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祿群島的群島簡介
蘇祿群島
菲律賓西南部群島,由數百個火山島、珊瑚島、無數岩灘和暗礁組成。從民答那峨西南的巴西蘭(Basilan)島向西南延伸270公里(170哩),至馬來西亞的沙巴東海岸附近。其中重要島嶼有霍洛島(參閱霍洛〔Jolo〕條)、塔威塔威群島、桑阿桑阿(Sanga Sanga)島、錫布圖群島(Sibutu)、錫亞西島和卡加延蘇祿(Cayayan Sulu)島等,形成蘇祿海與西里伯斯海之間屏障。陸地總面積2,688平方公里(1,038平方哩)。島上森林遍布,土壤肥沃,種植水稻、白藤、椰子和水果。行政上畫分為蘇祿(Sulu)和塔威塔威(Tawitawi)兩省。島民信奉伊斯蘭教。海上養殖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僅霍洛有較大規模的農業。群島中有許多養珠場;海洋資源豐富,有紐扣貝、珍珠母、珊瑚、魚翅、海參、海綿等。西部的海龜群島以產海龜及其卵聞名。由於海洋資源未充分開發,仍需靠小規模農業和進口稻米。礦藏資源有限,木材業也不發達。群島上最大少數民族為塔烏蘇格人(Tau Sug)和薩馬爾人。最大的民居點有霍洛港、錫亞西、錫坦凱(Sitangkai)、塔利帕歐(Talipaw)。人口555,239(1980)。
⑵ 釣魚島是火山島嗎.還是大陸島
台灣島主要是由兩個板塊的擠壓產生。分別是屬於大陸板塊的歐亞板塊,以及屬於海洋板塊的菲律賓板塊。所以它不是其中任何一個!!也不是珊瑚島或火山島!!老婆。
大陸島的形成主要是陸地局部下沉或海洋水面普遍上升,下沉的陸地,低的地方被海水淹沒,高的地方仍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陸地,就成為海島。我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海南島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島,
沖擊島```沖擊島也稱沖積島,由於它的組成物質主要是泥沙,故也稱沙島。沖積島是陸地的河流夾帶泥沙搬運到海里,沉積下來形成的海上陸地。陸地的河流流速比較急,帶著上有沖刷下來的泥沙流到寬闊的海洋後,流速就慢了下來,泥沙就沉積在河口附近,積年累月,越積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陸地,這就叫沖擊島。
火山島````火山島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的。在世界海洋底部,有廣闊的平原,巨大的高山,深邃的海溝,還有那幾乎貫穿全球大洋底的洋中脊山脈和大裂谷,以及密集的火山錐與海山。海洋底部的地形,比陸地上要復雜得多。
火山島按其屬性分為兩種,一種是大洋火山島,它與大陸地質構造沒有聯系;另一種是大陸架或大陸坡海域的火山島,它與大陸地質構造有聯系,但又與大陸島不盡相同,屬大陸島嶼大洋島之間的過渡類型。
我國的火山島較少,總數不過百十個左右,主要分布在台灣島周圍;在渤海海峽、東海陸架邊緣和南海陸坡階地僅有零星分布。台灣海峽中的澎湖列島(花嶼等幾個島嶼除外)是以群島形式存在的火山島;台灣島東部陸坡的綠島、蘭嶼、龜山島,北部的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東海的釣魚島等島嶼,渤海海峽的大黑山島,細紗中的高尖石島等則都是孤立海中的火山島。它們都是第四紀火山噴發而成,形成這些火山島的火山現代都已停止噴發。
火山噴發的熔岩一邊堆積增高,一邊四溢滾淌,是火山島形成中呈圓錐形的地形,被稱為火山錐。它的頂部為大小、深淺、形狀不同的火山口。由許多火山噴發的地方都形成崎嶇不平的丘陵。我國的火山島主要是玄武岩河安山岩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漿粘度較稀,噴出地表後,四溢流淌,由此形成的火山島的坡度較緩,面積較大,高度較低,其表面是起伏不大的玄武岩台地,如澎湖列島。安山岩屬中性岩,岩漿粘度較稠,噴出地表後,流動較慢,並隨溫度降低很快凝固,碎裂的岩塊從火山口向四周滾落,形成地勢高峻,坡度較陡的火山島,如綠島和蘭嶼。如果火山噴發量大,次數多,時間長,自然火山島的高度和面積也就增大了。
珊瑚礁島````珊瑚礁島,它是分布在海洋中水深較淺地方的一種石灰石(化學名字叫碳酸鈣)堆積物,是由海洋中能分泌石灰石的多種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這類動植物,人們常稱它們為造礁生物。
現代海洋中的藍色、藍綠色、紅色海藻,在形成珊瑚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起主導作用的是珊瑚蟲。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沒有內臟,身體只有一個空腔),它能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一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了今天世界熱帶海洋許多島嶼和礁石,甚至在大洋上的一些海島國家的全部領土,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蟲(也包括一些能分泌石灰石的藻類植物)經過千萬年努力建造起來的。所以人們稱珊瑚蟲是海洋上偉大的建築師。
⑶ 最年輕的火山島是什麼島
最年輕的火山島是潿洲島。有一座神奇美麗的島嶼叫潿洲島,說它神奇是因為它是中國最大也是最年輕的火山島,其地層是第四紀火山活動形成的火山岩和火山噴出岩,有大量的火山地貌美景,暖色調的火山地貌與周圍湛藍或翠綠的海水湊到一塊,這景色便就更加美麗。
潿洲島特點
潿洲島很美,美得很淳樸,而所有的美都會回歸本真的樣子,我想潿洲島大概已經到達這種境界。潿洲島被大海所環繞,海水不僅可以去除二氧化碳和空氣中的污染物,同時還能提高氧氣和含鹽量,所以潿洲島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對人體有益。
整個島嶼都彌漫著海的味道,有時連海鹽本身的芳香,也讓人為之傾倒。所以在潿洲島,深呼吸,卸下肩上的重負,洗滌你的身心吧,飄渺浩瀚的大海啊,你就像一張變幻無窮的銀頻,在這張銀頻上,映出天上的藍天白雲在深情地注目相望,映出大海上的波濤在踏歌逐浪。
⑷ 火山島是由什麼組成的,他為什麼叫火山島
火山岩 因為他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嶼
