蘇祿王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9月,蘇祿王在訪問明朝都城北京回國的路上病逝於德州,迄今已經歷了近600年的漫長歲月。
中菲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根深,自古以來便舟楫相通,有史記載的經濟和文化交往有1000多年歷史,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我國明朝,是中菲兩國關系史上往來最為頻繁的時期,呂宋島的呂宋國和蘇祿群島的蘇祿國,已經與中國直接建交,友好使節往返不斷。古蘇祿國是現今菲律賓的一部分,位於菲律賓西南部。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遺訓,遣使出訪南洋15國。蘇祿國王決定親自來中國拜見朱棣。永樂十五年,東王率西、峒兩王連同眷屬、隨從340多人,來中國進行訪問。蘇祿使團到中國後,由總兵太監鄭和陪同北上。使團到北京後,明成祖在皇宮款待蘇祿國王一行,並在比武場上各顯技藝。這時,海盜羅景龍、坎卡瓦竊走了蘇祿國王的大珍珠,並殺死了護衛阿布貝卡。案件迅速被查清,兇手被就地正法,大珍珠也奉還蘇祿國王。明成祖追封阿布貝卡為驃騎將軍,以親王之禮厚葬。蘇祿國王十分感動,決心與中國世代友好。
蘇祿使團在北京居留27天,於當年9月沿運河南下歸國,回國時明廷回贈了豐厚禮品,還派遣官員護送。他們沿京杭大運河行至德州時,蘇祿國東王不幸病倒,明成祖命太醫火速前往診治。但終因病重不治,逝世於德州境內。訃報到京,明成祖派禮部郎中陳世啟赴德州為東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按照明代諸侯王陵墓規格,為其修建了蘇祿王墓,明成祖親自撰寫碑文和悼文。按照中國的習慣,冊封其長子麻都合為蘇祿國新東王,此後西、峒兩王歸國,留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十人留居中國,守墓三年。對守墓的王室家人,由德州官倉給每人每月提供口糧一石,以及布匹、銀鈔等,還「恩賜十二連城祭田三頃三十八畝,永不起科」。每當年節,德州地方官派專人祭掃王墓。王室後裔世代生生不息,與齊魯鄉民世代友好,書寫了一曲不同國度、不同民族友好相處、文化融合的動人故事。
陵墓符合中國式喪葬規制
王陵園區佔地80餘畝,墓高4.2米,直徑16.6米。走進墓區,但見蒼松翠柏,鬱郁蔥蔥,長長的神道前豎立著石頭牌坊,兩側對稱排列石獅、石虎、石豹、石羊和華表等石儀,石刻雕鑿精緻,形象生動。盡頭處是威嚴的儀門。進得儀門,恩門、正殿、東西配殿,依序排列。正殿正中,高懸著蘇祿國王巨幅畫像,正殿後正中是一個碩大的圓頂土冢,墓碑上書「故蘇祿國恭定王墓」。陵墓完全是中國式的喪葬規制。王墓東南側的永樂帝御碑亭內,有明成祖親撰「御制蘇祿王東王碑」的碑文,額雕蟠龍,龜跌承馱。碑亭旁邊是其王妃、二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之墓。陵園南側是一座清真寺。
清雍正九年(1731年),蘇祿國王蘇老丹訪問中國,途經德州,曾瞻拜祖塋。此後,菲律賓駐華的許多任大使和菲前任總統馬科斯的兒子都曾來過德州,拜祭蘇祿國東王墓。1999年,菲律賓蘇丹王到德州拜祭祖先。現在院中所立的「蘇祿國東王紀念碑」也是由菲律賓蘇祿國東王後裔蘇丹王、菲律賓實現黎剎信念協會、菲律賓國家歷史協會聯合為蘇祿國東王所立的紀念碑。
北營村的「王室後裔」們
如今的北營村共有100多戶、近700人。當時王室守陵人員以安、溫兩姓加入中國籍,現安氏有26戶、120人左右;溫氏8戶、40人左右。1980年,菲律賓駐華大使雷耶斯博士來訪,聽說此地的後裔人數不多,還曾就此詢問陪同人員。其實他並不知道,這里歷來兵荒馬亂,天災人禍不斷。民國初年運河大水,一場洪災,全村僅剩下三間房子,溫、安後裔和當地村民紛紛逃離,流落他鄉。現在全國各地的王室後裔究竟有多少人,已經無法確切統計,他們早已經與華夏民族融為一體。
北營村的「王室後裔」們勤奮敦厚,有不少人在許多領域都卓有建樹。這些年來,不僅菲律賓的各界人士經常來這里訪問,他們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賓參觀訪問,為兩國的睦鄰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0. 德州市區景點介紹
德州市區景點介紹
德州,古稱安德,簡稱德,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京杭大運河有140多公里流經境內,歷史上曾是重要的漕運通道,現如今已定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城市。以下是我整理的德州市區景點介紹,歡迎閱讀。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坐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城北,是中菲友好歷史的見證,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蘇祿王國位於菲律賓的蘇祿群島上,在我國明代,古蘇祿國同我國開始了密切的友好往來。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為首,率家眷、官員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團來我國進行訪問。辭歸途中,東王不幸染病殞歿,明永樂帝聞訃,即派官員為東王擇地厚葬,謚曰:恭定。其墳墓南側有御碑、石人、石馬、石羊、翁仲等附屬文物。傳說 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群島(今菲律賓共和國的一部分)上的3位國王——東王、西王和峒王,以東王巴都葛叭哈刺為尊,率領家眷、官員共340多人組成友好使團,遠渡重洋,經蘇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受到了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在中國訪問了27天後,三王辭歸,永樂皇帝又派人專程護送。