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菲律賓的主要農作物是什麼
菲律賓主要的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可可,煙草,馬尼拉麻,紅薯,椰子,芒果和甘蔗。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米飯,因而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
菲律賓是全世界最大的馬尼拉麻生產國,馬尼拉麻又叫蕉麻,是菲律賓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此外菲律賓還盛產可可。
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國,芒果是菲律賓的國果,深受菲律賓人喜愛。椰子和芒果是菲律賓主要種植的水果。
再者菲律賓人還大量種植紅薯和甘蔗
❷ 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
水稻。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水稻是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區。
❸ 菲律賓的糧食作物有哪些
多是穀物,分為
1、麥類:小麥、大麥、莜麥、蕎麥、青稞、燕麥等
2、稻穀;分秈米和粳米。也可分早稻、中稻、晚稻。也分糯米和一般大米。也分黑米、紫米、
3、玉米
4、雜糧:穀子(碾小米)、高粱、黍子、穄子,豆類(大豆、青豆、黑豆、紅小豆、豇豆、綠豆、豌豆、蠶豆)等
5、油料。花生、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
6、薯類(有的將它列為糧食)。紅薯、番薯、木薯、芋頭、葛根等
❹ 菲律賓的地理 各個位置的氣候和風俗
菲律賓位於亞洲的東南部,是一個群島國家.菲律賓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菲律賓群島上,北隔巴士海峽與我國台灣省遙對南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面積2 9 .9 7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1 8 5 3 3 千米.
菲律賓最早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古代各島之間就有商業往來,與周圍國家亦有貿易往來.1 5 6 5 年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者佔領,遭受西班牙殖民統治達3 3 0 多年.1 8 9 6 年菲律賓人民發動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大革命,1 8 9 8 年6 月1 2 日宣布獨立(獨立日),同年美西戰爭後,美國佔領了菲律賓.1 9 4 2 年到1 9 4 5 年被日本侵佔,菲律賓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抗日武裝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恢復了對菲律賓的統治.1 9 4 6 年7 月4 日,菲律賓獲得獨立.1 9 7 5 年6 月9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6 6 5 0 萬.民族主要是馬來族,占人口的8 5 %以上,其中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比薩亞人等.此外還有印度尼西亞人、華人、印度人、美國人等.居民大多信天主教.通用英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和菲律賓語.
自然環境
菲律賓是個多山的島國.全國由大、小7 0 0 0 多個島嶼組成,其中呂宋、棉蘭老等1 1 個大島面積的總和佔全國面積9 5 %.全部島嶼可分為北部的呂宋島、中部的米沙鄢群島、南部的棉蘭老島、西南部的巴拉望島和蘇祿群島四大部分,南北縱列,構成了太平洋西緣花采狀島弧和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各島多山,海岸多為懸崖峭壁,除呂宋島中央平原等少數地區外,平地罕見.境內多火山,以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比較著名,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全國最高峰,海拔2 9 5 4 米.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點是溫度高、降雨多、濕度大、多台風.年平均氣溫約攝氏2 7 度.年平均降水量從北往南由2 0 0 0 毫米遞增到3 0 0 0 多毫米,每年7 —1 1 月,多台風雨,常引起洪水泛濫和強烈的土壤侵蝕.南部地區終年多雨,北部地區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高山地區年平均降水量高達4 0 0 0 毫米以上,冬季較涼,夜間常有霜或薄冰.
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以銅、金、銀、鐵、鉻、鎳、鈷等較豐富.金是非律賓最著名的礦物,以原生金礦為主,主要分布在呂宋島的碧瑤地區、南甘馬(鱗右)省西北、米沙鄢群島的馬斯巴特島和棉蘭老島的蘇里高附近.最大的鐵礦在蘇里高地區.菲律賓是世界上鉻礦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主要產在呂宋島西部和東南部.此外還有煤、石油、汞等.森林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4 0 %,多為質地優良的烏木、檀木等名貴樹種,並產龍腦和樹脂等林產.海洋多為重要漁場,產多種魚類.蘇祿群島沿海產珍珠及海龜.
經濟概況
菲律賓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2 /3 以上.全國耕地面積為1200 多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是稻子和玉米,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四大經濟作物.食生產不足自給.全國約有1 /3 的人口直接或間接依靠椰業為生,椰子生產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工業以製糖、椰油、碾米、煙草、鋸木、罐頭等農產品加工及采礦為主.主要外貿對象是美國和日本.出口糖、椰干、椰子油、銅礦石、木材及其它礦產.進口機器、燃料、運輸及電器設備等.
交通以沿海航運為主,有固定的航線溝通各島嶼.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公路長1 6 2 0 0 0 千米.鐵路全長約為1 2 0 0 多千米,主要分布在呂宋島上.
重要城市
馬尼拉:首都.位於馬尼拉灣畔,跨巴石河兩岸,人口1 9 9 萬,是全國政治、經、文化中心,幾乎集中了全國工業的1 /3 .主要有紡織、碾米、卷煙、榨油、製革、制葯、膠合板、造紙以及汽車裝配、鋼鐵、水泥和化肥等工業.有重要國際航空站.大馬尼拉還包括奎松城等4 個城市和1 3 個鎮.奎松城:人口1 3 3 萬,文化城市.宿務:是菲律賓南部海、空航運中心.是椰乾和馬尼拉麻集散地,有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椰油廠,工商業繁榮.碧瑤:是避暑勝地,菲律賓的「夏都」.為重要採金業中心.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6 月1 2 日.黎薩爾紀念日1 2 月3 0 日.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5 年6 月9 日.
貨幣:菲律賓比索.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8 小時;與北京時間相同.
國花:茉莉花.