⑸ 火山島資料(求)
一、環太平洋火山帶
環太平洋火山帶,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的是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萬余公里,呈一向南開口的環形構造系。環太平洋火山帶也稱環太平洋火環,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笠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餘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為加勒比海地區,沿太平洋沿岸分布著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蘇火山、聖阿納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餘座,著名的有聖海倫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爾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島上最著名的是卡特邁火山和伊利亞姆納火山。在堪察加半島上有經常活動的克留契夫火山,向擊千島群島和日本列島山島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島,如淺間山、岩手山、十勝岳、阿蘇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噴發的活火山。琉球群島至台灣島有眾多的火山島嶼,如赤尾嶼、釣魚島、彭佳嶼、澎湖島、七星岩、蘭嶼和火燒島等,都是新代以來形成的火山島。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可算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納圖博火山、塔勻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發生過多次噴發。
環太平洋帶,火山活動頻繁,據歷史資料記載全球現代噴發的火山這里佔80%,主要發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島、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之國」,南部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諸島構成的弧-海溝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這里僅1966-1970年5年間,就有22座火山噴發,此外海底火山噴發也經常發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島嶼出露海面。
二、大洋中脊火山帶
大洋中脊也稱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從北極盆穿過冰島,到南大西洋,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殼,並和兩岸海岸線平行。向南繞非洲的南端轉向NE與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陸北端與東非裂谷相接。向南繞澳大利亞東去,與太平洋中脊南端相邊,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東部,向北延促又進入北極區海域,整個大洋中脊構成了「W」形圖案,成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總長8萬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為隆起的海嶺,比兩側海原高出2-3公里,故稱其為大洋中脊,在海嶺中央又多有寬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塹,所以又稱其為大洋裂谷。大洋內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帶上,人們稱其為大洋中脊火山帶。根據洋底岩石年齡測定,說明大洋裂谷形成較早,但張裂擴大和激烈活動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紀以來更為活躍,突出表現在火山活動上。
大洋中脊火山帶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多集中於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蘭島,經冰島、亞速爾群島至維德角群島,該段長達萬余公里,海嶺由玄武岩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噴發的產物。由於火山多為海底噴發,不易被人們發現,據有關資料記載,大西洋中脊僅有60餘座活火山。冰島位於大西洋中脊,冰島上的火山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島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餘座,人們稱其為火山島。據地質學家S、Thorarinsson(1960)統計,在近1000a內,大約發生了200多次火山噴發,平均5a噴發一次。著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從1104年以來有過20多次大的噴發。拉基火山於1783年的一次噴發為人們所目睹,從25公里長的裂縫里溢出的熔岩達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蓋面積約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長達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災害。1963年在冰島南部海域火山噴發,這次噴發一直延續到1967年,產生了一個新的島嶼-蘇特塞火山島,高出海面約150m,面積2.8平方公里。6a之後,在該島東北32公里處的維斯特曼群島的海邁島火山又有一次較大的噴發。這些火山的噴發,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噴發的特點。
