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傳統節日如情人節,感恩節.復活節.萬聖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就沒有了吧它們都是什麼來歷
被我們所熟知的西方傳統節日就是這幾個。
情人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貴族階級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並在臨刑前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以及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2月14日,他被處死,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感恩節:清教徒遷徙到普利茅斯,條件艱苦,多虧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他們才獲得了大豐收得以生存,當時的總統為了慶祝豐收,感恩上帝的恩賜,設立了感恩節。
復活節: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萬聖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由此就有了萬聖節。
母親節:安娜賈維斯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並且也為了紀念美國以及全世界偉大的母親,向美國政府呼籲設立母親節。最終在1914年,美利堅合眾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父親節:是由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其父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們六個孩子養育成人,為了紀念其父親以及全世界偉大的父親,並於1966年約翰遜總統簽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
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這一天基督教會都舉行禮拜。
② 菲律賓人有什麼習慣啊
菲律賓人的飲食,一般以大米、玉米為主。農民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罐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
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大多吃西餐。
菲律賓的名菜有烤乳豬,即烤小豬(dechon);巴魯特 (Balut),即煮熟的孵化到一半的雞蛋;阿恰拉(Atchara), 即炒蕃木瓜、洋蔥、蔬菜片加胡椒;魯必亞(Lumpia),將蝦、雞肉、豬肉和可可混合燒煮而成;阿道包(Adobo),將蘸了醋的雞肉或豬肉燜透,使得肉本身又滑又爛;還有烤豬腿(CrispyPate)、香蕉心炒牛肚(Kare~Kare),等等。菜常用香醋、糖、辣椒等調味。
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伴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他們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吃牛奶。他們的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有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中十分流行。
③ 沒有萬聖節的國家是不是只有中國!!
導讀:過了這么多年萬聖節,也聽了這么多年的萬聖節消息,還不知道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若說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那你知道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嗎?過萬聖節的國家多,其習俗也各自不同,那麼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和萬年歷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
萬聖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該民族主要分布在北歐,延伸到蘇格蘭南部,後來又隨歷史大發現遷徙到非洲和美洲。他們的子孫後代,他們的古城遺冢,遍布在今天的愛爾蘭﹑不列顛﹑法國﹑西班牙﹑德國﹑奧地利﹑捷克﹑義大利﹑巴爾乾和土耳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現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於過「洋節」,到了萬聖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櫃賣萬聖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聖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
凱爾特人的薩溫節,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里,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所以每年收割的節日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主要國家如下:荷蘭,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西方國家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地區。
11月1日放假1天,而波蘭的傳統是這一天不論多遠都要回家紀念先人。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埃西亞、奧地利、德國也有相似的風俗。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
美國萬聖節
萬聖節傳入美國是在1840年間。由於當時的愛爾蘭飢荒,造成大批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他們把慶祝萬聖節的習俗也帶到了美國這片土地。
美國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裝和面具等;由於南瓜燈是節日的標志,所以家家戶戶都要買南瓜製作南瓜燈、進行南瓜燈比賽。晚上小朋友都會參加討糖吃的活動,他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如果主人不給糖,孩子就會通過各種方式給主人造麻煩,或是將垃圾扔到主人家門口,或是踩爛他們門口的南瓜。
英國萬聖節
英國是萬聖節的起源地。公元前五世紀,當時居住於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將10月31日定為夏末,象徵一年的結束。凱爾特人為怕成為鬼魂的目標,便於當晚熄滅家中爐火,戴上猙獰可怕的面具,並打扮成鬼怪模樣一起走到街上巡遊,以驅趕那些遊魂野鬼。漸漸地,這些傳統習俗演變成今天年輕人的慶祝活動,大家盡情在這晚扮鬼扮馬,過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日。
萬聖節到來,英國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活動。例如每年10月中下旬,倫敦的大街小巷就充滿了靈異氣氛。萬聖節期間在倫敦塔還原了很多施刑現場,在血腥塔里彷彿能感受到鬼影重重。Seone是倫敦最大的夜總會,其萬聖節舞會在10月31日當晚通宵狂歡。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
約克郡是英國著名的鬼郡。遊客可到南部的謝菲爾見識一下這里萬聖節熱鬧的情景。每年萬聖節當日,市中心一帶的路段都會封鎖,用作舉辦Fright Night,這是一個規模冠絕全英的萬聖節慶典,每年有超過4萬人參與,參加者以妖魔鬼怪的可怕造型示人,並一同上街嚇人,實行嘩鬼鬧全城。
