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有多少煤炭

菲律賓有多少煤炭

發布時間:2022-11-17 22:17:51

㈠ 國際煤炭太平洋市場及大西洋市場的特點

摘要 您好:因煤炭在世界范圍內分布比較廣泛,而且運輸成本較高,所以各國煤炭生產一般用於自身需求,全球煤炭貿易量相對於消費量來講並不大。加上運輸成本較高,國際煤炭貿易一般發生在鄰近的國家之間。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統計,2008年,全球硬煤貿易量為9.38億噸,較2007年增長1.3%。其中:海運煤炭貿易量為8.49億噸, 較2006年增長2%。

㈡ 2021年中國煤炭進口來源國是誰

2021年中國煤炭進口來源國有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菲律賓等。

澳大利亞曾是我國煤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中國停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後,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迅速流失,先後被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菲律賓等國搶占。

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4月對華煉焦煤出口量創2021年新高,達到了97.4萬噸;加拿大3月份對中國份煤炭出口量達到今年的最高值——120萬噸。

全球煤炭趨勢

疫情下的全球經濟疲軟無力,多個國家均採取停工、停產的方式抑制疫情擴散,煤企暫停運營。其他行業短時間內無法復工,耗電耗能量遠低於往年水平,導致整體煤炭需求量下降。

目前雖然疫情雖有所緩解,但其影響還在。目前全球經濟正在緩慢復甦,但主要集中於技術等行業。煤炭高需行業如電力、製造、建築業等復工更加緩慢,煤炭需求雖有增長但速度緩慢,需求薄弱。

以上內容參考中研網-2021中國煤炭市場進口需求預測 中國煤炭進口來源國份額分析

㈢ 不產煤的國家有哪些

很多島嶼國家如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一百多個小國家都不產煤。

㈣ 我想詢問菲律賓的礦產資源分布情況

菲律賓境內礦藏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准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

在宿務省鐵礦主要在Talamban貯量交代礦床,集中沿著石灰質層位火山沉積形成,礦石色澤光亮,大量的赤鐵礦、磁鐵礦、其次褐鐵礦和黃鐵礦,脈石是由孔雀石、石青、方解石、石榴石、綠泥石、綠簾石、石英和鐵鎂礦物組成。

Domaco鐵礦床,位於呂宋島中東部北甘馬仁省(camarines norte)巴格尼班市(jose panganniban)西南部。預獲詳查區內鐵礦資源量1000萬噸。

(4)菲律賓有多少煤炭擴展閱讀

菲律賓境內野生植物有近萬種,其中高等植物有2500餘種。主要有松柏、竹子、龍腦香、紅樹、松樹等。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菲律賓有57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其中龍腦香為38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66.6%;苔蘚樹林為1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19.3%;亞樹種樹林為5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8.8%;松樹為2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3.5%;紅樹屬樹林為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1.7%。

㈤ 歷史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爭奪遠東殖民地,獨霸亞洲,發動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空軍突然襲擊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損失。8日,美、英對日定宣戰,11日,德、意對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在不到半年內,侵佔了香港、馬來亞、菲律賓、關島、新加坡、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地,處於暫時的軍事優勢。在日軍佔領地區中,人民群眾發動了民族解放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1942年6月,美國在中途島海戰獲勝,取得海上主動權。美軍經過三年苦戰,奪回太平洋上日軍佔領各島。194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中國軍隊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了一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太平洋戰爭結束。
太平洋戰爭形勢圖詳細太平洋戰爭 Pacific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以日本為一方,以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聯盟各國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背景 1938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與此同時,日本與美國爭奪亞洲及太平洋的斗爭日趨表面化。為了獨霸東亞、爭霸世界,日本統治集團早就確定了南北並進的國策方針。1940年,德國侵佔西歐 。在遠東,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國又忙於支援抗德戰爭,無力東顧。日本軍國主義認為,這是南進的好機會。同年,近衛內閣拋出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妄圖建立一個包括中國、朝鮮以及東亞全區,進而包括大洋洲在內的日本殖民大帝國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 。1941年4月日美談判開始前後,日本陸續佔領整個印度支那,使之成為戰略物資供應基地和南 進 跳 板 ,這進一步加劇了美日間的矛盾。1941年10月18日 ,主戰派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2月1日御前會議決定向美、英 、荷開戰 。8日凌晨(日本時間8日3時20分,夏威夷時間7日7時50分),日軍在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揮下,偷襲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棗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戰爭經過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19艘 ,其中有戰列艦8艘 ,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 。美軍猝不及防 ,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死傷3000多人。同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日本南方軍40餘萬人,分兵數路進攻香港、馬來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日軍還向盟國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戰略島嶼,如關島、威克島、俾斯麥群島、新不列顛島等地進攻,達到了建立空軍前進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 ,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系,相繼進攻索羅門群島和東部新幾內亞以及中途島。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 、中途島海戰(6月4~5日)中 ,日方損失慘重。同年8月7日,美軍開始局部反攻,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戰。因美方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權,日軍連受重創,死亡2.46萬人,損失艦艇30餘艘 、飛機300架 。殘兵被迫於1943年2月從該島撤走。瓜島戰役之後,戰況較為沉寂,美軍在太平洋只展開了有限的進攻(如1943年5月奪回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 ;日軍雖進行反撲 ,但徒勞無功。同年4月 ,日本海軍主帥山本五十六被美機伏擊斃命。1943年11月盟軍開始大反攻,分別由C.W.尼米茲和D.麥克阿瑟指揮,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佔領區進攻。1944年春夏間,美國先後奪取由日本委任統治的馬紹爾 、加羅林和馬里亞納3群島 。10月爆發萊特灣海戰 ,日本海空軍力喪失殆盡 。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登陸,3月佔領馬尼拉。同年3~6月 ,美軍佔領硫黃島和沖繩 ,迫近日本本土 。5月 ,德國無條件投降。為了保住本土和朝鮮,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 ,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拒絕接受 。8月6日和9日美國把僅有的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造成居民大量傷亡。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動157萬大軍、3400多架飛機、5500多輛坦克 ,分兵三路向中國東北挺進 。9日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同時進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宣戰。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其它抗日武裝力量,向日軍展開了全面反攻。由於勢窮力竭,日本被迫於8月15日宣布投降 。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簽降儀式。反法西斯聯盟各國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最後勝利。
[編輯本段]太平洋戰爭重要戰斗
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對外擴張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准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襲擊珍珠港計劃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洲。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海軍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志。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事件過程
11月26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8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 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 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這次戰斗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倖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斗機、魚雷轟炸機、俯沖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其中55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根據當事人報導和後來美國和日本軍方發表的軍事文件襲擊珍珠港的過程如下:
3:42:一美國掃雷艇在檀香山港前發現一個潛望鏡。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從370海里外派出18架偵察機飛往珍珠港。
6:10:南雲中將得到攻擊的命令後下令第一波起飛。日本艦隊此時位於歐胡島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轟炸機和戰斗機起飛飛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國供給船在珍珠港外發現一艘潛艇。這個發現被傳遞給一艘美國沃德號驅逐艦,一架偵查機被遣往當地。
6:45:沃德號驅逐艦向潛艇發動攻擊。潛艇被擊沉。
6:53:沃德號驅逐艦報告攻擊潛艇。
7:02:位於歐胡島北部的一個雷達站在島被132海里處發現不明飛機。
7:10:雷達站向空防司令部報告發現不明飛機的消息。
7:15:攻擊潛艇的報告到達美軍司令部。與此同時167架第二波日本飛機起飛。
7:20:美軍空防司令部認為不明飛機是從大陸來的B-17轟炸機,他下令雷達站關閉。
7:40:第一波到達歐胡島北岸。
7:49:第一波指揮官下達攻擊令。
7:53:第一波指揮官向南雲發送「虎!虎!虎!」的消息報告偷襲成功。
7:55—8:25:由魚雷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進行的第一波攻擊。
7:58:美國海軍向所有船隻發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8:00:從美國大陸來的B-17轟炸機和從企業號起飛的偵察機同時到達珍珠港,但他們毫無准備,因此無法插手。
8:02:內華達號戰列艦開始對從右舷攻擊的飛機開火。兩架飛機被擊落。內華達號在尾部受一條魚雷。內華達號是唯一試圖逃出珍珠港的戰列艦,但它多次中彈後不得不在沙灘上擱淺以防止船沉沒。
8:08:KGMB電台中止其節目號召所有軍人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去。
8:10: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前部彈葯庫中彈爆炸,亞利桑那號在9分鍾內沉沒,80%船員陣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揮官沃爾特·肖特向整個太平洋艦隊和華盛頓報告:「與日本的戰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襲擊開始。」
8:17:美國驅逐艦海爾姆號是第一艘開始對珍珠港內潛艇攻擊的美國船隻。
8:26:檀香山的救火隊報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傷(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彈擊中)。
8:39:一架水上飛機在港內發現一艘潛艇和對它開火。
8:40—9:15:轟炸機的攻擊。
8:40:一艘美國驅逐艦與一艘日本潛艇相撞並開始投深水炸彈。潛艇受傷後上浮。一個地方電台報導日本空襲。
8:50:第二波攻擊指揮官下攻擊令。
8:54:第二波攻擊開始。 54架轟炸機和78架俯沖轟炸機進行攻擊,36架戰斗機保護制空權。
9:00:一艘荷蘭的遠洋輪是第一個參加戰爭的同盟者。
9:15—9:45:俯沖轟炸機進攻。
9:30:港外和島北的船隻受到攻擊。
從9:45開始:進攻減弱。
10:00:第一波飛機回到停在島北180海里的艦隊。
11:15:夏威夷總督在電台中宣布整個夏威夷領地進入戒嚴狀態。
11:46:有人報告日軍在歐胡島登陸。
12:10:美國偵察機飛向島北但未能發現任何敵機或敵艦。
12:40:夏威夷總督和美國總統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戰時法並建立軍政府統治。
13:00:日軍飛行隊隊長與南雲中將討論進行第三波攻擊的可能性。
13:30:南雲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總督簽署戰時法。