三、東非裂谷火山帶
東非裂谷是大陸最大裂谷帶,分為兩支: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中部,至紅海北端,長約5800公里,再往北與西亞的約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阿爾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羅河谷,長約1700公里。裂谷帶一般深達1000-2000m,寬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衣索比亞高原東側大裂谷帶中的阿薩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陸地上的最低點。
現代火山活動中心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烏干達-盧安達-扎伊爾邊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過13次火山噴發,尼拉貢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動;二是衣索比亞阿費爾(阿曼)坳陷的埃爾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發生過多次噴發;三是坦尚尼亞納特龍(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倫蓋(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過多次噴發,噴出岩為碳酸鹽岩類,有較高含量的碳酸鈉,為世界所罕見。位於肯尼圖爾卡納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間也曾多次噴發。現代火山活動區,溫泉廣泛發育,火山噴氣活動明顯,多為水蒸氣和含硫氣體,這是火山現今的活動跡象。
四、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
該火山帶分布於橫貫歐亞的緯向構造帶內,西起比利牛斯島,經阿爾卑斯山脈至喜馬拉雅山,全長10餘萬公里。這一緯向構造帶是南北擠壓形成的緯向褶皺隆起帶,主要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在該帶火山分布不均勻,緯向構造帶的西段,由於南北擠壓力的作用,在形成緯向構造隆起帶的同時,形成了經向張裂和裂谷帶,如其南側的縱貫南北的東非裂谷系,順兩構造帶過渡段,因斷陷而形成了內陸海-地中海、紅海和亞丁灣等,這里的火山活動也別具特色,出現了眾多世界著名的火山,如義大利的威蘇維火山。埃特納火山、烏爾卡諾火山和斯特朗博利火山等等,愛琴海內的一些島嶼也是火山島,活動性強,據義大利歷史記載的火山噴發就有130多次,爆發強度大,特徵典型,世界火山噴發類型就是以上述火山來命名的,岩性屬於鈣鹼性系列,以安山岩和玄武岩為主。中段火山活動表現微弱,在東段喜馬拉雅山北麓火山活動又加強,在隆起和地塊的邊緣分布著若干火山群,如麻克哈錯火山群、卡爾達西火山群、涌波錯火山群、烏蘭拉湖火山群、可可西里火山群和騰沖火山群等等,共有火山100多座,其中中國的卡爾達西火山和可可西里火山在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曾有過噴發,岩性為安山岩和鹼性玄武岩類。
⑹ 太平洋那最深的地方叫什麼是如何測量它的深度的
我們形容很深的地方,常用「萬丈深淵」或是「海底深淵」之類的詞。深淵似乎成了地球上的無底洞。然而,地質學家在研究海洋地質的時候,把洋底那些狹長的凹陷處叫海溝或海淵。實際上,用海底深淵來描述洋底的這種奇異構造,是再准確不過的了。
1.海溝
海溝,是海底最壯觀的地貌之一。它是大洋底部兩壁陡峭、比相鄰海底深2000米以上的狹長凹陷。海溝大都分布在大洋邊緣,而且大多數與大陸邊緣平行。對於海溝的定義,目前,海洋學界仍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科學家認為,凡是水深超過6000米的長形窪地都叫每溝。有的科學家則認為,海溝的真正含義,應該是指那些與火山弧(若干個弧狀分布的火山島)相伴生的邊緣海溝。
一般說來,海溝的形狀多呈弧形或直線,長500~4500千米,寬40~120千米,水深多為6~11千米。海溝有不對稱的V形橫剖面,溝坡上部較緩,而下部則較陡,平均坡度為5°~7°。偶然也會有45°那麼大的坡度,比如太平洋中的湯如海溝。在海溝的斜坡上,有峽谷、台階、堤壩和窪地等小地形。
海溝主要分布在活動的大陸邊緣。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溝幾乎全部聚集在太平洋,例如世界最深點所在地——馬里亞納海溝就在太平洋的西部。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溝和南桑威奇海溝雖然相距遙遠,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它們所處的位置都與太平洋有關,那裡的大西洋底或是和太平洋底相連接,或是僅隔一條狹窄的陸殼。
由於深海的探險極為艱難,耗資巨大,所以到現在為止,探險家們親自下海測量的海淵,只有「的里亞斯特」海淵。其他海淵的深度都是依靠安裝在海面船隻上的探深儀測得的。
2.十大海淵
人類對海洋深度的探測很早就開始了。麥哲倫在1522年10月率船隊進入太平洋後,就想測定太平洋的深度。他用長度只有200~300米的探測索去探深,沒能探到海底,因而就認為那是太平洋的最深處。現在看來,他的判斷愚蠢得很,因為後來實際測得那裡的深度是3000米,相差竟達十倍。
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掌握了先進的測深技術,才陸續找到真正的海淵。現在已經探明,全球超過萬米深的深淵就有十多處,讓我們看看前十位的排行榜吧:
勇士1號海淵
這是高居榜首的海溝。最深處達11,034米,位於馬里亞納海溝的南端。這個海淵是由前蘇聯的海洋測量船勇士號於1957年8月18日測得的,所以被稱為「勇士1號」海淵。
的里亞斯特海淵
世界第二深淵,最深處11,022米,也在馬里亞納海溝。它以下潛的深潛器的名字命名,而該深潛器的名字又是這只深潛器的誕生地——義大利的的里亞斯特市的市名。深潛器名就是市名,有意思吧!
