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海戰怎麼打

菲律賓海戰怎麼打

發布時間:2022-10-17 14:00:42

㈠ 中菲海戰

這是假的。下面是中菲黃岩島全部沖突歷史。

1997年,菲律賓海軍炸毀黃岩島上的中國主權界碑,隨後派兵駐守。
1997年起,菲律賓以「國際法」和「實際佔領」為由表明了對南海主權的要求。
1997年5月20日,菲律賓海軍巡邏艇在黃岩島外11,000米處抓捕了一艘准備航行到馬紹爾群島的中國漁船,抓捕了21名中國漁民。
1998年1月到2月,中國海南省四艘漁船在黃岩島海域被菲律賓海軍攔截,51名漁民遭到「非法入侵菲律賓」領海的指控,被菲律賓關押到菲律賓本土長達6個月時間。
1999年5月23日,中國一艘漁船在黃岩島遭到菲律賓海軍的追擊並且被撞沉,菲律賓使用機槍掃射漁船上的中國漁民,11名中國漁民掉入大海。
2000年5月28日,菲律賓海軍在黃岩島海域使用機槍·射殺1名中國漁船上的船長,船長名叫「符功武」。
2009年,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正式簽署「領海基線法」,將南海中的南沙群島、太平島、黃岩島劃歸菲律賓國土范圍。

㈡ 打斷日本海軍脊樑的菲律賓海海戰,如何成為日本海軍的末日開端呢

1944年開始尼米茲與麥克阿瑟的海陸部隊不斷逼近日本本土。麥克阿瑟採取跳島戰術向菲律賓方向推進,而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也在佔領馬紹爾群島後越過了日軍在中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特魯克環礁,轉而將兵鋒指向了馬里亞納群島。此時被夾擊的日本於是加強在馬里亞那群島的防禦力量,欲使其成為最重要的“絕對國防圈”以阻擊盟軍的攻勢,為日本本土爭取時間。


而此時面對馬里亞納群島的危局,日軍唯一的選擇就是集中艦隊,力求畢其功於一役,在菲律賓海擊敗美國艦隊,拖延美軍的進軍速度。如果能取得勝利,那麼日軍就還有時間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線。當然這個舉動十分危險,因為一旦被擊敗,那麼日本海軍就會徹底失去進攻能力,甚至連基本的防禦能力都將不復存在。對此日軍的反應也很奇怪,他們認為與其到時候,艦隊沒有補給,不如拚死一搏。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發動了“阿號作戰”,主力是以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和岸基飛機。同時阻擋麥克阿瑟向菲律賓挺進的“渾號作戰”也被日軍終止,日軍計劃將最後的航母聚集到一起,目標就是挑起一場海上大決戰,為己方成功爭取時間。

㈢ 菲律賓海海戰的戰略背景

菲律賓海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之間在的一次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由於戰斗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斗機輕易擊落,被美國人戲稱為「馬里亞那射火雞大賽」(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
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盟軍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主動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正在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那群島做為B-29遠程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中途島戰役的英雄雷蒙德·斯普魯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的任務,其率領的第五艦隊擁有15艘航空母艦,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魯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 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號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萊特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持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只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群島,可以直接以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1944年上半年,麥克阿瑟部隊以跳島戰術向菲律賓群島推進,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也在跳越日軍中太平洋最大基地 特魯克環礁後佔領帛琉群島,被夾擊的日本於是加強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防務,欲使其成為最重要的「絕對國防圈」以阻擊盟軍的攻勢,為日本本土爭取時間。
盟軍也將注意力放在馬里亞納群島上,一旦佔領馬里亞納,大型遠程轟炸機B-29就可將日本本土納入其作戰半徑,尤其是東京所在的關東地區,如此便可打擊日本工業及軍民士氣。在當時,B-29隻能藉助中國大陸的機場從大陸對九州島空襲而未能進一步攻擊日本工業核心。
為奪取該群島,盟軍中太平洋戰區兼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指派中途島戰役時表現優異的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時任海軍中將)指揮第五艦隊負責掩護登陸馬里亞那的部隊並擔任戰役總指揮,登陸部隊則由第51特遣艦隊司令理查德蒙德·凱利·特納(Richmond Kelly Turner)海軍中將指揮,在6月中旬進入馬里亞那海域,對附近機場、港口的飛機和船隻進行封鎖及壓制,並准備進攻塞班島,以奪取空軍基地。
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剛領悟航空母艦在海戰中不可取代的強大地位,在1944年上半終於首次將航空母艦的編制列在戰艦之上,但此措施已經落後美國兩年半,使得在接下來的海戰中日軍航空母艦編隊的作戰能力遠不如美國。在美軍進攻塞班島之際即派出剛整編完成的艦隊主力—由小澤治三郎指揮的第一機動艦隊去迎戰美軍第五艦隊。
同時日軍也在馬里亞那部署數百架戰機,由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中將指揮,但在盟軍第五艦隊到來後便失去大半實力。海戰之中更是毫無用處,只能任由盟軍殲滅。
當日軍察覺美軍奪占馬里亞那的企圖,原本為抵擋麥克阿瑟戰線而發動的「渾」作戰被迫中止,作戰艦艇往北支持小澤,轉而發動日本帝國大本營苦心策劃的「阿」號作戰—以岸基飛機與航空母艦機動艦隊挑起海上大決戰,以一口氣打敗盟軍主力艦隊來扭轉劣勢。