㈥ 今年或去年中國從印尼、越南、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家進口煤炭所佔中國進口煤炭總量的比例有誰知道

2007中國從印尼、越南、澳大利亞、蒙古等國家進口煤炭所佔中國進口煤炭總量的比例分別為28%,49%,7%,7%
http://q.blog.sina.com.cn/nyxx/blogfile/51bfd7ca01009otl&dpc=1

㈦ 中國當前能源需求

一煤炭供需
1.原煤生產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長4%
2019年,我國煤炭結構性去產能不斷深入,原煤生產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完成38.5億噸,同比增長4.0%。2019年,我國關閉退出落後煤礦450處以上,超額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對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關閉退出落後煤礦。
同時,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達到總產能的四分之三,進一步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2019年,山西、內蒙古、陝西和新疆原煤產量佔全國76.8%,佔比較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2019年1~8月,新核准產能主要集中於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地區和新疆(33處中26處來自以上四省/區),僅內蒙古一地新獲得核准煤礦達10處,產能6230萬噸/年,凈增產能6140萬噸/年,占凈增產能約3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1 2010~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及增速
2.煤炭消費量增長1.0%,所佔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3.3%。其中,全國煤炭消費量約28.04億噸標准煤,消費量增長1.0%,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測算,2019年1~8月全國商品煤累計消費量26.3億噸,同比增長0.4%。

註:2019年消費量根據佔比計算得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2 2010~2019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及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2019年全國煤炭消費小幅增長。從主要耗煤行業看,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測算,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增幅較大,全年耗煤22.9億噸左右,同比增長9%;鋼鐵行業全年耗煤6.5億噸,同比增長4.8%;化工行業耗煤3.0億噸,同比增長7.1%;建材行業耗煤有所減少,全年耗煤3.8億噸,同比下降24%。
3.煤炭高效清潔化利用深入推進,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過8億千瓦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寫入其中,這是我國在明確「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的能源結構調整方向後,促進能源產業綠色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發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與現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潔化利用取得新進展,其中,北方清潔取暖累計替代散燒煤約1億噸,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系統,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過8億千瓦,排放標准世界領先。煤炭清潔化利用工作加快從電力領域向非電領域擴展,部分地方按照「超低改造一批、達標治理一批、淘汰落後一批」要求,對納入改造范圍的鋼鐵企業有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力爭到「十四五」末,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削減。
二煤炭市場
1.煤價上半年迅速走高後漸歸理性,下半年穩中有降
煤炭價格處於合理區間,年初以來穩中有降。一是中長期合同價格穩中有降。2019年,環渤海動力煤中長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始終穩定在綠色區間,1~11月份均價556.2元/噸,同比減少2.6元/噸。從CCTD秦皇島煤炭價格指數看,12月6日,CCTD秦皇島周度均價5500綜合價549元/噸,環比上漲1元/噸,但與年中5月6日均價591元/噸相比處於下行趨勢。二是市場價格環比下降。2019年以來5500大卡下水煤市場均價599.7元/噸,同比下降59.8元/噸,比去年全年均價下降53.6元/噸。12月2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綜合交易價格分別為每噸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別回落8元、6元和5元。

(來源:秦皇島煤炭網)
圖2-3 環渤海動力煤(5500大卡)價格情況(單位:元/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4 秦皇島港煤炭價格情況(單位:元/噸)
2.煤炭企業仍保持較好盈利,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78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利潤總額2830.3億元,比上年下降2.4%;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凈額3510.5億元,同比下降3.0%;資產負債率64.9%,其中大型煤炭企業為70%。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利潤總額(含非煤).9億元,同比增長4.5%。
2019年以來,煤炭價格雖有所下降,但整體仍處於合理區間,2019年煤炭企業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盈利,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然而煤炭價格的下跌預計將會對部分企業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來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賴於自身經營及管理能力的增強。

