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期間在中國有關押外國戰俘的戰俘營嗎
有,在沈陽就有個規模較大的戰俘營,關押了數千名盟軍戰俘。1941年末,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連續攻佔菲律賓、新加坡、香港和印尼等地,俘虜了大批盟國人員,僅菲律賓一地,美、菲戰俘即達9萬余名。
日軍除直接集體屠殺菲籍軍人數萬名之外,又以高壓手段,強制戰俘帶病長途、飢餓行軍,致使戰俘死亡達一萬餘人,製造了駭人的「巴塘死亡之旅」。
此後,日本又無視國際法公約,1942年末,將各地區的盟軍戰俘,用貨船密艙,轉押到其「後方」,用來充當勞工和生化武器試驗活體。
日本在當時中國東北地區奉天,建起規模龐大的戰俘營,接收來自各戰爭前線的俘虜。其中,美軍戰俘佔大多數,他們從菲律賓的馬尼拉,乘日輪「鳥取號」,途經被高雄和釜山港,轉乘火車經漢城進入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到達奉天。
英國和澳大利亞戰俘,則是從新加坡,乘日輪「深井丸」號,途經越南西貢,以及高雄港,轉至朝鮮釜山、漢城,在與美軍戰俘會合後,同往奉天的。
另一部分英國和荷蘭籍戰俘,分別自香港和印尼乘船,輾轉台灣和朝鮮,再乘火車被押解至奉天。
「奉天俘虜收容所」的主營及司令部,位於舊日的奉天城東關外(今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珠林橋地區),並設有兩個分戰俘營(日軍稱「第一分所」、「第二分所」),分別位於舊吉林省的鄭家屯(今吉林省雙遼市)和西安縣(今吉林省遼源市)。
在奉天,除司令部主營外,另置三處分支機構(日本稱「俘虜派遣所」),分別位於「滿洲皮革株式會社」(今沈陽變壓器廠部分廠區),「滿洲帆布株式會社」(今沈陽市北站省快速客運站原址),以及奉天一家日本鋼鐵株式會社。
此外,還有一處特殊俘虜站,地處主營附近。單獨關押二戰後期(1945年前後)美國空襲奉天時,被擊落的跳傘飛行員俘虜。
奉天戰俘營主營,又分為兩大區域,即「囚營區」與「主勞役區」。「囚營區」為戰俘宿舍,「主勞役區」為戰俘做勞工的工廠,此廠為「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代號為「MKK」,製造軍工產品。
戰俘營規模的發展
❷ 被越南玩弄於股掌的哪位美國戰俘,後來在美國備受敬重
越戰進行到1970年的春天,隨著美軍在越南陣亡人數的增加,越戰在美國內部越來越不得人心。據保守估計,當時在東南亞被俘的美軍達到了450人,其中有80%在北越,其中包括美國第7艦隊總司令麥凱恩的兒子,2009年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有一半多的美俘,已經被關押了2000多天,美國國內民眾對這場戰爭越來越失去耐心,反戰浪潮高漲,紛紛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停止越戰,要求越南政府釋放美軍戰俘。在這種情況下。美軍不得不發起了旨在營救美俘的「象牙海岸」行動。
但也就在這時,西蒙斯上校發現自己去錯了地方,趕緊召喚布利頓中校將他們運到戰俘營。而此時的戰俘營,美軍也正在和北越軍隊展開一場激戰,他們共擊斃了10多名北越軍人,但就是搜遍了戰俘營,也沒有發現一個戰俘。期間,支援小組的一名隊員由於腰帶斷了,他匆忙從一個北越軍屍體上「借」了一根腰帶,這是此次營救活動中唯一的戰利品。
❸ 二戰時期的日軍在菲律賓戰場俘虜了多少美菲聯軍其中有個被俘美軍少將叫什麼名字這位將軍
菲律賓戰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印度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喬納森·溫賴特(Jonathau Mayhew Wainwright,1883—1953)美國陸軍上將。巴丹半島戰敗被俘。 生於華盛頓州。1906年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法國作戰,任第八十二步兵師副參謀長。後入指揮與參謀學校、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40 年10 月任菲律賓美國駐軍少將師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指揮北呂宋部隊抵禦日軍入侵。1942 年3 月麥克阿瑟調離後,晉升中將,負責指揮留守部隊,在巴丹(Bataan)和科雷吉多爾(Corregldor)地區與日軍本間雅晴的14軍激戰,同年5 月彈盡糧絕,率部8萬投降,被囚禁至1945 年日本投降後獲釋。應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之邀,參加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儀式。同年被任命為美國東部防區司令,9月5日晉升上將。1946 年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次年退役。