㈣ 菲律賓海海戰的戰前概況

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與特納的聯合遠征軍部隊在進入該海域時即有效壓制日軍的航空兵力,6月13日斯普魯恩斯雖然自潛艇部隊收到獲得日本艦隊出動的情報,由於斯普魯恩斯推斷在17日前都不會與日本艦隊接觸,因此斯普魯恩斯仍在14日指揮第五艦隊主力第58特遣艦隊其中的第1與第4支隊前去攻擊硫磺島與小笠原群島的父島,把北面的敵軍戰機清除殆盡。
15日美軍在聯合遠征軍部隊司令特納指揮下順利登陸塞班島,原本認為日軍無力增援的斯普魯恩斯發出18日登陸關島的命令,不料同日18時35分,美國潛艦飛魚號(USS Flying Fish SS-229)在聖貝納迪諾海峽發現一支日本艦隊;19時45分,另一艘美國潛艦海馬號(USS Seahorse SS-304)在菲律賓蘇里高海峽北部岷答那娥附近也發現另一支日本艦隊;17日夜裡,又一艘美國潛艦傳來接觸報告。
依此大量的接觸情報來看,斯普魯恩斯確認日軍支持馬里亞那的企圖,由於雙方艦隊18日時即可能接觸,於是斯普魯恩斯推遲登陸關島的時程,17日召回剛毀滅硫磺島及父島航空兵力的第1與第4支隊,並從特納的聯合遠征軍艦隊抽出8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來強化第58特遣艦隊的軍力,聯合遠征軍的登陸艦隊則先開往東方海域避風頭,第58特遣艦隊則准備與日艦隊接戰。潛艇的大量接觸情報使斯普魯恩斯以為日本至少動用兩支艦隊,一支先誘開第58特遣艦隊,另一支趁機攻擊賽班島的美軍登陸部隊。於是斯普魯恩斯下令確切掌握日本艦隊位置之前,第58特遣艦隊不得遠離賽班島。一般認為此決定過於保守,使得該海戰美軍無法給予日軍更大的打擊。
18日中午,第58特遣艦隊集結完畢,斯普魯恩斯移交戰役指揮權給第58特遣艦隊指揮官馬克·米契爾(Marc Mitscher,時任中將),隨後其全部五個特遣群共十五艘航空母艦擺開陣勢,其中以七艘戰斗艦(其中有兩艘世界最強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為主的第7支隊擺在日本艦隊與四個航艦特遣群之間,以防日本水面艦隊接近美國航空母艦(有人認為這是給落居海戰配角的戰列艦艦隊一次戰列決戰的機會。),除掩護第7支隊的第4支隊航空母艦外,其餘第1、2、3支隊皆部署在戰艦艦隊後方展開,擋在塞班島西側,隨時迎接日軍攻擊到來。
15日晚上6時被美國潛艦飛魚號於聖貝納迪諾海峽發現的就是日本艦隊主力——第一機動艦隊(由小澤指揮),而15日晚上7時在岷答那娥被美國潛艦海馬號發現的另一支日本艦隊就是先前參與「渾」作戰計劃的第一機動艦隊另一部分兵力,他們在接獲「阿」作戰計劃命令後立刻終止「渾」作戰,趕赴北方與小澤會合。第一機動艦隊(以下稱小澤艦隊)其中共有九艘航空母艦,搭載四百餘架飛機,艦隊還有五艘戰艦(包括兩艘世界最大的大和級戰艦),分為由小澤親自率領的甲隊、城島高次海軍少將的乙隊,以及在往後雷伊泰灣海戰中因帶領主力艦隊的栗田健男中將所率領的前衛艦隊。
小澤並未如同斯普魯恩斯所設想採取分兵合擊策略,而是打算利用日本在關島、 羅塔島等地設有航空基地的地利之便,將艦隊部署在美國艦載機打擊半徑以外,同時日本艦載機起飛攻擊美艦隊,在穿越美軍艦隊後,飛行至羅塔島與關島等地降落加油掛彈准備下一波攻擊,實施所謂的「穿梭轟炸」。如此就能大大延長日本艦載機的打擊范圍,而美國艦隊則無法攻擊日本艦隊。同時,小澤也寄望角田的岸基飛機助他一臂之力,抵銷美國艦載機的數量優勢,可是馬里亞那群島的日本守軍指揮齊藤義次隱瞞美國艦載機已重創角田航空隊的事實,而未告知小澤真實情形,使其無法掌握其與美方的實力對比。
隨著小澤艦隊進入菲律賓海,雙方艦隊發覺彼此的存在後,這場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戰役與艦載機空戰,即將拉開序幕。