(數據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圖2-5 2012~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6 2013~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額及增速
3.煤炭進口總量延續增長趨勢,同比增長6.3%
2019年全年原煤進口3.0億噸,比上年增長6.3%,增速比上年加快2.4個百分點。分煤種,褐煤10259萬噸,動力煤11542萬噸,煉焦煤7466萬噸,無煙煤719萬噸。從煤炭進口主要來源國看,2019年全年中國從印尼進口13760萬噸,從澳洲進口7696萬噸,從蒙古進口3621萬噸,從俄羅斯進口3224萬噸,從菲律賓進口934萬噸。
沿海地區共進口煤炭2.18億噸,占總進口量的72.7%。分地區看,華南地區進口1.49億噸,佔全國進口總量的56%;其次為華東及長江地區,進口為0.6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26%。2019年,全國共出口煤炭602.5萬噸,同比增長22.1%。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圖2-7 2010~2019年煤炭進出口數據(單位:萬噸)
三煤炭儲運
1.煤炭全社會庫存總體處於較高水平
截止2019年12月末,重點煤炭企業存煤5385萬噸。比年初減少116萬噸,下降2.1%;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35億噸,同比下降239萬噸,可用20天。全國主要港口合計存煤5511萬噸,較年初增加122萬噸,增長2.2%

㈧ 二戰參戰國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人員傷亡是驚人的。據資料統計:戰爭期間,世界各國的人口傷亡達9000萬人以上。其中歐洲的傷亡人數為:蘇聯約2000萬,波蘭約600萬,南斯拉夫約150萬,荷蘭和比利時共約30萬,英國和不列顛其他國家共約50萬,德國約650萬;在亞洲,中國約1800萬,越南約200萬,菲律賓約110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據統計,參戰國物資總損失達400億美元。

其中,蘇聯損失6790億盧布,等於蘇聯全部財產的1/4。法國在戰爭中經濟損失為1.4億法郎,相當於法國戰前三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波蘭損失200億美元,捷克斯洛伐克為2000億克朗,南斯拉夫為91.45億美元,比利時為1750億比利時法郎,英國為250億英鎊,荷蘭為114.25萬荷盾,中國也高達百億美元之巨。

下面的所有數據來源於公開發表的軍史資料。
軍事開支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按年計算的最高值)
美國---英國---蘇聯--德國---日本
43.4%--55.7%--55%---67.8%--49.7%

武器生產:
(數量單位:千)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槍支--11585--12139---3577---14263--3200----6367
機槍--1175---7690----225----2614---107-----938
火炮--399----834-----84-----651----32.1----491
坦克--46.3---104.8---4.8----99.5---1.9-----29.3
飛機--89.5---132.6---35.1---192----7.6-----94.6

*蘇聯的槍支數不包括沖鋒槍(總數大約在700萬左右)。
*日本火炮含50mm擲彈筒。
*「強擊炮」和坦克殲擊車按坦克計算。
*(除日本外)飛機只計算一線作戰飛機,不包括輔助飛機。
*蘇聯大量製造的「夜鷹」(由民用飛機改造來的輔助轟炸機,基本只用來夜間攻擊,總數在3.6萬架以上)未包括在內。
*美國生產的輔助飛機總數為10.4萬架。應認識到,對美國來講運輸機很多也是在「一線作戰」。

主要經濟品生產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糧食(百萬噸)--------169.5--404.4--111.1--837----72.5----89.4
鋼鐵(百萬噸)--------187.7--93.6---48-----511.7--13.4----99.2
電力(10億千瓦時)----414----282----242----1678---123-----315
石油(百萬噸)--------46.2---172.1--20.4---1466---6.4-----93.5
煤炭(百萬噸)--------3455---903----411----3758---81------1464

*英國包括從殖民地輸入。
*日本包括從佔領國輸入,德意情況不明。

由此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單位原材料生產出的軍工產品:
按電力: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火炮--964---2957--447---388---261-----1558
坦克--112---371---20----59----15------93
飛機--216---470---158---114---62------300

按鋼: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火炮--2126--8910--1750--1272--2395---4950
坦克--247---1120--100---194---142----295
飛機--477---1417--732---375---567----954

從這個結果看,被譽為「最精良」的德國武器不過而而。因為它不符合世界大戰對武器的要求:不是性能好,而是單位投入的總作戰效能最高。從這點上講,蘇聯設計師做的最好。雖然蘇聯戰斗機被有的人嘲笑為「農民用斧子砍出來的」,但其性能並不差——當然,性能雖過得去,可誰能要求更多呢?但是,考慮到性能的差距之後,德國的單位投入所產出的總作戰效能仍然是第二位的。
英國武器性能稍差,但總算單位生產率不低,還彌補了一些。至於義大利和日本,表現差情有可原:資源少,工業不發達,武器差勁,數量又不足(雖然單位生產率並不太低)……
美國是個特例:美國的主要作戰艦艇是戰時生產的,同時要把大量的生產能力用於運輸船和小型護航艦艇的建造,而日本則主要依靠戰前已擁有的艦艇。而且,美國在研製原子彈。因而美國的情況和其他國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即使如此,美國以最發達的技術,單位生產率卻最低,還是因為美國沒有「享受」到切膚之痛啊。

二戰主要參戰國貢獻度指數
二戰主要參戰國貢獻度指數
擊斃德軍比例 擊斃日軍比例
蘇聯 88% 4%
美國 6% 64%
英國 6% 8%
中國 0 22%
因此 蘇聯=88% * 50%+4%* 50% = 46%
美國=6%* 50%+ 64%* 50%= 35%
英國=6% * 50%+ 8%* 50%== 7%
中國=22%*0.5=11%
所以 蘇聯=46%
美國=35%
英國=7%
中國=22%
說明 德軍在蘇聯戰場以外的戰場陣亡12%,很難說清是誰擊斃的,
姑且算美英兩國各擊斃6%,另外日本和德國在法西斯陣營中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不能等量齊觀,但這里姑且採用簡單加權,算它們的權數各為50%,另外,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戰果也一並算入英國了。此外,義大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就忽略不計了。