國樹:納拉樹.
世界之最:馬榮火山呈圓錐形,灰白色,被譽為「世界最完美的火山錐」.菲律賓海位棉蘭老島東北部,全長1 2 0 0 千米,最深達1 0 4 9 7 米,為世界著名海底深淵.菲律賓椰子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有「世界椰王」之譽.
首都馬尼拉.
❺ 菲律賓一般吃什麼 菲律賓人的飲食文化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後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5)菲律賓什麼糧食著名擴展閱讀:
菲律賓菜餚是甜、酸、鹹的大膽組合,常常給人以味覺上的強烈記憶。其中阿斗波是菲律賓的風味美食,一般採用燉肉、蒜、醬油和醋製作而成,無論是家常便飯或者正餐中都能見其身影。每位廚師都有其烹飪技巧,燉肉的「主角」也不限定,可能是雞肉、鵝肝等。菲律賓人吃阿斗波,少不了米飯,廚師將概念融合起來,以飯團的形式呈現。
❻ 菲律賓為什麼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商
菲律賓糧食方面主要以來進口,菲律賓習慣吃米,但是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對麵粉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幾乎所有麵粉都是進口的,主要從美國來,本地由於地理環境因素,淡水資源缺乏,水稻田不多,而且政府並沒有大量開發灌溉系統,主要原因是交通因素,種了也運不出來,政府腐敗,貪污嚴重,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對農業並不重視,沒有戶籍制度,大部分外島居民湧入大城市,導致大城市對糧食需求巨增,外地糧食由於交通不暢或者運輸成本等原因運不進大城市,所以只有以來糧食進口,其實菲律賓這個國家不只是糧食方面以來進口,其他方面也一樣,從來沒發生過貿易順差,菲律賓是勞力輸出大國,菲律賓勞工遍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上億美圓從世界各國的菲律賓籍勞工匯如菲律賓本國,這才是菲律賓進口用資金的主要來源
❼ 菲律賓共和國的經濟:
菲律賓是個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2/3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穀和玉米。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菲律賓的四大經濟作物。值得菲律賓人引以自豪的當屬水果生產。菲律賓盛產椰子、香蕉、芒果、鳳梨,其中椰子產量和出口量均佔全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賓的工業以農、林產品的加工為主,另有一些紡織、水泥、汽車裝配等工業。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1976年以來在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發現石油,儲藏量為3.5億桶。森林資源豐富,有紅木、樟木等名貴木材,面積1250萬公頃,覆蓋率約40%。旅遊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❽ 從菲律賓帶回的什麼國寶,是中國成人口大國的因素
紅薯,我們都很熟悉,尤其是大冬天的,吃一口熱乎乎的烤紅薯,很是愜意。那麼,當我們在吃紅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中國是紅薯的原產地嗎?
我可以告訴你,紅薯是舶來品,我們現在能吃到紅薯要感謝兩個人:哥倫布和陳振龍。
這種增長,到新中國成立後,依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甚至到今天,中國仍是世界最主要的紅薯、玉米、花生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只不過現在,紅薯這些食物有了更多的吃法,比如紅薯可以做成紅薯粉、紅薯片等等,他們從糧食食物變成了休閑食品。
❾ 菲律賓出產什麽
東南亞島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其中2,400個島有名稱,1,000多個島有居民。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島上山巒重疊,三分之二以上島嶼是丘陵、山地及高原。多火山,全國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頻繁。除呂宋島中西部和東南部外,平原均狹小。海岸線曲折,長約18,533公里,多優良港灣。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米沙鄙群島以北多台風。月平均氣溫24-28℃,年雨量2,000-3,500毫米。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森林茂密,佔全國土地面積的40%以上。主要礦藏有鐵、鉻、錳、金和銅等。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煙草、香蕉、菠蘿、杧果、稻、玉米等。稻田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呂宋中央平原。工業有食品、采礦、紡織、冶煉、汽車裝配和化學等。刺綉工藝著名。椰乾和椰油輸出佔世界首位,香蕉、杧果、木材、鐵、鉻等在世界市場上也較重要。進口糧食、石油製品、機器、紡織、金屬製品等。
公元三世紀左右,同中國友好往來。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佔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盪。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
【衣著】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前,菲律賓人穿用棉紗、麻纖維製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於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現在菲律賓人的服裝變化很大,西裝在中上層人士中廣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賓穆斯林男子著短外衣和寬大的長褲,圍一條「沙隆」(一種花圍裙)作為腰帶。到麥加朝聖過的信徒頭上圍一條白色頭巾或戴一頂白帽子。婦女穿緊身的短袖背心,釘上兩層金屬紐扣,穿緊腳口的寬大褲子,或穿裙子。婦女象馬來人一樣結發型,有時裹著顏色鮮艷的頭巾,他們戴手鐲、項鏈和耳環。
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穿著類似裙子,顏色鮮艷。丁岡人衣服極為簡單,男子普遍僅在腹部圍一塊布,有的也穿前襟分開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纏繞腹部,矮黑人的服裝最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樹葉圍於腰間。
【飲食】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後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他們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婚姻】
菲律賓各個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差異很大。一般菲律賓人多半是自由戀愛結婚。在廣大農村則流行男青年彈吉他用歌聲向他所傾心的姑娘求愛。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菲律賓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決定。男方須通過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並交付聘金。婚禮儀式由伊斯蘭阿訇主持,並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客人。菲律賓實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歲便被視為已達結婚年齡。
土著人的婚俗多種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後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對象。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由於這些民族認為結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結婚前,接連試婚好幾次的現象屢見不鮮。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後一種關系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
❿ 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
東南亞地處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水稻的生長,因此水稻是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較高,有著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