㈤ 馬里亞納戰役怎麼過

馬里亞納海戰也被稱為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之間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由於戰斗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斗機輕易擊落。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美國第五艦隊第58特遣艦隊在這場海戰中重創日本海軍主力第一機動艦隊,一舉奪得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同時鞏固在塞班建立起的陣地,美軍僅付出76人陣亡、損失123架飛機、四艘軍艦輕傷的極小代價,給予敵人三艘航空母艦、兩艘油輪及600架飛機的巨大傷害。雖然無法再給予敵人更大的傷害,仍是一場決定性的大海戰,使日本航空母艦部隊無力再與美軍抗衡,只能在4個月後菲律賓萊特灣海戰中成為誘餌,悲慘的被全數殲滅。以後馬里亞那完全被美軍控制,如同兩周前盟軍諾曼底登陸突破納粹德國的大西洋壁壘一般,日本「絕對國防圈」慘遭突破,美國陸軍航空兵(1947年改為美國空軍)的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B-29得以進駐,日本最大的夢魘—盟軍轟炸機投下大量燒夷彈摧毀整座城市的可怕情景將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

㈥ 萊特灣海戰的過程如何

萊特灣海戰(1944年10月20日~26日),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海域的一次戰爭。日本聯合艦隊戰敗,嚴重削弱了日本海軍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日佔的菲律賓群島打下基礎。

戰爭背景

1943年,二戰戰場上的形勢迫使日本軍隊不得不放棄其在索羅門群島的基地。1944年盟軍在一系列登陸行動中佔領了馬里亞納群島,突破了日軍在太平洋的內防禦圈,在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日本的航母艦隊受到重創,盟軍在西太平洋獲得空中和海上的優勢。

此時盟軍開始考慮他們的下一步。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這樣在南亞的駐軍得不到補給必敗。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聯系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必須做最後決定。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4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台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4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援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台灣進行了一次空襲來保證那裡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斗。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

按照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3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扎在汶萊的栗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3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4支艦隊中至少1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待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待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葯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戰爭經過

1944年10月20日﹐美軍一支兩棲部隊進攻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這是萊特灣戰役的開始。同一天,日軍一支部隊從萊特島東南部進入陣地﹐美軍第七艦隊的潛水艇發現了日軍第一攻擊部隊。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4日進入萊特島東北的錫布延海。在錫布延海海戰中他受到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武藏」號戰列艦被擊沉。栗田調頭撤退,美國飛行員以為他就此退出戰場,但晚間他再次調頭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並於清晨來到薩馬島。

西村中將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3點進入蘇里高海峽正好撞到美軍的作戰艦隊。在蘇里高海峽海戰中「扶桑」號戰列艦和「山城」號戰列艦被擊沉,西村戰死,他的剩餘力量向西撤退。

哈爾西上將接到小澤的航空母艦艦隊到達的消息後於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艦追擊,在恩加尼奧角海戰中4艘日本航空母艦被擊沉,小澤的剩餘力量逃往日本。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清晨6時到達薩馬島。此時哈爾西正在追擊小澤,在栗田的艦隊和美國的登陸艦隊之間只有3支美國護衛航空母艦和它們的驅逐艦編隊。在薩馬島海戰中美國驅逐艦令人絕望的魚雷攻擊和無情的空中攻擊,以及天氣的不利使栗田以為他面臨美軍主力,因此他轉身撤出戰場。

整個海戰可以分為4個階段:錫布延海戰、蘇里高海峽海戰、恩加尼奧角海戰、薩馬島海戰。

錫布延海戰

栗田最強大的「中央艦隊」由5艘戰列艦組成(5艘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栗田的艦隊企圖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擊萊特灣內的登陸艦隊。

10月23日子夜後栗田的艦隊經過巴拉望島水域,他的艦隊被美國潛艇「海鯽」號和「鰷魚」號發現。雖然「大和」號上的電報員發現了2艘潛艇並報告他們發現這支艦隊的電訊,日本艦隊沒有採取反潛行動。6時43分,「海鯽」號(SS-247)首先發動攻擊,在1,000米距離上對准重巡「愛宕」和「高雄」各射出6枚魚雷,「愛宕」號命中4雷沉沒,「高雄」號中2雷重傷,6時56分,「摩耶」號重巡洋艦則被「鰷魚」號命中4雷沉沒。「高雄」號重巡洋艦被魚雷擊中在2艘驅逐艦的保護下返回汶萊,美國潛艇尾隨著它。10月24日由於「海鯽」號擱淺被迫被放棄。栗田將他的旗艦移到「大和」號上。