二戰參戰國海軍戰列艦清單
美國海軍戰列艦
佛羅里達級:猶它號BB31(靶艦)
俄明級:懷俄明號BB32(靶艦)、阿肯色號BB33
紐約級:紐約號BB34、得克薩斯號BB35
內華達級:內華達號BB36、俄克拉荷馬號BB37
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號BB38、亞利桑納號BB39
新墨西哥級:新墨西哥號BB40、密西西比號BB41、愛達荷號BB42
田納西級:田納西號BB43、加利福尼亞號BB44
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號BB45、馬里蘭號BB46、西弗吉尼亞號BB48
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號BB55、華盛頓號BB56
南達科它級: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那號BB58、馬薩諸塞號BB59、亞拉巴馬號BB60
衣阿華級: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威斯康星號BB64
阿拉斯加級:阿拉斯加號CB1和關島號CB2。(超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爭論中!)
美國海軍戰列艦總體來說以內華達級(採用「亦有亦無」的部分裝甲防護)和北卡羅來納級(採用「裝甲圍艙」的匣式結構)做為戰艦設計上的分水嶺呈漸進式的發展。
戰爭期間損失了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戰艦,以及靶艦猶它號。全部是在珍珠港損失的。
太平洋戰爭中各型戰艦的任務進行了重新劃分,以北卡羅來納級為界,新型快速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掩護。舊型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兩棲作戰。算是為戰列艦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二戰美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猶它號(靶艦),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殘骸作為紀念遺址保留在原地
懷俄明級:
懷俄明號(訓練艦),1947年退役,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司解體
阿肯色號,1946年作為原子彈爆炸靶艦沉沒。殘骸位於比基尼環礁內,為美國政府財產
紐約級:
紐約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置在北緯49度48分,西經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處。殘骸為美國政府財產
得克薩斯號,在得克薩斯聖哈辛托作為博物館艦保存
內華達級:
內華達號,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於北緯58度,西經159度17分,水下1300米處。為美國政府財產
俄克拉荷馬號,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傾覆。1943年浮揚,1946年出售給拆船公司。拖回美國本土途中遇風浪沉沒
賓夕法尼亞級:
賓夕法尼亞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沉沒。殘骸在誇賈林環礁內,為美國政府財產
亞利桑納號,1941年被炸沉。殘骸作為美國國家公墓保存,為美國國家財產
新墨西哥級:
新墨西哥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密西西比號,戰後作為導彈試驗艦保留。1956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愛達荷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田納西級:
田納西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加利福尼亞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科羅拉多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馬里蘭號,1959年出售給Learner公司解體
西弗吉尼亞號,1959年出售解體
北卡羅來納號,戰後作為紀念艦保留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
華盛頓號,1961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南達科它級:
南達科他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印第安那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馬薩諸塞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馬薩諸塞州Fall River
亞拉巴馬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亞拉巴馬州莫比爾
衣阿華級:
衣阿華號,停泊在舊金山。作為封存艦只保留
新澤西號,停泊在新澤西州,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密蘇里號,停泊在珍珠港亞利桑那號殘骸旁邊,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威斯康星號,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港,向公眾開放

倭國海軍戰列艦
金剛級:金剛號、榛名號、霧島號、比睿號
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
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
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
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
大和級是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級兩艦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彈及魚雷才沉沒的。
倭軍戰列艦在戰爭期間除長門號以外全部沉沒。其中扶桑號毀於炮戰;比睿號、霧島號炮戰受重創在空襲的威脅下自沉; 金剛號、山城號被魚雷擊沉; 榛名號、大和號、武藏號被航空兵擊沉。 陸奧號毀於事故。 三十年代以來倭國只有大和級兩艘服役,看看美軍二戰中服役的戰艦數量,倭軍豈有不敗之理。
長門級、大和級在大戰期間惟恐被擊沉而挫了士氣很少出戰(戲稱柱島艦隊),扶桑級、伊勢級過於老舊很少投入一線,卻只有金剛級這種倭軍中最老式戰列艦馳騁大樣,原因也是航速和續航力。另外倭軍戰列艦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異常高大的寶塔式多層上層建築和桅桿。很好辨認。
二戰倭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金剛級:
金剛號:1944年11月21日在台灣附近海域被美國海獅號潛艇擊沉;
比睿號:1942年11月13日在薩沃島海戰中遭美國巡洋艦隊重創,次日遭美國飛機攻擊,被迫自沉;
榛名號: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吳港被美國飛機攻擊,坐沉在錨地;
霧島號:1942年11月13日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海域夜戰中遭美國華盛頓號和南達科他號戰列艦重創,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級:
扶桑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戰列艦擊沉;
山城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戰列艦擊沉;
伊勢級:
伊勢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日向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長門號: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艦載機重創,停泊在橫須賀一直未能修復,戰後作為戰爭賠償交付美國,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環礁原子彈爆炸試驗中傾覆沉沒;
陸奧號:1943年6月8日在廣島灣由於事故發生大爆炸沉沒;
大和號:1945年4月7日沖繩天號作戰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武藏號:1944年10月24日萊特阿號作戰途中在錫布延海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英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鐵公爵級:鐵公爵號(作為海軍艦艇母船使用)
伊麗莎白女王級: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勇士號、馬來亞號
復仇級:復仇號、決心號、拉米里號、皇家橡樹號、君權號
聲望級:聲望號、反擊號
/胡德號/
納爾遜級:納爾遜號、羅德尼號
英王喬治五世級:英王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
新型戰列艦
前衛級:前衛號
英國在一戰結束至二戰前投入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為了追求防護性能從而導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這和英國國力衰退有很大關系。
開戰時英國戰列艦隊以一戰時服役的兩級戰列艦為中堅,在戰爭中這種老式戰艦不斷改進在護航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爭期間共損失5艘,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被U艇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鐵公爵號艦艇母船被航空兵擊沉;胡德號炮戰中被擊沉。其餘在戰後相繼拆除(英國佬對那些有功於他們的東西都挺狠的,無論是居功至偉的丘吉爾首相還是戰功卓著的厭戰號戰列艦,過河就拆橋,使完便拋棄)。
二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伊麗莎白級:
伊麗莎白女王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厭戰號:1947年12月出售解體,在拖往戰列艦「屠宰場」的途中掙脫拖帶的纜繩,在康沃爾郡海岸擱淺(比較不屈不撓)。不過後來還是就地拆解了;
馬來亞號:1948年2月出售解體;
巴勒姆號: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軍U331號潛艇擊沉;
勇士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復仇號:1948年9月出售解體;
決心號:1948年5月出售解體;
拉米里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君權號:租借給蘇聯,1949年2月歸還,4月出售解體;
皇橡號:1939年10月在錨地斯卡帕灣被德國U47號潛艇擊沉。
納爾遜號:1949年3月出售解體;
羅德尼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英王喬治五世級:
英王喬治五世號:1958年1月出售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12月被倭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約克公爵號:1958年2月出售解體;
安森號:1957年12月出售解體;
豪號:1958年6月出售解體。
前衛級:
前衛號:1949年開始作為訓練艦和皇家遊船,於1960年拆毀。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聲望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反擊號:1941年12月被倭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1941年5月在追擊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斗中戰沉。