此外,慶典當日還有不少活動供遊客參與,包括猛鬼街頭劇場、機動游戲、搞鬼時裝表演、靈異導賞團、樂隊演出、驚慌小食攤……膽子夠大,喜歡刺激有趣的朋友,都不妨來見識一下。
法國萬聖節
萬聖節並不是法國的傳統,不過近幾年在法國也慢慢開始流行。1982年,有個叫American Dream的飯館開始在巴黎慶祝萬聖節,當時飯館的工作人員還要向法國人解釋他們在慶祝什麼。
但到了1995年,萬聖節就幾乎家喻戶曉了。年長的法國人一說起來,還會流露出一種不屑,覺得是美國人的節日,可是小孩子們卻樂此不疲的挨家挨戶的要糖吃。
法國人在萬聖節這天,一般都去蒙瑪爾特公墓和拉茲神父公墓獻菊花,在巴黎到這兩個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萬的花店,擺滿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絡繹不絕。在這天天主教信徒會感謝贊美主,因為主賞賜天國永生的真福,亦祈求天國諸聖代為祈禱,好使天主能接納信徒的禱告。
萬聖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有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世界各國萬聖節的習俗
加拿大萬聖節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在加拿大也稱「鬼節」。當天晚上,加拿大民眾化裝成很可怕的樣子,希望以此嚇走「鬼魂」。化裝成「鬼」的人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紛紛提著兜挨家挨戶去要糖,加拿大總督府和總理府更是門庭若市。
萬聖節之夜,在父母的帶領下,孩子們帶著各種兜子挨家挨戶去討糖,嘴裡還念念有詞:「不給糖就搗亂」,這就是有名的萬聖節習俗——「Trick or treat」了。
在萬聖節之前,加國還專門有一個南瓜節,也叫感恩節。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超市和果園里,橘紅色的南瓜堆積如山,加國人買回南瓜後,會做許多風味獨特的南瓜餅、南瓜糕,南瓜排骨也非常好吃。
菲律賓萬聖節
在菲律賓萬聖節又稱為亡人節。菲律賓華人有在萬聖節掃墓的習慣。當天,華人全家出動,攜帶香燭花果到華僑義山祭掃親友墳墓。
不過,後來此種祭掃活動遠遠超出追思先人的本意,尤其菲華有錢人家,熱衷於炫耀財富,攀比成風,大搞「大燭大對」,在親友墓前點燃的蠟燭越來越大,以示自己闊綽富有。
他們甚至不管是否認識死者,見到熟人,便在該人親屬的墓前大燭大對。祭掃儀式實際上已演變成為活人而不是為死者點燭,變成一種奇特的社交應酬現象,此種現象在世界其他地區的華人社會中亦屬罕見。近年菲華社會不斷提倡改革舊俗陋習,加上菲律賓綁架事件層出不窮,大燭大對現象已有所減少。
④ 萬聖節的由來及各地的慶祝活動
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有許多版本,最普遍的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萬聖節的來歷的兩種傳說:
第一種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盪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第二種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另一種版本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增補
凱爾特人(Celtic) 相信太陽神幫助他們種植農作物。但是,每年太陽神都會被一個名叫Samhain的邪惡力量攻擊並被囚禁六個月。Samhain,還有兩個稱號,分別是"Lord of Dead(死亡領主)"以及"Prince of Darkness(暗黑王子)",他帶者寒冷以及黑暗的冬天來到凱爾特人的土地。
凱爾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為他們覺得這晚,有一堆邪惡靈魂潛伏在任何地方。他們在家生起火來讓那些邪惡靈魂離開他們的家(上一個沒有翻譯的段落有一句是說火焰可以把鬼魂嚇走的。)他們相信是Samhain把死人叫出來的,他們還相信Samhain會把死人變為其他東西,好像貓。凱爾特人會裝著可怕的偽裝來把那群邪惡靈魂趕走。(這就是萬聖節的原型)
後羅馬佔領了凱爾特人的土地,把羅馬的節日和凱爾特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習俗
10月31日是西洋萬聖節,美國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台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游屍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趕緊將蜘蛛絲架起來,再幫負責嚇人的演員上妝。鬼屋的內容,則大多與電影主題有關,如:神鬼傳奇、星際傳奇、鬼故事…。這些場景的布置、化妝技術和戲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驚聲尖叫。
這場嘉年華盛會的由來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再生的機會。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故當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並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將鬼魂嚇走。
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變得含有喜慶的意味。因此現在象徵萬聖節的妖怪及圖畫,都變成了可愛又古靈精怪的模樣,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愛發揮創意的美國人,在這一天則極盡所能的將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樣,讓鬼節變得趣味多了。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不請吃就搗亂——Trick or treat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雕空南瓜做面具
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⑤ 菲律賓法定節假日有哪些
國慶日:6月12日(1898年)⑥ 菲律賓的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菲律賓的萬聖節又稱「鬼節」,有3天法定節日。從三十一日開始,孩子們一早就把自己裝扮成歐洲中古時代戲劇中的角色,身穿斗蓬,手拿傳說中魔鬼喜歡拿的鐮刀和掃把,再提上一隻小桶,成群結隊地前往商店和鄰居家要糖果點心。
由於「鬼節」的規矩是「要麼請客,要麼受罪」,各大商場內的店主們早就准備好了糖果,盡量滿足這些「小鬼」的要求。這兩天菲律賓已經進入狂歡時刻,街頭可以看到成群可愛的孩子扮演僵屍,偶爾還會有孩子隨手遞給你一隻糖果。各種恐怖的餐宴。
⑦ 菲律賓的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萬聖節」是菲律賓的亡人節,於每年11月1日舉行。為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一家人會到墓園去獻鮮花點蠟燭,並通宵守夜。菲律賓人生性樂天、視死如歸,他們在墓前點紅、黃、白色蠟燭、誦念經文,還打牌、野餐、唱歌、跳舞……具有與逝去親友同樂的意義。華人稱萬聖節為「番子清明」,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華人更加重視萬聖節。萬聖節有3天的法定假日,這幾天,馬尼拉的華僑義山義冢真是熱鬧非凡。華人也和菲律賓人一樣通宵守夜,在墓地點蠟燭、聚餐、游樂。除了祭祀自己的親人,也順便拜訪朋友的親人。許多華人的孩子還學菲人穿上鬼衣,打扮成妖魔鬼怪,互相逗樂。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萬聖節更多了幾分浪漫、快樂、幽默的氣氛。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