10月24日約8時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狹窄的錫布延海。哈爾西命令集結第三艦隊的3支航空母艦分艦隊集中攻擊栗田的艦隊。從「無畏」號和「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其他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共260架飛機約於10時27分開始不斷攻擊這支艦隊。醒目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成為美軍主要攻擊的目標。「妙高」號重巡洋艦首先中彈,艦尾被命中1雷,負重傷返航。「武藏」號、「大和」號和「長門」號相繼中彈,「武藏」號在6波攻擊中共命中魚雷19枚,炸彈17枚(另有近失彈18枚)後沉沒,「大和」「長門」均受傷,航速下降至24節,「金剛」「榛名」輕傷,輕巡「矢矧」中彈,驅逐艦「濱風」「清霜」受傷返航。由於己方缺乏航空掩護,15時30分,栗田下令他的艦隊轉頭開出美國航空母艦的襲擊范圍。他等到17時15分,然後再次轉頭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他的艦隊無暇顧及受重傷掉隊的「武藏」號。「武藏」號最後約於19時30分傾覆沉沒。

與此同時,大西瀧治郎中將駐呂宋島的80架飛機襲擊了「埃塞克斯」號、「本寧頓」號、「普林斯頓」號和「蘭利」號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1枚穿甲炸彈擊中起火。15時30分其後彈葯庫爆炸,當場有229人陣亡,236人受傷,其他附近船隻也被損壞。17時50分「普林斯頓」號沉沒。該分艦隊負責向北邊警戒任務,導致無暇派飛機搜索北方水域,16時35分小澤的誘餌艦隊才被美軍飛機發現。

萊特灣海戰「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發生大爆炸蘇里高海峽海戰

西村的南路艦隊由戰列艦「扶桑」號、「山城」號以及「最上」號重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10月24日他們遭到空襲,但未受傷。

由於南路艦隊和中路艦隊嚴守無

線電靜默,西村無法與栗田和志摩協調他們的步驟。當他進入蘇里高海峽時,志摩在他後面約40千米,而栗田還在錫布延海,離萊特島的海岸還有好幾個小時。

他們剛剛開過帕納翁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6艘戰列艦(從西向東,分別是「賓夕法尼亞」號、「加利福尼亞」號、「田納西」號、「密西西比」號、「馬里蘭」號、「西弗吉尼亞」號)、8艘巡洋艦(從西向東,分別是:「什羅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編成右翼巡洋艦群,面向南方;「哥倫比亞」、「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蘭」、「路易斯維爾」,以上5艘編成左翼巡洋艦群)、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

由於美軍缺乏在夜間作戰的飛機,故只能用裝備雷達的魚雷艇來提供信息。20時50分,美國魚雷艇發現西村艦隊。隨後,美軍13個魚雷艇分隊分別向西村艦隊發動魚雷攻擊,無一命中,美軍魚雷艇PT-493觸礁沉沒,但為第七艦隊提供了大量情報。

次日凌晨3時,美軍第54驅逐艦中隊第一部分3艘驅逐艦在7,000~8,000米距離上向西村艦隊發起魚雷攻擊,共射出27枚魚雷,1枚魚雷擊中「扶桑」號中部,「扶桑」號即刻落伍,隨之右回轉後撤,8分鍾後全艦失去動力。3時9分,第54驅逐艦中隊第二部分也發射了魚雷,前導驅逐艦「山雲」號首先中雷,隨即發生大爆炸沉沒。「朝雲」號前主炮下方中彈,艦艏折斷,航速下降至12節。戰列艦「山城」和驅逐艦「滿潮」相繼中雷受傷,「山城」號前後中2枚魚雷,中後部主炮無法工作,但仍堅持前進。3時45分,落後的「扶桑」號中部燃料艙和3、4號主炮塔彈葯艙發生大爆炸,艦體斷裂,艦艏部分於4時20分被擊沉,艦尾部分在1個多小時後也沉沒。戰後誰也不知道「扶桑」號上發生了什麼,因為全艦無一倖免,陣亡人數在1,400~1,600之間。

3時50分,美軍戰列艦、巡洋艦編隊採用海軍炮戰經典戰法,排成2列T字橫隊(戰列艦在後,距離20,000米,巡洋艦在前,距離14,000米),用全正面交叉火力在雷達引導下共發射大口徑主炮炮彈245發,巡洋艦發射炮彈4,000多發,第56驅逐艦中隊也對其進行魚雷攻擊,共中魚雷2枚,頃刻間,「山城」號劇烈燃燒並發生爆炸,艦橋崩塌,沉入大海,西村中將以下除10人被美軍救起外,其他均隨艦葬身魚腹(作為對比,整個海戰中,西村艦隊損失的戰艦上,倖免的合計僅有26人)。「最上」號也中彈多處,其中防空指揮所被直接命中,艦長、副長、航海長等幾乎所有的高級軍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術長荒井大尉代理指揮。「時雨」號驅逐艦也有5處受創。

4時15分,志摩的「那智」號和「足柄」號重巡洋艦以及8艘驅逐艦到達戰場。志摩以為他看到的那兩段殘片是西村的兩艘戰列艦的剩餘(實際上它們是「扶桑」號的兩段),他認識到通過海峽是毫無希望的,因此下令轉身撤退。在混亂中他的旗艦「那智」號與焚燒的「最上」號相撞,喪失機動能力而落後的「最上」號第二天被飛機擊沉。志摩艦隊在撤退過程中,受到美軍艦載機的追擊,輕巡「阿武隈」號和驅逐艦「不知火」號相繼沉沒。