1417年9月13日,東王在歸途中病死德州。朱棣皇帝派人赴德州為東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東王下葬後,其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等人回國繼承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剌、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十餘人則留在德州守墓3年。蘇祿東王去世後,明朝皇帝對守墓的東王後裔非常照顧,不僅賜田免稅,還從山東歷城縣撥來3戶居民供東王守墓的後人役使。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明朝政府派人護送王妃葛木寧回國,由於對東王的眷戀,次年她再次返回德州,從此再未離開,與兩位王子長期留居德州,直到去世。現在的蘇祿王墓東南方,有3個比王墓略小的土堆,便是王妃和王子的墳墓。清朝取代明朝後,對蘇祿東王的後裔仍然給予了特殊照顧。清雍正九年(1731年),當時的蘇祿國王蘇老丹來中國訪問,途經德州時瞻拜東王墓,東王第8代孫溫崇凱、安汝奇向其提出加入中國籍的請求。蘇祿王蘇老丹到京後立即摺奏清廷,很快得到清朝的批准,並取兩位王子名字的第一個字:溫、安為姓入籍中國德州,目前已傳到第20代。在北營村的東王後裔,與周圍其他村子的普通人一樣,有外出打工的,也有做小生意的,還有搞養殖、開計程車的。從小,父輩就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否則,就無法在別人的土地上生活下去。北營村東王的後裔們創出清真烙鍋餅、烙麻醬燒餅、醬牛肉、烤羊肉等名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知名度僅次於「德州扒雞」。顧炎武《過蘇祿東王墓》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 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雲鳥正凄迷。
德州太陽谷
德州經濟開發區太陽谷大道日月壇微排大廈1樓 德州太陽谷位於德州——中國太陽城的開發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發、檢測、生產、教育、旅遊基地。太陽谷,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聯合命名,以皇明、億家能等龍頭企業為依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發展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熱研發檢測、製造物流及光伏終端研發生產基地,成為世界了解和學習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窗口,2010年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就將在中國太陽谷舉行。太陽谷,位於「中國太陽城」德州,佔地3000餘畝,由皇明太陽能集團傾力打造,是對太陽能生產製造、技術研發、人才培養以及相關配套產業支持的統稱,是對太陽能產業集群的形象概括,規劃建成集產、學、研於一體的太世界太陽能「矽谷」。中國太陽谷涵蓋了太陽能熱水器(家庭熱水解決方案)、太陽能熱水系統(單位集體熱水解決方案)、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太陽能高溫熱發電、太陽能鍋爐、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電照明、溫屏節能玻璃、生態門窗、太陽能空調、海水淡化等眾多門類。根據規劃,中國太陽谷將被打造成世界級可再生能源的研發檢測中心、製造物流中心、科普教育示範中心、觀光旅遊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五大中心」。
極星門
陵縣政府南300米 極星門位於陵縣政府南300米,舊時為文廟大門,1530年明嘉靖九年建造,為三間四柱三樓八戧桿木斗拱結構,兩側各有一隻石獅,這座全木結構的大門已經矗立了四百多年。現在文廟已無存,只留下這座大門。 文廟是紀念孔子的地方,凡有文廟的地方都有欞星門,這是因為孔子倡導的儒學被歷代統治者奉為國學,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欞星門意為天門,門內的文廟也就成了設在天堂中的,以示對孔子的尊敬。欞星又傳說是天上的文曲星,可保佑登科極第。
德州董子文化街
東沿街北首 董子文化街位於山東省德州經濟開發區中心地帶,南起東方紅路,北至三八路,西部是德州行政中心、體育中心和商務中心,東邊是佔地600畝的董子讀書台風景區,董子文化街就坐落在景色秀美、文化積淀深厚的風景區內。該項目佔地6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5.512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2.5億元,要將其打造成為德州市首屈一指的融商業、旅遊、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精品工程。
九龍灣滑雪場
山東省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蘆庄村 九龍灣滑雪場總投資近億元,雪場佔地面積19800平方米,嬉雪園佔地9000平方米,滑雪用具15000餘套,雪道分為初級道、中級道、和嬉雪園,是德州市一家大型滑雪常 九龍灣滑雪教練團隊為遊客提供優質的滑雪培訓和專業的'單雙板滑雪指導。沿用專業滑雪教學方式,學生和老師的人數比例精確控制,以確保練習和教學的專注性、連貫性以及趣味性。無論是對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滑雪者,這里的滑雪課對提高你的水平會有非常有價值的幫助。九龍灣滑雪場,您身邊的冰雪樂園,一刻鍾的距離,一百分的笑容!