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老式戰列艦
赫爾戈蘭級:
黑森號 Heisse:作為無線電靶艦使用。戰後賠償給蘇聯
德意志級:
漢諾威號 Hannover:靶艦。戰後拆毀
施萊辛號 Schlesien:作為布雷艦使用。戰爭末期在施韋內明德擱淺作為岸炮台。戰後解體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 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殘骸打撈起來後賠償給蘇聯
襲擊艦
德意志級 Deutschland Class
德意志(呂佐 Lutzow)號:1945年在施韋內明德鑿沉。戰後由蘇聯打撈解體
舍爾海軍上將號 Admiral Scheer: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被炸傾覆。戰後解體
斯比伯爵號 Admiral Graf Spee:1939年在烏拉圭蒙的維地亞自沉
大型襲擊艦/戰列巡洋艦 9
沙恩霍斯特級
沙恩霍斯特號 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格奈森瑙號 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亞港鑿沉。1947年由波蘭解體
戰列艦
俾斯麥級
俾斯麥號
提爾皮茨號 Tirpitz:1944年被炸傾覆。戰後由挪威解體
德國海軍戰艦因為要面對大量的英國艦隊,所以在設計理念上與其他各國略異,基本上可以歸納出幾個特點:
裝甲厚:因為火力,機動力與防禦力中很難三者兼顧,德艦采"重裝甲"主義是犧牲火力來換取的,多一門炮不一定打得到敵軍,多一寸裝甲可以抵擋多發敵艦的炮彈。
速度快:德艦擁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為數量居於劣勢,有較高的速度才能採用"打帶跑"戰術,否則英軍玩起"一換一"戰術,德艦就被耗光了。
火控優良:精度奇佳的光學瞄準儀與雷達,配合其火炮優良的冶金技術,炮擊的威力與準度相當可觀。
外觀相似:德國受凡爾賽條約限制軍備,故雖在造艦技術上雖有先進的理論,卻缺乏實務經驗,故其船艦設計略嫌保守,每型船艦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觀都差不多。
法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科爾貝級:科爾貝號(後改為訓練艦)、海洋號(後改為訓練艦)
普羅旺斯級:普羅旺斯號、布列塔尼號、洛林號
條約型戰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黎塞留號、讓·巴爾號(二戰爆發時未完工)、克萊蒙梭號(二戰爆發時在建)
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
法國的條約型戰艦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兩對雙聯炮組成一座四聯裝炮塔。雙聯炮是一個整體,許多部件兩門共用,主炮裝彈高低角沒有限制,減輕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國條約型戰艦(及英國納爾遜級)的這種主炮排列方式,優點是裝甲防護重點地帶集中在軍艦的中前部,可以減少全艦裝甲的重量,缺點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戰時的戰損率會增加;射擊時存在死角。
可惜的是二戰中法國在陸上敗得太快,法軍被德軍秋風掃落葉般的打跨了,海軍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機會,還成為列強虎視耽耽的一塊肥肉。
戰爭期間損失8艘,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英國艦隊擊毀,科爾貝號和巴黎號被英國「接管扣押」。戰列艦海洋號、克萊蒙梭號被德軍繳獲,後被炸沉。戰列艦普羅旺斯號、戰巡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自沉。
科爾貝級戰列艦(Courbet Class)
科爾貝號(Courbet)1939年改為訓練艦,1940年7月3日由英國皇家海軍接管,後加入自由法國海軍作為防空警戒艦使用。1944年6月9日作為阻塞船鑿沉在諾曼底。
海洋號(Ocean)原名讓·巴爾號,1936年改名海洋號,1938年改為練習艦,後被德軍俘獲,1944年3月7日受到盟軍轟炸,1944年3月15日被德軍炸沉,後被法國打撈隊打撈上來,於1946-1947年在土倫拆毀。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Bretagne Class)
布列塔尼號(Bretagne)1940年7月3日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包括勇士號和決心號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擊沉於米爾斯克比爾,1952年法國打撈隊將其打撈並拆毀。
洛林號(Lorraine)1940年7月在亞歷山大港被英國軍隊解除武裝,後加入自由法國海軍,1954年1月拆毀。
普羅旺斯號(Provence)1940年7月3日在米爾斯克比爾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重創擱淺,返回法國本土後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7月11日被德軍打撈起,1944年作為阻塞船再度被鑿沉,1949年4月再次撈起並於1951年拆毀。
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Dunkerque Class)
敦刻爾克號(Dunkerque)1940年在米爾斯克比爾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擊傷。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義大利打撈隊曾對其進行拆卸,1945年法國打撈隊將其艦體移出船塢,1958年出售並拆毀。
斯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1940年7月在米爾斯克比爾受到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攻擊,逃抵土倫,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義大利打撈隊對其進行拆卸,1944年德國人將其艦體用於阻塞主航道,1944年8月18日遭受盟軍轟炸受到重創並擱淺,1955年出售並拆毀。
黎賽留級戰列艦(Richelieu Class)
黎賽留號(Richelieu)在整個戰爭中,黎塞留號先是作為維希海軍最強大的戰艦而屢次遭受盟軍襲擊,後又逃至盟國,1943年2月駛抵美國進行改裝,1944年起加入英國遠東艦隊,直至戰爭結束。1945年10月3日至12月29日參加了法軍在印度支那的軍事行動。1956年轉入預備役,至1964年拆毀。
讓·巴爾號(Jean-Bart)1942年11月在卡薩布蘭卡遭到美國第34特混艦隊攻擊,被馬薩諸塞號戰列艦和美軍艦載機重創,嚴重受損一直到戰爭結束。1946年開始繼續建造工作,1955年5月全部完工,1956年11月參加了英法聯軍對埃及進行的塞得港登陸作戰,後作為練習艦直到1961年,1970年拆毀。

義大利海軍戰列艦
舊式戰列艦
加富爾級:加富爾公爵號、儒略·愷撒號
杜里奧級:杜里奧號、安德列·多里亞號
新式戰列艦
利托里奧級:利托里奧號(後改叫義大利號)、維多里奧·威尼托號、羅馬號、帝國號(在建)
義大利投入戰爭時三軍備戰不足,被英軍夜襲塔蘭托後意國海軍更是沒了精神,此後再未恢復元氣。
義大利的戰爭潛力很差,資源也不足,舉例來說加富爾級等戰艦改裝時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裝備的305mm炮銑成的;到了戰爭後期居然將戰艦用來充當兵營!可見意國海軍之窩囊。要說意國戰艦的優點就是其381mm/50倍口徑主炮的射程極長達到42,800米。
戰爭期間帝國號未能完工,後被德軍虜獲。愷撒號退役,加富爾號、羅馬號被航空兵擊沉。義大利號、威尼托號和愷撒號戰後被分別賠償給美、英、蘇戰勝國。
義大利海軍二戰期間的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號 Conte di Cavour,1940年12月在塔蘭托軍港被英國飛機炸沉。1941年浮揚,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廠。修理工作從1943年初開始。1943年10月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船員將其自沉。德國將其打撈出水,1945年2月被美國飛機炸沉。
儒略·愷撒號 Giulio Caesar,1943年之後被盟國拘留在馬爾他和蘇伊士運河的大苦湖。戰後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蘇聯,改名「新羅西斯克」號。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爆炸沉沒。推測原因為觸到二戰遺留水雷。
杜里奧級
杜里奧號 Caio Duilio,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安德列·多里亞號 Andrea Dolia,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利托里奧級
利托里奧號 Littorio,後改名義大利號 Italia,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7年解體。
維多里奧·威尼托號 Vittorio Veneto,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8年解體。
羅馬號 Roma,1943年隨義大利海軍艦隊駛往馬爾他投降時,被德國炸沉。
帝國號 Impero(未成艦),1943年9月被德國俘獲,作為靶艦使用。1945年2月被美國炸沉,1947年打撈並拖往威尼斯近海擱淺。1950年解體。
二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戰列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原馬拉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多次遭到德國轟炸,艦體損壞嚴重。1955年解體
甘古特號,原十月革命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52年起作為訓練艦使用。1957年解體
塞瓦斯托波爾號,原巴黎公社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47年改為訓練艦。1956年解體
租借戰列艦:
復仇級
君權號(阿爾漢格爾斯克號):1944年獲得,主要用來在北極航線護航。1949年歸還英國,同年解體。