蘇里高海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發生在戰列艦之間的海戰,是海戰史上組織最成功的戰例之一。美軍以1艘魚雷艇為代價,獲得了擊沉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傷1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的驕人戰績。

恩加尼奧角海戰

小澤的艦隊由4艘航空母艦:「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戰列艦改裝成的2艘航空戰艦:「伊勢」號、「日向」號,三艘巡洋艦:「大淀」、「多摩」、「五十鈴」和8艘驅逐艦組成。「瑞鶴」號是最後一艘參加過珍珠港事件倖存至此的航空母艦。「日向」號和「伊勢」號的後部炮塔被改成機庫、跑道和起飛機構,但這2條船都沒有帶飛機。小澤一共只有108架飛機。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時40分小澤的艦隊才被發現。此時美軍正在對付栗田的艦隊和呂宋島來的空襲。24日晚,小澤獲得了一份美國電報說栗田撤退了(這個消息是錯誤的),但8時豐田下令所有艦隊繼續進攻。

哈爾西看到他有機會消滅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這樣美國可以毫無憂慮地進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經在錫布延海戰中被擊退,因此他於子夜後帶領所有的3隊航空母艦和威利斯·李上將的戰列艦(根據哈爾西的命令,為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臨時編成第34特混艦隊。命令是個預案,在後來造成理解的混亂。)開始追擊小澤。雖然美國偵察機發現了栗田開向聖貝納迪諾海峽,但哈爾西認為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足以對付它,未加理會。

美國艦隊的數量比日本艦隊多得多。哈爾西擁有9艘航空母艦(「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列剋星敦」號、「邦克山」號、「黃蜂」號、「漢考克」號、「企業」號、「埃塞克斯」號)、8艘輕航空母艦(「獨立」號、「普林斯頓」號、「貝勒伍德」號、「科本斯」號、「蒙特利」號、「蘭格利」號、「卡伯特」號、「聖哈辛托」號)、6艘戰列艦(「亞拉巴馬」號、「艾奧瓦」號、「馬薩諸塞」號、「新澤西」號、「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17艘巡洋艦、64艘驅逐艦和1,000多架飛機,但他將登陸點讓給了幾艘護衛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哈爾西被小澤的誘餌給引誘出來了。

10月25日早,小澤下令75架飛機起飛攻擊美軍,但這些飛機沒有造成多少損失,大多數飛機被美國戰斗機擊落,少數飛往呂宋島。

哈爾西親自率領第34特混艦隊的戰列艦急速前進,准備用大口徑艦炮直接去對付小澤艦隊前衛的戰列艦以及在艦載機空襲中掉隊日艦。清晨,在還沒有確定日軍的精確位置的情況下,美軍就起飛了180架飛機,直到7時10分偵察機才找到了北路艦隊。8時美軍戰斗機摧毀了保護艦隊的30架日軍飛機,他們一共進行了857架次襲擊,小澤艦隊的航空母艦紛紛中彈(「千歲」號和「秋月」號驅逐艦沉沒,「瑞鶴」號、「千代田」號和「多摩」號輕巡洋艦喪失機動能力)。小澤將他的旗艦改到「輕大淀」號巡洋艦上。

這時薩馬島戰斗的消息傳來。美軍登陸軍的情況緊迫(第七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因為栗田的艦隊突然出現,而不斷地發報向哈爾西求援。連坐鎮珍珠港的尼米茲也給哈爾西發了一份簡短的電報:「第34特混艦隊,在哪裡?」但負責電報加密的軍官,隨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爾西的解碼軍官誤以為是正文未加刪減,這使哈爾西怒不可遏),哈爾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兩個航空母艦大隊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來收拾小澤的殘余船隻。

下午在擊沉幾艘日本航空母艦後,日軍飛機集中在2艘改裝的戰列艦上,但它們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擋了空襲。空襲一直到傍晚,小澤艦隊作為誘餌的全部航空母艦(「瑞鶴」、「瑞鳳」、「千歲」、「千代田」),還包括1艘輕巡洋艦(「多摩」)、2艘驅逐艦(「秋月」、「初月」)被擊沉。「誘敵部隊」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但由於通訊不暢,小澤發出誘敵成功的電報,栗田卻沒有收到,不過這再次使栗田的艦隊免遭全軍覆沒。

薩馬島海戰

薩馬島之役栗田艦隊擊沉美軍2艘護衛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日軍損失3艘巡洋艦,3艘主力艦受重創。

栗田的艦隊於10月25日凌晨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凌晨3時它們沿薩馬島的海岸向南進發,於黎明時分發現美國艦隊。

金凱德中將有3支艦隊來阻擋它,每支艦隊由6艘護衛航空母艦和7或8艘驅逐艦組成。每艘護衛航空母艦帶約30架飛機,一共有500多架。護衛航空母艦比較慢,裝甲薄,對付戰列艦它們沒有多少可能。