禹王亭
禹城市區西北3公里處 大禹治水留下的一處古跡,同時又是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禹王亭博物館位於山東省禹城市區西北3公里處,佔地136.5畝,於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該公園由一個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內有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鍾鼓樓等,由具丘遺跡、禹王亭和人工湖組成。結構新穎、緊湊、氣勢恢弘,古樸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門,門上方為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禹王亭」手跡。 禹王亭始建於唐代,後諸朝擴建修補,至明代改建禹跡亭,翰林劉士驥作《禹跡亭記》記之。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稱禹王亭,後毀於戰亂。1996年禹城市重修禹王亭。現禹王亭公園建築以禹王亭、禹王殿為中軸線,清式建築為主體,配以配殿、殿門、山門等,另有名人字畫、石刻、展覽室等建築設施。其中,位於殿後的具丘山遺址,南北長45米,東西寬50米,高8米,山上建有八角重檐雙排柱亭。據舊志記載: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時,曾在此具丘為山,登高望遠,察看水勢,「具丘山」因此而得名。博物館集古建、水泊、園林為一體,成為憑弔古風,激勵後人的教育基地。
德州禹西生態農業觀光園
山東省禹城市房寺鎮 禹西生態與農業觀光園位於市區西部,距市區西部15公里,總面積有2萬余畝。該園共分旅遊區、無公害蔬菜區、百果園區、花卉區、高效養殖區等區域,開發建設出有較高農業觀光價值的「小西湖」、「迎賓山」、「碧波亭」、「千畝蓮池」、「怡馨園度假花園」、「百果園」、「生態效益林」等景點景區。 禹西生態與觀光農業園位於山東省禹城市西部,與高唐、平原縣毗鄰。觀光園以生態保護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發展宗旨,做到了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淳樸敦厚的田園風情交匯揉和,展示出集旅遊休閑與生態種養於一體的獨特魅力。1997年該園被國際生態組織授予「聯合國生態項目一等獎」榮譽稱號。 觀光園是1995年由一片廣袤低窪的鹽鹼地開發建設形成,園內有怡馨園旅遊度假村、小西湖、魯北第一高的迎賓山(湖心島)、九曲橋、碧波亭、小趙州橋、千畝蓮池、百果園、生態效益林,以及上台一下池(台田一魚池)立體生態模式的養殖園等多個園區。
德州減河濕地公園
減河作為德州市三大水系之一, 2009年3月減河濕地公園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是國家海委首次批準的海河流域生態濕地示範項目,一期投資1.6億,建設范圍從104國道橋以南減馬橫河到314袁橋以北500米,全長4.5公里,寬度350米,規劃建設面積2400畝。整個項目的建設分為污水處理、水體景觀、濕地景觀、觀光採摘四大部分,具體做法就是拓寬水面、營造濕地、整合樹木、強化節點、完善配套,形成濱河公園,在保障減河原始的行洪排澇功能下,賦予減河生態和景觀功能。該公園以河為中心,在河兩岸種植蘆葦、蒲草,形成的濱水綠帶。用地總面積 4500畝,其中,水面積1000畝,綠化面積(人工改造部分)500畝。現種植各類苗木110多萬株、其中喬木1.5萬株,灌木40萬株,地被植物21萬株,水生植物45萬株,綠化工程投資120 萬元。常綠樹4種有雪松、黑松、龍柏、黃楊等;落葉樹20多種,如國槐、垂柳、合歡、苦楝等;藤本及地被植物有迎春、月季、凌霄、五葉地錦等;宿根花卉及應時花卉10多種,水生植物10多種。在減河東岸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一千畝的觀光採摘區,形成了「一年四季常青,三季開花結果」的自然景觀格局。西岸是以濕地為主,景觀為配套,自南往北分為功能型濕地區、景觀濕地區和自然保護區。功能型濕地就是展示如何利用人工濕地修復技術將污水變成清水的過程。人工濕地技術是將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先進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景觀建設包括親水、雕塑和配套三大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為「一鐵塔、二雕塑、三風車、四水車」等大型作品。「一鐵塔」,即觀摩塔,主體高49米,總高60米,為慶祝建國60周年設計打造;「二雕塑」,即嫦娥奔月、後羿射日兩個極具地方文化內涵的雕塑;「三風車」,建設中西文化相結合的三座大型原生態風車;「四水車」,建設四座原生態水車群體。德州市市體育局計劃將減河濕地公園參照深圳羅山自行車主題公園打造成濕地體育公園,積極建設標準的自行車賽道,創建國家級自行車訓練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