勇士2號海淵
世界第三深淵,最深處有10,882米,是南半球最深的地方,位於湯加海溝中段。它也是前蘇聯海洋測量船勇士號發現的。
挑戰者海淵
世界第四深淵,深度為10,863米,也在馬里亞納海溝,在勇士1號海淵東面。它是由英國海洋觀測船挑戰者號於1951年探測到的,一度曾被認為是世界第一深淵。
拉馬波海淵
世界第五深淵,深度為10,680米,在伊豆小笠原海溝內。是美國軍艦拉馬波號發現的。
千島-勘察加海淵
世界第六深淵,勇士號海洋觀測船測到的世界第六深淵,深達10,542米。
活雕像海淵
是菲律賓海溝的最深處,世界第七深淵,深度為10,540米。這是丹麥軍艦活雕像號在1951年探測到的,該艦還成功地從10,190米深的海底取到了生物標本。
約翰遜角海淵 世界第八深淵,深度為10,497米,在菲律賓海溝中部,是美國軍艦約翰遜角號於1954年7月測得的。
埃姆登海淵
世界第九深淵,在菲律賓海溝內,深達10,400米,德國軍艦埃姆登號於1927年4月29日發現。
勇士3號海淵
在湯加海溝南方的克馬德克海溝內,深達10,047米,也是前蘇聯的勇士號船在1957年發現的,可稱為世界第十大深淵。
3.大洋最深處的奧秘
海溝作為一種地質形態構造,是洋底最深的地方,可以把它們比擬為「倒過來的山脈」。有意思的是,深海溝大多不在大洋的中部,而是位於大洋的邊緣。太平洋西部邊緣的島嶼外側就是世界最著名的海溝分布帶。從北到南依次有阿留申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馬里亞納海溝、菲律賓海溝和湯加海溝等。
想親眼目睹深海溝的風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水越深,壓力就越大。水深每增加10米,就要增加一個大氣壓,在10,000米的深海溝里,水的壓力就是1000個大氣壓。也就是說,像指甲那麼大的面積,就要承受一噸的壓力。1960年1月23日,雅克·皮卡爾駕駛自己研製的深潛器的里亞斯特號,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距海面11,022米的里亞斯特海淵底部,實現了人類的夙願。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11,034米),如果把海拔884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放」到這里,峰頂距海平面還有2186米!