金凱德錯誤地以為威利斯·李的戰列艦還守護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因此從那裡才沒有危險,但李被哈爾西調走去對付小澤去了。當日本艦隊在薩馬島出現時,美軍大吃一驚。哈爾西的艦隊已經被誘敵戰術調走遠離萊特灣,但是栗田對此卻一無所知。栗田錯誤地將那些護衛航空母艦當做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他還以為整個美國第三艦隊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呢。

美國護衛航空母艦立刻向東後撤,希望壞天氣可以影響日本炮的精確度,同時立即發報請求支援,甚至用明碼發報。美國驅逐艦企圖用分散日本戰列艦的注意力來取得時間。這些驅逐艦自殺般的對日艦發射魚雷,吸引日艦火力。為了躲避魚雷,日艦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隊形。「大和」號被2條平行的魚雷逼迫背向而行,無法轉身,怕被它們擊中,這樣損失了足足10分鍾的時間。4艘美國驅逐艦被擊沉,其他受傷,但它們為航空母艦獲得時間讓它們的飛機起飛。這些飛機沒有時間轉裝穿甲炸彈,因此它們只能帶著它們正帶著的彈葯起飛(有時甚至是深水炸彈)。美軍航空母艦繼續南逃,而戰列艦的炮彈不斷在它們周圍爆炸。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其他受傷。

由於栗田艦隊未完成整編隊形便發動進攻,加上美軍驅逐艦的攻擊將他的隊形打破了,各戰隊散亂在廣闊的海面上。他喪失了對戰事的戰術指揮,他的3艘重巡洋艦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襲擊擊沉。栗田於9時20分下令北轉整理隊形。躲過栗田的艦隊襲擊的護衛航空母艦遭受的打擊並沒有結束,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沉1艘,另2艘遭到重創。

不久栗田的艦隊改變航向,駛往萊特灣。就在日本計劃就要得逞的時候,栗田再次北轉撤退。他感覺美軍支援艦隊正向他包圍過來,因此他感覺參戰的時間越長,他遭到美國強大空襲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地空襲

下他向北,然後向西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艦隊於26日日出後,派艦載機對栗田艦隊的掉隊艦只進行了襲擊。栗田艦隊的「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受重創。他帶5艘戰列艦進入戰場,當他回到日本時,只有「大和」號還有作戰能力。

戰爭結果及評價

在這次海戰中,美國共有1艘輕型航空母艦、2艘護衛航空母艦和3艘驅逐艦被沉,約3,000人陣亡;而日本有1艘重型航空母艦、3艘輕型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被擊沉,10,000人陣亡。美國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萊特灣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這場海戰消滅了日本的海軍力量,除了陸上基地的飛機外,日本海軍幾乎已不存在了,美軍取得了絕對的制海權。

㈦ 菲律賓海海戰的雙方戰斗序列

第五艦隊總司令: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 旗艦:印第安納波利號重巡洋艦(CA-35) 下轄第51特遣艦隊(TF-51)、第58特遣艦隊(TF-58)
第58特遣艦隊總司令:馬克·米契爾海軍中將 旗艦: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CV-16)
第1支隊:克拉克海軍少將(Rear Adm. Joseph J. Clark)指揮
轄大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USS Hornet,CV-12)(旗艦)、約克鎮號(USS Yorktown, CV-10),輕型航艦貝露森林號(USS Belleau Wood,CVL-24)、巴丹號(USS Bataab,CVL-29), 3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
第2支隊:蒙戈馬利海軍少將(Rear Adm. Alfred E. Montgomery)指揮
轄大型航艦碉堡山號(USS Bunker Hill,CV-17)(旗艦)、胡蜂號(USS Wasp, CV-18),輕型航空母艦蒙特利號(USS Montery,CVL-26)、卡波特號(USS Cabot,CVL-28), 3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
第3支隊:瑞佛斯海軍少將(Rear Adm. John W. Reeves)指揮
轄大型航空母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CV-6)(旗艦)、列剋星敦號(USS Lexington,CV-16),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 CVL-23)、聖賈辛托號(USS San Jacinto CVL-30),4艘輕巡洋艦、13艘驅逐艦
第4支隊:赫利爾海軍少將(Rear Adm. Willian K. Harill)指揮
轄大型航空母艦愛賽克斯號(USS Essex,CV-9)(旗艦),輕型航空母艦蘭格雷號(USS Langley CVL-27)、考本斯號(USS Cowpens CVL-25),4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
第7支隊:韋爾斯.李海軍中將指揮
下轄戰斗艦華盛頓號(USS Washington,BB-56)(旗艦)、北卡羅來納號(USS North Carolina,BB-55)、愛荷華號(USS Iowa,BB-61)、新澤西號(USS New Jersey,BB-62)、南達科他號(USS South Dakota,BB-57)、阿拉巴馬號(USS Alabama,BB-60)、印第安納號(USS Indiana,BB-58), 4艘重巡洋艦、14艘驅逐艦。
第58特遣艦隊配署427架F-6F-3地獄貓戰機427架,SBD-3/5無畏式俯沖轟炸機59架,SB-2C-1C地獄俯沖者式(Helldivers)俯沖轟炸機174架, TBF/TBM-1C魚雷機189架,24架F-6F-3N夜間戰斗機24架,3架F-4U海盜式戰斗機3架,共894架。
第51特遣艦隊總司令:理查德蒙德·凱利·特納海軍中將 旗艦:落基山號指揮艦(USS Rocky Mount,AGC-3) 第三艦隊 第一機動艦隊(中大型航空母艦5艘、小型航空母艦4艘 零式戰機225架、彗星轟炸機99架、九九式轟炸機27架、天山式轟炸機108架、九七式艦載攻擊機、二式艦載偵察機等,共498架)
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中將
甲部隊 小澤治三郎中將
第一航空戰隊(小澤中將直率) 航空母艦:大鳳、翔鶴、瑞鶴
第五戰隊 重巡洋艦:妙高、羽黑
第十戰隊 輕巡洋艦:能代、驅逐艦8艘
乙部隊 城島高次少將
第二航空戰隊 航空母艦:隼鷹、飛鷹 小型航空母艦:龍鳳
戰列艦:長門、重巡洋艦:最上、驅逐艦7艘
前衛(第二艦隊) 栗田 健男中將
第一戰隊(宇垣纏中將) 戰列艦:大和、武藏
第三戰隊(鈴木義尾中將) 戰列艦:金剛、 榛名
第三航空戰隊 小型航空母艦:瑞鳳、千歲、千代田
第四戰隊(栗田中將直率)重巡洋艦:愛宕、高雄、鳥海、摩耶
第七戰隊 重巡洋艦:熊野、鈴谷、利根、築摩
第二水雷戰隊 輕巡洋艦:矢矧、驅逐艦7艘
第一航空艦隊 第五基地航空部隊 角田覺治中將