㈨ 菲律賓有多少油氣資源

菲律賓的島嶼雖然不少,但是大都是種植橡膠、椰樹、香蕉等農作物,其海下儲藏的油氣資源並不是非常豐富(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其經濟支柱也主要是靠旅遊、農產品、原料出口、菲佣之類的,菲律賓近期頻頻挑釁我中華,主要是想掠奪我國南海的油氣資源。
南海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約300億噸油當量,整個南海的可燃冰地質儲量約為700億噸油當量。這就是讓南海無賴國家瘋狂的根本原因。現在他們已經在瘋狂盜采南海的油氣資源,南海油井沒有中國的身影。可燃冰是未來能源,目前開采還不現實,技術達不到。南海問題拖不得,拖得越久,就越是一副被人吸乾的空架子。另外,除了油氣,深海錳結核和各種漁業資源都是極為豐富,就是一個聚寶盆。

㈩ 急求:各省的礦產資源分布

一.礦產資源概況
截至1995年底,全國已發現礦產168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151種,礦產地2萬余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達154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87種,其它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3種。
中國已成為世界重的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大國。
據初步評估,礦產資源潛在總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種礦產在世界上具有優勢地位。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較高的資源大國之一。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較大,約佔世界的12%, 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一)優勢礦產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礦產,不僅已探明儲量可觀,居世界第1、2位,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資源質量高,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能力。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礦產質量較差,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硼等。

(三)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找礦前景

中國除已探明的儲量外,還有大量未發現的資源量。預測石油資源量940億噸、天然氣43萬億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淺范圍內煤資源達3.2萬億噸。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儲量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7%、2.2%、28%,金、銅、錳已探明儲量僅為預測儲量的1/4~1/5,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從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區新增儲量潛力很大。中部內陸地區以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為主,銅、鋁、金、銀、煤的保有儲量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中居首位。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鉻、釩、鈦、鎳、汞、鉑、鉛、鋅、磷、芒硝、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磷礦、鉛鋅礦儲量均大於東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氣也擁有一定的儲量。此外,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煤、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貴金屬、鹽等,資源潛力很大。

目前,西部鉛、鋅、鋁土礦、金、煤、磷、硫鐵礦保有儲量增長速度超過東部或中部的兩倍以上,可望發展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能源、稀有貴金屬、化工非金屬礦業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礦開采深度已達5000米,中國僅達600~700米水平。開發地下深部資源仍有很大潛力。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投資概況

(一)歷史成就

中國從事地質勘查的人員約105萬人,分屬11個部門。【表ⅩⅪ】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類礦產儲量不斷增長。【第29頁表6】

改革開放以來,礦產勘查又取得了新的進展。10多年來,累計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450多處,有117種礦產增加了儲量;查明了中國地下水資源總量, 完成了2300多項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計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處,日供水量達6020萬立方米,保證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和特區、開發區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黃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漢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寧夏、內蒙古、河套平原等13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這些巨大成果,絕大部分是通過國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資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開放前實行計劃經濟時期,地質勘查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撥款,國家每年通過指令性計劃逐級安排落實到各基層勘查單位。這種地質勘查投資方式,對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民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資渠道已由單一的重要財政撥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資方向轉變。

地方、企業和外商投資用於商業性的礦產普查、詳查和勘探已逐漸增多。

據對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不完全統計,「八五」期間利用社會資金共安排了1705個項目,已完成1267項,吸收的地質勘查工作資金達8.3億元。其中,陝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會資金均已超過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的17年間,除中央地勘費以外的地勘資金投入已近10億元人民幣,利用這筆資金提交了1萬多份勘查報告,

盡管這種改革滯後於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但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礦產品概況

1995年,中國固體礦石總產量達51.20億噸,原油1.50億噸,天然氣179億立方米,礦業總產值4636億元。礦產開發總規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產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鋼和有色金屬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黃金居第6位。【第282頁表Ⅸ,表Ⅺ】

五.礦山企業生產概況

截至1995年底,中國已建成礦山企業28萬多個,其中,國有礦山企業8377個,集體個體礦山企業27萬多個,礦業從業人員達到1426萬人。形成了300多個以礦業為依託的城鎮。

1995年中國國有礦山企業甲類固體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採掘總量達13.48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產量的37.0%,實現產值1364.54億元,占同期全國固體礦產產值的75.8%。國有礦山企業占據著主體地位。【第15頁表3】

1995年,中國集體礦山總數已達27.43萬個,開發利用礦種達154種,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礦產之外的幾乎所有礦種。1995年,集體礦山企業固體礦產礦石產量37.72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總產量的73.7%。其中,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23億噸,佔全部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的63%,集體煤礦的產量佔全國煤炭產量的42.6%。同年,集體礦業產值達到750億元,佔中國礦業總產值(石油、天然氣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產值利稅率計算,1995年中國集體礦業創利稅93億元,並為約2900億元的後續加工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級產品。中國至少有520個縣的集體礦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力量。【第17頁圖3】

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中國約有40%的集體礦山開採的是零星分散的資源。中國集體煤礦生產的4.9億噸煤炭產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為國有礦山企業難以利用的薄層煤。

集體礦業解決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國集體、個體礦業的從業人數已超過863.25萬人,占同期全國集體、個體企業從業人數的8%。減輕了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還為後續加工業、服務業創造了約3500萬個就業機會。集體礦業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於鄉、村兩級和農民自身的積累,為國家彌補了3500億元的基建投資,自1980年以來,在全國的新增礦石產量中,約有62%的煤炭,77.5%的鐵礦石,75.2%的磷礦石,63%的硫鐵礦,65%的有色金屬礦產,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屬礦產都是集體礦業提供的。【第18頁表4】

礦產品價格的調整和放開,扭轉了原材料價格過低的不合理狀況, 使部分礦山企業由虧損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礦山企業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國礦業仍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整個採掘業1993年以前普遍虧損,1994年國有礦山企業中,煤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仍然是全行業虧損,有色金屬、非金屬和其他礦采選業雖已扭虧,但仍處於微利狀況,只有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由於政策環境的改善,才實現了盈利。

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中國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政策的實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1995年,縣以上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實現產值190億元,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計創產值955億元,實現利潤也由1985年的幾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47億元,10年累計實現利潤243億元。

中國大多數金屬和非金屬礦產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這是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顯著特點,其中尤以有色金屬礦產為多。據統計,有80多種礦產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銅礦床中含有鐵、鉛、鋅、鉬、鎳、鈷、金、銀、鉍、鉑、鎢、錫、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儲量約占金總儲量的28%,伴生銅儲量約占銅總儲量的25%,而銀的伴生儲量比重更高。

從伴生礦產中回收的銅占銅總產量的25%~30%,金占金總產量的25%,鉑族金屬和稀散元素幾乎全靠從伴生礦中回收。【第23頁圖4】

中國甘肅金川銅鎳礦中的鎳、銅、鉑、鈀、金、銀、釕、銠等15種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種;甘肅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生產的礦石的17種元素已能回收14種,綜合利用系數達82%。四川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回收的釩、鈦產量佔全國的80%。德興銅礦因綜合而扭虧為盈。