❹ 日本佔領菲律賓後,聽說大半戰俘死在去戰俘營的路上,有這件事的詳細資料嗎
你說的是巴丹死亡行軍,具體資料可以上網去搜索,很詳細的,我就不復制張貼了呵呵~~~~有什麼軍事問題可以問我
❺ 菲律賓二戰結束殺了日本多少俘虜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島失守,7.5萬名美菲聯軍向日軍投降,其中美軍12000名。1942年5月6日,溫萊特帶領1.2萬人向日軍繳械。加上以前被俘的,被日軍俘虜的美菲戰俘達到了9萬多人。溫萊特中將剛剛接替麥克阿瑟行使了2個月的菲律賓戰場最高指揮權,就成了日軍俘虜,先是關押在呂宋島中部的奧德內爾戰俘營,後來又關押在中國台灣的戰俘營,最後被關押在了中國奉天的集中營—— 現今遼寧省沈陽市。
❻ 日軍押送戰俘,120公里行程,到達目的地時,為何少了數萬人
1941年12月7日,在成功偷襲珍珠港,癱瘓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日本開始執行進攻東南亞的「南方作戰」。因為當時歐美各國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納粹德國身上,日本幾乎橫掃東南亞,只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遭到美軍的抵抗,日軍比原定計劃晚了四個月完成作戰。1942年4月9日,78000名美國和菲律賓士兵向日本投降,但這些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戰俘待遇,而是迎來了殘酷的「巴丹半島死亡之旅」,短短6天內上萬人死於非命,這是二戰遠東戰場的三大屠殺事件之一。
日本非常重視對東南亞的作戰,從關東軍、中國派遣軍中抽調大量精銳甲種師團組成「南方軍」,這使得「南方軍」從一開始就充斥著日軍各派系的利益爭奪,各方都想拿到最大的好處,對於菲律賓這能輕松撈到戰功、財富的地方自然爭奪激烈,最終率領第14軍進攻菲律賓的「好工作」被內定給了本間雅晴。
實際上本間雅晴在戰功上非常一般,指揮作戰也沒有出彩的地方,而且因為他情史復雜、甚至和多位男演員關系曖昧,遭到日軍很多將領的白眼、排擠,菲律賓戰役這種「美差」為什麼偏偏選了他呢?首先本間雅晴關系夠硬,曾長期擔任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親王的副武官,和皇族關系密切;其次本間雅晴和陸軍中任何派系都沒關系,這讓他獲得了南方軍總司令、超然於派閥斗爭之外的寺內壽一的支持;最後讓本間雅晴率軍進攻進而掌控菲律賓這個戰略要地,有壓制陸軍各派系,不讓他們亂來的意思。
關系戶本來就惹人非議,本間雅晴在菲律賓戰役期間的膽小表現更讓他被人看不起了。開戰前本間雅晴就對戰役計劃吹毛求疵,各種要兵力、要物資,惹得參謀總長杉山元大怒,要將他撤職;開戰後本來美菲聯軍已經被日軍的突襲打蒙了,但本間雅晴為了搶占馬尼拉,沒有乘勝追擊,讓麥克阿瑟安全的將部隊撤到了巴丹半島重整旗鼓;佔領馬尼拉後,本間雅晴抱怨情報不準、後勤混亂、缺少援軍等等,就不繼續進攻了美軍了,弄得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大為惱火,要不是裕仁天皇顧忌臨陣換將不好,本間雅晴立馬就會被撤職。最終日軍大本營被逼得沒辦法,抽調第4師團、炮兵、航空兵增援本間雅晴。
1942年4月3日,本間雅晴下令進攻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按照他自己的預計需要一個月結束戰事,但實際上不到一個星期就粉碎了美軍防禦。本間雅晴晚了計劃四個月才結束菲律賓戰役,還放跑了美軍將領麥克阿瑟,以及他在戰役期間的拙劣表現,日軍大本營終於不顧寺內壽一等人說情,於1942年8月將本間雅晴撤職,編入預備役,半拘留在日本本土,而「巴丹死亡行軍」就發生在本間雅晴地位不保的時期。