㈧ 萊特灣海戰戰役時間的介紹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戰役地點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菲律賓萊特灣(萊特島東部和薩馬島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戰。 交戰各方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 指揮官:威廉·哈爾西、 托馬斯·金凱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其它艦只、魚雷艇、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 日本 指揮官:栗田健男中將、 小澤治三郎中將 兵力: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200架飛機(另有駐菲律賓、台灣的約500架陸基飛機提供支援) 日本企圖擊退或消滅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結果是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日本聯合艦隊戰敗,此戰嚴重削弱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日佔的菲律賓群島打下基礎。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第一次有組織使用神風特攻隊。 海戰進行的時間是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有約35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用飛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持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大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的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944年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944年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的對盟軍艦艇大規模進行自殺式攻擊。

㈨ 盟軍是如何進攻菲律賓群島的

根據會議確立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戰役初期由麥克阿瑟負責奪取群島最南端的棉蘭老島,尼米茲則負責攻佔雅浦島,然後兩人聯合作戰奪取萊特島。接著,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指揮各自的部隊,分別進攻呂宋島、硫磺島和沖繩島。

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麥克阿瑟制定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該計劃將棉蘭老島選為首要戰術目標,進攻部隊將從新幾內亞的基地出發,在第3艦隊的全力支持下,預定於11月15日在棉蘭老島南部上陸,12月20日在萊特灣獲得最初的立足點。此前,為獲取前進基地,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將於9月15日分別派部隊奪占菲律賓群島外圍的摩羅泰和佩萊利烏島。

為支援摩羅泰—佩萊利烏島的作戰行動,9月6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攻擊了雅浦島、烏利亞島和帛硫群島,旨在孤立這些島嶼上及其附近的日軍基地,削弱日軍防禦力量。9月9日、10日,哈爾西的艦載機又空襲了棉蘭老島,作戰中意外發現日軍的空中防禦十分薄弱,幾乎沒有日機迎戰,同時還證明此前由新幾內亞機場出發的盟軍岸基轟炸機已嚴重破壞了日軍的空軍設施。9月12日、13日,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比薩揚群島,日本空軍再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軟弱無力。這一發現使哈爾西異常興奮,他向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建議,取消在棉蘭老島和雅浦島這一中間階段的登陸作戰,而直接攻佔萊特島。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立即同意了哈爾西的這一新建議,並提交正在魁北克開會的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回電,同意直接攻打萊特島的新作戰計劃,並指示尼米茲在戰役期間將其第3兩棲編隊和第24軍暫歸麥克阿瑟指揮,登陸作戰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2個月。

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示,麥克阿瑟重新修訂了「雷諾」戰役計劃。在新的作戰計劃中,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萊特島東北部沿岸的平原地帶。此次作戰的首要目標是佔領萊特島沿岸杜拉格與聖何塞之間近30公里的地區,旨在盡快攻克重要的塔克洛班飛機場,進而佔領並使用正在發展中的杜拉格飛機場網。這樣一來,登陸盟軍就能夠控制聖胡安海峽,將進攻部隊放在南部的帕納昂海峽攻擊距離之內。