1995年,中國工業廢渣綜合利用量達2.86億噸,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屬行業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綜合回收利用,綜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種;綜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鉛鋅礦山中鉛鋅選礦回收率已達60%~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色金屬冶煉煙氣中硫的綜合利用率已超過65%,廢水復用率接近70%,綜合利用工業體系初步形成,部分企業的綜合利用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黑色金屬礦產中共(伴)生的30餘種礦產已有20多種得到綜合利用,在尾礦、廢石、低品位礦石的綜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績。近年來煤炭行業在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礦產的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進展。目前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達20%以上,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超過了30%。【第304頁表ⅩⅩⅥ】

非金屬礦產的綜合利用也有了重要進展,開發出了一大批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新產品,部分產品已開始步入系列化。僅就地質礦產部門統計,近10年來,在非金屬綜合開發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超過400項。其中獲部、省科技成果獎的就有近60項,專利成果14項,有100多項已轉化為生產力,使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1995年綜合回收硫產量占總產量的47%。在化工礦山鹽湖鹵水多元素的利用、礦化結合、礦肥結合等綜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種復雜難選礦的分選與綜合開發利用,無尾礦生產工藝的研究與應用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出現了一批無尾礦礦山企業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進步、綜合利用好、經濟效益高的企業。

中國鐵、錳等黑色金屬礦山采選平均回收率為65%;國有有色金屬礦山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50%;煤礦礦井回採率也只有50%左右,如果加上集體、個體煤礦則只有32%;礦產資源總回收率不到30%,比發達國家要低20個百分點。一項研究表明,如果金屬礦山開採回收率提高十個百分點,中國就將增加幾千萬噸的礦石量,相當於新建幾十座礦山。煤礦如能提高採煤技術,僅由減少採高、落煤造成的損失,每年就可以增加4000萬噸煤炭產量。

但是,從總體看中國綜合利用水平還比較低。有關部門對60個礦種4072個國有礦山的調查結果表明,開展綜合利用的礦山企業不足300個,只佔7%。在已開展綜合利用的企業中只有2%的礦山企業有用組分綜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體和個體礦山情況沒有綜合利用或僅部分綜合利用。

七.降低資源消耗

中國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礦石產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單位GNP的資源消耗高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據統計,中國單位GNP的鋼材、銅、鋁、鉛、鋅的消耗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對GNP產出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來,中國的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的消耗系數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億元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已由13.6萬噸標准煤降至9.3萬噸標准煤,年均下降3.8%,節約與少用能源總量摺合2.85億噸標准煤;鋼材消耗系數,1991年與1980年比下降了36.94%;銅、鉛、鋅、鋁的消耗系數1991年比1970年分別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與國外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較, 仍然偏高,在降低礦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潛力

八.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

擴大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是當今國際經濟發展的潮流。國際礦業投資者在全球尋找目標,中國正面臨這種吸引外資進行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的機遇與挑戰。擴大資源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是當務之急。

中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地質工作程度較高,礦產資源可供對外開放與合作的項目很多,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國在石油天然氣的對外合作領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其它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合作卻相對滯後。

1.在油氣領域

中外合作勘查開發石油天然氣是從海洋開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國已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石油公司簽訂了110個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合同和協議。截至1995年底,已實際吸引外資51億美元,其中勘探投資29.7億美元,開發投資21.3億美元;已發現並控制石油儲量13億噸,天然氣儲量2079億立方米;已建成年產1000萬噸的原油生產能力,有17個油氣田已投入生產。1995年海上原油產量為870萬噸,1996年預計將達到1500萬噸。

目前,南海東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國主要的海上產油區,1996年原油產量將突破1000萬噸大關。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氣主要產區,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氣田的儲量為1070億立方米,通過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線,1996年開始以每年29億立方米和5億立方米的供應量同時向香港供氣發電和向海南島供氣。該氣田可以穩定供氣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開始擴大到陸上。這一年,《關於開發南方11省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和海南)陸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隨即簽訂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後中國陸上石油工業又增加了北方10省區的18個含油氣盆地;合作領域擴大到提高老油氣田採收率和開發開采難度大的油氣田項目; 對外合作的方式也從單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擴大到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綜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為止,先後有29家外國公司參與了19個合作區塊的石油作業。

2.在非油氣資源領域

目前外商集中於黃金、煤層氣和金剛石資源的勘查與開發。迄今為止,金礦項目超過20項,進行合作勘查的有廣東長坑金礦(與加拿大巴里克鮑爾公司合作)、廣西百色金礦項目(與加拿大寶侖公司)、貴州灰家堡北斜金礦勘探項目(與加拿大丹斯通公司)、雲南鎮源金礦和莫江金礦之間區塊勘查項目(與加拿大礦業公司)以及四川涼山茶鋪子金礦勘查項目(與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進行合資開採的有山東大尹格庄金礦。

已與外商簽訂勘查合同97項,主要勘查項目有:河北蔡家營鉛鋅礦項目(與澳大利亞團布爾公司合作)。遼寧金剛石合作項目(與南非德比爾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剛石項目(與比利時西貝克公司合作)及與德國安貝格高嶺土公司合作的高嶺土項目。山東平邑金剛石項目(與加拿大環亞礦業公司合作)等。

領取采礦證的合資合作項目主要是建材和礦泉水項目。

90年代以來, 外商來華投資勘查、開採油氣以外礦產資源的項目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13個主要資源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項目達116項,實施的有93項,固體礦產勘查項目23項(金1項、金剛石2項、鉛鋅5項、銅2項、建材礦產5項、稀有和稀土金屬礦產8項),開發項目69項(礦泉水28項、建材礦產37項、岩鹽礦產2項、鉛鋅1項、錳1項)。各項目外商投資金額大多在幾十萬到幾百萬美元之間。其中河北蔡家營鉛鋅礦項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體礦產項目中外資投入最多的一個,協議金額超過1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的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開始起步。中國與澳大利亞路偉爾公司、美國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陝西、山西合作勘查開發煤層氣,協議金額2000萬美元。

據對191個項目的不完全統計,共吸收資金28.93億美元,其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為27億美元。外商投資勘查的重點主要在能源礦產(主要是油氣),這些項目吸收外資的總數佔95%以上。【第33頁表12】

3.中國在海外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與投資開發工作

90年代以來,中國在迦納、坦尚尼亞、玻利維亞、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寮國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礦勘查工作。中國還通過購買股權,參與澳大利亞恰那鐵礦開發,現已投產。中國在泰國、蘇丹、加拿大、秘魯進行了一些低風險小油田開發項目,獲得年產原油75萬噸份額。中國在印度尼西亞購買馬六甲油田股份,獲得成功。中國與澳大利亞合辦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於1993年獲得批准,並已在澳大利亞申請到10片約500平方公里的找礦租地,開展了金、銀、銅、鉛、鋅等多金屬礦的找礦工作。中國還在南美的秘魯、智利,菲律賓、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國家開展了銅、金、鉛、鋅等礦產的風險勘查和開發嘗試。