本間雅晴是日本陸軍中的英國通,號稱軍中英語第一,1918年曾留學英國牛津大學,此後多次擔任日本駐外武官,參加過日內瓦會議、英國喬治六世加冕禮等重大國際活動,對於歐美各國的實力、規則有清醒的認識。因此與大多數自認日軍無敵、蔑視歐美各國的陸軍將領不同,本間雅晴並不贊同與歐美開戰,成為菲律賓戰役日軍指揮官之後也是畏首畏尾、謹小慎微。實際上對於在菲律賓俘虜的美菲聯軍士兵,本間雅晴是採取寬大策略,菲律賓基本上直接釋放,美國戰俘也要善待,而這是與日軍主流相違背的,也成了動搖本間雅晴地位的最後一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大本營下派了一個參謀叫辻政信前往東南亞,別看只是一個中佐,但因為他的後台是東條英機,就連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他都敢多次當眾詰責與攻擊,更別說要丟官去職的本間雅晴了。辻政信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大膽、狂妄,堅信「皇軍以一當十」,蔑視歐美軍隊;他殘暴異常,出現的地方,必定伴隨著大屠殺,甚至於吃人,被稱為「豺狼參謀」。這樣一個人自然看不上本間雅晴的做法,辻政信假借大本營的名義越級下令,無視本間雅晴這位駐菲律賓最高長官的權威,製造了「巴丹死亡行軍」,而本間雅晴當時麻煩纏身也弄不了這位背景深厚的參謀軍官。
「巴丹死亡行軍」是日軍中典型的「下克上」產物,看似是辻政信的私人行為,實際上是日軍高層授意搞事,將本間雅晴這個和派系不沾邊、阻攔大家撈好處的人弄走,畢竟一個管不住下屬、命令被無視的將軍也帶不了部隊了。
二戰結束後,盟軍開始清算日本戰犯,對「巴丹死亡行軍」這種大量美國人死亡的事件自然非常重視,要追究責任。為了報狼狽逃離菲律賓的仇,麥克阿瑟無視調查結果和美國最高法院副法官弗蘭克·墨菲的抗議,將「巴丹死亡行軍」歸咎到本間雅晴身上,於1946年4月3日將本間雅晴槍決。
而「巴丹死亡行軍」的實際策劃者辻政信卻因為見機得快,以及和中國國民政府的淵源,在日本投降後尋求庇護,在軍統掩護下從曼谷逃到了南京,躲過了英美等國的逮捕,而且辻政信還成為日本戰犯進入國民政府任職第一人。1948年,辻政信悄悄回到日本;1950年,盟軍宣布對日本戰犯搜索結束,辻政信立馬公開露面,還寫了本《潛行三千里》講述自己的潛逃生涯;1952年辻政信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1959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這位滿手血腥的劊子手竟然活得比很多人都好,也是諷刺了,直到1960年前後東南亞地區出現大范圍的政局動盪,辻政信不甘寂寞化裝潛伏前往搞事,最終於1968年在寮國被以「間諜罪」處死。
❼ 美國士兵在菲律賓被俘虜的電影叫什麼名
是2005年上映的《大偷襲》。其他譯名:The Great Raid,卡巴那圖大營救。《大偷襲》導演約翰·戴爾,本傑明·布拉特,詹姆斯·弗蘭科,約瑟夫·費因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該片改編自威廉·布魯爾所著的同名小說《大偷襲》,講述了亨利上校率兵突襲日本在菲律賓所設戰俘營,營救同盟的故事。
劇照:
劇情簡介:
1941年朱利,珍珠港偷襲得手的數天之後朱利,日軍開始攻佔菲律賓群島朱利,五個月後朱利,頑強駐守的美軍由於軍火、糧食和葯品的短缺朱利,不得不向日軍投降朱利,並被迫開始了殘忍的巴丹死亡行軍朱利,倖存下來的美軍戰俘被投入了各島的集中營。 1944年10月20日朱利,麥克阿瑟率軍在巴羅登陸朱利,履行了當初撤離時「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朱利,開始了美軍的反擊行動。但處於日軍魔爪下的美軍戰俘們依舊在生死線上掙扎朱利,1944年底朱利,巴拉望島上的美軍戰俘遭到了血腥屠殺。 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發生朱利,美軍總部決定營救卡巴圖安集中營的美軍戰俘朱利,該戰俘營位於敵戰線後30英里朱利,共關押了513名戰俘朱利,戰俘們在日軍的殘酷勞役下已經三年之久朱利,均已重病纏身或是虛弱不堪。 距離日軍實施「人道毀滅」的時日不遠朱利,少校吉布森雖然身患瘧疾朱利,但仍竭力鼓舞著手下士兵的士氣朱利,共同企盼著自由戰斗的那天盡快來臨朱利,以醫護身份做掩護的戰士遺孀瑪格麗特也通過馬尼拉地下組織將黑市葯品偷偷運入集中營朱利,為缺醫少葯的戰俘們雪中送炭。 1945年1月28日朱利,盡管計劃尚未周全、地形也不熟悉、戰俘營內駐扎了數百日軍守備朱利,而且距離戰俘營不足兩英里處還盤踞著數千日軍部隊朱利,但在菲律賓游擊隊的策應下朱利,陸軍中校亨利·穆西和上尉羅伯特·普林斯還是率領第六突擊營大膽深入敵後朱利,以極小的傷亡代價勝利完成了這一美國軍事史上最為成功的營救行動。
歷史背景:
巴丹死亡行軍。巴丹死亡行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製造的震驚世界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日本陸軍也開始侵略菲律賓,並與美國及菲律賓的聯合守軍交戰,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人數約有78,000人,這近8萬人被強行押解到100公里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沿路又遭日寇刺死、槍殺,在這場暴行中約15000人喪命。
❽ 求一部電影,美國拍的二戰時的電影,裡面有戰俘營,美國大兵去迎救大兵,地點在菲律賓,抗日的
應該是經典電影《風語者》吧:
《風語者》是著名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著名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初期,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總能用各種方法破譯美軍的密電碼,這令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42年,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人被徵召入伍,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外族人能夠聽懂,所以美軍將他們訓練成了專門的譯電員,人稱「風語者」。作為美國海軍的秘密武器,每個「風語者」都肩負著美軍的至高機密,因此,他們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每個納瓦霍譯電員都由一名海軍士兵貼身保護,一方面確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譯電員即將被日軍俘獲,保護者必須殺死他以保證密碼不外泄。
海軍陸戰隊員喬·安德斯(尼古拉斯·凱奇飾)就是一名譯電員保護者,他奉命保護一個名叫本·亞茲(亞當·比奇飾)的納瓦霍士兵。在殘酷的塞班島戰役中,被俘的命運就在眼前,執掌他人生殺大權的喬陷入了道德與軍命兩難的抉擇:他到底能不能、該不該在緊急關頭殺死已經和自己親如兄弟的本,以履行軍人的職責、保護美軍的軍事秘密呢……
劇照
❾ 日軍殺了4個人,為什麼搭上8萬戰俘賠償80億
那是因為日本殺的四個人是菲律賓總統的妻子和孩子,所以在戰敗之後菲律賓要求日本賠償80億,要不然就把日本的八萬俘虜都給殺了。
在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了菲律賓之後,就會菲律賓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這就是著名的「巴丹死亡遊行」,當時的菲律賓已經投降了,但是日本人仍然對他們進行了虐殺,當時死了差不多一萬五千人。
但是這個時候日本根本沒有錢,所以拿不出80億來賠償菲律賓,因此美國出來當了中間人,勸告菲律賓同意日本培養5.5個億,而且因為日本需要還二十年,所以還要再加上利息,因為當時世界已經停止了戰爭,所以菲律賓也不可能因此違背「和平理念」,所以就順勢同意了。
❿ 卡巴那圖戰俘營
1944年10月20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帶領部隊在菲律賓萊特島登陸,為解放菲律賓鋪平了道路。1944年12月14日,就在美軍准備進攻呂宋的時候,日軍在巴拉望處死了150名美軍戰俘。戰俘們被趕進防空洞,日軍將出口封死並向洞中澆汽油,再將戰俘活活燒死。一名倖存的美軍一等兵尤金·尼爾森後來於1945年1月7日向美國陸軍情報部敘述了這段經歷。
兩天後,麥克阿瑟的部隊在呂宋登陸並迅速向首都馬尼拉推進。在此期間美國陸軍第六集團軍司令沃爾特·克魯格中將從呂宋的美國陸軍遠東軍游擊隊少校羅伯特·拉帕姆(Robert Lapham)處得知,在卡巴那圖(甲萬那端)有關押美軍戰俘的戰俘營。
1月26日隨著第六集團軍逼近卡巴那圖,克魯格愈加關心戰俘營內的狀況。他與其情報官霍頓·懷特(Horton White)上校召來第六集團軍的特種偵查部隊——阿拉莫尖兵做簡報。第二天克魯格中將命令亨利·穆西中校及其第6游騎兵營執行營救卡巴那圖戰俘的任務。
此次營救是一次極大的成功,解救了512名戰俘。
共有三名美國人死亡,一名戰俘因患瘧疾在被解救後死亡;軍醫詹姆斯·費舍爾因傷於第二日死亡;在戰斗中陣亡的只有羅伊·斯威齊(Roy Sweezy)下士。費舍爾和斯威齊都被安葬在馬尼拉國家公墓。21名菲律賓游擊隊員負傷。
約523名日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