1944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隊在摩羅泰島登陸,只遇到日軍的輕微抵抗。美軍上島後,很快建立了一個空軍前進基地,到10月4日,已有美軍飛機在此起落。在9月15日,尼米茲的中太平洋部隊也突擊了帛硫群島中的佩萊利烏島。由海軍少將羅伊•蓋格斯率領的第3陸海軍戰師一部在該島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血戰。最終,美軍經過逐個山洞、逐個山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到11月25日才肅清了守敵。由於情報失誤,使這次登陸突襲行動演變成為太平洋戰場最殘酷的島嶼爭奪戰之一。此戰擊斃日軍1萬餘人,美軍亡2000餘人,傷數千人。此間,威爾金森的第3兩棲編隊還於9月17~20日攻佔了恩蓋屋島,23日未遇抵抗佔領了位於雅浦島以西約160公里的烏利西環礁島,從而使該環礁島優良的港口成為哈爾西第3艦隊的一個前進基礎。

為確保挺進菲律賓的戰役首戰告捷,盟軍空軍部隊自10月7日起對日空軍和日防禦部隊進行了航空火力准備。哈爾西第3艦隊的艦載機一馬當先,猛轟了戰區內的日空軍基地,力圖一舉癱瘓日本空軍。

與此同時,駐守新幾內亞的美第5航空隊和駐守馬里亞納群島的美第7航空隊也分別攻擊了其航程內的所有日軍基地。

10月9日~10日,米切爾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北上襲擊了位於沖繩島的日本軍艦及其防禦設施。

10月11日,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南下,再次襲擊了呂宋島北端的阿帕里地區,隨後又返回台灣近海。

12日,米切爾出動艦載機約600架襲擊了台灣南部。同一天,駐印度加爾各答的第20航空隊也出動了100架B—29重型轟炸機經中國成都加油後奔襲台灣。這兩次空襲使日本在台灣的空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另有2艘日驅逐艦也被擊成重傷。

由於被艦船炮火和許多被擊落日機火焰的誤導,日無線電台聲稱取得了一次偉大的海戰勝利。

哈爾西希望藉此機會誘出日聯合艦隊,於是留下1支巡洋艦編隊欺騙日軍,同時命令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向東駛入菲律賓海規避、坐等。日本本土的豐田副武果真上當,吃下為他設下的誘餌。他調動了600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增援台灣,企圖殲滅美航空母艦編隊,但卻撲空。就在此時,哈爾西令第38艦空母艦特混編隊突然殺出,將增援日機半數摧毀。

此役美軍前後共毀日機650架,擊傷多架,還摧毀了日軍在台灣構築的許多岸防設施。美軍的損失較輕微,只有2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其它幾艘艦船輕度受傷,另外損失75架飛機。由於在這次戰斗中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隨後進行的萊特灣海戰。

10月14日,由威爾金森率領的美第3兩棲編隊和巴比率領的美第7兩棲編隊,分別在馬里亞納海域和新幾內亞的荷蘭迪亞附近海域集結,搭載登陸部隊後向萊特灣進發。10月16日,兩支兩棲編隊在萊特灣外海域會合。17日晨,編成一個龐大艦隊的登陸部隊,開始向萊特島啟航。途中,擔負水面護航任務的是美第7艦隊的海上火力支援群,由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率領,包括6艘戰列艦、5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擔負空中護航任務的是第7艦隊的空中火力支援編隊,由托馬斯•斯普拉格少將指揮,轄16艘護航航空母艦、9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驅逐艦。在該艦隊的翼側遠方,哈爾西的第3艦隊正嚴陣以待,隨時准備攔截從任何方向出現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這是一支機動性和戰鬥力都很強大的艦隊,其中由米切爾率領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為第3艦隊主力,它包括8艘重型航空母艦、8艘輕型航空母艦、6艘新建造的快速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9艘輕型巡洋艦和58艘驅逐艦,擁有艦載機1000餘架。此外,還有4艘潛艇為第3艦隊擔任警戒任務。

10月20日晨,經過嚴密的偵察和猛烈的火力准備,盟軍拉開了萊特灣地區地面作戰第二階段的戰役序幕。美第6集團軍編成內的美第10軍和第24軍的4個師分別在聖何塞和杜拉格附近灘頭同時登陸。由於日第16師未做好抗登陸准備,因此美軍在登陸初期只遇到輕微抵抗。到深夜,已有13.2萬名美軍和近20萬噸物資裝備上陸。此間,日軍唯一一次有威脅的反撲是出動了一小批魚雷轟炸機重創了美重型巡洋艦「檀香山」號。10月21日,美軍開始向島上的塔克洛班推進,守軍仍只出動小股部隊進行抵抗,意在保存力量固守萊特島首府後面的山頭。10月22日下午2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總統塞西奧•奧斯梅納的陪同下從登陸艇上涉水上岸。

㈩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軍的基本兵力)在呂宋島上陸,並且奪取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經過一系列戰斗於3月3日攻佔馬尼拉。2月,美軍還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及其他島嶼)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司令艾切利貝爾蓋爾上將)參加了此次行動。嗣後,美軍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股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人民抗日游擊軍人民抗日軍曾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海戰怎麼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