九.二次資源產業

二次資源產業是指對廢棄的礦石或廢舊金屬、非金屬工業製品、尾礦的回收開發利用產業,由此而形成的資源稱二次資源或再生資源。

中國二次資源的開發利用起步於50年代,目前,中國回收再生資源達19大類,上百個品種,年回收總量達1.7億噸,年總產值達250億元。廢鋼鐵的回收率為42%,廢舊金屬綜合回收率為27.7%,綜合回收的黃金占總產量的1/4~1/3,綜合回收的銀占銀總產量的3/4以上,鋁佔11.2%,鋅佔6%,硫佔1/3。【第25頁表5】

在中國,二次資源開發尚未真正形成一個獨立的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礦床的綜合勘查、綜合開發、綜合評價不夠。二是對可供二次開發利用的資源缺乏有力的促進和保護政策,以致於大量可供二次開發利用的資源遭受不應有的損失。三是技術水平低。四是產業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資源的產品價格的政策導向。六是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資源管理部門、礦業部門和環境治理部門基本上處於脫節運行狀態。

中國廢舊金屬的回收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廢舊金屬回收仍有較大的潛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10年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水平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則可增加1000萬噸鋼鐵、60萬噸有色金屬可供量。

十.開發替代產品

在中國,礦產資源替代產品潛力極大。發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資源替代礦產資源,如以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水力資源等新能源,降低礦產資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種礦產(物)元素替代另一種礦產(物)中的元素,如中國鉀鹽資源短缺,但卻有比較豐富的不溶性鉀資源,如明礬石的保有儲量達1.5億噸,鉀長石保有儲量達1.5億噸,而且分布廣,有可能替代鉀鹽資源生產鉀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嶺土作造紙填料等。三是用人工製造的礦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如用人造壓電石英替代天然壓電石英,人造金剛石替代天然金剛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

十一.開發新的資源

中國海域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除豐富的海上油氣、濱海砂礦外,海水中含量豐富的各種化學元素和大洋礦產資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較多的是海水中的鈉、鉀、碘和大陸架中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未開發的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和海底硫化物礦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後期中國加強了對深海礦產資源的調查,並被列為國際海底礦產勘查開發先驅投資者。

十二.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後,礦產品(含相關能源原材料)對外貿易發展很快。到1978年,與中國建立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6個擴大到160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06.41億美元,比1950年增長12.3倍。其中出口額為97.5億美元,比1950年增長17.8倍。出口的礦產品主要以礦石和初級加工產品為主,如鎢、銻、錫礦砂,煤炭,日用瓷器;進口的礦產品主要是當時國內緊缺的石油、鋼材、化肥及有色金屬原材料。從1949~1978年的30年間,中國共進口鋼材6400萬噸、占國內產量的23%,銅209萬噸、占國內產量的52%,鋁195萬噸、占國內產量的48%,化肥10.05億噸,、占國內產量的37%。

1986年以來,中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又取得了長足進展。1986年,礦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62.78億美元,到1994年已增長到394.79億美元,增長了1.43倍,年均遞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億美元增加到152.57億美元,增長2.02倍,年均遞增14.8%;進口用匯由112.29億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億美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3.55%。1995年進出口總額達461.51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逆差依然存在。

礦產品結構有明顯改善 在出口方面,礦產品已由原料或初級礦產品為主逐步轉變為以深加工礦產品為主,由以燃料礦產為主逐步轉變為燃料礦產、非金屬礦產和金屬礦產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級產品出口換匯額在整個礦產品出口額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屬礦產品出口穩步大幅增長,已成為中國礦產品出口的創匯大戶。換匯額從1987年的8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億美元,增長3.04倍,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種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鱗片石墨、螢石、菱鎂礦及輕(重)燒鎂、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幾年還有水泥與水泥熟料,9年中為國家創匯135億美元以上。

燃料礦產品出口出現下降趨勢,換匯額由1987年的45.42億美元,下降為1994年的43.19億美元,減少4.9%, 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顯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換匯40.03億美元,到1994年減少到30.51億美元,下降23.8%,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屬礦產品出口穩步增長,出口額由1987年的12.54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億美元,增長2.43倍,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則由16.4%提高到28.2%。金屬礦產品的進口變化較明顯,由1987年的60.47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億美元,增長1.38倍。其中,鋼材的進口起伏很大:1987年進口額47.87億美元;1988~1989年間基本上維持這一水平;1990~1991年間降到20多億美元;1992年恢復正常進口;1993年進口額猛增到13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倍;1994年進口額降為97.45億美元,比上年遞減25.8%。有色金屬原材料進口穩步發展,由1987年的7.35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億美元,年均遞增23.9%以上。

製成肥料的進口增長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億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億美元,年均遞增23.3%,特別是1988年,增長率高達67%。1993年,國家取消對進口化肥的財政補貼,化肥進口額由上年的30.04億美元陡降到14.79億美元,降幅高達50.8%。1994年化肥進口用匯19.38億美元,回升31%。

鉛、鋅、水泥、純鹼、燒鹼實現了從需要進口到大量出口的戰略性轉變,從1992年開始,中國大量出口鉛、鋅,已成為佔世界貿易量近25%的鉛鋅出口大國。1990年,水泥貿易變進為出,出口量達到783萬噸,換匯金額2.57億美元,一舉成為出口創匯大戶。1991年,水泥出口達1074萬噸,換匯4.43億美元。近幾年,盡管國內基建規模擴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於產量連年保持大幅遞增,水泥凈出口量仍維持在數百萬噸的水平。純鹼和燒鹼也已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1994年出口量分別在28萬噸和25萬噸左右。

十四.中國區域礦產資源概況

中國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分區分帶特徵,礦產分布的區帶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區、各省礦產資源組合分布特徵不同,以及不同的資源配套特點。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屬於以鐵礦、煤礦、石油為主的礦產資源配套類型。其中,華北地區主要礦產有煤、鐵、稀土、鈮、耐火粘土、鑄型用砂、芒硝、天然鹼、建築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種礦產;東北地區主要有鐵、石油、金、菱鎂礦、滑石、硼、金剛石、鉑、硅藻土等19種礦產。

華東地區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礦產有銅、鎢、金、銀、鉭、金剛石、菱鎂礦、明礬石、螢石、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葉蠟石、石膏等22種礦產。

中南地區以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及建材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錳、鉛、鋅、鎢、錫、鉬、銻、鉍、鈮、鉭、鈦鐵砂礦、獨居石、銀、磷、硫鐵礦、壓電水晶、高嶺土、油頁岩、玻璃用砂等47種礦產。

西南地區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鐵、釩、鈦、銅、鉛、鋅、錫、汞、錳、鉻、煤、天然氣、磷、岩鹽、石棉、剛玉等32種礦產。

西北地區礦產以煤、石油、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鎳、鈷、鉬、鉑族、煤、鉛、鋅、銅、石油、鈹、鈮、鉭、鈉鹽、芒硝、鉀鹽、玻璃硅質原料、石棉等31種礦產。

上述分布特徵,為中國礦產資源區域性綜合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資源基礎。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有多少煤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