海溝大都緊靠著呈弧形分布的島群或大陸邊緣山脈,而這里正是大陸與海洋的交界地帶。海溝的深度通常為6000~10,000米,比一般洋底要深3000~5000米之多。也就是說,海溝是大陸與大洋兩類不同板塊之間的接縫處。長期以來,它具有的特殊形狀和極大的深度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對海溝地形的大量勘測表明,世界大洋中深度超過7000米的海溝共有23條,其中有19條分布在太平洋。這些海溝的橫截面均呈「V」形,但海溝最深處或海溝底部總有一段平坦的地形,這顯然是鬆散物堆積在溝內造成的。
海溝眾多的太平洋邊緣地區,是世界著名的大地震帶,也稱環太平洋地震帶。1976年1月14日,斐濟—克馬德克群島間的海溝曾發生8級強震。伴隨地震,常有大規模的地面變形、斷裂和崩塌現象發生。1891年10月28日,日本橫濱大地震,產生一條長160千米的裂縫;1899年,阿拉斯加大地震,許多岩塊突然移位,移動距離達10~15米,改變了海岸原有的形態,使岸邊森林陷入海中;190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地震時,使長達450千米的聖安德列斯斷層突然滑動,並產生新斷層穿過舊金山……
太平洋邊緣深海溝的斷裂活動、強震以及突然的海底變形,常常伴隨著大海嘯。據統計,公元479年~1956年,在太平洋總共發生308次大海嘯,次數之多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海溝眾多的太平洋邊緣地帶,有眾多的火山島,因此又有「太平洋火圈」之稱。地球上的522座活火山,有322座在太平洋地區,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邊緣地帶。在阿拉斯加,約有80座火山,其中有四十多座是活動的。1976年1月23日,阿拉斯加島嶼上的一次火山噴發,簡直就像有顆原子彈在島上爆炸一樣,濃煙和火山灰形成的巨大蘑菇雲扶搖直上,飛上一萬二千米的高空,這座名叫「聖·奧古斯」的火山,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周期性地活動。在日本的165座火山中,有54座是活火山,著名的富士火山1951年還曾噴發過一次。在菲律賓,高聳的圓錐形火山林立,構成奇特秀麗的美景。菲律賓最高的山峰(海拔2954米——阿波火山,就是一座仍在冒煙的活火山。中國台灣島有大屯火山群,它東邊的龜山島、火燒嶼、紅頭嶼等也是火山體。
4.海淵的成因
關於大洋深海溝,有許多需要深入探索的科學問題。比如,這些海溝究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現在是否處於海溝發展的終結階段等等。其中,科學家最為關注的是:大洋深海溝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也是現代海洋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地震學的長足發展,一些科學家試圖從研究地震入手,解釋深海溝地區的運動問題。大家知道,讓一碗滾燙的米湯在碗中不停地旋轉,如果米湯的密度不同,較重的部分就會下降,而較輕的部分則會上升,就像把油和水混在一起,油馬上就會浮上來一樣。這就是對流。又如,鍋中的水經過反復加熱,鍋底的水受熱後發生膨脹,體積增加密度變小而變輕,輕的部分就上升;同時,上面的冷水就會下降。地球內部的物質對流也是如此,地幔下面溫度高的物質發生熱膨脹後,就會像熱鍋中的水那樣產生熱對流,使熱物質上升。這股上升的熱物質流,產生巨大的向上沖力,造成大洋海嶺中央部位裂開,形成裂谷帶和斷裂帶。進一步擴散的地幔流產生橫移,在大洋邊緣部位與大陸相碰撞,以後就在那裡下沉,從而完成了一個大循環。而溫度相對較低的地幔流下降時,地殼也隨之被帶動產生凹陷,結果在大陸邊緣部位產生了深海溝那樣的凹地。
以上介紹的,是根據當今最流行的「板塊構造」說,對深海溝形成的原因給予的解釋。應當指出,地幔對流說起來很簡單,證實起來相當困難。大規模的地幔對流是否真實存在?假如真的存在,它能否在地殼之下沿著大洋底部橫向流動的呢?關於這一點至今並未得到證實。
⑺ 地球最美火山島你知道在哪裡嗎
模里西斯,位於非洲東部偏南,馬達加斯加以東,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和阿聯酋同屬一個時區,全島由火山爆發形成,淺海為珊瑚礁環繞,沿海為平原;中部為高原,平均高度600米。1505年葡萄牙人上島,起了個小名叫「蝙蝠島」;1598年開始的100多年進入荷蘭人統治時期才命名為模里西斯;1715年法國人佔領模里西斯,改名法蘭西島;100多年後,英國打敗法國,島的名字又改回「模里西斯」,並於1814年正式劃歸為英國殖民地。1961年7月,英國同意模里西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模里西斯正式宣告獨立。毛球七成國民為印度人,3%左右為華人,其他約27%為非洲黑人和歐洲白人等其他人種。
模里西斯全島呈四周低中間高的地理格局,汽車穿行於公路間,常有海比路高的感覺。面對眼前一片蔚藍,心情無比興奮!
⑻ 巴坦群島是哪國的領土好
菲律賓
菲律賓最北部的巴坦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菲律賓第六個世界文化遺產。該群島離首都馬尼拉860千米,島上有大量19世紀建造的石頭建築,至今保存完好。
巴坦群島在菲律賓國內都鮮為人知。它的3座火山島上有居民居住,居民總數為17000人。經濟是傳統的農業和漁業,島上居民大約在3500年前從中國台灣移居過來,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並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當地的伊萬坦族人。
⑼ 菲律賓群島的成因
菲律賓群島,主要為火山島,威火山噴發,沉積而成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